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环节。
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课文等文本,获取信息、理解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写,是指学生通过写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而如何实现读写的结合,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下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介绍如何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策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或文学作品,设计相关的阅读活动。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留心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朗读、小组合作阅读等形式,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写作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设计写作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在阅读完一篇故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复述或者对故事进行想象性延伸,完成一篇类似的短文。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材料的选择、结构的组织等方面。
通过这些写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效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朗读比赛等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而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培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阅读和写作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已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活用教材资源方面来入手,具体如下:一、选择适合阅读的教材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阅读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等级和兴趣来制定。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阅读教材时,我们可以采用读、模仿、朗读的方法来进行。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美感,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模仿、借鉴,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教材只是一个开始,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所读的内容,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进行交流式阅读。
通过讨论教材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描写等,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
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和创意的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的内容。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个人写作和小组合作写作。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及时地点评,帮助学生改善其写作技巧。
结语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需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悉心策划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从而在读写结合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成长。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一、教师要具有“读写结合〞的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要任务是要具备“读写结合〞“怎样写〞的问题。
只有做到这点,学生才会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感受文字的魅力,乐于享受语文课堂。
二、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读与写要完成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到达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首先要从课文的仿写做起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根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根底,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根底。
如我教学完整的写作模式。
最后再让同学们联系实际,思考打算写的同学,然后让他们自己列出提纲,并让同桌之间相互修改,这一效果甚好。
2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中游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定的。
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感情,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
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
〞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感情,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
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
如我教(小儿垂钓)一词时,针对这首词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描写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景色,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动静结合。
时值春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再加上平常的累积,很快,一篇篇如诗般的美景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开展了言语,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也检测到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
三、做到及时地评讲读写结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了,还差得很多。
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注重及时评讲。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一、首先谈谈教学中的几点感受1.多年来,我对作文教学都感到特别头疼,作文教学少方法,缺乏合适的专门教材,基础差,效果差,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教师,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头脑中缺乏材料,内容空洞、形式单调、生活气息不浓、缺少真情实感。
2.新课标多写作的要求中多处谈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理念。
多年来,我通过对语文新教材的分析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发现,深刻的感受到从仿写入手,从名家名篇中去吸取写作的养分,无疑是写作初期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分析教材发现:研讨与习作中有不少写作拓展中的仿写练习,正是编者实现教材阅读到写作实践的重要介质,这些可以是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不可少的好材料。
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教材课后有关仿写的拓展练习的功用,斩断了课程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最佳途径。
故对此内容重视不够,盲目性、随机性较大,缺乏必要的指导、练习、点评,教师如能重视处理好相关题目,一定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的技能,把作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阅读与写作练习的有效结合。
二、下面我们来看看仿写训练的相关的基本理论初中生“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是人之天性,是一种心理需要,更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
现代心理学鉴证:学习写作也需要经过模仿这一环节。
从写作训练的整个过程来看,仿写也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朱熹说过:“古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叶圣陶把模仿看成是初学写作者的重要突破口。
仿写学到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作文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三、探究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准确理解仿写的含义,把握编者的意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活用教材资源来实现。
下面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及一些具体的教材资源,介绍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
一、阅读课文的基本要求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情节;2. 掌握课文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3. 掌握课文的基础阅读技能,如快速阅读、精读、细读等;4. 通过课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
二、基础写作训练1. 练习写句子。
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练习,完成对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应用。
2. 仿写课文。
选择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仿写,练习语言表达的能力。
3. 练习写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或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活用教材资源1. 课文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2. 作文教辅书。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合适的作文教辅书,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阅读故事书。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魅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四、实现读写结合1. 通过课文内容展开写作。
在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情节或主题展开写作,使他们在写作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写作促进课文复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巩固课文内容,达到复习的效果。
3. 通过写作拓展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可以通过教学课文和作文教辅书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通过写作进行课文复习和拓展,达到读写结合的良好效果,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论文-找准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找准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写挤进去。
不但要挤进去,而且要挤得巧。
语文教学一定要解决写得少的问题,让写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找准训练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并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训练呢?一、赏析片段,习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综观教材,每篇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精彩的片段,这些片段是课文的精华所在。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仿写精彩段落的训练。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让他们逐步内化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更可以让学生学会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例如,教学《少年旅行队》时,我着重让学生品读“旅行者之歌”,并和他们共同梳理出了这部分的表达特点——排比。
接着,我让学生以“我要去找做朋友,使我”的句式练习采用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又如,教学《信任》时,我着重让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告示牌、纸条的语句,思考“园林主人从未出现,我们为什么感到了信任”,从而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这样的练习以课文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在品读中发现表达的奥秘,在发现中习得表达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插图,练迁移插图,往往是一篇课文的“特写镜头”,有的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再现了故事的高潮,有的再现了主人公的形象……因此,课文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及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我让学生品读课文第18自然段,并认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屈。
巧用课文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看到 的精彩之处 、 疑惑之处 、 深
关于庄子的专题。在学生对庄子文章的思想内涵有了
施教 , 在 阅读 理解的基础上穿插写作训练 , 是一个 不错
的读 写结合 的方 法 。新教材 的选文都 具有典范性 , 文
有了无米 下炊 的尴尬和苦恼。相 反他们的思考会给我
们意 外和惊喜 。 四、 丰富样 式 。 规范章法
质兼美、 贴近生活、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 体 裁、 风格 丰富 多样 , 对学 生有着强烈 的吸 引力 , 在阅读 教学 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 中的美 , 并让学生以此为鉴 ,
尝试表达 自己 由此引发的联想 和感悟 。
如教授 《 史记 选读 ・ 屈原 列传 》 , 根据 模块 的主题 , 探讨 关于生死 的抉 择 。司马 迁以生践 志 、 屈原 以死 明 志, 凭着 屈原 的才能 , 何 国不容 , 可屈原却毅然赴死 , 死
独 木不成林 , 仅仅 限于一篇 文章 , 视野狭小 、 思路 偏狭 。如何从 有限的阅读 中获取 思想 , 提高认识 , 深 入
与理 想 的夹缝 中求得 生存 。笔者 以为充 分利 用语 文 课本 , 挖 掘其中可 以挖掘 的资源 不失为提 高中学生 作 文 能力 的一个 抓手 。前 些年借 语文课 “ 发财 ” 的考 生
那 些学生探究欲望强烈 , 跃跃欲试 , 有话可说 又值得挖
★ 作者单位 : 贵州遵义市道真 中学。
掘 的点 , 充分激发 写作兴趣 。 如 学 习《 廉 颇 蔺相如 列传 》 , 学生 有疑 问 , 虽然 是
巧用课丈
读促写 读写结舍
画 石 玲萍
合传 , 司马 迁对廉 蔺两 人并 未平均 笔墨 , 而是 偏向 于 蔺相 如 。针对这 个课堂 上生成 的问题 , 让 学生再重读
巧用课文资源 开展写作训练——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为例
155周刊教材教法|精品课例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篇著作,语文老师,不但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作,还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课文资源,开展写作训练。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例举、分析如何巧用课文资源,培养写作技巧,完善作文构思,训练写作思维,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课文资源;写作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篇著作,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可谓是经典之作。
课文文质兼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
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作,还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课文资源,开展写作训练。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巧用课文资源,培养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在教学中,以课文为媒介,开发和应用课文资源,总结归纳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学生有规可循。
并把挖掘出来的这些写作技巧,有针对性地、反复地训练。
在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强化,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1.学习课文的修辞手法,点亮作文内容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好例子。
如第9课《竹节人》“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这句话,联系生活中的健美运动爱好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学生在品读和联想中,感受到竹节人的肚子粗,浑身疙瘩肉的形象,感受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魅力和对整句话的影响。
又如第12课《桥》,文章没有直接写出洪水的可怕,而是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洪水在跳舞”,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美好衬托可怕”的表达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了解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之后,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发挥课文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如何把学到的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为文章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通过这种方式的多次训练,学生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程度在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知识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善于活用教材资源,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一、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练习字、词、语的能力,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和写作能力。
因此,应该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文章,还能够培养对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阅读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文章的情节要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明确主题和意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主题和意义。
这样可以让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情节,又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内容开展写作训练小学生在写作之前,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需要阅读他人的作品,接受他们的影响,并从中学习如何写作。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开展写作训练。
例如,通过阅读名作和优秀的小说、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如何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情感、如何较好地表达观点等方面的技能。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作品进行模仿写作,模仿模式不是简单地抄袭,而是在借鉴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展独立创作的能力。
三、课堂讲解与实践结合教师进行语文辅导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课堂讲解和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古文阅读知识的同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边学习边进行古文写作实践,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直观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在读书和写作之间建立联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创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文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阅读、写作、听说等多个方面。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有效地结合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一、教材资源的挖掘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是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基础。
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每一篇课文的内涵和特点,找出每一篇课文的“看点”。
教师还需要善于发现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资源,如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等,以及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经典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些课文,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这些教材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风格,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在实现语文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取乐趣,同时提高阅读的能力。
除了课文阅读,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比如童话、寓言、诗歌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并且通过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来激发写作灵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书籍,比如科普读物、人物传记等,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比如阅读理解题、课文填空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让他们通过整理和总结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利用阅读资源。
三、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而实现读写结合,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资源。
巧用课文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巧用课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作者:石玲萍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9期时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极度匮乏。
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捧起课外书非功利地阅读,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种奢望。
阅读的匮乏使得学生往往言之无物,每逢作文,痛苦万端。
怎样走出无话可说的困窘,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笔者以为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挖掘其中可以挖掘的资源不失为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抓手。
前些年借语文课“发财”的考生不少,看似极其功利,其实恰恰是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学以致用,课本中也蕴含着丰富宝藏,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以读促写的具体做法:一、以文为源,巧妙定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看到的精彩之处、疑惑之处、深思之处是让学生颇有兴致、激情投入的地方。
文本中的聚焦点也正是让学生反复玩味、酝酿感情、学习借鉴、感悟探讨的地方,抓住这些关键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穿插写作训练,是一个不错的读写结合的方法。
新教材的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美,并让学生以此为鉴,尝试表达自己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感悟。
如教授《史记记选读·屈原列传》,根据模块的主题,探讨关于生死的抉择。
司马迁以生践志、屈原以死明志,凭着屈原的才能,何国不容,可屈原却毅然赴死,死对于屈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于是就以“死对于屈原的意义”为话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将思考转化成为语言,也是一个去粗存精、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这一点来讲,写比读,比说更有利于提高能力。
二、以生为本,合理延伸“文章是生命折射的光辉,是性灵之物,而不是无情之物,有感而发,文因情生,才能达到自然成文,自由为文的境界。
没有融入真情和智慧的作文是贫乏的。
忽视心理需求而进行的作文训练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刘九洲言)。
挖掘读写结合点 实现训练有效性
情感受 到震撼 。例如 , 教学 《 桥》 一文 , 老汉舍 己为人 , 救了 ’ 所有村
民. 我先进行 了声情 并茂的 朗渎 , 而 后出示挂 图 , 让学 生看着巍然
学习书法要描红 、 f 临帖, 学习绘 画要临摹 、 素描 。 “ 他 山之石 . 可 屹立在 桥 f = 的老汉 , 接 着动情地问道 : “ 同学 们 , 此时此 刻 , 你最想 以攻 玉” , 学 习写作也需要仿写。教师可 以从文本 中寻找优美语言 对这位老汉说什么? 拿 出你的笔 ,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 ” 学生
提高其写作 的兴趣 , 激发写作动机 , 调动写作积极性。 ( 2 ) 仿写片断
叶澜老师说过 : “ 我们 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 固的 给读者 留下想象 、 回味的空间。因此 , 町以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安排 续写 。例如 , 学 习了《 凡卡 》 这篇课 文后 , 学生不约而同地都为凡卡
方 法 交 流
பைடு நூலகம்
2 O l 3 - 0 7
挖揠读写结合点
摘
实现{ y I I 练有效性
文/ 林 妹 英
要: 语 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即阅读 与写作的脱节。阅读 不涉及写作知识的渗透 , 一些教师以为完
成 了八个 习作训练题后的作 文教学就“ 万事大吉” 了, 实际上却是“ 万事不吉” , 就在 阅读教 学中挖掘读 写结合点 , 并展开 阐述。
关键词 : 巧 用 教 材; 抓准读写 ; 适 时 训练
语 文阅读教学 就是 阅读 , 作文教学就是作文 , 好像 阅读和作文 办 ?怎 么办 ? ”
是 风 牛 不 相 及 的事 ; 结 果 导致 学 生 陷 入 阅 渎 怕 烦 、 作 文怕 难 的尴
抓住教材读写结合点, 进行有效读写训练
抓住教材读写结合点,进行有效读写训练作者:于金艳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2年第26期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读写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只重视基础知识,把读写技能与基础课程进行了分隔。
在多元智能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等的支持和学生学习实践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写作的重要作用,与学生一起挖掘读写的魅力,共同聆听语文课堂的“脉动”。
一、理顺读写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结合的融合点语文阅读是语文写作甚至语文教学的核心与根本,大量有效的课堂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借助课本中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本中的优秀写作内容和方法,并在不断的训练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所谓厚积薄发,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有所悟,才能逐渐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和话题构思。
以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详细描述爬山虎形态的语句,并让学生朗读出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可以很快找出“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等描述语句。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语句,让小学生联想自己家种植的植物是怎样的形态,并鼓励他们用笔写出来。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逐渐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并通过阅读将这种写作技巧印入自己的记忆之中,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
二、明确读写能够发挥的作用,促进学生文本认识的提升在明确阅读核心的情况下,教师还要意识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养成最终还是要以写作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重视阅读的积累,更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乐于阅读,但怯于写作。
依托教材巧梳理,读写结合提能力
依托教材巧梳理,读写结合提能力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
仔细推敲每一篇课文都有读写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造句等,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表达。
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材,梳理单元教材所蕴含的语文要素,寻求统一的、有机结合的读写结合点,就能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顺利实现从阅读到习作的迁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要素表达能力一、同中寻异,读写互补,凸显价值树榜样现行语文教材,大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材编排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名人风采”这一主题选编课文,同是表现名人风采的文章,在言语形式及表达方法上却不尽相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叙述,从容而舒缓的语言娓娓道来,给孩子以人生启迪。
《钱学森》一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呈现了钱学森心系祖国的心路历程,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詹天佑》一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鞋匠的儿子》则通过参议员情感变化和林肯富有智慧的语言描写,双线交织,凸显林肯的个人魅力。
结合学生的习作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的学生对怎么表现人物特点、怎么塑造人物形象或认识不清楚,或缺乏有效的方法,以致下笔很难。
鉴于此,整体观照,求同存异,以“读名人、说名人、写名人、学名人”四个板块将知识、能力、情感有机融合,打通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通道,由点到线及面,做到言意兼得。
引导学生将阅读指向写作,读写互补,在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的,在读中辨析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作者写作运思的奥秘,从篇章结构中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从题材中琢磨作者是如何从众多素材中选择加工的,进一步体会到文题与内容、内容与主题间的联系。
这样的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还是学生历练语文能力的模本。
以教材为例加强读写结合有效性的训练
虽Hale Waihona Puke 一 Ⅲ 种整 齐 的句 式 作 一 般 介绍 ,最 后 选 择一 个 典 型
源,有意识地利用文本进行设 计,定好习作训练 事例作为详细描写 ,点面结合。第 二 自然段写彩
点 的 目标 ,避 免 为 读写 结 合 而读 写 结 合 。如 高 年 塑 ,用 “ 有 … …有 …… 还 有 …… ” 的句 式 ,简 要
级学生 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 ,但是在写作 中用的 描 述 彩 塑 数 量 多 ,彩 塑个 性 鲜 明 ,神 态 各 异 ,最
词 比较 少 ,句 式 的 表达 也 是单 调 的。 针对 这 一 问 后 写 一 尊 卧 佛 彩 塑 的 特 点 。第 三 自然段 写 壁 画也
_ ~ - 练 l
王 莉 莉
提到习作 ,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生厌恶,提笔
之 时便 是 痛苦 之 日,作 文 自然童 情缺 失 、童 真流
一
、
玩转游戏 ,彰显童趣
酷爱 游戏 是孩 子 的天性 ,在 游戏 巾 ,孩 子们 会
失 、童言 散 失 、童意 丧 失。究 其 原 凶 ,是我 们 在 心 生 欢喜 、笑 容 灿烂 ,“ 客 观 之 物 ”就 会 变 成 “ 眼 作文教学 巾过_ 】 : 注重作文知识的传授 、写作技巧 巾之物 ” ,“ 眼『 { I 有物 ”便 能 “ 笔F 成物 ” 。 直记 得我 和孩 子们玩 儿 的 “ 张冠李 戴 ”的游 孩子 ,漠视 了孩子真实的心灵感受。习作教学唯 戏 ,四大组 分 别写 时 问 、人 物 、地点 、事情 。孩子 有 拨 动孩 子 的心 弦 ,让孩 子 们感 受 到 习作不 是 枯 们 欢 呼 雀跃 ,有 的 同学 甚 至一 蹦 三尺 高 。写 好 了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丰富读写结合的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范例。
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作为“例子”的教材,对之进行“二度开发”,把读写链接的点找出来,并把读作为写的第一步,让学生“取法范文,学写文章”。
1.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习作目标”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是怎样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的,以此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如三年级上册第单元习作是写秋天的图画。
在写作之前可让学生回顾课文《秋天的雨》,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
如写秋天的果园时,一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
”虽然有些词汇和句子都来源于课文,可是并非是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了重组和改造,带有了个人特色。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懂得了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课文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和内化,可谓益处颇多。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在读写训练中有收获,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绝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文本内容上,而是需要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到其相应的表达效果。
三年级的课文中大部分是写人记事的文章。
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已成为定论。
然而,如何落实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往往是读写分家,难于有机结合。
在此我只想就我们学校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践情况,重点锁定课堂教学这个阵地,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有效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
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体做法如下:一、摘抄积累运用我一直告诫自己的学生,别人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会借鉴。
著名大剧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词语达一万六千,没有这么多的词汇,恐怕他也难写出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
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
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
而且,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
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
比如:学了“络绎不绝、喜出望外、载歌载舞”等词语后,很多学生在作文描写家乡的街道、集市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用上了该词,使文章更加具体。
这一做法,我相信几乎每个语文教师都会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课本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必须重示读写结合训练。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课本这一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载体。
如何利用课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教师可采用批注、补白、改写等形式,巧用课本落实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摘抄课内外的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如何运用语言却很少引导,读写严重割裂。
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把握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课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但很多老师却忽视了课本这一重要的功能,或是简单地以“手拉手”办法进行读写结合,读什么样的课文就写什么样的作文。
其实我们可以把读写结合理解为“边读边写,读写协作”。
在教学中巧用课本,在课文中发现和发掘可以演绎成“写”的切入点、增长点、生长点,进行点滴的读写实践。
这样既是写作,又促进深层次的阅读,让课本“活”起来。
一、批注
这是高年级语文老师们经常运用的方式,也是读写结合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自己阅读时的所感所想所思写下来,可以是对某个词的赏析,可以是对某个句子或某一段话的体会,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感悟,或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等等。
这是学生自我与文本对话的细语。
二、补白
“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填写空白处。
让学生从空白处想象那些没有记叙的内容,插写生动的片段,演绎某个细节。
如三年级下册《检阅》一文着墨点在儿童队员商量如何处理博莱克事情的讨论过程,而对于博莱克本人的描写只有几句话: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
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老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想象博莱克是经过怎样刻苦的训练才能表现得如此的出色,儿童队员们是怎么帮助他的,这样学生对“这个小仔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会更深刻。
又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让学生想象写下父亲挖掘时情景,他挖了8小时,是怎样的一幅画面,12小时时,23小时时……填补空白之处,既让学生走进文本,更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
三、改写
改写指的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叙述方法、体载或情节结构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
改写叙述方法如说明文类的《鲸》、《太阳》等可以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改写,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改写文体,如把《舟过安仁》《所见》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和时间赛跑》一文的语言清新温馨宛读起如涓涓细流流入心间,可让学生选取其中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首短诗。
改写情节,如《争吵》里的克莱谛没有主动和“我”和好,而是向我举起手来报复会怎么样呢?改写结尾,如《凡卡》一文中因为凡卡没有写上收信人地址所以爷爷是不可能收到他的信。
把结尾改动一下,假设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命运会如何?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变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四、续写
课本中有些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追随尾声,可以让学生缀写事件结尾,继续想下去,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推想,延展故事情节,让故事得到自然的延伸。
如《詹天佑》一文结尾处有这样一个句子:就连来中国参观的外宾都赞叹不已。
我让学生抓住“赞叹不已”发挥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具体写外宾是如何赞叹的。
通过这些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对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爱国热情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如《穷人》续写西蒙孩子到桑娜一家后的生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写一写大雨过后小村庄的人民和生活。
《凡卡》续写主人翁凡卡第二天醒来发生的事情等。
续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字数,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而且能保留它的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适当删减,也就是删去文章中的次要人物、次要内容;另一种是适当概括,即把文章中的叙述、描写及对话进行概括。
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运用。
比如三年级下册《西门豹》的缩写,我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口述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然后,按字数要求开始缩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简要的写出故事的梗概。
缩写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因此,语文老师们不妨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六、仿写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
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在《鸟的天堂》这课中描写大榕树的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抓住这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来进行点仿训练。
学习了《翠鸟》一课后,可仿照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写法,按一定顺序及活动特点写其他的小动物。
描红是学习书法的捷径之一,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那仿写就是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
七、读后感
阅读就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有些文章带给孩子无限的瑕想,激起内心的共鸣,引发孩子的思考,像这样一类的课文就很适合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如《圆明园的毁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
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
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的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成立小册子,小组内轮流写下读后感,自己喜欢写本册书内哪篇课文的读后感都行,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图文结合或是直接粘贴联想起的小故事等,互相关流传阅分享,让写读后感成为一种乐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
”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不要舍“内”而求“外”,巧用课本落实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