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的特点与弊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联模式的特点与弊病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其特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而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基本上沿袭了斯大林创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所以,苏联模式又被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的命运归宿,但对于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待。

一、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渡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国家权力过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全力过度集中于斯大林个人。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与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相适应的、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民主选举制的原则。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在执政党内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由列宁提出的,但到斯大林时期,党的监察委员会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权力受到限制,只有自上而下的监督而没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最后监察机构成为打击反对派的工具。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斯大林时期国家安全机关由他个人直接领导,拥有特殊的地位。

在经济方面。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都高度集中于国家,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制度,职工缺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具有法律效力,计划具有无所不包的广泛性,计划具有过度集中的统一性,计划完全排斥市场调节。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部门管理便于实现集中的计划运作,部门管理便于对企业实行专业管理,大批企业收归中央,中央经济管理部门直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大权和产供销活动。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很少发挥甚至完全排斥市场因素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了追求数量不计成本代价,实行过度集中指令性计划体制,以行政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实行低工资政策。

思想文化方面。文化团体国家化,党中央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干部任命规制,另一方面党中央激斗对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直接控制。领

导言论神圣化,斯大林作为党最高领导人,他的思想和严厉被绝对化、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思想文化领域完全依赖行政命令,高压手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

对外关系方面。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热战对抗。

二、苏联模式的弊病

苏联模式并不是理想模式,其弊端随着历史的发展充分暴露了出来。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许多危害和灾难性后果,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破坏了民主集内民主,限制了人民民主,压抑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各种政治错误、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苏联模式是高度集权的党领导体制,一党独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严重影响了人民对无产阶级政党的信任,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热情。斯大林认为,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共产党机关直接管理国家。至于苏维埃等机关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就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

第三,苏联模式由于高度集权而又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因而是典型的人治,违反和破坏法律的现象自上而下无处不有。以法治国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苏联模式无视法律祟拜个人,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是典型的人治国家。

第四,苏联模式在处理发展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关系问题上,过分注重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建立苏联模式后始终把阶级斗争看作比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的任务,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于是,阶级斗争一方面成了社会各领域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阶级斗争的范围和深度无限地扩大了,最终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错杀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既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又使社会主义背上了不人道的恶名。

第五,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指令性计划,严重挫伤了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以后,社会的生产资料已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代表国家的那个部门所有,任何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必须按上级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进行,地方、企业和生产者完全丧失了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以高度集中和

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经济模式,不仅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侄桔。

第六,苏联模式片面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重工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推动。没有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的发展便缺乏后劲。不仅如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离不开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在于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使国家强大起来(特别是军事力量强大起来),却置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贫穷的水平上。斯大林推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使国家强大的政策,它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因而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强大的目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