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贝氏体相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特点比较
15
Yuxi Chen Hunan Univ.
第三节 贝氏体相变机制
过程: 1)过冷奥氏体向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 2)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 切变机制和台阶机制 切变学派认为,贝氏体是指在中温转变时切变形 成的非片层状产物; 台阶派认为,贝氏体为“共析分解的非片层状产 物”。
Yuxi Chen Hunan Univ.
6
1)上贝氏体
i)在较高温度范围内形成; ii)大致平行、含碳稍微过饱和的铁素体板条为 主体,板条间分布短棒状或短片状碳化物; iii)形成温度:350550º C; IV)光学显微镜:羽毛状、条状或针状;
7
Yuxi Chen Hunan Univ.
V)上贝氏体铁素体是稍微过饱和的铁素体,板 条内的亚结构是高密度位错; VI)上贝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关系:K-S关系 碳化物与奥氏体之间是Pitsch关系。
29
Yuxi Chen Hunan Univ.
第五节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1)对同一种钢而言,通常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 低于马氏体,而比珠光体高得多;贝氏体的塑 性和韧性比马氏体好,但比珠光体低得多。 2)一般来说,下贝氏体具有高的强度、高的韧 性和高的耐磨性;而上贝氏体的强度低、韧性 差。
Yuxi Chen Hunan Univ.
18
Yuxi Chen Hunan Univ.
Ms
19
Yuxi Chen Hunan Univ.
柯俊贝氏体相变假说
形成马氏体时总的自由能变化
G = −V GV + S + E
如果相变时伴随着碳的脱溶, 由高碳奥氏体转变为低碳马 氏体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 将增大,因此相变开始点将 上升至MsHL; 并且,奥氏体与贝氏体的比 体积差小于奥氏体与马氏体 的比体积差,所以贝氏体转 变时弹性能E较小。
32
Yuxi Chen Hunan Univ.
第五章 贝氏体相变wenku.baidu.com
第一节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贝氏体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贝氏体相变机制 第四节 贝氏体相变动力学
第六节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1
Yuxi Chen Hunan Univ.
第一节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钢在高温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珠光体转变区 与马氏体相变区之间中温区时,将发生贝氏 体相变,即中温转变。
23
Yuxi Chen Hunan Univ.
2、贝氏体相变的台阶机制
台阶机制与切变机制相对立。贝氏体是非层状 共析反应的产物,即一种特殊的共析反应。
24
Yuxi Chen Hunan Univ.
根据台阶机制,贝氏体相变与珠光体转变的主要 不同点是转变时移动的界面不同。在奥氏体晶界 处形成的相与一侧的奥氏体保持半共格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而与另外一侧的奥 氏体界面则为非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通过台阶 机制推移得到贝氏体铁素体,非共格界面通过扩 散机制推移得到珠光体。 主要障碍:相变时的浮凸。台阶机制认为浮凸不 是切变机制造成的,而使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比 容不同造成。 Yuxi Chen
Yuxi Chen Hunan Univ.
5、其它类型贝氏体
包括所谓的反常贝氏体及柱状贝氏体。
1)反常贝氏体出现在过共析钢中,因为以渗碳体作为 领先相。 2)柱状贝氏体一般产生在高碳碳素钢或高碳中合金钢 中,呈柱状铁素体组织,铁素体中碳化物有规律排列。
14
Yuxi Chen Hunan Univ.
20
Yuxi Chen Hunan Univ.
2、贝氏体的形成过程 i)高温范围的转变 高温区将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 在较高温度范围内,碳过饱和度较小,贝氏 体铁素体形成后,过饱和的碳可以通过界面迅 速进入奥氏体,并迅速向纵深扩散。若奥氏体 的碳含量不高,不会析出碳化物,于是得到贝 氏体铁素体及碳富化的奥氏体,即无碳化物贝 氏体。
28
Yuxi Chen Hunan Univ.
IV)应力
拉应力可以加快贝氏体相变。
V)塑性变形
高温时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将使贝氏体相变孕育 期延长,转变速度减慢; 中温区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则贝氏体相变孕育期 缩短,相变速度加快。
VI)冷却时在不同温度下停留
曲线1,过冷奥氏体在稳定区停留会加速 随后的贝氏体相变;按曲线2,先形成的 上贝氏体会降低下贝氏体转变速度; 按曲线3,先形成的少量马氏体或下贝氏 体会加速的贝氏体转变速度。
10
Yuxi Chen Hunan Univ.
3、无碳化物贝氏体
i)在上贝氏体转变区的上部温度范围内形成, 为 一组大致平行的贝氏体铁素体束,每个板条束 由若干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形成。因铁素体 内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铁 素体针片之间为珠光体或马氏体或者两者的混 合组织。 ii)与奥氏体的关系:K-S关系
16
Yuxi Chen Hunan Univ.
1、贝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
贝氏体相变产生浮凸——类似马氏体相变 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碳原子扩散 因此一般认为贝氏体相变过程是马氏体相变加 碳原子扩散。
17
Yuxi Chen Hunan Univ.
恩金的贫富碳理论假说
在贝氏体相变前奥氏体中已经发生了碳的扩 散和重新分配,形成了贫碳区和富碳区。在贫 碳区发生马氏体相变而形成低碳马氏体,然后 马氏体迅速回火形成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机械混合物,即贝氏体。在富碳区首先析出 渗碳体,使其碳浓度下降称为贫碳区,然后在 新的贫碳区通过马氏体相变形成马氏体,尔后 又通过回火成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21
Yuxi Chen Hunan Univ.
ii)中温范围内的转变
中温区转变为上贝氏体。 界面附近的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将伴随着贝 氏体铁素体的生长而显著升高,当奥氏体中析 出碳化物,形成羽毛状上贝氏体。
22
Yuxi Chen Hunan Univ.
iii)低温范围的转变 低温区将转变为下贝氏体。 初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过饱和度较大,形态 由板条状转变为凸透镜片状。 IV)粒状贝氏体的形成也是在高温区。 贝氏体相变的领先相是铁素体,不同形态贝氏 体的铁素体都是通过切变机制形成。形成温度 不同,使铁素体中碳脱溶及碳化物的形成方式 不同而导致贝氏体组织形态的不同。
Yuxi Chen Hunan Univ.
11
12
Yuxi Chen Hunan Univ.
4、粒状贝氏体
一般是低、中碳合金钢的奥氏体在以一定速度 连续冷却时,或在稍高于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 等温时形成。由条状贝氏体铁素体与分布在板 条界面、呈岛状物组成,岛状物多为马氏体和 奥氏体,称M-A岛。
13
Yuxi Chen Hunan Univ.
2)相变产物(铁素体和碳化物,非层片状组织) i)贝氏体:由铁素体和碳化物两相组成。 ii)贝氏体不是层片状产物,而是在不同转 变温度下得到不同类型贝氏体。 3)相变动力学(形核长大,等温,变温) i)通过形核、长大方式进行; ii)贝氏体即可等温形成,也可变温形成; iii)其等温转变动力学图也呈现C型。
5
Yuxi Chen Hunan Univ.
第二节 贝氏体的组织结构
贝氏体的定义:贝氏体是钢铁奥氏体化后,过 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与Ms之间的中温区等温, 或连续冷却通过这个中温区时形成的组织。这 种组织是由过饱和固溶体和碳化物组成。 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 贝氏体以及柱状贝氏体等。
30
1、影响贝氏体力学性能的因素
i)贝氏体铁素体条或片的粗细(细晶强化) 条或片越细小,则贝氏体强度越高。 ii)弥散碳化物质点(弥散强化) 碳化物的颗粒直径越小,数量越多,则强度越 大。下贝氏体碳化物颗粒较小,而上贝氏体碳化 物颗粒较粗大,且分布不均匀。 iii)其他因素(固溶强化,位错亚结构强化) 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则碳的过饱和度越大, 位错密度增加。 Yuxi Chen
31
Hunan Univ.
2、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
贝氏体屈服强度经验公式: 0.2 = 16.4 (−12.6 + 11.3 d −1/2 + 0.98 n1/4) d: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尺寸; n:每平方毫米截面中碳化物颗粒数。
3、贝氏体的韧性
下贝氏体韧性优于上贝氏体。 上贝氏体中存在粗大碳化物,裂纹扩展迅速。 下贝氏体碳化物颗粒细小,不易形成裂纹,也 不易扩展。
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其相变机制没有定论(切变学派、扩散学派)
2
Yuxi Chen Hunan Univ.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既有马氏体相变特征,又有珠光体转变特征。 1)温度范围(宽,Bs,Bf) i)转变温度范围较宽,且转变前有孕育期。 ii)贝氏体转变也存在一个上限温度Bs和下限 温度 Bf
3
8
Yuxi Chen Hunan Univ.
2、下贝氏体
i)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形成; ii)双凸透镜状片状碳过饱和的铁素体片,片间 分布与片的长轴呈55º ~65º 角平行排列碳化物; iii)形成温度:350º C以下
9
Yuxi Chen Hunan Univ.
IV)光学显微镜:类似细的针条状马氏体 亚结构:高密度位错 V)下贝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关系:K-S关系 下贝氏体中碳化物只有一个取向,平行排列。
25
Hunan Univ.
第四节 贝氏体相变动力学
1、贝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
贝氏体相变是形核、长大过程,需要孕育期, 这一点与珠光体转变相似;但贝氏体晶核的长 大速度比珠光体慢得多,且转变不能终了。
26
Yuxi Chen Hunan Univ.
2、贝氏体相变时碳的扩散
1)贝氏体相变是扩散型相变;铁及合金原子不 能扩散,但碳原子可以扩散。 2)相变速度:v = vo exp (−Q/kT) 3)上贝氏体的扩散激活能126 kJ/mol, 受奥氏体 中碳的扩散所控制; 4)下贝氏体的扩散激活能75kJ/mol,受铁素体 内碳的扩散所控制。
4
Yuxi Chen Hunan Univ.
4)扩散性(碳原子扩散控制的扩散型相变) i)贝氏体相变是扩散型相变。有碳原子的扩 散,且碳的扩散速度控制贝氏体相变速率并影响 贝氏体形貌。 ii)贝氏体相变无铁原子及其它合金元素原子 的扩散。 5)晶体学特征(浮凸,V形) i)贝氏体相变与马氏体相变类似,也能在抛 光的表面引起浮凸; ii)贝氏体铁素体的浮凸呈V型,而马氏体浮 凸呈N型。
27
Yuxi Chen Hunan Univ.
3、影响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因素
i)碳含量
随碳含量增加,贝氏体相变速度降低。
ii)合金元素
Co, Al加速贝氏体相变速度;其它元素延缓贝氏体 相变速度。
iii)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奥氏体化温度
随奥氏体晶粒增大,晶界面积减小,贝氏体形核率 降低,相变孕育期增长,转变速度减慢;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长 大,同时,也有加速贝氏体相变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