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理论一直都是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什么是比较优势开始,探讨比较优势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一、什么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交易的时候,会因为生产成本低而赢得贸易优势。

比如,一个国家耕作成本低,同时又得天时的土地气候优势,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会比其他国家高,这就是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比较优势说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于19世纪所提出的,他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自由贸易的益处。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之间存在生产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发展最擅长的产品和劳动力,会促进国际竞争和各国的互惠互利。

比较优势理论也一度被美国、欧洲等经济强国广泛使用,去操作和实践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在特定的贸易领域上具有技术和经验优势,这可以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促进世界贸易和整体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点1. 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效率比较优势理论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国家,可以在特定领域内获得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贸易体验,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品和劳动力的转移,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总体竞争力。

2. 有助于加强贸易合作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中各国的合作是一种推动作用。

通过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实现贸易和互惠互利,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可以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3. 有助于推广自由贸易在全球化进程中,自由贸易愈发成为一种主流思想。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础和推动者,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缺点1. 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往往不能长期适用,很多特定的优势仅限于一个时间和地域范围内。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历史背景:作者背景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 个人利益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出发 点和准则。资本家发展生产时追 求的是个人利益,是利润。
第一章 论价值 第二章 论地租 第三章 论矿山地租 第四章 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五章 论工资
复习与提问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教学重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 教学难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背景知识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核心知识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拓展知识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1、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 对劳动生产率之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具 有比较优势,反之具有比较劣势。 2、相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 产成本之比。相对生产成本高,具有比较劣 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3、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一是产出表示法 ,即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 二是投入表示法 ,即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机会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 有比较优势。
观点的论证:
数字表格说明 几何曲线证明
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四、观点的论证:假设
分工前
英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优势(4:2),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 相对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法则,如果美国专门生产小 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的布匹,两国都 会获利(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 匹)。 在一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世界中, 一旦断定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则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上就会有比较优势。

A 比较优势法则 根据比较优势法则(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 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没有绝对优 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 较小的商品(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 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有比较 劣势的商品)。 与表2.1相比,表2.2的不同之处在于,英 国现在1小时劳动只能生产2码布匹,而

1799年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 开始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 1817年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 原理》,赢得了声誉。 1719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出色的 辩论家,尽管他的声音被描述为“尖锐又 刺耳”,但他在解释经济问题时颇具影响 力。 1826年意外地逝世,享年51岁。生前有7个 孩子。

不是5码。 这样,英国在小麦和布匹生产上均处于绝 对劣势。 然而,由于英国劳动生产率在布匹生产上 是美国的1/2,而在小麦生产上仅为美国的 1/6, 即英国在布匹生产上的绝对劣势小于在小 麦生产上的绝对劣势,因此英国在布匹生 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美国在小麦和布匹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小麦的绝对优势(6:1)大于布匹的绝对

小时劳动时间,因为美国国内6单位小麦可 以换取4单位布匹。 英国同样可以从中获利,因为英国从美国 获得的6单位小麦在英国需要6小时劳动, 而利用6小时劳动英国可以生产12单位布匹。 在贸易中英国用6单位布匹换取了美国的6 单位小麦。 因此,英国获利6单位布匹节约了3小时劳 动。 虽然美国通过用6单位小麦与英国交换6单 位布匹,两国均可获利。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方式,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经济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他认为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依据其比较优势来选择出口和进口商品,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尽管某个国家可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都不如另一个国家有效率,但它仍然可以从贸易中受益。

这是因为各国在生产商品时存在着差异,有些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相对较低,而有些商品则相对较高。

这种差异就是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根据商品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出口和进口的商品。

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商品,并将多余的商品出口给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

这样,各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自由贸易的环境。

只有在没有贸易壁垒和限制的情况下,各国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

因此,国际合作和贸易自由化是实现比较优势理论的关键。

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提出已有两个多世纪,但其原理依然适用于现代国际贸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在经济结构和生产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优势仍然是各国选择贸易商品的重要考虑因素。

然而,虽然比较优势理论在理论上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国内生产效率的差异,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领域的生产效率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那么它可能会选择不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而进行本国产业的保护。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贸易中的其他因素,如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等。

某个国家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某种商品的生产效率,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就无法完全适用。

最后,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和贸易摩擦问题。

有时,一些国家可能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并限制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就无法解释为何存在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

2-比较优势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假设小李和小张每周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论文打 印和熨整衣服。
1、小李打字快而小张熨整衣服快
小李打印论文30分钟一篇,熨整衣服你需要10分钟一 件;小张打印论文1小时一篇,熨整衣服只需要5分钟一件。 假如他们都采用论文打印、熨整衣服、论文打印、熨整衣 服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时间。 他们在1个小时内的总产出如下表所示: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1篇 1篇 2篇
衣服 3件
3件
分工后: 小李 小张 合计
论文
2篇
衣服
5件 2篇 5件
在第二种情况中,小李打印论文和熨整衣服均具有绝对优 势,但在打印论文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小李打印论文的机 会成本比小张低,所以小李打印论文,而小明熨整衣服,总 产出最大。


例: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 麦(单位:bushel)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 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U.S. 6 4 U.K. 1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上, 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可以看 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 生产上的假定变化。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 于在其他国家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 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分工前:
小李 小张 合计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 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9
五、大卫.休谟: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意大利(顺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入 货币供给增加 价格和工资上涨 进口增加和进口减少 出口=进口 西班牙(逆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出 货币供给减少 价格和工资下跌 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 出口=进口
6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7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1、意义:


指导欧洲各国制定外贸政策
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8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2、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 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 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25
2.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6
2.4.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 根据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的价 值或价格只能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
30
小麦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棉布 美国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120 100 80 60 40 20

02比较优势理论

02比较优势理论

Made by Flying
结论5:两个国家都能从专业化生产和贸 易中获得利益。 然而,绝对优势学说只能解释世界贸易中 极小部分,比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贸易,绝大部分世界贸易不能用绝对优势 学说来解释。

Made by Flying
绝对优势学说的局限性
呢绒 酒
在这种情况 下,葡萄牙 在呢绒和酒 的生产上都 没有绝对优 势
结论1、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葡萄牙应该“两优择其重”,分工生产 两种产品中优势更加明显的酒,并向英 国出口,换取呢绒,英国应该“两劣取 其轻”,分工生产两种产品中劣势较小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呢绒,并向葡 萄牙出口呢绒,换取酒。

Made by Flying
结论2: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分工生产,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产量。 分工前:英、葡两国共生产2单位呢绒和2单 位呢绒,分工后: 英国分工生产呢绒:220人/年,共可以生产 出220/100=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分工生产 酒,共有170人年,共可以生产170/80= 2.125单位的酒,显然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 了。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国际贸易理论
第03讲
主讲教师:陶重秋
Made by Flying
一、斯密的思想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 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 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 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 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 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自己的产 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

Made by Flying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较优势理论第2章⽐较优势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重商主义2.绝对优势理论3.⽐较优势理论4.相互需求理论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早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就推崇⼀种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出⼝减少进⼝从⽽扩⼤贸易顺差的⽅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银等贵重⾦属流⼊国内。

他们认为,⼀个国家拥有的⾦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

为达到这⼀⽬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出⼝,减少甚⾄限制进⼝。

然⽽,⼀国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国的⾦银流⼊就是其它国家的⾦银流出,在任⼀时点上⾦银总量⼀定的情况下,顺差国的贸易利得就是逆差国的损失(他们认为贸易是⼀种零和游戏),因此,重商主义者所⿎吹的经济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

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者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甚⾄通过⾏政⼿段来控制商品进⼝,禁⽌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他们认为,⼀定时期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

这种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重商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种“零和游戏”,你得必然是我失,奖出限⼊是其必然结果,各个国家运⽤重商主义理论管理国际贸易的结果将导致国际贸易的萎缩。

2.2. ⽐较优势引论第⼀个论证国际贸易是“正和游戏”⽽⾮“零和游戏”的是亚当·斯密。

他从分析⼀个简单的事实⼊⼿,得出了⾃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结论。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进⾏了深刻批判。

他指出,衡量⼀国财富的标志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属的多少,⽽是这些贵重⾦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各国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创立的,它指出,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和资源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根据这个理论,每个国家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通过比较各国的资源成本,可以发现每个国家在特定产品上具备相对优势。

以此为基础,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模式。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因此,中国将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制造业中,通过贸易将产品输送到全球市场。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赖于自身的优势产品。

相反,贸易合作和互补性产业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这就引出了合作和互补性的重要性。

以中国再次为例,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以满足国内制造业的需求。

这种合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更多机会。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够分享彼此的资源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加速技术创新。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经济交流的桥梁,也是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和友谊的纽带。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效应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解释,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出现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实现。

此外,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也可能导致资源集中和环境问题。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在1762-1763年的讲稿里,他提出了一系列出色的 唯物主义思想,在讲稿的经济学部分中,已出现了在 《国富论》中得到发展的思想萌芽。
实用文档
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 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 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 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六 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 到楷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 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时,斯密开始对政治 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实用文档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 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 十二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 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 为“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中 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追求 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 由……”
请思考: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实用文档
•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 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 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 父亲脱离关系,自己经营交易所,干得非常成功,25 岁就拥有了2,000,000英镑的财产。功成名就后,他利 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而斯密的《国富论》又 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最终,他在分析、批判前 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 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2. 在本书的 “国际贸易政策”中,我们将运 用局部均衡的方法来分析贸易利得,表现 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净福利的增 减。
2006年版
CHAPTER 2
Chapter 2
Comparative Advantage Model
2006年版
Chapter 2
Limitation of the Smith’s Model
10*30=300 0*25=0
0*30=0 10*25=250
510 520 500
Chapter 2
Best Cooperation in Family
1. So, the best division of labor in one family is that women doing housework and men going out for work.
2.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局部均衡法
1) PEA means only analyzing single market in one time 2) We usually use the Demand Curve and the Supply Curve
as the basic tools in the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Labor
Goods Cloth
Wheat
Productivity
Cloth Wheat
Home 100 100 50 1 0.5
Foreign 100 18500 100 1.5 1
In this case, Foreign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both goods (it is very common for a developed country to have absolute advantages in most sectors). According to the Smith theory, there will be no trade.(Really?)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 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 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 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 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3所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 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来解释比较优势理 论。
10
比较优势理论
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
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1所示。贸易前A、 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 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 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 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 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 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 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 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 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 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 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
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日益重要。

而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和实践中。

本文将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介绍和实证案例的分析,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一、比较优势理论简介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于19世纪初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应该专注于生产自身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相对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各自的相对成本,可以确定每个国家更适合生产哪种产品。

这种相对成本的比较基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差异。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性1. 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指导国家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扩大市场规模:比较优势理论鼓励国家通过贸易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和收入。

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促进经济增长: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国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三、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中国手机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出口国,具备了显著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手机产业通过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和供应链的优势,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中国手机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快速发展。

2. 美国科技行业:美国在科技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具备了比较优势。

美国的科技行业通过专利、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优势,成为全球科技产品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地。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
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的高潮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天下,一些国家却一贫如洗?他用强调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国富论》中举了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用18世纪70年代的手工工具,1个工人1天能造20个别针。而如果通过劳动分工,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人专门从事的工序,第一个人负责拉铁丝,第二个人负责弄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光,然后有三个人做针帽,再有一个人负责固定,最后再将别针擦亮并包装。这样,即使同样的手工工具,10个工人一天可以惊人地完成48000个别针!思考: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劳动分工能否得到支撑?
4. 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1) 相对劳动生产率:
(2) 相对成本:
(3)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936哈伯勒):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
0.5
观点:金银贵金属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象征;贸易顺差可以带来金银的流入,国家富强的方法是使出口大于进口;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演变: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 口替代贸易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贸易使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WHY?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益。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26

已知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因此,如果能证明
(Pc/ALc)(1/Pw)>1/ALw,即可证明英国分工生产布并 通过贸易换取酒是划算的。
根据已知条件,英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这表明英
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所以,在英国,一单位劳 动如果用于生产布应能够取得更多收入。因此有:
Pc/ALc >Pw/ALw
22

小结:
◆比较优势产品系指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不管优势较 大还是劣势较小,都是一国的比较优势,原因在于优 势较大及劣势较小均对应着较小的机会成本。从这个 意义来讲,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实质是相同 的,绝对优势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 ◆如果机会成本不变,且贸易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则按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是有利的,并且国际分工最终 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若贸易比价对一国极为不利,则该国将退出国际贸易, 所以,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在互利 贸易区间内有效。
4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分别生产酒和布的情况
表2-1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酒(单位) 1 1 2.375 劳动力 (人/年) 120 80 190 布(单位) 1 1 2.7 劳动力 (人/年) 70 110 190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分工后,全世界酒和布的产量都增加了。
5

分工后,酒与布进行交换的结果(按1:1比例交换)
英国专门生产布,并在国际市场上以布易酒,能够获得额 外的好处,即贸易利得。 贸易利得=贸易收益-机会成本 据上式可以计算英国单位劳动产出用于出口的贸易利得: 1/70-1/120=1/168(单位的酒) 计算表明,英国只要增加出口布,总能得到好处。所以英 国将扩大布的生产,同时减少酒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 劳动不断从酒的生产部门向布的生产部门转移,直到实现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布。 请大家自己计算葡萄牙为什么分工生产酒。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 • 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或者较小
实证分析
• 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巴西经 历过不幸增长
目前是否存在不幸增长
• 目前国家意义上的不幸增长不 存在
• 行业上出口增长导致国家福利 下降的情况会时有出现
Q
S2
D2
Q
P
P
P
贸易出前口国市场贸易后
变化世界市场
进口国市场
S
消费者剩余 a1
a2
a2+b2+d2
b2+d2
Sx
a2
P2
S
生产者剩余 c2+d出2 口
c2
b2 -d2
PW d2 b2
国家总福P利1
d1
b1
a2+c2+d2
c1
b1 a2+b2+c2+d2 b2+d2
D
Dm
c2 进口
D
D1 S1
Q
Qm=QX
•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 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MRT dY MC X
A
dX MCY
X
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 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 用相同
• 右下方倾斜 •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
效用水平越高
• 两两不相交 • 凸向原点
Y
U1 U0 U2
E
MRS XY
dY dX
X
封闭均衡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 来源于一种要素增长所导致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R定理
•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的 上升,以及另一产品的产量下降。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两国各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
T 100 T China 50
U.S.A
0
50
S
0
100
S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
T 100 China 60 A T U.S.A
50
30 A 0 40 100 S
0
20
50
S
各自生产:总产量 90T 、 60S
专业化生产:100T、 100S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100 65 60
2.1 引言
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贸易模式(patterns of trade)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 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
美 国
印 度 合 计
10
40 50
120
120 240
12
3 -
10
20 30
100
50 150
10
2.5 -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 于市场的扩大 理论的政策建议:通过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
2.3B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 U.SA China
大豆
布匹
20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B国: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P23-24 Qx=bx · x L Qy=by · y L by 、 bx 分别代表X、Y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且by > bx LB=LX+LY QX 充分就业约束条件 Qy
B国生产函数 O Lx O Ly
古典国际贸易模型解释
3 (劳动小时) 10 (劳动小时)
表2-2 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前的生产情况)
A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成本都比B国低,能否开展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分析1(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的生产上,B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 B国的小麦劳动生产率只有A国的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 生产率是A国的1/2,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相反,A国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所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 势,但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故, 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A国 (生产率) 小麦 布匹 B国 (生产率) (A国的1/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模型的图解)
假定: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变、充分 就业、完全竞争、要素不能国际流动、物物交换、没有技 术进步、没有运输成本 产品 A国 B国 合计 小麦(10蒲式耳) 1(劳动小时) 6(劳动小时) 20 蒲式耳 布匹(1码) 2 (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 码
10/1=10 (B国的6倍) 10/6=1.67 (A国的1/6) ½=0.5 (B国的2倍) ¼=0.25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P22
表2-3,表 2-4
根据比较优理论,如果A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 分小麦来换取B国的布匹,B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 部分布匹来换取B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获益。 产品 A国 B国 世界总产出
相反就小麦而言,A国生产小麦的相对成本是1/2, B国生产 小麦的相对成本是3/2。故, 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产品 小麦(10蒲式耳) 布匹(1码) 布匹/小麦的相对成 本 小麦/布匹的相对成 本 A国 B国
1(劳动小时) 2 (劳动小时) 2
6(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3 B国生产布匹有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 背景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损 害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要 求 自 由 贸 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6 4
B
O
2
3
O
A1 QX A 国
3
4
B1 B 国
QX
(二)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其直接利益表 现为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消费水平。
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有力批判了传统的重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其对于
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统治,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 理论依据: 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不像重商主义者 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零和游戏”,而 是可能实现贸易双方“双赢”的,并可以优化资源 配置。 局限性:前提条苛刻,不具有一般性。当一个国家 在所有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 开展互惠的贸易? 即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 吗?
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其直接利益表 现为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消费水平。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 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 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小麦(10蒲式耳) 3 (劳动小时) 0
布匹(1码)
30 蒲式耳
0
10(劳动小时)2.5 码 世界总产出增 加
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小麦(10蒲式耳) 20 布匹(1码)
10
1.5
10 蒲式耳
0.5 码
1
比较优势的分析2 (比较产品的相对成本)
就布匹生产而言:B国生产布匹相对生产小麦的成本是 4/6=2/3,而A国生产布匹相对于生产小麦的成本是的2/1=2, 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180 (共380人) 190
190 190 2.7 1.7 1 190 (共380人)
分析: 由前表可见,生产同量呢绒,英国的生产成本比葡萄牙 低,处于绝对优势;而生产同量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 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按照绝对成本理论,各国应根据自己最有利的生产条件 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出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 行国际交换,就能保证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呢绒,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并参与 国际贸易: 英国: 1.7单位毛呢和1单位酒 葡萄牙:1.375单位酒和1单位毛呢
国际贸易
华南师大增城学院
第一章
一、课程说明
导论
经济学基础理论(使用微观经济学工具,分
析开放宏观经济中的商品、要素流动)
研究内容:
1.
国际贸易纯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2.
3.
国际贸易政策(限制进口的政策和鼓励出口的政策)
国际贸易制度(主要是WTO)
二、基本概念

1. 2. 3.
2.2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 绝对优势说(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对国际贸易成因的第一个理论解释 由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对重商主义进行深刻批判,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 “正和游戏”。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 获益。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A、B两个国家和X、Y两种产品 A国: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 Qx=ax · x L Qy=ay · y , L P23-24
ax 、ay分别代表X、Y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且ax > ay
LA=LX+LY
QX
充分就业约束条件
Qy
A国生产函数 O Lx O Ly
大卫· 李嘉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者《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 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 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 只要其各种产品劳动成本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 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绝对优势的例子 (劳动生产效率)表2-1
产品 A国 B国 1 5
以国际分工 为 基 础 的 国 际 贸 易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布匹(码/劳动小时))
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
4
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
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
不存 在绝 对成 本差 异的 国家 之间 就不
布匹 小麦 布匹
5
+1
5 +5
10 12 10
补充:斯密的经典例子
(以生产成本来分析)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呢绒和酒。 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呢 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 生产1单位呢绒和1单位酒 英国各需70人劳动一年和120人劳动一年; 葡萄牙各需110人劳动一年和80人劳动一年。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 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观点的核心是防止货币外流,货币平衡论 。重金主义 相应早期的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严禁金银外流,凡输出金银币或金银块必将受严惩甚至 被处死。 (2)积极吸收金银,规定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 其销售货物所得货款用以购买本国商品,不许外商携带 货币或金银外出。 (3)国家垄断全部劳动小时)P20
产品 A国 B国 1 分工前生 产 分工后 产出 交换后两 国消费 交换后两 国的到的 好处 世界总量 7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6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9
12 (+5) 10(+1) 12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12 布匹(码/劳动小时) 小麦 6 10 6
模型的作用:解决贸易的成因和影响(价格、生产、消费、福利)
一、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Y
A(0,100)
一国生产要素得到充分 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 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连线
O
C(X1,Y1)
B(100,0) X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也即 X产品对于Y产品的相对价格,(交换比率)
晚期的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
流行于16世纪上半叶至17世纪中叶。
贸易差额(平衡)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孟
(Thomas Mun) 主要观点: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一定时期 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但必须遵循每年进出口要保 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因此被称为“贸易差 额(平衡)论”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顺差(出口>进口,出超) 逆差(出口<进口,入超) 贸易平衡(出口=进口)
2007、2008年 中国的贸易收支

1. 2.
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区结构 2008年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贸易依存度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接近70% 。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