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听障学生虽然由于听力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他们在语言上和普通孩子的发展有所区别,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仍然是学习的主人,目前许多聋校的教育方式是阻碍听障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聋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激发聋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动机。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聋生探究新知,最终使“自主探究”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听障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聋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聋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聋生在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聋生虽然由于听力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他在言语上和普通孩子的发展有所差别,但他在学习中仍然是学习的主人,有着更强个性的差异,而目前许多聋校的教育方式是阻碍聋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仍然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课堂为主”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这必然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聋生在探究自主、交流、合作,快乐的的成长”是相违背的。从实质上看,主动探究学习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聋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是他们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本文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聋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实践的层面探讨了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聋生进行自主探究精神培养的具体做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聋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提倡“探究性学习”,既是民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改变传统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倾向。”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所者和设计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主动探究新知,它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加拿大的学者比喻说,认知与情感好比乐曲的低音和高音,教师是驾驭乐曲并使之和谐的人。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

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待的境界,是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

如《阿里山的云雾》一文“无风”这一段时,为了让聋生感受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我让学生边看多媒体演示边描述:“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阿里山,让我们站在高山顶峰之间,去观赏那美丽的景色。”学生一边看着画面,一边瞪大了两只眼睛,观赏着眼前不同地方云雾的景色,还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仿佛已置身于阿里山之间。此刻抽象的语言与鲜明的实物形象建立起联系,我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阿里山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纷纷列举录像中看到的景色和自己想象的景色。课堂成了“想象”的交流会。我继续引导:“在你们的头脑中阿里山的景色怎样?想象一下无风的时候又怎样?”这一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最后他们体会了云雾在不同地方所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又如:为了写好一种植物,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的镜头,再播放了场里的情况,大家所见的植物多不胜数,听着解说员的解说,学生对那些珍稀植物非常好奇,唤起了他们想方设法要弄清该植物以及把看到的告知与众的欲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我录制了学生篮球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疑,场内、场外热闹气氛,激起聋孩子们的写作愿望。

二、精选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仅有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发展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人,要让学生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己想学、乐学、需要学。学生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否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的全部心里活动积极有效地健康地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需要的、合理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主体,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并使多元智能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比如在对聋生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上,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难度较大的“说”

的练习,在教学中我实行角色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与单调的复述迥然不同。

(二)、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聋生的认知特点是短暂的、新颖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具体形象来感知实物,引导聋生進行认知,可以丰富聋生的感性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断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实践氛围,引导聋生探究新知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强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创设学生乐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眼、耳、手、足、脑的各种活动,动用全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储备,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让聋生亲自进行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四)、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互助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的面的促进性的活动,让学生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对共同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寻求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

如教学《养花》一文,我让班级学生在四人合作小组中开展讨论:养花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各抒己见、各尽其才。通过研讨,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给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在小组质疑中,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综合大家意见,做出的结论。

总之,探究式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探究的欲望,指点探究的方法,指引探究的方向,使“自主探究“成为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聋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