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重檐庑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重檐歇山顶是等级上仅次于它的
建筑。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2.铺作:P536
3.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4.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5.中柱:
6.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7.鸱尾:屋脊的尖顶饰。
8.平座:宋代建筑构造名称,亦称鼓座。建筑周围用木柱、梁额、斗拱等构件架设的平台。
依位置不同,有楼阁平座、城头平座、地面平座、水中平座、塔身平座等多种类型。平座外缘一般设有勾阑以供凭栏远眺。
9.腰檐:
10.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11.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12.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
较隆重的建筑。
13.三朝五门:P532
14.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
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15.蜀柱:即瓜柱,宋代称蜀柱。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16..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
/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脚。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17.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8.人字栱:
19.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20.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
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1.举架(清):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22.方城明楼:P533
23.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
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24.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
跳距离内取得挑的更高的效果,只用于里跳。
25.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
载。
26.乌头门:其中棂星门出现于唐代或稍早。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
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门扇四周有框,上部装直棂,下部嵌板,大的在背面加剪刀撑。一般用作住宅、祠庙的外门。
27.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28.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29.平棋:
30.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31.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32.阙:P537
33.橑檐枋:P537
34.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
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35.普拍枋:P537
36.彻上明造:
37.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
其余的"升"都是散斗。三才升:是一攒斗拱中的小构件,形式类似的还有十八斗、槽升子等构件
38.礓碴:将普通坡道抹成若干道一端高1cm,宽5-6cm的坡,断面就像木工锯的锯齿,
既无台阶,又不打滑
39.象眼:建筑台阶侧面的三角形部位很多是做成一层层内凹的样子
40.勾滴:P311
二、简答题
1.我国古代的两部重要的建筑典籍是什么?分别属于哪个时期?
答:《营造法式》宋代;《工程做法》清代
2.原始社会时期,建筑构件的榫卯和绑扎连接的做法各在什么遗址中出土发
现?
答:榫卯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绑扎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3.我国古代关于造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什么?属于哪个时期?作者是谁?
答:《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4.明清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各间的面阔有什么特点?一座七间大殿的各间是如何
定名的?
5.“阙”是流行于什么历史时期的建筑?试引例说明。
答:阙在汉代最为兴盛;孝子武始公等造石阙铭、嵩山三阙、王稚子阙等。
6.宋代建筑的“举折”于清代建筑的“举架”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7.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设计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意境?
8.我国古代建筑的斗拱有哪几类基本构件?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