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九 3.9劝学资料
2021-2022年高中语文专题09劝学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语文专题09劝学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音。
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qi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
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等。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劝学

课时跟踪训练(九) 劝 学A 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以为轮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金就砺则利D .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 项,“”通“煣”;B 项,“有”通“又”;D 项,“生”通“性”。
答案:C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②金就砺则利.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也相同B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不同C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相同D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也不同解析:①“利”,(走得)快。
②“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③“明”,明达。
④“明”,智慧。
答案:D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 项,名词作动词,游水;C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B4.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A、B、C三项中的“焉”都是兼词,D项中的“焉”是助词。
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C两项均为“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是“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为否定判断句。
答案:B6.名句默写。
(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
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优秀经典课时作业训练及答案详解)第三单元 9 劝 学

[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中:中间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半步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解析:中:合乎,符合。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用心..一也解析:A.可以,古今义相同。
B.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C.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托付。
D.用心,古义:两个词,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C项为名词作动词。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4.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解析: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固定句式。
答案:C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劝学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
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
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
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下能力提升九劝学+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九)劝学(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B.声非加疾.也疾:用力C.而绝.江河绝:横渡D.锲.而舍之锲: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B.①以.为轮②无以.至千里C.①登高而.招②顺风而.呼D.①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对应链接高考]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荀子·劝学》中蚯蚓向上食尘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螃蟹“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
(3)《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9《劝学》练习答案

课时作业(九)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ònɡ)槁暴.(pù)以为轮(róu) 金就砺.则利(lì)B.参省.乎己(xǐnɡ) 须臾.(yú)跂.而望(qí) 靛.青(dìng)C.跬.步(ɡuī) 蓼.蓝(liǎo)生.非异也(xìnɡ) 骐骥.(jì)D.锲.而不舍(qiè) 驽.马(nú)金石可镂.(lǒu) 蛟.龙(jiāo)答案 A解析B项,“跂”应读“qǐ”,“靛”应读“diàn”;C项,“跬”应读“kuǐ”;D项,“镂”应读“lòu”。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干)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答案 A解析③跂,提起脚后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D.①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 B解析都是连词,表并列。
A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
C项,①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②句末语气词,了。
D项,①代词,代木;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 C解析A项,土地方圆。
课时作业33:第9课 劝学

劝学[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木直中绳,以为轮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吾尝跂而望矣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君子生非异也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以为轮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以为..轮C.蚓无爪牙..之利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金就砺则.利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①蚓无爪牙之.利②筋骨之.强6.下列各句中,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7.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③⑤8.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9 劝 学+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 劝学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A[A项,“利”应解释为“使……快”。
]2.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木直中绳,以为轮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其曲.中规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A[①②名词作状语;③⑤名词用作动词;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⑥形容词用作名词。
]3.下列各句中,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45412074】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
A项,宾语前置句。
B项,状语后置句。
D项,固定句式。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介词,表示比较。
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 5.下列对“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恻隐之心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⑥/②③/④/⑤C[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③⑤结构助词,的;④⑥代词,它。
课时作业30:第9课 劝学

劝学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不可,直.不百步耳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④⑤⑥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车柔以为..轮以为..汉尽得楚地 C.⎩⎪⎨⎪⎧无以..至千里军中无以..为乐 D .⎩⎪⎨⎪⎧故.木受绳则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 .寡人之于.国也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B .骐骥,即骏马,“骐骥”也是骏马的称谓,赤兔、的卢也是有名的骏马。
C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即指黄河以南。
D .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龙的传人”源于中华民族以蛟龙为图腾。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
课时提升作业九3.9劝学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劝学(45分钟100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C。
A项,“”通“煣”,使弯曲;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刻) 其曲中.规(合乎)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C.绝.江河(断绝) 劝.学(勉励,鼓励)D.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圣心备.焉(完备)【解析】选A。
B项“疾”指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项“绝”指横渡;D项“备”指具备。
3.下列句子对“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锲而不舍⑤蟹六跪而二螯⑥顺风而呼A.①表转折②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B.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C.①表转折②③表递进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解析】选D。
【知识拓展】“而”作连词时的几种用法1.表并列,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可译为“和”“及”“又”“并且”等,或不译。
如“蟹六跪而二螯”。
2.表承接,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3.表递进,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如“学而时习之”。
4.表转折,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
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故木受绳则直.D.增数目.项王【解析】选D。
(完整版)《劝学》课时作业

文本8 劝学(节选)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辨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以为轮( ) ②须臾.( ) ③吾尝跂.而望矣( ) ④假舆.马者( ) ⑤跬.步( ) ⑥驽.马( ) ⑦锲.而舍之( ) ⑧金石可镂.( ) ⑨蟹六跪而二螯.(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木直中.绳( )中.国( ) ②⎩⎪⎨⎪⎧ 其曲.中规( )歌曲.( ) ③⎩⎪⎨⎪⎧ 槁暴.( )残暴.( ) ④⎩⎪⎨⎪⎧日参省.乎己( )山东省.( ) ⑤⎩⎪⎨⎪⎧君子生.非异也( )生.命( ) ⑥⎩⎪⎨⎪⎧功在不舍.( )房舍.( ) ⑦⎩⎪⎨⎪⎧下饮.黄泉( )饮.马长城( ) 2.词语释义 ①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青出于蓝(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9劝学

课时作业9 劝学[基础演练]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zhòng绳:合于拉直的墨线。
róu:使……弯曲。
B.槁暴.gǎopù:枯干。
槁,枯;暴,晒。
砺lì:磨刀石。
C.参省..cānxǐng:检查、反省。
跂qǐ:踮起脚。
D.驽.nú马:骏马。
镂lòu:雕刻。
解析:驽马是指劣马。
答案:D2.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爆”,强烈)B.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暴露,露出来)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禀赋)D. 以为轮 (”通“煣”,用火烤)解析:“暴”通“曝”,晒。
答案:A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曲中.规 (合乎、符合)B.声非加疾.也 (洪亮)C.而闻者彰. (明显)D.假.舆马者 (借助)解析:“彰”是“清楚”的意思。
答案:C4.下面各句中的“之”字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 B.①⑤⑥C.③⑦⑧ D.④⑤⑧解析:①⑤⑥句是代词,②句是动词,③④⑦⑧句是助词。
答案:B5.对“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B.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承关系)D.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转折关系)解析:连词,表并列关系。
答案:D6.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
C项“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答案:B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兴焉。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第9课 劝学

第9课劝学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ònɡ)槁暴.(pù)磨砺.(lì)•B.须臾.(yú) 跂.望(qí)靛.青(diàn) 参省.乎己(shěnɡ)C.跬.步(ɡuī) 蓼.蓝(liǎo)骐骥.(jì) 生.非异也(xìnɡ)D.驽.马(nú) 蛟.龙(jiāo)镂.刻(lǒu) 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孥马十驾,功在不舍。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⑥非利足.也(走路)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者..已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①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课时作业31:第9课 劝学

第9课劝学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爆”,强烈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D.以为轮“”通“煣”,使弯曲答案 A解析“暴”通“曝”,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蚓无爪牙..之利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 D解析A项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B项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C项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列句子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圣心备焉.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置杯焉.则胶答案 B解析B项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答案 A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 B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
课时作业34:第9课 劝学

劝 学(45分钟,4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评价(2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B.君子生非异也C.吾尝跂而望矣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 中:合乎B.声非加疾.也 疾:快C.金石可镂. 镂:雕刻D.风雨兴.焉 兴:起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苛政猛于虎也B.{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吾尝终日而思矣蟹六跪而二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用心一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分)(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语句是“,”。
二、阅读鉴赏能力评价(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
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劝学(45分钟100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C。
A项,“”通“煣”,使弯曲;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刻) 其曲中.规(合乎)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C.绝.江河(断绝) 劝.学(勉励,鼓励)D.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圣心备.焉(完备)【解析】选A。
B项“疾”指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项“绝”指横渡;D项“备”指具备。
3.下列句子对“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锲而不舍⑤蟹六跪而二螯⑥顺风而呼A.①表转折②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B.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C.①表转折②③表递进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解析】选D。
【知识拓展】“而”作连词时的几种用法1.表并列,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可译为“和”“及”“又”“并且”等,或不译。
如“蟹六跪而二螯”。
2.表承接,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3.表递进,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如“学而时习之”。
4.表转折,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
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故木受绳则直.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B 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无以成江海..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选D。
“寄托”古义为寄身,容身;今义为托付或把感情、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6.下列各句在句式方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可镂(被动句)B.冰,水为之(判断句)C.善假于物也(定语后置句)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省略句)【解析】选C。
C项为状语后置句。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选C。
原文“朽木不折”是说“舍”,“金石可镂”是说“不舍”,C项正好说反了。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9.名句默写。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3)(2015·上海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1)而闻者彰而致千里(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积善成德二、语言表达1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答案:(1)“垂念”“常念”“思念”(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2)“高足”“得意门生”“优秀学生”(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3)“斧正”“指出”(斧正:请人修改文章。
)(4)“鼎力”“大力”“全力”(鼎力:感谢别人帮助之大,敬辞。
)怎样正确使用谦敬辞在谦敬辞的使用上,始终要记住的是:敬辞用于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
解答这一类题目,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相关词语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不可搞反。
11.联系《劝学》一文,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下联:【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分析上联的特点:“论语”既指孔子谈论学习之语录,又指孔子的著作,同时“温故知新”又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这样,结合题目要求,就能对出下联。
另外注意下联主要从内容上与上联对应即可。
答案(示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皇甫谧耽学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
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
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
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
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B.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C.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D.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解析】选A。
“将”为用于句首的副词,其前应断开。
“曰”提示下文是引用说的话,其后应断开。
“朝闻道”与“夕死可”对举,其间应断开。
“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
“命之修短”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其后应断开。
【规律方法】语法断句法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在它前面断开;有的词只是在句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名词、代词作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可据此断句。
对话性动词更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B.孟母三徙,孟尝君之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尝君,曾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尝君培养成为一代大儒。
后遂以此写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有方。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
D.“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征”“召”“引”“除”等。
【解析】选B。
“孟母三徙”中的“孟”指的是孟子。
1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后随父亲迁居新安。
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
B.皇甫谧能够听从教导,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好学不怠。
C.皇甫谧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耽玩典籍,终身不仕。
D.皇甫谧待人诚恳,始终如一,不以穷达而有所不同。
【解析】选A。
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应为“后随叔父迁居新安”。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修”(修身立德)、“笃”(专心致志)、“何”(什么),要注意特殊句式“何有”(有什么呢)是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