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fb57086c85ec3a87c2c5d5.png)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病害一、裂缝类1、横向裂缝:荷载型裂缝: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型裂缝: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段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3、不规则裂缝: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特别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开裂,造成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以及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匀、疲劳强度不足产生的开裂。
4、龟(网)裂: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二、变形类1、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重载、超载车辆过多和高温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2、沉陷: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当受到水的浸蚀而沉陷,造成的局部沉降;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搓板和波浪: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路面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的波浪。
4、拥抱:主要原因有施工不当、面层沥青用量过多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级配差、推移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面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等原因产生。
三、松散类1、坑槽: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他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c0ce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1.png)
强化排水设计:优化公 路路基的排水设计,确 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够 迅速排出,防止水对路 基的侵蚀和破坏。
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 路基材料和施工工艺, 提高路基的抗压、抗剪 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公 路使用寿命。
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 立健全的应急抢险机制 ,对突发性的路基病害 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 置,最大限度减少病害 对公路通行的影响。
路基开裂
水分、温度、荷载
• 路基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分、温度和荷载。水分的侵入会导致土壤体积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会引起路基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产生开裂。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路基开 裂。
路基冲刷
水流冲刷、雨水冲刷
• 路基冲刷是指水流或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作用,导致路基土壤流失、破坏和变形。这种病害常见于河边、沟谷等水流条件较 复杂的地区,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排水需求,设 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坡、纵坡、 边沟、涵洞等,确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 够顺畅排出。
VS
排水设施维护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 水畅通,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路基病害。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公路路基进行定期检查,了解 路基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 病害,为采取维护措施提供依据 。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 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 治疗公路路基病害,提 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保障公路畅通 无阻,为人们的出行提 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 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 病害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 • 结论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6851dca8114431b80dd82e.png)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我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其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做好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公路工程作为复杂工程项目,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病害造成的影响。
为了保障路基路面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应全面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情况,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完善的病害治理措施,有效的保障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治理对策1.1翻浆路基翻浆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期,一般在路面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吸水作用较好的情况下,冬季路基土壤汇集的水分被冻结,到春天冻融化成水使路基松软,甚至使路基出现弹簧状态,在车辆反复碾压过程中,将泥浆挤压到路面,形成翻浆。
公路路基翻浆的原因很多,土壤毛细吸水作用、温度较低造成土壤深冻、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充足、路面透气性差水分蒸发不出、车辆行驶反复碾压等都是形成翻浆的原因,翻浆是寒冷地区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公路病害。
对于路基翻浆病害,要从设计入手,根据公路经过的路段地质情况,综合考虑可能引发翻浆的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杜绝翻浆问题的发生。
设置高路基,根据地下水水位、当地冻土深度、填土土质,对路基进行加高处理,使路基路面处于干燥状态。
设置砂垫层,能有效避免冻结聚冰现象,即使含水量饱和,砂垫层也能保持稳定状态。
铺设炉渣石灰土,不但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强度,而且具有较强的水稳特性。
设置隔离层,在聚冰层下设置透水性隔离层,避免水通过毛细现象向路基上层上升;运用沥青拌和土、塑料薄膜、油毡纸等设置不透水隔离层,在无砂石地区预防翻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置路肩盲沟,使路基自由水得以排出,避免发生翻浆。
1.2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和与之相连的路面产生近似垂直方向的下沉。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8dd3dba5e9856a571260ab.png)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1、路基不均匀沉降;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3、路基纵向裂缝;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1、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
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
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2) 填料选择。
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虑;用土质作填料时,就要考虑土的含水量,并取土做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筑时达到的压实度。
路基填料最好采用水稳性好,透水能力高的土质作为填料.(3) 填筑方式。
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不小于10㎝,石质填料不大于45㎝,如果原地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05d4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路基病害,这些病害给道路的使用和养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正确的识别和及时的养护对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和保证道路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养护要点。
一、常见路基病害1. 泛水泛水是高速公路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一般会在路基设计不合理或者排水系统受阻的情况下出现。
泛水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还会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时还会威胁行车安全。
2. 路基沉降、面洼路基沉降和面洼是由于路基构造不合理,或者路基下方土质松软、不扎实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路基病害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还会损坏路面,增加维护成本。
3. 裂缝裂缝是高速公路路基上常见的病害,主要由于路基变形、荷载过重、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
裂缝一旦出现,会加速路面的破损,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4. 坑洼坑洼主要是由于车辆频繁通行、气候条件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凹坑,不仅影响了行车安全,还会加速路面的磨损和损坏。
5. 草坪病害高速公路路基上的草坪病害主要包括草坪病虫害、草坪老化、草坪杂草等。
草坪病害不仅影响路基的美观,还可能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造成影响。
二、路基病害养护要点1. 加强排水管理对于泛水问题,要加强排水管理,修复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防止路面积水。
2. 加强路基加固对于路基沉降、面洼等问题,需要加强路基的加固,使用适当的材料加固路基,确保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及时修补裂缝和坑洼对于裂缝和坑洼问题,要及时进行修补,防止裂缝扩大,避免坑洼加剧。
4. 定期修剪草坪对于草坪病害,要定期修剪草坪,控制杂草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持草坪的健康状态。
5. 加强巡视和监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路基病害的巡视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养护。
6.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对路基病害的正确识别和有效处理。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4e1c172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6.png)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日益加快,公路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病害1.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车辙严重等。
原因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处理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选用优质填料,合理控制填土厚度,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2. 边坡病害:边坡病害主要包括滑坡、坍塌、崩塌等,原因有边坡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水文地质条件差等。
处理措施:优化边坡设计,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边坡稳定性。
3. 路基水毁:路基水毁是由于水分渗透导致路基强度降低,从而引发的路面破坏。
原因有排水设施不完善、路基填料渗透性差等。
处理措施: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路基填料的渗透性,避免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二、路面病害1. 沥青路面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龟裂、块状裂缝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3. 路面车辙:车辙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凹陷、车辙严重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三、桥梁病害1.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路基常见病害案例分析及防护方法解析
![路基常见病害案例分析及防护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69626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f.png)
路基常见病害案例分析及防护方法解析路基常见病害是指出现在道路基层上的各种缺陷或损坏现象,主要包括坑洞、龟裂、抬边、塌陷、积水等。
这些常见病害对道路使用安全和舒适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预防。
以下是对常见病害案例分析及防护方法的解析。
1.坑洞病害造成坑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基不坚实、材料缺陷、车流量大等。
坑洞的形成会导致过往车辆行驶不平稳,对车辆及驾驶员造成安全隐患。
防护方法:及时检查和维修道路,进行补充加固地基和修复沉陷,选择质量好的路面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定期巡查道路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龟裂病害龟裂是指道路表面出现的细小或宽大的裂缝,主要原因是路面强度不足、变形或温度变化等。
龟裂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还会进一步扩大,导致水分渗入路基,加速道路病害发展。
防护方法:增加路面强度,合理选择路面材料,增设加强层或改善路基土质条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及时进行路面补强和修复,加强路面维护养护工作。
3.抬边病害抬边是指道路两侧边沿出现隆起的现象,主要是受到车辆荷载、路面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施工缺陷等因素。
抬边的存在会影响车辆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
防护方法:加强边沿设计和施工工艺,提高边沿稳定性;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水分渗入路基;及时进行边沿的修复和维护。
4.塌陷病害塌陷是指路面发生局部或大面积下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基土质条件差、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问题。
塌陷会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定,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
防护方法:选择坚固的地基,增加地基强度;按照地基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施工质量;定期进行地基巡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积水病害积水是指道路出现无法排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排水系统不完善、路面不平整等。
积水会造成路面湿滑,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防护方法: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排水畅通;及时清理道路积水,维护路面平整性;加强路面防滑处理,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综上所述,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增加路面强度、选择质量好的材料、加固地基、改善排水系统、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定期巡查和维修等。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d54650fad6195f312ba66a.png)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
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
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
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
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
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
⑴氯盐渍土。
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
⑵硫酸盐渍土。
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
⑶碳酸盐渍土。
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⑴坍塌。
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
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
⑵滑坡。
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
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d0dd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5.png)
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养护要点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大量的交通运输任务。
而高速公路路基作为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其使用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于高速公路的长时间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对于这些病害的养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高速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养护要点。
一、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1. 泛水泛水是指雨水在路基表面聚集形成积水的现象。
泛水通常是由于路面排水系统不畅或者排水结构不当所引起的。
泛水不仅会影响行车的安全,还会对路基造成破坏,加剧路基的老化和损坏。
2. 车辙车辙是指车辆行驶时在路基上形成的沉陷和痕迹,特别是在高速路口和拐弯处最为明显。
车辙的形成对路基沥青层和基层都会造成损坏,加速路面的老化。
3. 裂缝裂缝是指路基表面或路面上开裂的现象。
裂缝通常是由于温度变化、地基沉陷或者材料老化等因素引起的。
裂缝会导致路基表面的变形和破坏,加剧路面的损坏。
4. 坑洞坑洞是指路基表面或路面上出现的凹陷和坑洼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路基材料的沉陷和基层的变形所引起。
坑洞会影响行车的安全,造成车辆的颠簸,同时也会加剧路基的损坏。
5. 塌方塌方是指路基边坡或者路基基础发生坍塌和变形的现象。
塌方通常是由于路基基础土质松动、降雨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塌方会给路基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需要及时处理。
以上就是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都会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使用和安全。
对于这些病害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
二、高速公路路基养护要点1. 定期巡查对于高速公路路基的养护工作,定期巡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定期巡查,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病害,并且可以及时对病害进行处理,避免病害的扩大和加剧。
2. 畅通排水系统为了避免泛水等问题的发生,需要保证路基的排水系统畅通。
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和沟渠,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在路基表面积水。
3. 加强基层养护和修补对于路基上的车辙、裂缝、坑洼等病害,需要进行及时的修补和养护。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7bffe5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d.png)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公路路基路面修筑工程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公路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对公路的使用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很多修筑完毕的公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
路基地面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降低公路的使用效率,更甚者还会危及到往来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将常见的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易见的质量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为相关单位以后的公路建设提供一个参考。
标签: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引言:公路工程路面路基使用中经过会出现一些病害,如车辙、松散、裂缝、泛油以及强度不达标等。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不断通过实践验证,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最终能针对问题采取科学性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确保沥青公路的工程质量。
一、公路工程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一)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采空区的治理是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其施工时间长,而且上浮岩土体的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长,对路基的危害比较严重,危害持续的时间也较长。
要进行治理,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采空地区的分布以及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下面简要谈谈采空区治理的几个注意事项。
1、开采协调开采协调是治理开采区病害路段的一个辅助方法,开采协调有三个注意要点。
第一是关于整路板面的接缝问题,第二是要注意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第三是要合理规定和安排开采的时间,不允许在规定时间之外进行开采,否则视为非法开采。
在调整接缝板宽度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小板面的内内应力,增加板面的稳定性。
在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治理比较厚的,开采量大的区域。
开采时间要以煤矿区能够承受的开采程度为标准,合理安排,避免冬季低温时进行开采,以此减小路面因为受冻而引起的形变。
2、路基治理对采空区的治理有几个步骤要注意,其一是开挖回填。
在开挖回填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时避免将定位的木桩,轴线桩等挖掉。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ad4c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c.png)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路基是承载交通负荷的重要部分,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破损的发展,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和相应的维修方法。
1.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体由于压实不良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均匀或局部沉降。
这种病害会导致路面凹陷,降低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回填均质土或者加固处理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基冲刷:路基冲刷是指降雨、暴雪等天气条件下,水流冲刷路桥的地基土层,使路基土体流失,导致路基的下沉或者侧边的溜坡。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修复路基的护坡、排水系统和增加抗冲刷能力的土工材料等措施来解决。
3.路基塌方:路基塌方是指由于路基土体层理破裂、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路基坡面坍塌。
这种病害不仅会导致路面崩塌,还会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土石坡、加装护坡等方法进行。
4.路基边沉:路基边沉是指路基边沿沉降,造成路基的不平整和侧边塌方。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土层湿度变化大和工程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路基边沿附近的土体和添加加固材料来解决。
5.路基软弱:路基软弱是指路基土体的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容易出现变形和下沉。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地下水位变动、季节性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土质改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和施工工艺控制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路基病害及其维修方法。
在实际维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维修方法,并且结合路基的使用状况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合理进行维修,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e133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4.png)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以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它承受着车辆和人流的荷载,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了解这些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路基常见病害种类1. 翻浆:翻浆是指路基表面出现的凹凸不平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过于松散或者受水分侵蚀,导致土壤流失和沉降。
翻浆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2. 塌陷:塌陷是指路基土层由于承载能力不够而发生沉降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不均匀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塌陷会导致路面凹陷,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3. 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指路基土层由于土质松软或者含水量过高而导致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主要原因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或者施工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会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影响道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路基滑动:路基滑动是指路基土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动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的稳定性不足,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路基的排水和加固工作。
路基滑动会导致路面的断裂和变形,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路基常见病害治理措施1. 加固填筑:对于翻浆和塌陷等病害,可以采取加固填筑的方法。
首先需要清理病害部位,然后进行土壤加固和填筑工作。
加固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石块、混凝土等,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改造:对于软弱地基和路基滑动等病害,需要进行排水改造。
通过修建排水沟、设置护坡和排水管道等措施,将水分迅速排除,以减少土壤的湿度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 土壤加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土壤加固的方法。
通过注浆、灌浆、碎石加固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使路基更加稳定。
4. 路基加固:对于路基滑动,可以进行路基加固。
采用加固网格、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路基,增强路基的抗滑能力,预防路基滑动的发生。
5. 定期检查维护:为了保障路基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专题一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置-PPT课件
![专题一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03cf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8.png)
铺筑路基 路面
挖除翻浆(至 非塑状土)
石灰挤密桩
无机结合料
铺筑路基 路面
手摆片石
土工膜Biblioteka 非翻浆段非翻浆段翻浆底面
206-12-18
8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⑶ 土工合成材料隔离处置法:采用土工布或土工膜隔离(沼泽地等需要先采用透 水性材料换填)。
优点:造价经济、施工方便。 缺点:需要一定的处置高度,对含水率高的地段还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 这种方法对过湿地段的处置很有成效。对此类地段处理时,不应扰动原状土。 ⑷ 直填骨架材料、沉降固结处置法 这样的处置方法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路基填筑时应预留沉降高度,在沉降期 加载预压,待路基稳定后再清除预压材料。预压材料一般采用筑路材料,如路基填料 、路面材料等等,预压完成后可以继续使用。
206-12-18
18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 2.4 挡土墙损坏
概念:挡土墙损坏是指挡土墙上倾、鼓肚、裂缝以及浸水挡土基底部被掏空等病 害
• 2.4.1挡土墙的病害成因分析:
⑴ 水破坏:水的浸入使挡土墙墙背填料湿软、凝聚力下降,增大了对挡土墙的主 动土压力致其产生病害。这类病害多发生于细粒土填料的下挡土墙和支挡上边坡坡积 层类破碎土体的上挡土墙。
206-12-18
5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 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06-12-18
6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905a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b.png)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常见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坡面塌方、冻融破坏、应力疲劳、渗透变形等。
这些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下面将对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面下部分或全部沉降,导致路面不平整或整体塌陷的现象。
沉陷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老化、腐蚀、松软、水分过多等。
为了防治路基沉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固基础:对于老化、腐蚀导致的路基沉陷,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方式来修复和预防。
可以采用灌注桩等技术进行加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排除积水:对于水分过多导致的路基沉陷,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确保路基的干燥。
3. 软土加固:对于松软的路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加固层、挤密等,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二、坡面塌方坡面塌方是指路堤或坡面因土体的失稳而引起的塌陷,严重影响路堤的稳定性和安全。
坡面塌方的主要原因有土质松散、分层不平衡、降雨等。
为了防治坡面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坡面抗滑能力:可以在坡面上设置防滑网、挡土墙等结构,增加坡面的抗滑能力,减少塌方的风险。
2. 加固土质:可以采用加固土质的方法,如灌浆、爆破、挤密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 排水处理:对于降雨导致的坡面塌方,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坡面的稳定性。
三、冻融破坏冻融破坏是指土体在冻结和解冻循环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土体吸水膨胀和排水收缩引起的。
为了防治冻融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设防护层:可以在路基表面加设防护层,如新型防冻剂和保温层等,减少土体的吸水膨胀,提高路基的抗冻性。
2. 排水措施:对于土壤吸水膨胀引起的冻融破坏,应该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吸水量,降低土壤的膨胀程度。
3. 施工工艺措施:在修筑路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如预埋管道、减少土体渗透等,提高路基的抗冻性能。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a49bd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c.png)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路基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引导交通、保护软土地基等功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路基会出现一些病害,病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下面我将就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1.塌陷病害:塌陷是路基底部土层或填土层发生沉降或塌陷,导致路面坑洼、沉降等现象。
塌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填土质量不好、荷载超过设计承载能力、基础土层不均匀等。
填土质量不好是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填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不够,就会导致填土层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沉降,进而引发塌陷病害。
超载荷载是造成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所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要求,超过了路基所能承受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路基出现塌陷的现象。
基础土层不均匀也是塌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有部分土层比较薄弱或者有裂缝,就容易引起塌陷。
2.冲刷病害:冲刷是指路基上的土层在水流冲刷下逐渐移动或被冲走。
冲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雨水冲刷、河流冲刷、土壤侵蚀等。
雨水冲刷是造成冲刷病害的常见原因。
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冲刷路基,加剧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河流冲刷也是冲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流,冲刷力度较大,就会导致路基上的土层被冲刷,形成冲刷病害。
土壤侵蚀也会造成冲刷病害。
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通过冲刷、侵蚀等过程,导致土壤的逐渐流失,造成路基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3.坑塌病害:坑塌是指路基表面或底部发生坑洞或塌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坑塌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渗流水冲刷、土层软弱等。
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是坑塌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基础处理不当,未进行足够的压实或者未做好排水工程,就容易导致坑塌现象的发生。
渗流水冲刷也是坑塌病害的常见原因。
如果路基中存在渗漏水源,水流会通过渗漏路径进入路基,进而引起土层冲刷和坍塌现象。
土层软弱也容易引发坑塌病害。
如果路基填土中的某些土层比较软弱,承载力较低,就会导致土层发生沉降和塌陷。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0cd6bd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48.png)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也分别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作为一项集全面与系统并存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具体的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建设中,需要充分研究病害对路基路面造成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1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成因1.1 路基翻浆成因路基翻浆通常由季节交替所引起,秋季地表下层会出现积水现象,土层中的含水量增多,到了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土层中的水分得以保持,含水量基本不变,而到了来年的春季,土层解冻,积攒的水分将会渗入路基,使路基发生翻浆现象。
此外,路基翻浆还受路基土质的影响,在车辆长期碾压作用下,路基土质会发生变形、开裂等,土层一旦解冻,水分将会快速进入路基土中,路基土发生膨胀作用,进而加剧路基的翻浆状况,使路面出现凹陷或隆起。
1.2 路基水毁成因导致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有:路基结构出现断层,土壤风化较为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将会导致泥石流灾害,使路基出现滑坡或坍塌;雨季降水较多,路基坡面在雨水的长期冲刷下,土壤损失较为严重,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受到路基地势的影响,路基坡面水流流向较为固定,水流的长期冲刷使路基形成较大的空洞,进而导致路基出现塌方;路基附近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排水。
1.3 路基滑坡成因路基滑坡对路基的破坏程度极大,甚至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路基滑坡一般表现为路面边缘出现塌陷,路基向低处发生侧滑。
引起路基滑坡的原因有:公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水位对路基的影响,没有做好路基排水和防水设计;路基基层土质较疏松,且厚度不均匀;路基边坡植被生长受限,不能起到良好的锁水、固土作用;路基所在坡位过于陡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4 裂缝病害成因裂缝是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龟裂等。
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0619f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2.png)
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路基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公路的基础,在公路的承载和稳定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路基长期承受着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蚀和损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
1. 坍塌病害坍塌是指路基横向或纵向发生大面积的表土塌方现象。
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不当、坡面管理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土体失稳。
此外,水分过多、排水不畅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路基坍塌。
2. 凹陷病害凹陷是指路基表面出现局部或广泛的下沉现象。
原因主要有路基土质不均匀、路基下面的沉积物沉降、水分过多或排水不良等。
3. 泛滥病害泛滥是指路基表面的积水现象。
产生泛滥的原因主要有路面下沉、排水设施堵塞、施工时土方未及时平整等。
4. 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基受水浸泡和冲刷而引起的局部或大面积破坏。
水损的原因包括降雨、山体滑坡或河道水位上涨等。
此外,路基土质固结不良和排水设施损坏也会导致水损病害。
5. 车辙病害车辙是指车辆在路面上形成的纵向车辙,也称为车辙状病害。
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材料产生变形和破坏。
大量车辆频繁通行、路面材料质量差、路面材料没有得到恢复等因素都会导致车辙病害。
6. 裂缝病害裂缝是指路基表面或路基内部出现的裂开现象。
裂缝的出现是由于路基土体自身的收缩、膨胀、冻融变形等引起的。
此外,施工质量不合格、基床不够坚硬等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7. 坡脚滑塌病害坡脚滑塌是指路基坡脚部分发生的塌方现象。
坡脚滑塌主要原因是坡脚周围的土层松动、水分过多、施工及维护不当等。
8. 山体滑坡病害山体滑坡是指路基旁边的山体发生的滑坡现象。
山体滑坡的原因包括山体本身的地质条件、人为开采活动、降雨等因素。
总结起来,路基常见的病害包括坍塌、凹陷、泛滥、水损、车辙、裂缝、坡脚滑塌和山体滑坡等。
这些病害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包括施工不当、土体失稳、水分过多、排水不良等。
为了预防和修复这些病害,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规划和维护管理,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d4490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7.png)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随着经济的进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便利了交通运输行业进展,也是对于经济进展有所保障。
所以在大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路面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在提升经济投入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加大对于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切实避开常见问题的发生。
一、大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1、边坡滑塌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依据边坡土质、破坏缘由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
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
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
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主要缘由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
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打算了边坡稳定性的丢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倒塌和结构面掌握型失稳为主,而脆弱岩石则以应力掌握型失稳为主。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
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路基变形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消失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缘由。
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掌握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缘由,使路基由于密实度不够而简单变形。
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纳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
消失这种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大路等级过低无法满意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3、路基沉陷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简单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力量低,由于路基底部患病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消失沉降、塌陷等现象。
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缘由,但也有人为缘由,在大路当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大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1.1.2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
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
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
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
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2.1 路基翻浆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
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
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⑴春融时的翻浆处置。
这种翻浆基本上都存在补给水,宜采用如下处置对策。
采用这样的处置方案,效果明显,处置彻底,喜为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所采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处置翻浆。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可采用如下处置方案:⑵由于地表水的渗入产生的翻浆病害,若处置妥善后基本上无补给水,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法。
⑶土工合成材料隔离处置法:采用土工布或土工膜隔离(沼泽地等需要先采用透水性材料换填)。
优点:造价经济、施工方便。
优点:造价经济、施工方便缺点:需要一定的处置高度,对含水率高的地段还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
这种方法对过湿地段的处置很有成效。
对此类地段处理时,不应扰动原状土。
⑷直填骨架材料、沉降固结处置法这样的处置方法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
路基填筑时应预留沉降高度,在沉降期加载预压,待路基稳定后再清除预压材料。
预压材料一般采用筑路材料,如路基填料、路面材料等等,预压完成后可以继续使用。
2.1.3 路基路面翻浆处置的有关要求与注意事项⑴翻浆防治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土基及路面结构;采用综合措施防治。
⑵正确的分析翻浆成因是处置翻浆的前提。
翻浆是因水而生,要准确分析水损坏类型,分清地表水与地下水、临时性浸水(如水管爆裂)还是长期补给水,由此决定处置方案。
⑶和修补坑槽一样,翻浆的处置亦宜采用矩形修补,且各边分别垂直或平行于路线中线,用以增强界面结合。
⑷处置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及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因素。
2.2 路基沉陷概念:路基(涉及和连同路面)近似于垂直状态的下沉,称作路基沉陷。
2.2.2 路基沉陷的处置对策2.2.3 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俗称“三背”)的沉陷处理桥涵台背产生沉陷是不可避免的。
预防桥头跳车的根本就是要提高台背填料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工后沉降,控制桥头跳车。
⑴对于桥涵台背的沉陷的处理:挖除不合格与压实度不足的填料重新填筑合格填料,并从选择合格填料、填筑厚度、填筑范围、压实度等方面进行控制。
⑵挡土墙背沉陷处理:挡土墙背因填料不适宜、压实不足等原因,也可能产生沉陷、填料与原状土体间形成裂缝等等病害。
对挡土墙墙背的沉陷,除“填筑范围”要求有所不同外,其它处理措施与桥涵台背相同。
需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①靠墙背50cm范围回填应颗粒材料,预防墙背片石类材料压实困难产生盲区。
②必须将填挖界修整成直线,修整小折线和弯月线,避免压实盲区;修整时应尽可能不扰动原状土,且挖方界面成微仰,使填料竖直压实,避免“挤压”。
2.3 路基滑坡概念:滑坡是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
滑坡是路基上边坡或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具明显的滑动界面。
滑坡是滑动界面抗剪应力小于滑动应力而引起滑动体产生位移。
2.3.1 路基滑坡的成因分析⑴底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重要地质基础。
⑵地质构造是产生滑坡的另一物质基础。
⑶不合理开挖是滑坡的重要诱因。
⑷水是滑坡产生的另一重要诱因和催化剂。
2.3.2路基滑坡的处置与预防对策路基滑坡属于地震灾害的范畴,处理措施有多种选择,需要进行详细地现场调查,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地质勘探,查明滑动面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置。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措施与方法,其处置的基本方法不外乎采用抗滑桩、削坡减载、反压坡脚、排泄地表(地下)水、护坡及生态防护等措施,或采用其中的几种措施作为综合治理方案。
(1)抗滑桩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是承担水平荷载,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常用的多为钢筋混凝土桩。
它是抗拒滑坡的有效方法。
抗滑桩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3)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4)抗滑桩的埋深及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度和桩断面尺寸都比较适当,安全可靠,施工可行、方便,造价较经济。
(2)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水是促使滑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理滑坡要先治水。
其方法有: 截水、排水、填水。
(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削方减载措施特别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且滑坡后缘及两侧有明显的边界,或者有岩体出露而不易受到牵引变形的滑坡治理,对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4)生态防护生态防护可采用植草和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和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
必要时,可结合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培土植草。
2.3.3 公路滑坡处置的有关问题⑴滑坡治理工程量大,资金费用多,制定处置方案应慎之又慎。
大体积滑坡的治理应进行勘察钻探,找出滑动面,采集相关数据资料,作为确定处置方案的重要依据。
⑵应注重采用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处置方案。
①工程防护在稳定滑体方面具明显作用,是生态防护的重要条件好前提。
③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辅相成,在重视工程防护的同时,应结合项目区的环境特点,选用抗性强的乔灌草,优化工程成果,预防滑坡的再发生。
2.4 挡土墙损坏概念:挡土墙损坏是指挡土墙上倾、鼓肚、裂缝以及浸水挡土基底部被掏空等病害2.4.1挡土墙的病害成因分析:⑴水破坏:水的浸入使挡土墙墙背填料湿软、凝聚力下降,增大了对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致其产生病害。
这类病害多发生于细粒土填料的下挡土墙和支挡上边坡坡积层类破碎土体的上挡土墙。
⑵设计断面尺寸不足,不能抗拒墙背主动土压力。
这类病害的发生是因为或则设计计算主动土压力考虑欠周全而断面不足,或则施工过程中人为地扩大了填方断面,增加了主动土压力。
⑶浸水挡土墙基底埋深不足,由于洪水冲刷致挡基底部被掏空或局部悬空。
2.4.2 挡土墙损坏的处置——修复或工程加固挡土墙损坏最彻底的加固方法就是拆除重修。
而拆除重建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保;工程费用大,经济性差;施工工期长,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关键环节多,弄不好又可能产生新的病害。
鉴于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选用修复与加固技术恢复挡土墙功能。
2.4.3挡土墙损坏的处置的有关问题⑴无论挡土墙修复或加固,都应注重新旧挡土墙或挡土墙与加固体的连接。
特别是涉及到砌体连接时,应逐渐拆除旧砌体,“跳槽施工”,与新砌体错茬咬合连接,增强挡土墙的整体性。
⑵在挡土墙修复或加固时,应分析旧挡土墙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避免同类病害的再发生。
⑶为增强挡土墙的耐久性,修复砌体宜采用不低于M10的砂浆进行砌筑和勾缝;浸水挡土墙尽可能采用水泥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5 涎流冰概念:涎流冰是由挖方路段上边坡裂隙水(空隙水)冰冻而成的。
这些裂隙水(空隙水)在天气暖和时以液体流出,而在冬季时则因渗水流速小,在流动过程中冰冻而成为涎流冰。
涎流冰是北方寒冷地区公路路基的一种主要病害。
轻者堵塞水沟与覆盖部分路基路面,重者可漫延整个路幅,长可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危及行车安全。
2.5.2 涎流冰的处置对策根据涎流冰发生的因素和病害状况,公路工程界采用两种基本方法进行处置。
⑴蓄冰法——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且涎流冰体积小的路段。
蓄冰法是在涎流冰发生路段根据涎流冰每年产生体积建蓄冰池、蓄冰涵洞、蓄冰沟渠之类的蓄冰构筑物,在寒冷季节不使涎流冰“上路”,待来年春暖花开、涎流冰融化后以液态水排出。
这种方法节省资金,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多有应用。
⑵保温排水法——这种方法是在涎流冰发生路段,开槽保暖裂隙水(空隙水),然后以盲沟等地下水排除方式排出路外。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
这种方法的施工程序为:2.5.3 涎流冰处置的有关问题⑴涎流冰属季节性病害,处置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涎流冰不“侵入”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相应的亦应考虑保护环境和创造良好的行车条件,高等级公路更应优先考虑。
⑵在处置涎流冰前,宜在前一个冬季现场调查,划定冰蚀范围,测量涎流冰数量,尔后进行设计,在春融后、下一个冰冻前组织施工。
⑶在工程建设期若发现涎流冰苗头,应予以及时处置,为营运期提供安全的行车条件。
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3.1 沥青路面裂缝概念:沥青路面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影响下产生线性开裂,被称作路面裂缝。
路面基层开裂反射(影响)到沥青路面开裂,也叫做裂缝或反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