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可以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动与静是相对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在运动。

我在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是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样的,银河系也在运动,宇宙也是,所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

(3)小分子在运动。

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这些分子也在运动。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a)位移:讲解位移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b)速度: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c)平均速度:阐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知识,但对于运动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在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位移、速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e)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填空题:设计一组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称为______,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
2.选择题:编制一些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2.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本章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物理工具的熟练度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数学运用能力:运动描述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学生对物理公式和数学运算的运用尚不熟练。教学中应关注此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4.图像法的运用:学生对图像法的认识较为陌生,本章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掌握图像法的原理和运用,培养学生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和处理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运动描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概念,如力、质量、重力等,并具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运动有直观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4.针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布置一些针对性强的补充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运动描述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2、3,巩固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以及运用运动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种物体的运动,如家中宠物的奔跑、交通工具的行驶等,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为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如自行车行驶、小球滚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运动的状态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运动现象,教师予以肯定并总结: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描述这些运动。
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动的描述,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对于作业中的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探究,直观感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运动状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图像分析,培养能力:利用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勇于挑战权威。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会运用s-t图、v-t图等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3.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2.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测量小车在不同斜面坡度下的加速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加速度的变化,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掌握运用物理实验方法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技能,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运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静止、匀速、匀加速等。
3.能够运用物理图像(如s-t图、v-t图)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从中获取物体运动的相关信息。
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主动探索物理运动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 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  教案.doc

课题:1.2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课标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生活中运动和静止无处不在,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的自然现象,学生对运动不陌生,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教材分析:教材引用大量的机械运动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材举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的例子,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和静止。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比较物体的运动,分析得出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2.通过典型事例的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3.通过想想议议,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刻度尺、停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一视频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判断物体运动的依据是什么?二、合作探究(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把这种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补充: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过渡:要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例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那么,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二)、参照物议一议:P17 (想想议议)提出问题:通过这个事例说明了要想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什么要求呢?一一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参照物2、物体运动和静止判断方法:先选取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观察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图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但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与时间图线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公式。

2.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图形绘制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绘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绘图。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绘制速度与时间图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加速度、位移时间图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和观察:设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作业: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实例,如自行车、公交车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
4.小组合作作业: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作业:分组调查校园内的物体运动实例,如操场上的跑步者、篮球场上的运动员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5.拓展阅读:推荐与运动描述相关的物理书籍、文章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例题: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其加速度为2m/s²,求小车在5秒内的位移和速度。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题:观察并记录一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分析其起跑、加速、冲刺等阶段的运动状态。
3.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运动基本概念的讲解:详细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通过公式、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
2.坐标系与图像:教授如何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引入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3.新知讲解策略: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5.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在图像分析方面的困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教学生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6.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运动规律。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难度适中。
3.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2.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变化。
4.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等;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如公式、图象和图表。
2.难点:速度、速率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图象、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3.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
B 类学生总结
方法:1.参照物确定
2.位置变化
2、参照物 3、运动和 静止的相对性 4、相对静止 七.作业:教材 18 页 1、 2
为引出参照物做铺垫 分组合作 练习科学描述运壮态 的方法
2/3
3/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踊跃发言.
C 类学生回答
1/3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内容、方法
合作探究 分层巩固
求异探新 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
(1)确定参照物: 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何在茫茫的大海上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除了研究对 象以外的所 定自己的运动状况呢?
有物体 (2)判断研究对象与参 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 化 四、分层巩固: 1. 析教材彩图
讨论需要的条件 根据教师给出的参照物 试着判断物体的运动情
C 类学生回答
B 类学生回答 A 类学生回答 观察、总结。 B 类学生回答
2. 出示挂图

3. 分析身边由于选择参
A 类学生回答
照物
不同,研究对象的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的实例
总结新知,引出新课
学生动手实验
1.中考举例(预设:学生
不能准确举例时,适时引
课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反思
§1.2 运动的描述
课时
第 1 课时
C: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A: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
导) 五、求异探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运动的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利用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实际运动现象,并计算相关运动参数。
2.作业要求:文字表述清晰,计算准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在作业反馈中,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自主探索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运动描述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设置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的滑行距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1.1运动的描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1运动的描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课题第一章二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展示照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根据什么?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1.学生思考,并回答:某某颜色的车是运动的、某某颜色的车是静止的。

2.根据它们在照片上的位置是否改变。

3.不是,因为整个地球都是转动的。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聆听。

拓展实例范围,反映运动的普遍性。

肯定大家的想法,又指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提出问题]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讲授]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学生思考,并举例。

聆听。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通过举例,介绍运动分类知识,让学生对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

1.2 运动的描述1.(知识目标)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力目标)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基础知识自学:看课本,完成以下题目,1、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选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3.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1、机械运动 通过看课本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例举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运动。

参照物:例举:2、参照物 预习巧导航课堂深探究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的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的,而车上的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的,同样是研究乘客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参照物怎么选取?典型习题一、已知参照物后,确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例:1、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的。

2、地球同步卫星运行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典型习题二、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选择的参照物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 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是静止的.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歌词中,第一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第二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课本18页内容后回答:(1)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一、温故
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二章的章首短文,这是对一场滑雪比赛的描述。

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

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
答:
二、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
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探究点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规律总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三、板书设计
第1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反思
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要求人人放开包袱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看到同学们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说明上面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况下,教师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自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

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

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

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

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

为什么“飞机怕鸟”?让学生接个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学生积极讨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节课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课堂反馈]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5、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6、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是相对________的。

7、“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