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加工工艺
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6ace32227916888486d7da.png)
• 5.1概述 •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是影响金属基复合 材料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金属基复 合材料的性能、应用、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其制造方法和工艺。然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 制造相对其他基复合材料还是比较复杂和困难。 这是由于金属熔点较高,需要在高温下操作;同 时不少金属对增强体表面润湿性很差,甚至不润 湿,加上金属在高温下很活泼,易与多种增强体 发生反应。目前虽然已经研制出不少制造方法和 工艺,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开发有效的制 造方法一直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最重要的课 题之一。
PVD法纤维/基体复合丝原理图
5.3.5共喷沉积技术
• 共喷沉积法是制造各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有效方法,1969年由A.R.E.siager发明, 随后由Ospmy金属有限公司发展成工业生产规模 的制造技术,现可以用来制造铝、铜、镍、铁、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 共喷沉积工艺过程,包括基体金属熔化、液态金 属雾化、颗粒加入及与金属雾化流的混合、沉积 和凝固等工序。主要工艺参数有:熔融金属温度, 惰性气体压力、流量、速度,颗粒加入速度,沉 积底板温度等。这些参数都对复合材料的质量有 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有各自的最 佳工艺参数组合,必须十分严格地加以控制。
压铸工艺中,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四个: ①熔融金属的温度 ②模具预热温度 ③使用的最大压力 ④加压速度 在采用预制增强材料块时,为了获得无孔隙的复合材料,一般压力不低于 50MPa,加压速度以使预制件不变形为宜,一般为1~3cm/s。对于铝基复合材 料,熔融金属温度一般为700~800℃,预制件和模具预热温度一般可控制在 500~800℃,并可相互补偿,如前者高些,后者可以低些,反之亦然。采用压 铸法生产的铝基复合材料的零部件,其组织细化、无气孔,可以获得比一般金 属模铸件性能优良的压铸件。与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相比,压铸工艺 设备简单,成本低,材料的质量高且稳定,易于工业化生产。
第3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
![第3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0592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f.png)
第3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由金属基体和强化相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制备
工艺原理涉及到材料选择、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首先,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应选择适合的金属基体和强化相
材料。
金属基体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加工性,通常选用铝合金、钛合金
等作为基体材料。
强化相可以是颗粒、纤维或板材等形式,常用的强化相
材料有碳纤维、陶瓷颗粒、金属颗粒等。
其次,制备方法是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制备
方法有热压、热处理、力学合金化等。
热压是将金属粉末和强化相混合后
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压制制备的方法。
热处理是通过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
工艺来调控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力学合金化是在固态或液态条件下通
过机械力使金属基体与强化相达到均匀分散的方法。
最后,工艺参数的确定也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环节。
工艺参
数包括温度、压力、时间和气氛等,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
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调控工艺参数可以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向生长、晶体定向、相变控制等。
总体而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选择合适
的金属基体和强化相材料,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来调控材料的
微观结构和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需注意材料的相容性、界面反应等问题,
以确保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环保和节能问题,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制备工艺,推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课件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f2db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VS
详细描述
机械合金化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有效方法。在球磨机中,将金属粉末与 增强相(如碳纳米管、陶瓷颗粒等)混合 ,在高能球磨过程中,金属粉末与增强相 在剧烈的机械力作用下发生合金化及复合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 批量生产的优点。
扩散焊接法
总结词
通过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使金属基体与增 强相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实现冶金结合。
用于制备高尔夫球杆、滑 雪板等轻质、高强度的运 动器材。
05 喷射沉积法制备mmc
喷射沉积法的原理
喷射沉积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通 过高速喷射流混合,并在快速凝固条件
下形成复合材料。
在喷射沉积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颗粒或 液体在高速运动中相互碰撞、混合和分
散,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
为了获得均匀分布的增强相, 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散剂和分散
工艺。
常用的分散剂包括表面活性剂 、偶联剂、高分子聚合物等。
分散工艺可以采用球磨、超声 波振动、搅拌等方式。
压制与烧结
压制是将混合分散后的粉末压制成一 定形状和尺寸的预制件。
烧结是使预制件在高温下致密化的过 程,通过物质迁移和组织转变来实现 。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化学沉积法、物理气相沉 积法、熔融浸渗法等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详细描述
化学沉积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 ,实现复合。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在金 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熔融浸 渗法是将增强相(如碳纤维、陶瓷颗粒等)与金属基 体混合,经过熔融、浸渗后冷却固化,制备出金属基 复合材料。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可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主要工艺及难点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主要工艺及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d356699b6648d7c1c74615.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主要工艺及难点作者:方华攀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1期【摘要】本文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背景、特征、制备方法及其原理进行分析,并探索性提出制备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最后做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关键技术一、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主舱体的主龙骨的支柱就采用了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期,逐渐强化对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力度,如压铸、半固态复合铸造以及喷射沉积和原位金属直接氧化法、反应生成法。
80年中期开始加强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研究。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征性能内容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增强纤维的加入,使MMC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成倍地提高;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热冲击性。
金属基体的高温性能比聚合物高很多,加上增强材料主要为无机物,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因此MMC比基体金属具有更高的高温性能;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良好的导热性;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三、MMC的制备工艺和制备方法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金属基体和增强物的结合方式和结合性;增强物在金属基体中的混合分布情况;降低成本,复合材料硬度、稳定性的提升;避免连续性纤维在制作中的出现伤损状况。
目前制备方法有固态法,液态法,喷涂喷射沉积,原位复合等。
(一)固态法。
固态法指在制备过程中把纤维、颗粒等与金属基体按照原始设计要求,通过低温、高压条件将二者复合粘结,最终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
该制备方法整个工艺保持在低温环境下、且金属材料和纤维、颗粒等增强物状态呈现为固态、界面反应不严重。
固态法制备工艺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扩散结合。
扩散结合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把新鲜清洁表面的金属和增强材料,通过表面原子的互相扩散而连接在一起的固态化焊接技术。
如图2.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Powder Metallurgy)适应范围广,对于长纤维、短纤维、颗粒性金属基增强材料的制备都适合,粉末冶金制作工艺是将金属材料和增强物(颗粒、纤维等)按照一定要求混合,并经过压制、烧结及后期一系列处理工艺制成金属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d3357e27b9f3f90f77c61b22.png)
(2)电工领域。主要用于高压电缆保护管、电
缆架、绝缘梯、绝缘杆、灯柱、变压器和电机的零
部件等。
整理课件
55
(3)建筑领域。主要用于门窗结构用型材、 桁架、桥梁、栏杆、支架、天花板吊架等。
(4)运输领域。主要用于卡车构架、冷藏车 箱、汽车笼板、刹车片、行李架、保险杆、船 舶甲板、电气火车轨道护板等。
整理课件
31
5. 连续缠绕成型工艺
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按照一 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成为增强塑 料制品的工艺过程,称为缠绕工艺。
缠绕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整理课件
32
胶液配制
纱团 集束 浸 胶
湿
法 缠
张力控制
绕
成
型 纵、环向缠绕 工
艺
烘干
络纱
胶纱纱绽
干
张力控制
法 缠
绕 加热粘流 成
大量使用的基体材料有不饱和聚酯树 脂和环氧树脂等。
整理课件
49
另外,以耐热性较好、熔体粘度较低的 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拉挤成型工艺也取得了 很大进展。
其拉挤成型的关键在于增强材料的浸渍。
整理课件
50
在拉挤成型工艺中,目前常用的方法如热 熔涂覆法和混编法。
热熔涂覆法是使增强材料通过熔融树脂, 浸渍树脂后在成型模中冷却定型;
②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
整理课件
11
③工艺简单; ④易于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可以在 产品不同部位任意增补增强材料 ⑤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
整理课件
12
手糊成型工艺缺点
①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卫生 条件差。
②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不高。 ③产品力学性能较低。
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
![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0c4d7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3.png)
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
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对金属复合材料进行成形加工的技术。
金属复合材料是由金属基体和增强材料(如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单一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成分,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形加工相对困难。
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粉末冶金成形技术:通过将金属粉末与增强材料混合,然后经过高温和高压的成形过程,使其熔合并固化成型。
这种成形技术适用于复杂形状和大尺寸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品。
2. 金属复合材料锻造技术:利用锻机对金属复合材料进行锻造成型。
锻造可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形状,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3. 金属复合材料挤压技术:通过在金属复合材料中施加高压,使其通过模具的通道流动并成形。
挤压成形技术适用于长条形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品。
4. 金属复合材料注射成型技术:利用注射机将金属复合材料融化后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注射成型技术可以制造出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品。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制造出更高性能、更复杂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品,满足不同领域对于材料强度和耐热性能的要求。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0f42af168884868762d6e8.png)
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喷涂法、 化学镀和电镀法、复合镀法等。
一、固态制备技术
1.1粉末冶金技术 粉末冶金法是一种用于制备与成形颗粒增强(非连续
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传统固态工艺法。
工艺过程:
粉末冶金生产工艺
1.2热压技术
扩散黏结:在较长时间、较高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固态焊接 工艺,使同类或不同类金属在高温下互扩散而黏结在一起的 工艺方法。
常用的热喷涂的主要方法如下:
1)火焰喷涂 2)电弧喷涂 3)等离子喷涂(气体导电(或放电)所产生的等离
子电弧作为高温热源 )
讲完了~
性、良好的抗粘着能力和优越的耐蚀性。
化学气相沉积的装置如图,以在钢件表面沉积TiC涂层为 例,将反应气体TiCl4与气态或蒸发状态的碳氢化合物一 起导入真空、高温的反应室内,用氢作为载体和稀释剂, 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TiC沉积在基体表面。
3.3热喷涂技术
指以某种热源,将基体材料加热到熔化或熔融状态后, 用高压高速气流将其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喷射到增强材料上, 形成一层覆盖层的过程。
三阶段: ➢粘结表面之间最初接触 ➢增强材料与合金粉末发生界面扩散和体扩散→接触面 粘结 ➢结合界面最终消失,粘结过程完成
热压技术:
1.3热轧、热挤压和热拉拔技术(变形法)
形变法就是利用金属具
轧制
有塑性成型的工艺特点,
通过热轧、热拉、热挤压
等加工手段,使已复合好
的颗粒、晶须、短纤维增
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进一步
加工成板材。
挤压 拉拔
1.4爆炸焊接技术
二、液态制备技术
2.1真空压力浸渍技术 真空压力浸渍法是在真
空和高压惰性气体的共同 作用下,使熔融金属浸渗 入预制件中制造金属基复 合材料的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3238d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f.png)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01 引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义与重要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其中一种材料为金属 ,其他材料为增强体(如陶瓷、玻璃、碳纤维等)。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 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电子等领域。
电子工业
用于制造电子产品的外壳、散 热器、连接器等,以提高导热 、导电和绝缘性能。
医疗器械
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如牙科植 入物、手术刀等,以提高生物
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新型的制备技术 和复合材料不断涌现,如纳米增强复 合材料、自修复复合材料等。
制备工艺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界面反应控制
在制备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可能发生界面反应, 影响材料性能。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基体和增强相、控制 制备工艺参数等措施来控制界面反应。
增强相分散
为了获得均匀的复合材料,需要确保增强相在基体中均匀 分散。采用适当的分散剂和搅拌方式,提高增强相的分散 效果。
挑战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性 能稳定性有待提高,同时环保法规对 材料生产和废弃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前景展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激光熔覆法
利用激光束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 熔化混合,快速冷却固化后形成 复合材料。
0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 艺流程
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金属复合工艺
![金属复合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cb2f7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3.png)
金属复合工艺金属复合工艺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材料合成为一种具有优越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复合工艺:1. 热压复合工艺热压复合工艺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它通过将两个相互兼容的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下叠压,并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和冷却处理,使其形成全密实的复合体。
这种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之间相互溶解度较小的情况,如铜、铁、锌等材料的复合。
产品参数包括材质、规格、抗压强度、形状以及功能,例如木塑新型复合材料的防腐防水特性。
2. 爆炸复合工艺爆炸复合工艺利用高速冲击波将两种金属材料迅速波塑在一起。
通过将一种金属板和另一种金属箔通过装置压紧,然后利用高能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两种金属材料迅速波塑在一起。
尽管这种工艺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紧密的组织和优越的力学性能,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3. 轧制复合工艺轧制复合工艺是通过在轧机上双重轧制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压制在一起的方法。
这包括热轧和冷轧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高温和低温下的合金复合。
轧制复合工艺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挤压复合工艺挤压复合工艺是通过挤压机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应用于不同的出模孔,形成一种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常用材料包括铝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钢、氢气、锆、铜等。
5. 粉末冶金复合工艺粉末冶金复合工艺,也称为粉末复合加工,是通过将不同材料掺入粉末中,制备成粉末合金,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形成复合材料。
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高性能、高品质、形状复杂的异种材料复合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体而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但研究开发实用有效的制备方法对于这类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复合工艺,但仍需解决一些问题,如液相工艺、固相工艺和液-固两相工艺中的制备过程中的难题。
各种复合工艺各有特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d7247b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7.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金属作为基体,并添加一种或多种金属、非金属或有机物作为增强相,经一系列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的导电、导热、强度高等优点,同时又能克服金属材料的缺点,比如低的自重和高的成本。
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粉末冶金法。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制备金属和增强相的可压粉末,然后通过压制、烧结等工艺将其烧结成块状材料。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混合:将金属和增强相的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可以使用球磨机等设备进行混合。
2.压制:将混合好的粉末放入模具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制成所需形状的绿体。
压制的压力和时间要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适当的控制。
3.烧结:将压制好的绿体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烧结。
在烧结过程中,金属和增强相之间会发生扩散反应,从而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相。
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熔体复合法。
这种方法利用金属的熔化性质,在熔融状态下将增强相加入金属中,并通过一系列工艺制备所需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金属和增强相:首先需要准备金属和增强相的原材料,可以选择适当的金属粉末、非金属粉末或有机物。
2.混合:将金属和增强相的原材料混合均匀,可以使用球磨机等设备进行混合。
混合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助熔剂或增塑剂。
3.加热熔融:将混合好的原材料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融状态。
加热温度和时间要根据材料的熔点和熔化性质进行适当的控制。
4.凝固:将熔融状态的金属和增强相冷却至固态,并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块状。
除了上述制备方法,还有其他制备方法,比如穿梭法、叠层法等。
这些制备方法在不同的材料和需求下有不同的适用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均匀性、压制参数的选择、烧结温度的控制等。
此外,制备中还需要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以进一步确认制备的成功与否,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哪些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94313fa87c24028905fc382.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哪些?(一)粉末冶金复合法粉末冶金复合法基本原理与常规的粉末冶金法相同,包括烧结成形法、烧结制坯加塑法加工成形法等适合于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颗粒强化或纤维强化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
粉末冶金复合法的工艺主要优点是:基体金属或合金的成分可自由选择,基体金属与强化颗粒之间不易发生反应;可自由选择强化颗粒的种类、尺寸,还可多种颗粒强化;强化颗粒添加量的范围大;较容易实现颗粒均匀化。
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制品形状、尺寸受限制;微细强化颗粒的均匀分散困难;颗粒与基体的界面不如铸造复合材料等。
(二)铸造凝固成型法铸造凝固成型法是在基体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复合。
主要方法有搅拌铸造法、液相渗和法和共喷射沉积法等。
铸造凝固成型铸造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化、制品质量好等特点,工业应用较广泛。
1、原生铸造复合法原生铸造复合法(也称液相接触反应合成技术Liquid Contact Reaction:LCR)是将生产强化颗粒的原料加到熔融基体金属中,利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强化相,然后通过浇铸成形。
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结合状态良好,颗粒细小(0.25——1.5μm),均匀弥散,含量可高达40%,故能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
常用的元素粉末有钛、碳、硼等,化合物粉末有Al2O3、TiO2、B2O3等。
该方法可用于制备A1基、Mg基、Cu基、Ti基、Fe基、Ni基复合材料,强化相可以是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
2、搅拌铸造法搅拌铸造法也称掺和铸造法等,是在熔化金属中加入陶瓷颗粒,经均匀搅拌后浇入铸模中获得制品或二次加工坯料,此法易于实现能大批量生成,成本较低。
该方法在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应用较广,但其主要缺点是基体金属与强化颗粒的组合受限制。
原因有两方面:①强化颗粒与熔体基本金属之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②强化颗粒不易均匀分散在铝合金一类的合金熔体中,这是由于陶瓷颗粒与铝合金的润滑性较差,另一个问题是陶瓷颗粒容易与溶质原子一起在枝晶间产生偏析。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99cb0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09.png)
碳纤维 硼纤维 SiC纤维 氧化铝纤维
铝合金——固态、液态法 镁合金—— 固态、液态法 钛合金—— 固态法 高温合金——固态法 金属间化合物——固态法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旳分类: 1)固态法:粉末冶金法、真空热压扩散结合、
热等静压、超塑性成型 / 扩散结合、模压。 2)液态法:液态浸渗、真空压铸、反压铸造、
预制块旳制备工艺流程图
37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烘干与烧结处理工艺
38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SiC颗粒预制块
39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SiCp/Al复合材料
40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影响复合材料质量旳主要原因
(1)预制块旳质量(均匀、无裂纹、无气泡、一定强度) (2)模具和预制块旳预热温度(铝合金约500℃) (3)浇注温度(一定过热度) (4)渗流压力(致密度) (5)保压时间(300s左右)
热压法工艺流程
在增强材料上铺金属箔
裁剪成形
加热至所需温度
加压与保压
抽真空
冷却取出制品 并加以整顿
19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影响扩散粘结过程旳主要参数是:温度、压力和一定温度及压力 下维持旳时间。另外,气氛对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20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扩散粘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不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旳制备工艺
颗粒 晶须 短纤维
铝合金—固态、液态、原位生长、喷射成型法 镁合金—液态法 钛合金—固态、液态法、原位生长法 高温合金—原位生长法 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冶金、原位生长法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77d29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d.png)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无论是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还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制备工艺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一、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1.手工层叠法:将预浸渍好的纤维材料按照一定的层数和排列方式手工层叠,再通过压力和热处理使其形成固体复合材料。
2.自动层叠法:采用机械手臂或自动层叠装置进行预浸渍纤维材料的层叠,然后通过压力和热处理形成复合材料。
3.注塑成型法:将预制的纤维增强材料放入模具中,然后采用注塑成型机进行热处理,使其形成复合材料。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1.热压法:将金属材料和增强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高温高压的热压工艺形成复合材料。
2.爆炸焊接法:将金属材料和增强材料分别固定在两个金属板上,然后在中间放置爆炸物,爆炸产生的能量将两种材料焊接在一起。
3.电磁压力焊接法:通过电磁力控制金属材料和增强材料之间的距离和接触时间,使两者在高压下形成复合材料。
总之,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是一个极具技术含量的过程,需要精细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将会越来越完善和自动化。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ffea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f.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其他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碳纤维等)组
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金属的高强度、刚性和导热性,同时又具有非金属材料的轻量化和耐腐蚀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
处理法等。
粉末冶金法是将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混合后,通过压制和烧结得到复合材料。
热压法是将金属基体和非金属材料层叠在一起,然后通过高温和高压进行热压,使两者紧密结合。
热处理法则是将金属基体与非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复合材料。
其次,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首先,它具有高强度和高刚性,能够
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电流,因此在电子设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金属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耐磨损、耐腐蚀等特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最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将不断得到提升,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有望在汽车制造、建筑领域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制备方法多样、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在现代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基复合材料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20bbb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a.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的金属基材料和增强相材料,并对其进行粉末制备或切割成片状。
2. 表面处理:对金属基材料进行表面清洁和处理,如去除氧化物、脱脂、酸洗等,以提高材料的表面活性和粘接性能。
3. 混合和均匀分散:将金属基材料和增强相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采用机械搅拌或球磨等方法使其均匀分散。
4. 制备基体:将混合均匀的金属基材料放入模具中,经过挤压、压制、热压等方式制备金属基体。
5. 烧结或熔化:将制备好的金属基体进行烧结或熔化处理,以使金属基体中的金属颗粒相互结合,形成金属基体的致密结构。
6. 合金化或连接:对金属基体进行合金化处理,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使增强相与基材结合更为牢固。
7. 后处理:对制备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除气、热处理、冷却等后处理工艺,
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品质。
8. 检验和测试:对制备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方面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以上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的制备过程和工艺参数会根据材料和应用的需求而有所调整。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PPT课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666a3784254b35effd344b.png)
6
第6页/共104页
制造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1) 使增强材料均匀地分布金属基体中,满足复合材料结构和强度要求; (2) 能使复合材料界面效应、混杂效应或复合效应充分发挥; (3) 能够充分发挥增强材料对基休金属的增强、增韧效果; (4) 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便于实现批量或规模生产; (5) 能制造出接近最终产品的形状,尺寸和结构,减少或避免后加工工序.
积法以及电解法。 不锈钢真空球磨罐
QM-星行球磨机
第13页/共104页
2、压制成坯块
成型的目的是 制得一定形状和 尺寸的压坯,并 使其具有一定的 密度和强度。成 型的方法基本上 分为加压成型和 无压成型。加压 成型中应用最多 的是模压成型。
第14页/共104页
液压机原理图
15
第15页/共104页
第26页/共104页
热等静压法
• 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HIP)工艺是将 制品放置到密闭的容器中,向制品施加各向同等的压力, 同时施以高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制品得以烧结和致密 化。
• 也是热压法的一种。采用惰性气体加压,工件在各个方向 上受到均匀压力的作用。
第34页/共104页
在热等静压机中处理的人工 关节 , 用于消除在铸造过程中 形成的内部微空和缺陷 .
第35页/共104页
三种热等静压工艺
• 先升压后升温:其特点是无需将工作压力开到最高压力, 随着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力不断升高,直至达到需 要压力,适用于金属包套的工艺制备;
• 先升温后升压:适用于玻璃包套制备复合材料; • 同时升温升压:适合于低压成形、装入量大、保温时间
温度,时间,气氛.
第16页/共10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工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9e183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2.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工艺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强化相组成的复合材料。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同时保持了金属材料的良好导热和导电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复合工艺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原位复合是指通过在金属基体中添加特定的强化相,并通过热处理使强化相与基体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工艺可以充分利用金属基体和强化相的优点,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
在原位复合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强化相是关键。
常用的强化相包括颗粒、纤维和片层。
颗粒强化相是指将颗粒状的强化相添加到金属基体中,通过热处理使颗粒与基体发生反应或形成强化相分散态。
纤维强化相是指将纤维状的强化相添加到金属基体中,通过热处理使纤维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合或物理结合。
片层强化相是指将片层状的强化相添加到金属基体中,通过热处理使片层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合或物理结合。
原位复合工艺的关键步骤包括强化相的选择、预处理、混合、热处理和后处理。
首先,根据金属基体的要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强化相。
然后,对强化相进行预处理,如球磨、表面处理等,以提高其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
接下来,将预处理后的强化相与金属基体进行混合,并形成均匀分散的体系。
混合过程中可采用机械混合、溶液共沉淀等方法。
混合后的体系经过热处理,使强化相与金属基体发生反应或结合。
最后,对原位复合材料进行后处理,如热处理、机械加工等,以获得所需的性能和形态。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复合工艺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在金属基体中实现强化相的均匀分散,避免了强化相的聚集和团聚现象。
其次,原位复合工艺可以改善金属基体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
同时,金属基复合材料还保持了金属材料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此外,原位复合工艺还可以实现对金属基体材料的改性,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401e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a.png)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挤压成形的特点:
1、挤压时金属坯料在三向受压状态变形,因此可提高 金属坯料的塑性;
2、可挤各种形状复杂、深孔、薄壁、异性断面的零件; 3、零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 4、挤压件内部的纤维组织提高了力学性能; 5、节约原材料,生产率较高。
挤压的主要工艺类型:
根据金属的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挤压分为正挤、 反挤、复合挤压和径向挤压。另外,还有静液挤压等。
第三节 板材冲压
板材冲压时利用冲模使薄板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 法。通常用于加工表面积与厚度之比很大的工件,与体积 成形工艺(如锻造)不同,板料成形时材料的厚度通常不 会减少,目的是避免缩颈和撕裂。
与铸造、锻造出来的零件相比,薄板冲压的零件有 着重量轻、形状多变的优点。由于低碳钢价格低,具有 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成形性能,所以它是最常用的金属 薄板料。而航空宇航业则常选用铝和钛薄板料。
曲,如通风板。
5、切 边
4、剖 切 把半成品切成两个
或多个制件,常用于成 双冲压。
➢ 变形工序:
1、弯 曲
1)定 义: 使用模具或其它工具,将坯料的一部分
相对于另一部分弯曲成一定的角度或弧度的冲压过程。
2)最小弯曲半径:
薄板发生弯曲时,弯曲应变ε可以用以下函数关系表示。
=
(r
1 /δ)+1
当r/δ减小,即弯曲半径r与板厚δ的比值变小,薄
2、成 形
1)定义: 成形是利用局部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改变形
状的工序。该工序常用于形成刚性筋条,或增大半成品 内径(胀形)。
模压成形
橡胶胀形
2、翻 边 液体胀形
3、旋压成形
1
2
3
4
5
4、爆炸成形
爆炸成形是利用化学能 在10-12~10-7s的时间内转换 为冲击波能量,并以脉冲波 的形式作用在坯料上,使其 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
1、生产效率高; 2、锻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加工余量小,节约材料; 3、成形依靠模膛控制,可锻造复杂形状的零件; 4、适于中小型复杂锻件的大批量生产。
胎模锻造:
➢ 定义: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自由锻的方法进行坯料
变形,最后在未固定的锤头或砧座上的简单模具(胎模) 内成形的压力加工方法。
➢ 基本工艺过程:
5.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加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轧制 锻造 板材冲压 挤压 拉拔
通过铸造方法得到的金属坯件大多不能直接使用,还 需要进一步的加工成形,如轧制、挤压、拉拔等。
压力加工是指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利 用外力作用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 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也称位塑性成 形或塑性加工。
冲压概述:
➢ 冲压的主 要参数:
➢ 冲压的变形区域:
C表示冲头与定模之间的间隙
冲剪变形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
当间隙C增加时,材料倾向于被拉 进定模内,而不是被剪切。在实际生 产中,间隙C控制在板厚的2~10%。
➢ 吕德斯带:
当应力到达上屈服点时,在试样应力集中处首先开 始塑性变形,能在试样表面观察到与纵轴呈约45°的应 变痕迹,称为吕德斯带。与此同时,应力降到下屈服点, 吕德斯带就沿试样长度方向扩展,此即屈服延伸阶段。
1、锻件的质量范围宽,操作工具简单; 2、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金属损耗大; 3、锻件尺寸精度低,形状不太复杂; 4、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锻造大型零件毛坯。
模型锻造:
➢ 定义:把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在模锻锤或
压力机上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在模膛内产生变形, 从而获得形状与模膛内轮廓相一致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线方向垂直。
固定芯杆
移动芯杆
无芯杆
芯杆+凹轧辊
几种常见的管材轧制工艺
➢ 纵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平行。
横轧与轧件的典型横截面示意图
➢ 斜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互成一定的角度。
在轧制过程中,金属棒料在轧辊间螺旋 型槽里受到轧制,并被分离成单个的小 球,轧辊每旋转一周即可轧制出一个钢 球。
锻造最初是通过石制 工具锤打的方法来制造珠 宝、钱币和各种器具,再 发展成铁匠这一古老的职 业。
铸造生产的C5A运输机着陆齿轮构件
锻造概述:
➢ 基本步骤:
右图表示的是锻 造锥齿轮轴的步骤。 (美国锻造工业协会 提供)
➢ 流线组织:
Casting
Machining
Forging
锻件相对铸件和机加工零件,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
➢ 正挤压:
金属流动方 向与凸模运动 方向相同的挤 压方式。
➢ 反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的挤压方式。
➢ 复合挤压: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另一部分金属流向相反的挤压方式。
复合挤压
径向挤压
➢ 径向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成90°角度的挤压方式。
多数实心或空心截面都可以通过挤压成形获得。由于 挤出过程中,模具的几何形状不变,因此挤出件具有恒定 的截面。
挤出成形可在室温或高温下成形, 这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塑性。由于要用到 模膛,每个毛坯要单独挤压,因此挤压 是一种分批的或半连续的成形工艺。
挤压概述:
挤压过程示意图
挤压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挤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挤压模的角度α和坯 料挤出前后的横截面积之比A0/Af(称为挤压比)属于 几何变量;此外,坯料的温度、挤出的速度以及润滑 剂的种类对挤压工艺来说也相当重要。
制耳现象的处理: 1)严格控制轧制板材的压下量。 2)拉深前对轧制板材适当退火。 3)对有制耳的产品进行机加工。
冲压的主要工艺类型
根据板料在加工过程中其整体性是否破坏,板料冲压 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 分离工序:
1、剪 切
剪刀
冲模
剪切
2、落 料
落料
3、冲 孔
冲孔
4、切 口 在坯料上沿不封闭轮廓冲出缺口,切口部分发生弯
低碳钢的屈服现象
低碳钢薄板表面的吕德斯带
1、吕德斯带对冲压制品的危害 制品表面粗糙,增加机加工工序,浪费原材料。
2、应变时效理论(Cotrell气团解释) 应变时效:将经过少量变形的试样放置一段时间,或经 过200 ℃左右短时加热后再进行拉伸,则屈服点又出 现,且屈服应力提高的现象。
左图:低碳钢的应变时效 a:预塑性变形 b:去载后立即加载 c:去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在 200 ℃
➢ 轧件的组织变化:
➢ 轧机的轧辊数:
轧机有不同的轧辊配置,如:二辊式、三辊式、四 辊式、多辊式和串连式等,可以对材料施加前张紧力或 后张紧力,以提高工艺可行性或减小轧制力。
➢ 热轧和冷轧(按轧制温度分类)
热轧是将材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轧制,热 轧变形抗力小,塑性较差或变形量大,生产效率高,适 合轧制较大断面尺寸,塑性较差或变形量较大的材料。
冷轧是在室温下对材料进行轧制。与热轧相比,冷 轧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机械强度高。冷轧变形 抗力大,适于轧制塑性好,尺寸小的线材、薄板材等。
现代化的连续轧制生产线
轧制的主要工艺类型
根据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的不同,轧制可分为纵
轧、横轧、斜
工
轧和楔横轧。 字
钢
➢ 纵轧:
的 轧
制
轧辊轴 过
程
线与坯料轴
5.2.3 轧 制
轧制最早在16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目前约有90%的金 属材料涉及轧制工艺。
轧制的基本操作是平板轧制,即简单轧制,轧出来的
是平板和薄板。
6 mm 平 板
平板 轧制
< 6 mm 薄 板
300 mm 大锅炉支撑
150 mm 100~125 mm
反应容器 坦克装甲
1.8 mm
波音747蒙皮
左右短时加热后再加载
3、吕德斯带现象的消除 利用应变时效理论解决这一问题。将薄板在冲压之
前进行一道微量冷轧工序(1~2%的压下量),或向钢 中加入少量的Ti或Al,C,N等间隙原子形成化合物, 以消除屈服点,随后再进行冷压成形,便可保证工件表 面平滑光洁。
➢ 制 耳:
当用有织构的轧制板材来拉深成型零件时,将会因 织构的各向异性造成板材各方向变形量不同,使拉深出 来的工件边缘不齐,壁厚不均,这种现象称为“制耳”。
➢ 主要工序:
1、实心圆截面光轴 及阶梯轴
拔长(镦粗及拔长)
切割
锻台阶
2、实心圆截面光杆及阶梯杆 拔长(镦粗及拔长) 切 割
锻台阶
冲孔
3、单拐及多拐曲轴
拔长(镦粗 及拔长)
错移
锻台阶
切割
扭转
4、空心光环及阶梯环 拔长(镦粗及拔长)
冲孔
扩孔
5、空心筒 拔长(镦粗及拔长)
拔长
6、弯曲件 拔长
弯曲
➢ 特点和应用:
➢ 特点和应用:
1、模膛表面精度要求高,并开排气小孔; 2、精确计算原始坯料的尺寸,严格按坯料质量下料; 3、精细清洁坯料表面和模膛内表面; 4、在锻造过程中,应避免因加热引起的锻件表面氧化; 5、模锻时要润滑和冷却锻模; 6、模锻设备应具有刚度大、精度高等特点; 7、适于锻造超高精度的中小型零件。
5、电磁成形
首先,绕在坯料上的 线圈由于脉冲电流作用, 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相 应地,坯料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线圈 磁场相互作用,线圈和坯料之间就出现斥力,最终导致坯 料以较大的运动速率和模具贴合而成形。
第四节 挤 压
挤压是将金属坯料放入挤压模具中,在压力作用下使 坯料从模孔中挤出而变形的加工工艺。
板外侧金属的应变将增加,直至材料最终出现裂纹。
裂纹出现时所对应的临界弯曲半径称为薄板的最小 弯曲半径。 讨论
1、对相同厚度的薄板,塑性越好,则弯曲半径越小; 2、对相同塑性的薄板,板料越厚,则弯曲半径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