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之分析小说情节特点及作用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阅读之分析小说情节特点及作用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的特点及常见题型
(2)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及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节特点:
(1)概括小说情节特点的常见出题方式有:
1、某某情节结构,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开端或结尾有何特色,请简析。
3、请简析小说某部分的构思艺术特色。
4、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
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2)学生训练分析小说《陪爸看场电影》的情节特点。
(3)概括出小说情节常见的特点有:
1、出人意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情节结构采用对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方式
4、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5、情节结构首尾呼应
6、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
7、看有没有运用倒叙或插叙方式。
(4)学生堂上训练,小说《宋朝的挂件》,巩固练习答题方法二:情节作用:
(1)概括小说情节作用的常见出题方式
(2)结合小说《宋朝的挂件》第二问,巩固练习答题方法(3)概括出小说情节作用题常见模式
(4)学生训练,结合小说《弄假成真》情节作用题分析(5)总结小说开头、中间、结尾作用。
三、作业布置强化。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川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三、常见题型: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探究类。
四、分析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一)情节概况类常见设问方式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真题示例:略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
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3、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之把握小说情节
三、重点突破小说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一、铺垫与伏笔1•方法点拨铺垫和伏笔这两种技巧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作铺垫,交代了劫匪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本文在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延迟”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种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答:“延迟”的手法既可以使故事中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又使情节环环相扣。
如劫匪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乐队继续演奏着狐步舞曲”,餐厅中的服务人员也继续招待着顾客,劫匪反倒觉得“脸红”了。
当劫匪再次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人们还是故意把他当做老板请来活跃气氛的演员,劫匪因此也慢慢失去了抢劫的勇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劫匪身份。
这就使一场可怕的抢劫逐渐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
课后作业:审题答题规范⑴审题关注情节题的几种题型:①请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这种提问要求是概括情节。
②某处描写(某段文字)对全文(情节)起什么作用?这种提问要求分析情节作用,且分析具有综合性。
③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小说运用了伏笔技巧,请举例分析。
这类提问主要考查情节的安排技巧。
④小说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这是对情节合理性的探究题。
(2)答题①具体方法见前面“知识整合”部分。
②规范答题模式。
主要题型一一情节作用题的答题模式。
a.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了伏笔、悬念)。
b.表现(反映)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c.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学习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教案一、考点解读: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集体备课之《现代文阅读--小说情节》教案
是矛盾已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安排技巧
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照应、悬念、过渡、伏笔、铺垫、点题等。
(1)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
①遵循基本线性结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慑人心魂的魅力。
现场指导:[2012•江西卷]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教你
审题
审题
要点
①本题属于情节作用类题目,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②题干中“小说开头”说明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位于小说的开头部分,答题范围是开头,答题时要考虑到开头在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
思路
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是在文章的开头,分析其作用,首先要考虑小说首段的一般作用,比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等;其次要考虑情节对于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②中间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记叙文、小说);点明题目;深化主题;照应全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
二、【答题角度】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小说:情节
(第2讲高考小说:情节)2023年【知识积累】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情节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题型二情节之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对比、衬托、伏笔、巧合等。
题型三分析情节作用理解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手法和读者四个方面来分析。
内容上一般考虑本身写了什么,与主题的关系。
结构上一般考虑位置,然后思考前后关联的问题。
手法上既要注意常规的修辞,更要关注关涉全文的修辞;既要注意修辞手法,更要关注表现手法,尤其是抑扬、对比等。
读者方面则主要关注给读者的感受,比如悬念、想象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
对此类题,既要积累一些名词术语,更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规范。
【专项训练】(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高考小说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优秀的小说作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情节。
2. 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学生自主阅读2.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3.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教学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然后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找到《高考小说选读》这个章节的介绍,让学生大概浏览一下目录和作品的封面,猜测一下这些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课时:分组阅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阅读其中一篇小说。
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读的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这些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3. 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如何?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第四课时: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接着,教师请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小说中的某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课时:总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让学生就本次阅读的小说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课时:评价反思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来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4. 实例分析和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概括和梳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小说,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概括和梳理给定的小说情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小说文本:用于实例分析和练习。
3. 练习册:用于学生分组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情节的构成和特点。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练习概括、梳理小说情节的技巧,提高合作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方法,能独立完成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情节概括,使表达更为准确、简洁。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概括和梳理方法。
九、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
2. 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小说阅读情节鉴赏教案
小说阅读情节鉴赏教案教案标题:小说阅读情节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情节的结构和发展。
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来鉴赏小说情节。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小说情节的概念,解释情节在故事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一个好的情节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探究:1. 分发几个小说的摘录,要求学生阅读并找出其中的情节。
2. 学生讨论他们找到的情节,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和吸引读者很重要。
3.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高潮等要素。
4. 学生与同伴合作,选择一个小说,分析其情节的结构和发展,并准备分享他们的发现。
应用:1. 学生阅读一篇新的小说,并使用之前学到的阅读策略来鉴赏其中的情节。
2. 学生写下他们对小说情节的分析和评价,包括情节的吸引力、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
3. 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讨论彼此的观点。
总结:1. 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小说,继续探索不同情节的结构和发展。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自己的短篇小说,注重情节的构建和发展。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说分析和评价,评估他们对情节鉴赏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小说摘录的复印件。
2. 学生阅读的小说材料。
3. 学生用于写作分析和评价的纸张。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深入分析其中的情节结构,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鉴赏能力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如诗歌、戏剧等。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小说阅读专题第一课时情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内容:1.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高考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抓住核心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变化,并学会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变化。
3.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4. 教学准备:高考小说故事文本,学生手册,黑板,笔。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一段高考小说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 老师提问:你们对高考小说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读这类小说吗?步骤二:阅读训练(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高考小说,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人公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步骤三:人物分析(15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现人物分析报告,包括人物形象、人物发展和心理变化等方面。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提供反馈意见。
步骤四:词汇与表达训练(1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与高考小说中常见的词汇,学生进行单词理解和拓展联想。
- 学生讨论并分享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等。
- 老师讲解生词和语法问题。
步骤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阅读训练和学习,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结与反思。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高考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 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案结束。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情节教案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复习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设计思想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资源《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
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逻辑顺序、情节转折、悬念设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练习用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 总结:总结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技巧,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梳理技巧。
2. 小说文本:提供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3.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概括梳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
后续教学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和提高小说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经典小说情节分析:选取几个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2. 小说情节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小说创作中进行情节创新,提高作品吸引力。
3. 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分享如何在小说写作中运用情节概括和梳理技巧。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典小说案例,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篇一: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小说阅读考点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一、考试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第二课时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2.情节的鉴赏】教学案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2.情节的鉴赏】教学案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小说情节题有这样几个特点:1、命题角度有两种:(1)立足于情节本身,如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及情节构筑特点和技巧。
(2)着眼于情节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
2、切口小,大都选择关键处的一段文字,要求联系上下文,对情节作分析。
3、也可以把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作为评价题来考查。
(二)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察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1)梳理概括情节,(2)分析情节的作用,(3)赏析情节的技巧。
1、概括情节类题解题方法(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3)要注意题干要求中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例:雕花烟斗冯骥才28.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答案】情节:受尽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三、常见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探究类。
四、分析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一)情节概况类
常见设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真题示例:略
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
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3、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举例(略)
真题讲解:略
二)情节手法类
常见提问方式:
1、情节结构,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某情节在文中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3、小说以“XXX”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X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小说线索安排很有特色,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小说叙述角度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知识回扣:1、情节叙述手法 2、情节叙述人称 3、情节安排技巧
真题示例:略
规范答题模式:情节结构特色+作用指向
三)情节作用类
常见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作者这样安排XX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请分析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意义。
5、请赏析x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方法
规范答题模式:作用点+体现点
真题示例:略
四)情节探究类
常见提问方式: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
3、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4、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5、请探究小说结尾XXXXX的意蕴。
规范答题模式: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
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
方法指导: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