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及反思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不断进行着新的模式的改革,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只有极个别地区有条件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创新实践工作,许多地区科学课都未正常开设,这就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小学科学还是“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师资薄弱、资源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团体等问题依然急需解决。虽然我国小学科学一线教学也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但是在评价模式上依然沿用纸笔考试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美国的课程标准已经提出将“科学实践”取代“科学探究”,即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动脑、动笔和动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借鉴新标准的同时,源自美国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冲击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尽管新课标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中,但是受到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限制,想要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实践中远没有那么顺利。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落后的现状,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优势,本人在小学科学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将“科学探究”模式与新课标教育理念进行应用和反思。通过对课程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以及教师的变化的研究,发现新课标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我国小学科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实践的过程我采用探究式和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而通过新融合式的教学理念更适合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响应“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它的颁布和实施指引着科学教育的发展的新方向。《纲要》的颁布,明确提倡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不仅被列入理科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被作为内容进入了理科各科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纲要》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也和探究欲,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科学已经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些地区现在正在处于从自然向科学的转型期,但是许多地区未正常开设科学课。而且又面临着专职科学教师不足,有的科学教师科学专业素养并不能达到国家对于科学教育的要求,资源不足,无科学教师、学术团体等这样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科学探究引发的思考

1.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

“目前中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比较注重最后的成果,以此出发,绝大部分创造发明活动活动的环境布置更像一个小型车间。如此单一的环境难以满足青少年在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中的需求”,那么探究活动对教学环境也应该有要求,对于探究活动我尝试了放松和秩序井然的两种模式,不同的尝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一直认为学生在科学课上有些受到束缚,想给学生一个空大放松的环境离开书包和熟悉的书桌。通过不同的尝试得出来了不同的结果,但是效果和自己预期的并不一样。

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的确释放了自然的天性,也都乐在其中。即使当天科学实践活动还有其他学校里的同学过来帮忙指导,最终场面还是有些失控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完整的人,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你让学生太过于放松,而且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无论是谁都是比较兴奋的,对于学生的自控力我们还

是想当然了。适度放松的广阔的空间还是有利的进行探究活动,但是可能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适当进行调整,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环境内才是最适合的。

鉴于上一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们尝试改变模式在教室里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科学实践,每个人都必须井然有序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当环境可控,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很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团队合作完成科学实验,学生在这个时候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浓厚的兴趣。和上次宽松的环境相比明显效果要好的多,学生参与感很强,感受也很深刻。并不是给学生宽松的氛围才是最好的,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学习模式。

2.基于科学探究更注重科学实践

“探究”是美国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96《标准》)的核心理念,同时指向学生应发展的重要能力和科学教学的核心方法。因我国现行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借鉴了这一《标准》,“探究”也成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从教学一线到最高级别的理论刊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现在我们还是习惯经常提到科学探究,但是真正的探究又该如何表现出来,好像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并没有很好的被表达,甚至大部分探究都是教师按照严格的实验程序带着学生走了一遍,学生不用说再重新思考和提出自己问题,这种形式化的探究学生是很难提起兴趣的。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效果,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进行探究。

美国新的科学教育标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首位的改变就是将“科学探究”改为“科学实践”,这种改变从字面意义可以看出科学课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学生的自主性的发现。《框架》中将“探究”改为“实践”一词,并不是取代探究,而是将探究真正的意义表达出来。科学实践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强调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以前提倡的科学探究重点是以科学方法为主导。而实践是为探究一词正名,更注重理论性的探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培养,能够在探究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科学理论并学会不断改进自己的科学理论。科学探究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是不仅是让学生动手还要动脑思考,动嘴学会辩论、动笔形成自己的理论。那么我国的科学活动中也应该同样使用这些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正如布鲁纳所说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