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的特点与弊病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在20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中,苏联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联经济和社会模式也成为了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所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然而,苏联模式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质疑。
本文将围绕苏联模式进行评价和分析。
一、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苏联模式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政治集中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保障。
计划经济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安排和领导,政治集中化则要求政府对社会的各种资源和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强调公有制、劳动价值观念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而国家安全保障则是通过强势的军队和警察力量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对苏联模式的评价从苏联本身的历史和实践来看,苏联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是计划经济的失效。
计划经济在实践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低效性和缺陷,比如生产决策不灵活、产品质量低下、资源浪费和市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
这些问题也直接妨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其次,政治集中化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和决策失真。
政府在不断扩大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必然会掩盖无数信息和底层需求,忽视了政府的局限性,加重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苏联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存在贪污腐败和层层官僚主义等问题,也大大限制了苏联的发展和创新。
在国家安全保障上,苏联虽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情报机构,但在战略布局和军事投入方面也犯了不少错误和失误。
军事资源过度耗费,可能并不会增强国防的效果。
此外,苏联在对待其他国家的时候也暴露出了强权主义和干涉主义的一面,甚至与西方进行了长达40年的冷战。
然而,苏联模式也有一些优势和积极面,比如推动了一些基础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最大的优点是,苏联模式为后来的发展国家提供了一种参照和学习的对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资源配置和政府角色的争议和探讨,这些闪光点和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和延续。
三、结语苏联模式的出现与历史和政治背景息息相关,也是当时世界范围内一种寻求现代化和独立发展的具体实践。
苏联模式的弊端及其教训
经济上 经济模式是国家模式的基础与核心, 苏联模式的经济模式可称为高度中央集权 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计划具有 法律效力,用行政命令体制保证计划履行。国家 成了产权所有和生产经营的唯一主体,国家既是 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 以速度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 战略 实施农业集体化,建设集体农庄,发展农村公社 制度
弊端 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严重挫伤了地 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极大地破坏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农村的集体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采取高压方式 强迫农民就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 了农业生产力。
对外国文化实行关门主义,凡西方文化就 是姓资的,凡是姓资的就是腐朽没落的, 这种在“纯社会主义”环境中培养社会主 义文化的做法,不但没有杜绝资产阶级文 化,相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文化产生一 种神秘威、向往感,从而使社会的发展在 某些领域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大道 。 意识形态的混乱,出现信仰危机
二、苏联模式产生的背景
国内
1、十月革命后,国内百废待兴,列宁实行的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虽然 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成效不显著,见效慢。 2、斯大林个人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决不可能 仅仅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但同时也 必须承认,斯大林的个人意志对斯大林模 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条地接 受马列思想。
二、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其弊端
对于苏联模式,必须作具 体的历史的评价。苏联模 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 物,有其必然性,并在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 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 的进步,苏联没有适时有 效地进行改革,苏联的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 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 出来。
苏联模式带来的的弊端
1. 苏联模式带来的的弊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
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
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而政治不民主,学术言论不自由进一步导致人民对苏联共产党失望。
2. 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苏联的解体,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戈尔巴乔夫抛弃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阶级斗争,过分匆忙的民主改革。
意识形态也是苏联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任何大的改革都要意识形态基础,这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弱点,虽然他提出过"新思维"的口号,但是却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新思维。
3. 苏共薄弱的党组织建设这也是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失去了群众基础。
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更有许多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到利益。
4.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
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
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三、体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三个层次: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而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则是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外关系上的意识形态化和霸权主义。
苏联模式评析
苏联模式评析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
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
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
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
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5、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模式的弊端
苏联模式的弊端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苏联模式曾经使苏联击溃了法西斯的进攻,保卫了苏联,将苏联有一个落后的国家建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
也同建立了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而苏联模式也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发展模式。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之初也同样存在苏联模式的影子,但苏联模式却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苏联模式的弊端,同时简单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
一、苏联模式苏俄为解决生产力的窒息破坏并引起的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自1921 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去世不久,斯大林就在1927 年提出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的方针,实际上结束了新经济政策。
经过20 年代后半期和30 年代一系列对国民经济的改造和建设,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经济计划化,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即苏联模式。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任何个人的意志不能左右社会发展的走向。
因此,苏联模式不是斯大林个人一时的产物,而是当时苏联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苏联模式虽然是当时苏联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是也仅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苏联。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苏联刚刚建立之初面对着西方国家的围剿,尤其是当时的老牌帝国英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苏联建国之初对苏联进行了战争,同时苏联国内以高尔查克为首的反对武装同时进行了国内战争,在面对粮食危机的时刻列宁曾使用了战时的政策,二次政策也同时遭到了国内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农民,苏联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向我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所以群众基础很差。
战争结束后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以缓解国内矛盾。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接手,斯大林并没有接受不哈林的意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为了快速的发展重工业,以免再次遭到西方国家的武力干涉实施了我们所说的苏联模式。
从而是苏联的国力的到了迅速的提升,也是日后战争胜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而在日后苏联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进行变通,发展新的模式而是继续以不变的模式进行发展是使其解体的根源。
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及弊病苏联模式,又称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或东欧模式,指的是苏联及其在东欧扩张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40-198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采用的一些行政、经济及文化管理制度和规律。
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全球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苏联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远高于当时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
完成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欠发达到工业强国的跨越,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福利苏联模式的另一个显著成就在于社会福利领域。
苏联实施了普及义务教育、免费医疗、低廉的住房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普通百姓得到了很大的福利。
国家精神苏联模式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国家精神。
在苏联模式下,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人们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道德水平普遍很高,法纪严明等。
苏联模式的弊病苏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和问题。
重工业优先的产业结构苏联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坚持重工业优先的产业结构,导致轻工业、农业等领域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发展,使企业在竞争时显得束手无策。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模式下的政治体制极度中央集权,民主制度匮乏,缺少民族自治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社会的创新力、活力大大减弱,无法因应当时社会的快速变化。
对艺术文化的限制苏联模式对艺术文化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限制。
艺术作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观点,长期使得艺术创作丧失了原创性和多样性,缺少新鲜的艺术魅力。
以上是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以及弊病。
总的来说,苏联模式在当时帮助苏联成功地从欠发达到工业大国,并使百姓得到了一定的福利。
但与此同时,它长期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和局限。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苏联模式已成为历史,但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更加真实的历史记录和理性的思考态度审视历史,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苏联模式——精选推荐
苏联模式1、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由于当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存在战争威胁,苏联的发展模式带有明显的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特点。
具体地说:在发展战略方面,以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忽视经济效率;以粗放发展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片面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自给自足为重要目标,具有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
在经济体制方面,具有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特点。
在政治体制方面,也具有官僚机构庞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和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特点。
2、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在二战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模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借助这个模式有利于动员资源的优势,苏联在战前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纪录,在短时间内从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变为欧洲一流的工业强国;在军事上,苏联在较短时间里就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计划经济的尝试,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向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备战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积极作用开始弱化;粗放发展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体制的潜力也逐步耗尽;新技术革命把苏联模式的企业缺乏活力、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缓慢的缺陷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暴露了这个模式封闭半封闭的弊端。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苏联东欧国家没有作出有力的调整和改革,导致苏东国家在6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在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竞争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内在关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终于发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这无疑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是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但根本原因则是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苏联模式的弊端
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模式的弊端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苏联模式曾经使苏联击溃了法西斯的进攻,保卫了苏联,将苏联有一个落后的国家建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
也同建立了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而苏联模式也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发展模式。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之初也同样存在苏联模式的影子,但苏联模式却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苏联模式的弊端,同时简单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
一、苏联模式苏俄为解决生产力的窒息破坏并引起的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自1921 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去世不久,斯大林就在1927 年提出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的方针,实际上结束了新经济政策。
经过20 年代后半期和30 年代一系列对国民经济的改造和建设,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经济计划化,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即苏联模式。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任何个人的意志不能左右社会发展的走向。
因此,苏联模式不是斯大林个人一时的产物,而是当时苏联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苏联模式虽然是当时苏联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是也仅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苏联。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苏联刚刚建立之初面对着西方国家的围剿,尤其是当时的老牌帝国英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苏联建国之初对苏联进行了战争,同时苏联国内以高尔查克为首的反对武装同时进行了国内战争,在面对粮食危机的时刻列宁曾使用了战时的政策,二次政策也同时遭到了国内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农民,苏联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向我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所以群众基础很差。
战争结束后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以缓解国内矛盾。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接手,斯大林并没有接受不哈林的意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为了快速的发展重工业,以免再次遭到西方国家的武力干涉实施了我们所说的苏联模式。
从而是苏联的国力的到了迅速的提升,也是日后战争胜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而在日后苏联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进行变通,发展新的模式而是继续以不变的模式进行发展是使其解体的根源。
对苏联模式特征的看法
对苏联模式特征的看法
《对苏联模式特征的看法》
苏联模式特征是近代世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制度。
它由于其独特的政治和经济特点而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
在许多国家,这种政治模式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践应用,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苏联模式特征的主要内容是集中计划经济,即由政府集中管理全国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统一计划,严格控制价格,以及实行重税收和国家汇率定价等政策。
苏联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政治上的集中控制,政府强制实行一党制和一党统治,以及在文化、宗教和教育等领域的严格管制。
《苏联模式特征》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控制社会的变化,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提供支持。
但它也有缺点,由于统治者控制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能力有限,使国家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此外,这种政治模式也可能导致普遍的人权侵犯和公民参与政治等问题。
总之,苏联模式特征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采取苏联模式特征,应该充分考虑其利弊,并在适当的时候和地点进行有效的利用。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安排。
这一模式在20世纪曾经给西方带来了巨大的震动,现今也被广泛讨论。
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需要分步骤进行,下面就让我们展开讨论。
第一步,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优点。
首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
集体所有制有助于消除私人利益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削弱和破坏,避免私人垄断和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计划经济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和私人获取巨额利润的情况。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对劳动者进行全方位的保障,比如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
第二步,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点。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着政治独裁、计划经济缺陷、教育文化僵化等缺陷。
首先,政治独裁导致了人权受到侵犯,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民主权利受到限制。
其次,计划经济存在着非理性的方面,由于计划模式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计划的实施成本居高不下。
再次,教育文化也存在着僵化,由于政治控制的限制,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无法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步,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确立了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这些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但是,对于后继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苏联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批判和继承。
这种批判和继承要体现创新的表现,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苏联的经验,为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全面的、有限度的评价,挖掘其优点,批判其缺点,从而把握其继承发展的方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苏联模式的利与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又称苏联模式。
广义的苏联模式泛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
狭义的“苏联模式”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因此也称斯大林模式,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在斯大林领导下制定的《苏联宪法(根本法)》的颁布和实施。
苏联模式的特点有三: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三是高度集权的文化体制。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体制。
它强调高积累,低消费,片面发展重工业。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实行一党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
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
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
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
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
并采取行政手段特别是“学术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对待不同意见和观点。
这一模式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为后人提供了可供研究借鉴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其次,经过短期努力,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现代化工业国;第三,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苏联模式不仅成了此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对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与弊端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与弊端推荐答案一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这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
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
第二,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靠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指挥,“国家计划就是法律”。
第三,在经济的管理方法上,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一行政方法为主,即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
这些特点相互联系,他们共同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
第二,实习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和干部终身任职制。
第三,缺少灵活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
(三)高度划一的思想文化体制。
思想文化体制实行高度控制,文化生活整齐划一。
文化上和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或是党的领导人说了算,学者难以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难以创造性的创新。
二.重大弊病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弊端。
第一,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国家所有制。
第二,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强调高速度,忽视经济效益。
第三,以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作为管理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
第一,国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日盛。
第二,权力不断集中,个人专断现象日趋严重。
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关和监督手段。
第四,党政干部的委任制、终身制滋生了干部的特权化思想,造成了党与群众的疏远。
(三)思想文化体制的弊端。
第一,思想文化上管的过严,缺少独立于自由。
第二,经常性的党内思想斗争并采取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方式来处理,导致意识形态的僵化和沉闷。
第三,导致了教条主义的盛行,堵塞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窒息了社会文化,给苏联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简述苏联模式的不足
简述苏联模式的不足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采用的经济和政治模式。
虽然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存在着集中计划经济的弊端。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掌控和管理。
然而,由于政府集中决策的缺乏灵活性和市场机制的缺乏,经济资源的分配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和供应不足的问题。
其次,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存在着权力集中和人权不足的问题。
苏联的政治体制是单一党制,即共产党垄断了政治权力。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了权力滥用、腐败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此外,苏联政府对人权的保护也存在缺陷,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了限制,言论自由和政治多元化受到压制。
再次,苏联模式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社会福利不平等的问题。
尽管苏联在某些领域,如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存在不平等现象。
城乡差距、职业差距和贫富差距都日益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最后,苏联模式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缺陷。
苏联时期,由于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这种对环境的忽视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的破坏。
总之,虽然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这一教训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表现
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表现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政治体制,由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党形成的独裁政权。
它既是一个政治体系,也是一种经济模式,影响了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的优点有:1、它确保了共产主义的实施;2、它确定了苏联的经济和政治稳定;3、它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斯大林模式也有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斯大林模式导致政治统治的独裁主义和高度集权化。
在任何情况下,斯大林模式都严格控制党内民主,完全否定言论自由和组织自由,这种状态下人们无法发表反对政府的意见,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任何不符合它的意见都将被严格抑制。
其次,斯大林模式受到官僚制度的约束,使得政府官员充满腐败和野心。
此外,斯大林主义也激发了剥削者和反动者的势力,他们把斯大林主义作为自己的革命路线,以摧毁苏联当时的政治统治。
此外,斯大林模式不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首先,它使苏联的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官员的严格控制,有限的自由市场发展被严格限制,苏联的企业趋向计划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
此外,斯大林政权还限制了公民的财产权,这使得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发展。
最后,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社会充满绝望和恐惧。
斯大林政权在政治上压制了许多异议组织,影响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使得许多人失去对社会的希望,变得完全缺乏活力。
总的来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治统治的独裁主义和高度集权化,受到官僚制度的约束,以及对苏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利影响以及对社会的恐惧与绝望。
针对这些弊端,政府应采取行动,改善民主机制,改变官僚制度,强调自由市场和财产权,以及消除社会上的绝望和恐惧。
只有这样,苏联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苏联模式,利弊,经验教训
关键词,苏联模式,利弊,经验教训
一、利:
苏联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二、弊: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教训:应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
苏联模式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种新的实践经过人们总结,又上升为新的理论,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然而从长远和总体来看,这种模式有严重弊病,不适合于各国正常条件下的发展,而且长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体制创新,是一种不成功的社会主义模式。
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我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论述苏联模式的利与弊,即分析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初创、定型和失败三个阶段的特点及给其本国的历史带来的利与弊和苏联模式的建立给世界其他国家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带来的利与弊。
(一)、纵向分析:一、初创阶段(列宁模式)分析: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20世纪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社会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列宁。
他依据时代的变化和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而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对策,使得革命成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维埃政权保存下来,并且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十月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整的先例可循,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前进。
首先来分析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列宁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所反映出来的直接过渡思想,在战时的非常措施,不仅保证了红军给养,而且建立了工农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的有力的领岛,打击了城乡资产阶级的反抗和生活制度。
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式,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它对后来苏联模式的形成及改革的历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一种体制,一种模式,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环境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它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苏联模式评析
2、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 在经济管理上, 划经济 (1)高度集中性 ) (2)全面性 ) (3)强制性 ) (4)行政性 )
3、经济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 、经济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 轻工业。 轻工业。
4、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但平均主义色彩浓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重。
.
宗法式经济 小商品生产 私人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国家所有制占有绝对优势,造成两大弊端 国家所有制占有绝对优势 造成两大弊端
(1)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中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中 ,企业完全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品 企业完全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品,劳动人民 央,企业完全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品,劳动人民 没有支配和管理生产资料的权利. 没有支配和管理生产资料的权利 (2)苏联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 受到了空想社 苏联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受到了空想社 苏联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 会主义的影响和对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 解.
思考题: 思考题: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为什么说苏联模式是在 、 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 会主义模式? 会主义模式?
谢谢! 谢谢!
3、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 独特模式, 独特模式,必然带有历史时代的特点和 民族特点, 民族特点,甚至带有领袖人物的个人印 记。
从客观因素看
(1)苏联模式产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 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面临着许多非常 复杂的问题和困难。 复杂的问题和困难。 (2)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中,单独 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中, 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3)苏联模式也深受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传 统的影响。 统的影响。
科社作业之: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及弊端
科社作业之: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及弊端科社作业之:论苏联模式的成就和特点及弊端所谓苏联模式指的是苏联在上个世纪30年代确立起来的一种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体制。
一.苏联模式的特征和性质。
苏联模式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创立的,它在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经济方面:所有制结构,实行纯粹的公有制,建立了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制形式,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经济结构,实行产品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试图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直接过渡到产品经济阶段;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依靠行政指令办法管理国民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不要经济杠杆,把指令性计划当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唯一标志;分配制度,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但这一分配原则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贯彻执行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实行低薪制,具有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后来对少数高级干部和部分科技人员实行高薪制,逐渐形成了一个高薪特权阶层,这些人享有特权,成为苏联模式的掘墓人;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认为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群众吃企业、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局面,使企业缺乏活力;发展道路,为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政治方面:在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管理国家,但把民主和专政割裂和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轻视民主和法制建设,群众缺乏主人翁感;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把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变成党对国家直接发号施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结构上,各种权力高度集中在各级党委书记手里,尤其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手里。
文化方面: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对其他文化和社会思潮多持否定态度,缺少文化宽容和文化自由;干部教育,强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个人利益,混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界限,坚持批判个人主义;学术领域,以权力干预学术,在各个领域开展对所谓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学术批判,扼杀学术自由;舆论宣传,强调舆论一致,不允许有和党中央不同意见,竭力宣扬对党和领袖的歌功颂德和个人崇拜,具有文化垄断和文化专制主义倾向;发展战略,通过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了大批工农知识分子,在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苏联模式
3、苏联模式的强行推广
四、苏联模式的失败和历史教训
(一)苏东改革和苏东剧变 1、苏东改革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 的发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高 潮 (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 革的停滞和倒退 (4)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浪潮 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浪潮
苏联模式
一、苏联模式的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
(一)经济方面 1、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2、实行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 3、实行高度集权的部门管理 4、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5、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 6、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封闭性
(二)政治上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2、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3、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4、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三)文化上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2、领袖言论成为判断是否真理的惟一标准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 和严重缺陷
(一)历史作用 1、适应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 2、体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社会制 度 3、体现出社会注意的强大生命力
(二)缺陷 1、经济运行体制僵化 2、权力过分集中不受限制 3、官僚主义严重
三、苏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主义模式在国际上的 推广
(一)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的发展 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 (1)在武装斗争中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 量完成民主革命 (2)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 (3)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是一种过渡时期的 3)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是一种过渡时期的 国家形式
2、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确立 (1)实现共产党一党专政 (2)进行土地改革 (3)实施国有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联模式的特点与弊病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其特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而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基本上沿袭了斯大林创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所以,苏联模式又被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的命运归宿,但对于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待。
一、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在政治方面。
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过渡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国家权力过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全力过度集中于斯大林个人。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与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相适应的、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规制,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民主选举制的原则。
软弱低效的监督机制:在执政党内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由列宁提出的,但到斯大林时期,党的监察委员会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权力受到限制,只有自上而下的监督而没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最后监察机构成为打击反对派的工具。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斯大林时期国家安全机关由他个人直接领导,拥有特殊的地位。
在经济方面。
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都高度集中于国家,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制度,职工缺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具有法律效力,计划具有无所不包的广泛性,计划具有过度集中的统一性,计划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部门管理便于实现集中的计划运作,部门管理便于对企业实行专业管理,大批企业收归中央,中央经济管理部门直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大权和产供销活动。
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很少发挥甚至完全排斥市场因素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了追求数量不计成本代价,实行过度集中指令性计划体制,以行政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实行低工资政策。
思想文化方面。
文化团体国家化,党中央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干部任命规制,另一方面党中央激斗对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直接控制。
领
导言论神圣化,斯大林作为党最高领导人,他的思想和严厉被绝对化、神圣化。
公共舆论一律化,思想文化领域完全依赖行政命令,高压手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
对外关系方面。
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热战对抗。
二、苏联模式的弊病
苏联模式并不是理想模式,其弊端随着历史的发展充分暴露了出来。
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许多危害和灾难性后果,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
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破坏了民主集内民主,限制了人民民主,压抑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而各种政治错误、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苏联模式是高度集权的党领导体制,一党独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严重影响了人民对无产阶级政党的信任,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热情。
斯大林认为,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共产党机关直接管理国家。
至于苏维埃等机关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就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
第三,苏联模式由于高度集权而又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因而是典型的人治,违反和破坏法律的现象自上而下无处不有。
以法治国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苏联模式无视法律祟拜个人,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是典型的人治国家。
第四,苏联模式在处理发展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关系问题上,过分注重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斯大林建立苏联模式后始终把阶级斗争看作比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的任务,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于是,阶级斗争一方面成了社会各领域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阶级斗争的范围和深度无限地扩大了,最终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错杀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既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又使社会主义背上了不人道的恶名。
第五,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指令性计划,严重挫伤了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以后,社会的生产资料已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代表国家的那个部门所有,任何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必须按上级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进行,地方、企业和生产者完全丧失了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这种以高度集中和
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经济模式,不仅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侄桔。
第六,苏联模式片面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重工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推动。
没有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的发展便缺乏后劲。
不仅如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离不开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在于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使国家强大起来(特别是军事力量强大起来),却置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贫穷的水平上。
斯大林推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使国家强大的政策,它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因而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强大的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