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1)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学分 3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设计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能够总体把握并在设计专业学习中正确使用。

二、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三、先修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1)、(2)。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设计中的心理学特征,发现艺术设计的心理学运用,并掌握一定的规律。

五、课程的讲授内容1.设计心理学概述设计心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意义2.设计的心理学基础3.设计艺术的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知觉与艺术人体的视觉系统、空间知觉和颜色知觉在设计中的使用。

5.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消费行为研究;广告心理研究;室内设计心理6.差异心理与设计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的动机;个体的情绪;性别与心理;社会群体与设计7.社会文化心理与设计文化与设计心理;社会心理现象与设计;态度及其改变8.设计艺术中的心理行为分析六、建议学时分配表七、参考书目1.赵江洪编著. 设计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2.李彬彬编著. 设计心理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3.唐纳德.A.诺曼著. 梅琼译. 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八、评价方式以课程论文评定成绩。

九、说明1.教学中坚持“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的原则,特别是注重心理学基础理论与设计艺术的有机结合。

2.倡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运用心理学方法看待设计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课程编号:13312215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设计心理学》是“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简称,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符合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特征,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协调,符合商品市场的经济规律。

设计心理学 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 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305X10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Design Psychology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艺术概论,设计概论,产品形态设计适用专业:产品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设计心理学》,柳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03、《情感化设计》,[美]唐纳德·A·诺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设计心理学》是是构成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正确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处理好设计方法技巧与市场消费心理目标实现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实现项目的定位和设计。

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了解与设计有关的心理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第二、解决可用性问题,必须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第三、建立用户模型。

把调查实验获取的用户的社会、生活、心理特性综合在一起,成为关于用户的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叫用户模型,它是设计人机关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系统地学习从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使用动机、知觉、注意、用户模型等重要术语和概念。

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设计中的问题,为设计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帮助。

通过课程学习,帮组学生在掌握基本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和对待物品和环境,切实使设计心理学成为一种理解设计、辅助设计的强大工具和手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3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6个课时。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After the courses, students will have the following capabilities:
(1) Use psychology method to carry out design investigation.
(2) Build user model.
(3) Good communication ability.
(2) Know what is psychology; brief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pplied range of psychology;
(3) Understand what is design psychology;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design psychology
(7)学生设计调查及用户模型分析作业报告
2、实践环节(4学时)
(1)学生设计调查及用户模型分析作业报告(四组各1学时);将班上的同学分成
四组,每一组就一个产品做设计调查并做用户模型分析;然后,每一组给予1
学时来做调查分析报告,全班讨论,老师作总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动组织,意志,用户出错类型和原因,设计引出用户出错,用户模型,设计调查
维方式;
(6)含义与理解;了解符号学,符号的种类,含义的理解与表达
(7)词语和图标设计及常见的问题
(8)规则行为与知识行为
2、实践环节(2学时)
(1)学生学习报告(二组各二十分钟);将班上的一半的学生再分成两组,每组都
课前都扎实学习第(7)节并备课,课上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讲解这一节,然
后老师评价总结;
2.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号:二、总学时:32学时三、适用专业:专科三年制工业设计专业四、选用教材:《设计心理学》,李彬彬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五、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设计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设计心理学主要介绍消费者的消费和使用心理理论,设计者思维心理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国际工业设计届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时尚潮流,养成宽广的国际视野。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研究市场,进行市场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消费者消费和使用心理的能力;完善学生对产品设计、商品设计、企业设计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思维方法;为产品设计的系统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的坚实基础。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2学时)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设计心理学的概念;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等。

本章的重点是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是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2学时。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研究和评价。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研究和评价方法等。

本章的重点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研究和评价。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2学时。

3、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4学时)消费者的需要分析;消费者需要的理论研究;消费者欲望与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需要分析、消费者需要的理论研究、消费者欲望与设计的方法等。

本章的重点是消费者的需要分析。

本章的难点是消费者需要的理论研究、消费者欲望与设计。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4学时。

4、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2学时)消费者的动机分析;消费者的动机冲突;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设计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Design设计研究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更改。

绪论一、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可视性、美观性二、三个茶壶的启示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觉得都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 Morris,“The Beauty of Life”,1880年三个水平层次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材质、手感、重量即刻的情感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效用(乐趣与效率)满足功能需要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物品的意义三、技术与设计日常生活的错误观念3G手机时代四、秩序感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

———.波普尔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

1、自然图案仙女环蘑菇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

动物形成伪装图案动物形成醒目图案2、人造的秩序“几何成分在自然界中是很少的,确实少得没有机会以人类的脑子里留下其印象”。

3、组合几何海胆审美的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

勒·柯布西耶作品4、秩序与动作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优秀的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的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正常能力。

格罗佩斯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 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的内容1、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消费者类型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ustomer)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B、准消费者(Subcustomer)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C、显在消费者(Customer)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D、惠顾消费者(Patron)常客E、种子消费者(Seed Customer)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特征: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消费者行为模式LG巧克力手机策略案例:麦氏速溶咖啡捕鼠装置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新取向:1、大众市场不复存在,使得个人化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概念。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课程背景: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改进和优化设计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研究,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于产品、界面和服务设计等领域。

设计心理学对于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其他与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士具有重要意义。

1.2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掌握用户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设计的效果和用户体验。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课程内容:2.1.1设计心理学概述-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1.2用户认知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认知过程和决策行为-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2.1.3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评估-学习用户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了解用户体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1.4设计与用户情感-探讨设计对用户情感和情绪的影响-研究如何设计引起积极情感的产品和界面2.1.5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探讨如何在设计中考虑用户的隐私和安全等问题2.2教学方法:2.2.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2.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设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

2.2.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评估的实践操作,加深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设计心理学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3.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敬业精神等因素。

3.2作业:布置设计心理学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3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并应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

3.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完整版)《设计⼼理学》教学⼤纲1《设计⼼理学》教学⼤纲课程名称:设计⼼理学适⽤层次、专业:⾼职⼴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时:32 学分: 3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课程的教程⽬标与任务设计⼼理学是⼯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在⼼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们⼼理状态,尤其是⼈们对于产品需求的⼼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于设计的⼀门学问。

通过设计⼼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理,研究消费者的⾏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如意的产品的⽬的。

⼆、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设计⼼理学概述(4学时)1.具体内容:设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理学研究的⼏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泛拓展思路,提⾼设计的创新能⼒。

3.重点:设计⼼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理学研究的⼏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设计⼼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

(⼆)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1.具体内容:(1)围绕“视觉⽣产的设计”剖析⽤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对⽤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个更为深⼊的认识和理解,并应⽤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重点:感觉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4.说明:通过图⽚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1.具体内容:⼈的认知理论以及⼈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的学习策略,可⽤性设计。

3.重点难点: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的学习策略。

4.说明:设计⼼理与需求⼼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业产品设计具有可⽤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1.具体内容: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设计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创造更好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设计的影响;4.能够应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创造更好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方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案例研究法。

3.人类认知对设计的影响(1)知觉和注意力;(2)记忆和学习;(3)思维和判断;(4)语言和沟通。

4.人类情感对设计的影响(1)情感的类型和特征;(2)情感的表达和识别;(3)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5.人类行为对设计的影响(1)行为的类型和特征;(2)行为的规律和模式;(3)行为对设计的影响。

6.应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1)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2)设计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3)设计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研究。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设计预备课程:设计史1.课程教学目的英文名称:XXX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性质:限定选修通过研究《设计心理学》,使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设计问题,并且能在课程研究的基础上,阅读其他有关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书籍。

2.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1、了解心理学的性质,内容涉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艺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心理学的定义。

2、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涉及描述、解释、预测,基于实验科学(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基于描述—预测(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基于设计艺术的研究方法。

3、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内容涉及从哲学到科学(从灵魂到行为),心理学流派,心理学发展(认知心理学) (“感性心理学”)。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内容涉及设计心理学概念,设计心理学发展,设计心理学论题。

第二章心理现象1、了解心理的生理基础,内容涉及神经系统基础,心理是大脑的功能。

2、了解感觉与知觉,内容涉及基本感觉过程,知觉与知觉的组织。

3、了解视觉,内容涉及视觉系统,视觉现象,视觉感受,艺术与视知觉。

第三章个体的行为1、了解个体的发展与研究,内容涉及新生儿的意义,青春期的烦恼,代沟,个性生理特征,“镜面大厅”。

2、了解个体的组织性行为,内容涉及需要、动机与消费行为,人的基本需要,行为的动,诱唤3、了解个体的情绪性行为,内容涉及情绪,情感体验(feeling),表情,故事与情节。

4、了解个体的认知行为,内容涉及注意,记忆,知识,思维。

第四章审美心理1、了解审美生理流派,内容涉及生理阐发派与审美,完形学派与审美,行为主义与审,人本主义与审美,认识生理与审美。

-1-2、了解审美心理测量,内容涉及心理测量,审美心理描述,审美经验与审美心理测量。

3、了解设计艺术与审美,内容涉及功能美的心理描述,技术美的心理描述,人性美的心理描述,情景美的心理描述。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科专业教育 28号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英文名称:Design Psychology学分:1学分学时:16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教育3、任务设计心理学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

设计心理学还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特征,了解如何采集用户心理的相关信息,分析信息并从心理学角度对用户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设计,以便有效地避免设计走入误区和陷入困境,是使设计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能的保证。

现代设计越来越关注人在其中的决定因素,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设计心理学理论的支撑。

设计作为一门尚未完善的学科,其边缘性决定了设计心理学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本课主要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心理角度来探讨设计的目标定位和设计实现问题,并讨论设计师的设计创造行为心理过程。

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是构成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正确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处理好设计方法技巧与市场消费心理目标实现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实现项目的定位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启发互动及课堂讨论导相结合的方法。

围绕教学大纲依据教材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详讲教材和课件范例。

根据学生互动回馈而定讨论主题,多启发,以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理论专业知识。

教学步骤:按照教学大纲的六个章节进行。

第一部分:绪论(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第二部分:设计与消费心理。

第三部分:设计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部分:设计中的审美心理学。

第五部分: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第六部分:设计门类中的设计心理学分析。

2.在课程章节内容说明第一章绪论(理论2学时)● 课题1:心理学与设计心理学● 课题2: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课题3:心理学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课题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课题5: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教学重点:心理学兴起于西方,一般分为两大类:普通心理学和专业行业心理学两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情感的设计策略
(3)设计情感的表达
(六)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4学时
(1)消费行为研究
(2)广告心理研究
(3)创造心理研究
(七)产品改良设计实践8学时
(1)用户使用产品出错分析
(2)用户模型建立与产品改良设计
实验教学(包括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实验0学时,实践0学时,实创学时:8
教学方法
Course for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Teaching Objectives)
After the courses, students will have the following capabilities:
(1)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sumer behavior psychology, advertising psychology and other knowledge related to industrial design. [1,2,6]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学习并掌握与工业设计相关的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用户消费行为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知识。[1、2、6]
(2)掌握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方法,学习和掌握用户调研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用户需求,建立产品的用户模型。基于用户认知规律,进行产品交互界面设计。[1、3、4、5]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制定针对设计的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人群和用户需求的产品、系统、服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Design设计研究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更改。

绪论一、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可视性、美观性二、三个茶壶的启示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觉得都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 Morris,“The Beauty of Life”,1880年三个水平层次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材质、手感、重量即刻的情感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效用(乐趣与效率)满足功能需要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物品的意义三、技术与设计日常生活的错误观念3G手机时代四、秩序感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

———.波普尔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

1、自然图案仙女环蘑菇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

动物形成伪装图案动物形成醒目图案2、人造的秩序“几何成分在自然界中是很少的,确实少得没有机会以人类的脑子里留下其印象”。

3、组合几何海胆审美的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

勒·柯布西耶作品4、秩序与动作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优秀的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的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正常能力。

格罗佩斯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 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的内容1、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消费者类型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ustomer)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B、准消费者(Subcustomer)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C、显在消费者(Customer)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D、惠顾消费者(Patron)常客E、种子消费者(Seed Customer)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特征: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消费者行为模式LG巧克力手机策略案例:麦氏速溶咖啡捕鼠装置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新取向:1、大众市场不复存在,使得个人化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概念。

2、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使建立品牌资产成为当务之急。

3、重视顾客满意程度,关系营销已成为未来传递顾客价值与满意程度的主要通道。

2、设计师心理学设计师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实验法5、案例研究法6、抽样调查法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四、心理学流派简介1、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组织整体。

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

2、需要论需要形成具有两个条件(1)主体缺少什么有不足之感(2)主体期望什么有求足之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无意识(精神分析派)弗洛伊德意识与潜意识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组成原则:快乐现实完美五、科学、艺术、设计心理学1、科学与艺术人是独一无二的,这并不是由于他进行科学的实践,他之所以独特也并非因为他进行艺术的实践,而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奇迹般的可塑性的表现。

达﹒芬奇具有科学家的观察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绘画是一种科学”“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庄子*张永和——长城脚下的公社*“夯土墙”*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2、科学与心理学(1)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2)科学与心理学至19世纪70年代,冯特(W ilhelm Wundt)提出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问题,并于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逐渐脱离哲学走向科学。

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Peter Opsvik 运动的椅子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揭示事物的规律,并预测事物(3)心理学发展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定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一、心理的生理基础1、因果、遗传和进化因果遗传(基因)“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

”进化2、神经系统基础神经系统的组织单元和功能单元是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图3、大脑的功能大脑前叶“快乐中枢”网状系统与觉醒左右脑半球二、感觉与知觉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信息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同时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观看作为感知觉过程是艺术教育中探讨最多的知觉问题。

视觉发现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意味着将心理努力集中于某一刺激而排除其他无关刺激的能力。

艺术中两种东西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和谐的刺激,另一个是新奇的刺激。

Philippe starck设计的榨汁机我只希望我的设计能使我感受快乐和安全,而整个70年代的产品设计充满了暴力性,甚至电话机看上去都要加速运动。

思维顿(Sowden)3、模式识别所谓模式就是若干元素或刺激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者说是刺激的组合结构。

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知觉能力。

模板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为了识别一个模式,只要将其与已储存的编码(称为模式)进行比较,直到二者之间出现最好的匹配即可。

模式的各个成分即特征得到确认,然后模式各部分的关系如平行、联贯和对称等再得到确认。

部件识别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对象识别。

解构与重构徐冰《天书》韩家英《天涯》封面设计田中一光“光明体”第三章知觉与艺术一、视觉系统视觉是关于光环境以及我们将其当做视觉刺激而产生反应的方式。

棒体细胞锥体细胞(一)形状1、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从眼睛中发出的无形的光芒,与她相遇了,那是因为她的脸蛋像玫瑰花一样的红润。

艾略特2、捕捉事物的本质所谓“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3、形状形状是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之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表形象。

(二)视觉的恒常性视觉恒常性是指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但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这时候的光线已不再是自然之光,而是艺术之光了。

马格利特违反知觉恒常性的作品(三)视知觉的组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所谓完形律,即在几种可能的几何形式中,最好的、最简单的、最稳定的几何形式构成完形,或者说构成“图”。

图与背景1.图形有形状,而背景没有形状2.图形具有一般物件的性质,而背景看起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3.图形向前突出,而背景向后退4.图形可以引起更深刻的印象,比较容易记住(四)以“视觉生产”为核心的设计1、易视性设计指产品和界面中的所有的控制件和说明指示,以及用户行为所造成的变化都必须显而易见。

2、不易察觉的变化与设计(五)视错觉与设计视错觉又称错视,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上的错觉。

有效错觉设计错觉矫正设计: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二、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即通过二维的网膜像,看到三维的世界。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眼睛的调节、辐合、双眼视差三、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与通感(一)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二)通感(synesthesia)通感的心理解释是一个感官对真实刺激的感觉伴随着另外一个感官的感觉。

”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够互相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

“——费歇尔多“通道”协同设计第四章个体行为与设计一、人类行为发展的基本特征髓磷脂鞘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印刻现象"总体而言,人的发展受到成熟、学习、遗传和环境四个因素的影响。

(一)儿童期1、儿童画绘画传达的信息、所画的空间关系“儿童画的就是他们看到的”“儿童们看到的东西肯定不是他画在纸上的东西”——阿恩海姆视觉现实性( Visually Realistic)智力现实性(Intellectually Realistic)儿童画是智力现实性的2、游戏3 、为儿童设计(1)儿童的消费特点安全性有助于儿童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吸引力具有儿童的年龄特征模仿性强、趋同心理明显……(2)儿童设计趣味性设计“童趣化”是设计中脱离常规的一种重要方式,此类设计中,物品的造型呈现儿童产品的风格,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或者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加以表现,例如模拟儿童的语言、游戏。

“童趣化”设计突破了成年世界的常规,使人们能暂时地逃离现实压力,回归无忧无虑的体现。

为儿童设计(二)青春期青春期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一个矛盾、焦虑和情绪波动的时期涂鸦是一种没有伪装的、典型的青少年艺术。

涂鸦(Graffiti)指在公共或私有设施 (如墙壁) 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

涂鸦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

二、个体的动机性行为动机(motive)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个内在过程。

动机的周期:动机、动机性行为、目的物获取1、需要与动机动机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需要(need),另一是刺激(stimulation)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2、原始性动机饥饿渴好奇性3、社会心理动机恐惧攻击交往和亲合成就三、个体的情绪性行为个体原来平稳的行为状态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呈现紊乱和畸变的一面,称为情绪性行为(emotional behavior)1、情绪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导致人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