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金融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12-6 作 者 简 介 :吴兴旺(1981-),男,安徽宿松人,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43
宏观经济
《西部金融》2012 年第 8 期
到 40.1 万亿元,增长 14.9 倍。图 1 显示了两者间的趋势关系。统计显示,当年资金流动规模与当年 GDP 之间
的相关系数为 0.976,而当年度资金流动规模和下一年度 GDP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981,可见,资金流动规模
《西部金融》2012 年第 8 期
宏观经济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金融发展趋势
吴兴旺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西安 710075)
摘 要:本文以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 20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主要的宏观金融 指标,如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境内外融资总额、融资结构、企业资金缺口以及资本外流等,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完善市 场融资结构、有效管理政府财政预算等建议。
与 GDP 之间相关性很强,由于资金从金融部门进入实体经济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其与下一年度 GDP 相关性
较当年更强。从图 1 还可以看出三个现象,一是 1998 年资金流动规模相比上年急剧下降,降幅达 45%,主要
原因是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所致。二是 1995 年、2004 年,这两年资金流动规模都较上年增幅较小,分别为
注:1、2007 年,政府发行了 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导致该年度资金来源数据异动,为保持可比性,剔除了该因素。2、2008 年数据之所以较小, 主要是活期存款同比大幅下降,可能与当年国际金融危机有关。
(六)资本外流情况 理论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属于资本净流入国家,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资本外流。从资金流量表 显示,从 1994 年开始,我国的国外部门资金运用就一直为负,表明我国是资金净流出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从 1993 年开始,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开始由负转正,且之后国际储备资产一直呈上升态势,2010 年,已 经高达 3.2 万亿(见图 6)。但是,为什么储备资产一直增长?核心是我国长期以来保持双顺差,结果是中央银
(四)融资结构情况 为了解我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情况,我们将资金流量表中非金融机构部门(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的 贷款定义为间接融资,将股票、债券等定义为直接融资,将外商直接投资(1995 年之前名称为国际资本往来)、 其他对外债权债务以及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之和定义为为境外融资。分析历年融资结构发现,经过近 20 年 的发展,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新兴 金融工具得到快速发展,直接融和间接融资的比例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总体上趋于上升趋势(见图 4);以 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从 1992 年的 71%下降到国际金融危之前的 64%;社保基金融资的规模也从 1999 年的 87.23 亿元剧增到 2010 年的 3835 亿元,增长了 44 倍。从 2008 年开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境外融资出 现大幅下滑,国内经济体也受到影响。为应对危机,2008-2010 年,银行向经济体注入了大量信贷资金,以刺 激经济增长。因此,这几年间接融资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从 2010 年开始,重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境外融资 在融资比重中占比从 2008 年以来一直徘徊在 10%以下(2008-2010 年,分别为 9.5%、3.1%、8.8%),远远低于 往年平均水平,前 16 年,该指标的平均水平为 19.6%。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给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造成的影响 深远,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境外借款或发债筹资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五)政府部门金融资产负债情况 图 5 显示了 1992 年以来政府部门资金盈亏情况。可以看出,从 2005 年开始,政府部门开始由资金短缺 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而且趋势延续,2005 年,政府部门金融资金净流出 3470 亿元,而到 2010 年,增加到 5619 亿元。这说明政府部门金融资金由不足变为盈余,政府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流入了金融市场,没 能很好地发挥其调整实体经济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资金非常充裕,有大量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另一方 面,预算内政府连年赤字(如 2005 年赤字 2281 亿元、2010 年赤字 6495 亿元)。这说明政府部门在预算外有 大量资金流动。
关键词:资金流量表;金融发展
中 图 分 类 号 :F830.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4-0017-2012(8)-0043-04
wk.baidu.com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通过分析资金流量表,可以清 晰地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及其相互关系。该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部分,前 者反映商品流转状况,称为实物交易部分;后者反映资金流转状况,称为金融交易部分。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格 局(如白重恩、钱震杰)、探究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如李扬、殷剑峰),都更多地研究实物交易部分,因为通过 该表可以全面地展现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而研究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则可以 观察到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各部门资金余缺状况及其投融资格局变化、金融市场工具发展情况。正因为资 金流量表能够全面反映资金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的流量与流向,以及资金的余缺情况,具有许多其他统计报 表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研究对比某些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很 好地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从而为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现有的单纯研究资金流表金融交易部分的文献较少。最权威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年报上发布的前 一年度资金流量分析,该分析主要集中在当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此外,如李宝瑜、张帅(2009)试编了我国 2000 年和 2005 年两年的“部门×部门”矩阵表,探索性地分析了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数据的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格局、部门间资金流入流出动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林发彬(2010)通 过资金流量表考察了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和整个经济的融资格局,结果发现我国金融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 定金融抑制现象,但也指出这意味着我国金融发展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上述文献要么集中研究某个年份,要 么按照表中分类逐个分析。本文则一是取现有全部年度序列数据对比分析,二是就某些重要指标重点分析金 融发展态势,如融资规模问题、融资结构问题、资本外流等,以期探究中国宏观金融发展的一些脉络。 在数据的处理上,需要指出的是,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并最早于 1998 年在第 一期季报上向社会公布,为了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该表经过多年准备和 5 年试编,在 1996 年核算体系全面 转轨之际,开始正式编制。2004 年经济普查后,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再次对 1992 年以来的资金流量表进行 了修订,并出版了《中国资金流表历史资料(1992-2004)》。将最新的 2010 年资金流量表 和最初的资金流量表 对比,资金流量表在金融交易的设置方面作了微调,这部分是由于统计口径或者统计指标的变化所致,一些 则是为了加强资金流量核算与国际收支的相互协调,提高整个统计体系的数据质量,使该体系更加符合国际 标准。因此,本文研究的数据序列起止为 1992-2010 年,选取的指标尽量在整个序列年份都保持稳定,部分必 须分析的指标,如无完整的序列年度,则按照实有的时间跨度分析。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中国资 金流表历史资料(1992-2004)》和 2007-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 二、主要宏观金融指标分析 (一)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 2010 年,中国的资金流动规模为 43.04 万亿 ,是 1992 年的 27.9 倍。同期,名义 GDP 从 2.69 万亿元增长
注: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对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上公布的 2008 年、2009 年资金流量表数据进行了修订,如按照之前公布的 数据,则 2009 年资金流动规模为 332691 亿元,比当年 GDP 规模 略小。
(二)非金融部门融资情况
注:1、2008-2010 年数据来自人民银行 2012 年统计季报。这 3 年度数 据较之前新增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项目,在贷款项目下新增了票 据融资、委托贷款等子科目。此外,其他部分数据较之前公布的中国 人民银行年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有修订。为客观描述,本文采用了最新 的修订数据。2、2007 年数据中剔除当年度财政部发行的 1.55 万亿元 特别国债。
得了较大成功,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不同金融部门对非金融企业资金缺口的反映
在资金流量表中,净金融投资反映的是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合计的差额。其为正值反映该部门资金赤
字,反之表明该部门资金盈余。在经济活动中,非金融企业是主要的资金使用方,其资金的满足程度何如,影
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社会各界对此也是特别的关注。从资金流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年度非金
如果将融资总额定义为当年新增贷款、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保险准备金融
资以及国外金融负债之和的话,则 2010 年,住户、企业和政府等非金融机构部门境内外融资总额为 16.24 万 亿元,不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等国外金融负债,非金融机构部门在境内的融资总额为 15.06 万亿元。根据中国
于 2003 年 9 月,其主线是“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三是从 1992 到 2008 年,资金流动规模都一直小于当年度
GDP 规模,但是 2009 年,资金流动规模首次超过 GDP 规模,分别为 37.8 万亿、和 34.1 万亿。导致这一变化
的原因可能是:1、为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创新,人民银行对 2008-2010 年资金流量核算统计制度进行了修订,
将之前未纳入的部分金融业务一并统计其中,导致资金流量规模增大;2、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近几年发展
迅速,因为如果从未进行核算制度修订的数据看,2009 年资金流量规模已经接近当年 GDP 规模,相比前几
年,两者之间呈现收敛趋势。
图 1 1992-2010 年 GDP 与资金流动规模变化情况
图 2 1992 年至 2010 年非金融部门境内外融资额
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同期,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 14.27 万亿元。由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不包 括政府部门发行的国债,因此,如果将非金融机构部门在境内的融资总额减掉当年新增的 9736 亿元的国
债,则非金融机构 14.09 万亿的融资总额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相当。可见,上述定义的融资总额指标能够
基本反映当年的融资情况。据此定义,我们得出 1992 到 2010 年的历年融资总额(见图 2)。
从图 2 可看出,非金融部门境内外融资总额从 2006 年开始,在规模上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回顾我国金
融市场最大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启动于 2003 年,从 2005 年 10 月起,三大行相继启动首次公开发 行工作,且均取得巨大成功。而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正开始于这之后,从这点看,国有商业的改革确实取
1.3%、3.6%,属于微增长。综合宏观经济分析,1995 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与
比较困难的微观经济并存,经济指标趋向政府预期目标,但微观经济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多数偏离
正常的状态,形势比较困难;2004 年,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个宏观调控期,该论调控起
融企业资金缺口情况(如图 3)。2008-2009 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非金融企业资金缺口最大,随着国家采取 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特别是为了配合 4 万亿投资,各类金融政策也相应跟进,因此从 2009 年开始,该缺
口规模逐步缩小。研究发现,当年的非金融企业净金融投资和当年的贷款融资(包括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
44
ÁÂÇÃÅÄÆÃÄÅ 《西部金融》2012年第8期
宏观经济
相关性 0.77,当年的非金融企业净金融投资和次年的贷款融资相关性高达 0.919;相比较,同期,非金融企业 净金融投资情况和当年的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债券、保险)、滞后 1 期的直接融资,相关系数分别仅为 0.677、 0.902。这表明,货币和证券管理部门都在密切监测企业融资情况,并能够做出响应,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