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18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PPT课件
[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但对某些顽固性 发热效. 2.抗风湿作用很强,常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3.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排泄,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不良反应] 较多,毒性较大,可出现胃肠道损害、水钠潴留、过 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四. 其他有机酸类
COX-2为诱导型(inducible),炎症时,细 胞因子和其它炎症因子直接诱导激活炎 症 部 位 的 COX-2 , 产 生 PGG2/PGH2 ,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 时也可能与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 性表达有关。
药物:抑制 COX-2越强,抗炎、镇痛效果 越显著。 抑制 COX-1越强,消化道、肾等 不良反应越大
口服易吸收,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在常用临床 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 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t1/2为24 h,小部分代谢为对 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 imine)。长 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谷胱甘肽被耗竭时,此毒 性中间体以共价键形式与肝、肾中重要的酶和蛋白 分子不可逆结合,引起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cell necrosis)。
解热 - 抑制中枢PG合成发热者体温正常
感染
组织 损伤 炎症 疾病
中
性
内
粒
热 CNS
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章节考点:解热镇痛抗炎药
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章节考点:解热镇痛抗炎药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章节考点: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1.分类:(按照化学结构)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吡唑酮类:保泰松(布他酮)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双氯芬酸(双氯灭痛)2.分类:(按照对环加氧酶的选择性)非选择性COX 抑制剂:以上各药物选择性COX-2 抑制剂:美洛昔康、氯诺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3.共同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苯胺类除外)4.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G)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PG 的合成。
(1)解热可使发热病人体温对正常体温影响小作用部位:中枢(2)镇痛作用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镇痛部位:外周(3)抗炎作用可改善红肿热痛症状,不能根除病因作用部位:外周第1节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A)【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2)抗炎抗风湿:较大剂量: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3)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一般:延长出血时间;长期使用:对抗维生素K 凝血障碍严重肝功能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 缺乏和血友病禁用本品。
(3)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4)水杨酸反应(5)瑞夷(氏)综合症(6)对肾脏的影响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作用特点:(1)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2)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2.应用:感冒发热、慢性钝痛;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3.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时少;大剂量时肝肾损害3岁以下及新生儿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1.作用特点:(1)较强的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2)镇痛:对炎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应用: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癌性疼痛、癌性发热、胆绞痛等3.不良反应:较多: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损伤、过敏昔康类吡罗昔康(炎痛喜康)1.作用特点:长效、强效、广谱、小量2.作用机制:(1)抑制环氧酶,减少PG 的合成(2)抑制软骨中的黏多糖酶和胶原酶活性双氯芬酸(双氯灭痛)1.作用特点:强效解热镇痛抗炎药有首过消除2.临床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及各种中等程度疼痛第二节选择性诱导型环氧酶抑制药美洛昔康氯诺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第三节抗痛风药秋水仙碱: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治疗痛风下载全文。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ANTI-...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非那西丁phenacetin
【Untoward Reaction】
• Allergy occasionally :rash、drug fever、M.M damage • overdose(10-15g∕day)→acute poisoning→hepatonecrosis • overdose→methemoglobinemia,cyanosis,hypoxia ,HA • Kidney damage
解热镇痛消炎药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NHCOCH3 非那西丁 phenacetin
Pharmacologic action
strong antipyretil analgesic effect weak anti-rheumatic effect (inhibition for center epoxidase is stronger than that for external epoxidase)
sensitization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 镇痛作用 analgesic action
Mechanisms:
Effect on periphery,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prostaglandins and prevent bradykinin from stimulating pain receptors,also inhibit the recognition of pain impulses centrally and peripherally.
解热镇痛抗炎药
炎症(WBC会向炎症处游走、聚集、吞噬)
致炎因子 (PG、5-HT、缓激肽)
发红
肿胀
疼痛
发热
抗炎机制: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生物活 性物质,它们不仅能使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还能增强缓激肽等的致炎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PGs合成而产生抗 炎作用.
药物分类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 吡唑酮类-保泰松 4. 其他-吲哚美辛 5.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tiflammatory drugs )是一类化构不同,抑 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使前列 腺素合成减少,而起到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 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抗炎作用,为了 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又称为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这类药物不仅临应床用广泛,且都进入 家庭,其临床地位较重要。
2.凝血障碍 本药一般剂量长期使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 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 酶原(Vitk对抗)。
3.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粘膜过敏反 应,罕见“阿司匹林哮喘”是由于抑制了环氧酶途径, 使脂氧酶途径加强,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 4.瑞夷(Reye)综合征 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 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表 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 慎用。
【不良反应 】
1.胃肠道反应: ① 恶心、呕吐 Ⅰ 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Ⅱ 较大剂量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 感受区 ② 胃溃疡、胃(无痛性)出血。 因抑制COX-1,干扰了PGs (PGE2)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节肾血流量分布有关。COX-2(促进合成病理
性PG)为诱导型,各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
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
过程。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治疗
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则成为其不 良反应的原因。
图18-1 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
抗炎镇痛作用类似阿司匹林,但不具有抑制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包括
头痛、牙痛及神经痛等中等度疼痛,对各类急、 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具有一定的疗效。对 胃肠刺激较阿司匹林小。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醋氨酚、 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
PG合成和释放↑ (尤其PGE2)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 产热↑、散热↓ 发热
(-) 解热镇痛药
2.镇痛作用
中等强度
特点:仅缓解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
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对严重创伤性
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
无成瘾性
机制: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
组织损伤、发炎
板中前列腺素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动脉
壁中的高,阿司匹林抑制前者所需浓度仅为抑制
后者的1/10。临床试验表明,小剂量(40-80mg) 时可使TXA2的生成↓,即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血小 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 响;而大剂量(>300mg)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
管壁上的PG合成酶, 使PGI2的生成↓ ,这样反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 PG合成有关,故有哮喘史者禁用.肾上腺素对“阿斯匹林哮喘” 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水杨酸反应
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
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处理:停药, 并静滴碳酸氢钠, 以促进药物排泄
5.瑞夷(Reye)综合征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醋氨酚、扑热息痛)
大剂量(3-5g/天)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
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是临床首选 药之一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 量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故溃 疡病患者应禁用 2.凝血障碍 延长出血时间, 对严重肝损害, 凝血酶原过低,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 可引起出血, 故这些病人应避免使用
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恢 复正常 与环境温度关系不大,只能使 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对正 常体温无影响。 高热或持久发热
特
点
随环境温度升、降而升降,配合 物理降温,可使发热者及正常体 温降至正常以下 人工冬眠
应
用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强度相当于阿斯匹林,但缓慢而持久临床上主 要用于阿斯匹林不能耐受或伴消化道溃疡患者的解热、 镇痛,是小儿退热的首选药 2.抗炎作用很弱,无实际疗效
【不良反应】 1治疗量不良反应很少,偶见过敏 2.大量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肝、肾损害
保泰松及羟基保泰松
【作用特点】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迅速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代谢:迅速代谢为水杨酸 排泄:肾排泄,碱性尿促进排泄
【作用机制】
18 解热镇痛抗炎药
3)水杨酸反应 乙酰水杨酸剂量过大(5g/日)时,可出现头痛、 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称为 水杨酸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 神错乱。 严重中毒者应立即停药,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 性休克。 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 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因PG合 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 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 喘。
(4)胃肠反应发生率,耐受性好。
六、选择性COX-2抑制剂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为强效、长效解热镇痛抗炎药。优 点:血浆半衰期长、用药量小 。
尼美舒利(nimesulide) 选择性抑制COX-2,抗炎作用强 而副作用较小。长期应用,胃粘膜损伤及胃肠出血发生率 低。
第二节 抗痛风药
痛风: 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蓄积→尿酸在关节、 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引起炎症、疼痛。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PG对胃粘 膜有保护作用。
2)凝血障碍 一般剂量乙酰水杨酸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 出血时间。 长期服用,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 向,维生素K可以预防。 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维生 素K缺乏等均应避免服用,手术前一周应停用。
药理作用及应用
(一)解热作用
1.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程。 3.用于感冒发热。
(二)镇痛作用 1. 无欣快感、耐受性,不引起呼吸抑制。
2. 对慢性钝痛有效,用于肌肉痛、关节痛、痛经, 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结构与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作用机制】NSAIDs一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为结构型,要紧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剂。
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烧、疼痛、炎症等病理进程。
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医治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那么成为其不良反映的缘故。
最近几年进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犹存,胃肠道不良反映大大减轻。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对高温,对正常体温几无阻碍。
2.镇痛作用:强度中等,经常使用于医治慢性钝痛,部位要紧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映时PG合成,而减缓炎症反映,对操纵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病症有确信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疾病进展及归并症的发生。
【分类】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动学】一、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脂氧化酶
脂氧化物
血 小 板
花生四烯酸
白 细 胞
()
糖皮质激素
环氧化酶(COX)
内过氧化物
PGG2 PGH ()
白三烯 羟基二十碳烯酸
前列环素 PGI2
NSAID s
前列腺素 血栓素A2 PGE1,PGE2
按结构分类及发展史
按结构分类及发展史
保泰松 (1949 年),羟布 宗 布洛芬 (1969 年),洛索 洛芬、萘普 生
COXⅠ
0.0015 1.6 0.028 4.8 0.082 0.214 1.57 9.5 7.0 >10 15 0.018
COX Ⅱ
0.906 277.0 1.680 72.8 0.102 0.171 1.10 5.0 1.0 0.07 0.04 0.0015
COXⅡ/COXⅠ
600 173 68 15.16 1.25 0.08 0.70 0.58 0.143 < 0.07 0.0027 < 0.0013
解热镇痛抗炎药
生活中常见的那些NSAIDs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洛索洛芬片
快速镇痛、抗炎 抗血小板 解热镇痛 抗炎
前言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又称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ugs, NSAIDs),全球用量仅次于抗感染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以抗炎作用为主,兼有解热、镇痛 作用。由于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甾体类的糖 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因此,本类药物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本类药物化学上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非甾体类抗炎药类(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一、发热、疼痛、炎症风湿的发生机理1. 发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异物的清除。
体温升高→酶活性升高→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活动加速。
另外,发热还是疾病诊断的依据。
但发热可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如虚脱、惊厥、昏迷、头痛等。
正常体温由丘脑下部控制,产热和散热为一动态平衡。
当有异物时, 病原体或其毒素(外致热原)引起白细胞释放内致热原,继而使前列腺素类生物活性物质(PGs,prostaglandins,)产生增多, PGs使体温调节点升高,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静注PGF2α及PGE2可升高体温, 在多种PGs中PGE2为最强的致热原。
2. 疼痛疼痛是由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体内与疼痛产生有关的物质有缓激肽、组织胺、五羟色胺、PGs、钾离子等。
有人发现,单注射组织胺或缓激肽并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在合注PGE1时才引起较强的疼痛, 故PG对疼痛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
3. 炎症炎症一般表现为红、肿、热、痛。
其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白细胞在局部聚集、形成水肿。
炎症的产生需要致炎介质。
致炎介质有组织胺、五羟色胺、白三烯、缓激肽、PGs 等。
组织胺和五羟色胺的对抗剂对炎症几无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
• 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归纳总结这类药物 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机制,发言者加平 时分。
丘脑下部 磷脂 NSAID
病毒 外 细菌 热 内毒素 源 抗原 -抗体
组织损伤
IL-1β IL-6 IFN-α IFN-β TNF-α
不饱和脂肪酸
COX
前列腺素(PGE2) 体温调定点↑
抑制
发热(产热>散热)
*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解热作用
NSAIDs的解热作用
• 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但对直接注射PG
引起的发热无效。
• 通过抑制中枢PGs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中枢的 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阿司匹林类药 物。
基本药理作用
共同作用机理:
抑制体内环氧酶(COX), 减少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es, PGs) 的生物合成。
返回 返回
痛敏感
COX-1和COX-2特性比较
肝肾损害、甲状腺肿及黏液性水肿)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传统解热镇痛药大多为非选择性的COX抑制药,
抑制COX-1常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选
择性的COX-2抑制药相继出现。
塞来昔布:选择性抑制COX-2,对COX-1无明显 影响。不影响TXA2合成,抑制PGI2合成。用 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及慢性钝 痛。不良反应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目录
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主要代谢物的生物活性及药物作用环节
【共同药理作用及机制】
共同作用 1.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 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机制 抑制中枢及外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合成酶(环氧酶)、减少PG的合成。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5%,甲状腺激素、青霉素、苯妥 英钠、苯磺唑酮、胆红素、尿酸和其他有机酸类 NSAIDs等能竞争性与蛋白结合。
主要经肝脏代谢,并由肾脏排泄。其排泄速度和量与 给药剂量和尿液pH值有关。
代谢动力学:〈1g为一级动力学,〉1g为0级动力学。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目录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分类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水杨酸钠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非那西丁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羟布宗 其它抗炎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 布洛芬等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第2节 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salicylates)药物是应用 最早的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和水杨酸 钠,其中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 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ASA) 最为常用。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
HO
前列腺素是一族含 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 连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 O 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 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 HO 和体液中。参与多种体 内功能的调节。
O
OH
PGE2
OH
PGF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药理作用及应用】
解热镇痛
常用剂量(0.5g)即有显著解热镇痛作 用,增强散热过程,使发热者的体温降 低到正常,而对正常体温一般无影响。 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炎症性疼痛 也有明显疗效。临床常以复方制剂,如 复方阿司匹林(亦称APC)用于伤风感冒 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 节痛、肌肉痛和女性痛经、癌症病人的 轻中度疼痛等。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进入
内热原 (可能是 白介素1)
产热
寒战 肌紧张 肌肉运动 内分泌腺活动 基础代谢 糖类 蛋白 脂类
导、辐射
蒸发
• 下丘脑的体 温调节中枢 使产热、散 热平衡,达 到体温恒定。
• 调定点学说
35 36 37
39 38
(二)镇痛作用
作用部位:外周神经系统
第1节 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较 强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多为有机酸类化合 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由于阿司匹林是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故也称 为“阿司匹林类药物”。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 激素不同,1974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一次国际 会 议 上 将 这 类 药 归 入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类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2a
痛抗炎药
COOH COOH
PG的功能
▪ PG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调定点 的提高,体温升高。
▪ 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 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 质的敏感性。
▪ 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PG合成
作用特点
(1)作用强度比吗啡弱 (2)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直接刺 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 (3)对慢性钝痛(为伴有PG增多的炎性疼 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等)效 果好 (4)不产生欣Ant快ipyre感tic-A与nalg成esic瘾第18性章解热镇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目录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水杨酸类 第3节 苯胺类 第4节 吡唑酮类 第5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痛抗炎药
(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炎症组织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大量PG,PG与缓激肽等致炎物质有协
同作用。本类药物因抑制炎症反应时PG
的合成,能减轻红、肿、热、痛等反应,
故可明显缓解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症状,但不能根除病因,也不能阻止病
程的发展或并发症的出现,仅有对症治
疗的作用。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环氧化酶(COX)
COX有2种同工酶 COX-1固有型:表达于血管、胃、肾脏和血
小板等组织,负责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维 持细胞功能。 COX-2诱生型:在炎症环境中诱导产生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一)解热作用
发热的机制 解热作用的机理
抑制PG合成酶(还氧酶),减少PG的合成。 解热作用的特点
(1)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效。 (2)仅降低发热者体温,这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3)仅是对症治疗,应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发热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前列腺素PG
中枢神经系统
中性粒细胞或其它细胞 产生和释放
病原体
毒素及其它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痛抗炎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抗炎抗风湿 使用最大耐受剂量(每日3~4g)有明 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使急性风湿热 患者用药后24~48小时内临床症状缓解, 血沉下降。可作诊断性用药。也能明显 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炎症和疼痛。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目录
阿司匹林(Aspirin)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及应用】 【不良反应】
Antipyretic-Analgesic第18章解热镇 痛抗炎药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因易被胃肠粘膜、肝脏和红细胞中的 酯酶水解,故血中主要是水杨酸形式,并主要以此形 式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