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在最近几十年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比较文学概论”也已经成为高校中文院系的必修课,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它和外国文学也就是东西方文学以及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文科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向学生全面介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介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之后,能够初步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具体作品作出具有比较性眼光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世界范围内有联系的文学现象,并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考试。

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题型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总计20分

题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计30分

题型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总计40分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三、知识点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1、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中的“四跨”以及“各种文学关系”。

2、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3、重点掌握“比较文学”一词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出现和提出者;掌握比较

文学的定义以及相关的争论,要熟悉并掌握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对比较文学下的最有代表性的定义,如法国学派的著名定义及其提出者、亨利·雷马克的定义,韦斯坦因的定义和日尔蒙斯基的定义等,要熟悉他们定义的内容、出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1816年,两位编辑家努尔和拉普拉斯从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文学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编成《比较文学教程》出版,首次运用了“比较文学”(Littérature Comparée)这一名称。

在英国,comparative literature最早出现在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在1848年一封私人信件中,但传播开来却是在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

最早对比较文学提出一个明确定义的是法国学者基亚。他在《比较文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驻足于语言的或民族的疆界,研究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思想、著作或情感的交流。”

法国比较学者卡雷在为基亚这本《比较文学》第一版写的序中,这样界定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

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一文中,这样理解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前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文学发展阶段的理论,他在《对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过程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的思想,是历史比较地研究各民族文学的基本前提。而这一共同过程决定着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文学或者艺术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4、掌握可比性的概念,以及存在的原因。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关系到这一学科能不能建立、能不能生存的大问题。所谓可比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跨界限的

文学现象为什么是可比的?怎样来发掘它们的可比性?

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事实联系、价值联系和交叉联系。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自古就有,并由此产生了民族文学间的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等现象。在这些民族文学的某些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和因果联系,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古代文学,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都十分明显的存在事实联系。具有亲缘关系和因果联系的文学现象的可比性,似乎大家都承认,很少有人提出质疑。无亲缘关系和因果联系的文学现象之间也可能具有可比性。日尔蒙斯基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出现许多类似的文学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发展个别文学时具有相同的社会关系”。

另外,我们可以从文学本身内在的品质来认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想象力的创造,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方式。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经历了相似的历史发展进程,会产生相似的情感和精神苏

秋,从而产生类似的文学现象,同时又由于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区别而各具个性。还有,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和特性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民族之间,既会表现出它们的差异性,也会表现出它们的共同性。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显形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潜在的,因而有待于人们去发掘。

近年来,关于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可比形成了比较文学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不同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学之间,包括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可比性是不容置疑的。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可比性,也是比较文学理论的一个新问题。20世纪以来,各个学科互相渗透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样,其他学科也对文学研究进行渗透和影响,以至使文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比较文学的视野。

关于可比性,可参看后面“平行研究的可比性”的相关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5、了解比较文学的开放性。

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①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