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高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2

人教版-语文-高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2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问: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听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1:内容:梦游天姥2:形式:吟(回答出“吟”这一形式,学生会有难度,老师作适当的提示)3:内容:留别提示: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吟”,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我们已学了不少古诗体,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们称这样的诗歌形式为“歌行体”,“大小长短,错综阖辟,素无定体”。

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学完之后,我们可以一起用自己的词汇去理解这种古诗体。

现在就让我们把问题搁一边。

(二)熟悉诗篇现在我们一起读诗,仔细品味诗人是否用了酣畅的笔墨来写“梦游天姥”呢?是否在与人“留别”呢?1、朗读诗歌:2、现在让我们一起找出相应的内容。

①从哪到哪儿诗篇是在记“梦游天姥”?学生回答:“海客淡瀛洲…………………………失向来之烟霞”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答案在结尾处答案:“别君去兮何时还”3、着重阅读“梦游天姥”这一部分。

教师引导:教学设计>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释:“信难求”——实在“或可睹”——有时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霓明灭连天横 1五岳:与别山作比2赤城:浙江省天台县北,山名3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天姥”相对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

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

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学生坐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让同学们自己把课文朗读一下,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朗读的情况怎样。

好,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上一次。

《梦游天姥吟留别》,预备,起!生:(集体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进入第一个环节):诵读——把握诗人情感脉络师:不错,同学们读得非常流畅。

但是呢,我们朗读还可以进一步把它细化一下,可以读得更好一些。

比方说,刚刚在同学们读的过程中,基调的把握还有点问题,这首诗不能读得那么欢快,为什么呢?它的标题写着,它是“吟”,是古体诗的一种,而“吟”这种诗体,本身就带有一种悲愁和慨叹,所以它基调还是比较“暗”的。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梦游天姥”的“梦”,这个“梦”在第几段才出现?生:第二段,第二段是写梦境。

师:那么在“梦”之前,第二段的首句有一句“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之”。

通过这个“因之”,你可以推测,第一段是在写什么?生:梦的原因。

师:第三段的首句是“世间行乐亦如此”,那么你可以推断一下,“如此”后面要写什么?生:感叹。

师:对,这样我们结构上也要读出一些层次。

师:(放映PPT,补充指导)除此之外,同学们注意,清代有一位评论家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

”读这些诗,要注意它的波澜起伏。

什么是“层叠”?层层叠叠,要有起伏的感情;“尤贵陡变”,特别还要注意它情感的急转直下、陡落的地方,这个地方要读出来;还要注意“贵陡变,尤贵自在”,“自在”怎么体现呢?一边读,我们一边再来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轻重”,读的时候有时要轻一点,有时要重一点;“缓急”,读的时候有时要急,有时要舒缓一些;“节奏”,要有“停顿”;还有“平仄”也要注意。

下面我们回到文中,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师:用心朗读,本身其实就是对文本的一种深层理解。

同学们看第一句,“瀛洲”在这儿,它是一个陪衬,应该读得轻一些;“天姥”是要实写的内容,所以读得要重一些。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题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中的青年学子。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体味古人深邃的思想,了解更为复杂的社会人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追寻生命的诗意。

本课尝试通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不群”之处,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思考,以此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鉴赏方法,落实任务群的要求。

我在教学设计中将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巧妙结合,授之以“法”,导之以“方”,以期带领学生探寻古诗词中的文化基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以文体为划分依据的单元模式,但却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得更加紧密。

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与表达,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勾连阅读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

据此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入手,抓住关键字句,鉴赏本诗“不群”之处。

通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领会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2.体味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何不同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精深处、形式的完美处、语言的精妙处深入探究,尝试写诗歌短评。

【课堂实录】人有一知己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尽管我们年龄不同、地域有别,可如果要选择一位我们喜欢的古人,把他请进我们的朋友圈,那么我们的圈中可能就会有一位共同的好友一李白。

可以说,李白的诗歌陪伴了我们的成长。

对于李白诗歌的成就和风格,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评价来自他的知交好友一诗圣杜甫,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学习,来体味李白的“不群”之处。

(以“朋友圈”勾连古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杜甫的评价,架构“主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江来军执教刘学瑶整理师:“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哪一个朝代达到了顶峰?”生(齐答):“唐朝。

”师:“是的,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两朵色泽不同的奇葩,大家说说他们分别是谁?”生(齐答):“李白、杜甫。

”师:“杜甫称为诗圣,李白称为──”生:“诗仙。

”师:“这两位诗人中你们最喜欢谁的诗?为什么?”生(甲):“李白的诗很有激情,我很喜欢他的诗。

”(乙):“李白的诗表现了对理想积极追求的精神,我很喜欢它。

”师:“大家很年轻,豪情满怀,当然很喜欢李白的诗,你们知道杜甫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吗?(学生摇摇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一片感叹声)你们知道今天的人们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吗?(生又摇摇头),台湾的余光中先生有霸才,也有霸气,看看他是怎样评价李白的,(放幻灯片)‘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对李白的评价高吗?(生点点头),李白一生除了喝酒这个嗜好外,还有一个什么爱好?”生:“漫游。

”师:“对!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漫游的生活,求仙访道,结交名士,‘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是喜爱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还是喜爱雄伟险奇的大山川?为什么?请大家讨论后举手回答。

”(学生热烈讨论)生(甲):“李白永远进取,他要征服这些大山大河,所以他喜爱雄伟险奇的山川。

”(乙):“李白喜欢雄伟险奇的山川,这符合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师:“对!这些大山川给人一种力度美,震撼人的心灵。

特别符合李白叛逆不羁的性格。

今天我们无法见到李白,但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墨迹。

(放幻灯片──《太白墨迹》,图片资料来源于《唐诗鉴赏辞典》中的插图)请大家讨论后说说李白的字迹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甲):“刚劲有力。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來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作者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李白,但每人知道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们交流一下一一生3:唐代诗人■盛唐诗人生4:壮志未酬生5:浪漫主义三、题解师:同学们,《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题目包含了几层意思?生6:三层:一是梦游天姥,二是吟,三是留别。

师:为何要梦游、梦游天姥?吟是什么意思?跟谁作别?第一问有点难度,我们先放一放;第二问吟是一种体裁,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第三问牵涉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注释1,李白别的是东鲁诸公。

由这个题目,同学们可以看出:写梦是主体,留别是最终的目的,而以写梦来作别的实为罕见,我认为这是本诗的一个独创,而且也体现了李诗浪漫主义的特色。

请同学们注意。

要全而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同学们还需看一下课前的“学习提示”:第一小节讲了古体诗的特点,第二小节讲的是本诗的内容,第三小节讲的是艺术特色,尤其要注意想象的奇特、开合的自如、遣词的大胆,这三点充分揭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特色。

四、讲解第一、三小节(第二小节留待下堂讲)师:通过刚才的分析,(1)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何要梦游天姥?(2)知道本诗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课前,我们要求同学们通读原诗了,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原诗, 并具体落实一下这些创作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一自由朗读全诗,看看全诗各节主要写了什么?生7答,师结:入梦■梦游■梦醒,第一三小节篇幅较小,中间乃是重点和主体。

1、齐读第一、三小节2、分组合作:AB小组负责第一节,CD小组负责第三小节;要求:找出划出你认为绝妙Z 处、疑难Z处,无论是字词层面、内容层面还是形式层面。

3、课堂交流(其I'可学生参与率非常高)(1)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答案尽可能来自于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体察文本。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一、导入(并明确文体)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

(板书课题、作者)“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一)诵读并分析①段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板书:缘由)(二)诵读并分析②段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

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

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及点评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及点评
音 量放 大提 高 。 “ 洞天石扉” 可 以 紧 对 作 品 的 理 解 和 感 悟 不 同 , 朗读 但 是 在 山 里 听 鸡 叫 不 是 这 样 , “ 闻 ” 字 要 读 得 略 轻 , 突 出 这 个 侧 跟 前 一 句 , 让 人 感 觉 仙 洞 之 门随 之 时 的 处 理 以及 最 终 呈 现 出 来 的 效
( 一 女 生读 。 )
师: “ 列 缺 霹 雳 ,丘 峦崩 摧 ” 一
( 生 齐 声 朗读 。 ) 师 : 诗人 的思想、 情感 , 无 疑
当太 阳初升 , 照到 这棵 树上 , 天 鸡 声 炸 雷仿 佛 能 把 山都 劈 开 , 这 一 句
就 叫 起 来 ,天 下 的 鸡 也 都 跟 着 它 在 读 以前 先 停 顿 一 下 , 不要 紧跟 着
( 男 生 有 感 情 地 朗读 第 一 节 。) 师: 第二 节是 梦游 天姥 山 , 朗
( 生轻 声 朗读 , 教 师 随 机 正 音
正 字。 )
诵 时 要 注 意 通 过 语 气 和 节 奏 的 控 弱 ,毕 竟 这 两种 事 物 是 气体 和 液
制 体 现 出起 伏 变化 。 开 头 六 句 应 体 , 不 能 读 出 来 让 人 感 觉 像 固体 。
和伤 感。“ 惟” 和“ 失” 要 重音 强调 , 雾之 中, 不 可捉摸 。 一 些 评 论 家认 追 问这 几 个 简单 的 问 题 ,从 而 逼
它解 释 了作 者叹 气 的原 因 , 要 缓 而 为 杜 甫 诗 篇 纪 实性 强 ,可 当历 史 近 这 个 杰 出 生 命 的 核 心 ?
艮活 泼 。 怅, 若有 所 失 , 于是 非 常 失 望 难 过 由 ,
师: 茨威 格 说 过 , 文 学 的 深 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生:我选的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句。

因为这是一首记梦诗,记叙了梦中想像的景物。

我们都知道五岳是非常高耸的山,但是诗人梦中的天姥山要比五岳还要高。

这就是他运用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突出自己梦中的山的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

有谁就这几句还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他的发言作一点适当的补充。

生:我想的和他的差不多。

但我想联系下文谈谈下面的一句“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一句。

天台山“一万八千丈”已经很高了,但对于天姥山来说,它还像是拜倒在天姥山前一样。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了“向天横”三个字。

然后还有“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和“掩”也非常具有表现力。

“拔”在这里是“超出”的意思。

但我觉得在这里它不仅仅是“超出”的意思,还有一种超越出五岳一大截的感觉,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那种感觉。

“掩赤城”中的“掩”字也非常好,也很体现出那种感觉,是一种雄伟的特色。

师:两位同学对这几句作了必要的补充,讲得非常好。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几句。

其实这几句应该是一个小整体。

“天姥连天向天横”,一般人在写到这几个句子时,笔力已尽,气力已衰,但是诗人李白写到这里,意兴方生,笔欲飞,墨将舞,意兴遄飞,直达极致。

所以下面“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再逞一笔。

一笔开来以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再逞一笔,三次驰纵笔力,达到了奇伟瑰丽的艺术境界,是这样的过程。

为了加深体会,我们请这位同学朗读一下这几句。

(学生朗读)师:我们给她鼓鼓掌(鼓掌声)。

但是我觉得她的朗读中也有不足,有些地方重音强调的不够。

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强调重音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掩赤城。

师:哪一个字?生齐答:掩。

师:对,动词一定要着力。

还有吗?生:“对此欲倒东南倾”。

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要着力一点?生:“倾”和“倒”。

师:很好,你现在对这两个句子体味得很好。

能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按照现在的体悟。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docx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习目标】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与评价。

诗屮“梦境”的内涵,历来说法不一,屮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好引导。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每一遍诵读都有日的,诵读为主相结合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一遍诵读都有任务;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魅力,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情感。

一遍诵读都有任务【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刚才大家给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一些亳州的名人,我们都感到亳州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大家欣赏一幅对联(课件展示)。

大家齐读。

生齐读: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师:谁能告诉我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生1:李白。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生1:“诗中无敌”,说明他的诗歌写得很好。

“酒里称仙”,说明他爱喝酒。

还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是关于李白的典故。

师:很好,我想请一位同学详细讲讲“殿上脱靴”的典故。

生2:李白在长安时,有一次喝得大醉,在金銮殿上,当着皇上的面让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亲自捧砚來请他作诗,很潇洒,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很多人。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到宫廷之后,依然不改傲岸不屈的个性。

这样一位品行高洁的诗人当然不会受到权贵们的欢迎。

仅仅过了两年,李白就遭受排挤,离开京城, 他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备南游吴越。

在和东鲁的朋友告别时,李白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

我们将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师:我们首先进行第一遍诵读,这一遍诵读的主要任务是(投影):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一、导语激趣师: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生:双星伴月。

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生:李白。

师:李太白,传说他是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而生。

如果把唐诗比做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轮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

大家想想,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会做什么?生:作诗。

师:是啊,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本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到42岁才奉诏人京。

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

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初读会意师: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人生命的节奏。

老师对朗读有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分别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大家推荐两位同学。

第一段。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两处文字: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

剩下的句子我再请一位同学读。

(学生分工合作朗读全诗)师: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生:好。

师:我也觉得很好,很多同学读着读着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课文的标题应该怎么读?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师:“吟” 是什么?生:作诗。

师:这让我想起孟郊的一首诗——生:游子吟。

师: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暮江吟》,再读读课文题目,应该怎么读?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吟” 是一种诗歌体裁。

师:大家一起把标题读一读。

生: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走到朗读第2段的学生面前)你刚才读得很有感情,我想和你商量一组诗句的朗读,“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你的下句读得很有情味,但是上句读得铿锵了些,你再调整一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四)拓展延伸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2.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五)小结作业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不限.五.板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理解诗歌主旨及李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颂声载道入新课1.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2.〝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3.解题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5.〝留别〞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因声求气入诗境1.播放多媒体视频诵读,勾画字词,理解诗歌主要意思.2.读音检测:天姥天台瀛州脚著剡溪渌水谢公屐暝殷岩泉栗深林訇然鸾回车3.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背诵),特别注意最后一句的感情表达.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来把握好内容,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勾划出四个句子:诗眼句;文脉句;梦境的起止句;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4.标出要求勾画的四类句子: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起止句: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5.清理文章思路结构:梦游之由(起)——叙述;梦游之景(见)——描写;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缘景明情觅仙踪1.学生诵读(鼓励自告奋勇),师生共同点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运用了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的画面融入了的情感.⑴鉴赏文学作品的三个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2.探究〝入梦之因〞部分.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霞明灭连天横——五岳与别山作比——赤城——天台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4.探讨梦境部分①概括这一部分的三幅画面月夜渡湖(剡溪)著屐登山(山中)仙人盛会(洞内)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④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5.从画面看,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彰显了浪漫艺术.从流露出的起伏跌宕的情感看,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梦的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表达你对这个梦境的理解.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沅《诗比兴笺》交流小结,点评提升.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让我们齐读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的片段,看看专家的解读吧!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小结: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6.知人论世品诗仙(1).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明确: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2).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知人论世不可少.〝诗仙〞生平:_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病逝当涂明确: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7.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励志明理求提升(1).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2).总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实用1份

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实用1份

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实用1份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1上课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李白知道多少?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豪放飘逸。

那么,他属于哪个流派?浪漫主义。

知道他最擅长哪种文体吗?古体诗。

我们今天就来学__白这首写得最好的古体诗__《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节课我们串讲了这首诗的字词,这节课我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并在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熟读或者背诵这首诗。

(幻灯片1: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解题: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

内容上多是抒发自己的悲愁感慨,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节奏上也有许多的变化,要求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注意把握。

留别,留诗作别。

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从下面几句诗中找到答案?(幻灯片2:介绍背景)“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王侯将相。

因此,当玄宗召他到长安来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以为可以借此一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是玄宗却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填词作诗的,根本不重用他,只能写些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样的应酬之作。

我们知道李白又是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自然受到排挤,一年之后就被放逐,离开长安。

他那想要大济天下的现实的梦从此破灭。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没有梦的__因为,梦就是人生的理想__必然地,他要另寻一个地方来寄托自己的梦。

那么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

整体感知: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有气势,如果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就会读得更有感情了。

文本研习:1、刚才有同学问: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姥山太与众不同了。

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节,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

(幻灯片:诗的脉络)学生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双主”模式的教学尝试嘉定一中王燕背景: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

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正值学校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尝试的这个契机,我尝试用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

师:在中国文学古代诗词中里的“记梦的作品”是俯拾即是的,如岳飞的《小重山》里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他梦到的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吧;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梦到的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吧!这二人身处江南,心驰北国,他们的梦想是为国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今天一起上溯千年,跨越千年的时空,走入李白的梦境,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首先请同学一起来把整首诗来朗读一下,在朗诵中我们感受李白要抒发的情感。

生:齐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诗中李白怎样的情感?他的情感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就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来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

在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前,先给大家介绍诗歌的音乐美。

这也是呆会让大家讨论的诗歌的语言特点。

见PPT师:朱自清先生说:“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与乐是分不开的,那是诗的生命在唱。

”古代的诗歌往往都是可以入乐而唱的,只是很可惜,现在乐曲已经散逸了。

我们只能用诵读来感受其中的音乐美。

但即便只是诵读,我们也人就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特有的音乐美。

一般来说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旋律上。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时间:10月22日9:00——9:50执教:方玉君记录:刘建松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3)好长时间没写课堂实录,手感较生疏,现小方老师的教学实录,全凭记忆,如有不当之处,望谅小刘之愚钝。

师:二十一世纪,科技高度发达,似乎没有什么摆不平的难题,什么克隆、基因、人造美女、(生笑)磁悬浮,哦,有谁坐过磁悬浮列车?(生笑)估计感觉就是飘飘欲仙,羽化而登仙。

然而还有一样东西目前没有彻底解决,那是什么呢?(停顿),不会在说梦话吧?是的,梦的确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到极满意的答案,班中哪位对梦感兴趣?(生笑)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

今天我们当然不研究这个大难题,简单些,我们首先为梦来组词吧?(学生上台板书:南柯一梦、做梦白日做梦,如梦如幻。

黄粱美梦红楼梦梦想梦想成真)师:呦,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会做梦,连《红楼梦》都梦到了。

其实红楼梦是是曹雪芹的辛酸的回忆,在他看来富贵如过眼烟云,到头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今天我们要进入的是诗仙李白的一个奇梦,现在让大家进入时间隧道,时光倒流,用你们的洪亮的声音重温这个《梦游天姥吟留别》,看看这是否也是个黄粱美梦。

(学生大声的朗读)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的感觉是如梦如幻,再一次感到这确实是个奇梦。

好,谁先来说一说李白的一些资料。

生(1):诗仙。

浪漫主义的诗人。

生(2):是我的偶像,长得很帅。

(生笑)生(3):武艺高强,有傲骨。

不会屈从,有男人味。

师:你说李白是练过武功的,所以他的骨头是最硬的,(生笑)的确。

诗仙仗剑去国,周游世界。

剑是古代男子的装饰品,当然有时是用来打架。

(生笑)而李白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他的诗文语言清新飘逸,意境奇伟瑰丽,风格豪放奔放,真是留诗仙美誉,让百代称颂,立浪漫丰碑,令后人景仰。

他的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

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的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国一等奖公开课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国一等奖公开课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国一等奖公开课课堂实录师:同学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也有自己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诗仙”李白,看看卓然不群的他,会做什么样的梦。

先请同学们告诉我,第一次看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诗题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生:李白可能在说梦里的事情师:还有什么感觉?生:我觉得是在说一些告别的事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诗题是“吟留别”,作诗说离别的事情,有点悲伤的意思。

现实很残酷。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既然是作别,和谁告别呢?生:东鲁的朋友。

生:通过资料书我看到是从长安被撤职之后,也算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走。

师:也就是从京城被赶了出来,在东鲁这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辞别朋友,写了这首诗。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同学说既然是离别,肯定有点儿悲伤之意。

还有问题吗?生:“天姥山”中的“姥”为什么不读lǎo师:因为这里是老妇人的意思,所以读m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的时候把自己阅读中的疑问待会提出来,我们交流。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师: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看谁做智者,先来发问。

生:我感觉第二段和他被贬长安的历程有点相似,但我不知道从哪一部分开始他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谁能给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生: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开始,他前面写的是“迷花倚石忽已暝”,讲的是对朝廷的依赖和喜欢,“忽已暝”写的是喜欢上了朝廷。

“熊咆龙吟殷”和“栗深林兮”,讲的是打雷,大体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权贵,从“列缺霹雳”开始写自己失宠了,从这开始就有一系列的转变。

师:对这个问题谁还有补充?生:他的解答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分得再细一点就更好了生:我感觉应该是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开始转变的,因为第一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是写被招入宫中愉快的心情,谢灵运的典故是写他在宫中的成功经验,到“空中闻天鸡”,然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应该就是他对官场迷茫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对李白了解吗?生(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唐代诗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师:“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

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

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

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粗字幻灯展示)。

二、解题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诗歌的标题读一下。

生(大多数学生读成)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将“吟”读成Yǐn,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呢?什么意思?生(马上纠正):“吟”读yín。

(但对“吟”的意思,做沉思状)师:“吟”是一种歌行体,白居易不就有《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吗?一般与前面的内容连读,也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那么,“梦游天姥”讲的是什么?生:诗歌的内容。

师:那么,“留别”呢?生:写诗的动机。

师:不错,这首诗正是诗人赠与东鲁朋友的,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接下来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一起把诗歌朗读一遍。

①“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②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全班朗读课文。

师:天台,“台”念tāi。

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呢?生: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到“忽魂悸以魄动”结束。

师:也就是说是个从内容来看,大概可分为:梦由——梦境——梦醒。

(加粗字幻灯展示)师:结合最后一段,看看哪里点到了“留别“?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别君去兮何时还”点到了“留别”。

诗人留别寄语是“且放白鹿青崖间……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白鹿”是个怎样的意象?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00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00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00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一、导入师:从周四到周日,这节课让大家久等了,我只能用知识来补偿。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代表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

这个代表作品叫(大家齐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大家读得不错,在吟后面应该有停顿。

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现在就请大家展示预习成果。

现在请第二组负责第一题、第二题。

生1:(实物投影)1.给加点的字注音。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石扉.澹.澹訇.然魂悸.(准确地读出了每个字)我的补充是(展示补充内容):“台”在“天台四万八千丈”中读第一声。

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中度第二声。

“怳”是通假字,通“恍”,所以应该读huǎng。

“雨”在“云清清兮欲雨”这句话中应该读第四声,因为在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下雨”,作动词。

我的补充完了,大家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生2:在诗歌的倒数第四行,“惟觉时之枕席”这句话中的“觉”应该读jiào还是读jué?生1:读jiào,是睡醒的意思。

大家有没有问题了?(稍微停顿),没有的话我们看下一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烟涛微茫信.难求:⑵栗深林兮惊.层巅:⑶虎鼓.瑟兮风为马:⑷失向来之烟霞..: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势拔五岳掩.赤城:(准确地解释出了每个词的意思)我的补充的部分,我觉得“觉”是“睡醒”的意思,大家应该注意,这个刚才已经说了。

大家有没有其它的问题?生3:“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中“来下”是什么意思?生1:就是下来的意思。

作者为了韵律的要求调整了语序,这在古代是各种比较常见。

大家还有其它问题吗?(在确定没有问题后,该同学回座位。

)师:第三题请第四组同学负责。

生4:我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题目。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实录应该怎么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梦 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1 师:同学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也有自己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诗 仙”李白,看看卓然不群的他,会做什么样的梦。

先请同学们告诉我,第一次看 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诗题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李白可能在说梦里的事情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是在说一些告别的事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题是“吟留别”,作诗说离别的事情,有点悲伤的意思。

现实很 残酷。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既然是作别,和谁告别呢? 生:东鲁的朋友。

生:通过资料书我看到是从长安被撤职之后,也算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跟志 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走。

师:也就是从京城被赶了出来,在东鲁这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辞别朋友, 写了这首诗。

师: 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还有同学说既然是离 别,肯定有点儿悲伤之意。

还有问题吗? 生:“天姥山”中的“姥”为什么不读 lǎo 师:因为这里是老妇人的意思,所以读 m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的时候把自己阅读中 的疑问待会提出来,我们交流。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 师: 古人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我看谁做智者, 先来发问。

生: 我感觉第二段和他被贬长安的历程有点相似, 但我不知道从哪一部分开1 / 15始他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谁能给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开始,他前面写的是“迷花倚石忽已暝”, 讲的是对朝廷的依赖和喜欢, “忽已暝”写的是喜欢上了朝廷。

“熊咆龙吟殷” 和“栗深林兮”,讲的是打雷,大体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权贵,从“列 缺霹雳”开始写自己失宠了,从这开始就有一系列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双主”模式的教学尝试嘉定一中王燕背景: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

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正值学校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尝试的这个契机,我尝试用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

师:在中国文学古代诗词中里的“记梦的作品”是俯拾即是的,如岳飞的《小重山》里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他梦到的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吧;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梦到的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吧!这二人身处江南,心驰北国,他们的梦想是为国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今天一起上溯千年,跨越千年的时空,走入李白的梦境,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首先请同学一起来把整首诗来朗读一下,在朗诵中我们感受李白要抒发的情感。

生:齐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诗中李白怎样的情感?他的情感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就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来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

在分析李白的心路历程前,先给大家介绍诗歌的音乐美。

这也是呆会让大家讨论的诗歌的语言特点。

见PPT师:朱自清先生说:“诗原是乐语,古代的诗与乐是分不开的,那是诗的生命在唱。

”古代的诗歌往往都是可以入乐而唱的,只是很可惜,现在乐曲已经散逸了。

我们只能用诵读来感受其中的音乐美。

但即便只是诵读,我们也人就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特有的音乐美。

一般来说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旋律上。

节奏美体现在音节的组合变化,比如说五言诗,我们是2言、3言断开,七言诗,是4言、3言断开来朗读,这就是音节的组合变化。

再有旋律美,旋律通过音调的高低抑扬,声调的起伏变化,再有通过句式的长短变化来体现错落有致的美。

一般来说,断句适合表达急促、紧张、热烈、激昂的情感;长句适合表达舒缓、从容的,赞颂,沉重的内容。

而长短句相间,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

如本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五言诗的节奏变化,诗歌的结尾是以二言作结,七言诗“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结尾是以三言作结,朗读时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再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是六字的诗句以两言做结。

句式的变化,五七言的变化,五言、六言、七言的变化在整首诗中也显得富有变化,非常具有音乐的美感。

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诗歌中语言特点当中显示出的音乐的美感。

接下来请请同学讨论在这首诗歌李白如何运用意象和意境和语言特点来展现出情感的变化。

前后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下。

生:讨论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交流。

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枕席和烟霞对偶,变现了他醒来怅然若失的感情,顿时转换了梦境和现实。

师:很好,请坐。

同学从意象意境的角度来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

再请同学发言。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显示出李白梦境中壮阔的景象,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有这个意境中感受到什么情感?生:继续回答,李白抱负远大?师:对于这一句有没有其他的理解?生:体现它的志向,体现李白想要实现他的的政治理想。

希望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师:注意两个字“栗”“惊”表示他心里感受的词语。

生:天姥山让他震撼,震惊。

生:情感发生了变化,有一种惊慌的感受。

师:读诗歌时不能把诗句割裂开来,要把前后的诗句结合在一起。

在“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景象让人很震惊。

这里诗人的情感已经和“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感受已经发生了变化,让人战栗,惊慌、害怕。

诗人的情感有一种畏惧,惊慌、惊恐的感受。

接下来请同学把这样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

生:一男生朗读“熊咆龙吟殷岩,……失向来之烟霞”师:非常好。

惊恐的感受读出来了,失落的感受也体现了出来。

接下来请同学继续从意象、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句话是这首诗中四言的句子,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从“熊咆龙吟殷岩泉”一句开始就改变了诗中和谐的气氛,描写天空“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变化,把这幅画画完整。

仍旧给人一种惊恐的感受。

师:接下来后面发生了什么?生:“日月照耀金银台”神仙来了。

师:还是惊恐吗?生:又是另外一幅画面,中间这段是表达一种不乐的景。

师:然后神仙出来后呢?生:又是一幅乐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之后醒来,又化乐为哀。

师:当看到神仙出现的时候,诗人的情感如何?生:神仙出来后,从一开始恶劣的环境,诗人的情感转折成了欢乐。

师:同学选择了一副很长的画面,从“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说“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是为神仙的出现蓄势,为了营造出仙人要出现的景象。

当仙人出现时,诗人很欢乐,欣喜之感。

请同学一起朗读这部分诗句。

生:朗读“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师:这里描摹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以及仙人出现的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情感有惊恐到欣喜,在品读李白的梦境在诗歌的梦境描摹的后面部分同学谈了很多,请同学关注前面李白刚入梦的情境。

生:“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在梦境中发现谢灵运的故居,感觉很优美、壮美。

在梦境中李白不仅与神仙同游也和谢灵运同游。

师:李白与谢灵运同游了吗?只是遥想到了谢灵运。

同学提到了两个词“优美”、“壮美”这样的景致体现在了哪些诗句中?生:描写谢灵运故居的句子优美。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句子中感受到了壮美。

师:在优美和壮美的景致中,你感受到李白怎样的心情?生:李白的心情悠然,畅快,欣喜,喜悦的。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感受李白心情的时候都是从意象、意境的角度分析体会的。

哪个同学能从句式变化的角度来感受李白的情感?大家先一起来朗读“湖月照我影,……迷花倚石忽已暝”。

生:朗读师:这部分诗歌主要以几言为主?生:五言师:再读这部分五言的句子。

生:朗读。

“湖月照我影,……空中闻天鸡。

”师:这六句五言诗中感受到的节奏怎样?生:轻快,活泼师:我们感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山的喜悦的心情可以从语言的轻快活泼中感受出来。

接下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七言诗,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迷花倚石忽已暝”节奏转为和缓,同时情感也发生了变化。

“忽”字感受到时间过的很快。

师:为什么感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生:更加留恋天姥山的情景,感觉沉醉在天姥山美景中。

师:五七言句式的变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朗读过程中,音乐错落有致之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的变化。

由之前的欢欣,到沉醉于美景中的物我两忘,这是在诗歌品读中感受到的句式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

其实在这首诗歌中,由诗歌句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语言上的特点而让我们感受到李白情感上变化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这里就简单总结一下。

大家读过全诗后,发现这首诗中分别有多少言的句子?生: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

师:整首诗中句式参差错落,在朗读中语言也有抑扬顿挫的变化,感受到诗歌中的音乐的节奏感,也让我们感受到句式变化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我们通过了意象和语言的特点感受了李白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李白通过想象营造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李白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一个梦境呢?请同学彼此间讨论。

师:先讨论到这,,鉴赏诗歌需要知人论世。

生:写梦境是为了写生平,在梦境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

师:通过同学的感受,可以感知到李白的梦境是现实生活的影射,或者说是折射。

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李白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实现,在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情感,也可以在梦中得到宣泄。

同学也说到了诗歌中的句子,是李白真实的经历。

请同学说说看,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可以和李白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联系在一起?哪些句子就是李白什么状态下生活经历的写照?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讨论师:先讨论到这,把梦境中李白的心路历程来说一下。

李白在“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感受到李白游天姥山内心是非常轻松、愉快、喜悦的;写到“迷花倚石忽已暝”感受到李白完全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物我两忘的情境,写到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时,感受到了李白的惊恐,再写到了“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仙境时,我们又感受到了李白的欣喜。

我们请同学来说,哪些诗句可以和现实中的经历相联系?生:不说话。

师:没想好,先请坐。

同桌补充。

生:我觉得李白是一个富有幻想的人,李白经历很传奇,“我欲因之梦吴越”中写出他一夜成名。

师:联系他的生平,他什么时候一夜成名?生:写“我辈岂是蓬蒿人”那的时候。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怎样的情境?生(在下面说)玄宗招李白入京为官时。

师:许旻晟帮你补充了。

唐玄宗下诏书让李白入朝为官时,他的欣喜若狂,一夜成名。

好,继续。

生:表现出他有一种一飞冲天的豪情,“一夜飞度镜湖月”有一种夸张的手法,然后我觉得后边“栗深林兮惊层巅”我觉得是整篇中最有气势的一句话,栗,和惊,这两个动词,感觉他一定要在政治上大有一番作为,要惊动天下,但后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时,你会发现有一种无比失落的感觉,可能现实和理想差太远了,他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做成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就是,这只是一场梦而已,也就是说他的人生也就是一场梦而已。

师:也就是现实和他的梦想差距非常大,好,请坐。

我们同学在诗中梦境的描摹也感受到了这是李白人生经历的写照,很多诗评家也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第二段中关于梦境的描摹当成是李白长安三年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他们两位同学合作分析后,我们也发现确实如此。

在“一夜飞度镜湖月”“半壁见海日”“身登青云梯”这些诗句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是李白一飞冲天,他走出民间,走向京城,他以为自己可以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的这种欢欣喜悦,但“熊咆龙吟殷岩泉”这种恐怖的心境其实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政治理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不由地,他去幻想出了一个更美好的理想境界。

“仙之人兮列如麻”,但美好的梦总是容易破碎的,美梦易醒,我们立刻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

每个人在梦醒后都会有对于人生的重新的规划和思考,大家感觉李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他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在第三节中。

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他选择了?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师:既然政治之路我走不通,那我就寄情于山水之间。

就如同他一直所仰慕的谢灵运一样。

而由此也有了他人生当中最响亮的格言,一起说。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