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堤防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用于控制水流、防止洪水灾害和保护沿岸地区。

在进行堤防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的制定,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以下是关于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的一些建议:1.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勘察研究、编制设计方案、获取施工许可证、购买施工材料等。

同时,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以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2.施工队伍组织: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如土木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

同时,还需要合适的劳动力和技术工人。

因此,在组织设计方案中,应该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安全措施: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塌方、水灾、机械设备事故等。

因此,在组织设计方案中,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救援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质量控制:堤防工程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组织设计方案中,必须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标准。

同时,还应建立质量检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5.环境保护:堤防工程施工可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污染等。

因此,在组织设计方案中,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沟通协调: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合作。

因此,在组织设计方案中,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同时,还应及时沟通和协调相关的事宜,如工期调整、材料供应等。

综上所述,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对策的制定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堤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文

堤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文

堤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强,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也越来越重要。

其中,堤防的建设是确保沿海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在堤防建设过程中,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将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具体执行、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三个方面,分述一份合理的堤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前准备工作1. 深入调查研究在进行深入的堤防施工计划制定前,应该对工程区域和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

•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例如,涉及到水源地或重要生态环境要求更为严格。

•季节性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预警。

•风浪、洪涝、盐霜和波浪等气象条件,应分析建设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对设施使用的影响。

2. 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基于对工程区域和环境的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详细的施工工作计划。

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施工条件和时间,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整个建设过程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人员和材料。

•确定要求,包括施工质量、效率、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3. 施工队伍相关事宜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队伍的具体情况。

例如:•施工队伍的规模,他们关注的问题,可以承担的任务范围。

•施工队伍所需的技能、能力和经验。

•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结构,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明确的组织效率。

施工中具体操作在开始施工流程之前,需要对具体的操作进行准确的规划,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安全控制堤防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提前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储存安全设备和防护设施。

2. 管理现场人员和队伍建设时需要确定队伍和现场人员的数量,尤其是要确保施工人员的数量适当,不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还需要安排工作期间的人员工作安排,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分配到恰当的工作,在合适的时间完成任务。

堤防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加固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对地区的一段堤防进行加固施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沉箱加固、堤脚加固、堤身加固等。

施工地点位于水库左岸,总长1000米,最大护岸高程为120米,堤顶宽度为8米。

1.组织结构为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本工程设立了以下组织结构:-工程经理:负责整体工程组织、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关系,把控工程进度。

-监理人员: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现场巡查和记录。

-施工队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施工工作,协调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和现场秩序。

2.施工方案2.1沉箱加固-施工前,检查明确加固点的位置和数量,准备好沉箱和相应的施工设备。

-用大型挖掘机挖掘出加固点的坑槽,保证箱体的完全嵌入。

-调整沉箱的位置,对其进行修整和加固。

-在沉箱上方加固一层混凝土,保证加固效果和稳定性。

-清理现场,进行验收。

2.2堤脚加固-施工前,检查明确加固点的位置和数量,准备好加固材料和施工设备。

-清理加固点附近的杂物和泥沙,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

-在加固点顶端,挖掘深度为1米的基坑,安装钢筋网和钢筋筋架。

-筑起基坑,使用混凝土进行加固,确保加固效果。

-清理现场,进行验收。

2.3堤身加固-在需要加固的堤身上,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确保施工材料能够充分贴附。

-在堤身上,进行钻孔作业,将钢筋插入钻孔内,并用铁丝进行固定。

-在缺陷处进行补包层,使用混凝土粉浆进行填充,确保加固效果。

-对补包层进行保养,保证其能够充分凝固和硬化。

-清理现场,进行验收。

3.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易燃物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现场应设立警示牌和安全防护网,标明危险区域和施工须知。

-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设备。

-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监督,维护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4.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合格。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和记录,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施工高效、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对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项堤防加固工程,位于X市河道的Y段,总长度为Z公里。

工程包括底床石砌块加固、堤体加固、泄洪道疏浚等内容。

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1 施工组织原则1.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注重保障工人的安全,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措施。

2.资源优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3.环保可持续:采用环保材料和合理施工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2 施工组织架构本工程施工组织架构如下: -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管理和协调。

- 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 安全主管:负责施工安全管理。

- 施工队伍:由各类专业施工人员组成,执行具体施工任务。

3.3 施工进度计划1.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起止时间。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的人员和设备调度。

3.4 施工方法和技术1.底床石砌块加固:采用机械挖掘和人工敲打的方式进行,确保石块的稳固和密实。

2.堤体加固:采用土工织物和砂石料进行包覆加固。

3.泄洪道疏浚:采用机械疏浚和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保证泄洪道畅通。

3.5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1.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6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合格。

4. 施工组织设计效果评估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每个施工阶段都应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堤坝施工组织设计

堤坝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况湖北省汉江下游干堤位于汉江下游两岸,地处湖北省中心腹地,是四湖地匹、汉南地匹、汉北平原及武汉市的防洪屏障。

本标段工程合同名称为汉江下游堤防工程2006年度项目施工C2标段,位于汉川市刘农榨,工作内容为干砌石、抛石,浆砌石等。

1.2工程地质区内地层比较简单,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等,厚约5~10m,下部为粉、细沙层,砂卵石层,粉、细砂层厚约5~15m,砂卵石层厚约50~80m。

1.3水文气象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农作物生长。

多年平均气温16.3℃,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44h,年平均无霜期273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mm。

最大年降雨量1375mm,最小降雨量1068mm。

区内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达20m/s。

1.4工程量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 抛石m3283792 干砌石m355633 浆砌石m314574 碎石垫层m319105 导滤料m35446 削坡土方m3103377 滩顶平整土方m396438 石渣还坡m397409 排水沟抹面m218371.5施工条件1.5.1.交通条件工程区有公路网纵横交错,交通非常便利。

1.5.2.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工程所在汉江边,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区可使用当地居民的自来水。

施工供电,拟从附近电网接引,并配备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

1.5.3.建筑材料1、砂石料:工程区砂、块石料缺乏,但汉江大堤沿线有砂站,可直接购置,块石可通过汉江水路从湖南购买。

3、水泥等其它物资,在汉川市城区购买。

1、砂石料:工程区砂、块石料缺乏,但汉江大堤沿线有砂站,可直接购置,块石可通过汉江水路从湖南购买。

3、水泥等其它物资,在汉川市城区购买。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2.1 编制原则1、严格项目法施工管理,按本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对本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工作内容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协调管理,真正有效地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堤防工程施工方案(3篇)

堤防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地区堤防工程2. 工程地点:XX地区3. 工程规模:本工程主要对XX地区河道进行堤防加固,全长XX公里,其中新建堤防XX公里,加固堤防XX公里。

4. 工程目的:提高XX地区河道防洪能力,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5.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堤防建设、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水毁修复、监测设施建设等。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1)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3)下设施工、质量、安全、材料、财务等管理部门。

2. 施工人员配备(1)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名,副经理若干名,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2)施工队伍:根据工程量及施工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施工人员,包括土方施工、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机械操作等。

(3)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3. 施工进度计划(1)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采用倒排工期法,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工程进度。

4. 施工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勘察: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

(2)材料设备准备:根据工程量及施工要求,准备所需材料、设备。

(3)施工队伍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施工工艺(1)土方施工1)采用挖掘机、自卸汽车等设备进行土方开挖。

2)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边坡,防止塌方。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主要施工方法一、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流程图二、施工测量控制1、主要的测量技术标准及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以及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设计图纸、修改通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其它具体技术要求。

2、测量控制系统以《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为依据,以监理人提供的数据为准,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3、布设《平面控制网》(1)埋设观测墩,建立永久标志。

(2)测距使用的测量仪器为全站仪一套、J2经纬仪一台、DS3水准仪两台、水准尺二根、50米钢尺二把、30米皮尺二把。

①光电测距头、反射棱镜配套使用保证标称精度。

②测距边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改正数,必须根据权威检验机构的结果设定,测距边的投影改正时必须是测站和镜站的平均高程。

(3)建立校核符合导线平面控制网。

4、布设〈高程控制网〉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天顶距观测精度采用四等,2测回,测量精度Ma=+2′。

(2)照准目标使用DJ2型仪器,照准棱镜看见标志清晰易辨。

(3)对向观测高差校差的限差取值为F=+√Dmm,其中D以KM计。

(4)隔点设站法中视与前视距离差不大于40M。

(5)附合式环线闭合差与四等水准测量规定相等。

三、土方工程施工方案1、土方开挖(1)场地清理、整平开挖面清除以1m3反铲挖掘机为主,以人工清除为辅,清除出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有碍物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装5T自卸汽车运到指定的弃碴场弃碴。

(2)土方开挖主要施工量为大堤土方开挖,开挖土料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装5T自卸汽车运到指定的回填。

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开挖,开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自上向下,开挖边坡一次形成,开挖后的土方利用5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点进行回填。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平面布置图及相应文字说明护岸工程总长8600m。

现场布置主要考虑工程特点并给合现场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在相对集中又互不干扰、便于施工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布置。

投标阶段作如下布置。

砂石料场分三部分进行布置,浇筑砼砂石料堆放场布置在阮家桥,谭家拐,赵家码头三个地方,与拌和场相邻;护坡垫层用砂石料堆放场就近利用堤顶及堤身外平台作堆料场,可每200m左右布置一处。

堤身外滩较宽阔,可临时堆放一些施工用材,堤顶在考虑车辆通行条件下,也可堆放少量材料。

主要辅助设施仓库、工棚、修理厂等布置在堤外滩宽阔处。

本工程布置移动式12kw柴油发电机组三套,30kw柴油发电机组一套(作为拌和场备用电源),在谭家拐附近布置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租用民房一栋,用于办公及施工管理人员生活居住。

临时设施用地计划表设施分项用地计划表1.1 施工道路施工中主要考虑利用堤顶公路为主干道,外来材料通过连接各施工段的上堤路进入工区,区内材料转运以与堤顶修建的外滩临时道路为主。

1.2 供水生产、养护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等用水,分别拟在阮家桥、谭家拐、赵家码头三个地方各修建一座容积5m3蓄水池,用于拌和场施工用水,采用3台2B31水泵自长江内取水供给,其它局部位置也可以考虑用小型潜水泵就近抽水供给。

生产用水由蓄水池通过管系供给,生活用水净化后通过管系供给。

1.3 供电施工现场架设一条三相四线制线路,均衡地给各施工区供电。

供电除争取网电外,工地自备1套30kw和3套12kw柴油发电机组,供小型施工设备及现场施工用电。

1.4 通讯为加快工程进度,便于对外联系,拟在项目经理部安装一台程控电话,并配备对讲机、手机若干。

1.5 取土场本工程取土场布置在上游,平均运距按3km考虑。

1.6 砼及砂浆拌和场砼及砂浆拌和场、砂、石料堆放场等主要考虑利用堤顶及外滩场地,水泥仓库、杂物仓库沿堤顶及外滩修建。

1.7施工营地项目经理部、生活住房、发电机房、试验室等布置在江堤内侧,以租用或临时修建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原则、依据及说明1.1编制原则1.1.1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国家及市水利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及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程序,认真遵守国家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

1.1.2认真研究图纸,经过分析、论证,选择先进合理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统筹全局,安排切实可行的施工顺序,合理划分流水施工段,确保均衡施工,缩短施工工期,体现投资效益。

1.1.3确保施工现场内外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

1.1.4采用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对整个项目实行严密的动态管理。

1.2编制依据1、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标段招标文件。

2、我司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标段投标文件。

3、重庆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Ⅱ标段施工设计图集(堤防部分)》。

4、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重庆分公司《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报告以及本单位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国家及本地区现行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文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我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8、采用的规范及技术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T5214-2005》(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SL633-2012》(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5)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1》(7)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SL176-2007》(1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12》(13)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1部分:土建部分《DL/T5113.1-2005》(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5)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3编制说明1.3.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堤防工程施工技术和图纸要求,我司针对施工部署中的施工组织及策划,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施工临时设施、定位放线等进行周密、合适的安排。

1.3.2施工准备是本工程提前或按时竣工的先决条件,技术、设备、劳动力及材料的组织、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等作为重点准备及部署对象。

1.3.3主要施工方法是本工程的技术保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钢筋制安、挤密碎石桩、土工格栅、强夯、浆砌石等分项施工作为重点阐述,其它分项施工只作一般阐述。

1.3.4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防止挠民措施的技术保证措施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作为重点阐述对象,其它常规性组织、技术措施仅作一般性的阐述。

1.3.5本施工组织设计还编制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的计划、目标及有利于工程顺利施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合理化建议,并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从长江右岸上游温家沱开始,经五布河,至羊角背结束。

堤防设计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三峡水库蓄水初期20年一遇,本标段施工为五布河下游段河堤部分,堤线长2.356km,起止桩号为K2+508.150~K4+863.760;沿线布设5条穿堤排水箱涵。

直斜复合式护岸长1631.84m,直墙式护岸2299.365m,全斜坡护岸170.41m,自然护坡段779.615m。

直立挡墙最大高度28m,护岸最大高度42m,沿堤线每隔300m左右设置下河梯道,共8处。

2.2设计概况2.2.1防洪护岸设计概况本工程的防洪护岸主要分成:直斜复合式护岸、直墙式护岸、全斜坡护岸、自然护坡段等几种型式,下面按设计上的桩号简要介绍各桩号的防洪护岸型式。

桩号K2+630.850开挖后采用碾压块石换填,然后设一级重力式C20砼挡墙到堤顶高程172.00m,底高程167.00m,挡墙高5.00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护坡及下河公路基础,一级护坡采用干砌块石成型,二级护坡采用C20砼框格植草护坡,下河公路采用C35砼浇筑,路面高程176.00m。

桩号K2+777.930开挖后采用碾压块石换填,然后设一级重力式C20砼挡墙到堤顶高程172.00m,底高程167.00处,挡墙高5.00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观景平台及行车道。

桩号K3+595.750处将原有地形开挖至高程160.00m后,采用振动挤密碎石桩、碾压块石换填,设一级C20砼重力式挡墙(底高程为161.00m)到堤顶高程168.00m(挡墙高7.0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护坡及观景平台,设二级C20砼重力式挡墙(底高程173.50m),到堤顶高程179.00m(挡墙高5.5m),内侧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观景平台;设三级C20砼衡重式挡墙(底高程178.00m),到堤顶高程183.60m(挡墙高5.6m),内侧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人行道及车行道。

一级挡墙及原地挡墙间采用M7.5浆砌条石护面;振动挤密碎石桩桩径为500mm,纵横间距为1500mm,桩底部至基岩面;护坡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形成。

桩号K3+817.390处位于粮站外,仅进行开挖形成堤顶道路即可。

桩号K3+930.250处采用高架桥(不在我工程施工范围内)。

桩号K4+019.860处采用一级衡重式C20砼挡墙到堤顶184.995m,基础高程为180.90m,挡墙高为4.095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堤顶人行道及车行道;桩号K4+060.660处采用一级衡重式C20砼挡墙到堤顶185.360m,基础高程为167.300m,挡墙高为18.06m,内侧设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堤顶人行道及车行道;桩号K4+251.870开挖后设一级C20衡重式挡墙(底高程为161.00m),到堤顶高程183.82m(挡墙高22.82m),设二级C20重力式挡墙(底高程为182.40m),到顶高程186.805m(挡墙高4.405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378.060处,将原有地形开挖到高程162.60m后,采用C20砼人工基础至166.60m,进行土石混合料回填形成2号下河公路,设一级C20砼衡重式挡墙(底高程166.00m),到顶高程177.00m(挡墙高11.00m),内侧依次采用砂岩块石反滤层、土石混合料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形成护坡、人行道及车行道。

桩号K4+,827.320处采用全斜坡堤坝式结构,堤防的内坡比为1:2.0,外坡比为1:2.2,迎水坡面在175.00m高程以下(约至160m 高程)采用碾压块石换填,顶宽为30.0m,两边按1:2.0放坡,迎水面采用格宾护垫(厚300mm),背水侧采用土石混合料回填;在175.00m 高程采用M7.5浆砌条石形成7.5m宽的马道;175.00m高程以上采用土石混合料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每上升10m(分别在185m、195m 高程)设一宽为2.0m的马道平台,马道间的坡面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护坡,马道采用M7.5浆砌条石。

该处堤防的背水面侧的堤脚在175m高程采用2m高的C20砼镇脚,175.00m高程以上采用土石混合料回填及土工格栅和盲沟,每上升10m(分别在185m、195m高程)设一宽为2.0m 的M7.5浆砌条石马道平台,马道间的坡面采用C20砼框格植草皮护坡。

堤顶高程为203.300m,宽度为外侧人行道宽4.0m+车行道宽9.0m+内侧人行道宽7.0m=20.0m。

2.2.2防洪护岸结构1、砼框格砼框格高为40cm、宽为20cm,框格间采用干砌块石,框格间的节点采用二次浇筑。

2、路肩式衡重挡土墙(泥岩基础)1)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

2)挡墙基础嵌入泥岩下1.0m,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5MPa。

3)挡土墙每10.0m设伸缩沉降缝,在地基高程突变处、地基岩性变化处加设伸缩沉降缝,缝宽25mm,缝内堵塞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4)挡墙墙身预埋排水管采用φ100PVC管,间距纵横2.0米,坡度i〉5%,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排水管应高于地面200mm设置,排水孔后铺土工布(500×500)。

3、路肩式衡重挡土墙(砂岩基础)1)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

2)挡墙基础嵌入砂岩下0.5m,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0MPa。

3)挡土墙每10.0m设伸缩沉降缝,在地基高程突变处、地基岩性变化处应加设伸缩沉降缝,缝宽25mm,缝内堵塞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4)挡墙墙身预埋排水管采用φ100PVC管,间距纵横2.0米,坡度i〉5%,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排水管应高于地面200mm设置,排水孔后铺土工布(500×500)。

4、路肩式重力挡土墙墙身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其他均同前。

2.2.3箱涵设计概况本工程共有5条箱涵,其相关设计情况介绍如下:箱涵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3#箱涵3#箱涵位于K2+996.110处,总长为69.0m,含2个跌水井和出口的钢筋混凝土沉砂池;箱涵的起点桩号为1#跌水井(涵0+000.00-涵0+002.80),1#跌水井顶面高程为183.55m,箱涵底板坡度为5%,箱涵出口(涵0+059.00)高程为169.00m,出口外的消力池底高程为167.28m。

3#箱涵自下而上依次采用碾压砂岩堆石基础(厚1500mm)、C20砼垫层(厚100mm),C30钢筋混凝土涵身(厚400mm);跌水井自下而上依次采用碾压砂岩堆石基础(厚1500mm)、C20砼垫层(厚100mm),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厚800mm、井壁和井身厚均为5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