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掌握《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
2. 分析《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 提问:同学们对《红楼梦》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教师发放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有哪些?b.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有哪些?c.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角色扮演1. 教师将学生分成角色扮演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
2. 角色扮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
(五)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1. 教师布置作业: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评价标准1. 学生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拓展延伸任务的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 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面试讲课教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具体课文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导入1.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
2. 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三)课文讲解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3. 解读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4.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指导学生背诵重点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写作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总结与拓展1. 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教学重点。
2. 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高中语文教资面试《囚绿记》教案来啦
2024年高中语文教资面试《囚绿记》教案来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囚绿记》。
该文为陆蠡所作,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一盆常春藤绿植之间的情感纠葛。
教学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主题思想的理解、语言特色的分析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由、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2. 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理解作者对生命、自由、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盆常春藤,引发学生对生命、自由、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深层含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囚绿记2. 作者:陆蠡3. 主题思想:生命、自由、人与自然关系4. 语言特色: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自由、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生命、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文章表面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第一篇《雨巷》试讲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及情境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诗中“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创造情境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课件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主介绍背景材料,教师补充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
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2 解决生字词学生听朗读,正字音,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liáo 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pǐ3 初步感知读完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
4 层次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第二部分第2-6节“我”梦幻中遇见丁香姑娘第三部分第7节“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三)研读诗歌,解读意象及象征意义1 细读诗歌,自由交流诗歌意象(1)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面试高频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整体感知1.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大意。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悟作者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合作探究1.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写作技巧。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重要段落。
2. 撰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文。
五、评价标准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模板可根据具体课文和学情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资面试教案模板高中语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离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掌握屈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能正确解读《离骚》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忧国忧民、忠诚爱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把握屈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离骚》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屈原为何创作《离骚》?《离骚》有何特殊价值?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离骚》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2. 学生标注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爱国的精神。
2. 提问:同学们认为,《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二、深入探究1.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认为,《离骚》对后世有何影响?四、布置作业1. 学生课后阅读《离骚》全文,进一步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
2. 撰写一篇关于《离骚》的读后感。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离骚》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应聘教案模板
一、课题《离骚》赏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骚》的文学特点,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2)学会赏析古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正义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离骚》的文学特点。
(2)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离骚》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屈原有什么了解?他为何被后人称为“诗魂”?(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离骚》,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梳理诗歌的脉络,归纳出诗歌的主题。
3. 学生找出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其含义。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教师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讲解,补充和完善学生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离骚》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拓展阅读:《楚辞》中的其他作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离骚》赏析一、背景及作者1.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爱国诗人。
2. 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楚国衰败。
二、主题1. 爱国情怀2. 忠贞不渝三、文学特点1. 意象丰富2. 修辞手法多样3. 情感真挚4. 语言优美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离骚》的文学特点和屈原的爱国情怀。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教案标题《古诗词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2. 学生能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
3. 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古诗词创作。
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逐句解读诗词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其中的意象与修辞。
3.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每组挑选一句诗进行深入分析,并向全班分享。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四句诗,可以模仿经典也可以自由发挥。
5. 作品展示:选取几位学生的诗作进行点评,强调创作的亮点与可改进之处。
6. 课堂小结:总结古诗词的特点,回顾本次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品创作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作品质量,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让评委一目了然地看到您的教学意图。
2. 突出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内容。
3. 设计互动环节:面试教案中应包含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环节,展现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
4. 注重实践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古诗词的创作等。
5. 反思与提升:教案的要有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这表明您有持续进步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识。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教材内容的讲解与解读;2.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3.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分析及文学鉴赏。
2.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了解学生对林黛玉的了解程度。
Step 2: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关于林黛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的形象特点以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Step 3:分析林黛玉的形象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形象特点,包括外貌、性格、才情等方面,并通过具体的文本例证进行论述。
Step 4:文学鉴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帮助学生理解林黛玉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文学形象感受和思考生活的真谛。
Step 5: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撰写关于林黛玉形象的短文,并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Step 6:课堂总结与展示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方法与教具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2.分析法:通过分析文本和角色形象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具:1.《红楼梦》文本;2.学生笔记本。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
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较为理解,并能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写作。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简案模板
课题:《离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掌握作者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难点: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分析其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屈原和《离骚》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生字词等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反馈,强调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三)深入研读,分析重点1. 学生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如“离骚”的含义、屈原的爱国情怀等。
3. 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探讨屈原在《离骚》中的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其深层含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屈原的爱国情怀是否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小结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评价标准1. 学生对《离骚》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准确,能正确朗读和背诵。
2. 学生能结合背景知识,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
3.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离骚》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掌握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 领悟《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 通过对《离骚》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屈原忧国忧民精神的敬佩之情。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把握屈原的思想情感。
2. 领悟《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3.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离骚》中复杂的象征手法。
2. 把握屈原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屈原的生平图片和《离骚》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离骚》,了解基本内容。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小组合作- 各小组选取《离骚》中的一段,分析其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教师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
5.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阅读《离骚》全文,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评价标准1. 学生对《离骚》的基本内容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离骚》中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掌握屈原的思想情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师说》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师说》的全文,着重讲解韩愈关于师道的论述,探讨师生关系、师道传统以及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中韩愈的师道观,了解古代师徒文化,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如“谀”、“师说》等;对韩愈师道观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故事,引起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生词、句式:针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韩愈的论证方法,体会其师道观。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师道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生词、句式文章结构韩愈师道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阐述韩愈的师道观。
2. 答案:(1)翻译全文略。
(2)韩愈的师道观主要包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尊,然后知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模板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教学重点:1.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2.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
2. 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 教师板书课题:《窦娥冤》2. 提问:同学们,当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谁?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1. 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 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三、文本解读,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窦娥的形象,提问:窦娥有哪些性格特点?她的形象是如何展现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提问:这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升华,体会思想价值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窦娥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3. 教师总结:窦娥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阅读关汉卿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文本解读、情感升华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古文观止》中的《师说》。
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字词句的解读、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和韩愈的教育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师说》的字面意义,正确解读文言文中的难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能够领会韩愈关于师道的观点,认识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句式的理解和应用;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教学重点:掌握《师说》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韩愈的师道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的思考。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初步感知。
3. 字词解析: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内容分析:详细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每一段的主旨大意。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就韩愈的师道观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引子、论师、结论重点字词:师、道、尊、重韩愈师道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 教学难点与重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尊师重教”的理解。
2. 答案提示:可以从文章中的观点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韩愈的文章,了解其教育观念,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字词解析:文言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语文面试教资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题名称》中的重点字词、文言文翻译和文学常识;(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文言文翻译;(2)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题名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文言文翻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检测(1)教师提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纠正。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2. 文言文翻译工具:方便学生翻译文言文;3. 教学挂图:展示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等;4.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名称2. 作者简介3. 文学背景4. 文章主题5. 人物形象6. 艺术特色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师说》。
内容包括对课文的详细解读,分析文中韩愈关于师道的论述,学习古文中师徒关系的传统观念,以及探讨其在当代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韩愈关于师道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并能够将其内化于个人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分析;对师说观点的深入解读。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创设实践情景:讨论现代师生关系与古代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尊师重道的现代价值。
提问:你们认为在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应当如何?2. 课文朗读与解读(1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解释生僻字词。
逐句解析课文,讲解文言文句式和用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展示解题步骤。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自行解析句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文中句子。
答题后,选取部分答案进行点评。
5. 主题探讨(15分钟):分组讨论:结合当代社会,讨论尊师重道的意义。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师重道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师说》2. 主要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解题步骤:识别句式特点—理解句子意义—分析修辞手法。
4. 尊师重道的现代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分析方法,翻译课文中的任意三句句子。
以“尊师重道在当代”为主题,写一篇300字的心得体会。
2. 答案:心得体会无固定答案,但需体现学生对尊师重道观念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充分吸收。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面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作者写作手法、文学鉴赏。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文学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 写一篇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
2.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
2. 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鉴赏心得等评价。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合作探究能力等评价。
语文高中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古代文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方法。
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鉴赏要点。
教学难点:1. 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2. 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
二、阅读作品1. 学生自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
三、讨论与分析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作品的重要性和鉴赏要点。
四、作品鉴赏1. 教师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文学》2. 多媒体课件3. 古代文学作品选段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篇一: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5分钟面试课教案】必修一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旅程(一)上片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雨巷》好,时间到。
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
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
一节一节地找。
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
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
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
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
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
(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
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
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
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
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篇二: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首先,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毛泽东诗歌特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主要让大家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命乐观精神。
难点: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悲秋。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
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
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
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解题沁园春:词牌名。
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和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和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指导朗读首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意境;然后请同学们重点诵读文章。
诵读文章时,请大家注意,文章中的“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
“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由“忆”到“记”,侧重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好,我们可以看出,词中描述了四幅画面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
下面我们分别重点来看一下:第一,独立寒秋图请大家看开头三句词,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
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板书: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二)湘江秋景图:大家想一下,文章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主要有山、林、江、舸、鹰、鱼,通过这些来由点到面的进行勾勒万物。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