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以《一颗小桃树》《台阶》等为例共7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策略例谈
龙源期刊网 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策略例谈作者:孙春霞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11期【摘要】部編版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在编排理念和方式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以期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收效。
在教师教学设计和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自读课文教学要么“遇冷”,要么被变相“教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自读课文在概念、定位和教法上的“模糊”,因此对自读课文教学进行系统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策略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形式,强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弥补了以往语文教材的不足。
而且,部编版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尤其自读篇目,更是这个阅读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着沟通和连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学生能在自读篇目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自读篇目设置的意义所在,也是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自读”和“教读”“自读”与“教读”有着不同的目的,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
但二者也是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
教读课是举例子、列方法,自读课是把教读课上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
例如,教师在七年级上册《春》和《济南的冬天》学习中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比喻、拟人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学生就可以提示和运用这些技巧、知识来品析课文。
教读强调“教”,目的是学“法”;自读强调“自主”,目的是用“法”,教读是举一,自读是反三。
教师根据一单元中的教读篇目,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根据积累的方法去读自读篇目,自主设计阅读路径,激发自我强烈的探索热情。
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用到尚未具备的阅读能力,有解决不了的阅读难题,因此,需要教师“在场”,给予恰当的指导。
二、自读课教学设计原则要做好自读课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1.单元整体意识。
七年级统编版《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七年级统编版《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积累“忏悔、矜持、孱头”等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文中对小桃树的描写方法,如外貌、动作等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桃树的形象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桃树的生长历程,分析小桃树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掌握文中描写小桃树的语句,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变化。
学习通过物来表达情感和志向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桃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包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对生活的希望等。
引导学生将小桃树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己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力量。
三、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和小桃树的象征意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桃树生长的艰难环境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展示一些小桃树或者其他在艰难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在恶劣环境中努力生长的植物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棵小桃树》,讲述的就是一棵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小桃树的故事。
”2.简单介绍作者贾平凹,以及他的一些写作风格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一棵小桃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一棵小桃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借助关键语段,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经历,在比较阅读中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在拓展阅读中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难点:比较我和小桃树的生长经历,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类文拓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新课(二选一)导入一:屏显生读:梦想点亮内心也许前方的路一片黑暗,但远行的人们用梦想来点亮自己的内心。
师: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今天,我们学的《一棵小桃树》就是一篇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文章。
导入二:同学们,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会看到大自然的许多美景。
那些叫上名字或叫不上名字的水陆草木之花往往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枯木逢春吐新绿(有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却在来年的春天又吐出了新绿。
)。
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努力的活着(有的在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却在努力地活着)。
无人问津,依然要努力绽放(有的花非常的美丽,无人问津,但它们依然绽放)。
从它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力量的顽强,像这样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往往我们总能体会到一些小感动。
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也被一棵小桃树感动。
为此他还写下了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发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除了目录上的特殊标记,这篇文章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生:有旁批师:对了,一般自读课文是有旁批的,大家看看几个旁批?(5个)5个旁批问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第3个,第4个和第5个。
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自读实践去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与文本对话,读懂树与人任务一:品读一棵小桃树师:既然是自读课文,就请同学们快速读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一棵小桃树》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了解它的命运遭际。
2.引导学生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引导学生学习小桃树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品析,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梳理。
2.合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3.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时间本课教学约 40分钟完成。
七、教学步骤。
初中语文七年级《一棵小桃树》优秀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能真确读写“褪、忏悔、矜持、执着、服侍、猥琐、颤抖”等字词。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3.掌握插叙的记叙顺序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启发、讲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习重难点:教学中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比较异同,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制作PPT●教学课时数:2课时●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颗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理解了这一点,再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2.本文的线索。
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3.本文的结构层次是眼前景→回忆过去→眼前景。
●学情分析1.与上篇文章一样,指导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 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 ō,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 á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文章——一棵小桃树。
二、预习展示1.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颗小桃树》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我”与小桃树成长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重点)2、品读对小桃树的具体描写,感受小桃树的特点,并明白“物”与“志”的关系。
(难点)3、朗读相关语句,理解“奶奶”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读标题《一棵小桃树》和《一棵桃树》有什么区别?“小”:外表:弱小,瘦弱,微不足道,不受重视感情:怜爱,喜爱。
二、自读指导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阅读方法,可以参考“阅读提示”和“旁批”。
我们先来请一个同学朗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一边听,一遍圈画出阅读提示中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根据阅读提示,我们要解决如下问题:核心问题:作者与小桃树深厚的情感从何而来?三、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说桃树是“梦的精灵”?1、根据时间的转变,“小桃树”与“我”的梦,有什么关联?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表格形式呈现回答内容。
品读时,关注课文的旁批。
重点品味语句:对小桃树的直接描写,体会我的情感。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儿中长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棵小桃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单元的自然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熟读课文《一棵小桃树》,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嫩绿、茁壮、矜持等。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内容普遍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顾自己观察植物生长的经历,他们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欣慰,也说明了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理解记叙文的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我发现,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学生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自然主题,如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颗小桃树》教案
导语设计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学习过程板块一自学积累1走进作者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2.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识记下列汉字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理解下列词语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板块二阅读感知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小桃树的经历,另一条暗线即为作者的经历。
3.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一、过渡引入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
二、解题,了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
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用诗中原句回答:飞来峰上千寻塔寻:古代的度量单位。
自读课四步导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教学《一棵小桃树》为例
I课堂I本版编辑/张志刚♦教研观察自读课四步导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教学《一棵小桃树》为例◎雷朝文(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福建福州350008)摘要:自读课要上得高效,可操作性尤为重要。
“定向——自学——总结——拓展”四步导读法是教学自读课的明径坦途。
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关注助读系统进行定向;第二步,设置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自学;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学法总结;第四步,精选类文开展阅读拓展。
关键词:自读课四步导读法自学《一棵小桃树》笔者经过教学实践与研讨,发现“定向——自学——总结——拓展”四步导读法,不失为教学自读课的明径坦途。
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一棵小桃树》的实践所作的一些探索。
—、定向自读课的教学,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学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阅读经验、巩固已学阅读方法、培养读写能力的有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
“目标明确,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①。
自读课应该明确什么目标呢?又该如何明确目标呢?笔者最常用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关注并利用“单元导语”“阅读提示”“旁批”等助读系统。
因为,在这些体现编者意图的文字中,蕴含着“本学段”“本单元”“此文体”“本课文”的教学目标,还有“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本课文”的独特之处,更指明或提示了“本单元”“本课文”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策略和应培养的语文能力等。
《一棵小桃树》编在七下第五单元,“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阅读提示”则指明“文章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旁批”中也有“作者仅仅在写花吗”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据此,教学《一棵小桃树》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还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层面,或者说是教的层面,还需要变成学生的自读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观察与写作”主题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也展示了观察练习的成果。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活动。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验。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关注与热爱;
-创设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作者,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生活、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描绘出小桃树的生命历程。这是对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它帮助我们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作品更加生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将观察到的景象融入文字,表达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挚、疏、凌、涩、窥、瘦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感悟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详细理解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第19课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主要内容,品析描写小桃树成长经历的语句,体会小桃树面对挫折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感受作者的成长经历,理解作者寄托在事物上的“志”。
三、教学设想《一颗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选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抓住作者笔下所写之“物”,“物”的特点,去体会作者所言之“志”,难点是“物”与“志”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是如何写物言志的。
学习《一颗小桃树》,要引导学生在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赏析中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小桃树”这一客观的“物”的形象与作者贾平凹之间的相似点,体会作者在小桃树身上寄寓的深情和阐明的哲理。
另外,还要注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可以将《一颗小桃树》和《紫藤萝瀑布》从文体、内容、情感、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掌握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特点,学会阅读和写作托物言志的散文。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描绘的描写梦想的句子,犹如浩瀚的夜空中的星辰数之不尽,比如屏幕上的诗句,请大家齐读。
陆游的梦是什么?陆游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辛弃疾也梦回吹角连营,想要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顾城的梦想是什么?是寻找光明,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他在黑暗的夜前行的唯一支柱。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范文篇1一、教学目的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二)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
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
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
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
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四)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五)最后一处旁批引领思考,即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阅读重在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一些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句式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以及精彩句式,如“羞涩”、“蓓蕾”、“破土而出”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文章结构分析:指导学生理解《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掌握作者如何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来组织文章,表达主题。
-情感体验与表达: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审美鉴赏: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体会贾平凹散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词汇语境理解:学生往往对词汇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文章深层含义解读: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成长过程,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的特点以及小桃树的象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一棵小桃树》教案
-词汇与句式学习:学习并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如“茁壮成长”、“不屈不挠”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小桃树成长的喜悦、对生命力的赞美等。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修辞手法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运用的意图,如为什么作者要用“像一只只柔嫩的小手”来形容树叶,这样的比喻背后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
-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学生可能难以从课文中抽象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语言表达的准确运用:学生在学习词汇和句式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用法和语境,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棵小桃树》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主题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力和希望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这类抽象的主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感悟和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情感体验的共鸣:学生可能因为生活经验不足,难以与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自读课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自读课教学设计邯郸市育华中学李佳佳【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2.解读文中人与物的关联,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学习小桃树面对逆境顽强奋斗的精神,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及难点】1.比较阅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2.解读文中人与物的关联,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里,大自然总是那么美丽,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清新,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
但你有没有留心身边另外一些生命,它们不美,甚至看似孱弱伶仃,也被文学家记录下来,生出万千姿态。
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在他对一棵小桃树的关注描绘中,涵咏咀嚼,感悟他凝聚在小桃树上的殷殷情愫。
(二)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贾平凹。
明确: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
(学生介绍——学生补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将客串导游,带领大家历经读、思、悟三个驿站,阐幽发微,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三)自读驿站一:读——我是朗读者1.猜读文章,提出问题本文的题目是“一棵小桃树”,联系之前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请大家猜猜看,作者会写些什么呢?明确:作者可能会写到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内在品质,以及成长经历;还可能会写到由小桃树引发的联想,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感情等。
(学生猜读课文)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去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体会形象作者所写的内容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但是朗读之前我们提出的问题太多,可以将这些问题归纳整合为两个大的方面: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为什么要写小桃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孱弱、猥琐”等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夯实散文阅读基本法、托物言志写作手法:3、培养多角度阅读和创意阅读的学习思维能力,加深、拓宽对“生命”的认知;4、扩大同主题散文阅读视野(关键词:人与自然,抗争精神,生命本能);5、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段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6、引导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要求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查找、搜集有关“贾平凹”、“感悟自然”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情境导入:运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主题吻合的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细读、研读,深入理解文学形象,散文主题;4、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诵读重点语段,品味心理描写语言,体会人物心路历程;5、拓展延伸、多媒体辅助法:回顾已学课文,推荐阅读及相关视频,加深理解文章主题;6、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反观自我,积极思考,书写生命宣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悟小桃树默默坚守,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2、激发学生坚信生命潜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3、丰富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引导其关注人性,思考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及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需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人物之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以达到认识人性,反观自我,认识自我的教学目的。
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以《一颗小桃树》《台阶》等为例
读文绘情
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这是
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借这棵小桃
树,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温馨提示:注意托物言志表 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吟诗颂情
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
“托物言志”手法,写一首
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吟 诗 颂 情
信念
罗洛 信念是一株树 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在险峻的群峰中 高山柏站在崖层上 长年不息的风 像无数发怒的雄狮 向它奔袭而来 高山柏站立着 信念是一株树 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永远站立在 坚实的崖层上
忆景悟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紫藤萝瀑布》一文,作
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 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了作者作者志趣、意愿的寄 托,这种写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
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情
结合《一棵小桃树》文章批 注、 课后“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思考“托物言志” 手法在文中是 如何体现的?
《散步》+课外《母亲桥》、《学会感恩》)
(2)一篇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写作(2课时) 例:状物散文鉴赏、写作课:七下第五单元《一花一树一流年》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好一朵木槿花》(宗 璞))
母氏劬劳
亲情无价
《秋天的怀念》《散步》 《母亲桥》、《学会感恩》对比阅读
授课人: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袁清华
活动一: 自主学习 初赏藤萝
阅读《紫藤萝瀑布》,用文中的一 个“字”或“词”概括作者眼前的紫 藤萝,以及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活动二:合作探究 细赏藤萝
1. 作者对紫藤萝的描摹技艺高超,精彩传神,是如 何描摹紫藤萝花的? (找出描写“紫藤萝”茂盛的语句加以赏析)
部编本七年级《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聆听花语树言,感悟人生哲思——《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学【教学设想】部编本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目标中,学习托物言志手法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并且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寻找相同或不同之处,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
所以在设计本课时,确定将精读课文《紫藤萝瀑布》和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进行整合,在具体活动设置上,为了更好体现“对比阅读”,采用整体推进式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的所用活动设置都围绕着“如何阅读托欲言志类文章”这一目标进行。
通过读文—读人—悟法三个活动,在学生充分对文本后,推波助澜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阅读方法,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明确,接着用《苔》这首诗歌检测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活动设置由浅入深,将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融会贯通;目标设置清楚明白,在教学主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有对于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总结阅读方法的引领。
教学内容:部编本七下五单元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课前大家预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哪篇文章让你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山川草木,花语树言,都以独特方式传递着有关生命的真谛。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一起来,聆听花语树言,感悟生命的哲思,学习阅读散文的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课,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情况,进行下面的教学。
迅速切入本课正题,在出示本课主题的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一:读文——倾听花语树言环节1.速读文章,感知形象请同学们速读文章,用横线勾画描写紫藤萝和小桃树的句子,找找这是一株_______的紫藤萝/小桃树。
并说说原因。
环节2.总结形象,梳理情节【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两篇文章中“物”的特点,训练学生规范语言,赏析“物”的形象。
通过梳理总结紫藤萝和小桃树形象,为下文将“人”与“物”进行联系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