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解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与典型题解析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向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或3条对称轴.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 5.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典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40°,100° B .70°,70°C .60°,80°D .40°,100°或70°,70°【答案】D【解析】①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另外两个内角=(180°–40°)÷2=70°; ②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它的另外一个底角为40°,顶角为180°–40°–40°=100°. 所以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0°、100°或70°、70°.故选D .【名师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 ,解题关键是分情况进行讨论①已知角为顶角时;②已知角为底角时.典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D BC B.∠B=∠CC.AB=2BD D.AD平分∠BAC【答案】C【解析】因为△ABC中,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AD⊥BC,故A选项正确;B.∠B=∠C,故B选项正确;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_cm.考向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把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2.底角为顶角的2倍的等腰三角形非常特殊,其底角平分线将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E是AB上的一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AB=AC,AD⊥BC,∴∠BAD=∠CAD.又∵AD∥EF,∴∠F=∠CAD,∠FEA=∠BAD,∴∠F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的形状.考向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和垂心重合.典例4 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若BE=1,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DE ⊥BC ,∠B =∠C =60°, ∴∠BDE =30°,∴BD =2BE =2,∵点D 为AB 边的中点,∴AB =2BD =4, ∵∠B =∠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 =AB =4,故答案为:4.【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 =2BD 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上,以BD 为一边作等边BDE ∆,连接CE . (1)说明ABD CBE ∆≅∆的理由; (2)若080BEC ∠=,求DBC ∠的度数.考向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无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典例5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 .∵∠A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 .∵AB =AC ,且∠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 .∵∠A =60°,∠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D .∵AB =A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B【解析】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B,条件重复且条件不足,故不正确;C,∵∠A=60°,∠B=60°,∴∠C=60°,∴△ABC是等边三角形60°,故正确;D,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故正确.故选B.4.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考向五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常常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也是证明一边(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依据.当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或结论倾向于该性质时,我们可运用转化思想,将线段或角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典例6 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30°,BD=6,则CD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3【解析】∵在Rt△ABC中,∠C=90°,∠B=30°,∴∠BAC=60°.又AD平分∠BAC,∴∠BAD=∠CAD=30°,∴∠BAD=∠B=30°,∴AD=BD=6,∴CD=12AD=3,故答案为:3.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__________.考向六 勾股定理1.应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尤其在记忆a 2+b 2=c 2时,斜边只能是c .若b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a 2+c 2=b 2;若a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b 2+c 2=a 2.2.如果已知的两边没有明确边的类型,那么它们可能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求解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以免漏解.典例7 cm cm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直角边长为cm cm ,∴斜边(cm ),∴周长cm ).故答案为:【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与三角形边长,面积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解出斜边是关键6.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 ∠=︒,3AB =,5AC =,D 为BC 边上的中点.(1)求BD 、AD 的长度;(2)将ABC ∆折叠,使A 与D 重合,得折痕EF ;求AE 、BE 的长度.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A .3B .4C .7D .5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A .50°B .55°C .60°D .65°3.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 =AC ,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 ,AD 为支柱(即底边BC 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 ⊥AB ,DF ⊥AC ,则DE +DF 等于A .10mB .5mC .2.5mD .9.5m4.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60MDN ∠=︒,则AMN ∆的周长为A.2 B.3 C.1.5 D.2.55.如图,△ABC中,D、E两点分别在AC、BC上,AB=AC,CD=DE.若∠A=40°,∠ABD:∠DBC=3:4,则∠BDE=A.24°B.25°C.30°D.35°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22 B.17C.17或22 D.267.如图,△ABC中,AB=AC=5,BC=6,点D在BC上,且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A.6 B.5C.4 D.38.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9.如图,Rt △ABC 中,∠B =90〬,AB =9,BC =6,,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AN 的长等于A .5B .6C .4D .310.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放在一张宽为3 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 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边AC 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尺的最长边的长为A .6B .C .D .11.三角形的三边a ,b ,c (b ﹣c )2=0;则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 12.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13cm ,BC =10cm ,△ABC 的面积=________.1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14.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上一点,且AD AE =,12EDC ∠=︒,则BAD ∠=__________.1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FD=____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是AD上的一个动点,把△BAE沿BE向矩形内部折叠,当点A的对应点A1恰好落在∠BCD的平分线上时,CA1的长为__________.18.如图,在Rt△ABC中,点E在AB上,把△ABC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斜边AC的中点D 重合.(1)求证:△ACE为等腰三角形;(2)若AB=6,求AE的长.19.如图,一架2.5 m 长的梯子斜立在竖直的墙上,此时梯足B 距底端O 为0.7 m .(1)求OA 的长度;(2)如果梯子顶端下滑0.4米,则梯子将滑出多少米?20.ABC ∆与DCE ∆有公共顶点C (顶点均按逆时针排列),AB AC =,DC DE =,180BAC CDE ∠+∠=︒,//DE BC ,点G 是BE 的中点,连接DG 并延长交直线BC 于点F ,连接,AF AD .(1)如图,当90BAC ∠=︒时, 求证:①BF CD =; ②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60BAC ∠=︒时,画出相应的图形(画一个即可),并直接指出AFD ∆是何种特殊三角形.21.已知:如图,有人在岸上点C 的地方,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长CB =10米,CA ⊥AB ,且CA =6米,拉动绳子将船从点B 沿BA 方向行驶到点D 后,绳长CD (1)试判定△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1.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2.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AC ,BD .若90ACB ∠=︒,AC BC =,AB BD =,则ADC ∠=__________︒.5.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7.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8.如图,ABC △中,点E 在BC 边上,AE AB =,将线段AC 绕点A 旋转到AF 的位置,使得CAF BAE ∠=∠,连接EF ,EF 与AC 交于点G .(1)求证:EF BC =;(2)若65ABC ∠=︒,28ACB ∠=︒,求FGC ∠的度数.9.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C =42°,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10.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 △≌△; (2)OB OC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结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 (1)若∠C =36°,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叫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B =FE .12.在ABC △中,90BAC ∠=︒,AB AC =,AD BC ⊥于点D .(1)如图1,点M ,N 分别在AD ,AB 上,且90BMN ∠=︒,当30AMN =︒∠,2AB =时,求线段AM 的长;(2)如图2,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求证:BE AF =; (3)如图3,点M 在AD 的延长线上,点N 在AC 上,且90BMN ∠=︒,求证:AB AN +=.1.【答案】4cm 或5cm【解析】当长是4cm 的边是底边时,腰长是12(13–4)=4.5, 三边长为4cm ,4.5cm ,4.5cm ,等腰三角形成立;当长是4cm 的边是腰时,底边长是:13–4–4=5cm ,等腰三角形成立. 故底边长是:4cm 或5cm .故答案是:4cm 或5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2.【解析】(1)由题意得:5−2<AB <5+2,即:3<AB <7,∵AB 为奇数,∴AB =5, ∴△ABC 的周长为5+5+2=12. (2)∵AB =AC =5, ∴△ABC 是等腰三角形. 3.【答案】(1)见解析;(2)20°.【解析】(1)由060ABC DBE ∠=∠=,得ABD CBE ∠=∠,由,AB BC BD BE ==, 得ABD CBE ∆≅∆(SAS );(2)由ABD CBE ∆≅∆,得060BCE A ∠=∠=,所以00000180180806040CBE BEC BCE ∠=-∠-∠=--=, 所以000060604020DBC CB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4.【答案】5【解析】已知∠AON =60°,当OP =OA =5时,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P 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5. 5.【答案】6或6.5【解析】分两种情况:①5和12是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为1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5;②5是直角边,12为斜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故答案为:6或6.5.6.【答案】(1)BD =2,AD =2)136AE =,56BE = 【解析】(1)∵在ABC ∆中,90B ∠=︒,3AB =,5AC =, ∴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C AB =-=-=, ∴4BC =,又∵D 为BC 边上的中点, ∴122BD DC BC ===, ∴在Rt ABD ∆中,222222133AD AB BD =+=+=,∴AD =(2)ABC ∆折叠后如图所示,EF 为折痕,连接DE ,设AE x =,则DE x =,3BE x =-,在Rt BDE ∆中,222BE BD DE +=,即()22232x x -+=,解得:136x =, ∴136AE =, ∴135366BE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是常见中考题型.1.【答案】D【解析】∵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斜边10=, ∴斜边上的中线=12×10=5,故选D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AB BC ∴==,又BC BD =,AB BD ∴=,∴20BAD BDA ∠=∠=︒0180CBD BAD BDA ABC ∴∠=-∠-∠-∠0000018020206080=---=,BC BD =,∴11(180)(18080)5022BCD CBD ∠=⨯︒-∠=⨯︒-︒=︒,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解析】∵AB =AC ,∠BAC =120°,∴∠B =∠C =30°, ∵DE ⊥AB ,DF ⊥AC ,垂足为E ,F ,∴DE =12BD ,DF =12DC , ∴DE +DF =12BD +12DC =12(BD +DC )=12B C .∴DE +DF =12BC =12×10=5m .故选B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C 到E ,使CE =BM ,连接DE ,∵BD =DC ,∠BDC =120°,∴∠CBD =∠BCD =30°, ∵∠ABC =∠ACB =60°,∴∠ABD =∠ACD =∠DCE =90°,在△BMD 和△CED 中,90BD CDDBM DCE BM CE =⎧⎪∠=∠=︒⎨⎪=⎩,∴△BMD ≌△CED (SAS ),∴∠BDM =∠CDE ,DM =DE , 又∵∠MDN =60°,∴∠BDM +∠NDC =60°, ∴∠EDC +∠NDC =∠NDE =60°=∠NDM , 在△MDN 和△EDN 中,DM DEMDN NDE DN DN =⎧⎪∠=∠⎨⎪=⎩,∴△MDN ≌△EDN (SAS ), ∴MN =NE =NC +CE =NC +BM ,所以△AMN 周长=AM +AN +MN =AM +AN +NC +BM =AB +AC =2. 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AB=AC,CD=DE,∴∠C=∠DEC=∠ABC,∴AB∥DE,∵∠A=40°,∴∠C=∠DEC=∠ABC=18040702,∵∠ABD:∠DBC=3:4,∴设∠ABD为3x,∠DBC为4x,∴3x+4x=70°,∴x=10°,∴∠ABD=30°,∵AB∥DE,∴∠BDE=∠ABD=30°,故答案为C.【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难度适中.6.【答案】A【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A.7.【答案】C【解析】∵AB=AC=5,AD平分∠BAC,BC=6,∴BD=CD=3,∠ADB=90°,∴AD=4.故选C.8.【答案】B【解析】如图,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符合点C的有5个;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符合点C的有4个.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故选B.9.【答案】A【解析】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D是BC的中点,∴BD=1632⨯=.在Rt△BDN中,由勾股定理得:ND2=NB2+BD2,即x2=(9-x)2+32,解得x=5,AN=5,故选A.10.【答案】D【解析】如图,作AH⊥CH,在Rt △ACH 中,∵AH =3,∠AHC =90°,∠ACH =30°,∴AC =2AH =6,在Rt △ABC 中,AB ==D .11.【答案】等边【解析】三角形的三边a ,b ,c 2()0b c -=,20,()0b c =-=,0,0a b b c ∴-=-=,解得:,a b b c ==,即a b c ==,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综合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12.【答案】60cm 2.【解析】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 ∵AB =AC =13cm ,BC =10cm , ∴BD =CD =5cm ,AD ⊥BC ,由勾股定理得:AD (cm ), ∴△ABC 的面积=12×BC ×AD =12×10×12=60(cm 2).【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关键. 13.【答案】55°或125°【解析】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如图2,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CAB =180°–55°=125°, 故答案为55°或125°.【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10【解析】①当6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底边=26-6-6=14,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6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故答案为:10. 15.【答案】24︒【解析】∵ADC ∠是三角形ABD 的外角,AED ∠是三角形DEC 的一个外角,CDE x ∠=︒, ∴ADC BAD B ADE EDC ∠=∠+∠=∠+∠,AED EDC C ∠=∠+∠,B BAD ADE x ∠+∠=∠+︒,AEDC x ∠=∠+︒,∵AB AC =,D 、E 分别在BC 、AC 上,AD AE =,CDE x ∠=︒,∴B C ∠=∠,20ADE AED C ∠=∠=∠+︒,∴C BAD C x x ∠+∠=∠︒++︒,∵12EDC ∠=︒,∴24BAD ∠=︒,故答案为:24︒.16.【答案】15【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ACD =120°, ∵CG =CD ,∴∠CDG =30°,∠FDE =150°, ∵DF =DE ,∴∠E =15°.故答案为:15.17.【答案】【解析】如图,过点A 1作A 1M ⊥BC 于点M .∵点A 的对应点A 1恰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BCD =90°,∴∠A 1CM =45°,即△A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M =A 1M =x ,则BM =7-x .又由折叠的性质知AB =A 1B =5,∴在直角△A 1MB 中,由勾股定理得A 1M 2=A 1B 2-BM 2=25-(7-x )2,∴25-(7-x )2=x 2,解得x 1=3,x 2=4,∵在等腰Rt △A 1CM 中,CA 1A 1M ,∴CA 1.故答案为:18.【答案】(1)见解析;(2)4.【解析】(1)∵把△ABC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斜边AC 的中点D 重合, ∴CD =CB ,∠CDE =∠B =90°,AD =CD ,在△ADE 和△CDE 中,90AD CDADE CDE ED ED =⎧⎪∠=∠=⎨⎪=⎩,∴△ADE ≌△CDE (SAS ), ∴EA=EC ,∴△ACE 为等腰三角形; (2)由折叠的性质知:∠BEC =∠DEC , ∵△ADE ≌△CDE ,∴∠AED =∠DEC , ∴∠AED =∠DEC =∠BEC =60°,∴∠BCE =30°,∴12BE CE =, 又∵EA=EC ,∴11223BE AE AB ===,∴AE=4.【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9.【解析】在直角△ABO 中,已知AB =2.5 m ,BO =0.7 m ,则AO , ∵AO =AA ′+OA ′,∴OA ′=2 m ,∵在直角△A ′B ′O 中,AB =A ′B ′,且A ′B ′为斜边, ∴OB ′=1.5 m ,∴BB ′=OB ′-OB =1.5 m -0.7 m=0.8 m . 答:梯足向外移动了0.8 m .20.【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①∵//DE BC ,∴GBF GED ∠=∠. 又,BG EG FGB DGE =∠=∠, ∴(ASA)GBF GED ∆∆≌,∴BF ED =. 又CD ED =,∴BF CD =;②当90BAC ∠=︒时,45ABC ACB ∠=∠=︒, ∵180BAC CDE ︒∠+∠=,∴90CDE ︒∠=.∵//DE BC ,∴90,45BCD CDE ACD ︒︒∠=∠=∠=,∴ABF ACD ∠=∠;又,AB AC BF CD ==,∴()ABF ACD SAS ∆∆≌, ∴,AF AD BAF CAD =∠=∠, ∴BAF FAC CAD FAC ∠+∠=∠+∠ 即90BAC FAD ∠=∠=︒,∴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所画图形如图1或图②,此时AFD ∆是等边三角形.图1 图2 与(1)同理,可证ABF ACD ∆∆≌, ∴AF =AD ,60BAC FAD ∠=∠=︒, ∴△AFD 是等边三角形.【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的关系,角的关系.21.【解析】(1)由题意可得:AC =6 m ,DCm ,∠CAD =90°,可得AD(m ), 故△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6 m ,BC =10 m ,∠CAD =90°, ∴AB(m ), 则BD =AB -AD =8-6=2(m ). 答: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为2 m .1.【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 2.【答案】70°【解析】∵AB =AC ,∴∠B =∠C ,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3.【答案】9【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B C ∠=∠⎧⎪=⎨⎪∠=∠⎩,∴△BAD ≌△CAE , ∴BD =CE =9,故答案为:9. 4.【答案】105【解析】作DE AB ⊥于E ,CF AB ⊥于F ,如图所示,则DE CF =,∵CF AB ⊥,90ACB ∠=︒,AC BC =,∴12CF AF BF AB ===, ∵AB BD =,∴1122DE CF AB BD ===,BAD BDA ∠=∠, ∴30ABD ∠=︒,∴75BAD BDA ∠=∠=︒,∵AB CD ∥,∴180ADC BAD ∠+∠=︒,∴105ADC ∠=︒,故答案为:105.5.【答案】6或【解析】①如图1,当5AB AC ==,4AD =,则3BD CD ==,∴底边长为6; ②如图2,当5AB AC ==,4CD =时,则3AD =,∴2BD =,∴BC == ③如图3,当5AB AC ==,4CD =时,则3AD ==,∴8BD =,∴BC =∴此时底边长为6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6.【答案】36°【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727236=︒-︒-︒=︒, 故答案为:3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 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AE CF=⎧⎨=⎩,∴Rt △ABE ≌Rt △CBF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解析】(1)∵CAF BAE ∠=∠,∴BAC EAF ∠=∠,∵AE AB AC AF ==,, ∴BAC EAF △≌△, ∴EF BC =.(2)∵65AB AE ABC =∠=︒,, ∴18065250BAE ∠=︒-︒⨯=︒, ∴50FAG ∠=︒, ∵BAC EAF △≌△, ∴28F C ∠=∠=︒, ∴502878FG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旋转性质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基础知识扎实是解题关键. 9.【解析】(1)∵AB =AC ,AD ⊥BC 于点D ,∴∠BAD =∠CAD ,∠ADC =90°,又∠C =42°,∴∠BAD =∠CAD =90°-42°=48°. (2)∵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 ∵EF ∥AC , ∴∠F =∠CAD , ∴∠BAD =∠F ,∴AE =FE .10.【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 ∴∠DCB =∠EBC , ∴OB =OC .11.【解析】(1)∵AB AC =,∴C ABC ∠=∠,∵36C ∠=︒, ∴36ABC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903654BAD ABC ∠=-∠=-︒=︒︒︒. (2)∵BE 平分ABC ∠,∴ABE EBC ∠=∠, 又∵EF BC ∥,∴EBC BEF ∠=∠, ∴EBF FEB ∠=∠, ∴BF E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解析】(1)∵90BAC ∠=︒,AB AC =,AD BC ⊥,∴AD BD DC ==,45ABC ACB ∠=∠=︒,45BAD CAD ∠=∠=︒, ∵2AB =,∴AD BD DC ===,∵30AMN ∠=︒,∴180903060BMD ∠=︒-︒-︒=︒, ∴30BMD ∠=︒,∴2BM DM =,由勾股定理得,222BM DM BD -=,即222(2)DM DM -=,解得DM =∴AM AD DM =-=(2)∵AD BC ⊥,90EDF ∠=︒,∴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 DB DA BDE ADF ∠=∠=∠=∠⎧⎪⎨⎪⎩,∴BDE ADF △≌△, ∴BE AF =.(3)如图,过点M 作//ME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E ,∴90AME ∠=︒,则AE =,45E ∠=︒,∴ME MA =,∵90AME ∠=︒,90BMN ∠=︒, ∴BME AMN ∠=∠,在BME △和AMN △中,E MAN ME MA BME AMN ∠=∠=∠=∠⎧⎪⎨⎪⎩,∴BME AMN △≌△,∴BE AN =,∴AB AN AB BE A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考点笔记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考点笔记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考点笔记总结单选题1、△ABC中,它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O,若∠B=80°,则∠AOC的度数为()A.100°B.130°C.110°D.150°答案:B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AC=12∠BAC,∠OCA=12∠BC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OC=180°−12(∠BAC+∠BC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AC+∠BCA=100°,由此即可得出答案.如图,∵AO,CO分别是∠BAC,∠BCA的角平分线∴∠OAC=12∠BAC,∠OCA=12∠BCA∴∠AOC=180°−∠OAC−∠OCA=180°−12∠BAC−12∠BCA=180°−12(∠BAC+∠BCA)又∵∠B=80°∴∠BAC+∠BCA=180°−∠B=180°−80°=100°∴∠AOC=180°−12×100°=13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2、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108°B.90°C.72°D.60°答案:C解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解得:n=5,∴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72°.5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3、下列多边形中,内角和最大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解:A、是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B、是一个四边形,其内角和为360°;C、是一个五边形,其内角和为540°;D、是一个六边形,其内角和为720°;∴内角和最大的是六边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A.540°B.720°C.900°D.1080°答案:B解析:利用多边形外角求得该多边形的边数,再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解答.解:多边形外角和为360°,故该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6-2)×180°=72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是解题关键.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则BC的长是()折痕现交于点F,已知EF=32A.3√22B.3√2C.3D.3√3答案:B解析:折叠的性质主要有:1.重叠部分全等;2.折痕是对称轴,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AF=45°,所以可求出∠AFB=90°,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12AB,所以AB=AC,的长可求,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解:∵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B=∠EAF=45°,∴∠AFB=90°,∵点E为AB中点,且∠AFB=90°,∴EF=12AB,∵EF=32,∴AB=2EF=32×2=3,在ΔRtABC中, AB=AC,AB=3,∴BC=√AB2+AC2=√32+32=3√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求出∠AFB=90°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A.75°B.80°C.85°D.90°答案:A解析:依据AD是BC边上的高,∠ABC=60°,即可得到∠BAD=30°,依据∠BAC=50°,AE平分∠BAC,即可得到∠DAE=5°,再根据△ABC中,∠C=180°﹣∠ABC﹣∠BAC=70°,可得∠EAD+∠ACD=75°.∵AD是BC边上的高,∠ABC=60°,∴∠BAD=30°,∵∠BAC=50°,AE平分∠BAC,∴∠BAE=25°,∴∠DAE=30°﹣25°=5°,∵△ABC中,∠C=180°﹣∠ABC﹣∠BAC=70°,∴∠EAD+∠ACD=5°+70°=75°,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7、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AC上,DE∥AB,若∠CDE=165°,则∠B的度数为()A.15°B.55°C.65°D.75°答案:D解析: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ADE=15°,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DE=1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75°.解:∵∠CDE=165°,∴∠ADE=15°,∵DE∥AB,∴∠A=∠ADE=15°,∴∠B=180°﹣∠C﹣∠A=180°﹣90°﹣15°=75°,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在△ABC中,∠A-∠C=∠B,那么△ABC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由于∠A-∠C=∠B,再结合∠A+∠B+∠C=180°,易求∠A,进而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A-∠C=∠B,∠A+∠B+∠C=180°,∴2∠A=180°,∴∠A=90°,∴△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9、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70∘,∠BCD =40∘,则∠BED 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55°##55度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E =∠CBE =12∠ABC ,∠ADE =∠CDE =12∠AD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得出∠BAD +∠BCD =2∠E ,进而求得∠E 的度数.解:∵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E =∠CBE =12∠ABC ,∠ADE =∠CDE =12∠ADC , ∵∠ABE +∠BAD =∠E +∠ADE ,∠BCD +∠CDE =∠E +∠CBE ,∴∠ABE +∠BAD +∠BCD +∠CDE =∠E +∠ADE +∠E +∠CBE ,∴∠BAD +∠BCD =2∠E ,∵∠BAD =70°,∠BCD =40°,∴∠E =12(∠BAD +∠BCD )=12(70°+40°)=55°. 所以答案是:55°.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a ∥b,∠1+∠2=75°,则∠3+∠4=______________.答案:105°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以求得∠3+∠4=∠5+∠4,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行解答即可. 如图,∵a ∥b ,∴∠3=∠5,又∠1+∠2=75°,∠1+∠2+∠4+∠5=180°,∴∠5+∠4=105°,∴∠3+∠4=∠5+∠4=105°,故答案是:10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技巧性在于把求(∠3+∠4)的值转化为求同一三角形内的(∠5+∠4)的值.11、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260°,则该多边形边数是______.答案:9解析: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如果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边数的方程,解方程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根据题意,得(n-2)•180=1260,解得:n=9.所以答案是:9.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12、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n=____________答案:8解析: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45°,∴多边形得到边数360÷45=8,所以是八边形.故答案为813、如图,直线MN∥PQ,点A、B分别在MN、PQ上,∠MAB=33°.过线段AB上的点C作CD⊥AB交PQ于点D,则∠CDB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57解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D的度数,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解:∵直线MN∥PQ,∴∠MAB=∠ABD=33°,∵CD⊥AB,∴∠BCD=90°,∴∠CDB=180°-∠BCD-∠ABD=57°.所以答案是:57.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4、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答案:∠DAE=5°,∠BOA=120°解析:由∠CAB=50°,∠C=60°可求出∠ABC;由AE、BF是角平分线,得到∠CBF=∠ABF=35°,∠EAF=∠EAB=25°;由AD是高,得到∠DAC;从而计算得到∠DAE和∠BOA.∵∠CAB=50°,∠C=60°∴∠ABC=180°﹣50°﹣60°=70°∵AE、BF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EAB=25°又∵AD是高∴∠ADC=90°∴∠DAC=180°﹣90°﹣∠C=30°∴∠DAE=∠DAC﹣∠EAF=5°又∵∠ABF=35°,∠EAB=25°∴∠BOA=180°-∠EAB-∠ABF=180°-25°-35°=120°∴∠DAE=5°,∠BOA=12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5、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成12cm和15cm两部分,求△ABC各边的长.答案:AB =AC =8cm ,BC =11cm 或AB =AC =10cm ,BC =7cm解析:设AB =xcm ,BC =ycm ,则可以把题中边长分为AB +AD =12cm ,BC +CD =15cm 和AB +AD =15cm ,BC +CD =12cm 两种情况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解方程组即可得到问题解答.解:设AB =xcm ,BC =ycm .则有以下两种情况:(1)当AB +AD =12cm ,BC +CD =15cm 时,{x +12x =12y +12x =15 ,解得 {x =8y =11 ,即AB =AC =8cm ,BC =11cm ,符合三边关系;(2)当AB +AD =15cm ,BC +CD =12cm 时,{x +12x =15y +12x =12,解得 {x =10y =7 ,即AB =AC =10cm ,BC =7cm ,符合三边关系.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线的应用,利用方程求解及把问题分成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D解析:D【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求解.【详解】解:设△BPD ≌△CPQ 时运动时间为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由题意得:BP CP BD CQ =⎧⎨=⎩, 即3634t t vt =-⎧⎨=⎩, 解之得:14t v =⎧⎨=⎩, ∴点Q 的运动速度为4厘米/秒,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关键.2.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 .BD CE =B .AD AE =C .BE CD = D .DA DE = 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添加BD =CE ,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ACE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添加AD =AE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 =∠AE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添加BE =CD 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ACD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AE=∠CAD ,可得∠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添加DA =DE 无法求出∠DAB =∠EAC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 .2B .5C .3D .7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4.工人师傅常用直角尺平分一个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直角尺,使直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即CM =CN ).此时过直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 .HLB .SASC .SSSD .ASA C解析:C【分析】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有三组边对应相等,由此证明△OMC ≌△ONC(SSS),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在△OMC 和△ONC 中,OM ON CM CN OC OC =⎧⎪=⎨⎪=⎩, ∴△OMC ≌△ONC(SSS),∴∠MOC=∠NOC ,∴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比较简单,注意利用了三边对应相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F ,20FAB ∠=︒.旋转角的度数是( )A .110°B .90°C .70°D .20°B解析:B【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 ,∠BAD=90︒,由旋转的性质推出ADE ≌ABF ,求出∠FAE=∠BA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BAD=90︒,由旋转得ADE ≌ABF ,∴∠FAB=∠EAD ,∴∠FAB+∠∠BAE=∠EAD+∠BAE ,∴∠FAE=∠BAD=90︒,∴旋转角的度数是90︒,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点Р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点Р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5PQ >B .5PO ≥C . 5PQ <D .5PO ≤ B 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 到OB 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P 到OB 的距离为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C解析:C【分析】 由AD FC =推出AC=FD ,根据已知AB FE =添加夹角相等或第三边相等即可判定.【详解】∵AD FC =,∴AC=FD ,∵AB FE =,∴当A F ∠=∠(//AB EF 也可得到)或BC ED =时,即可判定F ABC ED ≌△△, 故B E ∠=∠不能判定F ABC ED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命题,真命题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 9.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B .AC =BC C .∠A =∠BD .∠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OC=∠BOC,OC=OC,然后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条件是否能判定△AOC≌△BOC,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已知可得,∠AOC=∠BOC,OC=OC,∴若添加条件OA=OB,则△AOC≌△BOC(SAS),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C=BC,则无法判断△AOC≌△BOC,故选项B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B,则△AOC≌△BOC(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1=∠2,则∠ACO=∠BCO,则△AOC≌△BOC(AS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0.如图,△ACB≌△A'CB',∠BCB'=25°,则∠ACA'的度数为()A.35°B.30°C.25°D.20°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CB,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2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11.如图,AC=B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E=BD.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A=∠B或CD=CEAD=BE∠AEC=∠BDC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C=∠C所以添加∠A=∠B或CD=CEAD=BE∠AEC=∠BDC可得△ADC与△解析:∠A=∠B或CD=CE、AD=BE、∠AEC=∠BDC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C=∠C,所以添加∠A=∠B或CD=CE、AD=BE、∠AEC=∠BDC,可得△ADC与△BE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故答案为:∠A=∠B或CD=CE、AD=BE、∠AEC=∠BD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0,3,另1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8,8,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一个顶点B的坐标为()(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CQ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y轴AQ⊥y轴如图∴∠BPC=∠AQC=90°∵BC=A解析:(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CQ,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y轴,AQ⊥y轴,如图,∴∠BPC=∠AQC=90°∵BC=AC,∠BCA=90°,∴∠BCP+∠ACQ=90°.又∠CAQ+∠ACQ=90°∴∠BCP=∠CAQ .在△BPC 和△CQA 中,BPC CQA BCP CAQ BC AC ∠∠⎧⎪∠∠⎨⎪⎩=== Rt △BPC ≌Rt △ACQ (AAS ),AQ=PC=8-3=5;CQ=BP=8.∵QO=QC-CO=8-3=5,∴A (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Q ,CQ 是解题关键.13.如图,在ABC 中,=6AB ,=4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2BD AE CE ===,//CE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_.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BAC=∠FCE 在△ADE 和△CFE 中∴△ADE ≌△CFE ∴解析: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CE AB∴∠BAC=∠FCE ,在△ADE 和△CFE 中BAC FCE AE CEAED CEF ∠=∠⎧⎪=⎨⎪∠=∠⎩∴△ADE ≌△CFE∴CF=AD=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E ≌△CFE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Rt ABC △中,90B ∠=︒,12AB =,5BC =,射线AP AB ⊥于点A ,点E 、D 分别在线段AB 和射线AP 上运动,并始终保持DE AC =,要使ABC 和DAE △全等,则AE 的长为______.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解析: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 ,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 、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P=90°,在Rt △ABC 与Rt △DAE 中,AE CB DE AC =⎧⎨=⎩, ∴Rt △ABC ≌Rt △DAE (HL ),即AE=BC=5;②当E 运动到与B 点重合时,AE=AB ,在Rt △CBA 与Rt △DAE 中,AE AB DE AC =⎧⎨=⎩, ∴Rt △CBA ≌Rt △DAE (HL ),即AE=AB=12,∴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BA 才能和△DAE 全等.综上所述,AE=5或12.故答案为:5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5.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 即AF=EC 在解析:AB//CD【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即AF=EC在△ABF 和△CDE 中,,,,AB CD AF EC BF DE =⎧⎪=⎨⎪=⎩∴△ABF ≌△CDE (SSS ),∴∠DCE=∠BAF .∴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到∠DCE=∠BAF 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己知ABC ∆的周长是22,,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D ∠⊥,于,且3OD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AC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 解析:33【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OE=OF=OD=3,∵△ABC的周长是22,∴S△ABC=12×AB×OE+12×BC×OD+12×AC×OF=12×(AB+BC+AC)×3=12×22×3=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并根据题意合理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7.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___.cm2【分析】如图延长AP交BC于T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PT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T∵BP⊥AT∴∠BPA=∠BPT=90°∵BP=BP∠PBA=∠PBT∴△BPA≌解析:12cm2【分析】如图,延长AP交BC于T.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PT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T.∵BP ⊥AT ,∴∠BPA=∠BPT=90°,∵BP=BP ,∠PBA=∠PBT ,∴△BPA ≌△BPT (ASA ),∴PA=PT ,∴BPA BPT CAP CPT S S S S ==, 1122PBC ABC S S ∴==, 故答案为12cm 2.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吗,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8.如图,△ACB 和△DCE 中,AC =BC ,∠ACB =∠DCE =90°,∠ADC =∠BEC ,若AB =17,BD =5,则S △BDE =_______.30【分析】根据∠ACB =∠DCE =90°可得∠ACD =∠BCE 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可得△ACD ≌△BCE 则BE =AD ∠DAC =∠EBC 再证明∠DBE =90°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便可求得结果【详解】解析:30【分析】根据∠ACB =∠DCE =90°,可得∠ACD =∠BCE ,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可得△ACD ≌△BCE ,则BE =AD ,∠DAC =∠EBC ,再证明∠DBE =90°,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便可求得结果.【详解】解:∵∠ACB =∠DCE =90°,∴∠ACB -∠DCB =∠DCE -∠DCB .即∠ACD =∠BCE .∵AC =BC ,∠ADC =∠BEC ,∴△ACD ≌△BCE .∴BE =AD ,∠DAC =∠EBC .∵∠DAC +∠ABC =90°,∴∠EBC +∠ABC =90°.∴△BDE 为直角三角形.∵AB =17,BD =5,∴AD =AB -BD =12.∴S △BDE =12BD ⋅BE =30.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分析题意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结合全等性质解决相应的计算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9.ABC 中,4AB =,6AC =, 则第三边BC 边上的中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解析:15a <<【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 ,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 的中点,∴BD=CD在△ABD 和△CDE 中,AD DE ADB CDE BD CD ⎧⎪∠∠⎨⎪⎩===,∴△ABD ≌△CDE (SAS ),∴AB=CE ,∵△ACE 中,AC-CE <AE <AC+CE ,即:AC-AB <AE <AC+AB ,∴2<AE <10,∴1<AD <5.故答案为:1<AD <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 ≌△CDE 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 ∆的两条高AD 、CE 交于点H ,已知6EH EB ==,8AE =,则ACH ∆的面积为______.8【分析】由题意可得进而证明结合已知条件证明故根据分别求出与的面积即可【详解】在和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解析:8【分析】由题意可得90ADC CEA ∠=∠=︒,进而证明EAH HCD ∠=∠,结合已知条件证明BEC HEA ∆≅∆,故8EC EA == ,根据AHC AEC AEH S S S ∆∆∆=-分别求出AEH S ∆与AEC S ∆的面积即可.【详解】AD BC ⊥,CE AB ⊥,90ADC CEA ∴∠=∠=︒,AHE CHD ∠=∠,EAH CEH HCD ADC ∴∠+∠=∠+∠,EAH HCD ∴∠=∠,在BEC △和HEA △中,90BEC HEA HCD EAHEB EH ∠=∠=︒⎧⎪∠=∠⎨⎪=⎩, ()BEC HEA AAS ∴≅,EC EA ∴=,8EA =,8EC ∴=,6EH =,11862422AEH S AE EH ∆∴=⨯⋅=⨯⨯=, 11883222AEC S AE EC ∆=⋅=⨯⨯=,32248AHC AEC AEH S S S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点E ,F 在线段BD 上,已知AF BD ⊥,CE BD ⊥,//AD CB ,DE BF =,求证:AF CE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ASA 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证明:∵DE=BF ,∴DE+EF=BF+EF ;∴DF=BE ;∵AF BD ⊥,CE BD ⊥∴∠AFD=∠CEB=90°∵//AD CB∴∠B=∠D在Rt △ADF 和Rt △BCE 中B D DF BE AFD CEB ∠=∠⎧⎪=⎨⎪∠=∠⎩∴Rt △ADF ≌Rt △BCE∴AF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DE=BF 通过等式的性质得DF=BE 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应注意掌握应用.22.如图,AD CB =,AB CD =.求证:ABC CDA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SSS 可证明△ABD ≌△CDB ,即可得∠ABD =∠CDB ,∠ADB =∠CBD ,进而可证明结论.【详解】在ABD ∆和CDB ∆中AB CD AD CB BD DB =⎧⎪=⎨⎪=⎩()ABD CDB SSS ∴∆≅∆ABD CDB ∴∠=∠ADB CBD ∠=∠ABC ABD CBD ∠=∠-∠CDA CDB ADB ∠=∠-∠ABC CD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SSS 证明△ABD ≌△CDB 是解题的关键. 23.已知:如图,BAD CAE ∠=∠,AB AD =,AC AE =.(1)求证:ABC ADE △≌△.(2)若42,86B C ∠=︒∠=︒,求DAE ∠的度数.解析:(1)详见解析;(2)52︒【分析】(1)先证明∠BAC=∠DAE ,即可根据SAS 证得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详解】(1)∵∠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 ∴ABC ADE △≌△;(2)∵42,86B C ∠=︒∠=︒,∴18052BAC B C ∠=︒-∠-∠=︒.∵ABC ADE △≌△,∴52DAE BAC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阅读下面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 ”“ASA ”“AAS ”“SSS ”)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 ”)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B E ∠=∠.小聪的探究方法是对B 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1,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90B E ∠=∠=︒,根据“HL ”定理,可以知道Rt Rt ABC DEF ≌△△. 第二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如图2,90B E ∠=∠<︒,BC EF =.(1)在射线EM 上是否存在点D ,使DF AC =?若存在,请在图中作出这个点,并连接DF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这种情形下,ABC 和DEF 的关系是 (选填“全等”“不全等”或“不一定全等”);第三种情况:当B 是钝角时,如图3,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90B E ∠=∠>︒.(3)请判断这种情形下,ABC 和DEF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解析:(1)存在,见解析;(2)不一定全等;(3)全等,见解析【分析】(1)根据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题(1)所得两种情况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3)第三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C 作AB 边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 ,过点F 作DE 边的垂线交DE 的延长线于N,先证明△CMA ≌△FND ,推出AM =DN ,推出AB =DE ,再证明△ABC ≌△DEF 即可.【详解】解:(1)存在,如图所示.射线EM 上有两个点满足要求.(2)不一定全等.如题(1)所示:由于满足条件的D 有两个,故△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故答案为:不一定全等;(3)△ABC 和△DEF 全等.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C 作AB 边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 ,过点F 作DE 边的垂线交DE 的延长线于N .∵ABC DEF ∠=∠,∴CBM FEN ∠=∠.∵CM AB ⊥,FN DE ⊥,∴90CMB FNE ∠=∠=︒.在△CBM 和△FEN 中,∵,,,CMB FNE CBM FEN BC EF ∠=∠⎧⎪∠=∠⎨⎪=⎩∴△CBM ≌△FEN (AAS ).∴BM EN =,∴CM FN =.在Rt △ACM 和Rt △DFN 中,∵,,AC DF CM FN =⎧⎨=⎩∴Rt △ACM ≌Rt △DFN (HL ).∴AM DN =,∴AM BM DN EN -=-,即AB DE =.又∵BC EF =,∴△ABC 和△DEF (SSS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作辅助线,难度适中.25.OAB 和OD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OB DOE β∠=∠=,OA OB =,OD OE =,连接AD 、BE ,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1)观察发现:如图1,当60β︒=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90β︒=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根据图2证明你的猜想;(3)拓展推广:当β为任意角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用含β的式子表示)解析:(1)AD BE =,60°;(2)AD BE =,90°,理由见解析;(3)AD BE =,β【分析】(1)设AF 交BD 于G ,证明AOD BOE ≌△△,推出AD BE =,OAD OBE ∠=∠,得到60AFB AOB ∠=∠=︒;(2)证明AOD BOE ≌△△,推出AD BE =,OAD OBE ∠=∠,根据OFA DFB ∠=∠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得90AFB AOB ∠=∠=︒;(3)根据(1)与(2)直接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设AF 交BO 于G ,∵60AOB DOE ∠=∠=︒,∴AOB BOD DOE BOD ∠-∠=∠-∠,即AOD BOE ∠=∠,∵OA OB =,OD OE =,∴AOD BOE ≌△△,∴AD BE =,OAD OBE ∠=∠,∵OGA FGB ∠=∠,∴180180OGA OAD FGB OBE ∠-∠=∠--∠︒-︒,∴60AFB AOB ∠=∠=︒, 故答案为:AD BE =,60°;(2)AD BE =,90°证明:设AF 交BO 于G ,∵90AOB DOE ︒∠=∠=,∴AOB BOD DOE BOD ∠+∠=∠+∠,即AOD BOE ∠=∠,∵OA OB =,OD OE =,∴AOD BOE ≌△△,∴AD BE =,OAD OBE ∠=∠,∵OGA DGB ∠=∠,∴90AFB AOB ∠=∠=︒;故答案为:AD BE =,90°;(3)证明:由(1)与(2)可得AD BE =,AFB AOB β∠=∠=故答案为:AD BE =,β.【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绕点C 旋转,过点A 作AD l ⊥于D ,过点B 作BE l ⊥于E ,若6AD =,3BE =,画图并直接写出DE 的长. 解析:图见解析,9DE =或3DE =【分析】分直线l 不经过线段AB 和直线l 经过线段AB 两种情况画图,证明△ACD ≌△CB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解:如图1∵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DC+CE=9;如图2,∵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CE-CD=3;∴9DE =或3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分类画图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7.如图,BC ⊥AD 于C ,EF ⊥AD 于F ,AB ∥DE ,分别交BC 于B ,交EF 于E ,且BC =EF .求证:AF =CD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由BC ⊥AD ,EF ⊥AD 得∠EFD =∠BCA =90°,由AB ∥DE ,得∠D =∠A ,又BC =EF ,从而△ABC ≌△DEF ,则AC =FD , AF =CD .【详解】证明:∵BC ⊥AD ,EF ⊥AD ,∴∠EFD =∠BCA =90°∵AB ∥DE ,∴∠D =∠A∵BC =EF ,∴△ABC ≌△DEF ,∴AC =FD ,∴AF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已知:如图,AC =BD ,BD ⊥AD 于点D ,AC ⊥BC 于点C .求证:∠ABC =∠BAD .解析:详见解析【分析】利用HL 证明Rt △ABD ≌Rt △BAC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D ⊥AD ,AC ⊥BC ,∴∠D=∠C=90︒,在Rt △ABD 和Rt △BAC 中,AB BA BD AC =⎧⎨=⎩, ∴Rt △ABD ≌Rt △BAC (HL ),∴∠ABC =∠BA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相等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和常见题型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和常见题型总结,推荐文档

P,若∠A=500,求∠BPC 的度数。
A
20.已知,如图 8,∠ABD=∠DBC,∠ACD=∠DCE (1) ∠A=500, 求∠D 的度数。 (2)∠D 与∠A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D B
P (图 6)
E C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7.2.2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1.在△ABC 中,若∠A=∠B= 1 ∠C,则∠C 等于(

2
A.45° B.60° C.90°
D.120°
2.如图所示,∠1+∠2+∠3+∠4 的度数为(

A100° B.180° C.360°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AB∥CD,AD,BC 交于 O,∠A=35°,∠BOD= 76°,则∠C 的度数是( )
A.31°
B.35° C.41° D.76°
4.如图所示,∠1+∠2+∠3+∠4 的度数为
.
第 2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6 题图
5.一幅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 图中 a 的度数为(
11.如图 11 所示,在△ABC 中,∠A=70°,BO,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求∠BOC 的度数.
A
A
A
D
O
B
O
C
D
E
图9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Q
P
B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3
如图,已知△ABC中,AB=AC=10,BC=8,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
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以每秒a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A
解:(1)由题意得:BP=3t.
∵BC=8,
∴CP=BC-BP=8-3t.
A
∠ACN=∠M+∠N =80° ,∠BCN=∠ACB-∠ACN=20° .
M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重点解析 6
动脑想一想,动手练一练
6、如图,沿着AM折叠,使得点D落在BC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0°,则AN、NM的长度以及∠NAM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A
D
解:∵△ADM沿着AM折叠得到△ANM,
∴△BCD的面积和△ACE的面积相等.
∴四边形AECD的面积
=△ACD的面积+△ACE的面积
=△ACD的面积+△BCD的面积 =△ABC的面积= 1 ×4×4=8cm2.
2
D
C
B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1
如图,已知△ABD≌△ACE,点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
(1)∠BAE和∠CAD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A
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A
(1)求CP的长(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 (2)若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B、D、P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且∠B和∠C是对应角,求a和t 的值.
D
Q
P
B
C
本题源自《教材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题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题解析

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GEAC FB A BD C 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经典题解析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A=∠D ,求证:∠B=∠C.2、如图,AP 平分∠EAF ,PC ⊥AE 于点C ,PB ⊥AF 于点B ,AP 交BC 于点H . 求证:AP·BC=2AB·PB.3、已知:如图,DC ∥AB ,且DC=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 (2)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4、如图,在△ABC 中,BG=CG ,∠ACG=∠ABG ,求证:AG ⊥BC .5、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P =CP ,求证:AP =DP.6、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求证:(1)EC=BF ;(2)EC ⊥BF.7、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求证:(1)AM=AN ;(2)AM ⊥AN.8、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的长.9、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BAF=∠EAF.10、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B CD AEC O B P C AD FA NEM BA BCPE H CF DABE ABC G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CA EB D F11、已知:AD 平分∠BAC ,CD=DE ,EF//AB ,求证:EF=AC.12、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14、已知△ABC 中,AB=AC ,∠A=100°,∠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求证:AD+BD=BC.15、如图所示,AB ∥CD ,在AB 、CD 、BC 上各有一点E 、F 、P ,且BE =CF ,P 是BC的中点,试说明三点E 、F 、P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16、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 -AB=2BE.18、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19、已知:如图,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AE =AF.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º,AD+BC=AB=CD=2,求该四边形的面积.C AB D E B DC C B A DE DABCA FB E D C1 2 AB EC C F DP•A EB ••C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P DA CB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C ,∠ABD=60°,∠ADB=75°,∠BDC=30°,求∠DBC的度数.22、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 >AB ,求证:PC -PB <AC -AB.23、如图,P 是∠MAN 平分线上一点,PB ⊥AM 于点B ,点C 、D 分别在AM 、AN 上,∠ACP+∠ADP=180°,若AB=3cm ,求AC+AD 的长.2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AB 的中点,MN ⊥MD ,BN 平分∠CBE ,求证:MD=MN.25、如图,已知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 交AC 于点G ,线段AE 交CD 于点F. 求证:(1)AE=BD ;(2)GF ∥BE.26、如图,△ABC 中,AB=AC ,点E 在AB 上,点F 在AC 延长线上,BE=CF ,连接EF ,交BC 于点D ,求证:DE=DF.27、如图,∠AOB=30°,OA=1,OB=3,点M 、N 分别为∠AOB 两边上的动点,求AN+NM+MB 的最小值.28、已知等边△ABC 内一点M ,AM=1,BM=3,CM=2,求∠AMC.2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D ,BD=AC ,求证:AD=BC.30、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求证:(1)△AEF ≌△CEB ;(2)AF =2CD .A B D C AD ACMB AD BCEA M EAFA D EB CN A C MP B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M DC ENE A BM D CN31、在△ABC 中,∠ACB=90°,BC=AC,直线MN 经过点C,且AD ⊥MN 于D,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2、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33、如图,在△ABC 中,CA=CB ,∠ACB=90°,E 、F 分别是CA 、CB 边上的点且AE=2CE ,将BF=2CF ,△EC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MCN ,连接AM ,BN .(1)求证:AM=BN ;(2)当MA ∥CN 时,若AC=3,求AM 的长.3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5,BC=7,点E 是AD 上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向长方内部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A1恰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时,求CA1的长.【提示:若a·b =0,则a =0或b =0】35、如图,在△ABC 中,∠ABC=45°,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点 E ,与CD 相交于点F ,点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 (2)求证:CE=0.5BF ;(3)CE 与B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36、如右图,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的位置上,(1)若AB=4,BC=8, 求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2)若CD=2,∠ADB=30°,求DE 的长.37、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公共顶点A ,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DAG=α,其中0°≤α≤180°,连结DF ,BF ,如图。

经典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经典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 :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随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中线:极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 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②三角形的角均分线:内角均分线与对边订交 , 极点和交点间的线段, 三个角的角均分线的交点叫心里③三角形的高:极点向对边作垂线 , 极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 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 分锐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地点不一样 )5、三角形拥有稳固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推论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 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 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 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 n 边形的一个极点能够引( 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红( 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n(n3)条对角线。

2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n ≥3) 。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同样或不一样的图形关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所有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极点、公共边;在一个极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人教八上初中数学试卷金戈铁骑整理制作11-4一、学习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证明过程;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体会证明中辅助线的作用,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二、知识回顾拼拼看,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角?三、新知讲解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符号语言在△ABC中,∠A+∠B+∠C=180°图示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方法1〗证明:过A点作DE∥BC,∵DE∥BC,(已作)∴∠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AB+∠BAC+∠EAC=180°,(平角=180°)∴∠BAC+∠B+∠C=180°,(等量代换)〖方法2〗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CE∥BA,∴∠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ACE+∠ECD=180°,(平角=180°)∴∠A+∠B+∠ACB=180°.(等量代换)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第三个角;(2)已知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各角.四、典例探究扫一扫,有惊喜哦!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例1】(2014春•靖江市校级月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A.80°B.75°C.90°D.108°总结:给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求内角度数时,通常要设未知数,通过列方程求解.【例2】(2014•重庆校级模拟)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上,DE∥BC,∠B=60°,∠AED=45°,则∠A的度数为()A.65°B.75°C.85°D.95°总结:关于三角形与平行线结合的问题,求解时,先从平行线的性质入手,把有关角转化到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例3】(2014秋•太和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 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A.100°B.110°C.115°D.120°总结:三角形中两内角平分线相交组成的角等于90°与第三个内角一半的和.练1.(2015•重庆模拟)在△ABC中,已知∠A=4∠B=104°,则∠C的度数是()A.50°B.45°C.40°D.30°练2.(2014秋•安庆期中)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3:4:5,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练3.(2014春•通川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实际应用【例4】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C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若轮船行驶到C处时测得∠BAC=55°,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总结: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隐含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2.在有关方位角的计算中,常常构造三角形,在三角形中计算角的度数.练4.(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为________度.一、选择题1.(2014•江北区模拟)在△ABC中,已知∠A=3∠C=54°,则∠B的度数是()A.90°B.94°C.98°D.108°2.(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3.(2014春•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C 的度数为()A.30°B.40°C.50°D.60°二、填空题5.(2014秋•宁津县校级月考)在△ABC中,∠A:∠B:∠C=2:3:4,则∠A=,∠C=.6.(2014•徐州二模)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35°,∠AOB=75°,则∠C=.7.(2013春•苏州期末)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30°,∠B=60°,则∠DCE=.三、解答题8.(2014春•庐江县期末)如图,已知∠DAB=70°,AC平分∠DAB,∠1=35°,求∠D的度数.9.(2012春•中山区期中)已知,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求∠E的度数.10.(2011春•宣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图①五角星ABCDE,将图①中的A点向下移动得到图②,将图①中的C点向上移动得图③,对于五角星及五角星的变形图,∠A+∠B+∠C+∠D+∠E 的和为多少度?并选择一图加以说明.典例探究答案:【例1】(2014春•靖江市校级月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A.80°B.75°C.90°D.108°分析: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x、4x、5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3x+4x+5x=180°,然后解方程求出x后计算5x即可.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x、4x、5x,所以3x+4x+5x=180°,解得x=15°,所以5x=7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例2】(2014•重庆校级模拟)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上,DE∥BC,∠B=60°,∠AED=45°,则∠A的度数为()A.65°B.75°C.85°D.9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ED=4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以计算出∠A的度数.解答:解:∵DE∥BC,∴∠C=∠AED=45°,∴∠A=180°﹣∠B﹣∠C=180°﹣45°﹣60°=7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例3】(2014秋•太和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A.100°B.110°C.115°D.12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解答:解:∵∠ABC=50°,∠ACB=80°,且BP平分∠ABC,CP平分∠ACB,∴∠PBC=25°,∠PCB=40°,∴∠BPC=11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练1.(2015•重庆模拟)在△ABC中,已知∠A=4∠B=104°,则∠C的度数是()A.50°B.45°C.40°D.30°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4∠B=104°,∴∠B=26°,∴∠C=180°﹣∠A﹣∠B=180°﹣104°﹣26°=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求出∠B的度数,然后列出∠C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练2.(2014秋•安庆期中)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3:4:5,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以设一份为k°,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k°,4k°,5k°.则3k°+4k°+5k°=180°,解得k°=15°,∴5k°=75°,3k°=45°,4k°=6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按边分类,直接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来判断是解题的关键.练3.(2014春•通川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AC=70°,又由AE是∠BAC的平分线,可求∠BAE=35°,再由AD是BC边上的高,可知∠ADB=90°,可求∠BAD=25°,所以∠DAE=∠BAE﹣∠BAD=10°.解答:解:在△ABC中,∵∠BAC=180°﹣∠B﹣∠C=70°,∵AE是∠BAC的平分线,∴∠BAE=∠CAE=35°.又∵AD是BC边上的高,∴∠ADB=90°,∵在△ABD中∠BAD=90°﹣∠B=25°,∴∠DAE=∠BAE﹣∠BAD=1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一定要熟稔于心.【例4】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若轮船行驶到C处时测得∠BAC=55°,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分析:根据方位角就可求得BA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可得到∠ABC,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CB的度数.解答:解:∵∠BAE=30°,∴∠ABD=30°,∴∠ABC=∠DBC-∠ABD=75°-30°=45°.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CB=180°-45°-55°=80°,即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练4.(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为_____度.分析:连接BD,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1=∠4=38°,∠2=∠3=23°,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BD,如图,∵∠1=∠4=38°,∠2=∠3=23°,∴∠BCD=180°-∠4-∠3=180°-23°-38°=119°.故答案为:1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也考查了对顶角相等.课后小测答案:一、选择题1.(2014•江北区模拟)在△ABC中,已知∠A=3∠C=54°,则∠B的度数是()A.90°B.94°C.98°D.108°解:如图所示:∵∠A=3∠C=54°,∴∠C=18°,∴∠B的度数是:180°﹣∠A﹣∠C=108°.故选:D.2.(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解:∵∠A=20°,∴∠B=∠C=(180°﹣20°)=80°,∴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3.(2014春•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C的度数为()A.30°B.40°C.50°D.60°解:∵△ABC中,∠A=100°,∠B=40°,∴∠C=180°-∠A-∠B=180°-100°-40°=40°.故选B.二、填空题5.(2014秋•宁津县校级月考)在△ABC中,∠A:∠B:∠C=2:3:4,则∠A=,∠C=.解:设∠A=2x°,则∠B=3x°,∠C=4x°,∵∠A+∠B+∠C=180°,即:2x°+3x°+4x°=180°,解得:x=20∴∠A=40°,则∠B=60°,∠C=80°,故答案为:40°、80°6.(2014•徐州二模)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35°,∠AOB=75°,则∠C=.解:∵∠A=35°,∠AOB=75°,∠A+∠B+∠C=180°,∴∠B=180°﹣35°﹣75°=70°.又∵AB∥CD,∴∠C=∠B=70°.7.(2013春•苏州期末)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30°,∠B=60°,则∠DCE=.解:∵∠A=30°,∠B=60°,∴∠ACB=180°﹣∠A﹣∠B=90°,∵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CE=∠ACB=45°,∠BDC=90°,∴∠BCD=90°﹣∠B=30°,∴∠DCE=∠BCE﹣∠BCD=45°﹣30°=15°.故答案为:15°.三、解答题8.(2014春•庐江县期末)如图,已知∠DAB=70°,AC平分∠DAB,∠1=35°,求∠D的度数.解:∵∠DAB=70°,AC平分∠DAB,∴∠DAC=35°,又∵∠1=35°,∴∠D=180°﹣(∠1+∠DAC)=180°﹣(35°+35°)=110°.9.(2012春•中山区期中)已知,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求∠E的度数.解:∵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又∠BAC+∠DCA=180°⇒∠CAE+∠ACE=(∠BAC+∠DCA)=90°,∠E=180°﹣(∠CAE+∠ACE)=90°,∴∠E=90°.10.(2011春•宣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图①五角星ABCDE,将图①中的A点向下移动得到图②,将图①中的C点向上移动得图③,对于五角星及五角星的变形图,∠A+∠B+∠C+∠D+∠E的和为多少度?并选择一图加以说明.解:∠A+∠B+∠C+∠D+∠E=180°,图①:∵∠A+∠D=∠BNM,∠E+∠C=∠BMN,(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又∵∠B+∠BNM+∠BMN=180∴∠A+∠B+∠C+∠D+∠E=180°.图②:延长AD交BE于点F,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③同①,∵∠A+∠C=∠1,∠B+∠E=∠2,∠1+∠2+∠D=180°,∴∠A+∠B+∠C+∠D+∠E=18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3∠=∠;②180BAE CAD ∠+∠=︒;③若//BC AD ,则230∠=︒;④若150CAD ∠=︒,则4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C解析:C【分析】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①,利用角的和差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先求解CAD ∠,再利用结论②可判断③,由150CAD ∠=︒,先求解230∠=︒, 如图,记,AB DE 交于,G 再求解90AGE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4∠, 从而可判断④.【详解】解:90BAC DAE ∠=∠=︒,122390∴∠+∠=∠+∠=︒,13∴∠=∠,故①符合题意, 19090180BAE CAD BAE DAE BAC DAE ∠+∠=∠+∠+∠=∠+∠=︒+︒=︒,故②符合题意;//,BC AD180C CAD ∴∠+∠=︒,45C ∠=︒,135CAD ∴∠=︒,218018013545CAD ∴∠=︒-∠=︒-︒=︒,故③不符合题意; 150180CAD BAE CAD ∠=︒∠+∠=︒,,30BAE ∴∠=︒,如图,记,AB DE 交于,G60E∠=︒,180306090AGE∴∠=︒-︒-︒=︒,45,B C∠=∠=︒4904545.AGE B∴∠=∠-∠=︒-︒=︒4.C∴∠=∠故④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余角与补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13,14,15D.12,3D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14+15>13,∴能构成三角形;∵2<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则x的值可能是()A.6 B.3 C.2 D.11A解析: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x 的取值范围,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 ,∴7-3<x <7+3,即4<x <10,四个选项中,A 中,4<6<10,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如图,//AB CD ,40C ∠=︒,60A ∠=︒,则F ∠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40°B解析:B【分析】 利用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AB CD ,∴60DEF A ∠=∠=︒.∵DEF C F ∠=∠+∠,∴604020F DEF 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其性质找到角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A【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 ,∠AED=∠C+∠EDC ,再根据∠B=∠C ,∠ADE=∠AE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ADC=∠B+∠BAD ,∴∠ADE=∠ADC-∠CDE=∠B+∠BAD-∠CDE∵∠AED 是△CDE 的外角,∴∠AED=∠C+∠EDC ,∵∠ADE=∠AED ,∴∠B+∠BAD-∠CDE=∠C+∠EDC ,∵∠B=∠C ,∴∠BAD=2∠EDC ,∵10CDE ∠=︒∴∠BAD=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CE 相交于点D ,则BDC ∠的度数是( )A .65︒B .75︒C .85︒D .105︒B解析:B【分析】 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CEA =60︒,∠BAE =45︒,∴∠ADE = 180︒−∠CEA −∠BAE =75︒,∴∠BDC =∠ADE =7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10 B.8 C.6 D.4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a b,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A在直线a上,斜边8.已知直线//BC与直线b交于点D,若135∠=︒,则2∠的度数为()A.35︒B.45︒C.65︒D.75︒C解析:C【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详解】解:如图,∠=︒,∠B=30°∵135∴∠3=∠1+∠B=35°+30°=65°a b∵//∴∠2=∠3=6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9.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能与3cm ,7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3cmB .10cmC .4cmD .6cm 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两边为3cm ,7cm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为7-3<x <7+3,即4<x <10,只有D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0.小红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8cm 的木棒,他想摆一个三角形,现有长度分别为3cm ,4cm ,8cm ,15cm 四根木棒,则他应选择的木棒长度为( ).A .3cmB .4cmC .8cmD .15cm C 解析:C【分析】设选择的木棒长为x ,根据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即可求出范围,再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设选择的木棒长为x ,则8448x -<<+,即412x <<, ∴选择木棒长度为8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则A B 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180°【分析】两次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求出∠B+∠C+∠D=∠2再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1是△CDF 外角∴∠C+∠D=∠1∵∠2是三角形BFG 外角∴∠B+∠1=∠2∴∠解析:180°【分析】两次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求出∠B+∠C+∠D=∠2,再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1是△CDF 外角,∴∠C+∠D=∠1,∵∠2是三角形BFG 外角,∴∠B+∠1=∠2,∴∠B+∠C+∠D=∠2,∴=2180A B C D E A E ∠+∠+∠+∠+∠∠+∠+∠=︒.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将∠B+∠C+∠D 转化为∠2是解题关键.12.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 -2)•180+360=2520,解得:n =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3.如图,△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如果S △ABG =2,那么S △ABC =_____.6【分析】根据DE 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 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 =AG 进而得到S △ABG :S △ABD =2:3再根据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S △ABC =2S △AB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析:6【分析】根据D ,E 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 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 =AG 进而得到S △ABG :S △ABD =2:3,再根据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S △ABC =2S △AB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2GD =AG ,∵S △ABG =2,∴S △ABD =3,∵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14.如图,在ABC ∆中,4ACB A ∠=∠,点D 在边AC 上,将BDA ∆沿BD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恰好BA AC '⊥于点E 且//BC DA ',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54°【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题意可在Rt △BEC中求解∠C 及∠CBE 的度数从而计算∠ABD 的度数则∠BDC=∠A+∠ABD 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A=∠∠=∠CBE ∴则在Rt △BEC 中 解析:54°【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题意,可在Rt △BEC 中求解∠C 及∠CBE 的度数,从而计算∠ABD 的度数,则∠BDC=∠A+∠ABD ,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A=∠A ',∠A '=∠CBE ,∴44ACB A CBE ∠=∠=∠,则在Rt △BEC 中,∠C+∠CBE=90°,即:5∠CBE=90°,∠CBE=18°,∴∠A=18°,∠C=72°,∠ABC=90°,∴72ABA ABC CBE '=-=︒∠∠∠,由折叠性质可知,ABD A BD '∠=∠,∴=36ABD A BD '∠=∠︒,∴54BDC ABD A ∠=∠+∠=︒故答案为:54°.【点睛】本体三角形的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理解图形变化中的特点,准确结合题意计算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则6ABC S =,则BEF S =△______.【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 ∴S △ABD=S △ADC=×6=3(cm2)∵AE=DE ∴S △AEB=S △AEC=×3=(cm2)∴S △BEC解析:3 2【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12×6=3(cm2),∵AE=DE,∴S△AEB=S△AEC=12×3=32(cm2),∴S△BEC=6-3=3(cm2),∵EF=FC,∴S△BEF=12×3=32(cm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如图,在一个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DE平分∠ADC,且∠ABC=80°,∠BCD=70°,则∠AED=_________.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中∠ABC=80°∠BCD=70°解析: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中,∠ABC=80°,∠BCD=70°∴∠BAD+∠CDA=360°-80°-70°=210°∵∠EAD=12∠BAD,∠EDA=12∠CAD∴∠EAD+∠EDA=1(∠BAD+∠CDA)=105°2∴∠AED=180°-(∠EAD+∠EDA)=180°-10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且第三边长为奇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___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___.15【分析】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c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三角形第三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则7-3<c<7+3即4<c<10因为第三解析:15【分析】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c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三角形第三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则7-3<c<7+3,即4<c<10,因为第三边长为奇数,所以三角形第三边长的最大值是9,最小值是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3+7+9=19;最小值是3+7+5=15;故答案为:19,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属于基础题型,正确理解题意、掌握解答的方法是关键.18.鹿鸣社区里有一个五边形的小公园,如图所示,王老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公园里去散步,已知图中的∠1=95 ,王老师沿公园边由A点经B→C→D→E,一直到F时,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_____度.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解析:275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36018095275︒-︒-︒=︒,故答案为:275.【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明确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解析: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 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的高,∴在△ACF 中,∠ACF=180°-∠AFC-∠A=30°,在△CEH 中,∠ACF=30°,∠CEH=90°,∴∠EHF=∠ACF+∠CEH=30°+9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解析: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解答题21.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1)∵BA1、CA1是∠ABC与∠ACD的平分线,∴∠A1BD=12∠ABD,∠A1CD=12∠ACD,∴∠A1CD﹣∠A1BD=12(∠ACD﹣∠ABD),∵∠A1CD﹣∠A1BD=,∠ACD﹣∠ABD=∠,∴∠A1=.(2)如图2,四边形ABCD中,∠F为∠ABC的角平分线及外角∠DCE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构成的角,若∠A+∠D=230°,求∠F的度数.(3)如图3,△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若E为B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EC,∠AE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Q,当E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A1的值为定值;②∠Q﹣∠A1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解析:(1)∠A1,A,12∠A;(2)25°;(3)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D=12∠ABC,∠A1CD=12∠AC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A1CD=∠A1BC+∠A1,则可得出答案;(2)先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得出∠ABC+∠DCB=360°﹣(∠A+∠D),根据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从而得出结论;(3)依然要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关系.【详解】解:(1)∵BA1是∠ABC的平分线,CA1是∠ACD的平分线,∴∠A1BD=12∠ABD,∠A1CD=12∠ACD,∴∠A1CD﹣∠A1BD=12(∠ACD﹣∠ABD),∵∠A1CD﹣∠A1BD=∠A1,∠ACD﹣∠ABD=∠A,∴∠A1=12∠A.故答案为:∠A1,A,12∠A;(2)∵∠ABC+∠DCB=360°﹣(∠A+∠D),∵∠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360°﹣(∠A+∠D)=180°﹣2∠F,2∠F=∠A+∠D﹣180°,∴∠F=12(∠A+∠D)﹣90°,∵∠A+∠D=230°,∴∠F=25°;(3)△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BAC=∠AEC+∠ACE=2(∠QEC+∠QCE);即:2∠A1=2(180°﹣∠Q),化简得:∠A1+∠Q=180°,因此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2.在ABC ∆中,已知3,7AB AC ==,若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解析:周长为16或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再根据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出符合条件的BC 值,即可求出周长.【详解】 解:在ABC ∆中,3,7AB AC ==,∴第三边BC 的取值范围是:410,BC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6或8,∴当6BC =时,ABC ∆的周长为:36716++=;当8BC =时,ABC ∆的周长为:37818++=.ABC ∆∴的周长为16或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3.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析: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如图①,ABC 中,BD 平分ABC ∠,且与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75ABC ∠=︒,45ACB ∠=︒,求D ∠的度数;(2)若把A ∠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 ,如图②,猜想D ∠、M ∠、N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30D ∠=︒;(2)()11802D M N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先求出∠D 、∠A 的等式,推出∠A=2∠D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CE A ABC ∠=∠+∠, ACD ECD A ABD DBE ∴∠+∠=∠+∠+∠,DCE D DBC ∠=∠+∠,又∵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ABD DBE ∴∠=∠,ACD ECD ∠=∠,()2A DCE DBC ∴∠=∠-∠,D DCE DBC ∠=∠-∠,2A D ∴∠=∠,75ABC ∠=︒,45ACB ∠=︒,60A ∴∠=︒,30D ∴∠=︒;(2)()11802D M N ∠=∠+∠-︒; 理由:延长BM 、CN 交于点A ,则180A BMN CNM ∠=∠+∠-︒,由(1)知,12D A ∠=∠, ()11802D M N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综合运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D .25.已知一个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1)求n 的值;(2)求这个n 边形的内角和;(3)这个n 边形内一共可以画出几条对角线?解析:(1)6;(2)720°;(3)9条【分析】(1)分别用两个式子表示多边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3)根据对角线的定义求出每个顶点的对角线条数,再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2180120n n -︒=︒,解得 6n =.(2)()621807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六边形每个顶点可以引6-3=3条对角线, 所以一共可画6392⨯=条对角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对角线的定义,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理解对角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6.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60BAC ∠=︒,70C ∠=︒.求EAD ∠和∠BOE 的度数.解析:10EAD ∠=︒,55BOE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80°-60°-70°=50°,再由AE 是角平分线,求出∠EAC=12∠BAC=30°,由AD 是高,求出∠CAD=90°-∠C=20°,最后即可求出∠EAD=∠EAC-∠CAD=1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AB=12∠BAC ,∠OBA=12∠ABC ,所以∠BOE=∠OAB+∠OBA=12(∠BAC+∠ABC )=12(180°-∠C )=12×(180°-70°)=55°. 【详解】解:∠B AC =60°,∠C =70°∴∠ABC =180°−∠ABC −∠C =180°−60°-70°=50°,∵AE 是角平分线,∴∠EAC =12∠BAC =12×60°=30°, ∵AD 是高,∴∠ADC =90°,∴∠CAD =90°−∠C =90°−70°=20°,∴∠DAE =∠EAC −∠CAD =30°−20°=10°;∵AE ,BF 是角平分线,∴∠OAB =12∠BAC ,∠OBA =12∠ABC , ∴∠BOE =∠OAB +∠OBA =12(∠BAC +∠ABC )=12(180°−∠C )=12×(180°−70°) =5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7.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直线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P .试说明:90P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由AB∥CD,可知∠BEF与∠DFE互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EF+∠PFE=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结论.【详解】∵AB∥CD,∴∠BEF+∠DFE=180°.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F=12∠BEF,∠PFE=12∠DFE,∴∠PEF+∠PFE=12(∠BEF+∠DFE)=90°.∵∠PEF+∠PFE+∠P=180°,∴∠P=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8.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1)已知∠B=40°,∠C=60°,求∠DAE的度数;(2)设∠B=α,∠C=β(α<β).请直接写出用α、β表示∠DAE的关系式.解析:(1)10︒;(2)11 22βα-【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的度数,得到∠BAE的度数,求出∠AED的度数,根据AD是高线,求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的度数,得到∠BAE的度数,求出∠AED的度数,根据AD是高线,求得答案.【详解】(1)∵∠B=40°,∠C=60°,∴∠BAC=18080B C ︒-∠-∠=︒,∵AE 平分∠BAC ,∴∠BAE=1402BAC ∠=︒, ∴∠AED=∠B+∠BAE=80︒,∵AD 是高线,∴AD ⊥BC ,∴∠DAE=9010AED ︒-∠=︒;(2)∵∠B =α,∠C =β,∴∠180180BAC B C αβ=︒-∠-∠=︒--,∵AE 平分∠BAC ,∴∠BAE=121902B C ︒-∠-∠=121902αβ︒-- ∴∠AED=∠B+∠BAE=121902B C ︒+∠-∠=121902αβ︒+- ∵AD 是高线,∴AD ⊥BC , ∴∠DAE=190212AED C B ︒-∠=∠-∠=1122βα-, 故答案为:1122βα-.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解析
3、注重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 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如推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应该让学生从一个顶点引对角线,而后说明内 角和公式。
4、镶嵌作为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
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 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
七 教材的挖掘开发
1、n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推理过程可 以让学生标记已经数过的对角线,从而 找出数重的边。这与后面的单循环、双 循环赛制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内容标准 三 角 形
三角形三边及三角 之间的关系
会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
• 1、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 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 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 角形的稳定性。
•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五 说整体设计思路Fra bibliotek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关系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知识内容 概三 念角 形 的 有 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六、说教学建议
1、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有的需要理解;有的 只需要知道,如理解角平分线平分一角,知道 三条交于一点。
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一定难度,只 要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在辅助线上花太 多的精力,以免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对 推理的要求应循序渐进。
•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 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 与外角和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导入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观察这些图片,你能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 图形吗?
导入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素养目标
12.1 全等三角形/
3. 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图形 变化与全等形的关系.
12.1 全等三角形/
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探究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归纳总结
全等图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全等形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
探究新知 下面哪些图形是全等图形?
12.1 全等三角形/
大小、形状 完全相同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12.1 全等三角形/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2.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1. 熟记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正确找 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 1 全等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1)
(2)
(3)
(4)
(5)
探究新知
正确的结论并证明.
解:结论:EF∥NM
其他结论吗?
证明: ∵ △EFG≌△NMH,
∴ ∠E=∠N. ∴ EF∥NM.
巩固练习
12.1 全等三角形/
如图,△ABC ≌△CDA,AB 与CD,BC 与DA 是对应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____cm.∥,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PF AC【答案】4【解析】【分析】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详解】∥解:∵PD AB,PE BC∴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PD=HB∵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B=∠A=60°,AB=4∥∵PE BC∴∠AHE=∠B=60°∴∠AHE=∠A=60°∴△AHE是等边三角形∴HE=AH∵∠HFP=∠A=60°∴∠HFP=∠AHE=60°∴△AHE是等边三角形,∴FP=PH∴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故答案为4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25,105A ABC ∠=︒∠=︒,过B 作一直线交AC 于D ,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答案】130︒ 1807︒⎛⎫ ⎪⎝⎭【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DA=DB ,结合25A ∠=︒,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 ,CD=AD ,②当AD=BD ,AC=CD ,③AB=AC ,当AD=BD=BC ,④当AD=BD ,CD=BC ,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由题意得:当DA=BA ,BD=BA 时,不符合题意,当DA=DB 时,则∠ABD=∠A=25°,∴∠BDA=180°-25°×2=130°.故答案为:130°;(2)①如图1,∵AB=AC ,当BD=AD ,CD=AD ,∴∠B=∠C=∠BAD=∠CAD ,∵∠BAC+∠B+∠C=180°,∴4∠B=180°,∴∠BAC=90°.②如图2,∵AB=AC ,当AD=BD ,AC=CD ,∴∠B=∠C=∠BAD ,∠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5∠B=180°,∴∠B=36°,∴∠BAC=108°.③如图3,∵AB=AC ,当AD=BD=BC ,∴∠ABC=∠C ,∠BAC=∠ABD ,∠BDC=∠C ,∵∠BDC=∠A+∠ABD=2∠BAC ,∴∠ABC=∠C=2∠BAC,∵∠BAC+∠ABC+∠C=180°,∴5∠BAC=180°,∴∠BAC=36°.④如图4,∵AB=AC,当AD=BD,CD=BC,∴∠ABC=∠C,∠BAC=∠ABD,∠CDB=∠CBD,∵∠BDC=∠BAC+∠ABD=2∠BAC,∴∠ABC=∠C=3∠BAC,∵∠BAC+∠ABC+∠C=180°,∴7∠BAC=180°,∴∠BAC=180 ()7︒.综上所述,∠A的最小度数为:180 ()7︒.故答案是:180 ()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3,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答案】53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C=43,得到AD=BE=3BC=6,∠ABG=∠HBD=30°,由直角三角的性质,得∠BHD=90°﹣∠HBD=60°,由对顶角相等,得∠MHE=∠BHD=60°,由BG=2,得EG=BE ﹣BG=6﹣2=4.由GE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 ,得FG=EG=4,∠EGF=∠GEF=60°,△MHE 是等边三角形;S △ABC =12AC•BE=12AC×EH×3EH=13BE=13×6=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BIF=∠FGE ﹣∠IBG=60°﹣30°=30°,由∠IBG=∠BIG=30°,得IG=BG=2,由线段的和差,得IF=FG ﹣IG=4﹣2=2,由对顶角相等,得∠FIN=∠BIG=30°,由∠FIN+∠F=90°,得∠FNI=90°,由锐角三角函数,得FN=1,IN=3.S 五边形NIGHM =S △EFG ﹣S △EMH ﹣S △FIN =223314231442⨯-⨯-⨯⨯=53,故答案为53.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5.压轴题.4.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OP =5,M ,N 分别是射线OA 和OB 上的动点,若△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5,则∠AOB 的度数为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如图:分别作点P 关于OB 、AO 的对称点P'、P'',分别连OP'、O P''、P' P''交OB 、OA 于M 、N ,则可证明此时△PMN 周长的最小,由轴对称性,可证明△P'O P''为等边三角形,∠AOB=12∠P'O P''=30°. 【详解】解:如图:分别作点P 关于OB 、AO 的对称点P'、P'',分别连OP'、O 、P' 交OB 、OA 于M 、N ,由轴对称△PMN 周长等于PN+NM+MP=P'N+NM+MP"=P'P"∴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MN 周长的最小∴P'P"=5由对称OP=OP'=OP"=5∴△P'OP"为等边三角形∴∠P'OP"=60∵∠P'OB=∠POB ,∠P"OA=∠POA∴∠AOB=12∠P'O P''=30°. 故答案为30°.【点睛】 本题是动点问题的几何探究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应用了轴对称图形性质和等边三角形性质.5.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70C ∠=︒,50DAC ∠=︒ 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通过ACD F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 BFD ∠=∠,AC BF =, 等量代换得BF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 BEF ∠=∠,即可得到BEF CAD ∠=∠,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ADC FDB ∠=∠,AD DF =∴ACD FDB ≅∴AC BF =, CAD F ∠=∠,C DBF ∠=∠∵AC BE =, 70C ︒∠=, 50CAD ︒∠=∴BE BF =, 70DBF ︒∠=∴50BEF F ︒∠=∠=∴180180505080EBF F BEF ︒︒︒︒︒∠=-∠-∠=--=∴807010EBD EBF DBF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6.△ABC中,最小内角∠B=24°,若△ABC被一直线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为其中一种分割法,此时△ABC中的最大内角为90°,那么其它分割法中,△ABC中的最大内角度数为_____.【答案】117°或108°或84°.【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割,写出△ABC中的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详解】①∠BAD=∠BDA=12(180°﹣24°)=78°,∠DAC=∠DCA=12∠BDA=39°,如图1所示:∴∠BAC=78°+39°=117°;②∠DBA=∠DAB=24°,∠ADC=∠ACD=2∠DBA=48°,如图2所示:∴∠DAC=180°﹣2×48°=84°,∴∠BAC=24°+84°=108°;③∠DBA=∠DAB=24°,∠ADC=∠DAC=2∠DBA=48°,如图3所示:∴∠BAC =24°+48°=72°,∠C =180°﹣2×48°=84°;∴其它分割法中,△ABC 中的最大内角度数为117°或108°或84°,故答案为:117°或108°或8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割找出所有情况.7.如图,已知AB=A 1B ,A 1B 1=A 1A 2,A 2B 2=A 2A 3,A 3B 3=A 3A 4,…若∠A=70°,则锐角∠A n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702n -︒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1ABA 中,AB=A 1B ,∠A=70°可得:∠1BAA =∠1BA A =70°在△112B A A 中,A 1B 1=A 1A 2可得:∠112A B A =∠121A A B根据外角和定理可得:∠1BA A =∠112A B A +∠121A A B∴∠112A B A =∠121A A B =702︒ 同理可得:∠232A A B =2702︒∠343A A B =3702︒ ……. 以此类推:∠A n =1702n -︒ 故答案为:1702n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律的探索,准确识图,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Rt △ABC 中,AB=AC ,∠BAC=90°,AD 是 BC 边上的高,E 是 AD 上的一点。

(完整版)初中数学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讲解及习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讲解及习题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1)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构成: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①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②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③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3)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注: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用b 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AB 用c 表示.(4)分类:①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破疑点 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是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例1】 如图所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分别表示出来,并写出它们的边和角.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及构成得出结论.解:图中有三个三角形,分别是:△ABC ,△ABD ,△ADC .△ABC 的三边是:AB ,BC ,AC ,三个内角分别是:∠BAC ,∠B ,∠C ; △ABD 的三边是:AB ,BD ,AD ,三个内角分别是:∠BAD ,∠B ,∠ADB ; △ADC 的三边是:AD ,DC ,AC ,三个内角分别是:∠ADC ,∠DAC ,∠C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用字母表示:a +b >c ,c +b >a ,a +c >b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用字母表示为:c -b <a ,b -a <c ,c -a <b .(2)作用:①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已知两边的三角形中可以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②根据所给三条线段长度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三边关系得出的理论依据.破疑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即a+b>c,c+b>a,a+c>b三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例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单位:厘米)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5 B.4,5,9C.5,8,15 D.6,8,9解析:选择最短的两条线段,计算它们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的线段,若大于,则能构成三角形,否则构不成三角形,只有6+8=14>9,所以D能构成三角形.答案:D3.三角形的高(1)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描述方法:高的描述方法有三种,这三种方法都能得出AD是BC边上的高.如图所示.①AD是△ABC的高;②AD⊥BC,垂足为D;③D在BC上,且∠ADB=∠ADC=90°.(3)性质特点:①因为高是通过作垂线得出的,因而有高一定有垂直和直角.常用关系式为:因为AD是BC边上的高,所以∠ADB=∠ADC=90°.②“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当是锐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内部;当是直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上;当是钝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外部.如图所示.破疑点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例3】三角形的三条高在().A.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边上D.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边上解析: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但有三种情况:当是锐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内部;当是直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上;当是钝角三角形时,这点在三角形外部,所以只有D正确.答案:D4.三角形的中线(1)定义: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2)描述方法:三角形中线的描述方法有两种方式,如图.①直接描述:AD 是BC 边上的中线;②间接描述:D 是BC 边上的中点.(3)性质特点:①由三角形中线定义可知,有中线就有相等的线段,如上图中,因为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所以BD =CD (或BD =12BC ,DC =12BC ). ②如下图所示,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每条边上各有一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不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破疑点 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线段,它是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是这个顶点的对边中点.【例4】 如图,AE 是△ABC 的中线,EC =6,DE =2,则BD 的长为( ).A .2B .3C .4D .6解析:因为AE 是△ABC 的中线,所以BE =EC =6.又因为DE =2,所以BD =BE -DE =6-2=4.答案:C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定义: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描述方法:角平分线的描述有三种,如图.①直接描述: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②在△ABC 中,∠1=∠2,且D 在BC 上;③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3)性质特点:①由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有角平分线就有相等的角,如上图中,因为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所以∠1=∠2(或∠1=∠2= ∠BAC ,或∠BAC=2∠1=2∠2).②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不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这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解技巧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理解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是一条线段,角的顶点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对边上.【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分三角形内角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高是直线;③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高和角平分线;④三角形的中线是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直线.A.③④B.③C.②③D.①④解析: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并且它们都是线段,不是射线或直线,因此只有③正确,故选B.答案:B6.三角形的稳定性(1)定义: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就确定不变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指的是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这说明一个三角形确定后它的附属性质也不变,这不同于四边形,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都是用三角形做支架的.【例6】在建筑工地我们常可看见如图所示,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的情形.这种做法根据().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三角形的稳定性D.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解析:这是三角形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正确.答案:C解技巧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问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原型,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一般较为简单.7.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中最基本的三边关系.这里的“两边之和”指的是“任意两边的和”,满足这一关系是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前提.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已知两边的情况下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二是根据所给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解技巧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①当线段a,b,c满足最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时就可构成三角形;②已知两条线段,可根据第三条线段大于这两边之差,小于这两边之和,来确定第三条线段的取值范围.【例7-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吗?(1)6 cm,8 cm,10 cm;(2)三条线段长之比为4∶5∶6;(3)a+1,a+2,a+3(a>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判断已知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选择较短的两条线段,看它们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解:(1)因为6+8>10,所以长为6 cm,8 cm,10 cm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2)设这三条线段长分别为4x,5x,6x(x>0),因为4x+5x大于6x,所以三条线段长之比为4∶5∶6时,能组成三角形;(3)因为a+1+a+2=2a+3,当a>0时,2a+3>a+3,所以a+1,a+2,a+3(a>0)长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例7-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8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第三条边的长x应大于已知两边之差且小于已知两边之和,所以3 cm<x<13 cm.答案:3 cm<x<13 cm8.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也是应用最多的图形,因此画出它们高、中线、角平分线经常用到,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1)高的画法:类似于垂线的画法,用三角板过某一顶点向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垂线,交对边于一点,所得到的垂线段就是这条边上的高.(2)中线的画法:取一边中点,连接这点和这边相对的顶点的线段,就是所求中线.(3)角平分线的画法:类似于画角平分线,作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交对边于一点,这点和角的顶点之间的线段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9.三角形高的应用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高是通过作垂线得到的,既有直角,又有垂线段,因此它的应用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求面积问题,高是垂线段,也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求三角形的面积所必须知道的长度;二是直角,高是垂线段,因而一定有直角,根据所有直角都相等或互余关系进行解题是三角形的高应用的另一方向.解技巧巧证直角背景下两锐角相等图形中含有高时,经常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角相等,这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规律.【例8】如图(1),已知△ABC,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中线和∠BAC的平分线.图(1) 图(2)分析:因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描述性定义,它们的定义就蕴含了它们的画法,根据总结的画法画出图形即可,如图(2).解:画法如下:(1)过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AD即为BC边上的高;(2)取BC的中点E,连接AE,AE即为BC边上的中线;(3)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F,连接AF,AF即为△ABC中∠BAC的平分线.【例9】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 的关系.分析:因为有三角形中的高就有垂直、直角,所以∠ADC,∠BEC都是直角.根据小学所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DAC+∠C=90°,∠EB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DAC=∠EBC.解:∠DAC=∠EBC.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所以∠ADC=90°,∠BEC=90°.所以∠DAC+∠C=90°,∠EBC+∠C=90°.所以∠DAC=∠EBC.10.三角形中线应用拓展三角形的中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已知三角形的中线,图中一定含有相等线段,由此延伸出中线的应用:(1)面积问题: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S△ABD=S△ACD=12S△ABC.因为BD=CD,△ABD和△ADC等底同高,所以面积相等,因此通过作三角形的中线可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周长问题:如图所示,AD是BC边上的中线,△ABD和△ACD的周长之差实质上就是AB与AC的差,这也是三角形中线中常出现的问题.【例10】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如图所示,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特征,先把原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然后再依次等分.解:答案不唯一,如方案1:如图(1),在BC上取点D,E,F,使BD=DE=EF=FC,连接AD,AE,AF.方案2:如图(2),分别取AB,BC,CA的中点D,E,F,连接DE,EF,DF.方案3:如图(3),分别取BC的中点D、CD的中点E、AB的中点F,连接AD,AE,DF.方案4:如图(4),分别取BC的中点D、AB的中点E、AC的中点F,连接AD,DE,DF.11.等腰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最大的特点是两条边相等,所以反映在三边关系中,就是底与腰的关系:①只要两腰之和大于底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②在等腰三角形中,底的取值范围是大于0且小于两腰之和.因为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在涉及等腰三角形问题时,只要不明确哪是底,哪是腰,就必须分情况讨论,并且要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 cm 和5 cm,它的周长是多少?情况一:当腰是2 cm底是5 cm时,因为2+2<5,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所以此等腰三角形不存在;情况二:当腰是5 cm底是2 cm时,5+2>5,所以此等腰三角形存在,此时周长为12 cm.解技巧利用三边关系求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结合底和腰的关系先判断等腰三角形是否存在是求解的前提.【例1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和9 cm,则腰长为__________.解析:两种情况,一是腰长为6 cm时,底边就是9 cm,此时6+6>9,此三角形存在,所以腰长可以是6 cm;二是腰长为9 cm,此时9+6>9,此三角形也存在,所以腰长也可以是9 cm,故腰长为6 cm或9 cm.答案:9 cm或6 cm【例1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 cm,(1)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腰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 cm,求其他两边长.分析:(1)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利用周长作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求方程的解从而求出答案;(2)因为题目中没有说明这条边究竟是腰还是底边,要分两种情况考虑,并且计算结果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根据题意,得x+2x+2x=24,解得x=4.8,所以腰长为2x=2×4.8=9.6(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底边为24-6×2=12(cm).因为6+6=12,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所以6 cm长为腰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腰长不能为6 cm.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则腰长为(24-6)÷2=9(cm),因为6 cm,9 cm,9 cm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长均为9 cm.12.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易错点分析在本节内容中,易错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它们都有长度,这与前面所学的垂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容易混淆.(2)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易出错,如下图三种画法都是错误的.三种情况错误的原因都是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理解不透彻.图1中BE不垂直于边AC,错因是受锐角三角形的影响,误认为高的垂足必落在对边上;图2错在没有过点B画AC 的垂线段;图3错在把三角形的高与AC边上的垂线混淆,把线段画成了射线.正确的作法是过点B向对边A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E.因为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垂足落在CA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所示:(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出错,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构成三角形,才能进行其他运算,这是前提.特别是等腰三角形在没指明哪是底哪是腰时更易出错,一定要分类讨论,且必须考虑“不同情况下是否能构成三角形”.【例1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 .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都在三角形内部解析:A ,B ,D 都是错误的,A 选项一个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本质区别: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三角形的高也是线段,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以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但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所以D 也是错误的.只有C 正确.答案:C【例12-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为12 cm 和15 cm 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底边长.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这时AB +AD =15 cm ,BC +CD =12 cm ;另一种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这时AB +AD =12 cm ,BC +CD =15 cm.图(1) 图(2) 解:(1)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12AC =12AB ,所以AB +AD =AB +12AB =15,解得AB =10(cm).所以AC =10 cm ,所以底边BC =15+12-10×2=7(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且底边长为7 cm.(2)当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AB +AD =AB +12AB =12,解得AB =8(cm),所以AC =8 cm ,所以BC =15+12-8×2=11(cm).因为8+8>11,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此时底边为11 cm.答:底边的长为7 cm 或11 cm.。

【初中数学知识点解析】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解析】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方法4 倍长中线法 4.如应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
(1)求证:AB+AC>2AD; (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
(1)证明: 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 ∵D为BC的中点, ∴CD=BD. 又∵AD=ED,∠ADC=∠EDB, ∴△ADC≌△EDB. ∴AC=EB. ∵AB+BE>AE, ∴AB+AC>2AD.
∴∠B=∠ADG=90°.
在△ABE与△ADG中,
方法5 截长(补短)法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
∠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
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B=AD,
∠B=∠ADG=90°,
BE=DG,
要点提示
在进行几何题的证明或计算时,需要在图形中添加一些 辅助线,辅助线能使题目中的条件比较集中,能比较容易找 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问题较轻松地解决.
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翻折法、构造法、旋转法、倍长中 线法和截长(补短)法,目的都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1 翻折法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 求证:∠2=∠1+∠C. 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相当于将AB边向下翻
方法3 旋转法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F为CD边上一点, BE+DF=EF,求∠EAF的度数.
∴△ABH≌△ADF. ∴AH=AF,∠BAH=∠DAF. ∴∠BAH+∠BAF=∠DAF+∠BAF, 即∠HAF=∠BAD=90°. ∵BE+DF=EF, ∴BE+BH=EF,即HE=EF. 在△AEH和△AEF中,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高为()A.CG B.BF C.BE D.AD A解析:A【分析】在ABC中,过C点向AB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是AB上的高,由此可得答案.【详解】CG解:ABC中,AB边上的高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含义,掌握钝角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y 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2.已知实数x、y满足|x-8()A.20或16 B.20 C.16 D.18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出x与y的值.由于没有说明x与y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故需要分类讨论.【详解】由题意可知:x-4=0,y-8=0,∴x=4,y=8,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8时,∵4+4=8,∴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底边长为4时,∵4+8>8,∴能围成三角形,∴周长为:8+8+4=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非负性的意义,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3D 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 ∵14+15>13, ∴能构成三角形;∵<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已知两条线段15cm a =,8cm b =,下列线段能和a ,b 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0cmB .7cmC .5cmD .2cm 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 、15+8=23>2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C 、5+8=13<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 、2+8=10<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一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5.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35B ∠=︒,60=︒∠DAC ,则ACD ∠的度数为( )A .25︒B .85︒C .60︒D .95︒D解析:D【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DAE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D 是∠CAE 的平分线,60=︒∠DAC ,∴∠DAC =∠DAE =60°,又∵35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 =∠DAE−∠B =60°−35°=25°,∴在△ACD 中,∠ACD =180°−∠DAC -∠D =180°−60°−25°=9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值不可能是( )A .2.4B .3C .5D .8.5D解析:D【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求解1<x <7,从而可得答案.【详解】 解: 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43∴-<x <43+,1∴<x <7,x 的值不可能是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1,3,5C .2,3,4D .2,6,10C解析:C【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 、1+3=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D 、2+6=8<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在ABC ∆中,80,BAC ∠=︒点D 在BC 边上,将ABD △沿A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B 处,若'20B DC ∠=.则C ∠的度数为( )A .20B .25C .35D .40D解析:D【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B AB D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B AB D ∠=∠∵80,BAC ∠=︒∴∠B+∠C=100°又∵'='=20B AB D C B DC C ∠=∠+∠+∠∠,∴∠C+20°+∠C=100°解得:∠C=4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找准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9.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长方形的对称性C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D解析:D【分析】 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D 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通常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是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x ay =,则x y =;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⑤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④⑤D .②④⑤A解析:A【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多边形的定义依次判断.【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①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正确;③若ax ay =,当0a =时,x 不一定等于y ,故③错误;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故④正确;⑤各角都相等且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故⑤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理解能力,正确掌握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正多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1.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将这个n 边形分割成17个三角形,则n =______.19【分析】根据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解析:19【分析】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2=17,n=.∴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多边形顶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关系.1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图③放置,使三角尺①的长直角边与三角尺②的某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③中的∠1=______°.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4=∠2+∠3=∴∠1=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0,∠3=45︒,∴∠4=∠2+∠3=75︒,︒-∠=︒,∴∠1=1804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3876)(3381)【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解析:(38,76),(33,81) 060x ︒<<︒【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14.七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 解析: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 15.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铺满地面,一个结点周围有m 块正三角形,n 块正六边形,则m+n =______.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解析: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 、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即m+2n=6∴当n=1时,m=4;当n=2时,m=2;∴m+n=5或m+n=4.故答案为:4或5.【点睛】本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进行平面镶嵌,掌握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7.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解析: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 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的高,∴在△ACF 中,∠ACF=180°-∠AFC-∠A=30°,在△CEH 中,∠ACF=30°,∠CEH=90°,∴∠EHF=∠ACF+∠CEH=30°+9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如图,把ABC 折叠,点B 落在P 点位置,若12120∠+∠=︒,则B ∠=______.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解析: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到∠4+∠6=12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的度数.【详解】∵把△ABC的∠B折叠,点B落在P的位置,∴∠3=∠4,∠5=∠6,∵∠3+∠4+∠1=180°,∠5+∠6+∠2=180°,∴2∠4+∠1+∠2+2∠6=360°,而∠1+∠2=120°,∴∠4+∠6=120°,∵∠4+∠6+∠B=180°,∴∠B=180°−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数形结合”是关键.19.如图,△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BD:DC=2:3,△ABC的面积为10,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与△ABC等高只需求出BD与BC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详解】解:∵BD:DC=2:3∴BD=BC△ABD的面积=BD•h=× BC•h=△ABC的面积解析: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与△ABC等高,只需求出BD与BC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 的面积.【详解】解:∵BD:DC=2:3,∴BD=25BC.△ABD的面积=12BD•h=12×25BC•h=25△ABC的面积=25×10=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根据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能力.20.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90C=∠=,F∠+∠等于___________度.∠=,则12A∠=,4530D210【分析】由题意得:∠1=∠D+∠DGA∠2=∠F+∠FHB然后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1=∠D+CGH∠2=∠F+∠CHG最后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算出∠1+∠2的值【详解】解:如图给解析:210【分析】由题意得:∠1=∠D+∠DGA,∠2=∠F+∠FHB,然后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1=∠D+CGH,∠2=∠F+∠CHG,最后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算出∠1+∠2的值.【详解】解:如图,给两三角板的两个交点标上G、H符号,则∠1=∠D+∠DGA=∠D+CGH,∠2=∠F+∠FHB=∠F+∠CHG,∴∠1+∠2=∠D+CGH+∠F+∠CHG=∠D+∠F+(CGH+∠CHG)=30°+90°+90°=210°,故答案为210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对顶角相等的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于E,已知21.如图,ABC中,AD平分BAC∠,P为AD延长线上一点,PE BC∠=︒,2480ACB∠的度数.B∠=︒,求P解析:28°【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AD 的度数,在△AB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PDE 的度数,再在△P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80ACB ∠=︒,24B ∠=︒,18076BAC ACB B ∴∠=︒-∠-∠=︒. AD 平分BAC ∠, 1382BAD BAC ∴∠=∠=︒. PDE ∠是ABD △的外角,243862PDE B BAD ∴∠=∠+∠=︒+︒=︒,PE BC ⊥于E ,90PED ∴∠=︒,90622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DC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点F 是DC 的中点,点E 从A 点出发在AD 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D 点运动,运动时间设为t 秒.(假定0t 10<<)(1)当5t =秒时,求阴影部分(即三角形BEF )的面积;(2)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出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过点E 作//EG AB 交BF 于点G ,过点F 作//FH BC 交BE 于点H ,请直接写出在E 点运动过程中,EG 和FH 的数量关系.解析:(1)4522cm ;(2)23302t cm ⎛⎫- ⎪⎝⎭;218cm ;(3)53EG FH = 【分析】(1)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出10cm BC AD ==,6cm AB DC ==,由5t =得AE=5,DE=10-5=5,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即可求解;(2)由题意得AE=t ,DE=10-t ,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2EDF S DE DF =⋅△求出t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3)由长方形ABCD 得AD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G HF ⊥,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DE ,AE ,DF ,CF 分别等于,,,EGF EGB EHF BHF △△△△的高,由BEF S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10cm BC AD ==,6cm AB DC ==,∵点F 是DC 的中点,∴3cm DF CF ==,当5t =秒时,AE=5cm ,DE=10-5=5 cm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510353222⨯-⨯-⨯-⨯ =156015152--- =4522cm ; (2)由题意得AE=t ,DE=10-t ,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103310222t t ⨯-⨯-⨯-⨯⨯- =360315152t t ---+=3302t -, ∴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3302t cm ⎛⎫-⎪⎝⎭;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12EDF S DE DF =⋅△=()13102t ⨯⨯-=3, 解得:8t =, 8t =时,38=30=182S ⨯-阴影2cm ; (3)∵长方形ABCD ∴AD CD ⊥,//,//AB CD AD BC ,∵//EG AB ,//FH BC ,∴EG HF ⊥,,AD EG CD HF ⊥⊥,∴DE ,AE 分别等于,EGF EGB △△的EG 边上的高,DF ,CF 分别等于,EHF BHF △△的FH 边上的高,∴11112222BEF S EG DE EG AE HF DF HF CF =⋅+⋅=⋅+⋅△, ∴()()1122EG DE AE HF DF CF +=+,即EG AD HF CD ⋅=⋅, ∵10cm AD =,6cm DC =,∴106EG HF =,即53EG FH =.【点睛】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析: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1若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3倍,求边数n .()2已知a ,b ,c 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化简:a b c b c a --+--.解析:()18;()22c .【分析】(1)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 c b +>,b c a +>,再根据化简绝对值的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18023603n ︒-=︒⨯,解得:8n =.()2∵a ,b ,c 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 c b +>,b c a +>, ∴a b c b c a --+--()()2a b c b c a b c a a c b 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边形的性质及去绝对值的方法.25.如果一个n 边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它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解析:7【分析】先根据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出每个外角度数,再依据外角和360°求边数n .【详解】解:因为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之和为180°,所以每个外角度数为180°27⨯=(3607)°. 又n 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相等,则每个外角度数也相等,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360°,可得n =3603607÷=7.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关系以及多边形外角和,运用外角计算边数是这一类题的通用方法.26.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2|b﹣c﹣a|+|a+b﹣c|.解析:﹣2a+4b﹣2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值,然后去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为ABC的三边,∴a+b>c,b+c>a,a+c>b∴|a﹣b﹣c|﹣2|b﹣c﹣a|+|a+b﹣c|=|a-(b+c)|-2|b-(c+a)|+ |a+b﹣c|=﹣[a﹣(b+c)]+2[b﹣(c+a)]+(a+b﹣c)=-a+(b+c)+2b-2(c+a)+a+b-c=﹣a+b+c+2b﹣2c﹣2a+a+b﹣c=﹣2a+4b﹣2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边关系定理.27.如图,A、O、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E,OF分别是∠BOC与∠AOC的平分线.求:(1)当∠BOC=30°时,∠EOF的度数;(2)当∠BOC=60°时,∠EOF等于多少度?(3)当∠BOC=n°时,∠EOF等于多少度?(4)观察图形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解析:(1)∠EOF=90°;(2)∠EOF=90°;(3)∠EOF=90°;(4)∠EOF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分析】根据∠BOC求得∠AOC,再由∠BOC和∠AOC的角平分线,即可求得;【详解】解:(1)∵∠BOC=30°,∴∠AOC=180°-30°=15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15°,∠COF=12∠COA=75°,∴∠EOF=75°+15°=90°;(2)∵∠BOC=60°,∴∠AOC=180°-60°=120°,∵OE 平分∠BOC ,OF 平分∠AOC ,∴∠EOC=12∠BOC=30°,∠COF=12∠COA=60°, ∴∠EOF=60°+30°=90°;(3)∵∠BOC=n ,∴∠AOC=180°-n ,OE 平分∠BOC ,OF 平分∠AOC ,∴∠EOC=12∠BOC=90°-12n ,∠COF=12∠COA=12n , ∴∠EOF=90°-12n+12n=90°; (4)∠EOF 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是A 、B 、C 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 村在A 村的南偏西65°方向,C 村在A 村的南偏东15°方向,C 村在B 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 村观测A 、B 两村的视角ACB ∠的度数.解析:80AC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由已知,265∠=︒,315∠=︒,85DBC ∠=︒∵//BD AE∴1265∠=∠=︒∴41856520DBC ∠=∠-∠=︒-︒=︒在ABC 中18018065152080ACB ABC B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以及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一些例题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特殊的定理,被称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表明,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平方的和。

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为3,较长的直角边为4,那么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即斜边的长度为5。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或确定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关系。

除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我们先来看一下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即斜边长度为直角边长度的平方根乘以2。

比如,如果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那么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3^2+3^2得出,即斜边的长度为3√2。

另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是45度角三角形。

45度角三角形是指一个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

在45度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即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均为斜边长度的平方根。

比如,如果45度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2,那么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也为2的平方根。

45度角三角形经常在实际问题中出现,比如在建筑和几何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特殊情况后,我们来看一些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例题和应用。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3,斜边为5,求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5^2-3^2得出,即直角边的长度为4。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 cm和9 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 cm B.3 cmC.12 cm D.15 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 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5 cm,8 cm B.3 cm,3 cm,6 cmC.3 cm,4 cm,5 cm D.1 cm,2 cm,3 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D ∠=︒,则12∠+∠等于A .150︒B .180︒C .210︒D .270︒【答案】C【解析】如图,∵1D DOA ∠=∠+∠,2E EPB ∠=∠+∠, ∵DOA COP ∠=∠,EPB CPO ∠=∠, ∴12D E COP CPO ∠+∠=∠+∠+∠+∠ =180D E C ∠+∠︒+-∠ =309018090210︒︒︒︒++-=︒,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中,AB=3,BC=4,AC=2,D,E,F分别为AB,BC,AC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 B.7 C.9 D.11【答案】B【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7,故选B.【名师点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4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A.50°B.40°C.30°D.25°【答案】A【解析】∵∠BAC=115°,∴∠B+∠C=6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GA=GC,∴∠EAB=∠B,∠GAC=∠C,∴∠EAG=∠BAC–(∠EAB+∠GAC)=∠BAC–(∠B+∠C)=50°,故选A.4.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D点,AB=4,BD=5,点P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2)已知一边、一角AASSASASAAAS⎧⎪⎧⎪⎨⎪⎨⎪⎪⎪⎩⎩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BF=EC.(1)求证:△ABC≌△DEF;(2)若∠A=120°,∠B=20°,求∠DFC的度数.【解析】(1)∵AB∥DE,∴∠B=∠E,∵BF=EC∴BF+FC=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 DB E BC EF∠=∠⎧⎪∠=∠⎨⎪=⎩,∴△ABC≌△DEF.(2)∵∠A=120°,∠B=20°,∴∠ACB=40°,由(1)知△ABC≌△DEF,∴∠ACB=∠DFE,∴∠DFE=40°,∴∠DFC=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 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B.55°C.65°D.50°4.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DE=1,则BC=A3B.2 C.3 D3+2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8,CF=5,则BD=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为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ABD=∠FAD;(2)AB=2CE.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 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 D.求∠BDC的度数.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 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 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 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5,6,12 C .5,7,2 D .6,8,1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得它们的直角边互相垂直,则1∠的度数是A .95︒B .100︒C .105︒D .110︒4.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5.如图,在ABC △中,ACB ∠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使2ADC 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A .4B .3C .2D .17.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A .0.5B .1C .1.5D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 =90°,AD =4,BC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2B .4C .3D 1010.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1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13.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 m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m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17.如图,AB CD ∥,AD 和BC 相交于点O ,OA OD =.求证:OB OC =.1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2)OB OC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2cm+5cm<8cm,A不能组成三角形;3cm+3cm=6cm,B不能组成三角形;3cm+4cm>5cm,C能组成三角形;1cm+2cm=3cm,D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2.【答案】85°【解析】∵∠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3.【答案】112°【解析】∵∠1+∠PCB=∠ACB=68°,又∵∠1=∠2,∴∠2+∠PCB=68°,∵∠BPC+∠2+∠PCB=180°,∴∠BPC=180°-68°=112°,故答案为:112°.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6.【解析】∵AC⊥BE,∴∠BAD=∠CAE=90°,在Rt△ABD和Rt△ACE中,BD CE AB AC=⎧⎨=⎩,∴Rt△ABD≌Rt△ACE(HL),∴AD=AE.1.【答案】B【解析】A、3+2=5,故选项错误;B、5+6>10,故正确;C、1+1<3,故错误;D、4+3<8,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90=20x yx y+︒-︒⎧⎨⎩,解得=55=35xy︒︒⎧⎨⎩,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1,根据Rt△ADE可得AD=2DE=2,根据题意可得△ADB为等腰三角形,则DE为AB的中垂线,则BD=AD=2,则BC=CD+BD=1+2=3.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DBC还需补充条件AB,BE与BC,BD的夹角相等,即∠ABE=∠CBD或者∠1=∠2,故选D.6.【答案】45°【解析】∵AD⊥BC,BE⊥AC,∴∠ADB=∠ADC=∠BEC=90°,∴∠HBD+∠C=∠CAD+∠C=90°,∴∠HBD=∠CAD,∵在△HBD和△CAD中,HBD CADHDB CDA BH AC∠=∠⎧⎪∠=∠⎨⎪=⎩,∴△HBD≌△CAD,∴AD=BD,∴∠DAB=∠DBA,∵∠ADB=90°,∴∠ABD=45°,即∠ABC=45°故答案为:45°.7.【答案】135【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EDC,∴∠3=∠BAC,又∵∠1+∠BAC=90°,∴∠1+∠3=90°,∵DF=DC,∴∠2=45°,∴∠1+∠2+∠3=135度,故答案为:135.8.【答案】3【解析】∵AB∥CF,∴∠A=∠FCE,∠ADE=∠F,又∵DE=FE,∴△ADE≌△CFE,∴AD=CF=5,∵AB=8,∴BD=AB–AD=8–5=3,故答案为:3.9.【解析】(1)∵∠BAC=90°,∴∠FAD+∠BAF=90°.∵AF⊥BD,∴在Rt△ABF中,∠ABD+∠BAF=90°,∴∠ABD=∠FAD.(2)∵CE∥AB,∠BAC=90°,∴∠ACE=90°,在△BAD和△ACE中,∵∠ABD=∠CAE,AB=CA,∠BAC=∠ACE=90°,∴△BAD≌△ACE(ASA),∴AD=CE.∵BD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AC=2AD,∴AC=2CE.又∵AB=AC,∴AB=2CE.10.【解析】(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CD=CE,CB=CF,∠BCD=∠FCE,∴△BCD≌△FCE.(2)由(1)可知△BCD≌△FCE,∴∠BDC=∠E,∠BCD=∠FCE,∴∠DCE=∠DCA+∠FCE=∠DCA+∠BCD=∠ACB=90°,∵EF∥CD,∴∠E=180°–∠DCE=90°,∴∠BDC=90°.11.【解析】(1)如图,∵CM和DM的夹角为90°,∴∠1+∠2=90°,∵∠DBA=90°,∴∠2+∠D=90°,∴∠1=∠D,在△CAM 和△MBD 中,1A B D CM MD ∠=∠∠=∠=⎧⎪⎨⎪⎩,∴△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 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D【解析】∵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 错误, ∵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 错误, ∵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 错误, ∵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 . 3.【答案】C 【解析】如图,直通中考由题意得,2454903060∠=︒∠=︒︒=︒,-,∴3245∠=∠=︒,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34105∠=∠+∠=︒,故选C . 4.【答案】B【解析】∵BE 是∠ABC 的平分线,∴∠EBM =12∠ABC , ∵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ECM =12∠ACM , 则∠BEC =∠ECM –∠EBM =12×(∠ACM –∠ABC )=12∠A =30°,故选B .5.【答案】B【解析】∵2ADC B ∠=∠且ADC B BCD ∠=∠+∠,∴B BCD ∠=∠,∴DB DC =, ∴点D 是线段BC 中垂线与AB 的交点,故选B .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8AC =,13DC AD =,∴18213CD =⨯=+, ∵90C ∠=︒,BD 平分ABC ∠,∴2DE CD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 7.【答案】B【解析】∵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85AC BC ==,,∴BEC △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 ++=++=+=.故选B . 8.【答案】B【解析】∵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ADE F DE FE ∠=∠⎧⎪∠=∠⎨⎪=⎩,∴ADE CFE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 9.【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 2A . 1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 11.【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 12.【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3.【答案】70°【解析】∵AB =AC ,∴∠B =∠C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14.【答案】100【解析】∵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2DE =2×50=100 m . 故答案为:100.15.【答案】9 【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6.【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 AE CF=⎧⎨=⎩,∴Rt △ABE ≌Rt △CBF ,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17.【解析】∵AB CD ∥,∴A D ∠=∠,B C ∠=∠,在AOB △和DOC △中,A D B C OA OD ∠=∠⎧⎪∠=∠⎨⎪=⎩,∴AOB DOC △≌△,∴OB OC =.18.【解析】∵FC ∥AB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 与△CFE 中,A FCE ADE F DE EF ∠=∠⎧⎪∠=∠⎨⎪=⎩,∴△ADE ≌△CFE .19.【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DCB =∠EBC ,∴OB =O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1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14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2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平分∠BAD,∴∠BAE=∠EAD=60°∴△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BE,∠AEB=60°,∵AB=12 BC,∴AE=BE=12 BC,∴AE=CE,故①正确;∴∠EAC=∠ACE=30°∴∠BAC=90°,∴S△ABC=12AB•AC,故②错误;∵BE=EC,∴E为BC中点,O为AC中点,∴S△ABE=S△ACE=2 S△AOE,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CO,∵AE=CE,∴EO⊥AC,∵∠ACE=30°,∴EO=12 EC,∵EC=12 AB,∴OE=14BC,故④正确;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AD=ED,AB=BE,∴△DEC的周长是DE+EC+DC=AD+DC+EC=AC+EC=AB+EC=BE+EC=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为()cm A.6 B.8 C.5D.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设∠A=x,则∠B=2x,∠C=3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解得x=30°,即∠A=30°,∠C=3×30°=90°,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AB=2BC=2×4=8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C中,AB=AC=10,BC=12,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DE的长为()A.65B.85C.125D.245【解析】【分析】连接AD ,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BC 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解:连接AD∵AB=AC ,D 为BC 的中点,BC=12,∴AD ⊥BC ,BD=DC=6,在Rt △ADB 中,由勾股定理得:AD=22221068AB BD =+=, ∵S △ADB=12×AD×BD =12×AB×DE , ∴DE=8624105AD BD AB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 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C=90°,∠A=30°,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的画弧,分别交BA ,BC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BP 交A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BP 是∠ABC 的平分线B .AD=BDC .:1:3CBD ABD S S =V V D .CD=12BD 【答案】C【解析】A 、由作法得BD 是∠ABC 的平分线,即可判定;B 、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的度数,再由BP 是∠ABC 的平分线得出∠ABD =30°=∠A,即可判定;C ,D 、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定.【详解】解:由作法得BD 平分∠ABC ,所以A 选项的结论正确;∵∠C =90°,∠A =30°,∴∠ABC =60°,∴∠ABD =30°=∠A ,∴AD =BD ,所以B 选项的结论正确;∵∠CBD =12∠ABC =30°, ∴BD =2CD ,所以D 选项的结论正确;∴AD =2CD ,∴S △ABD =2S △CBD ,所以C 选项的结论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解题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计算.6.如图,直线a b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145∠︒=,若点C 在直线b 上,105BAC ∠︒=,且直线a 和b 的距离为3,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A .32B .33C .3D .6【答案】D【解析】过C 作CD ⊥直线a ,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过C 作CD ⊥直线a ,∴∠ADC =90°.∵∠1=45°,∠BAC =105°,∴∠DAC =30°.∵CD =3,∴AC =2CD =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5,10AD BC ABC AB BC ∠=︒==P ,连接,AC BD ,以BD 为直径的圆交AC 于点E .若3DE =,则AD 的长为( )A .55B .45C .35D .25【答案】D【解析】【分析】先判断出△ABC 与△DBE 相似,求出BD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1,在Rt △ABC 中,AB=5,BC=10,∴AC=55,连接BE ,∵BD 是圆的直径,∴∠BED=90°=∠CBA ,∵∠BAC=∠EDB ,∴△ABC∽△DEB,∴AB AC DE DB=,∴5355DB =,∴DB=35,在Rt△ABD中,AD=2225BD AB-=,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A.23B.13C.4 D.32【答案】B【解析】【分析】如下图,作AD⊥BC,设半径为r,则在Rt△OBD中,OD=3-1,OB=r,BD=3,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r.【详解】如图,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B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C,∴BD=CD=AD=3;∴OD=AD-OA=2;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BD OD1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判定点O 在AD 上.9.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15°得到△D 1CE 1(如图乙),此时AB 与CD 1交于点O ,则线段AD 1的长度为( )A .32B .5C .4D .3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AOC=180°-∠ACO -∠CAO=90°.在等腰Rt △ABC 中,AB=6,则AC=BC=32.同理可求得:AO=OC=3. 在Rt △AOD1中,OA=3,OD 1=CD 1-OC=4,由勾股定理得:AD 1=5.故选B .10.如图,在ABC V 中,90C ∠=︒,60CAB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P 和Q .②作直线PQ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AE .若4CE =,则AE 的值为( )A .6B .2C .43D .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EAB=∠CAE=30°,即可得出AE的长.【详解】由题意可得出: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在△ABC中,∠C=90°,∠CAB=60°,∴∠CBA=30°,∴∠EAB=∠CAE=30°,∴CE=12AE=4,∴AE=8.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已知得出∠EAB=∠CAE=30°是解题关键.11.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12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在△ABD与△CBD中,{AD CD AB BC DB DB===,∴△ABD≌△CBD(SSS),故③正确;∴∠ADB=∠CDB,在△AOD 与△COD 中,{AD CDADB CDB OD OD=∠=∠=,∴△AOD ≌△COD (SAS ),∴∠AOD=∠COD=90°,AO=OC ,∴AC ⊥DB ,故①②③正确;故选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2.如图,D 、E 分别是ABC V 边AB 、BC 上的点,2AD BD =,点E 为BC 中点,设ADF V 的面积为1S ,CEF △的面积为2S ,若ABC S =V 9,则12S S -=( )A .12B .1C .32D .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12S S -=ABE BCD S S -V V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面积求解方法得到ABE S V ,BCD S △,故可求解.【详解】∵点E 为BC 中点∴ABE S V =12ABC S =V 4.5 ∵2AD BD = ∴BCD S △=13ABC S =V 3 ∵ABE BCD S S -V V =()()ADF CEF BEFD BEFD S S S S +-+V V 四边形四边形=ADF CEF S S -V V ∴12S S -=4.5-3=32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的性质.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OA=2,OB=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2+313∴AC=AB13,∴OC132,∴点C132,0),<<,∵3134<<,∴11322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条边的比为2∶3∶4 B.三条边满足关系a2=b2﹣c2C.三条边的比为1∶12D.三个角满足关系∠B+∠C=∠A【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详解】A 、三条边的比为2:3:4,22+32≠42,故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三条边满足关系a 2=b 2-c 2,即a 2+c 2=b 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三条边的比为1:1:2,12+12=(2)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三个角满足关系∠B+∠C=∠A ,则∠A 为90°,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若已知角,只要求得一个角为90°即可.15.如图,90ACB ∠=︒,AC CD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E ,若2AB DE =,则BAC ∠的度数为( )A .45°B .30°C .22.5°D .15°【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求出∠CAB=∠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 ≌△DCM ,求出AB=DM ,求出AD=A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ACB=90°,AC=CD ,∴∠DAC=∠ADC=45°,∵∠ACB=90°,DE ⊥AB ,∴∠DEB=90°=∠ACB=∠DCM ,∵∠ABC=∠DBE ,∴∠CAB=∠CDM ,在△ACB 和△DCM 中CAB CDM AC CDACB DCM ∠=∠⎧⎪=⎨⎪∠=∠⎩∴△ACB ≌△DCM (ASA ),∴AB=DM ,∵AB=2DE ,∴DM=2DE ,∴DE=EM ,∵DE ⊥AB ,∴AD=AM , 114522.522BAC DAE DAC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 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90C =o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 ,作弧线AO ,交BC 于点E .已知3CE =,5BE =,则AC 的长为( )A .8B .7C .6D .5【答案】C【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基本作图方法得出AE 是∠CAB 的平分线,进而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C=AD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 的长.【详解】过点E 作ED ⊥AB 于点D ,由作图方法可得出AE 是∠CAB 的平分线,∵EC ⊥AC ,ED ⊥AB ,∴EC=ED=3,在Rt △ACE 和Rt △ADE 中,AE AE EC ED⎧⎨⎩==, ∴Rt △ACE ≌Rt △ADE (HL ),∴AC=AD ,∵在Rt △EDB 中,DE=3,BE=5,∴BD=4,设AC=x ,则AB=4+x ,故在Rt △ACB 中,AC 2+BC 2=AB 2,即x 2+82=(x+4)2,解得:x=6,即AC 的长为:6.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BD 的长是解题关键.17.如图,已知AE=AD ,AB=AC ,EC=DB ,下列结论:①∠C=∠B ;②∠D=∠E ;③∠EAD=∠BAC ;④∠B=∠E ;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只有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因为AE =AD ,AB =AC ,EC =DB ;所以△ABD ≌△ACE(SSS);所以∠C =∠B ,∠D =∠E ,∠EAC=∠DAB ;所以∠EAC-∠DAC=∠DAB-∠DAC;得∠EAD=∠CAB.所以错误的结论是④,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8.△ABC中,AB=AC,∠A=36°,∠ABC和∠ACB的平分线BE、CD交于点F,则共有等腰三角形( )A.7个B.8个C.9个D.10个【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9.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0.将一根 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 15cm,高 8cm 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hcm,则 h 的取值范围是()A.h≤15cm B.h≥8cm C.8cm≤h≤17cm D.7cm≤h≤16cm【答案】C【解析】【分析】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详解】当筷子笔直竖立在杯中时,筷子浸没水中距离最短,为杯高=8cmAD是筷子,AB长是杯子直径,BC是杯子高,当筷子如下图斜卧于杯中时,浸没在水中的距离最长由题意得:AB=15cm,BC=8cm,△ABC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17cm∴8cm≤h≤17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