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解释】因为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分别充有质量 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而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 ρ=mV可 知 V 甲<V 乙;在相同温度与压强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 体积成正比,故 n 甲<n 乙,B 项正确;A 项,气体的分子数与 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A 错误; C 项,因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等,由此判 断 C 错误;D 项,根据 M=mn 可知 M 甲>M 乙,D 错误。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例 3】 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 N2 和 CO B.等体积等密度的 CO 和 CO2 C.等温等体积的 O2 和 N2 D.等压等体积的 N2 和 CO2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例 1】 Leabharlann 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同,请你 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B.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不同 C.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配苏教版 化学 必修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
1.决定物体体积的因素 (1)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 (2)决定固体、液体体积的因素:微粒数和微粒本身的 大小。 (3)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微粒数和微粒间距离(温度和 压强的变化引起微粒间距离的变化,因此温度和压强也会 影响气体体积的大小)。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公式:pV=nRT(R为常数)。 式中T表示绝对温度,单位为开(K),摄氏温度与绝对 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T=273+t;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 体积,单位为升(L);n表示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常 数,R=0.082。 ②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1RT、pV=n2RT可推知n1=RpVT、n2=RpVT,由于 p、V、T、R均相同,故n1=n2。
气和1.60 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
A.6.72 L
B.7.84 L
C.10.08 L
D.13.44 L
【解析】
n(总)=
2.00 g 4 g·mol-1
+
1.40 g 28 g·mol-1
+
1.60 g 32 g·mol-1
=0.6 mol,
V(总)=0.6 mol×22.4 L·mol-1=13.44 L。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也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
推导。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
之比。
由pV1=n1RT、pV2=n2RT可推知V1=
n2RT,所以V1=n1RT× p =n1。
p
V2 p n2RT n2
n1RT p
、V2=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册教学案目录专题1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专题1 第一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第二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1 第二单元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专题1 第二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专题1 第二单元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2 第一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专题2 第一单元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专题2 第二单元第1课时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 第二单元第2课时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3 第一单元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专题3 第一单元第2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专题3 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3 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专题3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专题4 第一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专题4 第一单元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专题4 第二单元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3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精品教学课件
③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推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H2、Cl2、NaOH溶液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氯又有化合态的氯气单质。 ( × )
(2)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氯气。
(√ )
(3) 工 业 上 制 取 氯 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MnO2
据新浪新闻报道:安徽的王先生家里的新房刚刚装修完,他和 妻子打扫到卫生间时,他将漂白粉和洁厕灵一起倒进了坐便器。然 而刚放进去,一股刺激性气体便冒了出来,呛得他眼红流泪,嗓子 发痛。没过一会他便感觉到胸闷,而且头晕目眩、呼吸困难,随后 妻子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1)漂白粉、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示]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 酸。 (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漂白粉、洁厕灵混合为什么会 导致中毒?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漂白粉遇水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又会和盐酸反应生成 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氯气。化学方程式为:HClO+HCl===Cl2↑ +H2O。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①用含 4 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 反应;②用 87 g MnO2 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 HCl 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 气的物质的量( )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B [首先,实验室制 Cl2 时,当浓盐酸浓度逐渐变小后将不再反 应产生 Cl2;其次,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 HCl 与 Mn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所以含 4 mol HCl 的浓盐酸不可能全部反 应,所得 Cl2 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而 87 g MnO2 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Cl2,所以方法②比①所得的氯气多。]
【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④58.4 cm3
提示:①10.0 cm3 ⑤22.4 L ⑥22.4 L
②7.10 cm3
③18.1 cm3
⑦22.4 L
2.结合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分析,一定温度和压强 下,为何 1 mol 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
提示:不是。物质的状态有气体、固体或液体,在标准 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而 1 mol 固体或液体 的体积均不是 22.4 L。 2.当 1 mol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时,能否说明该气体一
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提示: 不能。 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均约为 22.4 L,
1.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③微粒本身 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 是 A.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④ D.①②④ ( )
解析: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 多倍,故微粒本身的大小对气态物质体积无显著影响。 答案:D
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同,请你推测其主要原 因是 A.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 )
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计算
1.概念:单位 物质的量 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 Vm 。
-1 -1 3 L· mol m · mol 2.单位: 或 。 -1 22.4 L· mol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
4. 计算: 气体的物质的量(n)、 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m)
Vm 。 之间的关系 V= n·
但 1 mol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时,并不一定说明该气体处于标 准状况下,比如适当的升高温度(气体膨胀)、增大压强(压缩气 体),也能使 1 mol 气体的体积变为 22.4 L。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②碱性氧化物(如MgO、CaO等):____与__酸_反_应__生_成_盐_和__水_的_氧______ _化__物____。
微点拨 ①纯碱是Na2CO3的俗名,不是碱,属于盐;②结晶水合物(如 CuSO4·5H2O)是纯净物;③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也可能是纯净物。
自主预习 探新知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分为 固态 物质、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 (2)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 可溶性 物质、微溶性物质、 _难__溶__性__物质。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
(4)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 物。
[ 答 案 ] (1)①④ ②③ (2)CO2 + 2NaOH===Na2SO3 + H2O MgO+2HCl===MgCl2+H2O
核心突破 攻重难
物质的分类中易错易混问题
1.对于同一种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属的物质类别也不 同。如NaHSO4既属于盐、钠盐、酸式盐,又属于含氧酸盐等。因 此在分类时必须明确分类的依据。
2.并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 氧化物;并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等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3.分类时注意物质的真实组成,不要被俗名迷惑,如盐酸是 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结晶水合物, 如CuSO4·5H2O,是纯净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钠盐
A [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
新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1单元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45张)
·
随 堂 检 测
课
关 键 能
C.2Fe2O3+3C=高==温==4Fe+3CO2↑
力
时 分 层
核 心 突
D.C+2H2O(g)==△===2H2+CO2
作 业
破
返 首 页
·
19
·
双
必
基
备
达
知
标
·
识
随
自 主 预 习
B
[选项 A 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无变化;选项 B 中二氧
堂 检
测
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由+4 价降低为+2 价,作为氧化剂;选项 C、
心
作 业
突
破 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返 首 页
·
·
必 备 知 识
自
主 预 习
必
备
关 键 能 力
核 心 突 破
知识
自主
预
3
双 基 达 标
随 堂 检
习测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
返 首 页
4
·
双
必
基
备 知
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达 标
·
识
随
自 主 预
1.在 2Na+Cl2=点==燃==2NaCl 的反应过程中:
课
关
时
键 能
(2)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
力
分 层
核
作
心
业
突
破
返 首 页
·
12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必
物质种类
常见物质
双 基
备
达
知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栏目导航
目标与素养: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如组成、性质)对物质分类。(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能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属性。(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掌握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变化观念)4.举例说 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能够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 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证据推理与模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但不
是氧化还原反应
( ×)
(4)2CO+O2=点==燃==2CO2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 )
栏目导航
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
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CH3COONa”的分类
栏目导航
2.物质分类的意义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物质 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 成、结构和性能。
栏目导航
二、物质的转化
1.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反应类
型
反应形式
反应类型
实例
A+B===AB
__化__合__反应 2_H__2_+__O_2_=_点=_=_燃=_=_2_H__2_O_
栏目导航
(2)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下同),属
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⑤⑥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 。
栏目导航
1.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其标准是根 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若一个反应中同时既有单 质,又有化合物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若一个反应中只有单质之 间的转化,则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O3 3O2)。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1(共24张PPT)
应会: 对不同的混合物能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常用仪器的使用
练习1: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A.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溶液中的溶剂不能互溶.
单元二: 研究物质的 实验方法
下面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 C )
选项 A B C D
需要分离的物质
CCl4和水的混合物 MgCl2溶液与Mg(OH)2的混合物
酒精的水溶液 KNO3与NaCl混合溶液
分离方法 分液 过滤 萃取
应知2: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应会: 能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置 氧化还原反应换反
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 分
非解氧化还原反应
反 应
练习2: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的是 ------------------------------------------------( C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铝 B.酸性氧化物 干冰
Al2O3 CO
C.酸 D.盐
硫酸 纯碱
H2SO3 Na2CO3
物质的分类
混
合
物
按 所
物
质含
化
物 质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整合课件(25张)
-5-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高考真题
【例题 1】对牙膏中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 物质类别。 牙膏 牙膏 A 牙膏 B 牙膏 C 氧化镁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 (MgO) (CaCO3) (SiO2)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易溶”或“难 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 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 生石灰 石灰水 碳酸钙
-7-
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高考真题
答案:(1)碱性氧化物 盐 酸性氧化物 (2)难溶 (3)①CaCO3 ③Ca(OH)2+Na2CO3 CaO+CO2↑ ②CaO+H2O CaCO3↓+2NaOH Ca(OH)2
(4) 石灰石 氯化钙 碳酸钙 (答案不唯一) 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
-12-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高考真题
专题 3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综合计算
1.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各量间的关系。
-13-
专题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高考真题
2.注意方法与技巧的应用。 (1)关系式法。常用的有:化学反应关系式、电子得失关系式、原子守 恒关系式。 (2)反应物过量问题的计算。 此类问题必须先利用已知的反应物的量进 行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然后以不足的那种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还应注意反应 物中的过量物质与生成物可能继续发生反应,此种情形往往稍不留神就会 造成错误。 (3)差量法的应用。常有质量差、浓度差、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 化合价差、 溶解度差、 反应过程的热量差等,该法的应用可省去烦琐的中间 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快捷化。 (4)守恒法的应用。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原子或原子团守恒、物质的量 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等。这些守恒关系为我们解答复杂题目提 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利用守恒关系解题,可不必纠缠过程的细节,只注意有 关问题始态和终态之间的某种守恒关系,建立等式求解。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一第一单元
1.相互关系(下图)
2.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 ①金属 金属+
②非金属 非金属+
③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2)胶体均一、稳定 ①主要原因 胶体粒子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种胶体的胶粒因吸附分散剂 中相同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彼此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 凝聚。 ②次要原因 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4.胶体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单个分子达到胶体粒子大小的物质可直接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
解析: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若溶液中溶质是非电解 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 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故选D。 答案:D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微粒直
径
分散质微粒
实例
外观
稳定性
性 质
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B
1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解析:过氧化氢是纯净物,不可能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A项错,元素只有 种类,无个数,故B错。 答案:CD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1.1.3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聚集状态 配套课件(共34张PPT)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量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2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总结提升
第3课时 │ 典例类析
► 类型四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互作用的微粒
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有气
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还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具体关系如
下:
2CO
+
点燃 O2=====2CO2
化学计量数 2
1
2
微粒数
2
1
2
物质的量 2 mol 1 mol 2 mol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 1.__物__质__所__含__微__粒__数__的__多__少___________; 2.__物__质__的__微__粒__间__的__距__离_____________; 3.__物__质__的__微__粒___本__身__的__大__小__________。
第3课时 │ 典例类析
变式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含有6.02×1023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约为11.2 L C.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Cl2为0.5 mol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 mol [答案] A [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故A正确;B中的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 6.02×1023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 mol,在标准状况 下体积应约为22.4 L,B错误;C中并非标准状况,错误; D中,虽然在标准状况下,但此时H2O并非气态,错误。
2017秋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同步课时教学课件-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共38张PPT)
(3)电子转移以m×ne-的形式表示。m表示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n表示每个原子 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如:
2.单线桥法 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数目或 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1)箭头由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 (2)只标明得失电子总数,不必写“失”和 “得”。如:
特别提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还原剂失去电子 的数目。 例1 (2011年浙江宁波高一检测)(1)分析下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用双 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被 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
点燃
【思路点拨】 解答该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 准确判断给出的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 反应。 (2) 明确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及注 意事项。 (3) 明确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及注 意事项。
【解析】
首先分析各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
价的变化,根据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失去电 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得到电子,
4.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__ 失去 电子的 氧化 反应,表现_______ 还原 性, 物质,发生_________ 氧化 产物。 生成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1 .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 _______ 转移 ,包 括电子的________ 得失 或电子对的________ 偏移 。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 __________ 化合价 发生了 改变。 3.判断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的 _________ 化合价 是否发生了改变。
① 2Na+Cl2===== 2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OH+HCl===NaCl+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用单线 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BaCl2+Na2SO4===BaSO4↓+ 2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2HCl===FeCl2+ 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
【温故知新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有哪些பைடு நூலகம்性?
提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这 些微粒的共同特点有:①粒子是不断运动的;②粒 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③粒子间有间隔。
2.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哪几种?同一物质呈何种状态时,体积 最大?
提示:物质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对质量 相同的某种物质来说呈气态时体积最大。
氯化钠 、冰 等属于晶体, (4)常见实例: ________ 而石蜡、 玻璃 等
属于非晶态物质。
探究 2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
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填写表中空白。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聚 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排列紧 固态 密,微粒间的 空隙很 小 微粒的运动 方式 在固定的位 置上 振动 宏观性质 有固定的形 状,几乎不能 被压缩
(2)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中微粒间的
距离
近似相
等。故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
大致相同 ______________ 的体积。
[成功体验] 1.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A.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④ D.①②④ )
(2)特例: 标准状况下的 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 L 。 ①标准状况:温度 273 K ,压强 101 kPa ②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Vm (3)计算公式: V=n· 22.4 L· mol
-1
。
。
。
[必记结论] (1)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态物质, 对于固态物质和液态物 质来讲是不适用的,气体可以为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2)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种类无关。 (3)气体摩尔体积并不都约等于 22.4 L· mol-1,22.4 L· mol-1 只是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一个特例。 (4)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若温度和压强保持一 定,那么气体摩尔体积也保持不变。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共19张PPT)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2
1
一、分散系的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
溶液 食盐水、糖水
乳浊液 油水混合物 浊液
悬浊液 泥水、石灰浆
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分散质的物质
2020/7/27
2
1.溶液和浊液在性质上有哪些差异?
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为什么溶液和浊液在性质会有这样的差异?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9m,小于 10-7m;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2020/7/27
3
二、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1、定义: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z 例:豆浆,氢氧化铁胶体[Fe(OH)3(胶体)]
5
2、胶体的性质
可用于区分 胶体和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 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光亮
通路的现象。
2020/7/27
6
清晨的树林······
2020/7/27
7
[拓展视野] 胶体的吸附性与水的净化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净水的是 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称 明矾,它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Al(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并沉 降,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所有可溶性铝盐都 可以作净水剂。
2020/7/27
8
3、分散系的种类
分散系
分散质
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课件:专题1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化学反应的分类 (1)
反应类型
定义
实例
A+B
化合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
点燃
+……===X 应 质的反应
3Fe+2O2===== Fe3O4
X===A+B +……
分解反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2KClO3=M=△n=O==2 2KCl+
应 物质的反应
3O2↑
AB+C===A 置换反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Zn+H2SO4===ZnSO4+
△ 这个分解反应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NH4HCO3===== NH3↑ +CO2↑+H2O,故 C 符合题意。 答案:C
3.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
同的原子。下列对该过程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一种物质过量 C.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①②③④
解析:化合反应可以生成水,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 A 错误;分解反应
可以生成水,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 B 错误;置换反应可以生成水,
例如,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故 C 错误;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水,例如,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 D 正确。 答案:D
[名师点拨] 图 1、图 2 均能反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其内涵是 部分化合反应和部分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 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 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讨] 1.一个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为什么?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解析: a 中发生的反应为 Ca(OH)2+H2SO4===CaSO4↓+2H2O(复分解反应);b 中发 生的反应为 Ca(OH)2+CuCl2===CaCl2+Cu(OH)2↓(复分解反应);c 中发生的反应为 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d 中发生的反应为 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共17张PPT)
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
钠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NaCl晶体
点燃
2Na + Cl2 === 2 NaCl
反应规律:氯气可绝大多数金属(除Au、Pt外)反 应, 生成高价金属的氯化物
思考:FeCl3和CuCl2能用它们的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取吗?
2、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非金属金属反应生成氯化物
点燃或光照条件下,氯气能与氢气反应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 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瓶口冒白雾;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遇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 生成的气体HCl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遇空 气中水蒸气,呈现白雾。
点燃
H2
+
Cl2
=== 2HCl 或光照
点燃下,氯气能与磷反应
白磷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想 一 氯气跟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规律吗? 想
三.氯气的用途:
消毒剂 漂白剂 氯化物
冶金
聚氯乙烯塑料
药品
知识与能力训练
1、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C )
不能由单质和盐酸置换而成的是( D )
A、AlCl3 B、NaCl C、FeCl2 D、CuCl2
照是 HClO 分
解
4、氯气与碱反应
*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H2O
次氯酸钠
*工业上生产漂白粉,是通过氯气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
2Cl2 + 2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ol物质的体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④58.4 cm3
提示:①10.0 cm3 ⑤22.4 L ⑥22.4 L
②7.10 cm3
③18.1 cm3
⑦22.4 L
2.结合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分析,一定温度和压强 下,为何 1 mol 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
1.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③微粒本身 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 是 A.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④ D.①②④ ( )
解析: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 多倍,故微粒本身的大小对气态物质体积无显著影响。 答案:D
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同,请你推测其主要原 因是 A.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 )
但 1 mol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时,并不一定说明该气体处于标 准状况下,比如适当的升高温度(气体膨胀)、增大压强(压缩气 体),也能使 1 mol体,是否必须为纯净气体?
提示: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 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但是以混合气体中气体之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为前提。 如标准状况下 0.2 mol H2 和 0.8 mol O2 的混 合气体约为 22.4 L。
2.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微粒的 数目、微粒的 大小 、微粒之间的 距离 。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结 构与性质,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 固体、 液体密度均为 293 K 时的测定值, 气体密度为 1.0×105 Pa、273 K 时的测定值)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 1 mol 这些物质的体积,并将计算 结果填入表中。
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计算
1.概念:单位 物质的量 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 Vm 。
-1 -1 3 L· mol m · mol 2.单位: 或 。 -1 22.4 L· mol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
4. 计算: 气体的物质的量(n)、 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m)
Vm 。 之间的关系 V= n·
B.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不同
C.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同 解析:气体的体积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和气体分子的数目
(气体分子的数目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不是气体分 子本身的大小。 当温度和压强确定后,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就 确定了,所以此时气体体积的大小只决定于气体的物质的 量,气体体积不同,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答案:B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
1.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及 微粒间的距离。其中,气体微粒间的距离远大于微粒本 身的大小。 2.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 Vm 表示,在 0 ℃和 101 kPa 条件下,即标准状况下,Vm =22.4 L· mol 1。
提示: (1)
(2)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 故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 大致相同的体积。
1 . 1 mol 任何物质中的微粒数目都是相同的,即约 为 6.02×1023。因此,1 mol 物质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构成物质的 微粒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 2.固态或液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 1 mol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 不同的固态或液 态物质中微粒的大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 的体积是不同的。
[特别提醒] (1)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非气体不研究摩尔体积, 要注意物质的状态。 (2)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 Vm=22.4 L· mol 1, 非
-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不一定等于 22.4 L· mol-1。 (3)22.4 只是个约数,不是准确值。
1.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 22.4 L 吗?
提示:不是。物质的状态有气体、固体或液体,在标准 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而 1 mol 固体或液体 的体积均不是 22.4 L。 2.当 1 mol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时,能否说明该气体一
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提示: 不能。 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均约为 22.4 L,
-
3.V、Vm、n 之间的关系:V=n· Vm。 4.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 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物质的聚集状态 (1)宏观物质的聚集状态,如:气态、 液 态、 固 态,固态可 分为 晶体 (如氯化钠、纯碱等)和 非晶态物质 (如石蜡、玻璃等)。 (2)从微观上考察,物质是 原子、分子或 离子 的聚集体。
物质 Al Fe H2O C2H5OH H2 N2 CO
摩尔质量 /(g· mol-1) 26.98 55.85 18.02 46.07 2.016 28.02 28.01
密度 2.70 g·cm-3 7.86 g·cm-3 0.998 g·cm-3 0.789 g·cm-3 0.089 9 g·L-1 1.25 g·L-1 1.25 g·L-1
3. 对于气体来说, 微粒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微粒本身的直径, 1 mol 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微粒之间的距离。 而气体分子之间 的距离受温度和压强等外界条件影响,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 体微粒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 1 mol 任何气体都 具有相同的体积。 4.等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无规律;同温同压等物 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