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王瑶
【内容摘要】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首先要找准自我,其次要反思自我,然后要超越自我,最后要悦纳自我。
【关键词】渗透基础服务权力反思超越悦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根据课标精神,我想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1.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生命的碰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实践中,不少教师心目中有教书而无育人,有知识而无生命,不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这种对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的忽视,最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变为不需要变革的一次次封闭的循环过程,使课堂“沙漠化”。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两个基础
(1)做人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人”。上海有位中学优秀校长认为他小学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把膀子摔断了,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这时老师走过来,轻轻的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这件事使他很感动,他想天下什么人最好?老师最好,自己将来一定当她那样的老师。后来,他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成了优秀的数学特级教师。试想,如果教师先将他数落一番,进而将他逐出考场,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别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
(2)终身学习的基础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终身学习已是必然,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首先要有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个农村中学,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都在县里名列前茅。但有一个怪现象:每一年高考完了的学生都将所有的教科书堆在操场上,放火燃烧,学生则围着火堆又唱又跳。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似乎猛然觉得这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爱好。他除了无奈地“喜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歌是怎么唱的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他还能有学习的兴趣吗?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说,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后则是习惯的奴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北师大的董琦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大声地训斥学生时,学生的脑细胞成千上百的死亡,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中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里有对教学艺术许多精辟的论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迁移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如何进行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验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三个服务
(1)教材应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师应挖掘新课程教材资源,引领学生开发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广泛理解教材,有些教材可能地域局限,例如南方的小朋友没见过高粱,农村的小朋友不知道单元楼,城里的孩子对庄稼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灵活机动,可以增删改,当然前提
是科学合理。
(2)教案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已经远远不是备课的时候,就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他需要沿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制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三步五环七程序,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例如老师在教案中设计了一些问题与答案,但有时学生并不按照老师的思路解答,老师总要绕到他自己的答案上,结果累的老师满头大汗,学生甚至一头雾水。
(3)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学校是为儿童设立的,而不是儿童为学校而生的。言下之意,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切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4.四种权力
(1)参与的权利
学生应全过程参与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参与的前奏,和参与的后延,参与的前奏——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资料的能力,把复杂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思考,参与的后延——课后实践,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质疑的权利
教师没有评价孩子质疑水平的权力,犹太人的家庭孩子回家后家长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见解。
(3)出错的权利
孩子是未成熟的求知者,要允许孩子出错。
(4)越轨的权利
5.五项反思
(1)教学方法选择的有效性
(2)学习方式选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