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展望
玉米品种演变更新推动玉米生产大发展
四单 8 、四单 1、吉单 1 、吉单 1 、四单 1、 O 8 0 5 9 9 通单 1 等。表现突 出的是 四单 8 ,18 —19 2 号 92 90 年累计推广 面积 507 h 2 O年代后期 ,引 0 . 万 m 。8
进 一批较 晚 熟 的高 产 品 种 ,主要 有 :丹 玉 1 、中 3 单 2号 、本育 9号 、丹 玉 1、铁 单 4号 等 。8 5 O年
白头 霜 、金 顶 子 。在 平 原 地 区 主 要 种 植 白 头 霜 、
英粒子 、大青棵、红骨子等。在 山区半 山 区主要 种植小粒红、小青棵、火苞米、六月鲜、小金黄 等 品种 。建 国后 1 9 95 9 —15 年间 ,吉林省玉米生 4
展 的重要因素。
1 玉米 品种演变历程
产 中仍 以种植 农 家 品种 为 主 。这 时 期 主 要 栽 培 品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2 8 期 20 年 4月 08
农 业 与 技 术
A r utr T c n lg gi l  ̄ e h ooy c u
v 12 N02 0. 8 . Ap . 2 0 r 08
’6 ‘
玉 米 品 种 演 变 更 新 推 动 玉 米 生 产 大 发 展
种有英粒子 、白头霜、红骨子、金顶子、美稔 黄
1 1 农家 品种 阶段 .
和红瓤细等农家品种。
12 品种 间杂 交种及 双 交种 . 15 15 96 99年 ,推 广 种 植 了 6个 品种 间杂 交
清 朝 时开 始 种植 玉 米 ,品种 是华 北 一 带 农 民 带 来 的农家 品 种 。 民 国初期 种植 的大 多 是 耐土 壤 低 温 的硬粒 型 较早 熟 的农 家 品 种 。主要 栽 培 的 品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是全球玉米种植大国,玉米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
成了现代玉米育种的工业化进程。
近十多年来,国内玉米育种的发展
实现了从传统的良种甄选转型到基因改良,从单倍体种质改良到多倍
体种质改良。
经改良的新品种株势和抗病性都有所提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中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际玉米育种也在不断发展,以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为
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育种有条不紊,育种目标焦点在于实现高达收成、
耐病性和可口性的兼容-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抬升的要求。
未来,中外玉米育种仍将朝着以增产、精细化、保护性、精准化、高品质和创新性育种目标发展,加大科学育种力度,争取节约育种成本,开发优良、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度适应性品种,以满足人民群
众不断提高的综合饮食要求。
黄玉米的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分析
黄玉米的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分析黄玉米是一种以黄色为主要特征的玉米品种,具有浓郁的特殊香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在发展历程和市场前景方面,黄玉米有着许多令人振奋的趋势和潜力。
黄玉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美洲。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黄玉米,并将其视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玉米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中国,黄玉米的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由于其丰产、抗逆性强以及对土地适应性强的特点,黄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不断加大对黄玉米的种植和推广力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
黄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黄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提高,黄玉米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此外,黄玉米还有广泛的用途。
除了作为食物,黄玉米可以用于生产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生物燃料等。
特别是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黄玉米的需求量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肉类、奶制品和禽蛋等动物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黄玉米市场的发展。
此外,黄玉米还可以用于制作饲料添加剂。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动物饲料的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
黄玉米中的一些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可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黄玉米饲料添加剂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范围内,黄玉米市场的潜力也在不断释放。
很多国家和地区对黄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黄玉米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球前列。
美国以其发达的农业技术和高产量而闻名,黄玉米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此外,欧洲、亚洲等地的一些国家也在逐渐增加黄玉米的种植和消费。
由于其营养丰富和多功能性,黄玉米越来越受到全球市场的青睐。
1982年以来我国玉米品种的演变
为 了进 一 步 提高 玉 米育 种 和玉 米生 产水 平 , 有
必要 对我 国 18 —20 9 2 0 5年 大 面 积 推 广 的 杂 交 种 的
30 0
啦I
演变历 程和现状 加 以 回顾 和分析 。
1 玉 米 品 种 的 演 变 1 1 18 . 9 2年 以 来 我 国玉 米播 种 面 积 动 态 变 化 分 析我 国近 2 4年 间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的 动 态 变 化 情况 不难看 出 : 先 是玉 米的种 植面积 在不断 增加 , 首 由 18 年 的 1 5 . 万 h 92 43 8 m。上 升 到 2 0 年 的 05
入 的 研 究 , 得 了 许 多 研 究 成 果 和 丰 富 的 经 获
验 ~ 。
2 4年 间增加 了 1倍 。值 得 一提 的是 , 1 9 自 9 7年 起 ,
年 利用 的玉米 品种 数 量增 幅 明 显加 大 , 也 说 明 了 这 近 1 年 来我 国玉米 育种 非常活跃 。 0
辇0 2 0
嘬
10 0 O
鐾蔓萋娶墨娶萎萎莹萤嚣 詈 蚕
年 份
图 1 推 广 面 积 在 06 . 7万 h m 以上 玉 米 品 种 数 量
的 动态 变化
2 3 . 1万 h , 加 了 4 . ; 次 是 年 种 植 58 6 m。 增 2 1 其
06 . 7万 h m 以上 的 玉 米 品 种 面 积 之 和 也 随 种 植 面
1 3 2 年 间我 国 玉 米 主 栽 品 种 的 动 态 变化 . 4
2 4年 累计 推广 面 积在 6 6 7万 h 6. m。以上 的 品
积的增加 而增 加 , 1 8 年 的 1 8 . 万 h 上升 由 92 82 0 m。
关于我国玉米种植情况及主要推广品种的简述报告
关于我国玉米种植情况及主要推广品种的简述报告前言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
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是我国三大谷物粮食之一!一、我国玉米种植历史与现状1.1. 玉米进入中国玉米原产拉丁美洲。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以后又由西班牙传遍全世界。
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可能通过几条途径传入。
中国关于玉米的记载,最初见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巩县志》;首先作出详细叙述的则是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平凉府志》:“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据描述的形态可知番麦就是玉米。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说明当时玉米栽培还不普遍。
玉米传入中国后,就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
因为是新引入的作物,每在一地推广,当地便给它取一名称,因而玉米的异称甚多。
除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外,还有包谷、六谷、腰芦等名称。
据18世纪初纂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
刚引进栽培时,除山区外一般都用作副食品。
由于玉米的适应性较强,易于栽培管理,且春玉米的成熟期早于其他春播作物,未全成熟前又可煮食,有利于解决粮食青黄不接的问题,因而很快成为山区农民的主粮。
18世纪中叶以后,人口大量增加,入山垦种的人日益增多,玉米在山区栽培随着有很大发展。
19世纪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加以全国人口大幅度增殖,北方地区又限于水源,粮食生产渐难满足需要,玉米栽培发展到平原地区。
玉米学论文.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鲜食玉米发展动态及趋势(鲜食玉米过去、现在、未来)-北京农林院赵久然研究员
1、种植范围最广(大部分气候区域,纬度≥50°N;海 拔0-4000m)
2、全球及我国总产最大(≈25亿亩,≥10亿吨; 中国约6.2亿亩,2.6亿吨)
3、单产最高(中国≥ 1500kg;全球≥2000kg
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
1980年代之前,虽已经开始一些甜玉米 糯玉米的育种,但几乎没有规模种植,更未 有鲜食玉米产业,偶尔偷摘几个“青苞米”蒸 煮或烧烤,解决温饱问题
西南地区农家种-四路糯
➢1980s-1990s年代,是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起步发 展和初级阶段。
➢ 解决粮食温饱之后,开始向往吃好、以及丰富多样。 ➢ 引进国外优质甜玉米品种, ➢开始自主选育新品种,此阶段育成的甜玉米品种主要有
青贮玉米:收获玉米鲜绿植株,经切碎发酵,用于牛羊 等草食牲畜 饲料。可分专用型、兼用型、通用型、饲草 型等。
鲜食玉米:象水果蔬菜一样收获和食用玉米的鲜嫩 果穗。
5、用途最广 、 产品最多
(粮、经、果、饲、能, 产品上万种; 饲 料 近 70%,工业加工近30%)
玉米是饲料之王和工业加工原料之王
4. 玉米类型最多、品种数量最多
按生物学(主要依据籽粒形态和成分)可分为、甜粉型、有稃型等9种类型
按收获物及利用途径,玉米可分为三大类: 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
籽粒玉米:收获玉米的成熟籽粒,用于口粮、食品、精 饲料、加工 原料等。其中按营养品质特点,又可区分为 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
6,玉米在遗传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孟德尔-豌豆; 摩尔根-果蝇
•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通 过玉米 籽粒颜色的不稳 定 性状,深入研究,发现 了 转座子( 跳跃基因 )而获 得诺贝尔医学或生 理学奖
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34万hm2以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我国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从鲜食玉米分类和起源入手,介绍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剖析了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鲜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收,并像水果、蔬菜一样食用其鲜嫩果穗的一类特用玉米[1,2],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附加值高、效益好、低脂高纤维等综合优点和时尚特性,是近年来北京及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科技帮扶、乡村振兴战略的首选作物,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突破134万hm2,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走质量兴农路子,提高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饮食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鲜食玉米这类农产品的关注度由“有无”转变为“质优”,市场对优质鲜食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增加[3]。
因此我国鲜食玉米在种业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应用等方面既有广阔前景,也面临更高要求。
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等,并分析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鲜食玉米基本情况1.1 鲜食玉米的分类从生物学角度(主要依据籽粒形态和成分),玉米可分为马齿型、硬粒型、半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和有稃型等9种类型。
甜玉米就是其中的甜质型玉米,糯玉米是蜡质型玉米,二者均是玉米大家族的重要成员。
从收获物和用途上划分,玉米可分为籽粒用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三大类型。
其中鲜食玉米是指像水果、蔬菜一样收获和食用其鲜嫩果穗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
1.2 鲜食玉米的起源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
中国玉米品种概述
中国玉米品种概述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玉米种(mays)。
玉米种又分为9个类型。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一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带回欧洲,16世纪前半期由欧洲传入中国。
在田艺衡《留青日扎》(1573年)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都有关于玉米的记载。
玉米传到我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大量的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和抗逆性较好的地方品种,成为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基础。
据粗略统计,全国各地保存的玉米品种资源近2万份。
玉米别名玉蜀黍,又有苞米、苞谷、苞芦、苞粟、棒子、玉茭、六谷、珍珠米、观音粟等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玉米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北纬500到200从东北到西南的狭带状地区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其中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河南等省的播种面积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定种植面积。
玉米是高产粮食作物,籽粒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掺合其他的粮食,实行粗粮细做,可做成各种糕点,美味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饲用价值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上用途亦广,玉米籽粒和副产品可以制造300种以上的工业品。
在医药上,玉米淀粉是培养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玉米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在生产、育种和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玉米种质资源工作,全国各地开展了群众性的评选良种、收集、整理农家品种工作。
据统计,至1958年止,全国共收集保存玉米品种11400余份;1979年以来,全国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补充征集,从而促进了我国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60年代中期是我国从种植农家品种转向推广杂交玉米品种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被广大农民迅速接受。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内外玉米育种专家相继提出了选育高光效的理想株型的杂交种,即具有玉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或近于直立、通风透光、适于密植等特点。
在70年代初,就有登攀1号、争光1号等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相继在品比中出现,由于其在抗病性和产量方面较差,没有引起重视。
烟台农科所玉米育种专家于伊先生曾提出,用从农家品种莫耶岛小粒红中分离出的无叶舌(隐性遗传)紧凑型玉米自交系组配理想型杂交种。
莱阳农学院的刘恩训教授也提出过用有叶舌(显性遗传)的紧凑型自交系组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我国的玉米育种界也报告了考察国外先进国家在玉米育种方面有关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动向。
紧凑型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及优势,究竟有多大,当时在国内尚未得到证实。
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至今已29年了,从1973年开始进行玉米育种至今经历了61代的选育过程。
我们是在立志开创我国的玉米高产道路的试验探索中,边搞高产攻关试验边搞育种,发现了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发展我国玉米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进而确立了以紧凑型为主体的玉米育种方向。
1 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过程1.1 发现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在夏玉米区的产量高限1972~1979年,将全国能够征集到的玉米杂交种(包括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品种在内,共计100多个品种),先后种植了140多块0.073hm2(1.1亩)以上的夏玉米高产地块,先后突破了7500kg/hm2、9000kg/hm2、9750kg/hm2,但是没有一个品种能够突破10500kg/hm2,历时8年的实践证明:平展型玉米品种,由于株型结构的原因,在60000株/hm2以上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空秆和倒伏两个主要矛盾。
在培创玉米高产的情况下,叶面积指数很难突破4.0;经济系数很难突破0.45;有效密度突不破60000株/hm2;产量很难突破10500kg/hm2;在较高密度(60000株/hm2以上)的情况下,单株生产力一般很难突破180g。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玉米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步增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玉米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玉米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24年我国的玉米产量达到了2.93亿吨,比2024年增长了3.4%。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的种植经验的积累。
同时,我国对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玉米已成为主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加工业也在逐渐壮大。
玉米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的玉米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小农户为主,农业规模效益不高。
其次,玉米生产的成本较高,主要在于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成本的上升。
同时,玉米产量在一些主产区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波动较大。
二、玉米产业的发展展望1.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未来几年,我国玉米产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同时,应加大对玉米种植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
2.优化玉米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玉米产业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小农户规模经营效益低。
未来应加大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发展。
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道路,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完善。
3.加强玉米市场监管和稳定近年来,玉米行业的价格波动较大,这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风险,也给市场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未来应加强玉米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预警机制,合理调节玉米价格。
同时,加强与玉米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4.发展玉米加工业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在玉米加工业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三、重点问题探讨
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玉米品种单一的 问题,应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以满足不同生态区域和生产条件的需求。同 时,应注重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品种资源,提高我国玉米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应加强病虫 害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病 虫害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分析
目录
01 一、发展历程与现状
02 二、技术分析
03 三、重点问题研究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领域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次演示将介绍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 及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总之,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 推广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的健康需求。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和市场需求
的不断变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创 新,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也存在着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对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 设施农业的科技创新,提高设施的性价比和节能水平,同时加强设施农业的标准 化和规模化发展。
2、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农业管理模 式,能够实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精准施肥、精准用药、精准灌溉等。这种技术 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然而,精准农业需 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未来玉米品种发展趋势
未来玉米品种发展趋势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未来玉米品种发展趋势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抗病性和逆境适应性更强的品种: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面临着更多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逆境。
因此,未来的玉米品种将会更注重抗病性和逆境适应性的提升,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挑战。
2. 高产型和优质型的结合:未来的玉米品种将会更注重产量和品质的平衡,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玉米种植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3. 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未来的玉米品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施肥、水培种植等,将会促进玉米品种的快速进化和优化。
4. 个性化定制的品种:未来的农业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不例外。
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和地域特点,将会有更多的个性化定制的玉米品种出现,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总之,未来的玉米品种将会朝着更加高产、高品质、抗逆性更强、更适应新型种植技术和个性化定制需求等方向不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1 -。
鲜食玉米发展动态及趋势(鲜食玉米过去、现在、未来)-北京农林院赵久然研究员
玉米被称作“粗粮”,主要是富含膳食纤维,是调 节膳食平衡的健康食品。
籽粒玉米直接食用仅有约5%,被称作“粗粮”,提供淀 粉、蛋白、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最突出的营养 的是富含膳食纤维。
➢ 鲜售甜玉米果穗占3 0 % 以上 ➢ 甜玉米罐头占4 3 % 以上 ➢ 速冻甜玉米粒约2 7 %
国外甜玉米的各种吃相
2016年02月保民种业
国内外甜玉米简介
30
六、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虽然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记 载将糯玉米作为特色食品已数百年,但将其 作为鲜食玉米规模种植还是近几十年的事
6,玉米在遗传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孟德尔-豌豆; 摩尔根-果蝇
•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通 过玉米 籽粒颜色的不稳 定 性状,深入研究,发现 了 转座子( 跳跃基因 )而获 得诺贝尔医学或生 理学奖
•
7、利用杂种优势最早、最普及、最成功作物(1920s, 我国自1990s已基本普及杂交种)
鲜食玉米类型包括:
➢ 甜玉米 ➢ 糯玉米 ➢ 甜加糯玉米 ➢ 笋玉米……
➢ 普通玉米的嫩果穗 (老玉米然产生的变异类型。
➢被人类发现并保留下来加以驯化、选 育和利用等。
甜玉米来源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欧洲一支考察队( 1779年) 从美洲印第安人耕作地里带回P a p o o n 甜玉米果穗。
➢1834年,世界上育成第一个甜玉米品种(Darling early)。
➢ 1931年,制成第一筒甜玉米罐头。 ➢ 1950年代末,出现超甜玉米, ➢ 1970年代末,出现加强甜玉米 ➢当前全球甜玉米种植约2000万亩,主要是超甜型(sh2)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杂粮作物R a i n F ed Crops2010,30(2):68~71文章编号:1003-4803(2010)02-0068-04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卢秉生,丰光,李妍妍,娄志东(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丹东118109)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南方广泛种植的郑单958。
尤其近年国外新品种的介入如先玉335等,这就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育种实践提出了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供种业同行探讨关键词:玉米育种;进程;育种目标;性状中图分类号:S513.032文献标识码:B1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111玉米的起源及我国玉米的发展美洲大陆是玉米的故乡。
古印第安人为选择和培育玉米做出了重大贡献,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且把玉米带回欧洲以后,才开始有了关于玉米的文字历史。
千百年来,在人工选择培育下,玉米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
史料记载,玉米大约在16世纪初期传入我国。
玉米的传入为急剧增长的人口提供了必需的粮食,缓解了部分地区灾荒造成的饥馑之苦;又因为玉米的适应性很强,在丘陵旱地、斜坡陡崖都能生长,其垦荒殖稼扩大了我国的耕地面积;而且玉米的传入和发展繁荣了社会经济,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还间接的对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
二十世纪我国玉米的生产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00年到1936年,当时引进和推广了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产量;第二阶段是从1937年到1948年,为了适应战争形势需要扩大了玉米的生产面积,但是由于战事等影响玉米产量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三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的成立给玉米育种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由于政策原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这个时期可以用跃进和波折来形容;第四阶段是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玉米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时期。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玉米育种的研究受到广泛地重视。
“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
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
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
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
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家948项目的资助下先后从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美国、墨西哥等地引进一批玉米种质资源,并开始有计划的改良。
玉米育种的实践已经证明轮回选择是群体改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群体改良则是一项着眼于长远育种目标的育种计划。
辽科38玉米品种介绍
辽科38玉米品种介绍辽科38是辽宁科学院研发的一种适应辽宁省气候环境专用玉米品种,经过抗旱、抗早衰等筛选而形成。
它具有较高的产量、较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旱性及全面的抗逆性,是目前辽宁省最优良的玉米品种之一。
一、辽科38玉米品种的研发历程辽宁科学院于1978年开始研究辽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经过数年的选育、繁殖和鉴定,于1987年,最终产生了辽科38玉米品种,并在辽宁省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二、辽科38玉米品种的性状特征辽科38玉米品种具有株高中等、行距短、耐盐和耐旱性较强,固氮能力强、抗病毒能力较强等优良特性,是目前辽宁省最优良的玉米品种之一。
(1)株高中等。
辽科38玉米品种的株高约为220-250cm,属于中等型,株型比较斜立、分枝性较强,岗穗高约68-88cm;(2)行距短。
该品种的行距较短,留叶节数仅为5-7节,具有耐旱性较强的特性;(3)耐盐性强。
辽科38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靠近海岸线和沿海湿地的环境中该品种表现良好;(4)抗病毒能力强。
辽科38玉米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也很强,具有较强的抗性,在病毒缠绕的环境中成熟期也能很好地抗性,无论是病毒侵染性还是抗性,该品种都位居前列;(5)抗逆能力强。
辽科38玉米品种抗逆能力较强,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正常开花结籽,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可以抗连续下雨、积雪、暴风雨等环境的影响。
三、辽科38玉米品种的应用辽科38玉米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非常适合辽宁省的气候环境,因此该品种已经迅速在辽宁省的玉米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可以说是辽宁省玉米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
因其具有抗病毒、抗旱、抗早衰等特性,可以种植在辽宁地区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节约家庭费用。
此外,辽科38玉米品种的品质也很好,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香味,成熟度较高,可以作为食用品种,也可以作为加工玉米,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四、辽科38玉米品种的发展前景辽科38玉米品种以其优良的性状特征和强大的抗旱性,在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对辽宁省玉米生产产生显著的影响。
我国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展望
这一时期,从众多农家品种中评选鉴定出金皇后、英粒子、金顶子、 白马牙、白鹤、旅大红骨、辽东白、四平头、小粒红、大粒红、安东黄马 牙11号、黄县二马牙等优良农家品种,逐步替换掉低劣品种。
主要贡献:以新单1号为代表的单交种的育成与与推广标志着我国玉米育种 从以选育双交种为主转向培育单交种为主的新阶段。
在时间上和美国先后同时推广(美国于1963年开始推广第1个单交种),而 早于英、俄、德诸国,使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应用单交种最早的国家之一。
由于时局干扰,育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虽然在一些学者的辛 勤努力下,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这些成果大多未 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在这个阶段,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新选育的综 合种。品种呈现“多、乱、杂”的现象,产量低。至1949年,全国玉米 种植面积为19372.8万亩,单产仅64.1kg/亩。
近20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升,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进入 本世纪以来,我国玉米生产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上升势头,从2007年的1.52亿T提高到 2011年的1.92亿T,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依次从30.4%上升到33.6%,预计在今后很长 一段时间内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增产第一主力的地位难以撼动。
从1939年起,原华北农事试验场开始从事地方品种改良,选出“华农
1号”和“华农2号”两个品种,在华北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抗战期间,广西的范福仁、四川的张连桂、李先闻、杨允奎等都较为 系统的开展了玉米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组配试验,并育成了一些有利用 价值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6XIANGCUN KEJI 2016年12期(下)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安祥明(东明县东明集镇政府,山东东明274509)[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农作物增产、高品质的生产,因此,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备受重视。
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为根基点,指出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出实现玉米增产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生产技术;增产[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6-06-1长期以来,玉米快速增产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一大福利,为人们带来了充裕的粮食,也进一步解决了我国人多粮少的难题。
而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进行简要概述。
1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1.1我国玉米产量变化的特点不同年代玉米种植面积不尽相同,194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1291.5万hm 2,产量为961.5kg/hm 2。
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1947.8万hm 2,产量为5166.6kg/hm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玉米种植产量也在显著增加[1]。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单交种与双交种,玉米产量增加显著,尤其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后,增加了玉米总产量。
1.2我国玉米增产的原因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改良了玉米品种,也变革了种植技术,从政策宏观调控角度不断更新技术特征,确定与之相符的增产机理。
20世纪50年代,我国玉米生产主要是从经验总结角度进行耕作、施肥,玉米整体生产水平较低,也有不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
20世纪60年代,玉米产量增加,也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主要是推广了双交种技术,与此同时也提出了精细整地政策,土壤得到改良,肥力逐步提升,农田条件进一步改善,并改进了栽培技术。
尤其是有机肥的应用、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玉米产量的增加[2]。
20世纪70年代,玉米发展出现了大变革,玉米杂交种的出现推动了单交种的发展,在墨西哥矮秆玉米的影响下,我国各地也培育出了登攀1号、南矮1号等品种;控制病害虫后也成功选育出丹玉13号、中单2号等品种;大规模农田建设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了玉米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00 50000
1990-2011年我国三大作物及粮食总产量变化
粮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稻谷
小麦
玉米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934年,金善宝发表《近代玉米育种法》,详细介绍了玉米杂交育种 理论和技术。
1937年和1938年,在美国的蒋德麒和吴绍骙先后回国,带回了 42个 双交种和50多个自交系,由中央农业试验所主持分别在成都、贵阳、昆 明、柳州等地进行比较试验,选出有利用价值的 Wisc 、696、Cornel l29-3 等杂交种。
年代 1950-1959 1960-1970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9
不同年代玉米单产及面积变化
单产( kg/ 亩) 增幅( kg/ 亩) 播种面积(万亩)
86.32
18409.41
99.36 162.2 241.45
13.04 62.84 79.25
近20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升,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进入 本世纪以来,我国玉米生产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上升势头,从2007年的1.52亿T提高到 2011年的1.92亿T,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依次从30.4%上升到33.6%,预计在今后很长 一段时间内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增产第一主力的地位难以撼动。
1、玉米品种改良的启蒙时期(1900—1949年)
20世纪初到1949年是我国近代玉米育种的启蒙和创建时期。这一时期 内,我国玉米育种的先驱们在地方品种改良和自交系、杂交种选育等方 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92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赵连芳率先开展了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 工作,开创了我国现代玉米育种的新纪元。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玉米增产技术培训会
我国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展望
王振华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汇报提纲
一、玉米品种的分类 二、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三、我国玉米品种发展历程 四、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及利用情况 五、我国玉米种质变化情况 六、展望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 美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996年,我国玉米总 产和单产超过小麦而跃居禾谷类作物的第2位。2009年已经超过水稻成 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亿多亩, 总产达1.77亿吨。
三、我国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一批献身于玉 米发展事业的有志之士,通过潜心研究,选育了不同类型的玉米 新品种,形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品种结构,回顾我国玉米品 种的改良,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时期。
玉米品种改良的启蒙时期 玉米良种评选和品种间杂交种选育与应用时期 玉米双交的选育与应用时期 单交种的选育与应用时期
二、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60000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亩)
50000
单产(kg/亩)
)
亩
万)t
万 (
(积
量面
产植
总种
40000 30000 20000
450
400 亩产( 350 kg/
亩)
300
250
200
150
100 10000
50
0
0
1949 1951 1953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从1939年起,原华北农事试验场开始从事地方品种改良,选出“华农
1号”和“华农2号”两个品种,在华北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抗战期间,广西的范福仁、四川的张连桂、李先闻、杨允奎等都较为 系统的开展了玉米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组配试验,并育成了一些有利用 价值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22076.72 27123.04 28868.5
320.08 338.32
78.63 18.24
34208.55 40024.8
增幅(万亩)
3667.31 5046.32 1745.46 5340.05 5816.25
上表可以看出,上世纪 60年代和本世纪单产增副较小, 70-90年代单 产增副较大,其中80年代单产增幅最大,但面积的增加最小,说明 80年 代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相反,本世纪单产增副较小 但面积的增加最大,说明本世纪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面积的迅速扩 大所致。
◆顶交种: 是用当地优良的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而成。顶交 种一般较农家品种增产 15%左右,具有选育简单,制种简便 等特点。
◆自交系间杂交种: 自交系间杂交种由于组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以
下几种: ①单交种: 用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杂交而成。植株整齐,生长健壮,增 产潜力大,但制种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②三交种: 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整齐度及增产潜力 一般不如单交种,制种技术上比单交种复杂,但制种产量高、稳产性 好。 ③双交种: 是由四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以两个单交种杂交 而成双交种。整齐度及增产潜力均不如单交种,制种较复杂,但制种 产量高,种子成本低。
据有关部门的研究推算,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在玉米增产总额 中发挥40%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是支撑玉米 生产的核心技术,品种是玉米生产的第一要素。
一、玉米品种的分类
◆品种间杂交种: 是利用两个自然授粉的品种相互杂交,所产 生的后代叫品种间杂交种。品种间杂交种一般较农家种增产 10-20%。具有取材方便,育种时间短制种简便等特点。
年份
从1949年到2011年,我国玉米单产从 64.1kg/ 亩提高到382.39kg/ 亩,增幅为 496.6%,年均增产 5.13g/ 亩;总产由 1241.8万t提高到19175.0万t,增加了12.36倍,年均增产 289.2万t,其中单产贡献率约占 68.4% 左右,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率约为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