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数控、机电学时:72开课学期: 第3学期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与典型零件的加工~对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与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工艺理论知识~工件的定位与装夹等~并能进行熟练的车床、铣床、钻床等机床操作。
,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较强的与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工艺措施。
,三,能力目标能进行零部件简单的工艺安排和工序设计~并能进行各种机床加工操作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图、车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为零件的正确加工奠定专业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 车工实习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掌握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工艺分析、工序设计的能力~并具有操作金属切削机床加工出符合零件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的技能。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主要教教学模块学习目标能力要求参考学时学内容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金属材料掌握金属材料性能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2 的性能的测试方法等工程材料 6 掌握碳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常用工程熟悉各种工程材料4 非金属材料的常用牌材料的用途和选择号以及相应的性能熟练掌握刀具坐标系金属切削掌握普通车刀等刀切削原理中的各种参数以及参6 6 加工原理具的刃磨数的选择熟练掌握车床加工特车削加工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点、附件的使用熟练掌握铣床加工特铣削加工熟练进行铣削加工 1点、附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磨床加工特磨削加工熟练进行磨削加工 1 点、附件的使用金属切削机6 床概论了解齿轮机床的工作了解齿轮的加工工齿轮加工 1原理艺其它切削熟练掌握车床加工特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加工方法点、附件的使用特种加工了解特种设备的工作熟练进行车削加工 1 简介原理熟练掌握机械加工精掌握分析和提高机机械加工质机械加工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械加工精度、表面4 4量质量量的概念质量的方法了解典型表面的各种典型表面能完成对典型表面加工方法; 6 加工方法的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34 机械加工配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的制定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1 的基本概念能够对定位基准和工件的定掌握基本概念和夹具6 定位元件的正确选位与装夹基本知识择机械加工初步能够对零件进掌握基本概念和工艺工艺规程行工艺编制和工序8 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制定设计典型零件能够对典型零件进行能够对典型零件进的加工工6 工艺分析行合理工艺安排艺掌握基本概念和装配能够对产品装配方装配工艺 6 的基本理论知识法进行选择1 现代制造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了解现代制造技术技术简介应用和发展的应用和发展,1,普通零件的工艺编程实验,实训, 14 14,2,车床、铣床、钻床操作加工零件机动 2 合计 72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教材:钮平章、阎瑞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二,教学参考资料(2)同济大学郭宗莲、秦宝荣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三,教师素质要求熟悉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钻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合理安排零部件加工工艺等基本理论知识~并熟悉机床的加工操作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学时:104 学分:6课程负责人:魏香林参编人员:徐斌锋、李文辉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教学课时为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前导、后续课程由于是大一,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学习本门课程,同时也也为后面学习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实训、数控铣、ug编程等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机械制造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倾力打造本课程。
主要思路有: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室,进行教师现场辅导,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上机训练、为就业拓宽一条渠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对是大学阶段的一次较系统的工艺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常用热加工和冷冲压工艺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具有初步的选择能力。
如机械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和材料热处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其后续专业课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前续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熟悉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用途◆初步具备零件加工基本理论与加工方法选择◆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工程材料及成形知识,选择零件材料与改性方法、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
◆掌握金属学基础知识和金属热处理基本原理,掌握Fe-Fe3C相图中的有关知识实际应用;能识读热处理工艺文件。
◆了解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基本操作;了解钢的表面改性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种类、合金钢基本牌号、性能及用途。
对典型的机械零件、刀具和模具等会合理正确地选用工程材料。
◆了解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工具钢、高速钢、模具钢及铸铁的性能特点,热处理特点。
◆掌握热处理及铸、锻、焊设备的原理、结构;合理正确地选用毛坯成形工艺,了解设备的结构、使用、维护与保养。
◆熟悉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机床的分类、型号及特点。
2、素质目标◆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以便辩证地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具备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以教授学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各个环节的流程,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熟悉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和技术,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基本能力目标则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机械制造工作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的机械制造问题,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20学时)-机械制造的定义与分类-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工序2.机械制造的基本设备和工具(30学时)-机械加工设备的分类与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机械加工常用的测量工具和工装夹具3.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与技术(40学时)-机械加工的常用工艺与技术-焊接、铸造与锻造等特殊工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数字化(30学时)-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5.机械制造的实践与应用(30学时)-机械制造的实验与实践活动-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机械制造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等,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码:05230241/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7 总学分数:6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学生获得从事机械加工、产品开发等工作所必须的业务技能,具备制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毛坯和热处理方法等能力的重要课程。
对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修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奠定制造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作用,增强了人才去向的适用性。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数控编程与加工、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6、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打破原来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理念,突出“够用为主”的思路,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3、掌握铁碳合金相图;4、掌握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5、掌握和理解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熟练应用表格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6、初步学会机械设计中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选择依据与选择方法且能读懂机械图样中相关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7、了解测量技术的相关概念;8、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及标注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等内容。
2.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测量和检验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机械装配的技术要点等。
3.具备运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常见机械加工工艺的操作和机械装配等实践工作。
4.具备解决一些基本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包括机械加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工艺流程等内容,教授常见的机床、刀具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机械制图:介绍机械零件的制图方法和标准,包括零件的视图、尺寸标注、断面图、装配图等内容,并讲解零件图样的编制流程。
3.机械零件加工:教授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基本加工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常见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4.机械装配:讲解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装配工艺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一些实际的装配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教师应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装配等实践活动,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考核可以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评价;期末考试则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学分学时56 理论19实验13上机实践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后续课程焊接工艺、技能鉴定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3+3 数控技术专业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前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课内学时(学分):72学时(4.5学分)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职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选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制造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热加工基础知识;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基础知识;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工程材料和热处理工艺;2)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毛坯成型方法;3)能够根据工件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4)能够合理选用工、量具;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三)素质目标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理论与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工艺、材料、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确定等方面的能力;3. 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分类,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熟悉热处理的方法及工艺;2. 铸造与锻造:了解铸造和锻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铸造和锻造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铸造和锻造方法;3. 焊接与连接:了解焊接和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焊接和连接材料的性能及选用,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和连接方法;4. 切削加工: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刀具、夹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加工方法;5. 机械加工工艺: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3.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制造的实际情况;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30%;3.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20%;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论文,占总评成绩的2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械制造加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金工实习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的基本条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生产应用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学习工程材料相关理论与性能改善方法、毛坯制造技术与加工要求、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能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进行合理选材及合理安排热处理进行加工的工程能力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熟练应用机床、夹具及工艺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能利用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的知识分析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
2.熟悉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能根据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们的极限与配合的组成与特点。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它是制作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也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工艺层出不穷。
因此,对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是进行高水平机械制造的先决条件。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等方面。
课程的学习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制造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内容3.1 机械加工1.零件加工的基本步骤2.零件加工的常用工具及使用方法3.零件加工的测量和检验技术4.零件装配与调试技术5.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3.2 数控加工1.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数控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数控程序的编制4.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5.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3.3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3.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图形4.机械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5.机械制图的测量和检验技术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程论文、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占70%,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比重占30%。
课程得分满分为100分,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才能通过本课程。
5. 参考文献1.陈忠实. 机械制造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18.2.周立勇, 杨建虎. 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3.G. Thomas. Fundamentals of Machining and Machine Tools[M]. CRCPress, 2016.。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二、课程代码:MCF002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分:3五、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材料力学六、课程目的与任务:1.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2.任务:(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熟悉机械成型、机械加工、焊接、装配等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4)理解机械制造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5)培养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程内容:1.机械制造基础知识:(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2)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机械制造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4)机械制造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2.机械成型工艺:(1)常见的机械成型工艺及其原理。
(2)锻造、压力加工、模锻、挤压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金属成型工艺的材料特性和成形性能要求。
(4)机械成型工艺中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3.机械加工工艺:(1)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原理。
(2)切削、钻削、铣削、磨削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加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4)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4.焊接工艺:(1)常见的焊接方法及其原理。
(2)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焊接工艺中的焊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机械装配工艺:(1)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2)机械装配工艺中的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八、教学方法与考核要求:1.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服务于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要求确定毛坯获得方法,合理选择切削刀具及刀具参数;能够根据加工条件和手册制定切削用量;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选择不同的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具有初步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应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成就。
(二)先修后续课程通过先修课程《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备了一定专业技能和工程材料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数控加工工艺、特种加工技术、模具钳工工艺、金属零部件手工制作等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车工、铣工、磨工等职业职业标准,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与机械零件毛坯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整合确定出新的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熟悉金属材料成分、性能、牌号及应用,了解金属热处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并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促进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2.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就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就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就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就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与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与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就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与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1)贴近生产岗位。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3)工学结合。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
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
(4)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以图、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5)实施项目教学,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
(6)突出高职教育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机械加工类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是相符的,如:中高级车床操作工、中高级铣床操作工、中高级数控车床操作工、中高级数控铣床操作工、中高级焊工。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场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2)方法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程,并逐步对制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
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3)社会能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掌握机械零件图中的公差配合知识,了解标准的概念,掌握常用的配合类型,掌握尺寸公差的代号与数值转化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含义及检测方法,掌握工厂加工生产中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掌握机械制造常用钢和铸铁的分类方法及性能特点、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到的非金属材料,掌握热处理原理,掌握工厂中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热处理设备。
(3)掌握毛坯制造中常用到的型材切割、铸、锻、焊等各方法的特点,学习铸造、焊接、锻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切割、铸、锻、焊等机械制造中使用到的设备及特点。
(4)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掌握切削用量的要素及选用原则,熟悉各机械加工机床的加工方法、特点及加工范围,了解切削力、切削热的构成及特点,掌握刀具磨损的特点。
(5)掌握车床、铣床、镗床、磨床、钻床等机械加工机床的结构原理、加工方式、加工类型,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刀具、夹具、量具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机械零件外圆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孔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平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螺纹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了解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键槽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
(6)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掌握零件装夹定位的知识,掌握轴类、平面内、箱体类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能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掌握机械设备装配工艺知识。
3、素质目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做事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精神;三、内容标准本课程分为7个项目,以15个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入到项目训练中。
(一)内容标准1、内容设计2、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一:学习情境二:学习情境三:学习情境四:学习情境五:学习情境六:学习情境七:(二)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本课程为培养在生产制造领域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较紧凑,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注重对机械切削加工理论及机械加工设备的详尽讲解,同时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制造知识,了解各机械加工机床的加工特性,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熟悉各类型刀具的加工特点,掌握常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为今后学生职业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力。
课程教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掌握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该课程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门面向实际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
课程内容按项目进行组织,每一个项目的内容均贴近实际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工作实际。
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每个项目的教学都辅以实验课程或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实验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的开展,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获得工作岗位技能,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不同学习阶段,教学内容中,知识能力和工作能力逐渐深入。
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渐过渡到岗位知识能力和工作技能。
四、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本课程考核目的是对学生系统地获得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能力的评定。
过程性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程教学中每个项目的知识内容;实践技能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其所占比重及考核内容,如下表:(三)考核标准1、过程性考核标准(1)分值:100分,在本课程学业成绩中占比20%。
其中教学出勤率占30分,教学过程中的作业占70分。
(2)安排:按项目进行,每个项目进行一次作业,共计7次作业。
2、实践技能考核标准(1)分值:100分,在本课程学业成绩中占比30%。
(2)安排:每个项目教学完成后进行实验,共安排15次实验。
3、终结性考核标准(1)分值:100分,在本课程学业成绩中占比50%。
(2)安排:每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时间90分钟。
考核的内容及要求,如下表:五、实施保障(一)师资保障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具有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学能力,熟悉热处理工艺的分析与制定。
2、课程实训指导教师深刻理解高职教育规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扎实的金工理论及实践基础,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训指导教师。
3、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熟悉相应的国家标准、工艺规范和安全标准,具有执教能力,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同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系列职称证书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保障本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为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教室应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有力学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机加工实训车间等作为实验和实践课程的配套设施。
(三)教学资源保障本课程的教材建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一版,韩绍才主编,《机械制造基础》。
(四)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有力学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等作为实验和实践课程的配套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