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城市的概念: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 城镇与乡村的本质特征的区别:
1)产业结构:城镇以非农业生产的产业为主
2)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比乡村大
3)物质构成:城镇具有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供热﹑街道广场﹑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4)职能:城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的中心 5)景观:城镇有比乡村大得多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3、城市的特征
密集性:人的密集,物质和资本的密集,文化的密集 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多元性:多功能○
1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城市生命力之所系。○
2城市:物质实体,经济实体,社会实体,文化实体 多类型:○
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的城市 外在性:一个人或一群人(制造者)的活动对其他人(接受者)的行为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接受者往往无意加入制造者的活动,但却要承担坏影响(如环境污染)的代价或享受好影响的收益。
4、 城市规划学
城市化(Urbanization )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 城市化的测度的方法
○
1单一指标法 ○
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某一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Y(PU)——城市化水平 W ——农业人口 V ——非农业人口 N ——区域总人口 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的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与深度,科学性较强
○
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4综合指标法 N
V
W V V Y =+=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i.农业发展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ii.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iii.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iv.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劳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7、城市化的相关因素
○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步伐
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经济发展
○2经济类型与城市化:工业的轻重比例与城市化
经济的内﹑外向度与城市化
“进口替代”战略
一种内向型的工业化道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货,并以此来逐步实现工业化:
城市化速度缓慢
“出口导向”战略
一种外向型的工业化道路;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并将其产品投入国际市场,用工
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业和矿产等初级品的出口,以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化速度较快
○3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
几乎同步进行
○4科技进步与城市化
8、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两个节点30、70)
a)诺瑟姆的城市化发展S曲线
i.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 Northam)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
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
被拉平的S型曲线;
ii.并将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1.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
2.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
3.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9、城市化发展三个阶段的主题特征
a)城市化初级阶段
i.发展速度
1.科学技术不太发达,第一产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不够丰富;
2.国民经济总体实力薄弱,第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本短缺,所以城
市化的发展速度较缓慢。
3.较长时期城市化水平才达到30%。
ii.产业结构
1.农村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在50%以上,
2.第二﹑第三产业各占20%左右
iii.动力机制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iv.空间形态
1.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结构
b)城市化中级阶段
i.发展速度
1.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自下而上
的推力较为坚实;
2.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本的增长,使工业化规模扩大,城市可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城市化自上而下的拉力较前增强;
3.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
ii.产业结构
1.农村经济已退居次席,城市经济全面崛起;
2.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继上升iii.动力机制
1.工业化仍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
2.第三产业开始显露出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iv.空间形态
1.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不均衡布局,
2.发达地区的城市从松散的“点”发展成紧凑的“面”状或“带”状结构,
即“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
c)城市化高级阶段
i.发展速度:由于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被城市吸收,城市的发展主
要靠自身的增长(人口的出生,用地的扩大)和城市内涵的提升;
1.城市化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
ii.产业结构
1.城市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随着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就业比
重上升到50℅以上,
2.第二产业则稳定在30℅左右,第一产业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
iii.动力机制
1.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后续动力
iv.空间形态
1.城市空间形态从分离的“面”状或“带”状结发展成十分完整严密、相
互交叉渗透的“网”状结构,即“城市镇体系”,呈现城乡一体化趋势10、城市化的形式
集中型城市化
1、农村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2、在城市化的初级
阶段,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
分散型城市化
1、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非城市地域转化为城
市地域的过程。2、在城市化的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分散型城市化占主
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