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合集下载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引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非常明显。

城市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相对落后。

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不平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教育机会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机会也有很大影响。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优质学校、课外辅导等。

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难以承担这些费用,导致子女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劣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性别歧视影响教育公平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影响了女性的教育公平。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子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而是应该早婚生子。

这种观念导致了女性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消除性别歧视,确保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

四、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特殊群体,如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在教育方面也有特殊的需求。

由于身体或文化等原因,他们在融入普通教育体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服务,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结语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教育公平而奋斗!。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

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虽然现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公平具有的相对性和情境性的视角出发,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

具体表现在:(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

(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

(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

(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

(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

(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

(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

(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一)地区公平缺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天壤之别。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相对也高,高等教育的结果趋于合理。

而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人才流失严重,办学条件差。

这些都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城乡公平缺失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正方,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教育公平是每个人的权利。

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教育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家庭背景等原因,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不公平的。

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的未来取决于他们的出生地。

”。

其次,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如果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将导致一部分人才的浪费,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正如中国教育家马云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公平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公平。

”。

因此,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比如,可以增加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可以建立更多的教育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可以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监督,确保政策的落实。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反方,不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应该更加关注的首要问题。

在当前社会,教育公平问题只是众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因此,我们不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首先,教育公平问题并不是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在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等更为紧迫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才是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

如果把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将会忽视其他更为紧迫的社会问题,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其次,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思考和提出的相应措施也越来越被重视。

一、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在德国,劳工阶层的孩子之所以教育机会有限,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如果贫苦阶层的孩子能够免费接受优质的教育,就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是社会中所有人的生产活动,而不是个别人或阶层所特有的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对全体人民平等地开放,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相等的教育机会,而不受背景、财力、种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正的思考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正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评价标准,而不受私人利益的干扰。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需要以应对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等问题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让教育资源得到公平分配。

其次,需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机会,从而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要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和监管,保证教育评价标准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相应措施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与教育公平、公正相关的措施,如下:1、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要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公益性助学贷款制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支持和捐赠。

2、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核心是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公平正义、充满关爱、和谐共处的社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必备的基本前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

和谐社会必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以期为改善教育公平状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不论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地域差异或其他个人条件。

教育公平的实现,既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1.地域差异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分配,地域间的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教育公平也有重要影响。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

3.学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

部分优质学校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4.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差异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一些重点学校注重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干预政府在教育公平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应加强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

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

同时,要推动教育内容、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鼓励多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推进教育公平的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媒体和社会应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宣传和倡导,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合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公平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教育公平都是社会平等与进步的基石之一。

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一、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通过出台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教师待遇,以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政府可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并提供平等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机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打击各类教育乱象,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资源配置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资源公平的分配。

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学校设施等方面。

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就要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政府应该鼓励优秀的教师去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确保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能够与城市教师相媲美。

其次,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性。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各个地区的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此外,学校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合理规划,避免地区间的差距过大。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机会和学习成就。

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帮助。

首先,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扶助,提供良好的教育资助政策,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家长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此外,学校也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提供课后辅导和家庭作业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迎头赶上。

结语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多方合作,政府、教育机构、家庭、社会资源等各方共同努力。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有很 强的 刚性 , 由于户籍 制度 的存 在 , 有 明显 的地域 还
性特征 。目前 , 中国经济 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限制 , 受
个基本方 面。教育公平之所 以受到如此重视 , 成为 现代
教育 的基本 价值取 向 , 为世 界各 国制定 教育政策 的基 成
与 日益 增长 的教育 需求来 比 , 教育 的供 给不足 , 这是形 成我 国教育不公 的根本原 因。
当教育 的有 效供给不 足时 , 出现 了超额需求 。如 就 何有效 、 公平地 分配这些稀 缺的教育资 源和机会就成 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问题 。 国出于对人 才需求 的迫切 我
性考虑 , 采取 了短视 、 功近 利 的的教育理 念 和教育政 急
本 出发点 和落脚点 , 因为它体现 了现代社 会公 民的基 是 本权利 外 , 能够显 著地 改善人 的受 教育 状况 、 还 生存 状
表现为 : 1 . 地域性特征 明显 , 区差距 巨大。我国幅员辽 阔 , 地
而教育 经费 的地方 化 ,则拉 大 了各 省 区之间 的教育差
距 。在教育机会 上实行配额制 下的分数 面前人 人平等 。 在 此背景下 , 城市 和发达地 区的家庭 子女往往 占有和使
用 了更 多 的教 育资源 , 拥有 更 多的受 教育机 会 , 而农村 和贫 困家 庭子 女则 在形式 公平 的掩 盖下受 到 了不 公平 的待遇 。 三、 决我国教育不公 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 1 . 大力发展经济 , 促进教育发展 。 教育不公是任何 国
乡居 民家庭人均收入 差距 逐年增加 。同时 , 义务教育 阶
段 实行免 费教育 , 但高 中和 大学 收费制度 改革 后 , 学费
大幅度增加 ,使低收人 家庭子女 的教育权利 无法享受 。

教育有关争议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教育有关争议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教育有关争议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教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不乏争议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直接关系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寻找解决之道。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

但是,在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较大,导致教育公平受到挑战。

如何打破地域和贫富差距成为教育公平最大的挑战之一。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该重视教育,提高投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到每个地区,每所学校。

同时,加强乡村教育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另外,教师也是教育公平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应该分配到基础教育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大城市或名校。

二、课程设置问题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在不断涌现,而原有的课程设置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为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还应该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使校园教育与生产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考试制度问题以分数为核心的考试制度长期以不公平、不科学、过度内容与倾向性为特点,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钦点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孕育了学生过度关注成绩的心态,将影响其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应该改革完善考试制度。

首先,建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地深入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让其它评价方式发挥出作用,改变“升学为唯一指标”的倾向。

这样,可以丰富评价方式,使大家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创造性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家校沟通问题教育必须由家庭与学校共同完成。

然而,由于教育文化差异、沟通不畅等维度,家校之间存在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必须建立紧密关系,家长该怎样与教师协作?第一,家长应该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管理政策,切实支持学校的工作;第二,积极参与教育,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处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问题;第三,加强沟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我国教育公平的认识和思考.doc

对我国教育公平的认识和思考.doc

对我国教育公平的认识和思考作者:赵孟静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1期[摘要]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教育公平的第一要义是教育权利平等,第二要义是个体所受教育还应与其自身的素质条件相称。

我国的教育公平现状不容乐观,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中均存在不公平现象。

推进教育公平,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的原则;在宏观管理上,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微观上,要将公平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作者简介]赵孟静(1972- ),女,河南浚县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河南鹤壁 45803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154-02当下,教育已成为劳动者提高其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态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改善社会地位的重要保障。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被视为减少社会性不公平,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因此,追求公平也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最高理想。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公平应当从公平、正义的界定和原则入手。

公平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公平是公正、正义、平等的近义词。

美国著名哲学大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论述了正义的两大原则:一是自由平等原则,即每个人都处在与他人共同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之中,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二是公平机会与差别原则,即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它们依系于在机会公正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

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领域之一,教育领域也追求公平,即“教育公平”。

根据罗尔斯的公平原则,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当时当地的公共教育资源;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在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有区别地对待;同时,应努力减少和控制教育公平的自然因素,清除主观造成的障碍。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是一切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机会,无论其出身、财富或地域。

然而,现实情况却显示我国的教育公平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不平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均等与质量问题、城乡差距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一些家庭无法负担起私立学校的学费,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不仅如此,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也是教育公平的障碍。

市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而农村的学校则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次,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与质量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一大关切。

尽管我国有着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许多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远远不及城市学生。

而在城市里,由于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城市学生又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外,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的是家庭背景问题。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成就往往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较大。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不公平问题往往存在于社会阶层之间。

富裕家庭的子女更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往往面临着诸多障碍和挑战。

针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其次,要改革教育体系,推动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教育公平思想汇报

教育公平思想汇报

教育公平思想汇报引言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公平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现状分析教育公平在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

首先,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市学校的师资、设施、教学资源普遍优于农村学校。

其次,家庭背景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机会不均等,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再者,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的不公平性也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存在问题分析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评价体制不公、学校差异化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教育机会和发展方面受到限制,使得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

解决方案探讨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完善评价和选拔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评价,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推动学校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均衡发展,减少学校之间的差异化。

建立健全的学校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结语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每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我们能够逐步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共同实现梦想。

以上是本次教育公平思想汇报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注释:本文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自身,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团体的立场。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 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1,1997年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新“教改”方案——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新“教改”方案——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文化教育 l f{
科 崔蠢
新“ 改" 教 方案— — 教 育 公 平 问题 的 探讨 和思 考
张 兴
( 南 农 业 大 学科 学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南 长 沙 4 0 2 ) 湖 湖 1 18
摘 要 : 近 发 布 的 新 “ 改 ” 案 , 次 明 确 把 促 进 教 育 公 平 作 为 国 家教 育 政 策 , 对 于促 进 教 育 公 平 , 而 实现 教 育 公 平 . 新 教 方 首 这 进 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 试 图通过在论述教育公平的基础上 , 从四 个方面探讨教育公平 问题的解决。

源基本上集 中于城市 ,城市 的教师待遇高 于农 村许 多 ,同佯是 人 民教 师 ,待遇相 差 如此之 大 ;城 市学校 的教育设施完备 ,农村 的教 育设 施落后 ,甚至没有 。而造成城 乡教育不公平 的 深层 次原 因,是城乡二元制 的教育制度 的不公 平 。因此 ,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公平上升为 国家 教育政策 ,并要建立一套完整 的公平 的教育制 度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公平 。 2充 足的 资金保 障是教 育公 平的物 质保

仅是社会和 国家的责任 ,也是决策者和 管理者 需 要 思 考 的 问 题 ,更是 关 系到 我 们 每 个 人 切 身 利益的事 。因此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新 “ 教 改 ”小的教育公平问题 ,并提 出好 的建 议,促 进 l 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 } I
参 考 文 献
f1孙 自法 , 陶社 兰. 国新 “ 改” 方 案征 求 1 中 教 民 意. 进 教 育 公 平 为 国策 『BOL 新 华 网. 促 E / 1. I1 东平 . 2杨 对我 国 教 育 公 平 问 题 的认 识 和 思 考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一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本文就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思考和体会,探讨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

教育公平体现了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或其他差异,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观念,才能确保教育公平的推进与实现。

其次,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政府应该承担起教育公平的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

再次,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限于政府的行动,还需要企业、学校、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参与。

企业可以为教育公益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然后,教育公平需要创新。

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和创新。

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入线上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向。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公平需要全民的参与。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是教育公平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关心贫困地区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

此外,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大道九年制学校彭波一.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人只要存在理性就具有公平要求,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教育公平就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讨论很激烈,特别是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教育要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公平,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导向和科学依据,更需要一套有效地机制和保障措施。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要真正的理解教育公平就必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问题结合起来考察,这样才有现实意义。

只有不断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教育公平,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不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其中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更值得认真思考。

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取向精英化在我国不仅反映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反映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

以高考为指针的考试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参与选拔和竞争,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制度更是体现了教育系统的精英主义取向,并为选拔和竞争性考试提供了用武之地”。

(2)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化倾向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和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

具体包括:教育经费分配过分倾向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过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校校之间差距过大,导致恶性的入学竞争,教学过程中的差别待遇。

(3)教育政策的非民主化现象教育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任何教育改革都应当充分论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做出民主化的决策,否则难以避免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

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思考简介:近年来,教育公平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对于幼儿园家长来说,教育公平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这些做法也引起了社会的批评。

那么,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思考如何?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详细分析。

1.家长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理解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理解都不够深入。

一部分幼儿园家长认为教育公平就是任何一位家长都应该有机会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和教育资源,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到同样的教育。

实际上,教育公平还包括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以及教育质量的平等等多个方面。

因此,家长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幼儿园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态度和看法对于幼儿园家长来说,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很关注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发展。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希望看到某些家庭已经具备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而另一些家庭却没有这些机会,这会引起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因此,许多幼儿园家长的态度是支持教育公平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为所有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3.家长在实际行动中对教育公平的具体贡献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教育公平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通过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例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孩子学习正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此外,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与其他家长一起为孩子们谋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4.家长对目前教育公平现状的评价和建议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孩子们教育机会不均、教育质量不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例如,家长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使孩子们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发言稿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发言稿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学校高中部的一名学生。

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自己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导致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教育条件不足的困境。

其次,高考制度的不合理也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挑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被忽视,只注重分数的取得,这使得教育变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的竞争场,给那些没有得到优质教育机会的学生带来了压力和不公平。

此外,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差异也是造成教育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和资源能够进入农村学校,解决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改革高考制度,减少对分数的过分依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的评价。

最后,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为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当然,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制定更加科学和公正的教育政策。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不仅关注他们的分数,更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 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1,1997年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据XX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XX务教育的差异度,全国可分为五类地区,最发达的A 类地区为、XX、XX;B 类地区为XX、XX、XX、XX;最差的E 类地区包括XX、XX、XX、XX、XX、XX。

1994年,A 、B 、E 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之比5.6∶2.9∶1.0;当年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0∶2.0∶1.0,与1988年(这一比率为2.8∶1.5∶1.0)相比,呈加大趋势。

〔4〕我国地区差距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各省区之间差距明显,在同一省内,以及地区之内县际差异同样很大。

据XX教科院智力所对县际差距变化的研究,Gini系数由1994年的0.238下降为1997年的0.235,县际差距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最低10%县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

据对1782个县的统计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生均经常性支出,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地区内县际差距大于地区间差距。

比较而言,小学入学机会平等较令人满意;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与非少数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

由于初中教育的急剧发展,初中教育投资增长滞后的矛盾突出。

〔5〕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26.23%;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该比例为28.85%;1997年10月,该比例为29.92%,农村人口约占70%.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在校生的比重差距明显,见表一。

表一普通中小学在校生数按城镇、农村的比例(%)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小学在校生占70.5%,初中在校生占57.1%.以1998年我国城乡普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学生拥有初中教育份额约一半强,但在高中阶段在校生仅占一成四。

城乡之间的差距,就高中教育而言,1998年比1995年上升了近四个百分点。

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仍然较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

1998年全国初中在校生辍学率3.23%,达167万人,比1997年上升0.09个百分点;而农村辍学率为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

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6〕。

应当指出,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二片地区”、“三片地区”比例较高,XX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XX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XX中学占3.16%,小学占4.33%.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个别地方更高,如XX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小学危房率高达28.3%.由于七八十年代解决校舍问题时经费不足,建筑质量差,80年代末兴建的校舍中有“豆腐渣”工程,不足10年的校舍也成为危房,新危房出现率每年约为2%-3%.〔7〕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据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全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

大量代课教师的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我们观察公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据李强的研究,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最高的1/5人口占全部收入的51.4%,次高的1/5人口占有8.63%,收入最低的1/5人口占有4.06%,高收入阶层占有总收入的比例是低收入阶层的12.7倍。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1979年为0.31,1988年为0.38,1994年为0.434,1997年为0.4577,已经超过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适度X围。

〔8〕另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第三季度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调查结果,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将全部调查户五等分分组,其中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的42.4%;20%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6.5%.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比为8∶1,差距相当大。

按1999年8月份户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达到0.354.〔9〕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园中的“贫困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

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当前许多地方出现的令农民难以承受的教育负担,是由不规X的乱集资、乱收费造成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全国数千万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被忽视。

由于大学、中专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行收费,校园中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贫困生阶层。

据魏新的研究,即使是在前几年每年1千多元学费的条件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XX有25%左右的贫困学生。

研究显示,1997年入学学生组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1.095,这意味学费增加10%时,约有11%的学生会因难以负担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0〕贫困阶层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农村的是绝对贫困阶层;城市则是由原先的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失业者、退休者等构成的,后者心理压力和相对剥夺感更大,社会影响力也更大。

由于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争之外,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城市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正在增加。

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

占人口90%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子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市招办统计:1990年市录取新生17248人,其中干部、军人、职员子女13474人,占78%;工农子女3561人,占21%.〔11〕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来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

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的学生以进入军校、师X、农林及一些冷门专业为多。

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干部家庭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其它阶层。

不同阶层的子女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4.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近十年来,我国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在整体上有很大进步,发展的态势也较好,见表二、表三。

1998年与1990年相比,男女童入学率差距由1.28个百分点降至0.14个百分点;民族聚集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3.7个百分点降至0.7个百分点。

〔12〕女性教育的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教育不足。

1997年,我国仍有1.45亿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3775万,70%为女性。

〔13〕“八五期间”全国扫除文盲2441万,女性仅占41%,比男性低18个百分点。

〔14〕在城市和高层次的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涉及用人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表二各级教育中女学生、女教师的比率(%)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1991年)。

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尚未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是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表三中学和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教师所占比重(%)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二、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其发展状态决定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等等。

这一现实是历史形成的,并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

在这一实际国情中,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

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因而,认识和调整这一制度性因素,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这种制度性的不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

·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对于历史形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应当体现:一是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