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反思引言: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科学实验操作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科学实验操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实验操作教学的问题及原因1. 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设计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实验过于复杂,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操作。
2. 实验材料和设备不足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有限,实验材料过于简单常见,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验指导不清晰教师对实验过程和要求的解释不够清晰明确,学生容易迷失在操作中,无法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4. 实验安全隐患存在教师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教育不足,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没有足够的意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科学实验操作教学的改进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在科学实验操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多样化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2. 加强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学校应投入更多资源,购买科学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更丰富、更复杂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实践机会。
3. 编写清晰明确的实验指导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应编写清晰明确的实验指导书,详细介绍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4. 强化实验安全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教师要提前检查实验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科学实验操作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9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9篇篇一: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篇一《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教材安排了阳光和水两个实验。
但我觉得水这个实验没有再做的价值,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没有水分绿豆苗不能活。
而阳光这个实验我觉得是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
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学生肯定很疑惑。
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
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
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布Z 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
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颜色,高度,叶子的大小、颜色等。
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理直气壮地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他们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
”话音刚落,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
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一看,果然长得都很茁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就追问他:“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一盆放在屋外场上,一盆放在屋里阴凉的墙角里。
听了他的回答后,我让其他学生思考,他的变量有没有控制好,分析是哪里出错了。
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了:其实,他的两盆绿豆苗都有阳光照射到的。
只不过屋外的阳光强,屋内阳光弱而已。
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原来还一脸不服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还轻声说道:想错了。
于是,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变量,不能得到阳光就是一点也照不到阳光,所以做实验时一定要在它上面罩一个不透明的东西。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体验自然现象,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究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问题一:实验步骤设计不够合理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步骤的设计十分关键。
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实验步骤设计不够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简单、易懂的实验步骤。
其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实验步骤的意义。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步骤的改进和创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二: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足在一些小学中的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足成为了制约实验探究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常见的、简易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尽量降低实验成本和师生的实际负担。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易获取的材料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共享实验材料和器材,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四、问题三:实验结果分析不够深入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和结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其次,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微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本报告将围绕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实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践意义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策略1. 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场所,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 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采用实验、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4. 强化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与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四、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场所有限,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科学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难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3. 家长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认为实践教学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缺乏实践机会。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总结一、教学工作概述2024年,我在小学科学实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年的工作。
在这一年中,我积极探索科学实验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不断丰富实验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发展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针对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内容,包括动手实验、观察实验和设计实验。
比如,我组织学生做了火焰颜色实验、水的沸点实验、铜的表面处理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意识。
1. 情境引导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水的沸点实验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变成了水蒸气?”然后再展开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互相协作,共同讨论问题,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报。
3. 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验设计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鼓励他们提出实验问题、制定实验步骤,并通过亲手操作进行验证。
四、实践与成果在这一年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观察,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解释。
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有效地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方向感。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选取科学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关注学生的兴趣。
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入趣味性强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性。
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3)联系实际。
科学教学应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
4. 教学评价的改革(1)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与反思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与反思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扇通向奇妙世界的大门。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次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详细过程记录与反思。
实验主题: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杯绿豆种子若干湿润的纸巾保鲜膜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 A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用保鲜膜封口,放在室温(约 25℃)且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3、在 B 杯中放入干燥的纸巾和同样数量的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口,放在与 A 杯相同的环境中。
4、在 C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不封口,放在冰箱冷藏室(约 5℃)。
5、在 D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口,放在黑暗的柜子里。
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变化情况。
实验观察记录: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B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纸巾仍然干燥。
C 杯中的种子也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同样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开始膨胀,种皮变软。
B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C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有几颗开始膨胀。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多数已经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白色的芽尖。
B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动静。
D 杯中的种子有更多的开始膨胀,但没有出芽。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已经发芽,芽长得更长了。
B 杯中的种子依然干燥,没有萌发的迹象。
C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有少数开始出芽,但芽的长度较短。
第五天:A 杯中的种子芽继续生长,已经有明显的根须。
B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由于温度过低,没有萌发。
D 杯中的种子芽的生长缓慢,因为缺乏光照。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五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只有 A 杯中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的条件下顺利萌发。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学生兴趣不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游戏、故事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实践机会,或者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指导不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实验。
3. 评价方式单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始尝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家校沟通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家校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家长对科学学科的了解有限,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我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
三、反思与改进措施1. 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科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实施多元化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加强家校沟通我将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三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一)1. 教学内容在本次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主要讲述了"水的性质"这一课题。
通过讲解水的结构、密度、表面张力等性质,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结合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水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水的表面张力等现象,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度较高。
4. 反思与改进尽管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也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完成实验。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理解,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二)1. 教学内容在本次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主要讲述了"力的作用"这一课题。
通过讲解力的定义、作用效果、测量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讲解力的作用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我还结合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力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力的作用效果,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反思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对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
一、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设计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实验过程。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几点:1.1 选题的重要性合适的实验选题能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选择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实验题目,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 实验步骤的明确实验步骤的明确是成功进行实验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演示、视频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减少操作上的困惑和错误。
1.3 实验变量的控制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如何控制实验中的变量,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除了控制水和阳光的供给外,还应控制其他因素,如土壤种类、温度等,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二、实验过程的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让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变化,然后提问:“为什么天空有时是蓝色的,有时是红色的?”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层中光的传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原因。
2.2 建立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测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并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2.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测量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图表,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精选9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1一、亲身参与,收集“证据”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
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
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
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
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量改变了)。
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
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进一步收集“证据”加以验证。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反思与探讨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反思与探讨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思和探讨,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和神奇,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溶解”的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从而对溶解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电路连接”的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学会使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器材,培养了学生的电路连接和故障排除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月相变化”的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设备不足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实验设备陈旧、短缺,无法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
这导致一些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实验教学培训,对实验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流程不够熟悉,在实验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3、实验教学时间不足在小学课程安排中,科学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而实验教学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时间被压缩,学生无法充分进行实验探究。
小学科普实践活动总结5篇
小学科普实践活动总结5篇第1篇示例:小学科普实践活动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我校近期组织了一次小学科普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提升了科学素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次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工具,认识了水的三态、物质的变化等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实践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专业的科学老师给学生们讲授科学知识,解答他们对于科学的疑惑,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
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结果,探究科学问题,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提高了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次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除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外,我们还组织了科普知识的展板展示、科技产品的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们全面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参观科技馆、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室等活动,学生们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增长了见识。
这种多元化的科普教育方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次小学科普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还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
科普教育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和科学家的重要途径,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将更加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真理,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示例:小学科普实践活动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小学科普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关键能力。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问题一:实验目标不明确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科学实验缺乏明确的目标。
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而缺乏对实验目标的具体说明和讲解。
这导致了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意义的朦胧认识,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效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准备每次实验前都给学生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例如,在进行水与油的混合实验时,我会告诉学生:“我们这次实验的目标是观察水与油混合后是否可以分离开来,以及探究其中的原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地知道这次实验的目的,并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二:教师主导度过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会过多地主导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提供所有材料、设定步骤、指导操作等。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但却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适度减少教师的主导度,在实验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决策权。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环境影响实验时,我会让学生自行选择要研究的植物种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缺乏探究性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经常会给出单一的、封闭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或回答。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却缺乏培养他们探究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将尝试给出更多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材料吸水性比较实验时,我会提出如下问题:“哪种材料更适合用于制作吸汗巾?你能设计一个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实验活动作为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缺乏针对性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验的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兴趣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缺乏实践性小学学生天真好奇,喜欢动手实践,然而,目前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操作。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我们可以设计简单的光学实验,让学生用光线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深入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科学实验活动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实验活动产生抵触心理。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培育一棵植物,并观察其生长变化,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缺乏综合性小学科学教学往往将科学知识分成各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应用。
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将不同的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气温、湿度、风向等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和预测天气情况。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可以通过增加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综合性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然而,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我们也需要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这一教学活动。
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该注重安全。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学生也需要被教育和引导如何正确地操作实验器材,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意外发生。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基础,只有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实验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实验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应该注重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学实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他们动脑筋去思考、去解决。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应该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要成为积极的探究者和实践者。
最后,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该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因此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让他们从实验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进行实验活动时需要注重安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探究精神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实验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科学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反思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活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然而,我们也需要反思科学实验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以确保其教学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进行反思,探讨其价值和应对措施。
实验活动的价值科学实验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活动往往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动力。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共同探索问题、交流思想,并合作完成实验。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实验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然而,小学科学实验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安全问题是一大关注点。
有些实验活动涉及到化学品和危险物品,如果不加以妥善管理和引导,可能会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活动的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有些实验项目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足够的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的情境。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实验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使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另外,科学实验活动的评价和反馈也需要更加全面和有效。
目前,很多实验活动仅仅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原理理解的评价。
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活动的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丰富实验活动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选取更贴近实际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加强实验安全管理。
教师应提前做好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防护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小结与反思题
小学科学实验小结与反思题小学科学实验小结与反思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一些经验和反思。
一、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
我首先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点燃酒精灯,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经过一段时间,我观察到水开始冒泡,并且温度计上的温度也开始上升。
最后,当水开始沸腾时,温度计显示100℃。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水的沸点是100℃。
但是,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当我点燃酒精灯时,我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安全问题。
如果我不小心,可能会引发火灾。
其次,我在实验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我只是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操作,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我认识到,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实验中,我希望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提问,并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二、实验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水杯、水、小苗和纸袋来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首先将小苗放入水杯中,然后用纸袋将整个水杯包裹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纸袋内的水蒸汽开始凝结成水滴,并且小苗的叶子变得更加绿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
但是,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没有控制好实验的时间,导致水蒸汽凝结的速度较慢。
其次,我没有观察到植物的生长情况,只关注了叶子的颜色变化。
我认识到,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和细节。
下一次实验,我希望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且控制好实验的时间和条件。
三、实验三:物体的密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容器、水和不同物体来观察物体的密度。
我首先将容器中注满水,然后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入水中。
通过观察,我发现一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入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不断进行着新的模式的改革,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是,只有极个别地区有条件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创新实践工作,许多地区科学课都未正常开设,这就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
在我国,小学科学还是“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师资薄弱、资源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团体等问题依然急需解决。
虽然我国小学科学一线教学也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但是在评价模式上依然沿用纸笔考试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美国的课程标准已经提出将“科学实践”取代“科学探究”,即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动脑、动笔和动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借鉴新标准的同时,源自美国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冲击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尽管新课标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中,但是受到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限制,想要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实践中远没有那么顺利。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优势,本人在小学科学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将“科学探究”模式与新课标教育理念进行应用和反思。
通过对课程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以及教师的变化的研究,发现新课标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为我国小学科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实践的过程我采用探究式和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而通过新融合式的教学理念更适合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响应“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它的颁布和实施指引着科学教育的发展的新方向。
《纲要》的颁布,明确提倡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不仅被列入理科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被作为内容进入了理科各科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
《纲要》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也和探究欲,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科学已经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些地区现在正在处于从自然向科学的转型期,但是许多地区未正常开设科学课。
而且又面临着专职科学教师不足,有的科学教师科学专业素养并不能达到国家对于科学教育的要求,资源不足,无科学教师、学术团体等这样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科学探究引发的思考
1.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
“目前中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比较注重最后的成果,以此出发,绝大部分创造发明活动活动的环境布置更像一个小型车间。
如此单一的环境难以满足青少年在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中的需求”,那么探究活动对教学环境也应该有要求,对于探究活动我尝试了放松和秩序井然的两种模式,不同的尝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一直认为学生在科学课上有些受到束缚,想给学生一个空大放松的环境离开书包和熟悉的书桌。
通过不同的尝试得出来了不同的结果,但是效果和自己预期的并不一样。
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的确释放了自然的天性,也都乐在其中。
即使当天科学实践活动还有其他学校里的同学过来帮忙指导,最终场面还是有些失控了。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完整的人,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你让学生太过于放松,而且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无论是谁都是比较兴奋的,对于学生的自控力我们还
是想当然了。
适度放松的广阔的空间还是有利的进行探究活动,但是可能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适当进行调整,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环境内才是最适合的。
鉴于上一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们尝试改变模式在教室里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科学实践,每个人都必须井然有序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当环境可控,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很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团队合作完成科学实验,学生在这个时候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浓厚的兴趣。
和上次宽松的环境相比明显效果要好的多,学生参与感很强,感受也很深刻。
并不是给学生宽松的氛围才是最好的,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学习模式。
2.基于科学探究更注重科学实践
“探究”是美国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96《标准》)的核心理念,同时指向学生应发展的重要能力和科学教学的核心方法。
因我国现行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借鉴了这一《标准》,“探究”也成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从教学一线到最高级别的理论刊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到现在我们还是习惯经常提到科学探究,但是真正的探究又该如何表现出来,好像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并没有很好的被表达,甚至大部分探究都是教师按照严格的实验程序带着学生走了一遍,学生不用说再重新思考和提出自己问题,这种形式化的探究学生是很难提起兴趣的。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效果,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进行探究。
美国新的科学教育标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首位的改变就是将“科学探究”改为“科学实践”,这种改变从字面意义可以看出科学课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学生的自主性的发现。
《框架》中将“探究”改为“实践”一词,并不是取代探究,而是将探究真正的意义表达出来。
科学实践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强调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
以前提倡的科学探究重点是以科学方法为主导。
而实践是为探究一词正名,更注重理论性的探究过程。
更注重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培养,能够在探究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科学理论并学会不断改进自己的科学理论。
科学探究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是不仅是让学生动手还要动脑思考,动嘴学会辩论、动笔形成自己的理论。
那么我国的科学活动中也应该同样使用这些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正如布鲁纳所说的课
堂——“孩子们在教室里所为何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所为只有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
经过实践证明基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可以自己建构和不断改进自己的科学理论。
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不仅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动嘴和动笔,科学实践补充了科学探究在理论上的理解的不足。
因此不是放弃探究,而是将探究进行到底。
3.探究性教学活动也需要精心设计
一次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反应出了自己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得不足。
科学展示课中,纸杯呱呱叫就是其中之一。
在小学科学的第一次尝试上这个内容,起初教学出现的学生兴趣渐渐减退我归于班级由于四个人一组材料不充足,导致大部分人不在课堂之内。
当时有的学生看着别人做渐渐就没有了兴趣,有几个学生开始看课外书,还有些人组成一个小团体进行“游戏”,课堂真的是称之为乱了。
实质上这次课堂出现的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罗星凯教授曾经提到:“尽管科学探究性教学中,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但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杂乱无章的一锅粥,而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活动”。
很显然如果经过精心设计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材料,也一样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标。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看似很安静,但是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比如学生在用牙签扎眼的时候很容易弄很大,这就导致第二个环节在纸杯中加入少量的清水感受声音的音高,水很快就流没了,学生很失望,但是其实如果这种失败的效果也同样可以激发一场精彩的辩论会。
但是还是有个别细心的学生做的很完美,最后给大家展示声音的变化还是不错的效果。
虽然科学课上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科学理论,开放也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撞。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因此探究性教学还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