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高中化学平衡重点知识复习
高中化学平衡重点知识复习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掌握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时,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特别关注和复习,以确保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掌握。
本篇文章将针对高中化学平衡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和讲解。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关系,反应速率相等,系统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会不断被消耗,生成物不断生成,但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用来描述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关系,用数值来表示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括号内的字母表示各物质的摩尔浓度。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使化学平衡朝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也就是方程式的右侧,反之则向左侧移动。
2. 压力:对固态和液态反应体系而言,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移向物质较少的一侧;而对气态反应体系而言,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移向气体分子数较少的一侧。
3. 浓度改变:当向不活动方向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时,平衡位置会移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方向。
四、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关系反应商Q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量,在平衡状态下,Q值等于平衡常数K。
若Q<K,则说明生成物浓度较低,系统朝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若Q=K,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Q>K,则说明生成物浓度较高,系统朝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
五、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指当外界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施加影响时,系统会通过反应方式减小这种影响,使平衡得以保持或者移向新的平衡状态。
Le Chatelier原理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平衡位置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贯穿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反应条件的影响以及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优化等都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化学平衡。
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容器里,进行着一个化学反应。
一开始,反应物的浓度很高,生成物的浓度很低,反应朝着生成生成物的方向快速进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多,到了某个时刻,反应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状态:反应物生成生成物的速率和生成物重新变回反应物的速率变得相等。
这个时候,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好像反应“停止”了一样,但实际上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持续进行,只是速率相等,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动”,虽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但正逆反应一直在进行,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本质。
还有“等”,也就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定”也是关键,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恒定。
以及“变”,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比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平衡就会发生移动,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那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如果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那基本可以判断达到了平衡。
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并且方向相反,也能说明达到了平衡。
再看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果不再发生变化,那也是平衡的标志之一。
另外,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如果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或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也可能意味着达到了平衡。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则会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也有影响,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或压力的动态平衡态的一个重要概念。
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至关重要。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当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或气压)不再发生变化。
在化学平衡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以相同的速率进行,但不一定是以相等的量进行。
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值称为平衡常数(Kc)。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Kc)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来计算。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Kc > 1时,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反向反应相对较弱;当Kc < 1时,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正向反应相对较弱;当Kc = 1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平衡位置处于中性态。
四、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 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反之亦然。
2. 压力变化:对于气相反应,增加总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移动。
但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时,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较小。
3. 温度变化:增加温度会促进吸热反应,而减少温度会促进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4.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五、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应对方式。
它表明,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如果受到扰动,系统将会通过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以及平衡位置的移动来抵消这种扰动,以维持新的平衡态。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2. 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反向反应的速率,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 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在特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K是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指标。
2.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
3. 平衡常数K与反应进行的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有关。
4.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5.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达到10^12数量级,也可以非常小,接近零。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K值的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而言,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反之,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与温度的关系通过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释。
2. 浓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导致平衡移动到反向或正向。
通常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正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反之,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压力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通常来说,增加压力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数量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总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4. 添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催化剂对平衡常数K无影响。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平衡来提高产品的产率。
2. 环境化学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专题复习
2021/10/10
9
3. 都存在平衡常数K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平衡常数
K
Ka(Kw)
Kh
Ksp
K仅受温度 影响; K越大,反应的正向进行程度 越大;
可以用Qc和K判断衡移动的方向。
Q>K,平衡 逆向 移动
Q = K,化学达平衡状态
Q<K,平衡 正向 移动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mA (g)+nB(g) pC(g)+qD(g)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四大平衡
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一、四大平衡的共同点 1. 所有的平衡都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盐中的 溶质与其
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弱电解质 “弱”离 饱和液的
子
共存体系
平衡特点
逆、等、定、动、变
2. 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平衡的移动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比较
类型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实例 升温
C H 3 C O O H C H 3 C O O - + H +
平衡右移,K增 大,c(H+)增大, 电离度增大
N H 4 + + H 2 O F e ( O H ) 3 ( s ) N H 3 · H 2 O + H + F e 3 + ( a q ) + 3 O H - ( a q )
化学平衡移动小结:
影响平衡的条件 增大反应物
浓 减小生成物 度
减小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压 增大压强 强 减小压强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点
第二节化学平衡大地二中张清泉一、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化,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减小,v(逆)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或增压与溶液稀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习题一】(2018•长春一模)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增加,从而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升高度反应速加快;C、温平衡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度有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故选:B。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反应当中物质的生成与消耗、反应速率以及平衡条件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当反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速度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仍在发生反应,但是反应速度相等。
二、化学平衡的表征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数字。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
2.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与反应速率呈反比关系,当K>1时,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偏移;当K<1时,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当K=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平衡位置向右偏移,生成端;温度降低时,吸热反应平衡位置向左偏移,反应端。
而对于放热反应,则恰好相反。
2.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增加压力将使平衡位置移向物质的摩尔数较小的一侧。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时,改变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将会较小。
3. 浓度当添加了某种物质后,系统将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以减小所添加物质的影响。
四、平衡的移动1. 垂直移动垂直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条件中两种物质的量以改变反应系数的过程。
2. 水平移动水平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的反应条件,使平衡位置向某个方向移动的过程。
五、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K的计算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确定。
通过以上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表征、影响因素以及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式等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多做练习,以提高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讲义之: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一)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建立:图像:(三)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四)特点——逆、等、动、定、变 1、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不过同一物质的v 正=v 逆4、定: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物质的量、质量、浓度、质量百分数、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百分数等)保持一定5、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还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注: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五)判断达化学平衡的标志1、用速率判断:方法:先找出正、逆反应速率,再看物质:若同一物质,则正逆速率相等 若不同物质,则速率之比=系数之比2、用含量判断:(1)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体积、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产率都不变(2)若反应中有颜色变化,颜色不变时可认为达平衡(3)绝热的恒容反应体系中温度或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4)有固态、液态、气态不同状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判断达平衡(5)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前面的总系数发生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都可以用来判断达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二)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则)()()()(B c A c D c C c K nmq p ••=(三)说明:1、表达式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系数决定幂次2、有固体或纯液体(H 2O )参与的反应,其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表达式中3、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底额浓度应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4、K 有单位,但一般不写5、K 表示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当反应方向改变或系数改变时,K 也相应发生改变6、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1=K K 正逆7、方程式扩大一定的倍数,K 就扩大相应的幂次;方程式缩小一定的倍数,K 就相应的开几次幂;方程式做加法,K 相应的做乘法;方程式做减法,K 相应的做除法。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平衡法则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进行总结。
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发生在封闭系统中,当化学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此时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表现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趋于稳定,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决定。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c)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内表示物质的摩尔浓度,大写字母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中的系数。
3. 平衡法则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出以下平衡法则:- 若Kc > 1,表示生成物的浓度大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向右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的浓度大于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左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
4.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可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浓度变化: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某一物质的浓度增加,平衡移向生成物的一侧,反之亦然。
- 温度变化: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温度上升会使平衡移向吸热反应的一侧,反之亦然。
- 压力(气相反应):对于气相反应系统,增加压力(减少体积)会使平衡移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反之亦然。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浓度或压力等条件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法则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通过调节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可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梳理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平衡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度相等,呈现出动态平衡的状态。
2. 动态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互相转化过程中,反应速率相等,但并不是所有物质的浓度相等。
二、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1. 平衡常数(Kc):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时各种物质浓度的一个定值。
2. 平衡条件:反应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热方向移动。
2. 压强:改变压强会影响气体反应的平衡位置。
3. 浓度: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四、Le Chatelier原理1. 当外界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施加影响时,系统会产生反应,以减小外界的影响。
2. Le Chatelier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的响应。
五、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关系1. 在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衡位置不受影响。
2. 提高反应速率会使系统更快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六、溶解度积与溶解平衡1. 溶解度积(Ksp):描述在饱和溶液中固体离子化合物溶解的程度。
2. 溶解平衡:当溶质的溶解和沉淀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称为溶解平衡。
通过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掌握好平衡知识,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化学的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试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反应速率正反两个方向相等,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出发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1. 可逆性:反应物与生成物相互转化,反应可以向前进行,也可以向后进行。
2. 动态平衡: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来回变化,但总体浓度不变。
3. 定态:动态平衡时,各参与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量和平衡常量表达式平衡常量是描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比例的一个量度,用K表示。
平衡常量的大小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平衡常量的表达式可根据反应式得到,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平衡常量的表达式也不同。
考点:1. 平衡常量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平衡常量与温度的关系。
三、平衡常量的计算平衡常量的计算是化学平衡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平衡常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浓度法、分压法或折射率法等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并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考点:1.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2.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压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四、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是指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化学平衡的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1.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位置向反应放热方向移动。
2. 压力:对气体反应的平衡位置有较大影响,压力增大,则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压力减小,则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3. 浓度变化:增加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减小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的必考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三大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之首,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强。
知识点一、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
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致。
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恒温时: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增加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恒容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气”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分子浓度影响因素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总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大浓度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增大压强不变不变不变增加升高温度不变增加增加增加正催化剂不变增加增加增加知识点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图象也是一种表达事物的语言符号,化学反应速率图象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状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果,是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反映。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定义篇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小贴士: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
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 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在高二化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压力或者其他性质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了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平衡的移动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一个衡量反应在平衡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例的物理量。
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平衡常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C]^c [D]^d / [A]^a [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而a、b、c、d则代表相应物质的摩尔系数。
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与反应的方向和偏离平衡态的程度相关。
当K > 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反之则偏向反应物。
当K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偏离平衡态的程度越严重。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反之则会导致反应偏向反应物。
2.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压力的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因为增加压力会导致体积减小,从而减少气体分子的空间。
3.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平衡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加热反应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
三、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描述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理论。
根据该原理,当外界对平衡系统的影响发生变化时,平衡系统会向着减小变化的方向移动,以抵消外界对系统的干扰。
1. 浓度的变化: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使系统移向反应物方向。
2. 压力的变化:增加压力会使平衡系统向压力较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则使系统向压力较大的方向移动。
3. 温度的变化:增加温度会使系统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系统移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的移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的方向。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1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2,则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当v(C)=2mol·L-1·min-1,v逆(A)= mol·L-1·min-1,与v(A)=2mol·L-1·min-1不相等,故B错误;
C.当v(B)=2mol·L-1·min-1,v逆(A)=4mol·L-1·min-1,与v(A)=1mol·L-1·min-1不相等,故B错误;
D.当v(C)=1.5mol·L-1·min-1,v逆(A)=1mol·L-1·min-1,与v(A)=1mol·L-1·min-1相等,故D正确;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6.B
【解析】
【详解】
A.图①中t0时,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A正确;
B.图①中t0时,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t0后各物质的量浓度未保持不变,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A.容器中气体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而变化
C.2v(O2)正=v(SO3)逆D.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反应气体进行两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SO2的转化率
(5)硫酸工业制法中硫铁矿是制取SO2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3FeS2+8O2→Fe3O4+6SO24FeS2+11O2→2Fe2O3+8SO2,若48mol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131 mol,则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K不变
2.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浓度变化情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 3B(g)+C(g)
B.前2min,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
C.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2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A.增大A的浓度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D.降低温度
(4)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选填字母)
A.a、b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相同,b处气体温度高
B.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不同
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
C.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 ,故C项正确;
D.图①、②中,当 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5.B
【解析】
试题分析:A.进行到3分钟时,物质的浓度仍然是变化的,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B.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B正确;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D.在达到平衡前v正>v逆,D错误,答案选B。
C.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反应为2HI(g)=H2(g)+I2(g)。该反应可达平衡状态,所以图②的逆反应为H2(g)+I2(g)=2HI(g),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图①、②中当c(HI)=3. 16mol/L时,之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详解】
A.用CO和H2生产燃料甲醇,反应为CO+2H2⇌CH3OH,故A正确;
B.反应进行至3分钟时浓度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B错误;
C.反应至10分钟,ʋ(CO)= =0.075mol/(L•min),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K与温度有关,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K不变,故D正确;
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 B(g)+3C(g),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选项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v(A)=2mol·L-1·min-1
v(B)=2mol·L-1·min-1
B
v(A)=2mol·L-1·min-1
v(C)=2mol·L-1·min-1
C
v(A)=1mol·L-1·min-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CO的浓度减小,甲醇浓度增大,且平衡时c(CO)=0.25mol/L,c(CH3OH)=0.75mol/L,转化的c(CO)=0.75mol/L,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CO+2H2⇌CH3OH,3min时浓度仍在变化,浓度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且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5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8.某温度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各选项中,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4)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①已知反应进行至t1时v(正) =v(逆),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减小H2浓度b.增大H2O浓度c.使用催化剂d.升高温度
②请在图中画出t1~t2时正反应速率曲线_______。
12.一定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2SO2(g)+O2(g) 2SO3(g)+Q。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三、综合题
1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s)+H2O(g)⇌CO(g)+H2(g)-Q;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注意分析图象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曲线,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1)若起始时SO2为2mol,反应2min后SO2剩余1.6mol,则在0~2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mol/(L·min);若继续反应使SO2剩余1.2mol,则需要再反应的时间_____2min(不考虑温度变化);(选填“>”、“<”或“=”)
(2)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
故答案为B。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的浓度增大,因此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故A错误;
B.前2min, ,故B正确;
C.2min后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据图可知2min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3mol/L、0.1mol/L,比值为2:3:1,故D正确;
C.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g) H2(g)+I2(g)
D.图①②中,当c(HI)=3.16mol/L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5.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n mol D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③⑥
二、多选题
10.在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情况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并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故答案为A。
3.D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2A(g) B(g)+3C(g),在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与系数成正比,以此分析。
【详解】
A.当v(B)=2mol·L-1·min-1,v逆(A)=4mol·L-1·min-1,与v(A)=2mol·L-1·min-1不相等,故A错误;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一、单选题
1.工业上用CO和H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反应混合物均呈气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 CH3OH
B.反应进行至3分钟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反应至10分钟,ʋ(CO) = 0.075 mol/L·min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