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使至塞上》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初中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述奇异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难过.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诗中最能鲜亮地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境界的句子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性默写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将月亮人品化,用了拟人修辞方法,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穷和深切怜悯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关怀之情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怀包含飘零之感、分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行路难》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活路上的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2.《行路难》诗顶用典表达了诗人盼望获得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梦想的诗句:,。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心里的愁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
4.《行路难》诗中写出只管前路阻碍重重,但还能抵达理想的此岸,表现了诗人踊跃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5.《行路难》诗中以“ ,。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困难险阻、失落与无奈。
《望岳》理解性默写1. 《望岳》中“,。
”一句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望岳》中虚实联合的诗句:,。
3.《望岳》中表示诗人要想登攀人生巅峰,就必定要有敢于登攀绝顶,俯视全部的不怕困难的壮心壮志,表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反应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诗句:,。
4.《望岳》中描绘泰山奇异艳丽、雄伟高大的诗句是,。
5.《望岳》诗顶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连绵、高大的诗句:,。
《春望》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陷落,河山仍旧,春季到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悲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媚之景引发心里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作者】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名句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
理解性默写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6、《使至塞上》中描写边疆将士繁重紧张的战事生活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同时写出了将士们以身护国的爱国热情。
7、《使至塞上》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状况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8、《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王维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答:运用对仗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画面意境雄浑,色调壮美。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是: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汇编1.王维《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一句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关,“都护在燕然”一句交代了诗人没有遇到前线统帅的具体原因。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此番塞上之行的目的是“单车欲问边”,而途中遇侦查骑兵后,他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可见边关战事紧急,戍边将士辛劳无比。
3.《使至塞上》中王维感觉自己就像飘飞的蓬草离开了汉塞,像北飞的归雁进入了胡地的直接原因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交代诗人出使原委的一联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叙述的方式写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两句,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
6.在《使至塞上》中“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7.诗中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的两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激愤、抑郁心情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王维《使至塞上》中以物自况,叙事写景,体现了诗人飘零之感、去国怀乡的孤寂伤感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0.古人提及蓬草,大多自叹身世,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就借此意象表达了去国离乡的飘零之感。
11.本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2.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诗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用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14.王维在写作《使至塞上》时名为出使,实则是被排挤出朝廷,他在诗中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激愤与抑郁。
15.王维《使至塞上》不仅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使至塞上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题及答案】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使至塞上》XXX【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XXX。
【题】一、理解性默写: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
3、由XXX《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XXX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使至塞上》施展阐发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XXX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挑选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去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转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XXX“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XXX”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剖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丽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了解和分析不精确的一项是(B)A.XXX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景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牢牢相扣XXX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XXX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使至塞上》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赏析简答题: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