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 第二章 院外急救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第二章院外急救
急救中心:3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 分站设置 急救车:每5~10万人口配置1台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
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 距离,城区急救半径≤5km 反应时间: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市区 要求<10分钟, 郊区要求<30分钟
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急救
抢救生命、
修复创伤、
保留其功能。 创造条件抢救 等援助医院
评估顺序:进一步评估
A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 B头面部:有无出血、脑脊液漏、挫伤、防止颅高压; C颈部: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必要时予以颈
托固定、制动;
D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血气 胸表现,可予以加压包扎固定、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减 压;
第二章 院外急救
教学内容
1、概述 2、院外急救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危重病人、重病人的概念、院外急救 的原则、方式、院外急救护理体检、转运 和进行途中监护;
2、熟悉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判断、急救的 标志
第一节 概述
一、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是 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 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 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阶段的 救护。
2.4
越南战争 1~4
1.7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广州模式
急救指挥中心为 单纯的指挥中心,与 各医院无行政隶属关 系,但具有全市院外 救护的调度指挥权
重庆模式
急救医疗中心依 托于一家综合医院, 有急救设备和救护车, 经院前处理后可将病 例送入附近医院或附 属医院
急危重症护理—院外急救
保障有力
措施得力
指挥有序
(1)边抢救边分类 (2)优秀人员承担 (3)遵循先危后重原则 (4)快速、准确、无误
(一)、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红色:第1急救区。病伤危重、危及生命者。
( 窒息、昏迷、严重出血、严重头颈、 胸腹部创伤或严重烧伤、异物深嵌身 体重要脏器)
黄色:第2急救区。严重、无危及生命者。
• 急救盒 • 急救箱 • 急救包 • 救护车
常用急救箱内器材:
听诊器、表式血压计、电筒。
舌钳、开口器、压舌板、口咽通气管、氧 气管、止血带、剪刀、绷带、口罩、手套。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留置针、常用液 体、消毒液、胶布。
五、院前急救护理
(一)、现场伤情病情评估与呼救
伤情病情评估包括询问病史、了解症状以及 对伤病员进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评估时尽量不移动伤病员的身体, 尤其是对不能确定的创伤和心梗的患者。
(脑外伤、腹部损伤、骨折、大面 积软组织损伤、严重挤压伤)
黑色:第4急救区。死亡伤病员。
绿色:第3急救区。受伤较轻、可行走者。
(软组织损伤、轻度烧伤、烫伤、 扭伤、关节脱位等)
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收容区 急救区
后送区
太平区
(二)现场救护要点
1.安置合理体位 平卧位头偏一侧或屈膝侧卧,注意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维持循环功能 4.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 均选静脉留置针,用药注意三查七对。 5.充分暴露患者身体 脱上衣、 脱长裤、脱鞋袜、脱头盔。
6.对症治疗 7.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8.心理护理 9.防止差错事故
伤员分流原则
重度损伤
中度损伤
现场急救 维持生命 应急处理 对症救治 一般处理
急救护理学(2)
第二章院外急救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院外急救的原则中,下列哪种说法不妥()?A.先施救后排险、先重伤后轻伤B.急救与呼救并重C.先施救后运送D.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E.紧密衔接、前后一致2.我国城区急救半径应在()A.≤3km B.≤4km C.≤5km D.≤6km E.≤7km3.市区条件好的区域急救反应时间要求在:A.5min以内B.10min以内C.15min以内D.20min以内E.25min以内4.关于我国院外急救主要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下列哪项描述错误()?A.广州模式为指挥型 B .重庆模式为依托型C.深圳模式为消防附属型D.北京模式为独力型E.上海模式为单纯型5.关于现场救护体位摆放,以下哪项不妥()?A.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置于复苏体位B.神志不清有呼吸和循环者,应置于侧卧位C.咯血者,应置于患侧卧位D.毒蛇咬伤下肢时,要将患肢提高E.腹痛者屈双膝于腹前6.对急危重病病人进行现场快速评估,以下哪项不对()?A.对婴儿可轻拍面颊观察有无哭泣反应以判断意识B.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C.触摸脉搏以了解病人的循环情况D.观察气道是否畅通,有无梗阻现象E.触摸肢体皮肤以了解有无发热、湿冷7.院外急救护理程序为()A.现场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转运与途中监护B.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C.现场评估与呼救、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救护D.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E.转运与途中监护、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8.伤病员分流时,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A.轻度损伤者经一般处理后可分流到住处或暂住点,或社区卫生站点B.中度损伤者经对症处理后可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C.重度损伤者立即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D.死亡者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E.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妥当分流9.关于转运工具的特点,下列描述不妥的是()A.担架转运较舒适平稳,但速度慢、人力消耗大B.汽车转运速度快,但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颠簸较严重C.轮船转运平稳,但遇风浪颠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D.飞机转运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转运任何急症病人E.汽艇运送速度快,一般用于洪涝灾害时的运输工具10.转运伤员时,下列哪项做法不妥()?A.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出现异常及时处理B.护送带有导管的伤员时,应保持管道在位与通畅C.飞机转送休克病人时,病人头部朝向机尾D.担架转运时,伤员的头部在前、下肢在后E.空运过程中,注意保温和湿化呼吸道11.有关“生存链”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A.现场救护的“生存链”由四个环组成,环环相扣B.早期通路是指从第一现场发出的呼救信号至急救系统,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C.早期心肺复苏时指“第一目击者”对身边的病人做出第一反应,实施现场心肺复苏D.早期除颤是指现场最初目击者可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为身边的病人除颤E.早期高级心肺复苏是指立即将病人送人医院进行高级心肺复苏12.有关院外急救中心设置,陈述不正确的是()?A.2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应该设置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B.一个30万人口的区域内只能设立一个急救中心(站)C.急救中心应设在区域中心地带,车辆进出交通方便处D.院前急救中心可设在医院内或医院外E.每辆急救车占地面积一般为100~200m2213.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应符合以下哪项指标()?A.城区急救半径≤5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B.危重病人医疗处理率达标100%;急救途中死亡率≤2%C.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1,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为0D.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为95%E.通讯设备完好率≥95%14.下列哪项不是院外急救的特点()?A.紧迫性B.稳定性C.艰难性D.复杂性E.突发性15.()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应该设置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A.10B.20C.30D.40E.5016.急救中心(站)地点应符合以下何条件()?A.在区域中心地带B.车辆进出交通方便处C.设在医院内也可设在医院外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7.我国院外急救目前最常用的运输工具是()A.担架B.救护车C.卫生列车D.卫生船E.快艇18.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其心脏骤停现场复苏成功率为()A.≥1%B.≥2%C.≥3%D.≥4%E.≥5%19.现场快速评估危险病情,如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压()A.<20mmHgB.<40mmHgC.<60mmHgD.<80mmHgE.<100mmHg20.现场救护中,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A.搬运B.制动C.平卧D.通气E.包扎21.院外急救护理首先应()A.现场评估与呼救B.现场救护C.转运与途中监护D.摆好体位E.分类22.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不适于用()转运A.担架B.汽车C.轮船D.汽艇E.飞机23.担架运送患者行进途中,伤员(),以利于观察病情A.头部在前,下肢在后B.头部在后,下肢在前C.头部及下肢都放在前D.头部及下肢都放在后E.取半坐卧位二、填空题1.院外急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和。
2010级急救护理学选择题总结
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绪论1、急救护理的目的是A抢救病人生命B、提高抢救成功率C、促进病人康复D、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E、以上都是2、急救护理学起源于A、19世纪美国B、19世纪法国C、第二次世界大战D、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E、20世纪3、急救护理学研究内容A、院外急救B、急诊科抢救C、危重症监护D、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以上都是4、能使伤病人在最段时间获得救治的保证是A、有装备良好的救护车B、有无线电通讯C、ICUD、高素质医护人员E、急救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章院外急救及护理1、病人在发病或受伤时,最好由谁来进行最初的救护A、第一目击者B、医疗单位赶赴现场C、交通警察D、家属E、红十字卫生员赶赴现场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A、院外急救B、心肺脑复苏C、止血D、救护车送医院E、途中监护3、院外急救应该包括A、伤员本人自救B、亲属、朋友间互救C、救护车现场急救D、途中救护E、以上都是4、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A、4分钟B、8分钟C、10分钟D、30分钟E、60分钟5、院外急救要遵守的原则是A、先救治后运送B、急救与呼救并重C、先复苏后固定D、先重伤后轻伤E以上都是6、我国定的医疗急救电话是A、15B、120C、199D、911E、9997、动脉出血的特点是A、血色鲜红B、血急流C、呈喷射状D、出血在断裂血管的近心端E、以上都是8、静脉出血特点是A、血色暗红B、流出缓慢C呈持续性出血D、多发生在断裂血管的远心端E、以上都是9、对脊椎损伤者的搬动正确的是A、随便搬动B、包扶行走C、3~4人手从后背插入一齐协调抬起D、一人抬上身,一人抬下身,同时用力E、双手在病人头、肩、臀部同时施力,以保证身体以脊柱做一轴线转运10、固定的作用是A、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减轻疼痛B、有利于防治休克C、防治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D、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E、以上都是11、包扎的作用有A、保护创面B、压迫止血C、固定骨折、关节D、固定敷料药品E、以上都是12、运转的途中要注意A、严密观察病情B、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C、处理病情的变化D、做好心理护理E、以上都是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1、急诊科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四定”,不包括下列哪项A、定位B、定人C、定时D、定量E、定班负责日常清洁检测2、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不包括A、急诊接诊B、急诊分诊C、心理护理 D 、病情等级确定E、急诊护理处理第四章重症监护1、ICU室温和湿度正确的是A、室温20~22O C,,湿度50%~60%B、室温18~20 O C,湿度40%~50%C室温25~30 O C,湿度70%~80%D、室温28~32 O C,湿度80%~90%E、室温15~20 O C,湿度25%~60%2、ICU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控制在A、<200cfu/m3B、>200 cfu/m3C、>100 cfu/m3D、>250 cfu/m3E、<300 cfu/m33、CVP(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A、5~12 cmH2OB、4~5 cmH2OC、12~15 cmH2OD、20~30 cmH2OE、15~20 cmH2O4、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为A、90%~100%B、85%~90%C、90%~95 %D、96%~100 %E、80%~100%5、病人男,40岁,突然呕血,解黑便2天住院。
急诊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及护理
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
包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固定敷 料。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绷带包扎
用绷带围绕伤口处,固定敷料和减少出血。
三角巾包扎
利用三角巾的形状和质地,对头部、手部等部位 进行包扎。
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
在院外急救中,对于骨折或脱位的病人,固定技术是必要 的,以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伤害。常用的固定工具有夹板、 颈托等。
急性心肌梗死与护理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同时给予吸氧、止痛等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 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了解患者的既往病 史、过敏史以及受伤或发病经过。
评估现场环境
急救人员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如有危险应立即排除或采取安全措施。
现场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 恢复其心跳和呼吸。
止血
对于出血的患者,应采取 适当的止血措施,如加压 包扎、止血带等。
加强急救站点建设与管理
提高站点建设标准,加强站点日常管理,确保站点运行高效、有序。
建立急救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急救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病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开 通气道、吸氧、输液等, 以稳定病情。
转运与途中监护
安全转运
第二章院外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院外急救的概念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 )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第一节概述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据有关资料统计,因多发伤而死亡的病人,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的病发症。
这足以说明现场有效急救和创伤早期妥善处理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现场救护的第一个救护者应该是伤病者和第一目击者。
伤病者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要自救,或者第一目击者、现场人员应该立即参与救护,并及时向急救部门呼救,这样救回为拯救生命减少伤残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接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训练的普及工作。
随着科学的发展,用于医疗方面的器械也日新月异,很自然吸引较多的医务工作人员偏重于设置现代化的高精尖监护、治疗器械;而忽视或轻视应该从急性病人发病之初或意外创伤的受伤者在现场就可以得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并安全地运送到医院急诊室,进行高一级的诊断和处理。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1).突发性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这就使院外急救逾越了传统的分科范围。
院外急救活动设计社会各个方面,是院外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
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2).紧迫性一有呼救比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
不管是危重病人还是急诊病人,几乎都是急病或慢病病急性发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不容迟缓。
《急危重症护理》02第二章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案课题:院前急救教学目的:1.识记紧急呼救、现场评估、检伤分类的内容和方法。
2.识记现场和途中救护的措施和要点。
3.理解检伤分类和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意义。
4.理解途中运转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5.学会应用伤情评估和检伤分类的常用方法。
6.学会应用急救技能现场救护院前常见疾病。
课型:新授课课时:本章6个项目,安排6个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现场呼救、现场评估、检伤分类、现场救护、伤病员转运以及途中救护的重要性;掌握现场呼救的内容和方法;熟悉有关急救通讯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伤情评估的方法;掌握常用检伤分类的方法;掌握各种院前急救的现场救护的重点;了解我国院外转运的现状及困难;掌握途中救护实施前的物品及伤病员准备。
教学难点:能写出重要概念的外文缩略语及中文意译;掌握伤情评估的流程;能为伤病员佩戴正确的标志;能有效实施各种院前现场救护措施;了解我国院外转运使用的工具及相关法律,常用的设备和药物;掌握途中救护的一般治疗和成批伤救护。
教学过程:1.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2.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作业处理:完成每章后的思考题。
板书设计:药物,防治感染。
⑨对中毒的伤病员,及时注射解毒药物或给予排毒素药物处理。
2.现场救护的程序①根据现场伤病员情况,应协助医生对伤病员的伤情或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要求迅速、准确。
②立即实施最紧急的急救措施,如对气道梗阻的伤病员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对心搏骤停的伤病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必要时可在现场实施紧急手术,尽可能稳定伤情或病情。
③稳定伤病员的情绪,减轻或消除强烈刺激对其造成的心理反应。
对于创伤而言,急救5项技术是重点,它们分别为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二、常见的急症症状、体征及处理(一)休克1.判断要点引起休克的病因各有不同,但其病理生理变化大致相同,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①反应迟钝,意识异常,神志模糊和昏迷。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第一节( 1)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和特点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是的首要环节,院外急救是社会 医疗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外急救对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至关重要的。
院外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
随机性和灵活性
紧迫性
艰难性
复杂性
针对性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和原则
运送方法
常用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 单人搬运:扶持、背负、爬行、抱持 双人搬运:轿杠式、双人拉车式 3人或4人搬运: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伤员 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适用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病人
的情况。
运送方法
➢ 危重病人搬运时的体位: ➢ 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 胸部损伤:半卧位或坐位 ➢ 腹部损伤:常仰卧位,屈曲下肢 ➢ 脊柱损伤:平直稳妥平卧木板 ➢ 四肢骨折:夹板或代用品固定 ➢ 呼吸困难:坐位 ➢ 昏迷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 休克病人:去枕平卧位,脚抬高 ➢ 身体有刺入物:包扎好伤口,固定好刺入物
不同转运工具途中护理
担架转运护理
体位:一般平卧,恶心呕吐取侧卧;最好用 两条保险带将伤病员的胸部和下肢与担架固 定在一起;病人头在后,足在前,便于观察
保持担架行进途中平稳 注意防雨、防暑、防寒
途中观察护理:如有输液管、气管插管及其 他引流管应保证其通畅;定时休息,观察病 情,测生命体征,松解止血带,打针、服药、 饮水、调整体位等
2、有呼吸和循环但神志不清侧卧位
3、意识、呼吸和循环均存在者,应根据受伤或病 变的部位不同摆好正确的体位。
(二)检伤分类(分诊) 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发病(中毒)为成批病人。分诊
一般分院外和急诊科两部分。 伤员分诊是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02院外急救
(1)A(Airway)气道:检查伤病员的气道 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 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此时应首 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 除分泌物及积血。 (2)B(Breathing)呼吸: 看——有无胸廓起伏动作 听——伤病员鼻部有无呼出气流 感觉——用脸颊感觉有无呼出气流
(三)流动性大
平时救护车一般在本区域活动,而急 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内每个角落。患 者的流向一般也不固定,它可以是区域 内每一个综合性医院(有固定接收医院 的地区除外)。遇有特殊需要,如有突 发灾害事故时,可能会超越行政医疗区 域分管范围,如可能到邻近省、市、县 帮助救援,前往的出事地点其往返距离 常可达数百公里。
院外急救的原则
总原则: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 10-20分钟 白金时间
1小时
黄金时间 6小时 白银时间 >6小时 白布单时间
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
措施,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体征, 以便把伤(病)员“活着送到医院”, 为伤(病)员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 后赢得时间。措施集中体现在: 呼救和维持生命体征 防止再损伤 减轻病人痛苦 安全转运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
(一)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院前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 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患者何时呼 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 是个未知数。
评估顺序:进一步评估
A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 B头面部:有无出血、脑脊液漏、挫伤、防止颅高压; C颈部: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必要时 予以颈托固定、制动; D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 血气胸表现,可予以加压包扎固定、胸膜腔穿刺或 闭式引流减压; E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浊,肠鸣是 否消失,判断有无出血、穿孔; F骨盆:有无压痛,要注意骨盆骨折可伴有多量的失 血,单处骨折可失血500ml以上; G四肢:有无畸形肿胀、骨擦感,否则予夹板固定。
1、《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急救护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7130012(二)课程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三)开课对象:护理本科(四)课程性质:《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专业教育课程。
本课程应在内科、外科护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修读,其目的在于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急救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学目的:通过《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获得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等基本知识;具有判断病情、重症监护、救护配合和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院外急救、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创伤、中毒、中暑及各种临床急危重症以及一些常见急救药物的使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42学时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等环节为课程教学主干,并穿插病案分析教学,启发同学们的思维。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考核、考勤等。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讲解绪论,使同学们能掌握急救护理学的范畴,理解急诊医疗体系的构成,了解本地市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急救中心。
要求同学们能1、阐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2、了解九江市和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急救中心模式3、领会急诊医疗体系的构成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院外急救二、危重病救护三、抢险救灾四、战地救护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急诊医疗体系的管理二、急救网三、本地市的急救中心组成考核要求: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识记)2、急诊医疗体系(领会)3、本地市急救中心组成(应用)第二章院外急救教学要点:通过讲解,使同学们能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伤员的检伤分类以及院外急救的主要护理措施;理解院外急救的的特点和任务以及基本急救技术;了解一些急救用品和急救药物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二、病情评估: 1. 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 轻拍、呼唤 2.判断伤员的气道是否通畅: 保障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3.判断伤员是否有呼吸:10秒内完成 一看—胸廓起伏 二听—呼吸音是否存在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4)判断伤员是否有脉搏:感觉大动脉搏动 SBp<80mmHg,桡动脉搏动消失; SBp<70mmHg颈动脉搏动消失;
鼻: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 无血液、脑脊液流出、外观有无改变
眼:外观、视力、 眼球表面晶状体 有无出血、充血
耳:有无异物、变形、 液体溢出。
面色:苍白、潮 红、大汗
头颅:外形、大 小、完整性
4.分类:*
轻度-绿色:受伤较轻, 生命体征平稳, 可行走,一般做对症处理。
中度-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及 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重度-红色:病伤严重,随时有命危险, 随时抢救。 死亡-黑色: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 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3.急救与呼救并重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断肢和器官 6. 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记录病情
现状与发展
第一阶1段.急:救改法革律开体放系前尚,未拉定起型来。就跑 第二阶2段.急:救20指世挥纪联末动,体多制种尚运未作形模成式共存 第三阶3段.信:息20联03络年尚非待典进(一SA步RS完)善爆发,院
4.车前载急仪救器迅设猛备发水展平不一
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一、国外: 1.英美模式: 22..以欧“洲急模”式字当先 •3以.简“单救仪”器字和当急先救员 •4仪.快器速设反备应齐(全6和分经钟验)非、富紧的急医运生输 •医 •56短专..生统 二时用送一 次间医到急转内疗急救运把急救电“救现话医电场,院 话消”防送警给察患急者救把医最疗好体的系急联救动 •7避.美免国二、次英转国运、澳大利亚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 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Hg
红色等级
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 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急诊科 离 院 病患接受各种 留观
医护人员判 定就医科别
挂号
检查、治疗
住 院 专科会诊 手术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是由院
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 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
的急诊医疗服务。
1、EMSS流程图
事故现场
最初目击者 (初步急救)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五、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
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
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
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 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 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 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 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 美好的明天
展 望 未 来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
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救护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1、EMSS2、ICU二、填空EMSS由院外的和院内、几个部分组成.三、简答题学好急危重症护理学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章院外急救一、名词解释1、院外急救2、生存链3、海姆立克(Heimlich)腹部冲击手法4、自救Heimlich手法5、互救立位Heimlich手法。
二、填空1. 院外急救有、、、、等特点.2。
急救中心(站)院外急救的任务包括、、、和任务.3。
院外急救的原则有、、、、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和原则.4。
目前我国院外急救主要的组织形式有、、、、深圳模式和。
5。
现场救护的“生存链”包括、、、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环环相扣.6. 院外救护程序包括、、、转运与途中监护。
7. 现场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呼吸、、及其它等几方面进行评估.8。
在检伤与分类中必须采取、、边抢救同时并举的原则。
9. 按伤员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分为、、重度和四类,并可分别用、、红、不同颜色标上分类。
10。
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和皮下出血,按损伤的血管可分为、和毛细血管出血.11. 常用的外伤止血有、、、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
12. 眼睛以上部位、头顶部和额部出血,指压颞动脉,其位于前方,根部。
13. 眼睛以下、下颌骨以上部位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 .14。
头面部、颈部出血,指压动脉指,其位于,平环状软骨处,用中间的三个指头放在搏动的动脉上,拇指放在颈后,将动脉压向上.15. 肩部、腋部、上臂出血,指压动脉,用示指、中指在向下压至上。
16. 前臂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
17. 手部出血,指压动脉,两手拇指同时按压。
18. 手指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 ,用拇指、示指同时压向 .19。
下肢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双手掌重叠在其上,用力压向。
20. 足底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
足部出血,指压动脉,其位于。
21。
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应严防和前屈或扭转,应使保持伸直。
22。
骨盆损伤伤员应将骨盆用三角巾或大块包伤材料作环行包扎,运送时让伤员于门板或硬质担架上,微曲,下部。
急救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二章 院前急救
第二章院前急救学习目标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程序理解: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和院前急救的网络化管理第一节概述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送病人等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都将挽回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为后续救治打下良好基础,根据现在医学急救的观点,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四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如果在关键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没有院前救护措施的介入,即使院内设施再好,医务人员的医术在高明也难以使病人起死回生。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1、社会性2、突发性3、紧迫性4、风险性5、复杂性二、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一)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难事故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二)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⑤、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三、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一)国外的院前急救模式1.英-美模式: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由急救技士和医助履行现场急救任务,然后将病人运到医院急诊科由急诊医师提供确定性整治,即”把伤病员送的医院“的救急救方式。
2.德-法模式:指导思想是”把医院带到病人身边“。
随车到达现场的是医师,救援医师是对伤病员的实施急救治疗,反应快捷,急救及时,并在现场实施,深入救治。
(二)国内院前急救模式1.独立性:如北京急救中心模式。
是相对功能较全、技术较高的以急救为主的独立型医疗机构,实行院前-急诊科-ICU一条龙的急救医疗体系。
2.纯院前急救:如上海、杭州,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直接隶属于市卫生局,不设医院,将所有伤员转到各科医院诊治3.院前兼院内型:如沈阳,除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系统外,急救中心尚有院内治疗4.依托型:如重庆、成都等地,市急救中心依托于非营利性综合医院5.指挥型:如广州、天津,只有市急救指挥系统,具体急救任务由各大医院分片包干6.联合型:就是把公安(110)、消防(119)以及急救(120)合并在一个调度中心,像美国的911。
急危重症-第1,2,3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第一节概述一.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史始于19世纪xx时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的集中使用,促进ICU的建立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xx1..院外急救: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呼救,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救护:ICU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一.xx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1.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等组织的主要任务。
2.急救中心站得主要任务3.医院急诊科的任务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1.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第一目击者,急救医护人员,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三.建立急救医疗服务通讯网络四.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五.加强医疗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
第二章院外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诊,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第一节概述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医疗角度、社会救灾角度院前急救的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1.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3.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5.急救知识的xx三.院外急救原则先排险后施救——保证救护者和伤病员的安全先重伤后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施救后运送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防止重复、遗漏、差错四.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指挥型重庆模式-依托型上海模式-单纯型北京模式-独立型深圳模式-香港模式-消防附属型五.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㈠急救中心设置原则(1)数量:一个拥有3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应该设置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ursing of Emergency课程性质: 考试课程总 学 时:27学时 讲课学时:27 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成教学院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对急重症病人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一门科学,它是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三大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急诊、急救意识,训练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和复苏技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讲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图表、幻灯、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开设实验教学,实物及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示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3.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组成、体系管理第二章 院前急救【教学要求】1.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和急救物品。
2.了解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护的护理内容。
3.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以及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院前急救的概述2.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3.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4.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5.院前急救物品:通讯设施、交通工具、急救设备、人员基本要求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7.灾难性救护:概述、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教学要求】1.熟悉急诊科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及呼救
(一)现场评估 1、迅速评估原因 2、迅速评估病情 :包括意识、气道、呼吸、
循环。
院外急救护理
(二)紧急呼救
1、电话呼救
呼救时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
院外急救护理
2、救护启动Initiate rescue 完整的院外急救环节如下:
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
➢ A(airway)气道:气道是否通畅; ➢ B(breath)呼吸:呼吸频率、深浅,有无
呼吸停止; ➢ C(circulation)循环:心功能、脉搏情况; ➢ B(bleeding)出血:有无体表出血、内脏
损伤、骨折等; ➢ S(senses)感知觉:伤员反应状况。
现场伤病员检查
询问:病史或受伤经过。 现场护理体检
急救护理学 第二章 院外急救护理
定义
院外急救:也称院前急救(prehospital aid) 或初步急救(first aid),是指在对医院外 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 中毒、灾难事故等进行现场救护,包括现 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
院外急救含义
发病地点在医院外,急救时间是入院之前。 病情危急严重,必须立即抢救。 院外急救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包括及时安全的转送和途中救治。
➢ S (subjective)主观资料:简单问诊,收集资料,伤
情严重时可不做;
➢ O (objective)客观资料:观察面色、伤口、神志、
特殊气味;
➢ A (assess)评估:可运用ABCBS快速评估法; ➢ P (plan)计划或称优先分类处理:组织抢救或进行
有序安全转送。
ABCBS快速评估法
后处理死亡遗体。
现场伤员急救的标准及标记
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 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伤病员左胸挂分
类识别卡 ➢ 急救区:接受红色和黄色识别卡危重病人,
作紧急复苏和进一步抢救 ➢ 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员 ➢ 太平区:停放已死亡的伤病员
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红卡 (Ⅰ区)
分类 (收容区)
绿卡
院外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 随机性和灵活性 紧迫性 艰难性 复杂性 针对性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和原则
院外急救的任务
总任务: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 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 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具体任务包括: 1、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分三类 2、灾害或战争时的院外急救。 3、参加特殊时期的救护值班: 4、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对伤病员进行护理 体检,判明损伤和病情程度,分类,为现 场初步处置及安全转送提供资料。 ➢ 基本物理检查:望、触、叩、听 ➢ 三清:听清、问清、看清 ➢ 护理体检原则上不移动病人
现场伤员检查
➢ 体检顺序:
生命体征、意识、瞳孔 头面部:有无骨折、出血、脑脊液漏 颈部: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 脊柱:未确定有无脊髓损伤,忌盲目搬动病人 胸部:有无肋骨折、反常呼吸、气胸、血胸 腹部:有无伤口、出血,腹膜刺激征,内脏膨出 骨盆:有无骨折、尿道及外生殖器损伤 四肢骨关节:有无肿胀畸形、反常活动、骨擦感、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负责院前急救的 区域的半径。城市≤5km;农村≤15km
反应时间:城市≤10-15分钟;农村≤30分钟
院外急救组织的标准
用最短反应时间快速到达伤病员身边; 最大可能施行院外医疗救护,减少伤亡; 能满足本地区平时急救需求,具备应对突发
事件能力; 合理配备、有效利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社
第一节(Section 1)概述Overview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和特点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是EMSS的首要环节,院外急救 是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外急救对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至关重要的。
“120”急救中
心,调度出车 急救人员到达
现场救治
搬运
转送途中监护
及接收医院交接 员返回待命
急救人
二、现场救护
(一)摆好体位 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仰卧位 2、有呼吸和循环但神志不清-------侧卧位 3、意识、呼吸和循环均存在者,应根据受伤
或病变的部位不同摆好正确的体位。 (二)检伤分类(分诊) 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发病(中毒)为成批病人。
2、地点: 在区域的中心地带。 3、急救车辆 :每5万人口配1辆。
4、通讯设施: 急救专线电话:“120”
5、基本建筑设置
6、急救网络:至少设3个分站,并及分站及医 院形成急救网络。
(二)、急救分中心(站)设置原则
(三)急救车及医护人员比例:1:5,每 辆急救车应配5名驾驶员。
(四)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
(Ⅲ区)
黄卡 (Ⅱ区)
后送区
黑卡
(太平区)
25
现场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体位:仰卧于硬质的平面上。如病人是其它 体位,改变体位时保证脊柱做一轴线转动,切勿使 身体扭曲,以免脊柱损伤造成截瘫。
弹性固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病员分类
将病人分为四个等级:用红、黄、绿、黑色标记。
➢ 轻度(非危急患者):标记为绿色。轻伤员、意识正常、对症 治疗。
➢ 中度(危急患者):标记为黄色。病情虽然严重,但经适当紧 急救治,伤情常能稳定。
➢ 重度(紧急患者):标记为红色。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 死亡:标记为黑色。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 ➢ 救治顺序:第一优先重度伤病人,其次优先中度伤病人,最
院外急救的原则
总原则: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坚持先 救命后治伤(病)的指导思想。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救命后治伤 3、先复苏后固定 4、先重伤后轻伤 5、先止血后包扎 6、先抢救后转送 7、边急救边呼救
三、院外急救的设置及管理
(一)、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1、数量:30万以上人口设置一个。
分诊一般分院外和急诊科两部分。 伤员分诊是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分诊的要求
分类应边抢救,边分类; 分类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
力的技术人员承担; 分类应依先危后重,再轻后小的原则进行 尽量做到快速、准确、无误。
现场分诊方法
分诊应做到快速有效。检查一个伤员应在1~ 2分钟内完成。可按照SOAP公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