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B.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C.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D.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决定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警告,并要求他们立即改正错误。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诩(自夸)。
B. 这篇文章的论点不够鲜明,需要进一步提炼(提取)。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不减当年(当年的风采)。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独自行走),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六艺”指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六门基本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D.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部正史,其中《史记》是最早的一部,由司马迁所著。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第一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李雷和韩梅梅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携手走过青葱岁月,分享了无数的快乐和困难。
(2)一天,李雷生病住院了。
韩梅梅得知后立刻赶到医院,和李雷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3)几天后,李雷恢复了健康,出院回到家。
他很感激韩梅梅的陪伴,决定要好好报答她。
(4)为了感谢韩梅梅,李雷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他知道韩梅梅一直想要一本新出版的小说,于是他特地去书店买了一本并写上了温馨的祝福语。
(5)当李雷送礼物给韩梅梅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知道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真挚的友谊和无限的温暖。
(6)从那天开始,李雷和韩梅梅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彼此间的真情和支持。
问题:
1. 李雷和韩梅梅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李雷为什么要感谢韩梅梅?
3. 李雷送给韩梅梅的礼物是什么?
答案:
1. 李雷和韩梅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2. 因为韩梅梅陪伴和帮助他度过了住院的日子。
3. 礼物是一本新出版的小说。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正文]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语义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刚升职的部门经理一上任就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
B. 他当了副总经理以后,整个公司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C. 她进入公司后,很快就晋升为了总经理。
D. 这个职位的薪水不高,但是工作稳定。
2.句子“他的每个字都笔挺,就像是那个时代里的一把铿锵利刃。
”中的“铿锵利刃”比喻的是:A. 他的字特别整齐。
B. 他说话利落有力。
C. 他是一个出色的剑术家。
D. 他是一个讲话直接、果断的人。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突显、曝光、泡过头B. 执教、墙纸、粗旷C. 织补、瑶池、切莫D. 发展、青春、没有错别字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剪刀、枪、棍棒,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B. 如果你坚持努力,成功就会不断靠近你。
C. 他的话让我震惊:“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个朋友!”D. 这个地方交通不便,我们决定选择其他的目的地。
5.下列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设施先进、管理严谨、环境好B. 女孩、大树、公园、在、玩C. 五月的、花朵、怒放、小鸟、欢唱D. 快乐、小狗、在、奔跑、天上二、填空题1.根据句意,填入恰当的成语: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会说空 _____。
2.根据句意,填入恰当的词语:这个项目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 _____ 能力。
3.根据句意,填入恰当的动词:他 _____ 了一下病友的脉搏,给出了正确的诊断。
4.根据句意,填入恰当的词语: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很大的_____。
5.根据句意,填入恰当的短语:他小心翼翼地绕开了困难,_____。
三、改错题下列各句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找出并改正。
1.他的字写的非常漂亮,每个字都很整洁。
2.大家都努力着,争取把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她的朋友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立马跑来看她。
4.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那个场景非常壮观。
5.这个建筑物外观别致,内部装修豪华。
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点名称、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本试卷共10页,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
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
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按部就班B. 变本加利C. 闭门造车D. 一愁莫展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
C.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还是只去过上海?”D.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但更喜欢北京。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成绩很好。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D.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快速地奔跑。
B. 他跑得很快。
C. 他的脚步轻盈。
D. 他的速度如同闪电。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B.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C. 花儿开放,鸟儿歌唱,春天来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鸟儿歌唱,万物复苏。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7.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其中“风”指的是:答案:民间歌谣9. “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 “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普通高中会考试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
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开始答题。
试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给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难道难熬难友难兄难弟B。
和蔼和面和谐曲高和寡C。
行当行伍行情行家里手D。
解送解聘解数解囊相助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
小楼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淅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
B。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屈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C。
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彩的收起饭菜;迟疑了片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D。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 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好好__品味__以短暂的青春年华和感人肺腑的善举谱写的生命之歌。
2) 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机器人即将用于我国海底矿物资源的__开发__。
3)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艺术,现代歌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A。
品味考查质疑B。
品味考察置疑C。
品尝考察质疑D。
品尝考查置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B。
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
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瞭望(liào wàng)B. 描摹(miáo mó)C. 蹉跎(cuō tuó)D. 缱绻(qiǎn quǎn)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司马迁B. 王羲之C. 陶渊明D. 苏轼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画蛇添足”相反的是:A. 锦上添花B. 画龙点睛C. 画虎类犬D. 画蛇添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其寓意是______。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9.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1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昔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有臣十人而海内服。
此何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1)这段古文出自哪部典籍?(2)这段古文的主旨是什么?14.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沉淀(chén diàn)D. 汲取(jí jìng)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填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
{回答}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呐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回答}五、作文(40分)题目:谈谈你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解析1. 正确答案:C。
沉淀(chén diàn)的注音正确。
其他选项中,A. 踌躇(chóu chú)应读为“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应读为“qīng yà”,D. 汲取(jí jìng)应读为“jí jí”。
二、填空题解析1. 答案:《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臣本布衣”。
三、简答题解析1. 答案:《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主要体现在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情感历程。
起初,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但黛玉却因宝玉的率真而心生反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却嫌弃黛玉的家庭背景,企图拆散他们。
最后,宝玉被迫娶了别的女子,黛玉也因此伤心欲绝。
四、论述题解析1. 答案:《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同时,它也是鲁迅先生对民族复兴的强烈呼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网络红人、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走红。
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
制作精良的视频,加之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
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过于狭隘。
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
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
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
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
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
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材料二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往往有人认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它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
“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
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
2024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及答案
2024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 chóu chúB. 恬静 tián jìngC. 解剖pōuD. 悲恸bēi tòng 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倾筐倒庋C. 螳臂当车D. 奋发图强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老师详细的讲解,使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B.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 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让大家都很担忧。
D. 尽管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答案:B二、填空题4.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_______(A. 决心 B. 决定 C. 承诺 D. 保证)参加这次比赛。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临时抱佛脚,希望能通过考试。
B. 她冰雪聪明,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C. 他的态度让人抓狂,真是不可理喻。
D. 这次比赛竞争激烈,他们小组脱颖而出。
答案:B三、阅读理解6. 阅读下列文章段落,回答问题。
文章:“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平坦的直线,而是一条充满了曲折和坎坷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走向成功。
有人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因为它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的确,挫折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我们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要勇敢地去迎接它,战胜它,你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问题:这段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答案:挫折是人生的财富,能让人成长和变得更强大。
四、作文7. 请以“梦想与现实”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梦想与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然而,梦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梦想。
河南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通常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默写、作文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谪:贬谪,指被降职或调离。
- 属:嘱托,请求。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治清明,人心归顺,许多废弃的事业都重新兴办起来。
3. 根据上文,岳阳楼的重修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情况下进行的。
4. 文中“增其旧制”指的是什么?- “增其旧制”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岳阳楼的规模和制度。
5. 范仲淹被请求作记的原因是什么?- 范仲淹被请求作记的原因是因为岳阳楼重修后刻有唐贤今人的诗赋,需要一篇记文来记载这一盛事。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我的母亲》朱自清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言行却深深影响了我。
她总是教导我要诚实守信,要勤奋好学,要乐于助人。
母亲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她的人格魅力却让我终身难忘。
6. 作者对母亲的评价是什么?- 作者认为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言行深深影响了作者。
7. 母亲教导作者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母亲教导作者要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乐于助人。
8. 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让作者终身难忘?- 母亲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她的人格魅力让作者终身难忘。
9.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情感?-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有深厚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10.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
三、古诗文默写11. 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2. 默写《登鹳雀楼》的后两句。
高中语文会考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蹉跎(cuō tuó)踌躇(chóu chú)饕餮(tāo tiè)B. 矍铄(jué shuò)徜徉(cháng yáng)筵席(yán xí)C. 缱绻(qiǎn quǎn)踯躅(zhí zhú)荼蘼(tú mí)D. 峥嵘(zhēng róng)恣意(zì yì)蹒跚(pán sh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觉得意犹未尽。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飞机延误,旅客们不得不在机场等待。
3-2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______。
3.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样,这反映了作者______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5分)3. 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让你印象深刻,请描述这个细节并说明它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5分)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四、古文翻译(共20分)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内容省略]1. 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上册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上册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蹉跎(cuō)踌躇(chóu)B. 箴言(zhēn)缄默(jiān)恣意(zì)C. 翩跹(xiān)徜徉(cháng)踌躇(chú)D. 饕餮(tāo)桀骜(ào)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考试。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D.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为人正直。
D.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春秋五霸的事迹。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D.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庄子。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会考通用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会考通用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金榜提名B. 声名狼藉一视同仁C. 再接再励举世瞩目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对工作却一丝不苟,真是年轻有为。
B. 他虽然年轻,但对工作却一丝不苟,真是年轻有为。
C. 他虽然年轻,但对工作却一丝不苟,真是年轻有为。
D. 他虽然年轻,但对工作却一丝不苟,真是年轻有为。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这次活动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C.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_》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___》中的诗句。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___。
5. “水调歌头”是一首词牌名,其代表作是苏轼的《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材料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四、古文翻译(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五、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不少于800字。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B4-10. (略)二、填空题1. 春晓2. 水调歌头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范仲淹5. 明月几时有三、阅读理解(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四、古文翻译1. 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材料一题目: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文章提到了哪些环保措施?答案:文章提到了节约用水、减少垃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措施。
阅读材料二题目: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现象?答案: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年轻人对在线购物的热衷程度越来越高。
2. 文章提到了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答案:文章提到了方便快捷、丰富选择、价格优势等原因导致了年轻人对在线购物的热衷。
第二部分:作文题目:请根据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写一篇短文。
{在此处写下你的作文内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内容省略,具体答案根据个人回答情况而定。
)第三部分:语法填空请根据句子意义和语法规则,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完整、正确。
1. 解放军 __ 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2. 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虽然 __ 小,但是有很多知识。
3. 请大家 __ 关闭手机,以免影响其他考生。
4.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 __ 双方都非常拼搏。
参考答案:1. 于2. 年纪3. 尽量4. 两个第四部分:改错请在下面的句子中找出错误并改正。
1. 昨天我去了一家新开的餐馆,吃了一个好吃的中餐。
2.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借书时候借的。
参考答案:1. 错误句子:吃了一个好吃的中餐。
改正后句子:吃了一顿好吃的中餐。
2. 错误句子:我在图书馆借书时候借的。
改正后句子: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借的。
第五部分:写作请结合你对现如今社会问题的认识,写一篇有关社会问题的评论。
{在此处写下你的评论内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内容省略,具体答案根据个人回答情况而定。
)。
语文会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轻蔑(miè)招摇过市(zhāo)咄咄逼人(duō)B. 炽热(chì)挑剔(tiāo)欣喜若狂(xīn)C. 潇洒(xiāo)纷至沓来(tà)雍容华贵(yōng)D. 呆滞(zhì)脱颖而出(tuō)惟妙惟肖(wé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
B.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C.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D.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B. 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快乐B. 欢快欢腾C. 坚强坚定D. 骄傲傲慢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季节,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B. 她的笑声,像清泉般悦耳动听。
C. 那只小鸟,展翅高飞,犹如一只雄鹰。
D. 他勇敢地跳进水中,救起了落水的小朋友。
6.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她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个城市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平时大大咧咧,关键时刻却表现出惊人的冷静。
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聪明伶俐,人见人爱。
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明辩是非B. 出类拔萃出奇致胜C. 一愁莫展一筹莫展D. 变本加厉变本加利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不苟言笑,一丝不苟。
B.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务正业。
C. 他对待问题总是不假思索,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指手画脚,不切实际。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B. 由于他勤奋学习,因此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A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西游记》是清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答案:正确3.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学习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4.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其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形容的是:__________。
高一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在荷塘边漫步,感到自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暂时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心情愉悦。
B. 作者描绘了荷塘的美景,用“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美人”等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荷叶、荷花的风姿。
C. 作者认为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渣滓(zǐ)嫉(jì)恨锲(qì)而不舍B. 累(léi)赘谛(tì)听生吞活剥(bāo)C. 寥(liáo)廓颤(chàn)动自惭形秽(huì)D. 粗犷(kuàng)喋血(xuě)众口铄(shuò)金2. 将下列5个语句填在下面文句的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
___________(1)他生怕被人笑话(2)阿Q伏下去(3)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4)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5)立志要画得圆A. (1)(5)(4)(3)(2)B. (3)(2)(1)(4)(5)C. (3)(2)(4)(1)(5)D. (1)(3)(2)(5)(4)3. 对下列两个句子病因的判断及对句子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1)如果文章的内容有问题,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语序不当,应把“即使”调至“文字”前。
(2)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厂家已经接到大量订单。
--缺少宾语,应在“喜爱的”后加“产品”。
A. (1)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2)句判断和修改也都正确。
B. (1)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2)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C. (1)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2)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
D. (1)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2)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记载了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D.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十八世纪前半叶整个英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5. 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来。
(杜甫《登高》)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C. 方是时,余之力足以入,火足以明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D. 六国之破灭,非战不善,兵不利,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二.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6-10题。
(10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位在廉颇之右右:上B. 徒以口舌为劳劳:功劳C. 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因为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 相如闻,不肯与会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 恐惧殊甚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且相如素贱人B.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D.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2)A.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B.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C.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D.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0. 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廉颇以战功卓著而鄙视蔺相如的“口舌为劳”,不愿与之同朝;蔺相如则认为只有两人俱在,强秦才不敢犯赵。
B. 面对廉颇的恶语伤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完全不考虑个人所蒙受的诋毁和委屈。
C. 廉颇在蔺相如言行的感召下,知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了他的坦率和真诚。
D. 文中的人物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共30分)三. 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完成11-13题。
(11分)(1)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2)首先来说研究现状。
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
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3)其次来说研究历史。
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
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4)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5)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11. 节选文字中,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论证的?12. 在第(2)段中,“闭塞眼睛捉麻雀”和“瞎子摸鱼”反映出在“研究现状”方面存在哪些缺点?13. 在第(4)段中,作者认为“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需要“消化”;其实,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应该如此。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7分)在广袤的大洋中,除了起伏的作波浪运动的海水外,还有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作大规模流动的海水,这就是海流--大洋中的“河流”。
在一般情况下,海流是很难用肉眼看出来的,只有选择一定的参照或者通过测量,才能知道它的流速、流向等等。
依据形成原因,大洋中的海流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这其中,最常见的是风海流。
风海流是怎样形成的?这要从影响海流形成的海风说起。
大洋表层的海风常与大气环流密不可分。
一般而言,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的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气压较低,使两极寒冷而凝重的空气受热膨胀,形成冷风从两极贴着地球表面向赤道吹刮,热风则从赤道升入高空向两极流动,这就形成了大气环流。
这种大气环流中的空气流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风。
受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原本正南、正北的风向发生变化,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风带。
在广阔的大洋海面上,由于风带的作用,某处的海水被风吹走了,邻近的海水马上补充进来,连续不断,也就形成了海水的流动。
这种由海风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定向海水流动就是风海流。
以我们生活的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海域热辐射较强,一年四季形成强劲的东北信风;而在高纬度地区,风向变了,终年吹刮西风。
在这两股强劲信风的作用下,大洋海水向西流动,这就形成了北赤道流。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洋中的海流对流经海区和附近的陆地气候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14. 阅读第一段,说出大洋中的“海流”具有哪些特点。
(限15字以内)15. 下面是“风海流”形成的示意图。
阅读第二段,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内容。
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12分)绵绵土牛汉(1)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
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
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
由于我的家族的历史与故乡人们走西口的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
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2)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
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
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3)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
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
“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即使在辞典里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
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
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
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4)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乎乎的。
我的湿润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少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
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
”她常常说这句话。
(5)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
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甲]。
(6)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
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7)“这事不该你问。
”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乙]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