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生物碱提取影响因素的实验探讨

合集下载

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含量测定

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含量测定

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含量测定[摘要]本文在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以生附子、常压蒸附子炮制品为对照,以三种乌头生物碱及炮制品的外观评分为指标,比较高压蒸制工艺。

结果:附子高压蒸制效果最佳,附子经润湿法处理后,使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LS-50LJ)蒸制 150 min时,与各炮制品综合评分比较相近,从各方面考察分析:外形美观符合药典规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急剧下降低至0.04mg/g。

达到2015版药典对炮制附子的要求。

结论:该工艺简便、可控、易行,可作为替代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经高压蒸制法处理后其双酯型生物碱大大降低,单酯型生物碱明显增加,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总生物碱;一、概述附子为毛茛科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1]。

其生品所含的乌头碱等酯型生物碱毒性较大,但它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临床使用的安全范围较小,通过合理的加工可使生物碱由双酯型水解为单酯型,从而达到降毒存效的目的。

但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炮制不及,毒性太大,炮制太过,药效不存的现象。

目前能同时控制附子毒性和保证疗效的工艺尚不规范,同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量化的质量标准不明确,造成各地附子炮制品的质量相差很大[2]。

历版《中国药典》制法耗时耗能,依赖经验,可控性较低,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较难控制。

传统炮制工艺是在产地进行洗净、泡胆巴、煮、剥皮、切片、漂片等加工处理,在此过程中,生物碱损失约81.3% ,其中泡胆巴损失31.6% ,漂片 33.6% ,蒸片16.1% [3]。

本文提出的高压蒸制法,操作简单、可控、省时,去毒效果好,是目前炮制研究的热点。

二、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药2.1.1实验试药表2.1实验试药试药批号厂家附子采自陕南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乌头碱对照品P23S7F21639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次乌头碱对照品M12A7S19326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新乌头碱对照品Y12A7H19379乙睛、四氢呋喃、用醇、乙醇、乙酸铵、冰乙酸、异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氨水,其中乙睛和四氢呋喃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附子生物碱薄层层析影响因素研究

附子生物碱薄层层析影响因素研究

A 隋 t O jc v o m rv a d o t i t eh d f ti a e c rm t rp y ( L ) fr te a ao e r n t n i a i 面 c: b e t e T i po e n pi z h m to o h i m e e n—l r ho a g h T C o h l li d t mi i n dx y oa k d e ao r
Re e r h f l fue i l Fa t r n sa c o n l nta c o s o TLC o De e m i to f Al l i fr t r na i n o ka o d
i Ra x Ac n t La e a i Pr e a a a n di o ie t r ls a p r t
和 展 开 剂 同 时饱 和 4 i , 开 , 色 , 获得 较 好 的分 离效 果 。 0m n 展 显 可
关键词: 附子 生 物碱 ; 响 因素 ; 影 薄层 色谱 法 ; 色谱 条 件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0 R 8 . R 8. ; 2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9 1 20 )4—03 0 10 43 (0 7 2 0 2— 2
a o ie aea i p a p r t. e ho s e ea ifu n il a tr o TL s c a t e e eo e s i o s t ain n c n e ta in o to g c n t l trls r e a aa M t d S v r l nl e ta fco s n C. u h s h d v l p r,t me f aur t a d o c nr to f sr n o

优化附子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优化附子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浴 中保 温 1 mi 放 冷 , 高 氯 酸 铁 试 液 】 mL, 匀 , 置 5 n 0 n, 加 3 摇 放 mi ,
精 密加 入 高 氯 酸试 液 8 L 用 高 氯 酸铁 试 液 稀 释 至 刻 度 , m , 摇匀 , 放
置 1 ri , 5 n 以相 应 试 剂 为空 白对 照 , 51 n 处 测 定 其吸 光 度 。以 a 在 5m 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 , 吸光 度 为 纵 坐 标 , 线 性 回归 方 得
p o e sfr a o i n S 15 l/L h d o h o i a i n 0 t s s le tu a e a u t n o ma e il t o l r c s o c nt e i . mo i y r c lrc c d a d 1 i o v n s g — mo n t tr swi b i me i a h —
ig 3h.Concuso :tpr vde te ee e e o h o i n l i n I o i s h rf r nc fr t e ptmum e ta to p o e s f e ta tng i g e e s fo xr c in r c s o xr ci n r dint r m Chie e h r lm e ciesa d r lt d pr p r to h ti l i g a o t m xta to n s e ba di n n ea e e a a in t a ncud n c niu e r c in.
2 0 0 0) DA2 0 9 21 ; 01型 大 孔 吸 附 树 脂
( 津 市 海 光 化 工 有 限 公 天
司 ) 乙醇 、 酸 等 均 为 分 析 纯 。 : 盐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美国 Zorbax extend - C18 (150 mm ×4. 6 mm , 5. 0 μm )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0. 1%乙二胺 ;梯度洗脱 , 时间程序为 0 →15 →30 →35 →60 m in, 乙腈体积分数相应为 35% →50% →75% →35% →35% ; 流速为 1 mL /m in;柱温为 30 ℃;检测波长 240 nm。
Vol. 24 No. 1 M ar. 2009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侯大斌 赵祥升 王 惠 许 源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 :对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 3种双酯型生物碱 —新乌头碱 、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用酸性 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的含量 ,色谱柱为 : Zorbax extend - C18 (150 mm ×4. 6 mm , 5. 0μm ) ,流动相为乙腈 —0. 1%乙二胺 ,梯度洗脱 ,流速为 l mL /m in,检测波 长为 240 nm ,柱温 30 ℃。结果表明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子根 、茎秆 、叶 、须根和母 根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 : 5. 53, 3. 81, 14. 77, 8. 87和 4. 58 mg/ g; 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组织中的含 量顺序为 :须根 >子根 >母根 >叶片 >茎秆 。该研究可为附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附子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 R282; S56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8755 (2009) 01 - 0098 - 04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刘敏;张海;蔡亚梅;陈啸飞;朱臻宇;柴逸峰【摘要】目的提取附子总生物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次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附子药材,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后,制得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采用Waters Terra C18色谱柱(3.0mm×100mm,3.5μm);流动相为A:乙腈,B:水(5 mM醋酸铵),梯度洗脱,A相随时间的变化:15%~26% (0~ 10 min),26%~30%(10 ~ 20min),30% (20 ~25 min);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6个生物碱成分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在2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在11.40~114.0、10.22 ~ 102.2、10.36 ~ 103.6、6.250 ~62.50、13.50 ~135.0、15.12~151.2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范围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52%(RSD=2.0%)、103.43%(RSD=1.6%)、101.92% (RSD =2.3%)、99.45% (RSD =2.7%)、97.67%(RSD=1.9%)、101.15%(RSD=3.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6个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4页(P181-184)【关键词】附子总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作者】刘敏;张海;蔡亚梅;陈啸飞;朱臻宇;柴逸峰【作者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江苏南京210002;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药材科,上海200438;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3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植物乌头(Aconiturmn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肾阳和祛寒止痛等功效[1]。

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溶解性能考察

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溶解性能考察

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溶解性能考察目的测定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方法,制备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

采用沉淀法联合HPLC,测定麻黄-附子药对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各类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

采用摇瓶法,测定麻黄-附子药对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结果提取物在甲醇和乙腈中的溶解度较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麻黄碱、伪麻黄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101(lgP=-0.99)、0.076(lgP=-1.12)。

提取物中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受pH值影响较大。

结论提取物在极性大的溶剂中溶解性较好,适宜的pH值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和脂溶性,从而有利于透皮吸收。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equilibrium solubility and apparent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a alkaloid in the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To provide a basi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Methods The extract was prepared by 70% ethyl alcohol and D101 macroporous absorbent resins. Dissolvability of its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s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in the 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was determined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HPLC method;the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n-octanol-water buffer solution system were determined by shaking flask method. Results The extract had optimum solubility in methyl alcohol and acetonitrile,and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had optimum solubility in buffered solution of pH 7.4.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n-octanol-water system was 0.101 with lgP=-0.99 and 0.076 with lgP=-1.12.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in the extract were affected by pH. Conclusion The extract has optimum solubility in high polar solvents.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have certain fat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in suitable pH,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transdermal absorption.Key words:compatibility Ephedrae Herba-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ephedra alkaloid;equilibrium solubility;apparent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HPLC麻黄-附子为临床常用药对,在《伤寒论》的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乌头汤等方剂中均有应用。

浅谈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性休 克及肠 系膜上动脉夹 闭性休克 等均能提 高平均 动脉 压, 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 率[] 4。 1 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 . 4 去 甲乌药碱对异搏定所致小 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 用, 能改善房室传导 , 加快心率 , 恢复窦性心律。 附子剂量
参 考 文 献
[1 1 朱林平 , 徐宗佩. 附子增效减毒 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 0 5 J 】 20 ,
(7 . 0 )
【】张硕峰. 2 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 的心脏毒效关系及甘草苷的 干预作用[ S京 中医药大学, 0 7. DIL 20
[ 王付. 3 ] 经方附子的煎煮与用量田. 中医杂志,0 0 ( ) 2 1, 3 . 0 【] 4周友红, 张红伟, 张振凌. 白附子炮制前后双( 5 一甲酰基糠基) 醚含 量的测定『. J 中华 中医药学刊,0 0 ( ) J 2 1, 6 . 0 [ 周海燕, 赵润怀, 羊 勇, 5 】 孙兰, 张蕾, 常琪. 附子膨大充实期干物质及 有效成分积 累规律研究 . 中药材,0 0 ( ) 2 1, 4 . 0 【1远颖, 6 张增瑞, 徐宗佩 , 刘伟 平. 附子大黄配伍 的毒 副作用研究 [.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00 (1 : 2 — 6 6 】 2 1 , ) 6 5 22 2 2 【 佳群, 7 闶 来建琴 , 王小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附子中毒体会叨. 江西
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附子除兴奋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 系统外 , 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附子所含 乌头 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 既是毒性 的成分 , 又是镇 痛作用 的有效成分。 . 2 影 响 附子 毒 - 陛的影 响 因 素
伍、 服药方法 、 患者个体差异等在 附子给药过程 中均要 给予 重视 , 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的毒性伤 害。

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及水解机理

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及水解机理

2 . S c h o o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G u a n g d o n g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 C h i n a 5 1 0 0 0 6 )

实验研究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4 9 3 1 . 2 0 1 704. 0 03

生附子煎煮过程 中生物碱含 量变 化及水解机理 木
龚又 明 , 邓广海 , 郑显 辉 , 覃 军 , 罗明超 - , 王 芳2 A
A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a l k a l o i d o f R a d i x A c o n i t e L a t e r a l i s a n d t h e r a w o f h y d r o l y s i s , a n d t o x i c i t y r e d u c i n g
原碱 、 苯甲酰乌 头原碱对 照品 5 0℃水解 1 h后 的含 量基本 不变, 1 0 0℃水解 1 h , 其降解率分别为 6 3 . 3 1 %, 4 2 . 3 6 %, 6 4 . 1 5 %, 1 0 0℃ 水 解2 h以上 , 其降解率均为 1 0 0 . 0 0 %; 根据对照品水解过程 中的降解率大小 , 确定其稳 定性大 小依 次为苯 甲酰次鸟头原碱 >苯 甲酰新 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次乌头碱 >新乌 头碱 >鸟 头碱 。 结论 附子 中双酯型生物碱在 5 0℃下 即发生水解 , 1 0 0℃ 下 3 0 mi n可水

附子中6种生物碱质谱裂解机制及醇解产物研究

附子中6种生物碱质谱裂解机制及醇解产物研究
【 关键词 】 附子源自乌头碱双酯型生物碱
裂解规律
醇解产物
S t u d y o n t h e F r a g me n t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 A l c o h o l y s a t e s o f A c o n i t u m A l k a l o i d s i n A c o n i t  ̄n C a r m i c h a e l i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6 . 1 2 . 0 2 1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附 子 中 6种 生 物 碱裂 解 规 律 ,研 究 双 酯 型 生 物 碱 乙 醇 解产 物 。 方 法 采 用 H P L C — E S I — MS
[ 1 . 华 润三 九 ( 雅安) 药业有 限公 司 , 四川 雅安 6 2 5 0 0 0 ; 2 . 成都 中医药 大 学 , 中药 资 源 系统研
究与 开发 利 用省部 共建 国家重点 实验 室培 育基 地 , 四川 成都 6 l l 1 3 7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5 .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t 6 ) 1 2 — 2 2 7 8 — 0 5
p r o d u c t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8 一 e t h o x y — m e s a c o n i t i n e , 8 一 e t h o x y - a c o n i t i n e a n d 8- e t h o x y - h y p a c o n i t i n e ; p y r a c o n i t i n e i s

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考察

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考察

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考察
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考察
满玉清;董宁霞;周灵芝;龚千锋;卢立明;李艳江;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13(032)003
【摘要】目的优化附子中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溶剂和冷浸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成细粉,加10倍量乙醚和1倍量氨试液,放置16 h后,超声10 min.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提取率较高.
【总页数】2页(P.134-135)
【关键词】附子;正交试验;双酯型生物碱;提取条件
【作者】满玉清;董宁霞;周灵芝;龚千锋;卢立明;李艳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考察[J], 满玉清; 董宁霞; 周灵芝; 龚千锋; 卢立明; 李艳江
2.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双酯型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分析[J], 袁小红; 杨婷; 刘卓; 徐春霞; 索志荣; 侯大斌
3.附子中双酯型、单酯型、非酯型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张成龙; 尹华; 章建华
4.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J], 孙兰; 周海燕; 赵润怀;。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分别采用江西建昌帮煨制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方法制备附子炮制品,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

结果不同的附子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ωB)分别为:建昌帮煨制法:(2.11±0.28)μg·g-1,(6.70±0.19)μg·g-1,(11.24±0.93)μg·g-1;樟树帮法:(2.35±0.37)μg·g-1,(3.21±0.89) μg·g-1,(8.05±0.90)μg·g-1;中国药典法:(1.41±0.16)μg·g-1,0,(1.64±0.21)μg·g-1。

结论建昌帮煨制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总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研究建昌帮炮制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 建昌帮; 附子; 双酯型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药性辛、热,有大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1],临床主要以炮制品应用为主。

由于附子炮制方法甚多,工艺也不统一,由此造成附子饮片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与有效。

本文采用江西建昌帮煨制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方法等3种方法炮制附子,并研究比较了不同附子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差异。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浙江大学智能信息工程研究所);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METTLER- TOLEDD AB265-S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

附子强心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实验探讨-中药药理学课件

附子强心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实验探讨-中药药理学课件
药物作用conceptshock微循环障碍肾血流量心输出量回心血量bp脑缺血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缺血脉压差脉搏细数治疗休克的主要措施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强心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组织氧合功能抗休克乌头碱类毒性生物碱的分解产物及非生物碱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可致心脏毒加热水解单酯型生物碱乌头胺乌头碱毒性的12000双酯型生物成份a炮制方法附子胆巴水浸泡漂洗煮蒸等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药效降低浪费资源实验方法整体试验
4、为防止血液凝固堵塞蛙心管口,可在任氏液中加入 适量抗凝剂肝素。可在1000ml任氏液中加入2ml肝素注 射液配制成肝素—任氏液。
【思考题】
影响附子强心的因素有哪些? 附子抗休克的药理机制是什么?
回阳救逆
亡阳证
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实验原理:
离体
双酯型生物成份 中乌头碱 可致心脏毒
次乌头碱
加热水解
单酯型生物碱
乌头胺
乌头碱毒性的1/2000
【实验方法】
A、炮制方法
附子
胆巴水浸泡、漂洗、煮蒸等
附片
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药效降低,浪费资源
【实验方法】
B、造模因素
整体试验:对整体动物进行药物作用的观察,保 持机体的完整性
离体试验:在体外进行的实验观察方法 分析药物作用、作用部位、作用机制 重现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 不足:药物杂质、理化特性影响
【实验原理】
模型制造 1、实验原理 灌流营养液中钙含量减少2/3 心肌收缩力 心衰 心输出量
2、药物中钙含量的问题
Ca2+
胞膜 离子通道 药物中加入EDTA 可以和药物中的钙离 子发生络合反应
Ca2+↑ 肌钙蛋白结合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刘卓;晏星;徐春霞;袁小红【摘要】[目的]研究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提取率、总生物碱收率和总生物碱纯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温度、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附子中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粉按1∶10(g/ml)加入无水乙醇,冷浸3次,每次1d;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总生物碱收率和总生物碱纯度分别为3.15%、0.64%和20.32%.[结论]该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工艺可控,较适合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和工业化生产.%[ Objective ]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 Method ] Taking extraction rate, and the purity and yield of total alkaloid as the indices, effects of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 ,comminution degree, solid-liquid ratio and extraction times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alka-loids were studied.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selected. [ Conclusion ]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 RADIX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powder was added into anhydrous alcohol with the ratio of 1:10 (g/mt)under 15 ℃. After cold leaching for 3 times with each time for 1 d, the dry extract rat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alkaloid, and purity of total alkaloid were3.15% ,0.64% and 20. 32%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efficient,low toxic, economical,convenient and can be used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9【总页数】3页(P5199-5201)【关键词】附子;总生物碱;冷浸【作者】刘卓;晏星;徐春霞;袁小红【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R284.2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1],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肾阳和祛寒止痛等功效。

附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附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附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姚琳;余丽丽;张茹月【摘要】采用索式回流提取法用乙醇提取附子总生物碱,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水的倍数为10,时间为1.5h,提取次数为2次.%The total alkaloid was extracted by alcohol via heating backflow extraction method. 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 in aconite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s of water 10,time 1.5 h,times 2.【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2(041)003【总页数】2页(P486-487)【关键词】附子;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作者】姚琳;余丽丽;张茹月【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附子中主要成分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1],含量相对较高。

还含有醇胺类、脂类和多糖类。

本文主要以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水提取,并采取酸碱滴定法对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取的酸碱滴定法,工艺和方法简单,可以相对准确的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该类中药制剂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95%乙醇、氯仿、硫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氨水、甲基红均为化学纯;附子,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鉴定并提供。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何 军1,2,祝 林1,奉建芳1(1.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部,上海200437;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 比较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 )法在测定附子总生物碱中差异,探讨适宜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用两种方法测定相同样品,比较测定结果差异,并考察操作步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 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滴定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7.7%,而UV 法为75.6%,滴定法测定结果更准确。

水分及萃取静置时间对UV 法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结论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以滴定法(药典法)为宜,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其测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附子;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199(2003)0620020203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虽然含量较低[1],但因药理作用强、有一定的毒性,常作为中药的制剂质量控制的指标。

2000版中国药典中有关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滴定法[2],文献中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3,4],但哪一种方法更灵敏、准确和具有更好的重现性,文献中并未见报道。

本文以附子提取物作为样品,对这两种方法用于测定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含该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材料与试剂仪器:7512G W 分光光度计(安捷伦科技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乌头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2029807)。

制附子(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样品溶液制备取制附子药材适量,粉碎成中粉,加85%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

醇提液经回收乙醇、浓缩、调pH 、过滤后得提取液。

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收集80%醇洗脱液,经减压浓缩与药材量相当后所得溶液作为样品溶液。

附子主要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活性测试的开题报告

附子主要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活性测试的开题报告

附子主要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活性测试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附子是我国传统中药中重要的药材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水肿等疾病。

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其中阿魏酸、马钱子碱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因此,对附子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活性测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为附子
的质量控制、药效研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
1. 附子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方法的优化
目前,附子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超临界CO2萃取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本研究将对不同分离方法进行比较,优选最适合的分离方法。

2. 不同二萜生物碱的活性测试
本研究将对附子中不同的二萜生物碱进行活性测试,包括对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的测试,并比较不同成分的活性差异。

3. 确定生物碱的结构和药理活性关系
通过对附子中二萜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测试,进一步探究不同结构之间的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提高附子的药效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 超临界CO2萃取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附子中二萜生物碱进
行分离和提取。

2. 对不同二萜生物碱进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测试。

3. 通过不同结构的二萜生物碱的活性测试结果,探究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可以优选出适合附子中二萜生物碱分离的方法,并对不同的生物碱进行活性测试,进一步探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为附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理论
支持。

附子发育解剖学及生物碱积累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附子发育解剖学及生物碱积累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附子发育解剖学及生物碱积累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附子(Aconitum spp.)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于中医药中临床治疗神经性疼痛、风湿性疼痛、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

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类物质,其中以乌头碱、花旗碱、紫丁香碱等为主要成分。

然而,附子中的生物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并且无法准确控制其药效,因此附子的种植、消费和安全应用一直是中医药界和食品行业的热点关注。

通过对附子生长过程中的发育解剖学和生物碱积累规律的研究,可以为附子的种植、消费和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增强人们对附子的认识。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附子在生长过程中的发育解剖学和生物碱积累规律,明确附子的生长生理机制和药效形成机理,为附子的种植、消费和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3. 研究方法:3.1 采集附子样本并研究其发育特征。

通过现场观察和取样实验,系统研究附子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

3.2 分析附子不同部位及生长时期的生物碱及其含量。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附子不同部位及生长时期的生物碱成分和含量。

3.3 确定与生物碱积累相关的关键酶的表达水平。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附子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

4. 研究预期成果:4.1 确定附子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规律。

4.2 分析附子不同部位及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揭示生物碱的积累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

4.3 确定影响生物碱积累的关键酶的表达水平,揭示生物碱的合成机制和调控机理。

4.4 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促进附子的种植、消费和安全应用发展。

附子二萜生物碱杀虫活性及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附子二萜生物碱杀虫活性及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附子二萜生物碱杀虫活性及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的开题报

题目:附子二萜生物碱杀虫活性及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
背景和研究意义:
虫害是导致植物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化学农药进行控制,然而这些化学农药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微生
物抗性等问题。

因此,开发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替代农药具有很大的潜力。

附子(Aconitum sp.)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二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三杀”作用,即对病菌、虫害和小型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而且附子在农业生产和生
态农业中的应用还较少。

因此本研究将对附子二萜生物碱的杀虫活性和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附子的农业、生态农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附子二萜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采用水提、乙醇提、超声波提取等方法对附子进行生物碱提取,通过色谱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

2. 附子二萜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测定。

选取多种害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探究不同生物碱对不同害虫的毒杀效果及剂量响应关系。

3. 附子二萜生物碱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的二萜生物碱对植物生长及其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得到附子二萜生物碱的高效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并确定其杀虫活性的范围和剂量响应关系。

同时,还将探究二萜生物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附子在农业、生态农业领域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生物碱提取影响因素的实验探讨梁春妹3,严汝庆(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贺州542800)[摘要] 目的:探讨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

方法:以药典法测定提取物收率,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碱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可能影响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因素分别进行考察。

结果:提取溶剂以85%乙醇为宜,采用药材中粉作为提取原料,加10倍量的提取溶剂提取2次,每次1.75h。

以此条件制得的提取物收率为1.21%,生物碱含量为0.33%。

结论:单因素试验所确定的提取条件稳定可行。

[关键词] 附子;生物碱;提取[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302(2004)0320222203 附子是常用的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功。

在许多经方如四逆汤、附子汤、参附汤、真武汤等中均有应用。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其中有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临床上附子大多使用炮制品熟附片、黑附片、黄附片等,主要是因为生附子毒性较大,经炮制加工后其中酯型生物碱被部分除去或水解,而毒性低的乌头原碱含量则增加。

本笔以临床上常用的黑附片为药材样品,对其提取生物碱的工艺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1 材料、仪器1.1 材料黑附片(贺州市药材公司,经严汝庆鉴定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ili Debx.的子根的炮制加工品),乌头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其余试剂为市售分析纯。

1.2 仪器UV-75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pHs-2C型精密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2 方法2.1 样品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1]2.1.1 乌头碱对照品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乌头碱6mg,置25m L量瓶中,加0.01m ol・L-1盐酸溶液,并添加至刻度,摇匀,即得0.24g・L-1的乌头碱对照品溶液。

2.1.2 pH缓冲溶液(pH3.05) 精密称取无水乙[收稿日期] 2002202210[通讯作者] 3梁春妹酸钠0.3g,加适量水溶解,加冰醋酸11.2m L,再加水至1000m L。

混匀。

用pH计测定该溶液的pH值为3.05。

2.1.3 0.1%溴甲酚绿溶液 精密称取溴甲酚绿200mg,用0.05m ol・L-1NaOH溶液3.5m L研磨,加水溶解至200m L,滤过,以氯仿除去脂溶性杂质。

2.1.4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量取乌头碱标准溶液0,0.2,0.4,0.6,0.8,1.0,1.2m L,分别置干燥分液漏斗中,加乙酸钠缓冲液5.0m L与溴甲酚绿指示液2.0m L,加蒸馏水使总体积达到10.0m L,摇匀。

再精密加入氯仿10.0m L,充分振摇3min,静置1h 后,分取氯仿层,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续滤液至已放入0.5g无水硫酸钠的试管中,放置0.5h。

用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16nm处测定吸收度。

回归方程:A=0.00312C-0.03568,r= 0.9985。

乌头碱含量在48~288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1.5 样品测定方法 取各样品溶液10m L,置分液滤斗中,用浓氨水调pH10~11。

用氯仿萃取5次(每次10m L),收集氯仿液,水浴蒸干。

残渣用0.01 m ol・L-1HCl溶解并定容于10m L量瓶中,混匀。

取此样品供试液2m L,按标准曲线方法操作,测定总生物碱含量。

2.2 样品提取物收率的测定参照药典法[2],取各样品溶液10m 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105℃下干燥3h,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30min,称重。

按下式计算提取物收率(%):收率(%)=[(W2-W1)/W]×100%。

式中,・222・W2为带提取物的蒸发皿重,W1为蒸发皿重,W为10m L样品液相当的药材重。

2.3 各因素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2.3.1 提取溶剂 取药材粗粉,以水、pH3~4盐酸溶液、65%乙醇、75%乙醇、85%乙醇、95%乙醇等作为提取溶剂,分别加10倍药材量溶剂加热回流2次,每次3h。

合并提取液,浓缩或回收乙醇后浓缩至一定的容积,各取10m L分别测定提取物收率与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

2.3.2 粉碎度 将黑附片药材分别加工成饮片、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分别取适量,加10倍量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h。

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一定的容积。

各取10m L分别测定测定提取物收率与总生物碱的含量。

2.3.3 溶剂用量与提取次数 取药材中粉适量,分别以6,8,10,12倍药材量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或3次,每次3h。

合并2次或3次的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一定的容积,各取10m L2份,分别测定提取物收率与总生物碱的含量。

2.3.4 提取时间 取药材中粉适量,以10倍量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各样品每次的提取时间分别为0.5,0.75,1,1.25,1.5,1.75,2,2.25,2.5, 2.75,3h。

合并2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一定容积。

各取10m L2份,分别测定提取物收率与总生物碱的含量。

2.4 提取物乌头碱限量检查取提取物242mg(相当于黑顺片生药量20g),置具塞锥形瓶中,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第150页附子[检查]项下方法操作,检查提取物中乌头碱限量。

3 结果与讨论3.1 提取溶剂的影响水、稀盐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乙醇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见表1。

表1 提取溶剂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n=3)提取溶剂提取物收率/%生物碱含量/%水 5.11±0.280.13±0.05pH3~4盐酸溶液 3.92±0.190.29±0.0365%乙醇 2.15±0.080.23±0.0375%乙醇 1.73±0.100.26±0.0685%乙醇 1.16±0.050.31±0.0295%乙醇0.86±0.060.27±0.05 结果表明,以8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附子总生物碱时,生物碱的得率最高。

可能是由于生物碱的脂溶性较大,采用高浓度的乙醇较易提取出来。

而过高的乙醇浓度(如95%),可能由于不易渗透到药材内部,从而影响了提取率。

3.2 粉碎度的影响不同粉碎度的附子药材,用85%乙醇提取生物碱的结果见表2。

表2 药材粉碎度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n=3)药材粉碎度提取物收率/%生物碱含量/%饮片 0.75±0.040.22±0.03最粗粉0.89±0.060.26±0.06粗粉 1.16±0.040.29±0.12中粉 1.17±0.070.33±0.08细粉 1.18±0.090.31±0.09 一般而言,随着药材粉碎度的增大,药材与提取溶剂的接触面积增加,提取物收率与生物碱的得率也随着提高。

结合大生产,采用粗粉作为附子生物碱的提取原料较为适宜。

3.3 溶剂用量与提取次数的影响溶剂用量与提取次数对药材提取率的影响相互关联。

一般而言,提取2次或3次可完成90%以上的提取率。

因此,本实验主要考察了提取2次或3次时溶剂的用量对附子提取效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3 溶剂用量与提取次数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n=3)溶剂用量/次(药材量倍数)提取物收率/%提取2次提取3次生物碱含量/%提取2次提取3次60.91±0.08 1.15±0.050.25±0.040.30±0.028 1.08±0.12 1.16±0.110.27±0.080.31±0.0510 1.18±0.09 1.20±0.130.32±0.040.32±0.0712 1.19±0.07 1.18±0.140.30±0.060.33±0.10 结果表明,提取2次每次用量为药材量10倍以上时,与提取3次每次用为药材量6倍的提取物收率及生物碱含量均较相近(两者均为P>0.05),考虑到提取次数太多会使工艺时间延长,耗能增加,且3次每次6倍量与2次每次10倍量的溶剂用量总量接近。

因此,认为选择提取2次每次10倍量较为适宜。

3.4 提取时间的影响一般来说,提取时间越长,提取收率越高。

但当提取时间到一定的长度时,提取物收率与生物碱的提取得率均不会再增加。

为找出附子总生物碱适宜的提取时间,本实验从0.5h至3h每隔15min・322・(0.25h)取一个时间点进行考察。

结果见表4。

表4 提取时间对附子生物碱提取的影响(n=2)提取时间/h提取物收率/%生物碱含量/%0.500.870.230.750.920.251.00 1.010.281.25 1.080.291.50 1.150.311.75 1.190.342.00 1.200.332.25 1.190.332.50 1.210.352.75 1.200.323.00 1.180.34 结果表明,当每次提取时间≥1.75h时,提取物收率与生物碱得率不再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因此,确定附子生物碱每次提取时间为1.75h。

3.5 提取物中乌头碱限量检查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出现的斑点。

可知本实验所制备的提取物生物碱中乌头碱含量符合药典规定。

4 讨论及小结生附子是毒性较大的中药,临床上使用有严格规定。

本实验所用的药材为黑附片经炮制后毒性降低,因为其中的乌头碱含量下降。

另外,由于本实验采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提取,且提取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也使乌头碱水解。

本实验采用药典乌头碱限量检查法对提取物中乌头碱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乌头碱在提取物中含量甚微,基本上不能被检出。

表明本实验所得的提取物的乌头碱基本被水解成乌头原碱,因此毒性较低、安全性较大。

综合4个因素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实验所选择的考察因素对附子生物碱的提取均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本单因素试验,可确定附子(黑附片)生物碱的的提取条件为:取附子药材中粉适量,加10倍药材量的8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2次,每次1.75h。

以此提取条件提取附子生物碱3批,提取物收率为(1.21±0.05)%,生物碱得率为(0.33±0.02)%,表明所确定的提取条件稳定可行。

[参考文献][1] 陈其华,范丽霞.中成药中乌头总碱的酸性染料比色测定法.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476.[2] 中国药典.一部.2000.附录:63.Study on experimental factors for extraction of alkaloidsfrom Aconitum carmichailiLI ANG Chun2mei,Y AN Ru2qing(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o f H ezhou,H ezhou5428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extracting alkaloidals from Aconitum carmichaili.Method:Using meth2 ods in Chinese Pharmacopeia for determining yields of extraction,which include spectrometry and single2factor tests,we investigated vavious factors that w ould affect the extraction of alkaloids from Aconiti.R esult:The suitable extractant was85%ethanol,starting material was medi2 um2size powder of aconiti,10times of the v olume of the s olvent was used in extraction for twice1.75h each time.The extraction yield was1. 21%,with a content of0.33%alkaloids.Conclusion:Extraction condition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factor test was consistent and feasible.[K ey w ords] Aconitum carmichaili;alkaloids;extraction[责任编辑 刘 ]・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