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19篇)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19篇)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19篇)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1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些物体或一些数,分成若干份,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平均分的应用: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并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教具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教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可以怎样分?”(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将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结合教具模型进行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平均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组物体,要求学生将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总结操作要点。

4. 小组合作(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组物体是否平均分?”(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判断方法。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练习题,强调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7.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11)-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11)-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 (11)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 (11)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具体是第11章“分一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物品的分配。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分苹果、分糖果等,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自己动手分物品,来进一步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围绕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我会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分数的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2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2/3个苹果;3个糖果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3/4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分数的知识,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具体是第11章“分一分”。

我特别关注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这部分内容。

因为只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品的分配,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篇下面是我收集的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篇,供大家赏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突破教学难点,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通过学生观察、自主学习来突破重点,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根据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你们的算说的能力了:看图说算式。

点击课件出示练习。

2、同学们真棒,那么,你们能根据乘法算式说出除法算式吗?(点击课件出示练习)小结:观察这几道乘法算式:他们都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呢?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二、教学新课:同学们真棒,今天老师请来一位电影明星,他为人聪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爱开动脑筋,排除困难,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喜洋洋)今天喜洋洋不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许多宝物呢?但同学们必须开动脑筋,闯关才能取得宝物哦。

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六一儿童节”,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庆祝的?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庆祝哦﹗看,老师和同学们为了欢度这个节日正在布置教室呢?看看他们多开心呀,咦,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点击课件,个别举手描述)(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出图中的大意)(一)观察教学情景图,学会搜集信息从上往下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关于数学的信息呢?(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已知条件,)1、我们做了一些彩旗。

2、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

3、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

(二)根据信息提出适当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想帮他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①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这题缺了什么?(问题)那么谁帮他加上问题呢?②我们做了多少面彩旗呢?你知道吗?请同学数彩旗?出示课件,这图是什么意思?(7个8是多少)那有多少面彩旗?教师板书:7×8=56(面)(三)根据问题解决问题1、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片整理信息提出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好不好?出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课件这道题可以解答了吗?(不能)缺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给它添上个问题?“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教师要引导: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呢?) 板书:56÷8=()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4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4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4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6页至48页的“4的乘法口诀”。

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4的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口诀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口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涉及4的乘法场景,如4个小朋友分苹果,每人分2个,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口诀卡片,自主学习4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口诀,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合作:4. 课堂讲解: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6. 巩固练习:邀请学生上台,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果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黑板上用粉笔写出4的乘法口诀,如下:1×4=42×4=83×4=124×4=16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根据口诀,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作业答案:(1) 课后练习第1题:4个小朋友分苹果,每人分2个,一共需要8个苹果。

(2) 课后练习第2题:每个小组有3个同学,4个小组一共有12个同学。

(3) 课后练习第3题:如果有4个小朋友,每人有3个气球,一共有12个气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2西师大版(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2西师大版(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2 西师大版(版)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乘法的初步认识2,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自主运用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的练习本。

第一步,引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例如,我拿出20颗糖果,问学生如果每个同学分5颗糖果,那么需要分给几个同学呢?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得出答案,也可以用乘法计算20÷5=4,得出需要分给4个同学。

第二步,讲解乘法的意义。

我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例如,我拿出20颗糖果,问学生如果每个同学分5颗糖果,那么分给4个同学需要多少颗糖果呢?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得出答案,也可以用乘法计算5×4=20,得出需要20颗糖果。

第三步,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3×4=?5×6=?等等。

第五步,布置作业。

我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例如,2×3=?4×5=?等等。

第六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我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乘法计算。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新课的实践情景: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这个情景中,我使用了20颗糖果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糖果的过程,从而引发他们对乘法计算的思考。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乘法的意义,他们才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

2. 讲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的例题,我向学生解释了乘法的意义。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教案: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独立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准确说出角的度数。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人一套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角有什么特点?你能在你的身边找到这样的角吗?2. 自主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用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工具,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三角板上的角的大小。

(2)学生汇报量角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度数。

(3)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度量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

3. 交流分享(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是怎样量角的?量角时要注意什么?4. 练习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让学生解释答案的来源。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特点2. 角的度量3. 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量下列图形中的角,并说出角的度数。

(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

(2)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一个角。

答案:(1)90°(2)大于90°,小于180°2.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角,并用量角器量一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教案:分一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分一分”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分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同学们。

2. 讲解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分的定义,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 stepstep 解题,讲解平均分的步骤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5.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板书,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8. 作业设计题目1: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1: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题目2:妈妈买了5个蛋糕,妈妈想将这些蛋糕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和小明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蛋糕?答案2:每个人能分到1个蛋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通过随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万瑞雪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1~5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积、乘加和乘减的意义及计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写1~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知1~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5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5.结合情境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在理解乘法运算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记忆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课时安排:(共16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1,2的乘法口诀----------------------------------- 3课时3的乘法口诀-------------------------------------- 4课时4的乘法口诀---------------------------------------2课时5的乘法口诀---------------------------------------2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教科书P1 主题图,P2 例1,P3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将相同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认识正面、侧面、上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能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简单物体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简单物体,如积木、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物体,如长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观察到的形状,并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各种简单物体,如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观察到的形状特点,并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不同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自备简单物体,如积木、玩具等,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形状,并讨论如何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互相交流答案。

(3)教师公布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简单物体,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乘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棒、图片等。

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引导学生发现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概念: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运算方法:a×b = c(a和b分别是乘数和被乘数,c是积)例题:3×4 = 12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果肉,一共有多少个果肉?答案:3×2 = 6(个果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教案文案:数学上册教案 -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一:认识数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并学会用汉字读写数目。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案二:数的比较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互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教案三:数的组成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数的组成,学会将一个数拆解成若干个数的和。

通过实物、图片等具体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案四:数的排列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数的排列和顺序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学会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进行数的排列。

通过游戏、拼图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教案五:数的连续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连续性,学会通过数的连续关系进行计算。

通过数轴、环节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连续性,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六:数的分解和组合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学会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相加。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的分解和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具体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案八:数的应用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总复习 测量长度 西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总复习 测量长度 西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测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能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数据记录。

3.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转换。

2. 直尺的使用方法。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技巧。

4. 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换算、直尺的使用、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直尺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点。

2. 演示法:展示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举例说明换算方法。

3. 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直尺的刻度、零刻度线、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等。

4. 演示测量物体长度演示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动手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直尺使用等知识点。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直尺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2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2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2(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并能够用乘法口诀求出除法算式的答案。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算式的读写3. 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4. 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

2. 教学难点:除法的概念,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不仅可以用来计算乘法,还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2. 探究新知(1)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发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除法算式的读写教师示范如何读写除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算式,并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

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答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除法的关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观察物体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和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1.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2.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024年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列。

2. 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基本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组。

4. 了解时间、长度、货币等计量单位,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和拼组。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计数器、尺子、时钟。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整数、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列,配合教学挂图和计数器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图形与几何教学: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进行简单拼组。

6. 生活数学: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学会使用尺子、时钟等工具。

六、板书设计1. 整数概念、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列。

2. 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应用题解决步骤。

3. 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简单图形拼组。

4. 时间、长度、货币等计量单位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数的大小比较,填入“>”、“<”或“=”。

(2)计算题:完成加减法运算。

(3)应用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图形拼组:用图形卡片拼出指定图案。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长度、制作时钟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趣味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综合与实践 小小测量员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综合与实践 小小测量员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 测量工具:直尺3. 测量方法:首尾相接、估测、记录数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换算,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学生讨论:如何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需要用到哪些工具?(3)教师总结:测量长度需要用到直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小小测量员。

2. 学习长度单位(1)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直尺测量课本、桌子等物品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如门窗、桌椅、黑板等。

(2)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图形,如树叶、蝴蝶等,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测量它们的周长。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尝试用首尾相接、估测等方法进行测量。

(3)教师总结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测量数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一件物品的长度,记录数据,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家长参与,协助孩子完成测量任务,共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一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一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学具盒学具:学具盒、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场景,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让学生思考如何分。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是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3. 示范操作:教师用实物进行示范,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用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比如:有12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橘子?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均分: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分的方法:实物分、数字计算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有15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橙子?2. 有8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香蕉?答案:1. 每个小朋友分到5个橙子。

2. 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不清数量,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平均分,还有哪些分配方式?比如:按需分配、按能力分配等。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五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1:两位数加两位数5.2:两位数减两位数5.3: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进位与退位。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详细讲解计算步骤和技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2. 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步骤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步骤重点与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2)应用题:选取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题15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入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进位: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高位进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互动探索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

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算式,说名称3×7 2×5 6×4 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 4×5四、课堂小结。

1.2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二、学习例11、学生操作填表。

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

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板书:2+2= 42+2+2= 6……2+2+2+ 2+2+2+ 2+2+2=18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 2+2+2+ 2+2+2=2×9=18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 2的乘法口诀5、学习编口诀。

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

“二二”表示“ 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②小组活动。

说说2×3 2×4 2×5 …… 2×9乘法算式的结果,再说说2×3 2×4 2×5 …… 2×9的口诀。

③反馈,板书口诀。

教师:从2×5 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后面几句编一编。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学习例2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 用哪句口诀4×2呢3、教师小结:2×4 和 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五、课堂活动1、教材7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

教材8页第2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1、摆小棒。

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

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1×2=2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

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

5、记口诀。

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练习二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

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二第4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②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三、发展练习练习二第6题。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3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学习例11、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板书:3×3=93×4=12……3×9=27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4、根据前面编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3的乘法口诀吗①小组活动。

编出口诀,组长记录。

②反馈。

汇报编出口诀情况。

板书: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③提问:“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1、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你用的哪句口诀四、课堂活动。

1、教材12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分别把3乘1、2、3……9的积涂上颜色。

教材12页第2题。

3、游戏。

教材12页第3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3根,摆5次。

每次摆3根,摆7次。

……2、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② 3×4———三四十二③三五十五——— 3×5 5×3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

练习三第1题①学生独立填表②反馈。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算一算。

练习三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

说说你用的哪句口诀?3、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②列出算式,填在书上。

三、课堂作业2×3= 3×5= 5×4= 7×2= 3×7= 9×3= 8×2= 3×3=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练习三4——9题教学目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