屈原简介3则完美版
屈原的简介简单概括
屈原的简介简单概括屈原,字子华,约生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出生在南楚国的怀仁(今湖北省南漳县),家族为楚国显赫的大族之一。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夫,母亲则是有才有貌的贵妇。
屈原自小聪明伶俐,有着天赋的才智,18岁时他得到了楚国贵族到京都做官的机会,他在京都期间公正勤勉,一丝不苟,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尊重。
屈原曾经任过楚怀王的官员,帮助国王制定了一些政策,在国家的管理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元前278年左右,楚怀王不再听从屈原的建议,屈原大感失望,离开了楚国。
并且他在离开后多次上书楚王,但都没有得到回应,这让他极其失望,开始自述国难和个人命运的悲痛。
在离开楚国后,屈原往北先后游历到了楚国的敌人,齐国和赵国等,同时也前往了中原的其他各国。
他对各国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探究和切身体验,使他的思想更为开阔、深刻。
在游历的过程中,屈原写出了大量的诗歌,并且自创了诗歌的楚辞风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屈原晚年回到了故乡南楚怀仁,在故国失陷之时,他抱着满腔悲愤之情,写下了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离骚》。
这首长诗描绘了屈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此外,屈原的《天问》和《九歌》等诗歌作品也同样优美动人,耐人寻味。
然而,在他的晚年,南楚国沉沦在敌人的进攻中,屈原感到无法忍受这个悲痛的局面,终于在公元前278年时在汨罗江边投江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奉献给了故国。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表达了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忠诚的赞美、对艰难困苦的追求和对人生真义的探索。
根据文学史学者们的分析,屈原的《离骚》所透露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达到了古代中国文学的高峰。
总之,从屈原的人生经历、文学才华到思想境界,他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情节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情节屈原,字平仲,楚国湘水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活跃于战国时期。
屈原才华横溢,著有《离骚》、《天问》等诗集,其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下是屈原的简介资料及其故事情节。
【屈原的生平】屈原出生在楚国湘水之滨,父亲名叫屈瑕,是楚国东部的大族。
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文学和武术都有很高的造诣,曾经跟随着楚穆王出征,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在楚国担任过不同的重要职务,如楚共王时期的官吏和相国等职务。
然而,屈原并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
在他担任相国时,因为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而被诬陷叛变,被楚庄王贬斥。
屈原不甘心受冤,于是离开楚国,辗转多地,最终到达了江南的荆山。
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很长的人生中的最后几年,直到不幸自杀身亡。
【屈原的故事情节】屈原的生平中有不少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爱国、忧国、心志等方面有关。
1. 《离骚》寓言故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被誉为古代文学中的精品之一。
这部诗篇是屈原在流放荆山时所创作的,主要讲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对楚国走向的悲观预测。
其中的“天问”一章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离骚》中有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屈原的灵魂乘骚车回到人间访友的过程。
这段故事象征着屈原的思想离开故乡,向人们传达了他以尽己力爱国、守国的决心。
2. 屈原投江屈原离开楚国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
有一天,他在地上写下三十二个“吾”字之后,便不停的看着它而落泪。
接着,他决定选择投水自杀,抢救了他的楚国人投笔于江中来减轻水祸。
传说神龟在其前游,开口不停。
他们发现这是神龟波动的波纹,而后只见一条巨龙腾空而过,为他撑起一片长滔滔的波涛。
随后,屈原便跳入江中自尽了。
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鱼虾蚕蜦吃了他的尸体,便在船上打鼓打鼓,所以这个传说还有举国哀悼屈原的结果。
3. 屈原挂悬浮屈原最后的日子,虽然颓废但心中并没有倒向败逆者。
一晚,他跳上荆州定山的高崖,写下了“身世劳苦,自惜不能再成。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呢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呢屈原,又称屈穆,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楚国的国士、民族英雄、浪漫主义诗人等。
他所创作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批判、对自我生命的悲凉,抒发了他的独特情感与智慧。
关于屈原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以下是一些简介资料和名言。
一、生平概述屈原生于东周时期,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
家世显赫,祖父屈完是楚国著名的大将,父亲屈突为楚国官员。
屈原所学渊博,精通文化艺术,尤其善于创作诗歌和音乐。
他曾在楚国王宫担任官职,参与过政治和军事决策。
但由于他所持有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楚国政权的官僚派系相左,遭到了排挤和迫害。
在楚国政变后,他被放逐到了江南一带。
在流浪生涯中,他用心灵驻足,赋予了离骚以深邃内涵和文学价值。
传说他曾在江南的岳阳楼上,仰望天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陷,屈原无法忍受祖国的衰亡和自己的失意,心灰意冷,终于投江自尽,结束了短暂而光辉的人生。
二、经典名著屈原所创作的《离骚》是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巅峰艺术”。
《离骚》涉及了屈原的生平遭遇,表达了他对祖国荣辱、心灵自由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感受。
文字虽有奇诡幽婉之处,但却蕴含着强烈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堪称中华文化的珍宝。
三、思想成就屈原的思想深刻而广泛,体现出了他的爱国情怀、批判精神和文化自觉。
他反对王权的专制和官僚主义的腐败,崇尚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在《九歌》中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表达了这一思想。
他也反对各种剥削和压迫,呼吁消弭阶级和贫富的差距。
他提出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如“渊泉源远,流不竭,天道酬勤,勤者必富”等。
四、留传名言屈原的名言丰富多彩,不仅表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也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名言:1.“远人不服,近臣不忠。
”2.“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疗疾先苦心。
”3.“唯免苦水长流,总把乔松似箭,何用荷锄细描。
屈原简介资料精选
屈原简介资料精选▼目录▼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经历: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篇1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从小爱好读书,虽是贵族出身,但深知百姓的穷苦。
秦军来犯时,屈原凭借自己的智慧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次年被怀王召为县丞,不久升为左徒。
屈原主张变法,由于变法得罪了不少旧贵族和一些顽固势力,几次被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攻占,屈原彻底失望,投入汨罗江而死。
屈原认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被流放,他不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所以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前去凭吊,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去咬屈原的尸体,后来发展成了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这位高尚的爱国诗人,这一天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开创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是出自他的作品,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屈原的评价都非常高,如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就曾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楚国诗人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怀王信任赏识,颇有抱负,在楚国政务上有不错的业绩,一直主张连结盟国对抗秦国。
楚怀王去世之后,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误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屈原曾是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因为不得志,心里苦闷烦多,他的诗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
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诗歌海洋里最闪亮的宝石,后人多为歌颂。
《离骚》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
屈原在这首诗里突破旧时传统,创新出了楚辞的体裁格式,较之以前,诗歌词句形式更加自由。
《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
关于屈原的简介_自我介绍范文_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关于屈原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屈氏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 340—公元前 278 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楚辞之祖”。
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但终究无果。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了后世的许多诗人和爱国者。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屈原——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屈原的简介资料30
屈原的简介资料30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字“原聃”,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古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和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激情、豪迈、悲凉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屈原的家世、成长经历、思想观念和代表作品等多个角度介绍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屈原的家世屈原出生在楚国,他的家族在楚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据《史记》记载,他的祖先屈瑕,曾担任楚国的相国,被誉为“楚国之宝”。
屈原的爷爷屈完,也曾担任楚国的相国,被尊称为“屈相国”。
屈原的父亲屈贾,则任楚国的司徒,是一位地位显赫、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二、屈原的成长经历屈原从小聪明过人,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他曾经受过师从宋玉和佚名老师的教育,受影响很大,并结交了许多才子佳人,为今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屈原曾经历过许多变故和挫折。
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官职,但因为与秦国的交恶而被贬黜,甚至数次遭到流放和囚禁。
这些艰辛的经历进一步磨炼了屈原的心灵,使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痛恨外来的侵略者。
三、屈原的思想观念屈原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观念与战国时期的其他著名思想家如孔子、荀子、墨子等有许多异同。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想,如天地大旱、人民生活困顿的时候,政治家应该以身作则,反省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方法;只有通过音乐、舞蹈和诗歌等文化手段,才能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他还主张实行“贵贱同价”的政治制度和“和而不同”的思想。
四、屈原的代表作品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招魂》等。
其中,《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描写了屈原在流亡途中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刻感受,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传世之作。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豪迈和深刻的思维。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化名人,被誉为“天下第一楚”和“楚辞之祖”,他以“汉水东流”、“九江烟雨”和“楚楚血泪”等诗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深刻地描绘了汉族民族精神的深邃内涵和民族情感的浓郁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和他的古诗。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前340 年—约前278 年),名平,字原,楚国人,出生在楚国春申君之家,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他幼时聪颖好学,长大后辅佐楚怀王,担任过左徒、司马等职务。
他在政治上提出“用民之力,亦非御寇之妨也。
”以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了当时楚国的政治。
公元前278 年,将屈原陷于不利的境地的将军秦穆公发动兵变,怀王被杀,屈原自杀。
据《楚辞》的记载,屈原被楚国人视为“国破家亡之日”,各家吊送其魂,民间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祭祀习俗和文化活动,如端午节的源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自杀的故事。
屈原早逝,一生经历坎坷,但他的才华和人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文学泰斗”和“民族英雄”。
屈原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豪放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被后人称为“楚辞之祖”。
二、屈原的古诗屈原的诗篇主要有《九章》、《天问》、《离骚》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特色。
《离骚》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材独特,结构复杂,字句美妙流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屈原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自我抒发和无奈哀叹。
下面随文带读,欣赏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屈原在《离骚》中,用他独特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类的痛苦、挣扎和沉思。
比如,诗歌一开始以苦难的内心之状作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然后通过自己心灵的沉思来说明人生历程的含义,“於嗟阔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最后以超越生死的精神来解决个人命运的信念问题,“安得忘却良人兮,不忘彼苍梧”。
屈原的简介资料诗句
屈原的简介资料诗句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人士,他的一生经历了数次磨难,但他的名字却成为了中国文化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他生活的时代,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他虽然身处其中,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时代,他的诗作历经千年,至今仍激发着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觉。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他的代表性诗句。
屈原简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40年,卒于约公元前278年,享年62岁。
他在那个时代,受到楚国统治阶层的压迫,曾被贬谪多次,其中最后一次是因为诬陷而被流放到汨罗江边,在那里,他痛苦交加,十分孤独,无法回到故乡,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离骚》、《天问》等作品,表现出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屈原代表性诗句屈原的代表性诗句很多,下面列举一些:1.《离骚》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而立志于四方。
” 这句话是指九州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但人们仍然信仰风雷神灵,想要通过祭祀来得到保佑。
屈原不以此为意,他要“立志于四方”,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2.《天问》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句话是指,当人们遇到困难或者心情沉重时,唯有品尝酒才能解脱苦闷。
杜康指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酒。
3.《卜居》中的“共赏明月千里,一盏风流倾国。
”这句话是指两个人共同欣赏着清澈的月光,一杯酒下肚,仿佛倾国倾城般的风情万种。
4.《楚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这句诗描写的是屈原流离失所,乘着小船漫游江湖,船在江上轻轻摇晃,风吹着他的衣裳,他的心情看上去十分悠闲。
5.《离骚》中的“何衣之绮兮,沅江之石壕。
”这句话指的是离家之后,他抑郁寡欢,又回想起了故乡的风景和亲人的容貌。
其中“衣”的含义是指亲人,石壕则是个人身世岌岌可危的象征。
6.《九歌》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的简介资料简单易懂
屈原的简介资料简单易懂屈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文化名人,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尤为突出。
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屈原的简介资料,让您更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一、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字端木,楚国南郡临湘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文化名人。
屈原出生于一个楚国贵族家庭,被誉为“楚国骄子”。
他自幼聪明有才华,备受家族和楚国君王的推崇。
屈原曾经历过多次不同的职位任命,但最终因在政治上对不上兴趣,选择离开楚国政坛,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屈原的创作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离骚》讲述了屈原怀念祖国和国君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深切思考。
这些文字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非常热爱祖国和国民,对于楚国的兴旺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他曾经在楚国担任政治要职,多次参与国家政务,并提出了许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建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屈原被赶出了楚国,这一事件也让他更多了解了国家的局势和民生,对于祖国的爱更加深刻。
四、屈原的仕途和下落在屈原的一生中,他虽然多次在楚国的政坛上谋求发展,但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挤,最终离开了楚国。
他曾流亡到了其他国家,但最终返楚。
但是,在他回来的第二年,楚国的国君武王发生了变故,屈原因此自刎而死。
他的离世是古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综上所述,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于文学历史和政治历史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屈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离骚》被世人广为传唱。
他的爱国情怀和思想理念,一直深深地烙印在国人心中,成为一种高贵的精神风范。
屈原离世了,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代代传颂留传后世。
屈原的简介简单
屈原的简介简单屈原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以其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深厚而闻名于世,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将就屈原的生平、作品和战功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生平屈原,本姓屈,名钧,又称屈原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据史书记载,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前278年左右,享年约62岁。
屈原出生在楚国,其家族在楚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父亲是楚国的重臣,经常接待各地来的客人,使屈原得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屈原自幼聪慧,读书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楚国的古代经典著作,培养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
屈原曾经历过多次仕途,先后在楚国历任王室贵族的高级官员,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然而,由于屈原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他一直都为救国济民、肝脑涂地而奔忙,最终被楚国王室诬陷为叛逆,屈原无法忍受失去家园和国土的痛苦,最终选择了自杀。
二、作品屈原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楚辞》,这是一部代表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杰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辞》以楚国作为创作背景,以歌赋为主要文体,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心境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文学、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
《离骚》不仅在具体意义上表现了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更在语言、词藻等方面展示了屈原独有的创作才华和文学造诣。
三、战功屈原曾经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他曾经率领着军队参加了多次战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楚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免于与齐国战争的时候,屈原劝说王室停止战争,因此获得了王室重用,被委任为了楚国司马(行军总监)。
尤其在赤壁之战中,屈原作为楚国将领,参与了这场著名的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的作战策略和英勇战斗的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事迹和英名也一直在历史上被不断传颂。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简介《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简介(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屈原的简介资料35字左右
屈原的简介资料35字左右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爱国者。
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享年62岁。
据传
他是楚国的宰相,因为被冤枉而在汨罗江自杀殉国。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诗篇之一。
屈原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个人名字作品标题的诗人。
屈原出生在楚国郢都附近的望夫山下,家境显赫,祖辈曾经担任过楚王的重要官员。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诗词俱佳,曾先后任过楚国大夫、宰相等职务。
他倡导民主、反对奴役,被世人传为楚国的爱国志士、政治家。
在屈原的后期,他因为楚怀王任用、公子申篡位等原因,而被流放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他思乡情切,写下了著名的《离骚》。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内容主要表达了屈原对于国家命运不张、政治风气日益恶化,以及自身流放异乡、孤独无助的感叹和思索。
其诗歌的形式也呼应了屈原个人的遭遇,表现为一种“骚体”抒情风格,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比喻手法、另类
的艺术技巧。
《离骚》语言瑰丽,情感深沉、独具特色,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
屈原晚年自杀的故事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爱国将领和思想家,世世代代都传颂他的业绩和人格魅力。
他影响了后代的思想和文学创作,被後人景仰为"楚国大儒"、“爱
溪先生”、文学界的“始祖”等称谓,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文
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明珠。
屈原的简介资料短
屈原的简介资料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生于战国末年,系楚国人。
屈原的才华超群,其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在人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和先知人物,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对屈原进行详细的介绍。
生平概述屈原(公元前340-278年),名轲,字长沙,又名雄,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屈不挠的狂热爱国主义者。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始终致力于消弭各国之间的战争,使中华民族回归和平。
他的许多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这些,屈原还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提出了很多有关于人类生存如何获得发展的思维方法。
成就屈原的文学成就堪称辉煌。
他的主要作品有《楚辞》和《离骚》两部朝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楚辞》是中国古代五言、七言辞赋的集大成之作,它包含着屈原的家国情怀和爱情哀思,同时也是一部教育性较强的诗集。
而《离骚》则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古代神话与生活融为一体,讲述了屈原内心深处的爱情痴情之苦,被誉为汉字的博物馆。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热情伟大,他曾力主联合各国,以抵抗强敌,但很不幸的是,他的谋划未能成功。
据传说,因为他反对楚怀王纵容宠臣的害民之举,被怀王罢职。
后来,他被流放在汨罗江上,终日凄凉悲愤,终于在江边自尽。
屈原的作品,不仅赢得了后世读者的超高好评,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古时王公贵族,活动于舞蹈音乐之中,他们在歌唱和舞蹈中演绎爱情和战争的故事。
这些故事被后人所记载下来,而屈原,就在这些故事中璀璨着他的辞藻和语言。
为纪念屈原的贞烈、忠正和爱国精神,楚汉之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
如,吃粽子、赛龙舟、垒高楼、洒女儿泪等等。
而他的诗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普及和传播广泛。
结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理想角色,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呼吁、探索人生发展等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众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罗江自杀。
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
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
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不仅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能够出来为官;世道浑浊,能够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着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屈原简介(二):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屈原简介(三):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用心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
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职责,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思考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
五月五日原先是楚地的传统节日,之后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好处,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人生失意,遂将一腔热血倾诉于诗歌创作之中,借美人、香草以抒不平之气。
两次流放,屈原创作了超多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超多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