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历史教案: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大学历史教案: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一、引言本课程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和探索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学生将对当前全球事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独立思考并参与国际事务。
二、课程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概念及其演变;•把握当代世界格局的核心特征;•分析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掌握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当前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军备竞赛等。
三、课程内容单元一:国际关系基础1.国际关系定义与范围2.国际体系的发展历程3.主权原则与非干涉原则单元二:冷战时期的全球格局1.冷战背景与起因2.美苏两极霸权格局形成3.冷战期间的区域冲突与核威慑单元三:全球化与多极化1.全球化的背景和特征2.新兴国家的崛起与权力平衡演变3.多极化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单元四:当代大国外交政策分析1.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变迁2.中国外交政策及其理念3.欧盟外交一体化进程与挑战单元五:人类安全与全球挑战1.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2.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3.资源争夺和经济不平等问题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或话题,分组进行研究和辩论,促进思维碰撞和合作。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参加国际会议,增强他们对实际情况的直观了解。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质量等•小组项目:小组报告、策划相关活动等•个人作业:独立研究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与测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五、参考资料1.Buzan, B., & Lawson, G. (2015).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The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rnationalRelations.2.Keohane, R. O., & Nye, J. S. (2000).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revisited.3.Haas, E. B., & Hurrell, A. (2017).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relations.以上是关于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大学历史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分析当代大国外交政策以及全球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设计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最新发展和重要议题,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科方法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并思考并应对全球化、多极化和区域化等新时代的国际关系挑战。
二、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框架1.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2.新兴理论流派:后结构主义、文化主义等3.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演进:后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第二部分: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国际规则与政策协调3.全球化与国内政治互动4.世界经济体系:全球贸易、金融与发展第三部分:当代国际安全与冲突1.大国关系:美中俄博弈与挑战2.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与角色3.全球性威胁与冲突:恐怖主义、核扩散、网络安全4.地区冲突与治理:中东、非洲、东亚等第四部分: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学1.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不平等2.新型经济合作与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等3.战略产业政策的效用研究第五部分:当代中国与国际1.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战略2.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3.珠峰外交与全球治理4.特朗普时代下的中美关系与影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自学、讨论等方式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课堂时间重点进行案例分析、辩论演练、小组讨论、作业展示等形式,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小组作业、论文撰写和期末考试等多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
同时,本课程还强调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表现也会进行综合评估。
五、参考书目1.《国际政治经济学》(上、下),周纯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研究》,李相勇主编,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全球政治经济学》,安德鲁‧瓦尔德,徐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国际关系概论》,谢灿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5.《国际政治分析》,陈学东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目只是本课程的参考性书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围并不受限于此。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国际关系》是2009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金光、李广民。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村”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认同。
但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分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全球问题的困扰和挑战。
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环境恶化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和全球治理。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作者将本书分为九章来撰写。
第一章从国际关系体系的角度论述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从宏观上把握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论述了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联盟、日本、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
第八章论述了国际组织与当代国际关系。
第九章论述了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重点论述了民族问题、恐怖主义和环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关系概论 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国际关系概论是国际关系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分析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和趋势;
3.理解国家利益、国际力量和国际制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国际关系导论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性质
国际关系的历史演变
2.国家与国际关系
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
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
3.国际力量与国际关系
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
非对称性国际关系
4.国际制度与国际关系
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5.全球性问题与国际关系
全球化与跨国问题
地区安全与国际安全
6.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人工智能、信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3.课堂互动:提问与回答,促进学生思考;
4.课外作业: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或分析报告。
五、课程评估
1.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大学政治教案:现代国际关系理论
大学政治教案:现代国际关系理论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国际关系理论成为了大学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国际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和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增加,了解和掌握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他们理解世界格局变得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概述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与背景,并介绍其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学科影响与发展历程。
接下来,会详细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分类,包括环境主义理论、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然后,我们将探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些重要观点和存在争议的问题,如结构性现实主义观点、社会建构主义观点以及文化多样性观点。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国际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面临挑战,包括提高学生政治意识的必要性和挑战性、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的挑战性,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最后,文章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大学政治教案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详细介绍,包括其概念、分类以及重要观点和争议。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国际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大学政治教案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加深读者对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促进他们对国际事务和全球变化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2.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2.1 定义与背景: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政治、国际体系和国家行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探索和分析各种因素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初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总结,以及日益紧密的全球化互动。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互联互通,国际关系理论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学科领域。
2.2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自主行动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相信权力是国家间关系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高中政治教案: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
高中政治教案: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一、引言•国际关系是现代政治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与竞争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对于高中政治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认识现代国际关系理论2.1 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家或其他政治体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行为的框架。
它旨在解释和预测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并提供分析工具和策略指导。
2.2 主要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2.2.1 实力政治理论•实力政治理论认为,国家间的决策者主要受到实力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
这种理论强调权力和利益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战争或强硬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
2.2.2 利益集团理论•利益集团理论认为,国家行为主要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和协调,决定了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
2.2.3 影响国际关系的其他因素•除了实力和利益等因素,还有其他趋势和因素对于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如全球化、人权、环境问题等。
这些因素反映了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与意义3.1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培养学生对于国际事务的关注与参与意识•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并激发他们对于国际问题的关注与参与意识。
3.3 提供知识基础,为未来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学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为有志于从事国际事务、外交、政治等领域的学生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背景。
四、教学方法与实践4.1 探究型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培养他们对于理论的深入理解能力。
4.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传递效果。
4.3 实例分析与讨论•运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及参考书目的相关章节,课堂上以教 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适当的讨论和演讲。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intended for third-year students in the Translation Progra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t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evolution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 (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脉络 2.了解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 3.理解中国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 4.认识中国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
The course will be done through lectures by the instructor.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ad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before class and participate fully in class discussions.
diplomatic strategies and its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is instructor will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basic framework, development
and basic historical fac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计划
《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计划复旦大学朱明权一、关于本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1. 本教学计划以本人所著《当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出版社,2013年)为基础,根据本人教学经验编写,仅供使用者参考。
2. 本教学计划假设的授课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
使用者应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如国际新闻等)和层次(如硕士生等)作适当调整。
3. 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对象已经或将要学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课程,因此对此没有加以重点分析。
如果授课对象没有机会学习这一方面的课程,使用者应增加有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内容。
4. 本教学计划假设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有效授课时间为18周(不包含考试、测验或答疑时间),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
使用者应根据授课时间长短作必要调整。
5. 本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的五章将课程分为五个单元,另外加课程介绍和总结:* 课程介绍1课时第一章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8课时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 课时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 课程总结1课时6. 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均包括“本章教学要点”,提出该单元教学中应当特别要解决的问题。
7. 本教学计划每一单元的各章均包括:(1)“本节讲授建议”,提出本节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问题,其他内容则可少讲甚至不讲,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即可。
(2)“本节讲授内容”,实际是根据教材的章、节、目的标题编成。
如上所说,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教师的讲授则须有所侧重。
8. 本教学计划所附教学大纲可在适当修改基础上发给学生。
9. 本教学计划所附PPT可在适当修改后于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计划(正文)* 课程介绍(1课时)[讲授建议]1.着重分析国际关系研究的内涵(政策、理论和历史的结合)。
2.着重分析学习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
3.着重分析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学生: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学位必修课程)学期: 2014年春季上课时间:教室:教师:辅导时间:课程内容:本课程集中讲授1945年至2010年的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重点是美苏冷战的发生、进行与结束以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转变,以帮助学生掌握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脉络,并为学习国际关系理论和有关国家的对外政策打下基础。
课程结构和组织:●本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的五章将课程分为五个单元,另外加课程介绍和总结,共为36课时(不包括考试时间):* 课程介绍 1课时第一章冷战的开始与两极的形成(1945-1955) 8课时第二章冷战的进行(1955-1980)8课时第三章冷战的结束(1980-1991)6课时第四章冷战后初期(1991-2000)6 课时第五章跨入21世纪之后(2000-2010)6课时课程总结 1课时●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讲授过程中组织适当的讨论。
●在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有关章节的基础上,本课程的讲授将突出重点。
课程要求:●所有学生都应按时出席。
●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完成布置的阅读作业。
●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参加两次考试。
成绩考核:●课堂表现、阅读情况和两次考试都是核定最后成绩的依据。
●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学生都必须为缺课或缺考事先亲自向教师提出申请并获得同意。
擅自缺课或缺考者,其最后成绩将会受到影响。
教材:朱明权, 《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年主要参考书:●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当代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 教案
当代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教案一、引言1.1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1.1.1从冷战时期到后冷战时期1.1.2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1.3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1.1.4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关系1.2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和挑战1.2.1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1.2.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2.3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4文化多样性与国际交流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增强学生对国际关系的理解1.3.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1.3.3提高学生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敏感度1.3.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国际关系理论2.1.1现实主义理论2.1.2自由主义理论2.1.3建构主义理论2.1.4批判理论2.2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2.2.1外交政策的定义2.2.2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2.2.3外交政策的执行与评估2.2.4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手段2.3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2.3.1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2.3.2经济合作与发展2.3.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3.4人权与人道主义问题三、教学内容3.1国际组织与多边外交3.1.1联合国的作用与挑战3.1.2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发展3.1.3多边外交的重要性和挑战3.1.4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3.2当代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3.2.1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变化3.2.2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3.2.3欧盟的外交政策与一体化进程3.2.4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及其地缘政治影响3.3当代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案例分析3.3.1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问题3.3.2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外交解决3.3.3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与合作3.3.4南海争端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4.1.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决策过程。
4.1.3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组织在处理全球问题中的作用。
4.1.4学生能够分析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和问题。
《当代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
《当代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4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olitics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学分:1学时:16课程类别:自主学习课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8学期一、教学任务《当代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自主学习课。
这门课需要学生有相当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外交等基本知识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二战以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战后主要国家(集团)之间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态势,从而提升对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党和国家内外政策的准确理解把握。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状况,各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演进、变化,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变化的规律,研究探讨当代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2.专业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学习,认识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分析当代世界的各种复杂的国际事件、问题,预测判断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综合能力方面。
能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增强对我国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理解,从而自觉拥护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三、教学内容(一)当代世界政治1.教学内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后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掌握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出现的新变化。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国际体系的巨大影响,难点是如何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
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一、引言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本文将依据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探讨该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核心内容1. 古代国际关系:重点研究古代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重要事件(如古罗马帝国的扩张、汉朝的丝绸之路)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 近代国际关系:重点关注近代历史时期的各国外交政策、国际体系和战争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和联合国的成立。
3. 当代国际关系:关注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议题和挑战,如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同时还需要分析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经济体和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际关系史的兴趣和研究动力,鼓励他们对该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及多媒体展示介绍国际关系史的基本内容,包括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深入探讨国际关系史的争议性话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使学生了解实际情景下的决策制定和外交博弈。
4. 研究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国际关系史领域的研究论文,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体系1. 学术成绩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及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国际关系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论文评价:评估学生在研究论文中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及学术写作水平。
3. 学生展示评价:通过学生做课堂展示、辩论和团队合作等活动,评估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可选项目评价:鼓励学生选择参与国际关系实践项目或参与研究团队,评估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外交关系发展演变的重大特征、趋势及其基本规律,提高对中国生存、发展国际机遇与挑战的认识。
2、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分析、判断重大国际现象、国际热点的方法、技能。
3、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增强热爱中国、振兴中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基本要求1、基于教材,但据课程目标适当增补国际时事与重要理论成果内容。
2、讲授为主,但重用问题式、交流式、图示式、讨论式等方法。
3、要求学生勤阅读,勤思考,勤练习,勤作笔记。
四、本课程的先导课程当代世界史,当代国际关系史,政治学原理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电子课件与多媒体课件讲授课程。
2、辅助放映有关录像资料。
3、批阅3次学生作业,组织一次课堂专题讨论。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70%,平时自学讨论作业为辅,占总成绩的3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周敏凯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参考书目】1、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3、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1945—2003〉,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4、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6、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九、教学内容绪论(3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本课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理解本课及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是本课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难点是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三大范畴的内涵及其关联。
中学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发展道路
中学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当代国际关系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国际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而中国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学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我制定了以下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2. 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2. 如何分析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与国际关系的关联。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展示相关信息;2. 为学生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 (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对当代国际关系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什么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学生回答时,教师记录下他们的回答。
二、导入 (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 (30分钟)教师提出关于中国的发展道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哪些特点?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国际关系有什么关联?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 (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与当代国际关系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画出思维导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拓展延伸 (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课后自学资料,进一步了解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写一篇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小论文等。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2299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2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旨在丰富其知识结构。
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基本国际关系常识;2.能够具备国际视野角度。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基本理论和方法: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3.基本技能:初步分析国际热点和难点。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并结合现实生活,并要紧扣各部分的主题,运用讲座式教学;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安排一次习题课,做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侧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试。
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作业和论文分别占30%、30%、40%。
(七)主要参考书目:《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介绍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知识,重点以中国为中心,讲述中国与各主要方的关系。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丰富其知识结构。
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的概念和演变历史(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世界格局的概念2)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过程重点:世界格局的概念第1.2部分当代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当代世界的特点2)发展趋势难点:和平发展主题下世界并不太平第2部分:国际组织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联合国(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联合国概况2)联合国改革第2.2部分世贸组织(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世贸组织概况2)中国入世重点:中国入世习题:如何评价中国入世?第3部分:美国及中美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1)美国概况2)中美关系重点:中美关系第4部分:欧盟及中欧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欧盟概况2)中欧关系重点:中欧关系难点:欧盟扩大第4.2部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俄罗斯概况2)中俄关系第5部分:日本及中日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日本概况2)中日关系重点:中日关系第6部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第三世界概况2)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重点: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第7部分:中国对外发展战略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7.1部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7.2部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提出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实施重点: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习题:中国为何在海湾战争中投弃权票?。
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教学大纲
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英文名称: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课程编号:B99144课程总学时:30学时课程学分:1.5学分课程分类:公共选修课开课学期:07-08学年第1学期适用专业:全院本专科学生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适用于全院学生的有关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关系相互关系的公共选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文化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对国际政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明显提高,对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国际合作、国家主权斗争、全球化进程、国家对外政策对外战略的制定及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形势为背景,系统地探讨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加深对当代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中把握当代世界国际政治发展的态势。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第一章绪论一、学时安排及记分办法1.学时分配:总学时30学时,共1.5学分。
2.考试方式:论文写作形式。
3.成绩记载: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论文成绩占70%。
二、课程性质及要求1.课程性质及学习目的2.上课纪律3.平时问答4.问题讨论与交流三、主要参考书1.司马文杰:《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美]菲科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4.尚会鹏:《印度文化传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徐新:《犹太人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6.[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文明的建立》,台湾幼狮文化公司,1972;7.[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商务印书,1982;8.[日]岸根卓郎:《文明论——文明的兴衰的法则》,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9.[美]本尼特迪克特,曼榕译:《菊花与刀》,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10.[奥地利]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四、相关期刊及站点1.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eences)()2.中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http://www )3.中国国关在线()4.南方国际关系在线()5.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6.东亚思想库网络(Network of East Aisan Think-tanks)()五、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六、研究方法和任务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2299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2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旨在丰富其知识结构。
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基本国际关系常识;
2.能够具备国际视野角度。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基本理论和方法: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
3.基本技能:初步分析国际热点和难点。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并结合现实生活,并要紧扣各部分的主题,运用讲座式教学;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安排一次习题课,做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侧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试。
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作业和论文分别占30%、30%、40%。
(七)主要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知识,重点以中国为中心,讲述中国与各主要方的关系。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丰富其知识结构。
学会应用国际视野看问题,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国际背景,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世界格局演变的概念和演变历史(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世界格局的概念
2)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过程
重点:世界格局的概念
第1.2部分当代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当代世界的特点
2)发展趋势
难点:和平发展主题下世界并不太平
第2部分:国际组织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联合国(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联合国概况
2)联合国改革
第2.2部分世贸组织(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世贸组织概况
2)中国入世
重点:中国入世
习题:
如何评价中国入世?
第3部分:美国及中美关系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美国概况
2)中美关系
重点:中美关系
第4部分:欧盟及中欧关系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欧盟概况
2)中欧关系
重点:中欧关系
难点:欧盟扩大
第4.2部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俄罗斯概况
2)中俄关系
第5部分:日本及中日关系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日本概况
2)中日关系
重点:中日关系
第6部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第三世界概况
2)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重点: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第7部分:中国对外发展战略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7.1部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7.2部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提出
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实施
重点: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习题:
中国为何在海湾战争中投弃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