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确立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预期成果之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采取措推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
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阐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在阐述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艰巨任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演进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文件中出现是在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自此,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进入中共的决策视野当中。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布局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做了规划性的安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一、引言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公众提供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体现。
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含义和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的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公共服务为宗旨,提供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和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政府应在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同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外,政府还应该构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共享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当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这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等。
3.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文艺作品创作、制作、发行、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构建全民健康文化的服务体系。
4.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政府应当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为文化产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贡献率。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1.提升服务能力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政策协调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资源的协调和整合,需要政府提供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
3.推动社会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政府的任务,同时也涉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政府应该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公民和社区自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一个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满足人们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有必要研究合适的路径和措施。
一、多层次的文化设施建设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电影院等各类文化场所的充实和完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地域平衡,兼顾城乡差异,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还需要对现有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不断满足人们对多样化文化需求的追求。
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供给除了建设文化设施,还应重点关注文化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提供各类符合不同人口群体需求的文化产品,包括书籍、电影、音乐、舞台剧等。
在文化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公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三、创新的文化体验服务为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吸引力和群众满意度,需要通过创新手段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服务。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虚拟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线上服务平台,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同时,通过加强线下文化活动的举办,如展览、演出、文化交流等方式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四、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渠道文化传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推进多元化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文化平台、社区文化服务站等手段,将文化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传媒机构的合作,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进行文化宣传推广。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要通过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也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变得前所未有。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组织的制度和机制。
在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有待提高。
城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服务供需失衡、文化服务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我们需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公民文化权利,让文化从精英阶层走向民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贯彻“差异性服务,多元化供给,发展性思维”的理念,实现多维度、全方位、全要素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应该赋予决策评估、业务规范、技术监管、管理改进等功能,形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文化服务机制。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应该包括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
文化教育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
文化娱乐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公园等。
文化传承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包括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文化传承等。
文化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应从文创园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重点推进。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是包括各地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新媒体文化平台等在内的一系列与文化有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形成文化公共产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便于全面有效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五、公共文化服务注重的方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向:(1)大众化方向公共文化服务是应该服务于群众的,文化的惠民、民生化是文化服务的内在发展逻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应当围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展开。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建设标准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围绕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这就要求建设标准的制定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建设标准能够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应当注重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
在建设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各个群体的文化需求,注重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都应当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因此,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各地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再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应当注重服务的创新和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建设标准要求服务不断创新和提升。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评估机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引导文化机构和服务单位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应当注重服务的便捷化和便利化。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时间宝贵,因此,文化服务也必须做到便捷化和便利化。
建设标准要求建立便捷的服务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构建完善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显得愈发重要。
一、建设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但是,当前我国的文化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在城乡区域之间以及在不同省市之间,文化资源分布不均。
2.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机构设备陈旧,服务水平低下。
3.文化消费品质有限:一些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存在问题,不足以满足人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建设模式1.体系建设模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
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社会和公共机构等形式,建立集中供应与点对点服务相结合的体系。
要注重与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配合和互促,促进文化服务体系的连锁发展和有机联接,发挥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2.体系建设内容:(1)文化资源整合和优化。
对于当前存在的文化资源不均衡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以达到统一供给的目的。
(2)公共文化机构设施建设。
在各地区,政府可以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设施,以方便人民获取各种文化信息。
(3)文化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
在文化产品开发上,要尽可能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丰富文化产品种类,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服务创新上,要注意消费者需求,在服务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三、建设成效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以便于人民获取文化信息,同时促进文化消费的有效发展。
2.巩固和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现状和未来展望,以及效益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1.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从更加深层次的层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和助力。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得文化成果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鼓励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形象,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3.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现状和未来展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和建设。
目前,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公共文化服务也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转化为线上服务,通过数字化工具传播文化信息和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服务多样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对文化服务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加适应市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如社区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文化资源,包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娱乐、文创产品等。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匮乏,人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三、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为了构建一个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兴建,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体系。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和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指导意见。
同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3.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推出在线阅读、数字音乐等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4.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和服务能力。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划方案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个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服务内容(一)文化设施建设1、建设大型综合性文化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
2、在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建设小型文化活动中心,方便居民就近参与文化活动。
3、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如艺术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活动开展1、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包括音乐会、戏剧、舞蹈等,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团体参演。
2、开展主题文化展览,如历史文化展、艺术作品展、科技成果展等,丰富居民的文化视野。
3、组织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庙会、中秋晚会、文化旅游节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文化教育培训1、开设文化艺术培训班,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提高居民的文化艺术素养。
2、举办文化讲座和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文化知识普及和学术交流。
3、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文化志愿者,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力支持。
(四)数字文化服务1、建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供在线阅读、观看、收听等服务。
2、开发文化类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3、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文化活动宣传和推广。
三、服务对象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城市全体居民,包括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游客等。
重点关注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四、服务方式(一)免费与收费相结合对于基本的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活动,实行免费开放和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案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定期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4.宣传推广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计划,提升社会影响力。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增强公众认同感。
五、实施时间表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重点推进设施建设与改善,启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项目。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4.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发展。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服务渠道。
4.促进公众参与和互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设施建设与改善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3-4年):深化服务效能提升,实施文化资源均等化配置。
第三阶段(5年):全面评估实施效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结语
本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核心策略
1.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半径覆盖率。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秀文化资源的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展开讨论。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公共文化设施是人们获取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提高设施的可持续使用性。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次,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是传播文化资源、便利人民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设施的支持力度,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
此外,要加强互联网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数字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取文化信息和享受文化服务。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同时,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机构和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出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同时,要注重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文化服务普惠性和多样性另外,要加强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和多样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文化服务支持,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化。
同时,要注重推广本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五、加强文化服务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融合最后,要加强文化服务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融合。
文化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强文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此,本文提出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案,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二、建设目标1.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2. 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需求。
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1. 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
* 优化现有文化设施布局,提升设施设备水平。
2. 软件服务提升* 引入专业的文化服务团队,提升服务品质。
* 开展各类文化培训、讲座和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 文化产业促进* 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新。
* 引进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4. 数字化建设* 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在线阅读、艺术欣赏等服务。
*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文化需求,优化服务供给。
5. 社会参与机制* 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文化建设。
* 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四、实施步骤与时间表1. 第一阶段(1-6个月):进行前期调研与规划设计,明确建设目标与内容。
2. 第二阶段(7-18个月):开展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提升工作。
3. 第三阶段(19-24个月):完成文化产业促进、数字化建设和社会参与机制建设工作。
4. 第四阶段(25-36个月):进行项目评估与总结,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预期成果与影响1.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率,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2. 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产业发展。
3. 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治理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主导,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民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特定背景下,整合资源、落实政策,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1. 文化权利的保障理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文化权利的保障。
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享有获取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权利。
保障文化权利,必须确立公民的平等参与和享受文化的基本原则,提供多样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深度融合的产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益于公民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1. 资源整合与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将社会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并实现共享。
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单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同打造一个资源丰富、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2. 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机构的扶持力度,推动其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倡导创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 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文化服务投入,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同时,要建立以城市、乡镇、社区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全民参与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 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可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可及性。
申论热点: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申论热点: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申论热点【背景链接】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
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标准表述】[意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存在问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
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有些文化服务仍然无法被普遍的人们所接触到,例如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地区。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权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现代文化产业为载体,以一系列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活动为基石的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具有多重的意义。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人们文化需求的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文化服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需要注重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从而推动文化的普及和多元化。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器。
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知识和文化的混合体,是以文化为载体的经济。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以现代文化产业为载体,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形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推广新兴文化产业,向市场注入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运营和开发,形成更加完备的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自由流通、创意层出不穷。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城市建设的推进器。
城市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服务设施等文化基础设施则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吸引力,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还需要注重城市和文化设施之间的互动关系,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推进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分散,实现城市与文化设施间的双向互动。
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在新时代,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文化场所的建设和改造。
还要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二、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在新时代,文化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为了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政府应当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整合优质的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还要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三、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完善,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
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还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从业人员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
四、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打破地域文化壁垒在新时代,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推动各地的文化资源共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地域文化壁垒,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到来自各地的丰富文化资源。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在新时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是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
政府应当通过多种途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来,包括但不限于设立文化服务基金、鼓励企业投资文化建设、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等。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旨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文化设施,尤其是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2.联合企事业单位,打造多功能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展览、演出、演讲等文化活动场所。
3.发展数字文化设施,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方便市民随时随地获取文化信息。
二、丰富公共文化资源1.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鼓励艺术家和创意人才创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扩大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组织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免费或低价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带来的乐趣。
2.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文化服务评价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图书馆、艺术欣赏、文化活动预约等服务。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和普及化1.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发展多语言多元文化服务,为少数民族提供适应自身文化特点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3.推广文化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公共文化事业中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加大公共文化宣传力度1.加强公共文化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积极开展文化推广活动,组织文化展览、营销活动、文化旅游等,吸引更多人参与文化消费。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和努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案引言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和参与的一系列服务。
一个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案,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全面、多样化且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打造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2.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表演,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3.加强文化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鼓励公民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方案内容1. 建立文化设施网络通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构建起覆盖城市和农村的文化服务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舒适的环境。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将文化设施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融入度和辐射力。
2. 丰富文化活动和表演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表演,满足公众对不同形式文艺欣赏的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吸引公众参与。
•加强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演出团队和艺术家。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借助数字技术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
3. 提升文化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提高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文化机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完善文化机构的内部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建立评估机制,对文化机构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优胜劣汰。
4. 鼓励公民参与文化活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丰富的文化培训和教育资源,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划方案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划方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公众提供全面、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本文将提出一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划方案,以期实现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群众的全面幸福。
一、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1.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
增加图书馆馆藏数量,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阅读环境,增设儿童读物区、残障人士读物区等特色服务区域,丰富文化活动供给。
2. 建立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
打造集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学术讲座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
3. 继续推进公共博物馆建设。
加强博物馆藏品搜集、整理与展陈,提供高质量的博物馆展览和教育培训活动,增进公众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4. 加强公共艺术馆的建设与运作。
提供展示和推广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场所,培养和推广优秀艺术家,提高大众艺术素养。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1. 加强数字文化资源建设。
推动图书、音像、数字资料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立统一的数字文化资源库,提供在线阅读、在线学习等服务。
2. 建设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整合各级文化单位和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查询和预约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和参与。
3.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培训专业人员,推动文化服务工作的专业化与精细化。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1. 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健全培养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机制,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文化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2.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文化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服务,共同创造文化共享的社会氛围。
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文化服务人员待遇。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全新体系课程的考试分
构建完善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课程旳考试各题型提交答案阐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选,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选。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毕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毕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毕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旳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A.中国文化体制改革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C.中国公司制度改革D.中国创新制度改革2. 李媛媛专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旳第一人责任是()A.政府B.公司C.社会团队D.公益组织3. 旳6月16日,中央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旳建设问题。
A.国家军力B.国有公司文化C.中小公司文化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 公共文化服务是免费旳,其自身是基本性旳,重要是为了满足公民旳基本文化需求,这体现旳是公共服务旳()A.普惠性B.便利性C.公平性D.公益性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下列各项表述中对旳旳有哪些?A.国内目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旳最后目旳是人旳全面自由旳发展。
B.国内目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旳最后目旳是人旳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C.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华旳根基。
D.韩国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之前,已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2. 根据李媛媛专家所讲,公民旳公共文化权利涉及如下哪几方面?A.公民参与文化活动旳权利B.公民开展文化发明旳权利C.公民旳文化成果受到保护旳权利D.公民旳文化成果被全民共享旳权利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李媛媛专家指出,在筹划经济旳时代,文化产品重要是为了服务于意识形态旳需要而生产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李媛媛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课程前言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
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这样一个文化体制架构。
第三个历史因素是刚才也说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地降低,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文化产品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而生产的。
所以文化产品由国家的文化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提供的,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涨、越来越多样化的时候,由单一的主体来提供文化产品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文化需求。
那么这样一些新的历史条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里面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事实上,中央一直是高度关注公共文化这样一个问题的。
在2002年的时候,十六大就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有了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这样的提法。
国务院也是先后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
党的十七大,把“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2007年的6月16日,中央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
可以说这个时候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如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今年的“七一讲话”里面也是提到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已经成为政治高层的一项共识。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意义又在哪里?首先我们来讲第一点,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和基本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定义,那么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看公益演出,这些都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
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呢?它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这样的定义给了我们几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就是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是公益性,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说市场基本上不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必须由政府来主导。
政府跟企业不一样,它不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所以它的角色是代表着公共利益的。
第二个信息是它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好、维护好公民的文化权利。
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人的文化,也就是说到底谁是文化服务的主体。
文化建设的根是在人民群众,凡是依法享有文化权利的公民,都有权利接受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要惠及到每一个人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投入和普通人的实际文化消费需求一定要相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单向式的灌输,而不去进双向服务,这样一种文化服务一定是不到位的。
第三个信息就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问题。
什么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有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有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还有公民自己的文化成果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好,第二个小点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首先既然是公共文化服务,它一定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属于公共资源,是全社会所共享的。
第二点是它的公益性,那么它是免费的,需要说明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本身是基础性的,所以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比如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等。
对于一些提升公民文化品位、道德素质的文艺演出或者是文化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补贴票价的方式,或者是发放文化消费券的方式来降低它的准入门坎,这是一种准公益性的方式。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外如果还想去享受到更多的私人性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文化服务那么就只能够进入市场来购买。
这么一个不在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之内。
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公平性。
无论你的政治地位如何、经济水平如何、文化程度的高低,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和文化的设施。
第四个特点是它的便利性。
它一定是很容易能够获得的,距离很近的,随时可以得到的。
目前在很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进入了小区。
比如在深圳,只要凭借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自助的办理图书馆的借书卡,而深圳的各个区的图书馆之间已经达到了通借通还总分管制这样的平台。
比如出家门几分钟,就可以在自动的借书机上去进行借书、还书,甚至你想要还的书你可以提前预约,书一到就给你发短信,你可以在离家最近的公共借书机上去取到这本书,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
第五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它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它要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这样一些文化产品。
理论上讲,任何公民都平等地拥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绝对平等的,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发展程度,包括经济的发展程度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公共文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
比如说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比较偏远的地区,目前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在一些文化和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在向着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多样化、差异性的方面努力。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的发展,产品的质量、服务都需要不断地去进行升级。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意义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它的意义在哪里?首先我们是把它放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大的视野里面来看,它有利于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
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提到了三个转变。
就是从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的文化转变。
那么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这个是第一个转变。
事实上也就是从一个无限政府或者说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从建国以后到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基本上是采取全能政府的模式,它的好处是资源可以高度集中,可以统一调配。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比较贫乏、濒临崩溃的情况之下,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所以在一定时间之内它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调整,市民社会迅速成长的社会环境之下,这种无限政府已经不再能够适用了。
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成长,对于政府处理社会事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负担也越来越重,社会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如果说事无巨细,都去一一过问的话,不但会增加政府执政的成本,而且也会管不过来、管不好,造成行政失灵,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角色,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转变,这也是当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我们知道公共文化服务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所以本身财政的拨款对于文化的拨款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尽量地花最少的钱去做最多的事,去降低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效率。
第二个转变是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
以前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现在我们主要是用法律、用制度去调节为主。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受到利益的驱动,这样市场必定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具体到我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它是在一个市场失灵的状况之下,要靠政府去提供对于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个转变是从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去转变。
文化体制改革划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范围有,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等这些都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
除外之外,还有党报、党刊、具有国家演出水平的文艺院团,这些都是实行事业单位这样一种体制。
所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事实上就是从把这样一些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为主转变成把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都纳入到自己服务的视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那么政府什么样的方式来介入公共文化服务呢?政府可以直接地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比如说公共的图书馆、全额拨款的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还包括一些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政府的直接介入,那么政府还可以通过采购、委托、补贴等等方式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是可以提高认同度和幸福指数。
使老百姓能够在参加文化创造、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的活动当中能够他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表达,让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它有助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立,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过程当中,它会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它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和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一个管道,所以在个人的生活和社群的生活、公共的生活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