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和分类

合集下载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牙线能够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细 菌,保持口腔清洁。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家族中有龋病高发史的人更易患龋病,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
口腔环境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增加龋病风险。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龋病,可能与牙齿发育和口腔环境的变化有关。
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不良睡眠习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龋病风险。
漱口和使用牙膏
饭后漱口,并使用牙膏刷牙,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 2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 疗龋病。
定期洁牙
每年洁牙一到两次,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3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龋病,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龋病加 重。
谢谢
THANKS
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氟化水 也可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使用氟化物漱口水
氟化物漱口水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内氟 化物的浓度,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龋病和口腔问题,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
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
专业口腔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方案。
认识龋病的症状
了解龋病的症状,如牙齿疼痛、敏感等,以便及 时发现和治疗。
了解龋病的病因
了解龋病的病因,如细菌、食物、口腔环境等, 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龋病。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两次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
除了刷牙,还应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
详细描述:龋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 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口腔中的细菌是导致龋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侵蚀牙齿的硬组织,导致牙齿 的破坏。其次,食物中的糖分也是导致龋病发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糖分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的代谢 产物,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加剧牙齿硬组织的 破坏。此外,口腔的酸碱度、牙齿的硬度和抗龋能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龋

一.龋病的病因和发病过程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ntal Caries
第一节.病因学说 Hypothesis 一 病因学说简介 1.虫”牙,古代中国,美索不达米亚,日本.
2.内源性理论:公元前四世纪,“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希腊. 3.化学学说:17-18世纪,酸致龋. 4.寄生腐败学说:1843年 细菌,微生物因素.1954. 寄生腐败.
(4)凝集素 糖蛋白(107Da).. β2微球蛋白.SIgA. 粘蛋白(MG2.) 7).分泌型IgA(SIgA):影响细菌与口腔表面的 粘附 葡聚糖
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抗原:变链表面蛋白.GTF. 唾液抗体:SIgA. 血清抗体:IgA.IgM.IgG. 细胞免疫反应
龋病
CARIOLOGY AND OPERATIVE DENTISTRY
龋病(Caries)
定义: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细菌感染,造成无机物脱矿及有机物分解, 导致牙体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
临床特征:色、形、质 危害:
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 炎症,牙冠缺失,残根
2 牙菌斑.定义和种类 定义: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
牢固地粘附在牙面和修复体表面, 由粘性基质和嵌入的细菌组成, 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 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 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James leon Williams1897 年提出牙菌斑 概念
种类:龈上菌斑:平滑面,沟窝,G+细菌 龈下菌斑:牙周病,根面龋,G-细菌
2)糖蛋白. 粘蛋白(MG1,MG2) 粘性糖蛋白。 作用:参与获膜形成,保护牙面和粘膜 润滑。 MG1:细菌对牙面的粘附。 MG2:细菌间的凝集。

口腔知识 龋病

口腔知识 龋病

第九章龋病【龋病】(dental caries)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最终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1.概述:常见多发,发病率为三大疾病首位,发生硬组织缺损必须修补;2.发展:病变可累及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并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牙周病、间隙感染、骨髓炎,发生在乳牙可影响幼儿牙颌系统生长发育;3.好发:老年人和女性易感,好发于食物滞留,菌斑堆积而不易清洁的部位(1)好发牙:恒牙为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乳牙为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上颌第二乳磨牙;(2)好发部位:咬合面窝沟点隙、邻面接触点下方、唇颊面近龈缘牙颈部和磨牙颊侧点隙。

第一节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联(四联)因素学说一、细菌和菌斑(一)特异性致龋菌: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产酸、耐酸、产多糖、黏附)(二)【菌斑】(bacteria plaque)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细菌的胞外多糖和唾液糖蛋白组成的菌斑基质构成,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生物膜,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1.菌斑的结构层次:(1)基底层:唾液糖蛋白构成的无细胞均质获得性薄膜;(2)中间层:紧靠基底层的致密微生物层(球菌)和其表面的菌斑体部(丝状菌垂直于牙面平行排列,球菌杆菌穿插其间形成栅栏状结构)构成;(3)表层:结构松散,由细菌(丝状菌形成谷穗样结构)、脱落细胞、细菌残渣构成。

2.菌斑的形成:(1)获得性薄膜形成: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面形成生物膜;(2)细菌黏附聚集:主要微生物为链球菌;(3)菌斑成熟:主要微生物为厌氧丝状菌。

3.致龋因素:菌斑处于酸相的频率和时间。

二、食物1.影响方式:能量和营养素、底物(产酸);2.食物状态:含糖量高,粘稠(附着)的食物致龋能力高,粗糙的纤维对牙面有自洁作用;3.微量元素:硒致龋,氟钙磷抑龋。

三、宿主:易感性(唾液、牙形态)四、时间:低pH的维持时间(龋病病程1.5~2年)第二节龋病的病理变化一、龋病的分类(一)根据进展速度分类:【静止性龋】(arrested caries):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牙隐蔽区变为暴露区,细菌及食物残渣易于清洁,并与唾液接触发生再矿化,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感谢观看
黄褐色或黑褐色
随着病变的发展,牙齿颜色逐渐 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这是由于 牙齿脱矿和色素沉着所致。
牙齿形态缺损
牙面凹陷
牙齿表面出现凹坑或沟槽,这是龋病发展过程中牙齿硬组织 逐渐溶解的结果。
龋洞形成
病变继续发展,牙体硬组织被进一步破坏,形成明显的龋洞 。
牙齿质地变化
牙齿变软
龋病导致牙齿脱矿,使得牙齿质地变软,易于被探针等器械探入。
与牙髓炎鉴别
牙髓炎可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痛等,而龋病一般无自发痛,仅在 刺激时出现疼痛。
与根尖周炎鉴别
根尖周炎可出现咬合痛、根尖部肿胀等,而龋病一般无咬合痛,根 尖部也无明显肿胀。
辅助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可见龋损部位密度减低,与 周围正常牙体组织形成对比 。
光纤透照法
利用光纤将光源导入牙齿内 部,观察龋损部位的透光情 况,判断龋损的深度和范围 。
06
龋病并发症及处理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牙髓炎
龋病向牙髓发展会引起牙髓炎,表现 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痛和温 度刺激痛加重。处理方法包括开髓引 流、根管治疗等,以消除炎症并保存 患牙。
根尖周炎
牙髓炎继续发展可导致根尖周炎,表 现为咬合痛、根尖部肿胀等。治疗方 法包括根管治疗、根尖手术等,以消 除根尖周炎症并促进愈合。
牙齿拔除
对于无法保留的严重龋坏牙齿, 采取拔除措施,避免影响周围牙 齿健康。
患者日常护理建议
正确刷牙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 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
使用牙线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避免食物残 渣滞留。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酸性食物摄 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多见儿童和青年人; 病变进展快; 色浅质软,易去除; 坏死区多;

修复性牙本质少, 易发生牙髓病变。
猛性龋
(二) 慢性龋

多见于成人; 病变进展慢; 坏死区少; 修复性牙本质多。
色深质硬,难去除;
静止龋
(三) 继发龋


龋坏未去净 ; 充填材料与牙体 组织不密合; 充填物边缘或窝 洞周围的牙体组 织破裂 。

抑菌作用
2)影响唾液抗龋力的因素 • 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 、 放疗化疗、食物药物 • 年龄性别等
• 唾液的质和量
• 宿主的抗龋力
再矿化作用
宿主的抗龋力主要表现在口腔局部的牙和
唾液的抗龋力,而全身因素如营养、全身
疾病、内分泌、遗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精神、神经等因素可通过牙和唾液的抗龋 力而间接影响龋病的发生。
龋病的临床基本特征

好发牙位: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 牙>上前牙>下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 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 牙
龋 病 的 病 因及学说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20世纪50-60年代,口腔微生物学的发

小结


掌握龋病的定义
掌握龋病病因的四因论


掌握牙菌斑的概念
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掌握龋病的诊断标准
了解龋病的鉴别诊断
谢 谢!
结构和其中的代谢活动;

建立了人工龋模型。
四联因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由Newbrun在三联因素论基础上提 出的。

龋病

龋病

(3)2 — 14 岁是龋病的易感期。
(4) 6 — 8 岁是患龋的高峰期。 (5)形成龋洞大约需要18个月。
(6)时间因素是预防龋病的重要环节。
四、龋病的临床表现:
1、龋病的基本病理表现:
(1)色:初期 — 白垩色 发展 — 黄褐色或棕褐色 最终 — 黑褐色
(2)形:牙体硬组织脱矿 龋洞。
(3)质:牙釉质、牙本质失去原有硬度 酥松、软化。

齿
牙髓炎
根尖炎
三、龋病的致病因素: 四联因素学说:
微生物 (细菌)
宿 主

时间
食 物
1、细菌因素:
(1)主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 (2)次要致病菌:乳杆菌、放线菌。 (3)致龋机制: — 细菌利用蔗糖产酸的能力。(乳酸) — 细菌本身耐酸的能力。 — 细菌对坚硬牙体表面的附着能力。(牙菌斑)
常用辅助检查手段:X 片; 透光检查;牙髓活力检查。
透 光 检 查
六、社会及心理:
1、龋病初期无自觉症状,也不易自我观察到,易 被人勿视。 2、认识不足。认为牙痛不是什么大事,一拖再拖, 延误了治疗时机,通常龋齿患者就诊时已到深 龋。 3、恐惧心理:不了解病情及对治疗易产生恐惧心理。 4、经济不发达,预防观念 和 预防工作没有跟上 。
3、氟局部治疗: —— 12000 到 22600mg/L的氟可以干扰细 菌代谢,抑制糖酵解过程和变形链球菌的成长。
4、氟化物预防龋病的两种途径:
牙萌出前全身作用; 牙萌出后局部作用。
3、宿主因素: (1)牙的因素: —— 牙体本身的解剖特点。
窝、沟、点隙、裂纹。
—— 牙的排列。
错位、拥挤易于菌斑聚集。
水 门 汀
充 填 材 料

龋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

龋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

龋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病因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在龋病的发展过程中,与下列因素有关:1.细菌和菌斑细菌和龋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乳酸杆菌和某些放线菌菌株。

牙菌斑可以看作是细菌的生态环境,牙菌斑最容易在咬合面窝沟、邻面、牙颈部等不洁区内形成,它在牙面上附着很紧,漱口、冲洗均不易除去。

大量研究证明,凡是口腔中牙菌斑多者,其患龋率也较高。

2.饮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使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产生有机酸,从而使牙齿脱钙,形成龋洞。

食物的致龋性与糖的种类、摄入量、形态和吃糖时间、方式有关,蔗糖致龋性最强,固态糖比液态糖更易致龋。

3.宿主主要指的是患者口腔、牙齿对龋齿的易感性和抗龋能力。

(1)牙齿:牙齿的组织结构,发育和矿化不良的牙,组织结构比较疏松,抗龋力较低,患龋病后发展也较快。

牙齿的沟裂、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部位,龋病常发生在牙的不洁区、窝沟、邻面、牙颈部、义齿卡环和套冠边缘。

牙列拥挤、重叠、错位等原因造成不良的部位容易嵌塞、滞留食物,菌斑易于附着,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唾液:唾液是口腔大小唾液腺的分泌物和龈沟液组成的混合物,是牙齿的外环境。

它的量和质的变化,都和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唾液除了能冲洗牙面之外,唾液中溶菌酶和铵盐有抑制细菌的作用,钙、磷、氟等元素与牙釉质可发生离子交换,使之再矿化,因而可以降低龋患率。

唾液中含有与龋病有重要关系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即S-IgA,唾液中的S-IgA含量少者,患龋牙数多,而在无龋或龋齿少者,其唾液S-IgA的含量就高,通过实验证明S-IgA有很强的防龋作用。

(3)全身健康情况:全身状况与龋病有关,如内分泌障碍、结核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的龋患率可增高,口干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发生猖獗龋。

除上述三联因素外,在龋病发病过程中,时间因素也很重要,龋病的发生、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过程。

细菌、饮食和宿主三种主要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有在这三种因素同时并存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才能导致龋病的发生。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牙菌斑饮食宿主其他牙菌斑龈上菌斑:G+为主(61.5%)龈下菌斑:G-为主(52.5%)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窝沟菌斑:微生物和食物分子不能被水冲去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获得性膜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等致龋细菌特性(致龋机制):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链球菌属>>变异链球菌组: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

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致龋作用较弱,多涉及牙本质龋不是导致龋病开始的原因,是龋病进展的结果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异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无机物代谢牙菌斑的致龋性摄糖饮食因素——碳水化合物(糖)·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

(1:1与淀粉混合致龋性最强)蔗糖致龋·葡聚糖转移酶(GTF)·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具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5.2-7.0),与牙菌斑pH范围一致·有适宜营养物存在,微生物就能产生这种酶,不需要酶诱导剂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途径·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进入细胞内部作为细胞来源,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合成胞内多糖饮食因素——氟·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口腔科学-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口腔科学-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第六节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三)残髓炎 发生在经根管治疗后,由于残留了少量根髓而 导致发炎,因此命名为残髓炎。 【临床表现】
• • • • • • 临床症状与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相似。 患牙多有咬合不适感。 患牙牙冠有做过牙髓治疗的充填体。 温度测验反应可为迟缓性痛或稍有感觉。 叩诊轻度疼痛(+)或不适感(±)。 去除患牙充填物后,探查根管深部时有感觉或疼痛。
第一节
龋病
五、 龋病的治疗 目的:
终止病变的进展; 恢复牙齿原有形态和功能; 保持牙髓的生理活力。
第一节
1. 化学疗法
龋病
化学疗法是用化学药物处理龋损,使病变终止或消除 的方法。 适应证:早期釉质龋、乳牙邻面浅龋、牙合面广泛性 浅龋、静止龋。
2. 再矿化疗法
方法:隔湿、吹干、涂药。用人工的方法使已经脱矿、 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 消除的方法称再矿化疗法。 适应证:早期光滑面釉质龋、龋易感者。
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
学习目标
• 1、理解龋病的病因 • 2、识记龋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措施 • 3、识记G.V.Black分类 • 4、分析应用龋病的诊断
第一节
一、概念
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第一节
龋病
二、流行病情况
随着食糖摄入量的增加而上升。
4.修复性治疗
用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
一定洞形,然后选用适宜的修复材料修
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根
据患牙部位和龋损类型可选择不同的修 复材料和修复方法。
第一节
龋病
窝沟预备的基本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组织;尽量保留健康 牙体组织;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龋 病PPT课件

龋 病PPT课件
龋病的危害
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 残根残冠及牙体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 影响消化功能 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新石器时代 我国古代医学 欧洲口腔医学 化学细菌学说(Miller) 窝洞分类标准(Black GV) 三联因素学说(Keyes) 四联因素学说
二、龋病的历史
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非特异性免疫:粘膜屏障、唾液和龈沟液成分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唾液抗体和血清抗体) 变链与龋病:以变链各种抗原成分作为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防龋
三、免疫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发展 的其他因素
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与遗传 地理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一、内源性理论 二、外源性学说 三、蛋白溶解学说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五、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DMF(decayed-missing-filled) DMFT: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 DMFS: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面数
一、评价方法
好发牙位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 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 咬合面、邻面、颊面
四、菌斑微生物学
龋病产生的重要条件: 牙表面比较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致病菌 致龋菌持续发挥损害作用 ——菌斑介导
无菌鼠实验 无微生物不会发生龋病 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 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 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
龋病学病因 细菌及牙菌斑 宿主抵抗力 牙结构及其所处环境(唾液) 细菌代谢的底物(蔗糖的摄入量和频率) 病理变化 龋病形成过程 龋病治疗方法

龋齿 病情说明指导书

龋齿 病情说明指导书

龋齿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龋齿概述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遭龋病破坏的牙齿即龋齿,可以累及各个牙齿、各个年龄和各种人群。

龋的疾病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现代研究已证明牙菌斑中的致龋细菌是龋的主要病原体。

致龋细菌在牙菌斑中代谢从饮食中获得的糖或碳水化合物生成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导致牙齿中的磷灰石结构脱矿溶解。

在蛋白酶进一步的作用下,牙体结构中的有机物支架遭到破坏,临床上表现为牙齿出现不能为自体所修复的龋洞。

如果龋洞得不到及时的人工修复,病变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甚至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更为严重的机体的炎症性病变。

英文名称: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其它名称:龋病。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口腔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来说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口腔。

常见症状:牙痛、牙齿敏感、牙龈肿胀、牙齿外观改变、口腔异味。

主要病因:口腔致龋细菌群、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致病菌在口腔滞留足够时间。

检查项目:口腔检查、X线检查、温度测试、光学检查、龋损组织化学染色。

重要提醒: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牙齿有变色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防止病情持续进展而损坏更加严重。

临床分类:1、按病变侵入深度分类(1)浅龋:发生在牙冠部釉质或根面牙骨质。

可以发生在牙的各个牙面,发生在牙冠部,龋的范围局限在釉质层,无明显临床症状。

龋发生在邻面时,一般可用探针在探诊时发现,或在拍X线片时发现。

发生在咬合面窝沟的浅龋,多在探诊时发现。

洞口可有明显的脱矿或着色,洞底位于釉质层,用探针探查可以探到洞底,卡探针,质软。

发生在牙根面的浅龋,多见于中老年人牙根暴露的情况。

龋病学:龋的临床表现、分类与诊断

龋病学:龋的临床表现、分类与诊断
S 恒牙列:最易患龋是下颌第一磨牙,以下依次为 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 前磨牙、第三磨牙、上前牙、下前牙
S 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是窝沟龋的好发牙位
8
龋好发牙位和部位
2. 好发牙面
S 依次为咬合面、邻面、牙颈部根面、唇/颊面
9
龋好发牙位、部位和年龄
3. 好发部位
S 牙列不齐、牙齿拥挤 S 义齿和修复体以及正畸装置 S 不易清洁部位---菌斑滞留
腐质或龋腐 decay
5
龋的临床表现
4. 进行性发展
S 病变持续进展 S 很难自动停止 S 无自愈性
6
龋的临床表现
5. 感觉变化
S 釉质龋:无症状 S 牙本质龋:冷热刺激敏感
食物嵌塞疼痛 S 龋损逐渐加深,症状加重
7
龋好发牙位、部位和年龄
1. 好发牙齿
S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最易患龋,其次为上颌 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牙
临床分类
S 侵入深度 S 解剖部位 S 进展速度 S 特殊致龋因素 S 与既往牙体治疗的关系
25
临床诊断
龋诊断限定于 S 牙体组织已有损害 S 尚无牙髓损害 S 活髓牙
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要点
1. 根据龋侵入深度
S 最常用的临床分类方法 S 以去腐后洞底所在组织位置分
26
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要点
浅龋
28
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要点
中龋
S 临床可见或探及龋洞 S X线片可见透射影 S 患牙可出现自觉症状
29
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要点
中龋诊断要点
S 可有症状:冷热或甜酸刺激一过性敏感 S 可见龋洞 S 去净腐质后,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 S 牙髓温度测验正常

第三章-龋病

第三章-龋病

医学
25
医学
26
二、龋病发病的其他学说



(一)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由米勒提出。 该学说首次表明了口腔微生物、食 物、酸与龋病发生的关系,为龋病 的现代病因理论奠定了基础,为进 一步研究龋病病因学指明了方向。
医学
27
(二)蛋白溶解学说 (三)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医学
28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
医学
4


5、牙齿的脱落,前牙的缺失影响发音 6、癌变。 严重的龋坏导致的残冠、 残根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等,引起溃疡 糜烂,甚至癌变。还可成为一个病灶 ,细菌的大本营。细菌的毒素经血流 可到全身的各个部位。 7、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 炎、慢性肾炎。
医学
5
医学
6
医学
7
第一节 概述
三、龋病的流行病学、好发牙齿和部位 1、龋病流行情况 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 龋均=(DFM/受检人数)*100% 2、好发牙和牙齿的部位 好发牙齿:磨牙多余前磨牙,前磨牙多余前牙 好发牙面:以咬合面居首,其次是邻面,再次 是颊面。
医学
53
2.视诊(色泽、外形) 3.探诊(粗糙、钩拉、插入感) 4.X-Ray:观察龋坏部位、深度等,尤 其是邻面龋和继发龋。 5.牙髓活力测试:判断牙髓活力状况。 6.光投照法
氩离子激光照射
医学
54
(二)龋病的诊断标准 1.浅龋 发生于釉质层或牙骨质层的 龋病。
Ⅰ.窝沟浅龋
Ⅱ.光滑面浅龋
医学
55
(一)窝洞的设计及制备原则(备洞) 1.分类(G.V.Black) I类洞 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 II 磨牙、前磨牙邻面 III 切牙、尖牙邻面未累及切角 IV 切牙、尖牙邻面累及切角 V 所有牙的唇(颊)舌颈1/3 Ⅵ 前牙切嵴和后牙牙尖等自洁区 医学

龋病的分类

龋病的分类

龋病的分类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在分解食物时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而引起的。

龋病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牙釉质龋病牙釉质龋病是最常见的龋病类型,它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在分解食物时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而引起的。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硬质组织,它是保护牙齿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牙釉质受到破坏,那么细菌就会侵入牙齿内部,导致牙髓炎等严重的口腔疾病。

2. 牙本质龋病牙本质龋病是由于牙釉质被破坏后,细菌侵入牙齿内部,腐蚀牙本质而引起的。

牙本质是牙齿内部的主要组织,它包含了牙髓、牙髓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结构。

如果牙本质受到破坏,那么细菌就会侵入牙髓,导致牙髓炎等严重的口腔疾病。

3. 根面龋病根面龋病是由于牙龈退缩或牙龈炎等原因导致牙齿根部暴露在口腔中,细菌侵入牙齿根部,腐蚀牙本质而引起的。

根面龋病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因为他们的牙龈更容易退缩,暴露出牙齿根部。

4. 乳牙龋病乳牙龋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龋病类型,它是由于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不良,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积累,细菌在分解食物时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而引起的。

乳牙龋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脱落,影响儿童的咀嚼和发音功能。

5. 隐裂龋病隐裂龋病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侵入牙齿裂缝或凹陷处,腐蚀牙釉质而引起的。

隐裂龋病通常发生在牙齿咀嚼面上,因为这里容易积累食物残渣,细菌在这里生长繁殖的机会更多。

隐裂龋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疼痛和感染。

6. 边缘龋病边缘龋病是由于牙齿填充物边缘处的细菌侵入牙齿内部,腐蚀牙本质而引起的。

边缘龋病通常发生在已经进行过牙齿修复的人群中,因为填充物边缘处容易积累细菌,导致龋病的发生。

龋病的分类有很多种,每种类型的龋病都有其特点和治疗方法。

预防龋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治疗龋病,避免食用过多的含糖食物。

9龋病

9龋病

1、龋病(dental caries)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根据病变进展速度龋病分为:①急性龋(acute caries):又称猛性龋(rampant caries),为快速进行性龋,常累及许多牙或者所有萌出牙,牙病变部位颜色浅,浅棕色,质地软而湿润,龋坏组织用挖匙容易剔除。

进展快,病变累及髓腔,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和全身系统疾病导致唾液分泌显著减少的。

②慢性龋(chronic caries)也称缓慢进展性龋,颜色深,呈棕褐黑色,质地较硬,一般成人和老年人较多见,牙髓腔小,牙本质小管相对硬化,对龋病有一定抵抗,有足够时间形成修复性、硬化性牙本质,保护牙髓。

③静止性龋(arrested caries):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改变,牙面更易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无进一步发展趋势。

3、根据龋病的侵袭部位可分为:①窝沟龋(pit and fissure caries):发生于磨牙、前磨牙的咬合面,磨牙的颊舌面,上颌切牙的舌面,临床上早期病变的点隙窝沟变为棕色,黑色,探针探诊时有粘滞感。

②平滑面龋(smooth surface caries):发生于邻接面时为邻面龋,起始点于接触点的下方,发生于颊舌面的龈1/3时颈部龋。

③根龋(root caries):多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根面变软,龋洞形成,龋洞的范围较为广泛、较浅,碟形,边界不清。

4、根据龋病与治疗的关系分为:①原发性龋:未经充填治疗的龋②继发性龋:也称复发性龋,发生于已充填的修复体边缘或基底部的牙体组织,通常是由于修复体边缘出现小的缝隙或渗漏,易于滞留细菌和食物而不易清洁。

5、根据龋病的病变深度分类:①浅龋:包括冠部釉质龋、根部牙骨质、牙本质龋,表现为点隙窝沟、平滑面上有黄棕、黑褐色色素沉着或出现白垩色斑块,无明显龋洞。

龋病的分类及充填治疗

龋病的分类及充填治疗

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相近。
色泽与牙接近,抛光性好,X线阻射。
先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垫一层,以保护牙髓,再垫一层磷酸锌粘固剂,形成平面硬的洞底,以利于充填。
先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垫一层,以保护牙髓,再垫一层磷酸锌粘固剂,形成平面硬的洞底,以利于充填。
绝缘性好,不传导温度和电刺激。
垫底后可做倒凹固位增加固位力,应留出足够的深度,以容纳一定厚度的充填材料,选用适宜的充填材料充填,恢复牙的外形和功能。
进展慢,龋坏组织染色深,呈黑褐 色,病变组织较干硬,又称干性龋。
3 继发龋
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 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 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 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都可能成 为致病条件,形成龋病,称继发龋。
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猛性龋
急性龋的一种,病程进 展快,多数牙在短期内 同时患龋,常见于颌、 颈放疗,严重疾病等。
进展慢,龋坏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病变组织较干硬,又称干性龋。
1. 浅龋 2. 中龋 分为邻面龋:近远中接触点处的损害;
窝沟发生龋坏时,损坏并非从窝沟基底部开始,而是先在窝沟侧壁发生损害,最后扩散到基底。
3. 深龋
(慢1性)龋填的材一料种必,须龋有龋病足发病够展仅的至机累某械一及强阶到度段,牙,包由釉括于质抗龋压时病强坏称度境为、发抗浅生张变强化度,、隐抗蔽已弯部发强位度展变和得到抗开牙冲放击本,强原质度有浅,致且层病耐条的磨件龋。发病生变。化,龋病损不病再继变续进进展行,到损牙害本保持质原深状层,叫。做静止龋。
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范围
2.平滑面龋(II型龋):除窝沟外的牙 面发生的龋坏。 分为邻面龋:近远中接触点处的损害; 颈部龋:颊或舌面靠近牙釉骨质界处。 釉质平滑面病损呈三角形,底朝表面, 尖向牙本质,达到釉牙本质界时,沿其 向侧方扩散,在正常釉质下方发生潜行 性破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牙症
深龋 牙本质深层(龋)
同中龋
深洞 变软 有 有
可复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注:√书中表 2-6 内没有,★为重点掌握内容。
浅龋、中龋、
深龋
原发龋
继发龋
依治疗分(龋损发生时间)
⑴ 原发性龋:未经治疗的龋坏 ⑵ 继发性龋:治疗后 原龋坏未去净
龋的分类
急性龋
慢性龋
速度
静止龋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以病变发展速度分(龋损类型) ⑴ 急性龋(湿性)
多见:儿童,青年 特点:发展快、色浅、
质软、湿润、易 去除、坏死区多 修复性牙本质:少
⑵ 慢性龋(干性) 多见:成人 特点:发展慢、色深、 质硬、干燥难去 除,坏死区少 修复性牙本质:多
静止龋(arrested caries)静止龋外形呈浅碟状, 外口大而浅。由于唾液中矿物盐及色素逐渐沉 积于表面而呈棕褐色、质硬。显微镜下观察, 浅凹表面的牙本质小管呈整齐的断面,表面可 再矿化。邻牙拔除后和前牙自洁作用。
窝沟龋


受侵

部位

根龋
3.依部位分
⑴ 窝沟龋 部位:牙合 面、颊、舌窝
龋病 caries
学习要求
掌握内容:釉质龋肉眼所见;釉质龋的 病理分层及各层的结构;釉质龋的超微 结构;牙本质龋成洞前的变化;牙本质 龋的病理分层及各层的病理变化;牙骨 质龋的病理变化。龋的再矿化。
熟悉了解内容:龋的分类及特点、三联 因素学说、龋的转归及预防治疗
学习流程:
概述 分类
转归 治疗
⑶ 猛性龋(猖獗) 鼻咽癌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 唾液量 舍格林氏综合征: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结
缔组织化 唾液量下降
⑷ 静止龋 邻牙拔除后,患牙邻面龋自洁作用 增强 龋损静止
急性龋 (acute caries)又称猖獗龋。多见于青少 年、某些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放射性龋)
慢性龋 (chronic caries)
好发部位
1. 龋病的好发牙 后牙多于前牙。在后 牙中,下颌多于上颌;在前牙中,上颌 多于下颌。
2.龋病的好发牙面 牙合面,邻面(近 中面和远中面),唇颊面,舌面
3.龋病的好发部位 牙合面,邻面(近中 面和远中面),牙颈部
在恒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
好发牙面及部位:
龋的病变过程一般进展缓慢
碟形,边界不清。
⑶ 根面龋 部位:龈退缩的根面 特点:碟形、以放线菌较多
★ 4.依临床分(病变程度)
病变部位 色改变 形改变 质改变 激发痛
√修复性牙本质
√鉴别诊断
浅龋 釉质或牙骨质(龋)
白垩、黑褐、墨浸 状 浅洞 变松 无
中龋 牙本质浅层(龋)
白垩、黄褐、深褐
中洞 变软 可有

可有
釉质钙化不全 釉质发育不全
重碳酸盐是唾液缓冲功能的最重要物质 唾液中的蛋白质与龋病关系
时间因素
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 能完成。
获得性膜的产生,菌斑的形成,产酸脱 矿等过程都需要时间。 时间因素还包括牙萌出之后的时间;碳 水化合物滞留于牙面上的时间。
结论
龋病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 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 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 必须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只有暴露在口腔的牙才患龋。
牙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如 牙排列不整齐,后牙牙合面深而狭窄的点隙、 裂沟均有利于食物和菌斑的滞留而发生龋。
牙发育不全和矿化不全等缺陷也有利于龋的发 生。
宿主(唾液)因素
唾液的质与量的改变,缓冲能力的大小 以及抗菌系统的变化都与龋病发生过程 有着密切关系。
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三联因素学说 四联因素学说
三联因素学说
时间:在 60 年代初, 人物:Keyes 基本论点龋是由细菌(菌斑)、食物(糖)和宿主
(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即精制的 食物或(和)蔗糖进入口腔后,经过细菌作用产 生酸,酸在牙抗龋力降低时,可使牙脱矿而形 成龋。从而形成了龋的病因学现代理论的基本 要素。
B=becteria,F=food,H=host
四 联 因 素 学 说
重要的细菌:
变形链球菌组尤其是变形链球菌和远缘 链球菌S.
其他:粘性放线菌,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仅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粘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窝沟龋及牙周组
织破坏有关
牙菌斑
细菌致龋均通过牙菌斑来实现。 牙菌斑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
菌斑与龋病有关,龈下菌斑与牙周病有 关。 牙菌斑同时也可分为平滑面菌斑和窝沟菌 斑
菌斑的致龋性
牙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龋病损害的直接原因。 牙菌斑在摄取糖之前也有酸存在,以乙酸含量最高,
摄取糖以后则以乳酸最高。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可造成 釉质溶解,矿物质丧失。 一般情况下,口腔表面-----唾液缓冲--------有机酸中 和-------无龋;菌斑内-------胶质状结构-----不能清除-----釉质脱矿--------龋病开始。 两种理论 特异性菌斑学说和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特点: 口小底大、呈墨浸状、以变
形链球菌为主
窝沟龋:临床上早期为点隙窝沟变为棕色、 黑色,探针探诊时有粘滞感。(好发)
平滑面:
邻面龋
颈部龋
⑵ 平滑面龋 部位:接触点、牙颈部、舌面 特点:口大底小、潜行性破坏
根龋多发生于牙
龈萎缩、根面外 露的老年人牙, 根面变软,龋洞 形成,龋洞范围 较广泛,较浅,
病理学
病因及 发病机 理
概述
定义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 体硬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 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它在口腔疾病中的 发病率占首位。
三大疾病之一。
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 方面均发生变化
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
变化 细菌感染性 多发性,常发性 古老性和现代性 慢性破坏性
食物因素:
食物的物理性状,如粗糙或纤维性食物在咀嚼时有自 洁作用,可以减少龋的发生。而粘性食物则易粘附于 牙面上,停留时间长,容易引起细菌滋生而产生龋。
单糖、双糖致龋力强。蔗糖的致龋力最强。其次为葡 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防龋的甜味替代剂------山梨糖和木糖醇
宿主(牙)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