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汇总古代诗词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的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关于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古代诗歌文学常识1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添加评论骑着猪上船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词常识

中国古代诗词常识

中国古代诗词常识写在前面今年以来,看到论坛越来越多的网友喜欢诗词,这是好事,总比打口水仗要好。

但也有不足的是,也许跟近几十年的教育有关,现在年轻人对古代诗词常识所知不多。

刚好我手头有几本古代诗词常识的书,于是产生了把它整理出来,供阅读借鉴。

古代诗词常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北师范学院刘福元,杨新我老师编著的《古代诗词常识》的内容进行摘录。

第一章古代诗词的种类和名称诗词的分类,如果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

从唐初开始,格律诗开始形成。

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

唐朝人称为近体诗,后人沿用至今。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古体诗,也是唐朝人的说法,后人沿用。

如果具体再划分,还可以按字数来分,如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等。

三言是比较少见的。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

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或排律;也有六句律诗,称三韵小律。

五言的叫五律或五绝,七言的叫七律或七绝。

排律,一般都是五言,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可从十句直至二百句以上。

还有一种试帖诗,限定十二句。

诗的名称。

(一)风雅颂这三个名称和《诗经》有关。

一是指《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二是指《诗经》六义:风雅颂和赋比兴中的三种。

风,又叫国风,即地方民歌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

雅,卫西周王畿一带的乐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

雅,有记事的意思,多是叙事诗。

颂,有形容、赞美的意思,是祭祀乐歌,也有舞曲。

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有四十篇。

风雅颂又是诗的分类名称。

(二)楚辞。

原是一本诗歌总集的名称。

总集里收有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十六篇。

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三)骚体。

楚辞异名。

由屈原的《离骚》而得名。

(四)风骚。

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为诗歌总代称。

古诗词曲基本常识.(定)

古诗词曲基本常识.(定)

古诗词曲基本常识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一般超过八句。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五言律师(简称五律)。

七言律诗(或七律)。

特点:四联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每句七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五言律诗(或五律)特点:四联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每句五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绝句(又称截句)分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绝特点:两联四句,每句七字;五绝特点:两联四句,每句五字。

绝句可截取律诗的首、颔联(或首、尾联,或颔、颈联,或颈、尾联)组成。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

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之为《诗》,又称“诗三百”,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类。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它和《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2.《楚辞》和屈原《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式长短不齐,中间常用“兮”为节。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人们长将“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

《离骚》想象丰富,文辞绚丽,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最早典范。

3.《论语》和孔子《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后世尊他为孔圣人,传说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4.孟子和《孟子》《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古代诗歌五首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五首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五首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

-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在文学上,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其诗风慷慨悲凉、气魄雄伟。

2. 诗歌解析。

-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

诗的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直接点明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了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高挺立的壮阔景象。

这里的描写就像我们站在海边,看到那海水浩渺,海中的岛屿像一个个巨人一样矗立着,特别有画面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从岛上的草木写到秋风中的大海波涛,进一步渲染了大海的雄浑气势。

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可秋风一吹,大海就涌起了巨大的波涛,感觉就像大自然在展示它的强大力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可是全诗的高潮部分。

曹操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这脑洞开得可够大的。

他把大海写得无比浩瀚,好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这也体现了曹操那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1. 作者简介。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却又不愿受官场束缚,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2. 诗歌解析。

- 诗题中的“左迁”就是被贬官的意思。

王昌龄被贬到龙标这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听说后就写了这首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李白听到了好友被贬到那么偏远的地方。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这种景象本身就有点哀伤,就像给王昌龄的遭遇蒙上了一层悲伤的纱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特别妙。

李白把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跟着王昌龄一直到夜郎西边。

他就像在说:“明月啊,你带着我的牵挂和担忧,陪着我的好友一路去吧。

”这种把无形的情感寄托给明月的写法,既浪漫又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关怀。

1.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得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就是古代得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得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与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与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与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得曲子)与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得有关知识①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就是从诗得音律角度来划分得。

二者得主要区别就是:近体诗就是指唐初形成得,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得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得诗歌都就是古体诗。

②律诗与绝句(又叫截句)律诗与绝句得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与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就是绝句,都有平仄声得要求。

八句以上得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与新乐府乐府,本就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得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得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与创作得乐歌,简称为乐府。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的体类(1)大历十才子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

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

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

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

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

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

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

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

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

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

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

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

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

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

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

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

古诗中常见文化常识

古诗中常见文化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诗歌基本常识

诗歌基本常识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秋风、家书交代了所写 的景、人、事:在秋风的日子里,身处 洛阳城的诗人想给家乡亲人写一封信。 形容词“恐”,动词“又开封”,说明 写信回家,临到要把信发出去,又怕还 有什么话没有说完,所以又打开信封。 寻常的细节“临发又开封”。很传神, 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2 、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做到知 人论世。 掌握诗人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特 征、政治主张、创作背景等有关资料对 理解诗歌非常关键。如杜甫的诗大多抒 发心忧天下、忧国忧民之情,王维的诗 大多抒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情等, 陆游、辛弃疾的诗、词大多抒发矢志报 国、壮志难酬、慷慨愤世之情等。
3、关注关键词 (1)表明时、地、人、事的词。抓 住这些词能大概了解作者所写的事件 和情感。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 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 1、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
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2、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
方。
★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
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 传达思念情人之切。3、表现时事变
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
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一、诗歌基本常识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
• (第一句),(第二句)。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第三句),(第四句)。 •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 (第五句),(第六句)。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 • (第七句),(第八句)。
词牌名,无实 意,不能提供 阅读信息。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 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思乡、思亲的代名词。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