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理论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

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

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

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

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

”(《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

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也使农村教 育被边缘化 。为此 ,应 当深入挖 掘城 乡教育一 体 化 的内在动力 ,整 合各 种教 育资 源 和教育 力量 ,建 构 城 乡教 育一体 化的政策及制度 ,为城乡教育 一体化 发展凝 聚更 多力 量 。此 外 ,需要深 入分 析制 约农 村 教育 发展 的各 种 因素 ,健 全 城乡教育一体化 的动力机制 ,将各 种社会 力量 转变成 城 乡 教 育 一 体 化 发 展 的动 力 。
201 8 年 第 1 7 卷 第 1 1 期
城 乡教 育一 体 化 发 展 的动 力摘要 】城 乡教 育一 体化动力机制 是指城 乡教 育一体化进程 中发挥 着推 动 、协调 、维持 力量的各种社会机 制 、政 策体制 、经 济 关 系的 总 和 ,以及 各 种 要 素 之 间 的作 用 、关 系 、过 程 等 。 城 乡教 育 一 体 化 动 力 机 制 不 仅 是 城 乡教 育 的 运 行 机 理 、 运 行 过 程 、运行 方 式 的 内在 逻 辑 ,也 是 城 乡教 育 均衡 发 展 的 助 推 器 。 为此 ,本 文 从 城 乡教 育 一 体 化 动 力机 制 内涵 出 发 ,分 析城 乡教 育一 体 化 的 动 力要 素 ,探 究 建构 城 乡教 育 一 体化 动 力机 制 的路 径 ,以 更 好地 推 进 城 乡教 育 均衡 发展 。
【关键词 】城 乡教 育 ;一体化 ;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 】董文可(1984.8一),男 ,河 南叶县人 ;河 南师范大学体 育学院助教 ,硕 士 ;研 究方向 :大 学生教育与 管理
城 乡教 育一体 化是从 统 筹城 乡发 展视 角提 出 的教育 发 展 战略 ,也是城 乡一体化 在教育领 域 的重 要 目标。在城 乡统 筹 发 展 中 ,推 进 城 乡 教 育 一 体 化 有 助 于 化 解 二 元 化 的 城 乡 教 育体制 ,缩小城 市和农 村 在教 育资 源 、师 资力 量 、办 学条 件 、 教学环 境等方面 的差距 ,解决城 乡教 育发 展 中的种种不 公平 问题 。同时 ,城 乡教 育一体化建设也 是一项 涉及 多种 因素 的 系 统 工 程 ,不 仅 需 要 政府 财 政 投 入 、政 治 民 主保 障 、社 会 制 度 建设等 ,还离 不开 城 乡 居 民 、地 方政 府 、社会 组 织 的有 效 参 与 。所 以 ,应 当从城 乡 教育 发展 不 均衡 的现 状 出发 ,从 财政 投入 、师资力量 、办学 条件 等方 面 出发 建构 城 乡教 育一体 化 的动力机制 ,化解城 乡教育发展 中的各种不公平 问题。

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

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

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陆道平内容提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要以提供均等化服务为目标,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的约束,不同地区基层政府的均等化服务运行模式及其绩效存在着多样化和非均衡化特征。

通过对江苏省苏中、苏北、苏南地区若干基层乡镇政府的实证调研,笔者发现,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有三种运行模式,即“双向应对型”、“后发赶超型”和“内生综合型”服务模式,三种运行模式具有着各自特征和优劣势。

据此,必须探寻实现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从外部压力向内部需求转变的动力机制,建构从粗疏应对走向精细管理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服务运行模式动力机制制度建构陆道平,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15009从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角度来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来缩小城乡差距,而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均等化服务提供也成为检验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服务能力和治理绩效的重要维度。

因而,笔者以江苏省基层政府的实践为例,探讨城乡一体化服务提供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以及制度建构,以期为构建“以人为本”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畅运行的新型城乡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智识。

一、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以江苏的实践为例进入新世纪以后,“三农”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扶植,采取了一系列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的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了一种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尝试性努力。

作为一套综合性的改革规划,城乡一体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议程设置,涉及地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建构研究”(12BZZ033)阶段性成果之一。

理、制度、利益等范畴,涵盖空间格局规划、制度规范调适、治理机制协调、复合利益博弈、制序规则设计等具体议程的安排。

城乡一体化规划理论与实施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城乡一体化规划理论与实施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非 常 关心 的 问 题 。
要途 径 他从城 乡一体 化规 划的法律 地位 、编制层 次 、编制 内容上 对 山东 省城 乡一 体化 规h 进 行研 究 。江 苏 I J
省 出 台 了 《 苏 省 城 乡统 筹 规 划 编 制 江
苏州 是全 国经济发展 和城镇化 水 平较高 的地 区之一 是江 苏省唯一 的 城 乡一体 化发展 综合配套 改革试 点 区. 也 是 国家发改委城 乡一体 化发展综 合 配 套改革 联系 点和 中澳管 理项 目四个
Th or e y, I p e n a i a d Me a s m l me t ton n ch ni m o Ur a -Ru a f bn rl Itga in a nn e r to Pln ig: A Ca e St d f u h u n s u y o S z o Ci t y
随 着 《 乡规 h 法 》 的 颁 布 实 施 如 城 I J
乡一体化 规划 的编制 正在制 定中 的 《 山东省城 乡规划条例 》将 以地方 法
规 的形 式 明确 该类型规 划 的地 位和作
用。在 此背景 下 .杨德 智等认 为城 乡

体 化规划是 实现城 乡统筹发 展 的重
何 在城 乡规 划 中落 实城 乡一体 化政 策 、 编 制城 乡一体化规 划 .成 为各级政 府
张龙 振I ・ ’
文章编号 :0 9 6 0 (020 - 05 0 10 - 0 02 1)4 0 1- 6 中图分类号 :2 1 F9 文献标识码 : A 基 金项 目: 江苏高校优 势学科建设 工程资助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项 目 (172 6 ; 5084 ) 住
房和城 乡建设部科 学技术项 目 (01 R — 2; 2 1 2 2 )苏州城 乡一体化改革发 展研究 院研 究项 目 一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措施一:完善城市规划和城乡规划体系首先,我们应完善城市规划和城乡规划体系,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互利共赢。

措施二: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主体,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措施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措施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培育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措施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农村人才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引导和支持,提高农村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措施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支持。

鼓励银行机构在农村设立支行和服务点,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措施七:促进城乡人口流动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应加大城乡人口流动的引导和支持。

建立健全城乡人口流动政策体系,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机会,吸引农民进城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措施八: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方面,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使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运输出去,城市的资源和商品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农村。

在水电方面,确保农村地区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清洁的饮用水,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网速,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服务,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创造条件。

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或养殖的牲畜,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比如,在一些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在平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等,增加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医疗保障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培养和引进农村医疗人才,充实农村医疗队伍。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面,需要在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制度保障、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群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功能设置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市内发展为城市群、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还要加强对农村的支持,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利共赢。

在体制机制方面,需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规划、用地管理、城乡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和乡村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有效配置。

还要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制度对接,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打破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壁垒,促进人口、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制度保障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到位。

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城市和乡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同时还要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资源配置方面,需要改革城乡资源配置体制,解决各类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和农村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要调整和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绿色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3 3 2 0 )60 3 —4 032 6 f0 60 —0 30
1 城 乡一体 化概念及研究 意义
城乡一体化 思想 , 在 上个 世纪 已经存 在 …。国 早
内外众多学者对 城乡关系和城 乡一体 化的概 念及 实现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 势和不以人 的意 志为转移 的客 观规律 , 乡一 体化 是城市 化的 高级形 城
以来 , 成都市城乡居 民人均 收入不 断拉大 ,三农 ” “ 问题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1 H 2 ) 四川师 范 0f 05 ; 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张果(9 2 , 四川 广安人 , 16 一) 男, 副教授 , 学士 , 主要
从事城市与区域经 济可持 续发 展研 究 。E ma )hn go9 2 ( - i zag u 16 @ l
维普资讯
第2 5卷
20 0 6年
第 6 期
1 2月
地 域 研究 与 开 发
AREAL S ARC A 1 DEVEL M ENT RE E H n] OP
Vo . 5 No 6 12 .
De .2 0 c 06
城 乡 一体 化发 展 的 动 力机 制 研 究
较广 , 形成 了完整的理论 和实践体 系 ; 我国众多学者 也 权利 和义务 的平 等 , 从而使 得城市 和农 村经济 、 社会 、 开展 了城市化和城 乡一 体化研 究 , 这些 研究 多集 中 资源 、 但 环境协调发展 。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城市化水平得 到 了快速 发展 , 我 析还处于起步 阶段 。在我 国, 城乡 一体化 研究 总 的来 但也存在很 多问题 , 三农” 如“ 问题 等 , 这势必会影响到 说 理论上还不成 熟 , 究工 作处 于 探索之 中。到 目前 研 城乡一体化 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 的动力 机制是 为止 , 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比较认 可的是 : 乡一体 化 推进 城乡一体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动 力的产 生机理 以 城 是指在生产 力发展 到一定 水平 时 , 城乡之 间通 过资 源 和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 , 形成 “ 相互依 托 , 优势互补 , 以 城带乡 , 以乡促 城 , 同发 展” 共 的城 乡关 系l , 3 实现城 乡 J 之间在社会经济 、 活方 式 、 想 意识 、 活水 平及 生 生 思 生 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 合 , 从而使高度 发达的物质文 明 、 政治文明与精 神文 明达 到城 乡共 享 , 在经济 、 会 、 社 环 境效益统一的前 提下 , 整 个城 乡经 济持续 、 使 稳定 、 协

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兼及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兼及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有 : 加 城 市 供 给 , 加 新 制 度 供 给 , 加 特 色 产 业 群 供 给 , 加 “ 农 ” 进 要 素 供 给 和 农 村 土 增 增 增 增 三 先
地政 策 供给 。
关 键 词 : 乡一 体 化 ; 展 模 式 ; 力 机 制 ; 径 创 新 城 发 动 路
中图分 类号 : 1 4 1 文献标 识码 : F 2 . A
出 现 于一 些 增 长 点 或 增 长 极 上 , 市 作 为 一 个 强 力 城
城 乡经济社会发 展一体 化新格局 。在实 践 中 , 由于 区域 经济社会发 展存在非 均衡性 , 定 了实现城 乡 决

体 化 步 骤 和 水 平 的 差 异 性 , 达 地 区 的 率 先 突 破 发
是 构 建 新 型 城 乡关 系 的先 导 性 实 践 。
主要有 以下三种 :
1单 极 中心 城 市 带 动 近 郊 城 镇 模 式 . 城 市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后 , 聚 辐 射 能 力 随 之 增 集 强 , 城 市 特 别 是 特 大 城 市 对 经 济 联 系 密 切 的 近 郊 大 区 域 产 生 显 著 的 正 外 部 性 效 应 。 以 刘 易 斯 一 费 景 汉 一 拉 尼 斯 为 代 表 的 结 构 主 义认 为 , 业 剩 余 劳 动 农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转 移 是 突 破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的关 键 , 在 工 业 化 快 速 发 展 过 程 中 , 市 对 农 村 的 辐 射 带 动 主 城 要 体 现 在 城 市 持 续 吸 纳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乡 人 口 城 比 例 的 不 断 调 整 使 两 者 之 间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差 距 不 断缩 小 , 至 大体相等 , 终扭转农 村 的弱势 地位 , 直 最 使 城 乡 发 展 趋 于 相 对 稳 定 状 态 。 弗 朗 索 瓦 ・ 鲁 佩 为 代 表 的 增 长 极 理 论 认 为 , 济 增 长 以不 同 的 强 度 经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驱动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驱动路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年 第34 卷 第1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4 No.12024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驱动路径段锴丰1,施建刚2,吴光东3,华雯雯2(1.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3.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在新时代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渐凸显,成为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尊重城乡功能特征和分工差异的前提下,以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及资源公平共享为基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等多维度全面协调共生、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和共同繁荣[1]。

城乡融合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2],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塑造新型城乡关系的关键举措[3]。

在城乡关系演进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和障碍性也变得愈发显著。

在新时代城乡关系发生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由一系列促进城乡关系协调演进的动力因素以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合起来而形成的复杂运作系统。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作为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但现有研究显然缺乏系统性,且未能深入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路径。

鉴于此,本研究从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的重要期刊文献及政策文本入手,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 ),重点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动力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期望为有效驱动中国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

城乡一体化内涵及动力机制

城乡一体化内涵及动力机制
关键 词 : 城 乡一 体 化 ; 内涵 ; 动 力 机 制
中图分类 号: F 2 9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2 5 4 ( 2 0 1 3 ) 0 2 — 0 0 5 5 — 0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0 - 2 6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教育厅2 0 1 2 年度科 学研 究一般 项 目“ 辽 宁省 民本 自 发 推动城 乡一体化路径研 究” 的阶 段 性研 究成果( 项 目编号 : w2 0 1 2 1 3 7 ) ; 渤海 大学博 士启动金 项 目“ 我 国城 乡一体化研 究” 的阶段性研 究
出现 的一种 趋 势 。
在人 类社 会 的历 史 长 河 中 , 农村 、 城 市 并 不
是 从来 就 有 的 , 而是 一个 逐 步形 成 的过程 。 在 原
按 照 马克 思 主义 经典 理 论 , 所谓“ 城 乡一 体
始社会早期 , 人类 渔 猎 而食 , 随遇而栖 , 无所 谓 村 落 。到 了原始 社会 的中期 , 随着 生产 工具 的改 善, 人 类 掌握 了一定 的农 业 生 产技 术 , 开始 有 了 耕种土地 、 照管作物 、 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 , 人 类 开 始定 居下来 , 从 而 出现 了最 早 的村落 。 至 原 始 社 会末 期奴 隶 社会 初 期 , 交 换进 一 步 发 展 , 出 现 了 商 人 ,产 生 了 专 门 从 事 商 品 交 换 的 部 门—— 商 业 , 随着 工 商业 的发 展 , 奴 隶 社会 中逐 渐 产生 了城 市 , 开始 了城 市 和乡村 的对立 。 但 由 于生 产力 发展 水 平所 限 ,奴隶 社 会 及 之后 的封 建社会 , 商 品经 济虽 然 有一 定 发展 , 它基 本 上 还 是 自然经 济 , 城 乡基 本 上是 统一 的农 业社 会 。到 封 建社 会 后期 , 资本 主义 萌 芽 开始 出现 , 新 的生 产 组 织方 式 以及 工 业革 命 的 爆发 ,工 商业 的生 产 力 迅 速发 展 , 人类 逐 渐进 人 工 业社 会 , 城 乡差 距 开 始迅 速扩 大 。到 了2 0 世纪 , 生产力 较 为发 达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共富县县委书记、经济学博士冯振东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A.W.Lewis)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随之,该模型成为诠释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问题的主流思想理论。

然而该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工业主导论”,同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失衡问题。

之后,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引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国外城乡关系理论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但是这些理论在应用于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同样的“尴尬”。

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拓展,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城乡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然而,目前学界主要从内涵概念、制约因素、实证分析、实现途径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Rural-Urban Integration)展开研究,对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比较少。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由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构成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机理,是正确认识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市和农村是人类社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地域上来看,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工特点,属于不同的空间载体;从产业上看,城市和农村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以专业分工为基础。

而按照弗里德曼(J.R.Fridemna)的核心边缘理论,城市是核心区域,农村是边缘区域,因此两者是核心与边缘的关系。

当然城市与农村的核心与边缘关系既可以称之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互补、互动、一体化发展的关系。

事实上,弗里德曼指出了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将通过商品、交通、信息等网络带动周边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签于此,笔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由城乡分割、城乡对立再到城乡融合、城乡互补的历史过程,是城乡地域不断演化融合的过程,也是城乡之间要素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更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发展不均衡,一些大中城市蓬勃发展,而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之间的公共资源无法有效对调。

为了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就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从政府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 政府管理体制城乡一体化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政府管理体制。

应当建立集中统一、权责一致、职能鲜明的城乡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体系,促进城乡发展协同。

需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政府管理绩效进行考核,激励政府部门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 资源分配体制为了促进城乡资源协调配置,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统筹和分配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应当建立健全的城乡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需要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农民有序退出集体经济,在土地利用上更加科学合理。

3. 社会保障体制要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应当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纳入统一规划,保障农民在转移就业、生病等方面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1. 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应当制定鼓励城市企业进入农村发展产业的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也应当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供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

2. 资金政策要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等方式,增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凸显。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化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成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就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行探讨。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

要充分认识城乡融合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的综合优势,实现城乡有机衔接、资源要素互补、产业融合联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

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城市向农村转移生产力,城市和乡村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互利共赢。

二、制定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制定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进城市和农村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还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促进城乡互动融合。

三、建立农村土地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经济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经济体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土地制度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产权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民土地流转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还要完善城乡一体化经济体制,逐步打破户籍制度限制,取消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要素市场互通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型城镇化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城乡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城市过度集中资源,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而在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规划者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使农村能够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缩小城乡之间的物理差距。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和升级,促进了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

这不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他们就近就业,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在农村的发展。

比如,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村设厂,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带动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型城镇化还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

在医疗领域,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培养乡村医生,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和合作,使农民能够便捷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化方面,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

社会保障方面,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保障差距,让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有更可靠的保障。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也为城乡一体化带来了积极影响。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o f ur r l a s o c i l a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u t a l s o t l l e e f e c i t v e or f m t o b u i l d a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n d r e a l i z e r u r l a we l l — o f s o c i e y.Re t s e a r c h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f s c a l c a p a c i t y , p i l o t e x p e ie r n c e a n d f a r me s w r i l l a l e he t ma i n p o w e r o f he t n e w yp t e r u r l a c o mmu n i y t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撑力 强 有力 且持续 的资金支持和 不 断完善 的政 策保 障是 5 0年代 中期 , 美国学者 G . A . 希莱里在分析 、 比较 一些社 区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的有效支撑力。我 国 2 0 1 2年经济 总量 涵 义的概述 的研 究中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地域 、 共 同的纽带 约 5 2万亿元 , 跃居世界第二位 。财政收入 l 1 . 7万亿元 , 用 以及社会 交往是 构成社 区概 念必不可少的要素。可见 , 社 于“ 三农” 的投入达到 4 . 4 7万亿元 , 年均增 长 2 3 %。近年来 三农 ” 的财政投入 , 为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 区 的概 述涉及 到地理要素 、 经济要 素、 社 会要素 以及社会 我国不断加大对 “ 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心理要 素等 方面 , 它通指 生活在 同一地理 区域 内, 具有共 提供 了强大 的经济后盾。近几 年 , 快增长。2 0 1 2年河 南省经 济总量稳居全 国第 五位 , 生产 总 同意识、 共 同利 益和共 同特征 且相互联 系的社会 群体 。 值 2 9 8 1 0 . 1 4亿元 , 同 比增长 1 O . 1 %, 经济增速高 出全 国2 - 3 新型农村社 区是指在统筹 城乡发展 、 推 进城 乡一体化 总收入达 3 2 8 2 . 8亿元 , 的背景下 , 为整合社会 资源、 促进农村 全面发 展 , 在 科学规 个百分点。财政 收入也平稳增 长 , 同 比增长 1 5 . 1 %。河南省持续 、 快速增长 的经济和 财政 收 划、 合理 布局、 统一要求 、 广泛参 与、 稳步推进 的基 础上 , 通 过村 庄合并、 集 约发展 的方式 , 运用新 的建 设方式和 标准 , \ 入 为农村各项基 础设施 建设提供 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 有利 组 建 而 成 的新 的农 民生 产 生 活 共 同体 。 于 形成推 动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资引导机 制 , 成为河南 省开展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的根 本保证。近年来 , 国务院进 1 新 型农 村社区建设的压力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动力的文献述评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动力的文献述评
的 指 导
1 . 对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总体论述 黄亚龙 (0 9 提 出, 20 )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 有内生动力和 外生动力之分 , 内生动力主要是 由农村和城市的各 自产业发展 所形成 的动力构成 , 而外 部动力 主要 由外部 因素构成 , 如科技 的发展 、行政力 量的推动 、城市发展 的辐射效应等 。罗雅丽 (0 6 提 出产业结构转换 是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的核 心动力机 制 , 20 ) 基础设施联 动是 实现机制 , 政策制度 的调控是协调机制 。曹广 忠 (0 1则将城 乡一体化 的动力归结为 自上 、 20 ) 自下 、 引 、 外 内联 动力机制 。高佩 义(9 1 总结 了城市化三大定律 : 19 ) 城市聚变引 力定律 、 乡村裂 变推力定律 、 城市文 明普及率加速定律 。 上述学者对城 乡一体化 的动力进行 了细分 , 有分为 内部和 外 部动力的 , 也有分 为 白上和 自下 的 , 有的还定量分 析了各种 动力因素对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作用大小 , 我们对城 乡一体化 让 的动力机制 的构成 以及作用机理 有了初步 的认识。
2乡镇 企 业 发 展 和农 业 产 业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二 、 内外 研究情 况 国
( ) 一 国外 研 究 情 况
托 达罗认为 , 在任 一时期 , 迁移 者在城市现 代部 门找 到工 作 的概 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 比, 与城市失业人 数成反 比。 阿瑟 ・ 刘易斯提 “ 二元经济 ” 发展模式 , 即经济发展 过程是现代 工业 部门相对 传统农业 部门的扩张过程 , 这一扩张
业 现代化道路 , 建立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长效 机制 , 形成城乡经 济社会 发展 一体化新格局 。” 这充分说 明, 推进 城乡经济社会一 体化进 程是解决 三农 问题 的根本途径。尤其是我国 目前正经历 着 由“ 前改革 时代 ” 后 改革时代” 向“ 的过 渡 , 改革主题 由“ 发展” 转变为“ 和谐” 的历史 时期 。 而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 主要是 由 城市 与乡村 的分割引起 的 , 因此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 改革时代 的关 键 。要 实现城乡经 济社会一体 化就要 明确其载 体、 模式 、 力机制等 问题 , 动 其中对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 的研究 尤为重要 , 其有助于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城乡一体化并非简单地将城市和乡村进行物理上的连接,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意味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在农村地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此外,要加强城乡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社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和衔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社保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救助等制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灵魂。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发表时间:2009-12-03T16:48:28.85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黄亚龙[导读]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黄亚龙(孝感学院)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0 引言推行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1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有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之分,内生动力主要是由农村和城市的各自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动力构成,具体有: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乡村工业化三个主要推动力构成。

而外部动力主要由外部因素构成,例如:科技的发展,行政力量的推动,城市发展的辐射效应等构成。

1.1 内生动力1.1.1 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内生动力。

城镇通过产业、资金、技术和各种服务的转移、扩散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推力的作用下,乡村提供城镇以劳动力、生产原料、配套工业品及活动空间,也会反过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的推力影响着城镇经济运作模式与产业空间分布形态,从而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乡村城镇化不仅促使城乡联系程度日益增强,也使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1]1.1.2 农业产业化的推行。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行农业产业化,可使过去的精耕细作改为机械化生产,极大的解放了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一方面增加了城镇劳动力的流入,另一方面也促使农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这使得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因此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的内部动力之一。

1.1.3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工业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直接力量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与加速器,而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就是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原来单一的城镇工业模式演变为城镇与乡村工业二元并存、双轨并进的模式,从而成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直接力量。

1.2 外生动力1.2.1 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

城乡作为一个复杂的关联系统,其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技术因素也起了关键作用。

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首先,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城镇扩展的方向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传统的城镇都是沿铁路轴向扩展的,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赋予了城镇更为灵活的通达性。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了城乡经济联系的距离,缩短了城乡联系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城镇发展的外部成本,有利于吸引工业企业的进入,有效地促进了城镇产业的形成;其次,先进的通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城乡空间的超越。

大量资金、业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流通和运行,创造了一个无需交通成本的空间,这促使非技术性、低附加值的产业流向乡村布局,加强了城镇的空间扩散能力,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合作、社会交往达到空前的频繁、通畅。

这些因素将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1.2.2 城镇的辐射效应。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城乡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城镇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辐射效应会逐渐凸显,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着交通和通讯等关联性的基础设施将加速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由此可以促进城乡系统性发展。

[3]这种不断加强的联系客观上要求城市通过自己的集聚与辐射作用推动乡村发展,通过自己的经济存量优势与科技进步优势促进周边广大乡村的发展,形成城乡整体性成长。

因此城镇发展的辐射效应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之一。

1.2.3 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

城乡一体化是在无意识的市场作用与有意识的行政力量干预的双重力量下进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城乡资源配置与经济活动起基础性支配作用,同时政府也借助于法律手段、政治手段、规划手段等间接方式参与城乡的开发,使其经济演变能尽可能地符合人类的要求。

过去几年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就是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此外,限制乡村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的放松以及撤县改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区等政区体制的转型,都是政府为实现城乡整体利益而进行的行政干预。

[4]这些制度的调整逐渐打破了城乡分离、分治的格局,为城乡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宏观体制基础和良好的组织框架结构。

同时,我国在城乡发展战略上做出的适时的调整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最终,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城镇的辐射效应、交通通信技术发展和行政力量等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了城乡一体化。

1.3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运作机制结合以上对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运作机制是:第一,以内生动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乡村城镇化的进程,而农村工业化是乡村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乡镇企业又是农村工业化的最主要载体,乡村城镇化的进程又反过来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发展这三者应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

第二,以交通通信技术的完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实现机制,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的城乡交通体系才能促使城乡空间一体化,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

最后,以政府行政力量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协调机制,当核心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自身运行不畅时,政府行政力量作为一只“有形的手”适当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干预,促使各种动力有机结合,形成能够持续有效运行的动力机制。

2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制约因素综合以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体制改革不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阻碍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

2.1 体制制约我国农村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三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从理论上讲,城镇之间本应是一个互相协调、统筹发展的组合,但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行政区划,形成了现阶段我国特有的“二元分割”的状态,这种“二元分割”的制约,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发展。

极大地妨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5]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也逐渐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鼓励,也没有体现出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农业人口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大量土地良田被闲置,这既不利于土地的集约经营,又阻碍了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救济福利体系与城市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这也加剧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2.2 农村工业化发展不足农村工业化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与内陆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比的严重不足。

如前所述,农村工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源动力之一,农村工业化的主要载体是乡镇企业,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推动力量,由于地理历史因素,我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而内陆地区乡镇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差,企业治理结构落后,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小,发展起点低等原因,造成乡镇企业发展落后,这直接导致内陆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不足,同时也导致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之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而农村工业发展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农村产业结构的失衡,这种产业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工业化发展不足也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6]2.3 资金制约资金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补贴力度不够,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自我造血”功能不足,三是工业反哺农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扩大,乡村工业化的推行,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财政对小城镇的发展,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金融支农能力较弱,从表面上看,我国虽已形成了“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金融机构网点少,资金供应少,金融服务产品少,导致金融支农能力较弱。

3 完善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以下是完善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和完善各项体制。

首先,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把全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下去,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健全三大保障体系: 一是要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个人储蓄积累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地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发达地区,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外,鼓励农民个人按照自愿原则,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二是要建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首先要突出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然后要政府给予资助,发挥资金利益导向作用,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是将过去以乡村为统筹单位改为以县为统筹单位,增加抗风险和监管能力,这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十分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应予以大力推广,并在条件成熟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渡;三是要建立农村社会救济福利体系,逐步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行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在户籍制度方面,大中城市要视其条件,逐步放松户籍制度管理。

城镇应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入城进户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个县域以内,尽可能减少城乡间的户籍差异,增加其同质程度,当国内经济发展的区差异缩小到一定水平,再逐步放开不同县域、不同省域间的户籍流动限制。

[7]最后,在土地流转的改革方面,对土地的管理必须放弃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