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1000字1. 《水调歌头》是唐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该诗描写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请简要分析其意境所表达的主题。
2. 诗人在《水调歌头》中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鲜明。
请举出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对比,并简述其效果。
3. 苏轼的《水调歌头》选用了特殊的词调,与之前的传统诗歌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词调的特点,并探究其在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4. 《水调歌头》中的“人生如梦”至今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请结合诗句,探讨其意义,并阐述其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
5. 在《水调歌头》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与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有何异同?请结合实例作一对比分析。
6. 苏轼的《水调歌头》被誉为“宋词之祖”,影响至今。
请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其为后世诗词作品的影响和启示。
7. 读完《水调歌头》,你有哪些感悟和体会?请结合自身经验和思考作一篇心得体会。
8. 《水调歌头》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同时,又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
请分析诗句中的时代元素,并探究其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9.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意境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请举例说明这种意象表现手法,并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10. 《水调歌头》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一生的代表诗篇。
请结合诗句和个人见解,探讨苏轼晚年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
11. 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和无常变化,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表达方式显得淋漓尽致。
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请通过阅读《水调歌头》,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
(3 分)6.(3 分)时间缘由3、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4.、全词以“__________”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_________ 的情致。
(2)、明月旷达的胸怀和乐观)5.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3 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上下阙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情感:苦闷——矛盾——豁达——祝愿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8、(2017·遵义中考)水调歌头(4分)2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分9.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答:恐字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写了出来,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0.说说“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想到月宫去,却又彷徨。
反映了作者想超脱尘世而又热爱人间的激烈的内心矛盾。
11.(2017年·遵义改编)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的表达效果。
答:“弄”是玩弄、欣赏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2、(2017·遵义中考)水调歌头(4分) 2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22、“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13、2011年河北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最新版)1000字《水调歌头》是唐代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使用了具有富有韵律感的长调,以及动情的抒情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清新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生存观念。
在中考历年的语文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这首诗的相关试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的赏析以及中考可能会考的试题。
首先,我们来阅读这首诗的全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满地花枝俏,著酒满川流。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水调歌头》通篇文句流畅、音律优美,气势恢宏,里面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和符号主义,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用词、修辞手法以及主题思想:词语分析:1.丙辰: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2.满地花枝俏:指花开得很繁茂,及其艳丽。
3.著酒满川流:以饮酒的方式象征人生,把大瓢酒倒入满川之中,意喻浩荡人生中有喜怒哀乐,一切皆可以饮之以解忧。
4.把酒:饮酒;盈袖:指花、草等自然界中所以能散发出的迷人的气息。
5.不消魂:解释为“不在酒醉的情况下也能够感触到的美好”。
魂,在此指感触心灵的美好。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的风景象征时间转移的不可逆性,说明时间的流逝,人的青春的飞逝。
作品特色:1.文句流畅,音律优美《水调歌头》这首诗的整体韵律非常流畅优美,具有浓郁的韵律感,文句之间的音韵相似而不雷同,显得十分悦耳动听。
2.丰富的比兴手法和符号主义在这首诗中,苏轼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借助自然界中的万物来比喻人生的喜怒哀乐,表现了深刻、独特的人生感悟。
3.充满诗意的哲理性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流连于饮酒欢乐之中的诗人,他墨染宫眉,人间重晚晴。
诗人以一种激越、缠绵、深邃的语言来赞叹生命,在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拥抱的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反思内心的真实、外界的现实与生命的本质。
中考可能考的试题:1.请简述《水调歌头》整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内容】《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
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五年中考】浏览苏轼的《水调歌头》,回覆以下问题。
(4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绪:【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圆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圆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精妙祝福;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XXX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XXX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水调歌头》XXX中考复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XXX,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XXX?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XXX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XXX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XXX: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XXX,号XXX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XXX”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XXX、XXX、XXX并称“XXX”。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XXX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其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XXX(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XXX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同离家赴京招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XXX其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墨客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XXX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XXX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水调歌头中考诗歌鉴赏题
水调歌头中考诗歌鉴赏题一、理解性默写类(5题)- 解析:这两句直接以问句开篇,把明月作为倾诉的对象,既表现出对明月的向往和疑惑,又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化用李白诗句,体现了诗词之间的传承关系。
-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表现出作者想要离开尘世,飞往月宫仙境的愿望,这是一种出世的想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又担心月宫的高寒,反映出他对人间的眷恋,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
3. 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解析:这三句将人事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比,说明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这一哲理的揭示,让人们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有了更豁达的认识。
- 解析:“但愿人长久”是对亲人寿命的祝愿,希望亲人能够健康长寿;“千里共婵娟”则说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5. 词中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解析:这三句描写了明月的运行轨迹,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通过描写明月的移动,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愁思。
二、情感主旨类(5题)- 解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的上片把酒问月,表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下片则由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既有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以乐观旷达的情怀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上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出世入世的矛盾,又有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解析:这几句反映了词人矛盾的心境。
“我欲乘风归去”体现了他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明他对人间的留恋,担心月宫的清冷孤寂。
这种矛盾心境反映出词人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与权衡。
- 解析:这三句蕴含的哲理是: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生不可能总是圆满的,悲欢离合是难以避免的。
《水调歌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水调歌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本词上片缠绵悱恻,写对月怀人,描绘出作者对“天上”“人间”的矛盾心理;下片乐观旷达,富有哲理。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既表明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是在写对月亮的怨恨,实际上则显示出了诗人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之情。
D.本词语言如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意境超凡脱俗回味悠长,是千百年来吟咏中秋的著名作品之一。
2.谈谈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共赏议论皎洁的明月。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
3.“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5.词中的“子由”指的是作者的弟弟(苏辙)。
6.“照无眠”中,作者“无眠”的原因是:⑴(欢饮达旦);⑵(怀子由)。
(用文中词句回答)7.上片中画线句体现了作者(既向往天上,有留恋人间/苏轼调任密州,对现实存有不满,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但这种打算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他故意找出天上生活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的矛盾心理。
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恨”的意思是(怨恨)。
中考古诗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汇编含解释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9《中考说明》有)宋·苏轼一、诗歌鉴赏赏析《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7.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不同的另一种词风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2.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而选择人间,看出他旷达乐观的胸怀。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表现了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思考。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水调歌头中考试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水调歌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
B. 这首词写了作者忧愁国事和家庭不幸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水调”的意思是指江水的蓝和白。
D. 《水调歌头》运用了丰富的意境描写和写实手法,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享受。
答案:C2. 下列关于《水调歌头》的解读错误的是:A. 词中作者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忧愁情感。
B. 词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C. 词中描述了蓝色江水和白色浪花,与作者心中的忧愁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D. 词中的“洪泽湖阔,何时见不平之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答案:A二、简答题1. 试述《水调歌头》中的主题及情感表达方式。
答案:《水调歌头》的主题是忧国忧民,表达了作者苏轼对社会变迁和个人遭遇的忧愁之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反衬自己的苦闷心情,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他运用丰富的意境描写和写实手法,通过对蓝色江水、白色浪花、山川河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壮、忧伤的氛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享受。
2. 结合词中的描写,请简要概括《水调歌头》中的意象。
答案:《水调歌头》中的意象主要有江水、浪花、山川和河流。
词中的蓝色江水和白色浪花代表了美好而富有活力的自然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山川和河流则象征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人遭遇,通过描绘这些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变迁的忧虑以及个人遭遇的痛苦情感。
三、论述题论述《水调歌头》对后世的影响及其艺术价值。
《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文学上看,《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达能力,成为中国古代词赋的典范之一。
它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境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5.选出以下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参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有误,“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应选B。
(2021辽宁本溪)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屡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E.“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①对月怀人(2分,如果答成“抒发对子由的怀念之情”之类的答案,得1分);②惟愿 (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官阙,令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003年泰州)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2008年来宾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6.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闺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________(2分)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主旨、情感这是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也表达了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同时又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答: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4.请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典故(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充分显示出词人率真的性情,抒发了强烈的思亲和对明月的向往之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5.如何理解“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答:想象,虚写。
词人对上天的宫阙存在着疑惑。
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历年
中考题(附答案)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以下是几道历年中考考题,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1. 以下哪一个不是本文第一段描写景象的词语?(),识记题。
A. 暑气蒸腾
B. 金色田野
C. 残照无声落
D. 云霞澹荡
答案:C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中“黄鹤楼”“扬州”的作用是什么?(),分析题。
A. 描述故人背景。
B. 衬托故人遭遇。
C. 点明故人下落。
D. 烘托故人离别之情。
答案:D
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怆然”一词表达的情感是(),判断题。
A. 懊恼
B. 悲伤
C. 愤怒
D. 欣喜
答案:B
4. 词中描写桃花的诗句是(),辨析题。
A. 桃花坞里桃花庵
B. 手把花锄出池塘
C. 梨花院落溶溶月
D. 芙蓉出水莲出泥
答案:B
5. 整篇词文的写作主题是(),分析题。
A. 思乡之情
B. 吊古伤今
C. 忧国忧民
D. 吉祥如意
答案:A
以上是历年中考考题,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有针对性地掌握这篇词的核心内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主旨、情感这是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也表达了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同时又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答: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4.请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典故(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充分显示出词人率真的性情,抒发了强烈的思亲和对明月的向往之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5.如何理解“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答:想象,虚写。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题: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有人说,词中的“起舞弄清影”与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7.答案:(1)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2)苏轼的词句与李白的诗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或“月下自己的影子”比作自己的知己好友,体现了苏轼和李白在逆境中依旧超然洒脱的个性特点。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更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起舞弄清影”意为: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为:我吟诵诗篇,月亮便伴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两句都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或“月下自己的影子”人格化,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知己朋友来写,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联系写作背景,苏轼此时被贬密州,李白此时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对月起舞,顾盼之间,显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这两句诗词都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依然达观洒脱的性格特点。
《水调歌头》中考题
《水调歌头》中考题《水调歌头》中考题《水调歌头》,是宋代苏轼的代表作,是词牌名之一,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对世事的豁达,全词心情从伤心抑郁,心有郁结到乐观豁达。
下面是诗的中考题目,供大家参考!水调歌头中考题2011年河北省中考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二、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明:①___ _ ___ _ ___ _②_________ 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内容】《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
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五年中考】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
(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
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答案】1.无眠人生(2分)2. D(2分)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答案】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
的理解。
(3分)
【答案】1.(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河北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