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部分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讲读3 三 棵 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讲读3 三 棵 树

(二)词语解释 1.余晖: 傍晚的阳光。 2.厮守: 互相依靠;互相陪伴。 3.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
什么影响、作为。
形容 4.不动声色: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 态度镇静。
5.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
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 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提示:这首诗通篇都建立在树与人的某种类比关系之上。在 一开始,三棵倒在路边的树,被比喻成“三条盲汉”,“它们亲 密地挤在一起交谈”。“三条盲汉”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表现 了树木的粗壮,也给读者留下这样一种悬念 ——树怎么会失明 呢?在随后的诗行中,“树”不断被赋予人的知觉、人的情感, 它们就像伤残的人体,在诗人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呈现。落日的余 晖被比喻为“一层鲜血”,树枝与树叶的接触、交叠,也被说成
提示:这一节写诗人与三棵树的厮守、交流、分别,这是诗 歌的高潮部分,也是诗歌的精华所在。“伐木者把它们遗忘,夜 即将来到”表现“伐木者”的残忍和冷漠,“夜”是家人团聚的 时刻,是温馨浪漫的象征,“夜即将来到”为下文诗人的出场作 铺垫。“我愿与它们厮守在一起”表明诗人对三棵树施以家人般 的爱心, 对横遭荼毒的弱者满怀同情。 “用心房接受柔软的树脂, 那树脂会像火一般把我燃烧”表明诗人真心感受弱者的痛苦,在 关心受难者的同时爱心变得炽热。“而天明时我们将无声无息 / 被一片离别的痛苦所笼罩”表明分别的难舍难分,诗人为短暂的 抚慰不能为对方解除苦难而感到自责和痛苦。
讲读 3
三_棵_树
加夫列拉 · 米斯特拉尔 (1889—1957) ,智 利女诗人,生于智利北部的阿尔基山谷。她 是个自学成才的诗人,1914 年参加了圣地亚 哥花奖赛诗会,以三首《死的十四行诗》荣 获头奖,从此便踏上了鲜花和荣誉铺成的道路。因为她的抒情 诗感情强烈,她的名字被当成“整个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 1945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讲读1 故 乡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讲读1 故 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
末括号内加“√”或“×”。
①1905 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
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
字为政治纲领,也叫十六字方针。
(√ )
②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
作用,红豆就是其中之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展开对故乡咏叹的? 提示:在诗人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 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 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诗人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 痛。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 ——“ 你 们 能 治 愈 爱 的 痛 苦 ? ”“ 你 们 会 答 应 再 给 我 安 宁 ? ”—— 追 问 故 乡 能 否 接 纳 他 的 归 来 ; 继 而 是 排 比 句 ——“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 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 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 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 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回到家乡,神经有些错乱,后经亲人照料,大为好转,写出不 少著名的诗篇,还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 浦斯王》。有几位诗人于 1826 年出版了他的诗集。他于 1843 年 辞世,在神智混乱的“黑夜”中活了 36 个年头,是尼采“黑夜 时间”的好几倍。荷尔德林一生不幸,死后仍默默无闻,直到 20 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和歌德一样,他是 德国贡献出的世界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曾专门解说荷尔德林 的诗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秋歌_课件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秋歌_课件1
②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花木飘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5.文学常识 魏尔伦(1844—1896),______国著名________派诗人。他
的诗歌音韵和谐优美,感情抒发委婉含蓄,“仿佛是心灵的 叹息”,他认为“音乐高于一切”,强调诗歌要“把模糊与 清晰有机地结合”,反对诗歌中的雄辩与直白,代表作 《________》。
下片写人。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 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 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 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 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 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04审美与写作
1.文本审美 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独到的特征:每一诗节都是由一个长句不 断分割而成,如游丝般地延伸,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若断若连的 感觉,恰好暗示了如泣如诉的提琴声,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意蕴, 构成了完美的统一。
2.写作迁移 秋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 秋天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啊!那 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 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 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 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 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 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 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 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整合课件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整合课件
诗歌部分整合
-1-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 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 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 中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呢?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这对 于格律诗来说尤为重要。自由诗虽无严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首 页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可以从学校教育方面入手。可以谈学校应废除注入式教学,反对 把学生作为容器满堂灌,倡导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以使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代新生力量。具体行文时,可以写一堂 课,写老师如何授之以渔,并且用老师的话来点题;可以写一篇议论 文,谈满堂灌的危害,谈教师授学生以渔的好处,形成正反对比,从而 突出强调主题。 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谈。文章不妨先谈在家庭 教育中反对溺爱,提出放手让孩子自立的迫切性,然后过渡到谈学 校教育,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我们的文章自 然有深度和高度。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高中语文 《山羊兹拉特 》课件 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功颂德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山羊兹拉特 》课件 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功颂德散文欣赏》

要卖掉兹拉特,全家有什么反应?
① 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
② 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③ 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④ 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不舍
------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
情感分析2
面临被卖掉,兹拉特有什么反应?
① 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顺那么可亲。 ② 一如既往地表达对主人的信任。 ----兹拉特的“信任”和主人全家的“不舍”相互照应
山羊兹拉特
[美]艾萨克·什维斯·辛格
作者简介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
(1904-- 1991),美国著名犹 太裔作家。1904年,辛格生于 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 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辛格 一生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10部 短篇小说,2部剧本,16本儿童 故事集。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 图书奖,其中一次是奖给他的 儿童文学创作的。辛格被称为 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主要 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 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 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
------兹拉特救了阿隆
因为互救,最终战胜了暴风雪。
情感分析3
失踪归来,兹拉特的命运改变了没有?
改变了,再也没人主张把它卖掉。
它在主人全家的心目中的地位有没有变化?
从此,它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和孩子们 一样的待遇。
情感分析4
因为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 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结局。山 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 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力。

情感分析5
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在情节发展的不 同阶段,这种爱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卖山羊时--不舍(人流向动物) 天降大雪时--维持生存(动物流向人)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四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四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 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点拨] 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的 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 的性质。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 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伟大的疲 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疲倦 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 来,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汉园三诗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 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 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 行集》,“汉园三诗人”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 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 的诗歌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 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 年 3 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 丛书之一的《汉园集》的出版,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主旨]
《地之子》通过“母亲”“襁褓”“怀抱”等比喻, “大地”与“天国”的鲜明比照,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 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了诗人不求空华、唯愿踏踏实实地去 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的生活态度。
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 有的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 首闪进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 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 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 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 们。”“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 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 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 法、修辞技法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 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 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 达效果。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 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 题看,难度虽然在逐步增大,但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还是有照 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 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 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 原文简要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自然”是一个多义词,从 词性来看,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形容词,说的是自己在“荒野”中 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结合“自然”的形容词词义来理解;标题中的 “自然”是名词,它的含义应结合全文的主旨来理解。 参考答案:标题中的“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 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 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 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1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 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解答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情感上的作 用,一是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 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认识。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朦胧中所见的生活_课件1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朦胧中所见的生活_课件1

柔情,只是立于我梦图之外的幻影。但愿你懂得,
一夜我立在露台上望月,回首数十年,春也 没春过,秋也没秋过,童稚的真纯失却了,只换 得半生白白的冷。一刹间,心中浮起人生几度月 当头的断句来,刻骨的相思当真催人老去么?中 国,我爱恋过的人和物,土地和山川,我是一茎 白发的芦苇,犹自劲立在夜风中守望。而这里的 秋空,没有鸿雁飞过。
恋爱不是一种快乐,青春也不是,如果你了解一个
人穿经怎样的时空老去的,你就能仔细品出某种特异的
感觉,在不同时空的中国,你所恐惧的地狱曾经是我别
无选择的天堂。不必在字面上去认识青春和恋爱,区分
乡思和相思了。我在稿纸上长夜行军的时刻,我多疾的
老妻是我携带的背囊,我唱着一首战歌,青春,中国的
青春。但在感觉中,历史的长廊黑黝黝的,中国恋爱着
但愿你懂得我哽咽的呓语,不再笑我痴狂,
就这样,我和中国恋爱过,一片碎片,一角残砖, 一些在时空中消逝的人和物,我的记忆发酵着深 入骨髓的恋情,一声故国,喷涌的血流已写成千 百首诗章。
浮居岛上卅余年,时间把我蚀成家宅那面斑 驳的粉壁,让年轻人把它当成一幅幅奇幻的画来 看,有一座老得秃了头的山在北国,一座题有我 名字的尖塔仍立在江南。我的青春是一排蝴蝶标 本,我的记忆可曾飞入你的幻想?
若说人生如戏,也就是这样了,她的笑瞳里
竟也闪着泪光。三分的甜蜜,竟裹着七分的苍凉, 我们走过的日子,走过的地方,恍惚都化成片片 色彩,涂出我们共同爱恋过的人和物。中国不是 一个名词,但愿你懂得,我们都不是庄周,精神
化蝶是根本无须哲学的。
握一把苍凉献给你,在这不见红叶的秋天,
趁着霜还没降,你也许还能觉出一点我们手握的
主旨归纳
《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告诉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七单元 讲读2 寂 寞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七单元 讲读2 寂 寞

2.风致 风姿
同:二者都用来形容美好。
异: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风趣。风姿:风度姿
态。
判断正误: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误,在句末括
号内加“√”或“×”。
①江姐的仪容本来是端庄的,经过化装,更显出一种典雅的
风.姿.。
(√ )
②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婉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
的风.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要点解读] 1.文章的题目为“寂寞”,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 “寂寞”? 提示: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 寂寞,从这个角度来说,梭罗把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作为伴侣, 人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一员,并不具有高于其他生灵的特权,因 而并不寂寞,这是梭罗基于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 受。文中的“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寂寞”是一种寂 静,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 一种精神的享受。
梭罗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同代人中对他褒少贬多。近 30 年来他的声望大为提高。有人把他奉为美国的先知;文学评论 界认为他的散文成就高于爱默生,并预言他对美国的未来将会产 生更重大的影响。1969 年,梭罗的塑像被正式安放在纽约的“名 人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梭罗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孤独的,但是他却不觉得寂寞,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 舞人的伴侣”。梭罗认为,大部分时间内,寂寞是有益于健康 的。一个在思想着、工作着的人总是单独的,但单独并非寂寞, 因为他是自由的、独立的自我。梭罗的“寂寞”生活并非完全 与世隔绝,他的“寂寞”建立在一种孤寂而真实的心灵体验之 上,是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思索的结晶。文章形象地描绘了大自 然的优美景色,叙写了瓦尔登湖边原始朴素的生活,充满了哲 理的火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海子和他的诗共61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海子和他的诗共61张

1. 在人类的遭遇中 在远方亲人的手中 为什么有这样的简朴 而单一的粮食 仿佛它饶恕了我们 仿佛以粮食的名义 它理解了我们 安慰了我们
粮食两节
2.谷 “谷”字很奇怪 说粮食——“谷” 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句话 诗人的创造 粮食——头顶大火——下面张开嘴来 粮食 头上是火 下面或整个身躯是嘴 大火熊熊的头颅和嘴 粮食
谬、萨特……
•海子诗歌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
• 诗人是世界之光。——卡莱尔

海子的诗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温暖而美丽的世
界。正如诗人苇岸所说: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
地的深处。他是民间的儿子,具有和谐的自然启
示的诗人。

他的抒情短诗大多以乡村经验为背景展开,
用抒情的文字构造一个质朴、梦幻般的世界,主
•村 庄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诗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两座村庄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村庄母亲怀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 安睡在雨滴中 是雨滴就会死亡!
五月的麦地上 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1989.2.2
重建家园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当你老了》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当你老了》课件(20张PPT)
2. 站在叶芝的立场上仿写一 句送给茅德·冈小姐的话,注意 恰当意象的选取。
例如: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示范举例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不问归期。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云漂泊九万里, 不曾歇息。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太阳升了落去, 无论朝夕。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凤栖梧桐,依 依不离。
叶芝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 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那是在已经死 去丈夫茅德•冈的再次拒绝了叶芝的求婚后,在叶 芝向茅德•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被拒绝之后,叶 芝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头。但事实上,叶芝 还是无法忘记茅德•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他还给茅德•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 绝。而且,茅德•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时间只能再一次焕发出她的 美:因为她风姿非凡、华贵雍容 ……只要她转过身,你就会知道 听人安慰有多么愚蠢。
——叶芝
世界最终会因为她没有嫁 给他而感谢她。
——毛德·冈
比较阅读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
• 逑。
窈窕淑女,君子好
•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
当你老了
威廉·巴特勒·叶芝
导入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不问归期。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雨洒落在热带 与极地,不远万里。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等了多年故人 的老城门,茕茕孑立。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柳动蝉鸣日落 潮汐,不能自已。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庭中枇杷,亭 亭如盖矣。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பைடு நூலகம்,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 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 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 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 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 张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故乡》(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故乡》(一等奖课件)
——余光中《满月下》
•谢谢大家!
人教2003课标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故乡
荷尔德林
铜梁中学校 李及婷
音乐欣赏
“我多想回到家乡 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 来抚慰我的心伤”
人教2003课标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故乡
荷尔德林
铜梁中学校 李及婷
一、诵读诗歌——触感诗意
(一)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用2字词语表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 来临!

——普希金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
三、分享诗歌,诗意表达
•同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故乡的诗句? 谈一谈感受。
多纤维的月色有点蓬松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痛苦(6次) 依恋 担忧 感激 期待 平静
一、诵读诗歌——触感诗意
(二)同桌交流:口头描述诗发挥想象。
河岸 森林
大河(船只) 群山
溪边(水波)
二、 走近诗歌——体悟情感
(一)诗人为什么选择故乡进行疗伤?
二、 走近诗歌——体悟情感
(二)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对待痛苦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带着鲑鱼去旅行》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带着鲑鱼去旅行》课件

探究主题
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现代社会, 我们需要怎么做?
学以致用
课后请大家观看微课 《文学作品中的以小见大》
作业: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
撷取生活中的一个幽默细节,运用 幽默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本文写于_______(时间)
返回
二、读准字音,并解 释词语。 ①揩油 ②胡吃海喝
返回
三、作者是带着鲑鱼去旅行, 在旅行中,产生了哪些事情? 请进行梳理概括。
①旅行购得鲑鱼 ②旅社登记受阻 ③腾出冰箱放鱼 答案 ④退房惊现巨额消费 返回 ⑤事后被误会,受到指责
四、本来是带着鲑鱼去旅 行的,却惹出莫名其妙的 “消费”的麻烦,一次愉 快之旅变成为难之旅,问 题出在哪里?用文中的句 子回答。
带着鲑鱼去旅行
艾柯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生于1932 年,意大利人。他是当前极负盛誉的记号语 言学权威,也是知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 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
一 1分
二三
1分
2分


2分
3分
NEXT
一、知人论世:
艾柯,______(国别)人,是一 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 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 小说家。他的________不仅畅 销全球,而且被改编成电影。
返回
五、第一自然段的简短数语,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第一段是“总”,以下文章主体是 “分”,全文是“总-分”结构,所以第 一段起着领起、提示全文的作用。 ②这几句话是高度概括的富有思想 的话,点明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
答案 返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读出问题
1、“很多很多的果汁——多得足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照料所有儿童预防 坏血病”是什么意思?(6人,1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3.《堤契诺秋日》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3.《堤契诺秋日》课件(共15张PPT)
Page 6
2、庄谐互现 寓庄于谐法,是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诙谐揶揄 的笔调来表现严肃庄重、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的 写作方法。其特点是:语言笔调虽然幽默诙谐, 但思想、内容必须庄重深刻。 从看似平淡的对话中,读者可以品味到作家的智 慧,两者忍俊不禁的语言营造出淡淡的喜剧效果, 而这种喜剧性又服务于文章思想的严肃性,带给 读者无尽的思考。
Page 3
概述文章内容
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游客, 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就“渔夫要不要出海 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游客认为渔 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 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 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 打打盹儿。
Page 4
交流讨论
你更羡慕谁的生活方式?
译文 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 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您也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 就完了。”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始时的话题,你刚才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Pa句ge 话11,就
P表现神情的句子: “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外国 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由于激动他又语塞 了”,“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等等,充 分表现了游客焦灼、急功近利的心情。
而表现渔夫的句子,如“回答是简短的,不假思 索的”,“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渔夫拍 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等等, 则充分表现了渔夫的闲适和乐天知命。
——池莉
Page 13
作业
1、为自己找十条幸福的理由并用优美的文 字表达出来。
2、课下阅读亨利希·伯尔的《卖笑人》,进 一步体会作者庄谐互见的文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堤契诺秋日_课件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堤契诺秋日_课件1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
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 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 的怅惘。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 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 梦想呢?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 先生目睹现实的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 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 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 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麻木自己的心灵。
【提示】 对大自然的虔诚,对最俭朴、最虔诚的 宁静祥和的农夫生活的追求。
万物均有灵性,散文、诗、画都是他与万物对话的桥梁。 他希望借此灵性的沟通,而与万物相融合。他的这种大 自然观,不觉间步入了中国诗人所传达的“我看青山多 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境界。他从战争中来,从 苦难中来,心中生出一股反现代文明、反美的倾向。在 他眼中,美国正是现代文明的化身。作家寄情山水,融 合自然,过隐士般的生活。
1.文本审美 《堤契诺秋日》
(1)作者善于把握风景中的色彩、光线及其变 化,描形摹状,形象生动。
(2)本文在写景上有总有分、详略得当。
2.写作迁移
黄山云海
阳光照耀,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 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 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 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 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 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 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 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 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 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 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2.那样安静而友善的夏日,就和施蒂弗特作 品中所描写的夏日一样,是如此地澄蓝、金黄、 平和与温柔,间或穿插着焚火对着树林吹上一两 天,提早摇落栗树绿色多刺的果实,将蓝色更添 上一层蓝,让暖紫、明亮的山脉显得更明亮,为 蝉翼般剔透的空气增添了一分透明。渐渐地,树 叶在数周里悄悄变色,葡萄叶变成黄、褐或紫色, 樱桃树转为绯红,桑树染上金黄色,在深蓝的金 合欢树中提早变黄的椭圆叶片,就像涣散的星光 闪烁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不宜寻章摘句,一味追求文辞美。 诗的语言是高度精练的,汉语又大多是以单音字为基本单位,欣 赏中国诗往往着眼于字词之美。我国古典诗歌一向讲究炼字、炼 句,有“诗眼”“词眼”之说。这些“诗眼”“词眼”大多能起到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融贯全篇的作用,所谓“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因而,从齐梁时代的诗论、文论巨著 《诗品》《文心雕龙》开始,就有了寻章摘句评诗的先例。寻找名 句、佳句,并细加玩味,成了我国读者的一种欣赏习惯。 外国诗歌里固然也不乏名句、警句,像雪莱《西风颂》中的“要 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像歌德的一些格言诗,像 日本一些精彩的俳句,也很受人喜爱。因为外国诗也讲究语言的锤 炼,讲究文辞的华美。古典长诗不说,即便是现代派诗人的即兴之 作也随处可见其用语之精妙,读读庞德的《地铁车站》、艾略特的 《窗前晨景》就可见一斑。
诗歌部分整合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 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 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 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然而,外国诗歌的语言美,主要不在于个别字、词的妥帖上,能称 之为名句传世的,也远不像中国古诗那样多。外国诗语言的魅力大 多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即使有些精辟的妙句,也往往离不开 前前后后的整体结构,很难脱离全诗单独摘出,而不受损伤。这同 中国古诗里摘出某些名句可以独立欣赏是不一样的。倘同中国诗 比较的话,它似乎更接近于那种“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 三、不可拘泥于欣赏中国诗的传统习惯。 正像白色在中国显示丧逝,在西方表证婚喜,不同民族有不同的 心理、习惯,在欣赏诗歌方面同样如此。诗歌,所以能以少胜多,以 一当十,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激发读者产生联想,得到言外之旨、 弦外之音的乐趣。 激发想象的多寡固然主要取决于诗本身的优劣,但也同读者的文 化阅历、审美趣味相关,还同读者的心理素质、欣赏习惯以及想象 力有关。就拿欣赏心理和想象力来说,我国的读者读中国诗,一见 到“柳”字就会联想到春天,想到爱情,想到送别,想到缠绵;一见到
当然,诗的音韵美并不全靠外在的语言的音乐性,还需依靠内在 的情感的韵律,即诗人情绪和情感波动的节奏。这种情感的韵律美 同语言的音韵美,是互为表里、和谐统一的。译诗虽难传达语言的 音韵美,却可以较多保留情感的韵律美,这对自由诗来说更为明显。 所以在译诗中,自由诗比起格律诗来,在音韵上的损失要小得多。 何况还有一些外国诗,语言的音韵美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翻译过来。 由此可见,外国诗歌的音韵美并非全都丧失,只是不能像欣赏中国 古典诗那样期望过高而已。
喜爱的花种,咏赞玫瑰之作多不胜数。彭斯的名诗《一朵红红的 玫瑰》,中国人读来未见十分出色,在西方却几乎家喻户晓,传诵不 绝。这就告诉我们在欣赏外国诗歌时,不能用我们固有的心理定式 和传统习惯去衡量,而要依据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去加以 理解。对于中西诗风的差异也同样如此,中国人喜爱含蓄美,并不 能因此轻视西方诗的明朗美;中国人不喜爱读长诗,也不能因此贬 低西方史诗的价值。
“月”字马上会联想到思亲、思乡、团圆等。柳色伤别,望月思乡, 已积淀成了我国民族的传统心理(我国人民对中秋团圆的重视即一 例)。所以,狄德罗说:“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 可是,外国人对柳、月之类就未必如此。外国诗人很少咏柳,专写 月亮的也不多,而且一般不把它同爱情、思乡直接联系到一起。这 里既有民族的心理差异,也有语言习惯的不同。中国把杜鹃当作哀 怨的化身,有“杜鹃啼血”之说,李商隐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而在 华兹华斯的名诗《致杜鹃》里,却把杜鹃称为“欢乐的鸟”,激发起诗 人的是美好的童年回忆。中国很少有人写诗咏唱玫瑰,玫瑰在中国 人心目中十分平凡,但在西方,玫瑰却是爱情的象征,是西方人最
炼字、炼词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 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结合诗 人的思想感情,从造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 来理解作者炼字、炼词技巧的精妙。 试题中常见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请对某字进行赏析。④本诗的某字,换成另 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⑤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⑥某词是全诗的 关键,为什么?⑦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⑧有人认为某词是全 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诗人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要求 分析“表现情感的手法”,而回答手法要考虑到的就是修辞,因而“拟 人”手法的判断就很简单了。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也是 答题的套路。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 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所以应侧重于思想情感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 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音也是美妙的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