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初中物理 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测电功率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电
阻测电功率
一、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欧姆定律简介
o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表明,在一个线性电阻器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
反比。
2.实验装置
o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3.实验操作
o通过改变电阻器的值,同时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变化,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
o绘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图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原理
o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计算出电阻的值。
2.实验步骤
o连接电路,确保电压表并联在电阻器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o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记录多组数据。
3.数据处理
o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每组数据对应的电阻值,并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三、测电功率
1.电功率定义
o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公式为P=UI(功率P等于电压U乘以电流I)。
2.实验方法
o使用电能表直接测量电功率,或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再利用公式计算。
3.注意事项
o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或超过设备承受范围。
o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6--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06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典例1 (2011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电阻R=10Ω,电源电压U=3V。
(1)小刚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军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改正后,小刚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刚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通过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刚还应。
解析:(1)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电压,应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图中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并联了,如下图所示。
(2)①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有断路;②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说明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这个部分没有断路;③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说明电阻不起作用,没有连入电路;因此故障是电阻断路了.(3)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反应的信息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更换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答案:(1)如上图所示(2)电阻断路(3)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更换电阻,继续实验.点评:电压表和电流表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1)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断路或不包含电源部分短路,再由电路中有无电流来判断是断路还是短路.有电流,则电路为短路;无电流,则电路为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所测量电路中,包含电源的部分电路短路或不包含电源部分断路,再由电路中有无电流来判断是断路还是短路.有电流,则电路为短路;无电流,则电路为断路。
典例2 (2011年中考·云南玉溪卷)在学习了电路和欧姆定律的知识后,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到实验室进行“欧姆定律”的验证性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参考教案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评估 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
使学生意识到共 同讨论可以发现
交流 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 学生小组内讨论。 自己的不足,借鉴
遇到的问题。
别人的经验。
巩固 练习
多媒体出示: 1. 扩展实验记录表格。 2. 练习生活实际。
学生在作业本上 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 学生交流自己的 让学生归纳这节 梳理 些收获和感悟?或者有哪些困 收获和感悟,提出 课学到的知识,回
的电阻成反比。
回扣前面的问题,
4.以上两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分
使学生感觉到物
7
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的。在这之 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
实验,并证明了上述结论是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 的。
理来源于生活,又 服务于生活,生活 中处处有物理,体 会到学有所用。
5.回扣: 1打开调光台灯后,转动旋钮 ,灯
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 灯泡
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 由此可猜想:所加 养了学生的发散
泡的亮度。分析实验现象,大胆 电压越高,电流会 思维能力。
课
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 越大。
对于同学们的猜
关?
想不论对错,教师
3
(2)分别把 2.5V 和 6.3V 小
都应认真对待,但
题 灯泡跟两节干电池和演示电组成
应该注意:猜想不
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 学生动手实验,根 是瞎猜、乱猜,应
问题 研究这个量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的 电压变化的情况: 关系,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 在保持电压不变, 只改变一个,以此进行实验研究, 改变电阻,观察电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 流随电阻变化的 变量法”下面我们就利用控制变 情况。 量法先来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量度。
电阻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形状、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电阻计算公式有以下几个。
1.电阻的定义
电阻的定义是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这个公式
表明了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所产生的电压与电阻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大小
成正比。
2.串联电阻的计算
串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从一个电阻流过后再流
入下一个电阻。
当几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
Rt=R1+R2+...+Rn。
3.平行电阻的计算
平行电阻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
分支。
当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可以通过公式
1/Rt=1/R1+1/R2+...+1/Rn计算得到。
4.直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可以通过公式P=IV计算得到,其中P是功率,I
是电流,V是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U=IR,可以将功率公式改写为P=I^2R
或者P=U^2/R。
5.恒流电源下的电阻计算
当电流经过一个恒流电源时,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R=U/I计算得到,其中R是电阻,U是电压,I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U=IR,可以将电阻公式改写为R=P/I^2或者R=U^2/P,其中P是功率。
以上是初中物理电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计算电阻、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电学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电学电阻公式电学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
电学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下面将详细讲解初中物理中关于电学电阻的公式。
1.电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阻的定义为导体中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和电压、电流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当多个电阻依次串联时,电流在每个电阻中都相同。
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到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R1+R2+R3+...+Rn其中R表示总电阻,R1、R2、R3...表示串联电阻的阻值。
4.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当多个电阻并联时,每个电阻上的电压相同。
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电流之和。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到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1/R=1/R1+1/R2+1/R3+...+1/Rn其中R表示总电阻,R1、R2、R3...表示并联电阻的阻值。
5.电阻的串并联转换公式当两个电阻串联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等效电阻值:R=R1+R2当两个电阻并联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等效电阻值:1/R=1/R1+1/R26.电阻的材料和长度对电阻值的影响理想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到计算电阻的公式:R=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长度,A表示导体截面积。
电阻率是材料固有的一个特性,是材料导电性的度量。
7.电阻对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引起导体原子振动加剧,电子与原子碰撞频率增大,电阻增加。
这个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R2=R1(1+α(T2-T1))其中R1、R2分别表示原始温度下和新温度下的电阻值,T1、T2分别表示原始温度和新温度,α表示温度系数。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初中物理
I
R
U
欧姆定律表达式:
I=U/R
I
R U
I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流。 U—表示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 在形式上相似,说“电阻R跟电压U 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你认为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 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实验 次序 (1) (2) (3)
5V 电压U=_ 电阻 电流 /Ω /安 5 10 15 1 0.5 0.3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 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I ( A ) U 2.公式: I = 单位:U(V ) R R( Ω)
3.变换公式:
科学家简介
欧姆 (1789-1854)
乔治· 西蒙· 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 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 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 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 博士学业。
5Ω 电阻R=_ 实验 电压 电流 次序 /伏 /安 1 (1) 0.2 (2) 1.5 0.3 2 0.4 (3)
结论: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实验中误差的存 在,可能电流与电压不 是严格的成正比关系。
二、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实验: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每次实验更换电阻R 电路图
实 物 图 R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PPT课件(初中科学)31张)
21
2、已知电阻和电流,求电压? 【例题2】一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 44欧,通过的电流是5安,求电热水器工作时 两端的电压。
解: 已知 R=44欧,I=5安
因为I=U/R,所以 U=IR =5安×44欧=220伏
答:电热水器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20伏。
22
5.0
10.0 15.0 20.0 电阻R(欧)
14
实验结论2: 电压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阻值 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研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在 1827年得出了如下结论 :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 =
U R
当电路中电阻一定时, 电压越大,电流越 大 ;
图一
比较图二和图三: 电压 相同, 灯的电阻 不相同,
灯较暗(电流较小)的是 C 灯,
图二
当电路中电压一定时, 电阻越大,电流越 小 ;
图三
3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之间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研究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基本相等。
9
实验结论1: 电阻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
以上表格中计算出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是否完全相等?与同学讨论结果,并分析原因。 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是完全相等。 科学实验研究总会有误差存在的。
10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控制变量: 保 持电压不变;
改变电阻, 研究 电流 和 电阻 的关系
1.图 4-59 中,更换定值电阻 R ,调节滑动变阻器
初中物理 欧姆定律
.
4/9
【小试锋芒】
# 1.某导体接在电压为 3V 的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为 0.15A,若把它接在 6V 的电路中,导体的电阻是
_________,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__.
#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保护电路
# 3.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实验中,在连接电路时,下列注意事项中不必要的一点是
A、连入变阻器时,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B、电键、电流表应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 C、连入电键时,应先将电键打开 D、电压表就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并使它们的“+” 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极一端 次 数 7 8 9 电压 (V) 3 6 12 电流 (A) 1.00 0.50 0.25
I
由欧姆定律表达式变形得到的,它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数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比值, 这个比值 R 是导体本身的特性,不能理解为 R 与 U 成正比,与 I 成反比,这也是物理与数学的不同之处. (6)一般思路: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最好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 未知量的符号。
2/9
【典型例题】
1.如图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先使电阻箱(能够读 出阻值的变阻器)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次的电流 值和对应的 值,得到:电阻不变时,电流跟 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每次 值 R 和相应的 器的作用是 值,得到电流跟 . 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 保持不变,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 成反比的关系.图中滑动变阻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PPT课件(初中科学)17张全)
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10 4
2.5
2
10
3 20
25
4
5
想一想 U=IR
I=U/R
R=U/I
R=U/I跟I=U/R类似, 那能否认为电阻跟电压 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 质,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 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当电阻两端电 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成正比例改 变,而电压与电流比值(即电阻)不 变,是一个定值(可以看出电阻的大小 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故电阻跟电 压、电流无关,不存在正、反比的关 系。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 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研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1827年得出了如下
结论:
德 国 科 学 家
导体中的电流,跟 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跟这段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
欧
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姆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开关闭合后,把P向左移 动,则 ( ) A.两表示数都变大 B.两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 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 值是20Ω,当滑动片P从口向b移动的 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____V, 电流表最小示数是____A。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将 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b滑动时 (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某电阻两端接1.5伏电压时, 它的电阻是5欧。请计算通过 这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初中科学八上4.6《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
答:电压是220伏。
例题3 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 接在电源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是6伏,又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 0.3安,求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已知U=6伏,I=0.3安 由欧姆定律I=U/R,得: R=U/I=6伏/0.3安=20欧
第6节 电流、电压和 电阻的关系
导体中, 使电荷发生定向 电荷的定 移动产生电流的 向移动 动力
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1、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就越__大___;
2、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__大___。
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之间有没 有什么关系呢?
要探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 关 系,我们应怎样进行实验?
使 一 个物理量保持不变,研究另_二__个物理
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方法叫_控__制_ 变量____法。
探究一:研究I与U的关系
1.实验:保持_电__阻__不__变_,研究_电__流__ 和__电__压___的关系
电 路 图
电 路 图
思考:怎样能保证R两端的电压是变化的呢?
电 路 图
电 路 图
(2)只有当R不变时,I与U成正比才成立;只 有当U不变时, I与R成反比才成立。
(3) I、U、R三者单位必须是同一单位制的 单位。即分别是:安(A)、伏(V)、欧(Ω)
德 国 科 学 家 欧 姆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 在形式上相似,说“电阻R跟电压U 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你认为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 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物理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物理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我们知道在微观世界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是带负电的,他们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的旋转,当一段导体两端存在电位差(即电压)时,核外电子就会像管道中的水样做定向移动,当大量的电子都作定向移动时,该段电路就存在了电流,电流的方向刚好与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常用单位安培(A)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荷不会主动的做定向移动,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位差(电压)时,就会迫使电荷作定向移动,就如存在水压水才会流动
3、电阻:就是阻碍电荷的定向移动,从微观方面来说就是因为电荷在定向移动时会与原子核发生碰撞,起到了阻碍电荷移动的作用,
R=ρL/S,说明电阻只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而R=U/I,只是这段导体两端的U与通过的l的比值刚好就是该导体电阻的大小,就像密度,质量,体积三者关系一样,一段导体就是没有通电,电阻也是一个定值。
电阻电流电压关系
电阻电流电压关系
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具体来说,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对于交流电路,虽然电压、电流、阻抗都有相位角,但应用欧姆定律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即电压、电流和电阻必须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
需要注意的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没有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
在含有电感、电容等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会变得复杂,需要使用更复杂的公式来描述。
此外,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电阻是一个与电压、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其大小取决于材料、几何形状、温度、压力、光照等环境因素。
因此,不能单纯地从电压或电流推断出电阻值。
总之,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但需要注意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和变形公式的含义。
初中物理的解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与电阻关系
初中物理的解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与电阻关系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它们在解析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中解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在解析电路中,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自正极流向负极。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传输能量的方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推动力,也可以理解为电荷之间的电势差。
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受到阻碍的能力,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解析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 = I × R,其中V 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电阻增加时,电流减小;当电压增加时,电流增加。
三、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同的,电压和电阻会分配。
假设有两个电阻分别为R1和R2的电阻器串联连接在电源上。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T = R1 + R2。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总电阻RT:I = V / RT。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按照电阻的比例进行。
通过R1的电压V1等于总电流I乘以R1的电阻:V1 = I × R1。
同样地,通过R2的电压V2等于总电流I乘以R2的电阻:V2 = I × R2。
四、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同的,电流和电阻会分配。
假设有两个电阻分别为R1和R2的电阻器并联连接在电源上。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电压V等于各个电压之和:VT = V1 + V2。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总电阻RT:I = V / RT。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按照电阻的反比例进行。
通过R1的电流I1等于总电压V除以R1的电阻:I1 = V / R1。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引言电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学生要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元素、电路的基本形式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本篇文档将探讨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教授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量化表达2.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3.能够简单分析电路中电路元素(电阻、电压源或电流源)的作用教学过程理论讲解和演示在教学初期,应让学生从直流电、电路符号、电路中的元器件(电路中的原件主要有电阻、电源,当然还会有电容、电感等)的概念入手,再慢慢将知识点扩展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采用PPT等教学软件讲解,配合演示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电路的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多给学生举例子。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一个人体电路的例子–身体内的电流,以及电流的来源、大小和影响等。
此外,电阻可以用水管的阻力或者走路的阻力作为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
实践操作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自己搭建电路,通过调整不同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反思总结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教学为重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安排,并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让学生的个人理解误导将本质范畴混为一谈,从方法和技巧上让学生明白掌握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实用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在本篇文档中,我们讲解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讨了如何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理论讲解和演示、举例说明以及实践操作等环节进行教学,最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探究题
1.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请你选择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小军在探究某电路中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流 I 与电压U 的关系式:I = 。
U /V 1 2 3 4 5 6 I /A0.60.81.01.21.41.63.图是小乔和小丽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R 而不是小灯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选定值电阻R 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20Ω,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记下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S ;②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S ;③用20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 ,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
4.小明在实验室选择了符合实验要求的器材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并画出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 1,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 用电压表测量R 1两端的电压U 1、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 1的电流I 1,将R 1、U 1、I 1V SP A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位置,用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U2、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I2,将R2、U2、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改变4次电阻箱的阻值R,用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R的电流I,将R、U、I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初中物理_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研究实验改进的措施,研究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电阻表示导体作用。
二、进行新课实验探究一:演示一:分别用两节和三节电池向同一保小灯泡供电,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思考问题“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导:那么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呢?由此导入科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需把待研究的电阻接入电路,需____、_______、_______2、需测出不同时刻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需_______、________,怎样接?3、需控制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获得多组数据,从而发现普遍规律。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有________或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思考设计实验电路图。
温馨提示:1、连接电路、更换元件时,开关应_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3、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控制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观察记录哪些数据?4、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时,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
电阻初中物理中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与计算
电阻初中物理中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与计算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度量。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电阻。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以及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流(I)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导体的量度。
它的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V)和电阻(R)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 = V / R这意味着,只要电阻保持不变,电压与电流呈正比,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
而电阻(R)则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它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计算需要使用以下公式:R = V / I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压保持不变时,电阻与电流呈反比关系。
电流越大,电阻越小;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2. 当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与电压呈正比关系。
电压越大,电阻越大;电压越小,电阻越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计算电阻的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1. 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如果已知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的公式R = V / I计算电阻。
2. 利用电阻公式计算电阻。
在电路中,如果已知电阻的颜色代码,可以使用电阻公式来计算电阻。
电阻公式是一个带有颜色和系数的公式,根据颜色和系数的数值进行计算。
3. 利用测量仪器测量电阻。
通常使用万用表或电阻计等仪器来测量电阻。
将仪器连接到电路中,读取仪器上显示的电阻数值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电阻的数值可能有一定的误差。
这受到电阻本身的参数、测量仪器的精确度以及测量方法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精度更高的仪器,并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以及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与电流之间遵循欧姆定律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仪器或使用颜色代码等方式计算电阻。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电阻现象,并能够正确计算电阻的数值。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章处在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十六章电压电阻,和十八章电功率、十九章家庭电路等之间,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这一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之一。
这一节是《欧姆定律》的第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到深刻认识,又可为后面学习“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三、实验改进点:试验电源常用干电池,用一段时间电压会发生变化,又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原因,在做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试验时,有时不能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如果使用学生电源就可以调节电源电压,再调节滑动变阻器,就可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改变电阻时,使用三个电阻,要进行三次连接比较麻烦,使用电阻箱,连接一次就可以,改变电阻时,只要扭动旋钮就可以了。
改进点:(1)用学生电源代替干电池。
(2)用电阻箱代替三个定值电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再加上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由于 电压 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 作 用,所以我们可以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3)进行实验时,首先接入电路的是5 Ω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至适
当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记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
示数。
(4)断开开关,将5 Ω的电阻更换为10 Ω的电阻后,直接闭合开关,可观察到
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
变,应将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眼睛观察
【练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当探究电流与电阻 的关系时,应该( B ) 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的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使电阻R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D.每次测量时都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成倍数变化
【练4】如图是小华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AB间可以换接多 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在每次换接电阻后,他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控制 AB间 电压 不变。换接电阻多次实验,是为了 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1)电阻;滑动变阻器;(2)电压;电流;(3)如图(a)所示;(4)断开;左;电流 过大;(5)电压U/V;(6)如图(b)所示;电流;电压;正比。
点评:实验中人为改变的量为自变量(如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随自变量 的改变而变化的量是因变量(如本实验中通过R的电流),运用的研究方法 是控制变量法。结论模板:被控制的变量一定时,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反)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
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总体设计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
2.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这的控制作用。
4.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
5.能从分步实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
6.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欧姆定律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总结所学过的电学三个物理量: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也越大;电阻越大,对电路中的电流的阻碍也越大。
请大家猜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电路总的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控制:
1)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一.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按教材第152页图4-44所示连接电路,开始实验,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思考、讨论,请学生寻找规律。
)
可以发现: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
二.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把电压控制在2伏特。
更换刚才电路中的定值电阻,记录每次的组值。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从电流表上读出电流值,填入表中。
(思考,让学生总结规律。
)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总结: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这个规律早在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已经研究得出,我们称其为欧姆定律:
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U/R
介绍欧姆的生平,阅读教材中欧姆的介绍,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
课堂练习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因为R的值是等于U/I,但当U增大时,I也会增大,而U/I的比值不会变。
)
2.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5A,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A 。
第2课时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课堂练习:
1、某同学做“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得到如下的两组数据:
分析表一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
分析表二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
2、试根据欧姆定律,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欧姆定律在电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继续强调电学的解题格式,
说明作电路图在解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应用1.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 ,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2Ω。
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题步骤:(1)画电路图(两个电阻必须画)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已知:U=36V R=32Ω
求:I=?
解:I=U/R=36V/32Ω=1.13A
答:车床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1.13A.
P154例题1 一只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242欧,如果电灯线路的电压是220伏,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
应用2:已知电阻、电流,求电压
P154例题2 一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22欧,通过的电流是10安,求电热水器工作时两端的电压。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
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
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应用3: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
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测得它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
0.18A ,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V ,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
的电阻值。
P154例题3 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伏,又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0.3安,求这个
电阻(欧)电压(伏)电流(安)510.230.651电阻(欧)电流(安)电压(伏)51.26
100.6150.4
定值电阻的阻值。
——伏安法测电阻
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快最好——如何测量一个待测电阻(或小灯泡)的阻值?
1、请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2、列出所需器材
3、写出测量步骤.
1.有甲乙两导体,甲导体的电阻是2Ω,两端电压是2V ;乙导体的电阻是4Ω,两端电压是8V 。
某学生计算甲导体中的电流I 甲时,列出: 试指出以上计算过程错在何处?并用正确方法计算出甲乙两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值。
答:误将乙导体两端的电压作为甲导体两端的电压。
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V 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 ,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V ,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3、某电流表的电阻约为0.1Ω,它的量程是0.6A ,如将这个电流表直接连接到2V 的蓄电池的两极上,会产生什么后果?
第3课时
学生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
教学反思:
准备这节课的时候还是感到左右为难,研究这三者的关系需要的器材有:电源(至少4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实验室只有5欧、10欧、15欧三种规格)、导线。
按教材要求,这些器材已是不足的了。
我想,无论谁准备这节课都会认为最佳方案是安排学生实验,我也是这样想的,呵呵。
但问题在于仪器最多只能安排10组出来,而实验室的桌子又不好合并,进行这样的教学的后果只能是一个:一节课不可能完成,而且就这样安排出来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况且现在离期末时间已经是很紧的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安排演示,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看清,而且也没有了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参与度大大降低了。
真的是左右为难。
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这节课的最佳方案呢?每次教到这里都是令我头痛的一件事,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U 8V ==I 甲=R 2Ω4A
=U 2=I 甲甲R 甲2V Ω=1A 4=I 乙=U 乙乙8V Ω=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