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的研究现状文库
试析《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
![试析《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e185e6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1.png)
试析《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说文解字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它以文字推研字义,加以解释,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贡献也是非常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区分得不够清楚。
例如,它将“钩”作为“叁”的释义,将“抉”作为“兮”的释义,将“玄”作为“黑”的释义,将“舒”作为“收”的释义,将“空”作为“虚”的释义,而不详细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文学中的不同用法。
其次,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间的替换也有所忽视。
例如,它将“小”(xiǎo)文字用来代替“小”(xiǎo)字,将“空”(kōng)文字用来代替“空”(kōng)字,将“重”(zhòng)文字用来代替“重”(zhòng)字,将“轻”(qīng)文字用来代替“轻”(qīng)字,而没有深入讨论这些词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与此同时,说文解字注也忽略了同义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问题。
由于说文解字注并没有对原文中所使用的词语进行详细分析,因此很难从中分析出当时诗人所使用的同义词是否有特别的意义、有不同的寓意或对文章有重要的贡献。
此外,说文解字注也没有探讨同义词的历史变化问题。
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的汉语词汇已经演变出了今天使用的一些词语,而说文解字注却没有对这些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甚至没有提及古代其他同义词,也就无法对历史词义演变进行跟踪和考察。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在于:1)它对同义词间的区分不够清楚;2)它忽视了同义词间的替换;3)它忽略了同义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4)它没有探讨同义词的历史变化问题等。
因此,要想更好地认识同义词研究,就必须从多个层面来研究说文解字注,力求准确地揭示其中的规律与特性。
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53e0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汉字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于约公元前4000年的甲骨文•甲骨文发展成为金文、篆文、隶书和楷书等字体•汉字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有密切关系汉字的演变•唐代以前的汉字存在着各种异体字•唐代开始形成了规范的汉字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改变和调整汉字的现状•现代汉字已成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文字之一•汉字有着独特的书写方式和阅读习惯•汉字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新词汇、新字形不断涌现汉字的价值•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独特形象和文化意义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学习汉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思想体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总结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着力量。
对于汉字的研究和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中华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汉字的学习•汉字的学习需要掌握基本的字形和笔画顺序,以及一定的书写规范•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通过阅读汉字书籍、杂志、报纸以及接受汉字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汉字水平•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汉字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比如汉字输入法和在线汉字学习平台等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汉字进行科学研究和保护,防止因汉字演变和使用习惯的变化而导致汉字失传或遗忘•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汉字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培养人们的汉字意识和汉字文化自信结论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现状、价值、学习、保护和传承等多个方面来看,汉字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独特文字,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
对汉字的研究和了解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体验,也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基础。
因此,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对我们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让我们一起努力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为文明和和谐的世界作贡献。
《说文解字》对汉字研究的贡献(1)
![《说文解字》对汉字研究的贡献(1)](https://img.taocdn.com/s3/m/3e7895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8.png)
汉字研究的重要性
汉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富 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可以深 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
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汉字仍然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汉字 的研究,可以改进和优化汉字的书写、排版、识 别等方面,提高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效率。
丰富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1 2 3
阐释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分析,揭示了汉字所蕴 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如尊卑、礼仪、道德 等。
展现了汉字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研究,展现了汉字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推动了汉字书法艺术的传 承和发展。
促进了汉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和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引言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的作者及成书时间:《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成书于 公元10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 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 辞书。
《说文解字》的内容及编排:《说文 解字》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 )1163个,共10516字,均按540个 部首排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
CHAPTER 04
《说文解字》对汉字研究的 贡献
确立了汉字研究的科学体系
建立了汉字形、音、义的完整体系
01
通过分析字形,探究字音和字义,为后世汉字研究提供了基本
范式。
对汉字进行了系统分类
02
将汉字按照字形、字义和读音等标准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入研
究和理解汉字。
揭示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脉络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汉字学理论研究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汉字学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1ab13404a1b0717ed5ddc4.png)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汉字学理论研究摘要:《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古文形体,在字义的释义中蕴涵了丰富的上古文化与语言内涵,是我们借以辨识古文字的阶梯。
其中“就形以说音义”是研究汉语和汉字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这也是《说文解字》全面显现了汉字构形的规律的经典章节。
《说文解字》在汉字构形学、字源学等诸多方面为汉字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构形学汉字学引言《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依照部首顺序编写而成的字典,同时是至今被发现的最原始的字书中的一部。
在我国古代语言学历史中,这部字典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其成就之高,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历史之久远是其他语言学类典籍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说文解字》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语言学历史中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我国古代语言学发展演变历史中,许慎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其关于汉字学的理论着重表现在《说文·叙》里,这篇文章为我国汉字学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也是汉字学发展历史上提纲挈领的重要说明。
《说文·叙》非常全面且系统地解释了文字的发源、演变、作用、架构等情况。
[1]《说文·叙》的重点内容包含了文字来源、“六书”造字理论、文字字形的发展变化、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大环境演变的联系、文字的根本和功用、文章创作(主旨、规则和方法)等。
许慎用宏观的视角,有着领先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汉字学观念以及科学的语言学概念,并以自文字现实使用情况为起始点,研究多年才编撰出《说文解字》这部伟大的汉字学作品。
其关于汉字学概念以及语言学观点重点表现在下面三点上:一、许慎关于文字发源、内部构架的发展以及字形演变的观点(一)文字发源文字的创造是全人类进步到一个转折的关键地方,从此跨入了文明期。
所以,有关文字发源的情况,长期以来均是学界探索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而许慎的这篇著作就是探索讨论关于汉语言文字发源开端问题的,在汉字被创造出来以前,华夏大陆子民都是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帮助记录重大事件的,直至仓颉创造出了汉字。
《说文》的研究
![《说文》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a19fd7b14e852458fb5772.png)
通论三《说文解字》的研究概况一、清代以前的《说文》研究清代以前的《说文》研究者,首推三人:一个是唐代的李阳冰,另外两个是南唐时代的徐铉、徐锴二兄弟。
李阳冰,字少温,约生于唐开元年间,卒年不详。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曾为缙云令、当涂令。
官至将作少监。
工小篆。
初学李斯《峄山碑》,据说后来曾对仲尼《吴季札墓志》有所借鉴,便变化开合,自成一体。
宋元人称其不下李斯,受到后人推重。
曾刊定《说文》三十卷,今不传。
据《说文》徐铉校定本所引以及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李阳冰大致做了不少正形(纠正《说文》篆文的写法及形声的分析)、正义(对《说文》的解说提出不同意见)的工作,其中虽然有不少误改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他刊定《说文》还是有功绩的。
徐铉、徐锴是二兄弟。
绦铉,字鼎臣,生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卒于北宋淳化二年(991),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初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代吴以后,官至吏部尚书。
后随后主李煜归宋,为太子率更令,加给事中,官至散骑常侍。
他一生最大的学术功绩就是对《说文》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校定,今以大徐本行世。
在大徐本中,除了对《说文》作了版本订正、增补正文、补新附字、加注反切等工作外,还对《说文》作了简要注释。
这些注释有些是他个人的见解,凡注“臣铉等曰”者便是,这一类共407条;有的是引用他弟弟徐锴的看法,凡注“徐锴曰”者便是,这样的也有141条;另外还有几条是引用了李阳冰的意见。
注释的内容大体分辨形、辨音、辨义三类。
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乏谬误。
徐锴,字楚金,生于后梁贞明六年(920),先于兄卒于北宋开宝七年(974)。
书工八分和小篆,与徐铉同享大名于江左。
南唐中主李璟见其字,以为秘书省正字。
曾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今本有缺佚。
四十卷中,除后十卷是杂论外,前三十卷都是逐条解释《说文》的,一般用“臣锴曰”、“臣锴案”的形式与原作相区别。
他的解释常常是补充本义、增补别义或引申义。
比如《说文》训“婴”为“颈饰”,他在下面作了增补:“徐锴曰:又,女曰婴。
《说文解字》释义研究
![《说文解字》释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78e2d15022aaea998f0fd0.png)
2.1探 求 本 义
《口部 》问 :讯 也 :《言 部 》讯 :问也 。
(It文》是通过说 明字的本形来求得字的本义的,因为字
《言部 》谨 :慎 也 :《心 部》慎 :谨 也 。
之 本 义 与 本形 是 密不 可 分 的 ,不 明本 形 则 无 以 明本 义 。例如 :
(3)递 训 ,其 形式 为 A,B 也 ;B,C也 ,C,D 也 … …如 :
互 训 、义 界 、象形 、比拟 事 物 、由 反知 正 、增 字 足义 、推 因 、举 例 容 使“狼 ”的形 象 顿 时 变 得 栩 栩 如 生 ,使 读 者 一 目了 然 。
、 种属为训、系统 制约释义 பைடு நூலகம்换名、旁见 说解 、委婉 、说 明关系、
(4)由反知正, 解释某~词时用其反义词7Ju否定词来解
起 就 吸 引 了众 多 学 者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在 漫 长 的研 究过 程 中 当 全新 且 准 确 地 定 义 。 又 譬 如 :“《女 部》媪 ,女 老称 也 。”此 处 又
然就形成 了一个壮观 的说文学派 。尽管如此 ,但是关于 《说文》 告诉 大 家 ,“媪 ”指 的 是 年 老 的 妇女 ,仿 佛一 个 老妪 的形 象跃 然
部》晋 ,进 也 。
(1)同 部 互 训 ,其 形 式为 A,B也 ;B,A 也 。A 与 B 为 同
(2)先说 明字义 ,在 说得名的 由来。例如:《韭部》韭,菜名,
部 。如 :
一 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女部.姻,婿家也 。女之所因,故日姻 。
《口部》呻 :吟 也 ;吟 :呻 也 。
1.1互 训
1.3 推 因
互 训又 叫 同义 相 训 ,是 指 用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意义 相 近 的
2000—2008年《说文解字》研究的统计分析——以CNKI收录的论文为例
![2000—2008年《说文解字》研究的统计分析——以CNKI收录的论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78b7e40975f46527d3e1f3.png)
20 - 20 年 《 文 解 字 》 究 的 统 计 分 析 00 0 8 说 研
以 C NKI 录 的 论 文 为 例 收
陶 生魁
( 陕西 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西 陕 西安 706 ) 10 2
[ 摘要 ] 运用统计软件 S S 1 . P S 6 0对 20 - 2 0 年 C K 收 录的 4 4篇有 关《 文解字》 以下简称《 文》 的研 究论 文 00 0 8 N I 7 说 ( 说 )
笔 者 为每篇 文章 都进 行 了编号 。
( ) 计 方 法 二 统
的论 文 《 国 5 建 0年来 的 ( 说文解 字 ) 研究 》 对 建 国 以来 5 (9 9 19 ) 说 文 解 字》 0年 14 - 9 9 的《 研究 分 三 个 阶段作 ) 说 研 究述 评》 对 19- 20 9 2 02十 年 间 《 文 》的研 究 说
题上 , 一些 学者 已经作 出 了努力 , 扬州 大学 班吉 庆 如
本研 究采 取 目的抽 样 法 , C K 在 N I中以检 索 项 :
篇名 , 索 词 : 文 , 索 模 式 : 确 , 索 时 间 检 说 检 精 检 20 -20 , 索 范 围 : 史哲 进 行 了检 索 , 得 到 00 0 8 检 文 共 论 文 74篇 , 3 将结 果 中和 《 文 》 究 没 有直 接 关 系 说 研 的文 章过 滤 以后 , 得论 文共 44篇 。为方便 研究 , 获 7
进 行 统 计 , 果表 明 : 说 文》 究 的 成 果 随 时 间推 移 大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文 的 选题 不 存 在 作 者 性 别 差 异 但 存 在 作 者 出生 年 代 结 《 研 论 的差异 ; 高校 的 男性 师 生是 研 究 的 主 力 ; 高校 学报 是 论 文发 表 的 主 阵地 。在 未 来 的 一 段 时 期 内, 说 文 》 究 的 水 平 要 继 续 提 《 研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a7c626bdd3383c4bb4cd2e1.png)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综述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它成书于东汉中叶,当时反切这种在我国古代较先进的注音方法尚未出现,在一般的经传注释中,普遍用“读若”来明音。
大徐本《说文》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其中明确标以“读若”,包括“读若某”、“读若某同”、“一曰读若某”、“又读若某”及“或读若某”等多种形式的条目就有七百五十三条,大约占总字数的8%,由其所占比例来看,“读若”确为《说文》中一大重要条例。
历代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及《说文》的研究者们都对它给予极大的关注。
总的来看前人关于《说文》“读若”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读若的由来、读若的拟音形式和读若的作用三个方面,下面本文将以《说文》“读若”材料为基础,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研究,试图对近几年来的《说文》研究作一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期望能从中有所收获,疏漏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读若的拟音形式“读若”拟音的形式主要由陆宗达先生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汉字的读音问题,做了两种处理:第一,用形声系统说明造字的音读。
第二,用‘读若’拟出汉代人的读音。
”在许慎作《说文》的时代,反切还未及发明,不得不用‘读若’注音方法来拟音,即用当时流行的、为人们熟识的字给其他字注音。
通常,人们把被注音的字叫做“被解字”,把用来注音的字叫做“读若字”。
陈坤德先生在《说文解字》读若析中把“读若”拟音的形式概括为如下几种:(一)用一个字拟出被释字的读音例如:1、手部:“扮,握也。
从手,分声。
读若粉。
”2、人部:“侸,立也。
从人,豆声。
读若树。
”3、虍部:“虔,虎行貌。
从,文声。
读若矜。
”按:前两例的拟音字与被释字读音相同:例1扮、粉声旁同为分,两字均音帮纽文韵;例2位、树均音禅纽侯韵。
后一例的拟音字与被释字读音相近:例3虔的上古音为群纽元韵,矜的上古音为群纽真韵,两读纽同韵近。
《说文》用一字拟音,所用的字大多是当时人们熟悉的字,如:“鏏,读若彗”、“虫虫,读若昆”等等。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c28b932b90d6c85ec3ac638.png)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
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
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
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d96f3f050876323012125a.png)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字书,它广泛地吸收了两汉学者对文字研究的成果,开创了五百四十部的字书编排体例,并从每个字的形、音、义各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自从它问世以来,历代学者不断地对这部书从各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对于《说文》重文的研究,自古即有之,本文将就前人对《说文解字》重文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说文解字》重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标签:说文解字;重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许慎成书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时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字书,它广泛地吸收了两汉学者对文字研究的成果,开创了五百四十部的字书编排体例,并从每个字的形、音、义各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自从它问世以来,历代学者不断地对这部书从各方面进行研究。
不到一百年,此书就流行于世,历朝历代奉之为小学研究的经典,成为后世规范字书的主要参考者。
其中对于《说文》重文的研究,自古即有之,其研究的总的特点是注重考据、校释甚繁,重视类别研究、历史类型的特殊性研究而忽视历史研究和重文性质及发展规律的研究。
以下拟从性质、聚合类别、来源、结构、音韵训诂、其他六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设想。
一、重文性质研究《说文》重文研究必须首先理清重文的性质,包括重文的概念、重文与正篆的关系。
重文即重出的异体字,”重文”作为文字学的一条专门术语,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在解说字头时在其后附录与该字头音义完全相同但形体却存在差异的字形,许慎将之称为”重文”。
范进军《大徐本重文初探》:”大徐本《说文解字》的篆体字头下有时出现另外一个或几个篆文这另外出现的篆文,许慎称之为重文。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异体字。
因为重文的音义与正文重文重复,只是形体有别,所以叫重文。
”清代乾嘉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把《说文》重文分为”同部重文”(音义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列同部者)和”异部重文”(音义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且分列两部者)。
《说文解字叙》研究
![《说文解字叙》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a2cf25a6c30c2259019ee1.png)
《说文解字叙》研究一、《说文解字叙》名称研究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引言”“前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自序”是作者自己写的,内容多是说明文章的写作内容、缘由、经过等。
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是介绍该书的思想内容并评价其艺术特色。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于序言的定义。
但是在许慎的那个年代,是怎样定义序言的呢?这是我们忽视的问题。
那么《说文解字》的序言应该称为什么?正如上文所言,从广义上来说《说文解字序》和《说文解字叙》都是可以的。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认为应该称为《说文解字叙》。
其原因从《说文解字》中可以想见。
《说文解字》中解释“序”为“?|西墙也。
从广予声。
徐吕切”,即堂屋前的东西两侧门墙。
字形采用“广”作形旁,采用“予”作声旁。
其本义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
本义只见于古文。
例如:(1)序,东西墙也。
(《说文》)(2)东西墙谓之序。
(《尔雅》)(3)西序东向。
(《尚书?顾命》)(4)奠爵于序端。
(《仪礼?乡饮酒礼》)(5)直东序。
(《仪礼?士冠礼》)(6)宾升,立于序内,东方。
(《仪礼?燕礼》)后借代引申为名词,指规则中的先后,次第。
如:(7)与四时合其序。
(《周易?文言》)(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楚辞?离骚》)(9)内官序当其夜。
(《左传?宣公十二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性发生改变,成为形容词,义为“开始的,居首的,第一的”。
指“序跋”“序文”“序言”等等。
例如:(10)序以建言,首引情本。
(《文心雕龙》)(1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说文解字》解释为:“叙,次弟也。
从攴余声。
徐吕切。
”叙,甲骨文(又,抓)(尖圆屋顶)(才,房柱和横梁),造字本义:依序立柱加顶,搭建房屋。
《说文》解释其为次第顺序,即秩序,第一步。
这个义项只见于古文(叙言)。
例如:(12)叙,次弟也。
(《说文》)(13)百揆时叙。
(《虞书》)(14)行其秩叙。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部类研究情况概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部类研究情况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142c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b.png)
2021年第5期第37卷(总第48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F ED U C ATIO N A L IN S T ITU T E OF J IL IN PRO VINCENo.5,2021Vol.37Total No.485近二十年《说文解字》部类研究情况概述裘晓辰(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自《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问世以来,前人学者对其研究不胜枚举。
历经了唐宋整理校勘研究、元明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全面系统研究、近代加入古文字材料综合研究这些阶段,21世纪的《说文》研究步入新阶段。
以《说文解字》中某一 或某几部类字做专门研究,多见于近二十年的学术论文中。
关于《说文》部类字的研究尽管涉及了很多方面,目前看来仍有深入 的空间。
关键字:《说文解字》;部首;部类;研究综述doi : 10.16083/ki. 1671 -1580.2021.05.036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本文仅就近二十年来硕博论文中涉及《说文解字》部类研究的成果进行考察。
该类文章涉及到部类研究的方方面面:―、部首专题研究(一)侧重词汇研究1. 涉及字义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该类成果涉及到《说文》的众多部首,以收字数量较多的言部、火部、水部等为研究热点。
研究内容则是以字义为基础,打破许书部首分列顺序,建立新的部首字意义体系。
这一部分研究通常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
如王莹《< 说文解字> 车部字研究(2005)》的第二、三章系统考察了车部字的意义及在典籍中的行用情况,值得借鉴的是文章选取《诗经》《左传》《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这六本专书来考察秦汉时期车部字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车部字在《诗经》时代以本义为主,《左传》时期词义有了明显发展,两汉时期词义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
此外,还有赵宋婷《< 说文解字>人部字研究》(2009)、冯能斌《<说文解字>言部字研究》(2012)、聂小刘《<说文解字>木部五十字集释研究》(2012)、钟玉芳《< 说文解字> 言部字意义系统研究》(2013)、周敬旻《< 说文解字> 金部字释义研究》(2017)等。
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220b15fc4ffe473368ab51.png)
四、结 语
《 文 》 自汉 代 问世后 ,经魏 晋 隋唐 的发 展 ,到宋代 说 在 “ 书”中 ,清代学 者讨论 最多 的是假 借 。 《 文 》 六 说 徐 锴作 《 文解 字系 传 》 、徐 铉 校订 《 文 》 ,形 成大徐 说 说 所 说 : “ 借 ”究竟 为 何意 ,这 是 备受 争 论的 问题 。侯 康 《 假 说文 》 “ 定于一 尊”的局 面。人清 以来 ,戴震 、钱大 昕等 说文 》倡导后学 ,流风所披 , 《 说文 》之学盛极一 时。 《 文假借例举 》,认为假 借为六 书之一 , “ 说 制字之 时已有 以 《 段 、桂 、王 、朱 《 文 》四大 家的崛起 ,标志着 《 说 说文学 》 之。非有字之时有之也 。” 当时 ,谁要没有读过 《 说文 》。就会 对假 借的 看法 也存 在 分歧 ,表现 在 假借 和 引 申的分 和 达到空前 鼎盛阶段 。 “ 以论字者必本 上 。传 统文 字学 曾把 字 义引 申看 做 典型 的假 借 现象 。侯 氏 被认 为是 孤陋寡 闻 ,遭 到学林 的轻视 。 ” 1“ 说 于此 《 说文 》 《 文假借例举 》 “ 辨 明假 借不 同引 申,而 假借 中实有引 说 a 於 《 文 》,未有 据隶楷 而论古文 者也 。” l
它是一部集西周以来文字训诂音韵等诸方面研究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天下第一书1在中国文字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说文自问世以来历代论著如林
语言文字
清代 《 说文解字 》研究综述
姚 朵 四川 大学历 史文化 学院 四川成都 6 0 6 10 4
摘 要 :回顾 清代 《 文 解字 》研 究 ,有训诂研 究、 古文字研 究、声韵研 究、说 文段 注研 究等诸 多方 面的成就。此 时期 说 《 文解 字》研 究既具有 鲜明的特点 ,又存在许 多不足 。却为 清以降 《 说 说文解 字》研 究构建 了一 个较 为完备 的学术框 架。 关键词 : 《 说文解 字》;研 究 ;成果 ;问题
浅谈《说文解字》的价值
![浅谈《说文解字》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de6eaacba1aa8114431d9d1.png)
语言文学研究浅谈《说文解字》的价值钟璐宇(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摘要:本文围绕《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进行研究,论述了该书的诞生背景,分析了其释义原则,探讨了其对古字研究的价值,并说明了该书的重大贡献,如为我国古文字研究提供了资料,也为后人学习语%文字提供了辅助。
关键词:《说文解字》价值一、《说文解字》作者及诞生背景《说文解字》在学术界被学者简称为《说文》,其书由汉朝许慎所撰写$《说文解字》这本书作为我国首部较为系统化的汉语字典,重点针对我国特有的汉字字形及相关学源进行了释义。
此书的原著于公元100年一121年间成书,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已经失落$当前所能追溯到的版本多以宋朝版本为主。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清代段玉裁对《说文解字》进行了注释,此版本在当前$其书的原文是以篆进行书写,并深度地对字体来源进行逐字解释$原作者许慎在著时按照文字表出的形体、义出了540个首,首9353字进行$在所释义的540中,作者按照形系出了14$在原著的正文中,以其出的14为篇幅进行$时,为,本书的为15$《说文解字》后,作者许慎将我国特有的汉字的造字—六书进行了系统化、化的。
《说文解字》“重文”,向义1200字$二、《说文解字》释义原则《说文解字》作为较为的汉字字典,在进行字义解时文字学的进行解$在义时,作者到形义统及文字语统$形义统在《说文解字》中主以字的形系进行,字形对文字所表的本义进行义$文字语统一在《说文解字》中,主对相关文语中的进行,其义文语的特$古代学者江沅曾说:“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其所及的本义的汉字字形表出的字义$过此字义,以出文字的字$此,以文字在代典中所表的义$字的字形以表出文字的义$在许多中的字形主要表的实义。
针对《说文解字》一书进行后发,多数字者,时在的$这的主原文字本的在时的义有相的$然对于,主要以的义为据,但文字在时则表出实义的形象化说明$在语中义时,则表得更加有抽$《说文解字》进行释义字义都是围绕字形完成。
《说文解字》及其在文献阅读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及其在文献阅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297c036c85ec3a87c2c522.png)
《说文解字》及其在文献中的应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合乎科学精神又具有独创民族风格的字典。
它大约成书于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是作者花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
许慎是古文学派的经学大师,曾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的观点和古文学派其他经学家的观点一样,是主张通过语言文字学(当时称“小学”)来治理经典,以达到“为实”的目的。
所谓“为实”,就是从记载经典的语言文字出发,实事求是地探求古人的原意,还它一个本来面貌,而不是以今人之意去妄断古人,使经典失去它原来的真相。
这个观点,对研究语言文字和研究经学这两个方面说来,都是唯物的。
正因为如此,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便成为一部对阅读古代文献很有价值的字典。
《说文解字》共搜集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形体,加上重文(当时的异体字)是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
这些形体是按部首编排的,全书共分十四卷(卷分上、下)及五百四十部。
《说文》的部首分得比较琐细,次序也比较零乱,今天的人查阅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新版的《说文解字》后面都附有笔画检字索引,可以按楷化以后的字形笔画去查检。
在这一万多字形下面的说解,都分成形、音、义三个部分,排列是先义后形最后音。
如:《四下•肉部》“肍,孰(熟)肉酱也。
从肉九声。
读若旧。
”这个说解的意思是“肌”,本义是“熟肉酱”,形体“从肉九声”,半形半声,是个形声字。
声音与“旧”相同。
许慎当时没有反切和拼音符号,只用“直音”,也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标音。
但《说文》的“读若”却不仅仅是标音的,其中包含很多文字现象:(1)标明通行的后出字,如“自,读若鼻”;(2)标明文献上常用的异体字。
如“譶,读若沓”(3)标明通行的假借字,如“譶,、读若杜”;(4)标明互相通用的同源字,如“雀,读若爵”,……“肍,读若旧”即属于第三类,“肍”本义是熟肉酱,引申而有“陈旧”之义,但这个意义在文献上写“旧”,不写“肍”,“旧”虽是假借字,但却通行。
《说文解字》对汉字演变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汉字演变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8a081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d.png)
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说文解字》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书籍、影视作品、艺术 品等,拓宽其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说文解字》对汉字演变的影响及贡献
汉字体系的规范化
《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字形、 字音、字义的详细阐述,为后世 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 了汉字体系的规范化。
对音韵系统的影响
分析音读
《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音读的分析,揭示了上古音的一些 特点,为后世音韵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构建音韵系究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字典编纂的影响
创立字典编纂原则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创立了字典编纂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对后世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系统解析字形结构
详细分析了汉字的构造原理,揭示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
确立六书理论
总结了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为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丰富了汉字文化内涵
阐释汉字文化内涵
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解读,揭示 了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礼 仪、道德、哲学等。
内容概述
《说文解字》收录了9353个汉字,按照字形构造和意义关 系进行分类排列。对每个汉字的解释包括字形分析、音韵 说明和字义解释三个方面。
学术价值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对研究汉字的起源、 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研究古代文化、 历史、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PART 02
传承历史文化
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和历史文化信息 ,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 宝贵资料。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cc32e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7.png)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说文解字的背景和作者
2.说文解字的内容和贡献
3.说文解字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
4.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5.结论
正文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具价值的文字学著作,其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
说文解字的创作背景正值汉字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解答当时社会关于文字的诸多疑问,许慎耗费数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说文解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汉字的形义进行解析,另一部分则是对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
在这部书中,许慎详细地解释了每个汉字的意义、来源以及字形变化,对于后人理解和掌握汉字具有极大的帮助。
同时,说文解字还对汉字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些总结对于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现代汉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文字学方面,说文解字的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说文解字是一部字义字形并重的字典,它为后人提供了汉字的形义结合的范本。
其次,说文解字对汉字的演变进行了全面梳理,为汉字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再次,说文解字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法,对于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首先,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形义进行解析,有助于后人理解和掌握汉字。
其次,说文解字对汉字的演变进行梳理,有助于后人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再次,说
文解字对汉字的构造方法进行总结,有助于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7092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e.png)
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教授:
经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说文解字》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字典。
作为经典著作之一,它对于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论述在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的研究。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文解字》的背景
本部分将对《说文解字》的背景进行概述,其中将涉及书写环境、书写工具、收集资料、编纂历程等方面,并指出这些因素在字典编纂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说文解字》的特点
本部分将阐述《说文解字》在经学中的重要性,并解释其在字典编纂中的特点,如收集文字资料、注释释义、汇总正字等,以及它作为一本工具书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第三部分:《说文解字》的研究意义
本部分将介绍《说文解字》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并说明在经学研究中它的独特价值。
同时,还将探讨它在后世书法、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中的影响。
综上,本文将探讨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
为了更好地理解《说文解字》,本文将研究它的背景、特点以及研究意义。
同时,也将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辉煌历程。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3c44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5.png)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
背景: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字书”,其词义释义
丰富、详实,对于汉字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然而,在传承和应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解和误解释,这些误解有时会导致我们对汉字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有可能误导我们的日常使用。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取《说文解字》中一些被广泛使用、但存在误解或误解释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出现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其本意及其误解或误解释的根源,
并将误解的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语言学分析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
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误解或误解释。
然后,对于每一个选定的词语,将其在《说文解字》中的出现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上下文、引用文献等,从而确定其本意及其
可能产生误解的原因。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说文解字》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存在的误解或误解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误解的类型和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从而提高我
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和汉字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