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井然有序地开启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造的重点在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得民心者的天下,所以如何顺利地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并且得到农民的支持,绝非易事。为此,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革命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局面出现。党中央正确分析现状,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方法,只有引导,说服和教育,使他们自愿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改后,贫农和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当时,贫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只是发展高级社。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但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存在诸多弊病,如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此,党中央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对于手工业与农业有差异的地方,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具体的方法步骤上,先从供销合作入手,再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是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了,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统一供销

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成员参加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组织。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能够自愿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成员占手工业者总人数的92%以上,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党中央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就是国家将有偿地将私营企业转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人民和国家。改造具体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步骤。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党中央采取了对企业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阶级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方在职人员和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使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能够发挥作用,生活上得到妥善照顾。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到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标志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党中央顺利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后人去借鉴和学习。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生产力是第一要素,这是党中央的一贯共识。毛主席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党中央所采取的实际政策,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

在农业的改造过程中,以粮食的增长和不死牲口为检验合作社的标准。在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国家一方面大力支援手工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注意保护手工业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保护优良的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间的老艺人。原有的私营工商业在接受改造后,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都取得了显著提高。

195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并全面推开,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经过“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形成。

实践证明,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党和政府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渡形式。这是一种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农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渐进改造方式,经实践检验后,证明是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状况的。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党和政府同样采取了逐步过渡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保护和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党和政府开创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达到了对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的目的,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社会震荡和严重经济破坏。

在中国这场巨大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党和政府因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正确方针,不仅避免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的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如何将个体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将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是当时党中央面对的一大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