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棘头虫纲

合集下载

6.杆虫毛首线虫棘头虫病

6.杆虫毛首线虫棘头虫病
怀疑的寄生虫病?
病案
患者,男,45岁。农村。因反复上腹部不适、 乏力三年,解黑便一天。病史:三年前秋天起反复 出现上腹部胀痛,无明显恶心、呕吐,偶感头晕乏 力,门诊多次以胃炎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近一年 来加重,并伴四肢酸重,大便柏油样,伴明显头晕, 心慌气短。患者有长期赤足旱地劳作史。查体:体 形消瘦,贫血,粪便潜血强阳性。直接涂片法未见 虫卵,改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查到虫卵,卵呈椭圆形, 内含4-8个分裂的胚细胞。
• ♀♂异体
• 间接生活史
生活史
卵(棘头蚴) 中间宿主(甲壳类动物和昆虫)
(棘头体 棘头囊〈感染性〉)
终末宿主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原棘头虫纲
棘头动物门
分类
大(寡)棘吻目:中或大型虫体,寄生于哺乳动物。
少棘科(寡棘吻科)
*巨吻属(大棘吻属)
古大棘棘头吻虫目纲 中型到大型虫体,卵椭圆形。 多形目:小寄形虫生体在,哺寄生乳鸟类类、和两鸟栖类类和。爬行类。
幼虫寄生在横纹肌内,称之为肌旋毛虫



幼虫刚侵入时呈圆柱状片
17-21天开始打卷。 像
3 - 8周形成包囊。
当包囊内达2.5个弯曲时具 感染性
幼虫
(圆柱状)
到全身各处, 只有到横纹 肌内才能发 育
7-10d 后直接产
寿命为 继续
4-16周
发育 产1000 – 5000个
♀ 幼虫/次/条。
细颈属:鸭细颈棘头虫
卵呈长纺锤形 113-129 x 17-22µ
湖沼钩虾
虫体1-2cm,橘 红色,纺锤形。
思考题
猪棘头虫和蛔虫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猪棘头虫病的生活史、流行特点、诊断与防治?
病案

猪棘头虫病

猪棘头虫病

临床症状
• 轻度感染(虫体数量少于15条)时不显症状。 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 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猪只生长发 育停滞、消瘦和贫血。当患猪由于肠穿孔 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可卧地 抽搐而死。
玉米金龟子
防治措施
• 预防
• (1)病猪粪便应堆集发酵,以杀灭虫卵。 • (2)在疾病流行地区,严格控制放牧,尽量 减少食入蛴螬或金龟子的机会。 • (3)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200-400mg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按1kg体重4-8mg用药。 • 2、噻咪唑 (驱虫净)1g 用法:一次喂服,按 1kg体重20mg用药。 • 3、丙硫咪唑 250mg 用法:按1kg体重5mg一次 口服。 • 4、雷丸5g 槟榔5g 鹤虱 5g用法:共研末,一次 喂服。
• 雌虫在小肠中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排卵25万个 以上,并持续排卵10个月。虫卵卵壳厚,对外界 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高温、低 湿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均可长时间存活。
• 本病主要感染8~10月龄猪,在流行严重的地区 感染率可高达60%~80%。常呈地方性流行。本 病的感染季节与中间宿主金龟子的活动季节是一 致的。金龟子一般出现在早春至6~7月份,因此 春夏季为猪棘头虫病的感染季节。放牧猪比舍饲 猪感染率高,后备猪较仔猪感染率高。
30、棘头虫病
由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引起的,有 时人、狗也可以感染。当虫卵随粪便排出后, 被中间宿主---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吞食, 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吞食含有感 染性幼虫的蛴螬或金龟子时而感染。自幼虫 浸入猪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虫体可 在猪体内寄生10-23个月。
流行特点

寄生虫 5 棘头虫病 旧

寄生虫 5 棘头虫病  旧

猪棘头虫病
• 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以直接 涂片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确诊。
治疗
猪棘头虫病
• 无特效药物。 • 可试用左旋咪唑、氯硝柳胺、硝硫 氰醚。
防制措施
猪棘头虫病
• 对病猪进行驱虫,消灭感染来源; • 加强猪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 播途径; • 改放牧为舍饲; • 消灭中间宿主。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过程 • 雌虫所产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 中间宿主的幼虫吞食后,虫卵在其体内孵化 出棘头蚴,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内发 育为棘头体,进一步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 头囊。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的幼 虫或成虫而感染。棘头囊在猪的消化液中脱 囊,以吻突固着于肠壁上发育为成虫。
复习思考题
• 1.猪棘头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及发育过程。 • 2.猪棘头虫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 3.鸭棘头虫生活史,疾病症状、诊断及防 制措施。
鸭 棘 头 虫 病
生活史
鸭棘头虫病
• 中间宿主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湖沼钩 虾;小多形棘头虫为蚤形钩虾、河虾和罗氏 钩虾;腊肠状多形棘头虫为岸蟹;鸭细颈棘 头虫为栉水蚤。 • 发育过程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被中间 宿主吞食后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鸭 吞食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感染。 • 发育时间被中间宿主吞食的虫卵发育为棘头 囊需54~60d;鸭食入棘头囊后发育为成虫 需27~30d。
生活史
图 4-3 蛭形巨吻棘头虫生活史(采自曾宪芳)
生活史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时间 •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期限因季节而异, 如果甲虫幼虫在6月份以前感染,则棘头蚴 可在其体内经3个月发育到感染期;如果在7 月份以后感染,则需经过12~13个月才能发 育到感染期。棘头囊发育为成虫需2.5~4 个月。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第七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过去曾包括线虫纲(Nematoda)、轮虫纲(Rotifera)、腹毛纲(Gastro-tricha)、线形虫纲(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Acanthocephala)等5纲。

这几类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显示出原腔动物较以前讲述的各类动物更复杂,更高等。

但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类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因此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应各自列为独立的门。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为50万种。

线虫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农田土壤中每平方米有线虫1000万条,重可达10g以上。

植食性线虫以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植物根及腐败有机物等为食;肉食性种类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其他线虫等。

寄生线虫寄生在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较大。

线虫的身体一般呈圆柱状,细长,故通称圆虫。

土壤线虫和植物线虫体多微小,最小的种类体长只有200μm;寄生线虫中,大的体长可超过300mm,最大的可达1m以上,但其直径小于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角质膜(Cuticle)线虫体表被一层角质膜,厚度一般为身体半径的0.07倍,坚韧富弹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角质膜为上皮分泌形成,一般分为皮层(cortex)、中层(median)(基质)和基层(basal layer)(斜行纤维)3层①70000034_0150_0,最内为基膜(图7-1),角质膜有保护作用。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 - 猪病防冶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 - 猪病防冶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猪病防冶
孙刚(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猪棘头虫病是由猪棘头虫寄生在猪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分布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1形态及生活史
猪棘头虫虫体比蛔虫大,黄白色,前部稍粗大,有一吻突,长有5~6列向后弯曲的小钩,虫体后部比较细,表皮上有明显的环状皱纹。

雄虫和雌虫区别明显,雄虫体短小,长7~15厘米,雌虫体长30~68厘米,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就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当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昆虫就可感染发病。

从棘头虫的幼虫用钩固着于小肠肠壁起到发育为成虫需70~110天,棘头虫体在猪体内的寄生时间为10~22个月。

2发病症状
病猪症状的轻重与虫体的寄生数量有关,严重感染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常尖叫不安,腹部着地爬行或卧地,四肢弯曲或伸张。

病程较长者生长缓慢、贫血、消瘦、被毛发焦,形成
僵猪。

最后甚至因肠壁穿孔,患腹膜炎而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时可在病猪小肠内找到虫体,()有时虫体头部固定在肠壁上,不易取下,肠黏膜局部坏死,甚至穿孔。

4预防
定期驱虫,对猪排出的粪便应堆积发酵,30~42天后使用,以杀死虫卵。

经常对猪舍内、外环境消毒,消灭中间宿主,严格控制放牧,减少猪只与中间宿主接触的机会。

5治疗
用“驱虫净”(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内服,1星期后再服1次。

左旋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拌入饲料喂服,对成虫有效。

棘头虫病

棘头虫病

)而危害动物
C. C.结肠和盲肠 D.空 D.
• 某农户饲养了35只波杂山羊, 1个月前发现羊群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腹泻大 便拉稀,呈渐进性消瘦,体温正常,经庆大-小诺霉素治疗后未 见好转,至7月25日已陆续死亡24只。剖检时发现心肌脂肪 消耗,胸、腹腔有淡黄色积液,肝、肺、脾显得苍白,肝脏脂肪 变性,胆汁浓缩,肾脏贫血;在真胃和十二指肠内发现数千条 淡红色、约20 mm长的细小虫体,虫体呈毛发状;此外,真 胃粘膜水肿、出血,肠系膜及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肠道粘膜水 肿。对所发现的虫体进行鉴定时,可见雌虫体内有生殖道 和肠道相互缠绕现象。
• 2006年秋季某县东南部地区有几个村屯出现14只 只不明原因的病死羊和20只精神状况不良,背毛 粗乱,极度瘦弱犊牛发病,食欲减退,可视粘膜 苍白!消瘦!稀便至腹泻,有时粪便带有粘液,经检 查病羊体温不升高,有的不显症状即死亡。剖检 变化时发现尸体消瘦。肠粘膜充血、水肿,结肠 壁上散在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其大小为210mm,且在肠的浆膜面有的破溃,内含浅绿色 脓样物,或者完全钙化而变得很硬,在结节内可 找到幼虫。
• 形态 虫体 虫体呈乳白色或淡红色,长圆柱形,前部较 粗,后端较细。体表有横皱纹。吻突小,呈球形, 有5~6行小棘,每行6个。雄长300~680mm雄虫 长70~150mm,呈长逗点状。 • 虫卵 长椭圆形,深褐色,两端稍尖,壳厚,大小 为89~100x42~56um 内含棘头蚴。
• 生活史 • 流行特点
• 8. 旋毛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各是什么?猪 旋毛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各是什么? 如何感染旋毛虫的? 如何感染旋毛虫的? • 9. 如何诊断旋毛虫病? 如何诊断旋毛虫病? • 10.牛羊食道口线虫病临床症状是什么?如何 牛羊食道口线虫病临床症状是什么? 牛羊食道口线虫病临床症状是什么 诊断该病? 诊断该病? • 11.猪肾虫有何危害?如何诊断该病? 猪肾虫有何危害?如何诊断该病? 猪肾虫有何危害 • 12.寄生于牛羊肺部线虫往往引起何种症状? 寄生于牛羊肺部线虫往往引起何种症状? 寄生于牛羊肺部线虫往往引起何种症状

线虫和棘头虫

线虫和棘头虫

寄生虫:范畴:①医学蠕虫(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吸虫: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②医学原虫(小):根足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非致病性阿米巴鞭毛虫: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③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蚊、蝇、白蛉蛛形纲:蜱、螨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在营养上互相依赖,彼此受益长期共生。

(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寄生虫),另一方受害(宿主)。

宿主类别: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

例如人为蛔虫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

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例如淡水螺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了感染人体,还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

4)转续宿主:当一种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而对正常宿主仍具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宿主对寄生虫: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病的流行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患者带虫者储存宿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 .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未开发地区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2)截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

第二章医学蠕虫一、线虫和棘头虫1.线虫概述(1)形态:1)成虫虫体呈线状或圆柱形,大多数为雌雄异体。

2)虫卵多为椭圆形,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内、外层均较薄,内层又称为脂层或蛔甙层,具有调节渗透作用;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9章 棘头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9章 棘头虫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热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13
2.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
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是由多形科的多形
棘头虫和细颈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寄
生虫病,也寄生于鹅、天鹅、野生游禽和鸡的小肠。 在我国,鸭多形棘头虫主要发现于广东、四川、贵州 和台湾,鸭细颈棘头虫发现于贵州。
14
病原形态
1)大多形棘头虫
第9章
1 棘头虫的形态和发育 2 猪巨吻棘头虫病 3 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
棘头虫病
1
1.棘头虫的形态和发育
棘头虫的形态
( 1) 一般形态
外形: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 ;
前体:前端有棘,颈部短,体不分节; 躯干:前宽后窄,体有横纹;
( 2)
体壁
五层固有体壁:外角皮、角皮、 条纹层、覆盖层、辐射层 两层肌肉:外环、内纵)组成。 棘头虫的头端
2
(3)
内部构造
吻突 颈 吻囊 伸延肌 吻腺 背韧带囊 吻腺
腔隙系统:由纵管和横管网系
组成。贮藏营养。
吻囊:肌质囊,起于吻突基部,
悬系于假体腔之内。
吻腺:又称系带或棒,呈长形
叶状,附着于吻囊两侧的体壁 上,悬垂于假体腔中。
头部 睾丸
韧带囊:包围着生殖器官,是
棘头虫的特殊构造。 无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虫体
虫卵在沟虾体内孵出幼虫, 经54---60天发育为成虫
中间宿主——钩虾
19
症状与病变
鸭棘头虫感染季节多为春
夏季,高峰在7-8月份。寄生
于小肠中段,虫体吻突吸附 肠胃壁时,引起溢血、溃疡、
化浓性炎症或造成其它病原
菌的继发感染;成年鸭症状 不明显,多为带虫者。幼鸭 感染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死 亡。尸检时,可见到肠浆膜 上有结节和桔红色的虫体。

棘头虫病08兽医课件

棘头虫病08兽医课件

第二 节蜱 病 一、
蜱的 形态
雌虫比雄虫大 软蜱比硬蜱大
吸血后虫体会成倍增大 软蜱吸血后膨胀特别明显
棘头虫病08兽医
17
硬蜱与软蜱的区别 硬蜱与软蜱的区别(图:微小牛蜱和波斯锐缘蜱)
(1)硬蜱科体壁较硬,背面和大多数的腹面均有几丁质硬化 而成的板;软蜱科体壁较软,无几丁质硬化而成的板。
(2)硬蜱假头位于虫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软蜱假头位 于虫体前端腹面,从背面看不到。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4)由鳃、气管、或书肺呼吸。 二、节肢动物对畜禽的危害
一、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对畜禽的危害
1.直接危害
寄生
(1)骚扰畜禽,影响采食和休息。
(2)吸取畜禽的营养物质。如血液、组织液。 (3)破坏畜禽的被毛。
(4)机械性或毒素作用引起局部炎症或全身反应。
2.间接危害指蜘蛛昆虫做棘为头虫媒病介08兽传医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2
(4)螨净(二嗪农) 猪与绵羊用0.025%,牛用0.0625喷洒或药浴。
(5)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 棘头虫病08兽医
28
7.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注意三点
(1) 定期药浴。 (2)新引入的家畜先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3)畜舍宽敞,干燥,透光,通风,单位面积的载畜 量不宜过大。
8.其它疥螨病
7.预防 8.其他疥螨病
(2)确诊须采取病料,查找虫体(寻找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 交界处剪毛,用蘸有50%甘油或清水的锋利刀片垂直于皮肤刮 取皮屑,直至出现血丝为止,取皮屑镜检)。
6.治疗 (1)用敌百虫、DDT、666等药,但残留量和毒副作用都大。 (2)杀虫脒 配成0.1%~0.2%喷洒、涂布或药浴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
1
概述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属于棘头动物门 (Phylum Acanthocephala),后棘头虫纲 (Class Metacanthocephala),原棘头虫目 (Order Archiacanthocephala)。稀棘棘头虫科 (Family Oligacanthorhynchidae),巨吻棘头虫 属(Genus Macracanthorhynchus)。成虫寄生 于猪的小肠内,偶尔亦可寄生人体,引起人体棘头 虫病(acanthocephaliasis)。我国自1964年首次 报告人体感染以来,相继在许多省、市、自治区发 现人体病例。此病属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4

成虫:呈乳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 尤以体前部为甚。存活时,虫体背、腹面略扁平, 固定后为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 圆。整条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 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颈部短,圆柱 形,与吻鞘相连。由于肌肉的活动,可使吻突缩 入鞘内,吻鞘收缩时,吻突则伸出。无口及消化 道,营养物质自体表吸收。
2
形态

虫卵:呈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为 67~110×40~65μm,卵壳厚,由三层 组成:外层薄而透明;第二层明显增厚, 并有凹凸不规则的皱纹,一端闭合不全, 呈透明状,卵壳易从此处破裂;内层光 滑而薄。成熟的卵内含一条带小钩的棘 头蚴(acanthor)。
3

感染性棘头体:呈乳白色,外观似芝麻 粒状,大小约为2.4~2.9×1.6~2.0mm, 前端较宽平,中央因吻突缩入而稍凹陷, 后端较窄。虫体后1/5的体表有7~8条 明显的横纹,体内可见吻突、吻钩等的 雏形,以及6~7个胞核。虫体外有一层 白色的结缔组织囊壁包绕。

(完整版)猪棘头虫ok

(完整版)猪棘头虫ok

寄生在猪小肠上的棘头虫
虫体前端吻突呈球状 ,其上有倒长的钩
虫卵特征
虫卵深褐色,长椭 圆形,两端稍尖, 卵壳厚,卵壳由四 层组成,卵内含有 棘头蚴。
棘头虫虫卵棘头虫虫卵Fra bibliotek生 活 史
蛭形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猪、野猪、狗、猫及人的小肠。成虫在猪
小肠内可存活10~24个月。幼虫寄生于中宿主金龟子一类甲 虫成虫及幼虫(蛴螬)。世界报道有40种,中国有9种,河 南4种: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白星 花金龟及华南大黑鳃金龟(福建),大牙锯齿天牛(辽宁) 棕色鳃金龟,曲牙锯齿天牛(山东)及长征水甲(辽宁)。
防治
2.加强饲养管理 流行地区的猪,改放养为圈养,尤其在
六七月份甲虫类活跃季节,以防猪吃到中 间宿主。猪粪要发酵处理。 3.消灭中间宿主
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诱虫灯,用 以捕杀金龟子等。
金龟子、蛴螬吃入
虫卵(棘头蚴) 棘头体
棘头囊
春季3~4个月;秋季12~13个月
成虫
猪、人等小肠内2 ~ 4个月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重度感染时(虫体数量15条以上)病猪
食欲减退,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行, 腹痛,下痢,粪便带血。经1~2个月后, 日益消瘦和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有的成 为僵猪,有的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而死亡。
诊断要点
2.实验室检查 由于棘头虫卵比重大,可采用直接涂
片法或水洗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粪中发 现虫卵即可确诊。
3.病理剖检特点 剖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在小肠壁
可见叮附着的成虫及被虫体破坏的炎性病 灶。
防治
1.药物驱虫
及时治疗病猪,流行地区的猪应定期驱虫,每 年春秋各1次,以减少污染源。常用驱虫药有: (1)左咪唑,剂量为4~6mg/kg体重,肌肉注射; 或8 mg/kg体重口服,对成虫有效; (2)丙硫苯咪唑,剂量为10~20mg/kg体重,口服。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1.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行为、进化以及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旨在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性质:(1)综合性:动物生物学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2)实验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依赖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探究生命现象。

(3)进化性:动物生物学强调生物的进化历程,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4)应用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任务:(1)描述和分类:对动物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系统分类,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2)机制探究:研究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发育机制、行为模式等,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进化分析:探讨动物的进化历史和进化趋势,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环境保护:评估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动态1. 古代动物生物学:(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撰写了《动物史》。

(2)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也对动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2. 近现代动物生物学:(1)细胞学说: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是生物基本单位的理论基础。

(2)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理论,对动物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遗传学: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为动物生物学提供了遗传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现代动物生物学:(1)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2)生态学:关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3)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为动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棘头虫

棘头虫
少棘科 (Oligacanthorhynchidae) 棘吻目(Echinorhynchidea)
多形科(Polymorphidae) 细颈科 (Filicollidae) 环棘头目 (Gyracanthocephala) 四环科 (Quadrigyridae)
第二节 猪大棘头虫病
猪大棘头虫病是由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寡棘吻科 (Oligacanthorhynchida)巨吻属(Macracanthorhynchus) 的蛭形巨吻棘头虫(M.hirudinaceus)寄生于猪的小肠,以 空肠为最多所引起的。
第八章 棘头虫病
第一节 棘头虫的形态、分类和生活史
一、棘头虫的形态 (一)成虫的外形 (二)体壁 (三)内部结构 二、线虫的发育 三、线虫的分类
图 4-1 蛭形巨吻棘头虫成虫(采自 Watson)
图 4-2 蛭形巨吻棘头虫卵 (采自曾宪芳)
棘头虫的分类
棘头虫隶属于棘头动物门 (Acanthocephala)。 与兽医有关的主要有巨吻目和棘吻目。 巨吻目 (Gigantorhynchidea)
患猪一般感染时,多因虫体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和虫体 的有毒物质的作用,表现贫血、消瘦和发育停滞。严 重感染时可见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带血,腹痛。若 虫体固着部位发生脓肿或肠壁穿孔时,表现体温升高 到41℃,剧烈腹痛,食欲废绝,卧地,多数最终死亡。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在粪便中 发现虫卵即可确诊。粪检时可用直接涂片法或 沉淀法。
六、治疗
硝硫氰醚 按每千克体重8O毫克,一次口服,间隔2天 重复喂一次,连续喂3次。 丙硫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O毫克,一次口服。 左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O毫克,喂服或肌肉注射。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鸭棘头虫病是由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除鸭发生感染外,其他家禽如鸭、鸡、天鹅以及其他野生游禽均可发生感染。

寄生于鸭的棘头虫有四种,即大多形棘头虫、小多形棘头虫、鸭细颈棘头虫和腊肠状棘头虫。

最常见的是大多形棘头虫。

1.病原及流行特点鸭大多形棘头虫属棘头虫纲、多形科。

虫体呈桔红色,纺缍形,前端大,后端狭细。

吻突上有小钩18纵列,每行7~8个,每一纵列的前4个钩比较大,有发达的尖端和基部,其余的钩不很发达,呈小针状。

吻囊呈圆柱形,为双层构造。

雄虫长9.2~11毫米,睾丸呈卵圆形。

位于虫体前1/3部分内,靠近吻囊处。

雌虫长12.4~14.7毫米。

卵呈长纺缍形,大小为113~129微米×17~22微米。

在卵胚两端有特殊的突出物。

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尤其是一月龄以上的幼鸭。

鹅较少见,幼鸭发生大量感染后常引起死亡。

临床上以麻鸭较为多见,肉鸭很少发生。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

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2.生活史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是甲壳纲、端足目的湖沼钩虾为中间宿主。

成熟的虫卵随患鸭的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湖沼钩虾吞食后,经54~60天,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鸭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钩虾后,幼虫在鸭的消化道内逸出,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3.临床症状患病鸭生长发育不良,精神不振,口渴,食欲减退,消瘦腹泻,常排出带有血黏液的粪便,逐渐衰弱死亡,病程一般5~7天。

4.病理变化虫体寄生于鸭的小肠前段,其吻突牢固地附着在肠黏膜上,引起肠道黏膜出血,呈卡他性炎症,有时吻突埋入黏膜深部,穿过肠壁的浆膜层,甚至造成肠壁穿孔,继发腹膜炎,虫体固着部位的肠道黏膜严重出血,并出现溃疡,肠道黏膜可见大量的黄白色小结节和出血点。

5.防治措施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幼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幼鸭或新引进的鸭群,应选择未受污染的水塘或没有钩虾的水塘放养,在多形棘头虫病流行的鸭场,应经常进行预防性驱虫。

棘头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参考书目
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5。
下属分类
古棘头虫目
原棘头虫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始棘头虫目
(Archiacanthocephala)吻上的钩棘集中排列,具中腔隙系统,一对原肾,寄主陆生,例如巨吻棘头虫, 幼虫寄生于甲虫,成虫寄生于猪,世界性分布。又如念珠棘头虫(Moniliformis)等。
分类位置
棘头动物因体为圆筒或扁筒形,具假体腔,曾被列为线虫动物门的 1个纲。但棘头动物有许多与线虫不同的 特征,如无消化管,体壁具环肌与纵肌,有复杂的管道系统,体前端具吻和特异的生殖系统等,因此,不少学者认 为应把它另立一门为棘头动物门。
依照山口佐仲1961年的分类,棘头动物门可分为4个目:无吻孔目(Apororhynchidea)、新棘吻目(Neoechinorhynchidea)、棘吻目 (Echinorhynchidea)和巨吻目(Giganthorhynchidea),共22科近700种。
棘头动物门
动物界下的一门
01 简介
03 分类位置 05 下属分类
目录
02 形态构造 04 参考书目
动物界的 1门,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体前端能伸缩的吻上排列着许多角质的倒钩棘,故称棘头虫。成虫寄 生于淡水、海水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肠管中。
简介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棘头动物门全部为寄生种类,有700多种,通常有两个寄主,幼虫寄生在昆虫体内;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体 内。体长筒状,长1~65毫米不等,一般长25毫米左右;体前端有一能伸缩的吻,吻上生有倒钩,故名。假体腔 内有复杂的腔隙系统贮存营养物质。体壁具环肌和纵肌。成虫和幼虫均无消化道,以体表摄取寄主肠内的养分。 生殖器官结构特异,雌体内后端有一特殊的子宫钟,上有2对孔,前1对孔通假体腔,后1对孔通阴道。未成熟的 卵不能通过后1对孔,而由前1对孔重新回到假体腔中;成熟的卵才可通过后1对孔,经阴道排出体外。卵为中间 宿主昆虫、甲壳类等吞食,在其体内发育,当终未宿主吞食中间宿主时,即被感染。常见的如猪巨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hychus hirudinaceus),寄生在猪小肠内,以带钩的吻附在肠壁上。幼虫寄生在金龟子幼虫蛴 螬体内,猪食蛴螬时被感染。由于棘头虫寄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它们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涉及到若干寄主, 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大约只有700种。

寄生虫答案(不全)

寄生虫答案(不全)

总论一、名词解释:1、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方受益,并对另一方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

包括寄生物与宿主。

受益方称寄生物,受害方称宿主。

2、寄生物:一种较小的生物,暂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在另一种较大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使较大生物受不同程度损害,甚至死亡。

这种较小的生物就是寄生物。

3、寄生虫:寄生于动物性宿主的动物性寄生物。

4、内寄生虫:寄生于体液、组织和内脏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

又可分为:a、细胞内寄生虫b、细胞间寄生虫c、腔道内寄生虫5、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外或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

6、腔道内寄生虫:内寄生虫的一种。

寄生于腔窦内,如阴道毛滴虫。

7、阶段寄生虫:只有某一或某几个阶段寄生于宿主,其他阶段不寄生,如血矛线虫,蛔虫等。

8、永久寄生虫:寄生虫整个发育史中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在宿主体内度过,终身不离开宿主称为永久性寄生虫,如旋毛虫。

9、假寄生虫:被误认为是寄生虫的生物或非生物,如粉螨科的螨正常寄生于谷物和乳制品中。

10、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1、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2、转运宿主: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侵入一个非适宜宿主体内后,不发育或稍有发育,也不繁殖,但仍保持对终末宿主的感染力,这种非适宜宿主即为转运宿主。

13、带虫宿主: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时,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免疫力,但也保留着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称这种宿主为带虫者。

14、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种低等动物,更常指的是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15清除性免疫:少见。

指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清除,同时并对寄生虫再感染具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

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后只出现短时间虫血症,很快虫体消灭,出现持久的免疫力。

16、带虫免疫:常见,也叫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

丽棘虫属一新种(古棘头虫纲:棘吻目:长棘吻科)

丽棘虫属一新种(古棘头虫纲:棘吻目:长棘吻科)

丽棘虫属一新种(古棘头虫纲:棘吻目:长棘吻科)
魏刚
【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1998(23)4
【摘要】本文记述丽棘虫属一新种,即重庆丽棘虫Brentisentischongqingensissp.nov.与其它相似种进行了比较。

新种体呈梭形;吻部细长,雄虫的吻大小为(1.58~1.78)mm×(0.14~0.20)mm;吻钩12纵行,每行有吻钩22~24个;吻腺很长,延伸到身体后部;前、后精巢
的大小分别为(0.28~0.61)mm×(0.24~0.35)mm,(0.25~0.56)mm×(0.18~0.30)mm;虫卵大小为(0.0353~0.0407)
mm×(0.0062~0.0081)mm。

【总页数】4页(P342-345)
【关键词】古棘头虫纲;棘吻目;长棘吻科;丽棘虫属;新种
【作者】魏刚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75.1
【相关文献】
1.棘头虫多形属一新种—重庆多形棘头虫 [J], 刘道远;张子琨
2.前睾属一新种(少棘吻目:少棘吻科) [J], 胡建德
3.棘衣虫属一新种记述:(新棘吻目:四环科) [J], 刘道远;张子琨
4.云南省丽江苔藓中缓步动物(异缓步纲:棘节目:棘影熊虫科;真缓步纲:近爪目:大生熊虫科,高生熊虫科) [J], 杨潼
5.鱼类寄生棘头虫异钩属一新种(棘吻亚纲:多态目,异钩科) [J], 魏刚;黄林;陈永;蒋国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3 穿过肠壁进入血腔→→ 感染性棘头体
个月
人体不是该虫的适宜终宿主,所以虫体大都在人体不能发育成熟,因
此,在人粪便中很少查到虫卵。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三、致病: 1.消化功能紊乱:
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穿孔、腹膜炎、腹腔脓肿: 四、诊断: 1.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2.根据患者偶尔排出的成虫确诊。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卵及棘头体的昆虫(如甲虫、天牛、金龟子) →→→ →→ 幼 食入消化液作用
用吻突钩附在肠 成熟交配后产卵, 甲虫类幼虫食入 虫在小肠孵出 →→→ →→ 成虫 →→→ →→ 虫卵→→→ →→ →→
壁上,约5~12周 随粪便排出体外 后、棘头幼逸出
(二)猪巨吻棘头虫
猪 巨 吻 棘 头 虫 (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又称棘头虫,属于棘头 动物门,后棘头纲。主要寄生于猪小肠内,人为偶然 感染。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长圆柱形,背腹略扁平,乳白色或淡红色,
体前部稍粗大,向后逐渐变细,体表有明显的横皱 纹。顶端有1个可伸缩的吻突,上有5~6排透明的倒 钩,呈螺旋状排列,吻突后接短的颈部,雌雄异体。
六、防治: 1.治疗尚无特效药,早期患者服用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可有一定效果。 外科并发症出现时,应及 时进行手术取虫和治疗。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儿童不捕食昆虫。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 [复习思考题] 1.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和虫卵有哪些特征? 2.怎样预防人感染棘头虫?
雄虫大小约17.5×0.4cm,尾端有1个钟形交 合伞,并配时突出体外。雌虫大小约42.5×0.7cm。 2.虫卵:
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88.5×50.3μm,壳厚, 由四层组成,内含成熟的幼虫即棘头幼。 3.感染性棘头体:
乳 白 色 , 芝 麻 状 , 大 小 约 2.4 ~ 3.9×1.6 ~ 2.0×0.24~0.34mm ,体表有一层白色结缔组织 包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