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090da129192e45361066f533.png)
级 别
滑 坡(104m3)
崩 塌(104m3)
泥石流(104m3)
巨型
≥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
<10
<1
<2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级 别
规 模
巨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20m
大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
中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10m,或长≤1km,宽10~20m
小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m,或长≤1km,宽<10m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级 别
塌陷或变形面积(km2)
巨型
≥10
大型
1~10
中型
0.1~1
小型
<0.1
地质灾害分级
级 别
特 大
≥30
10~30
3~10
<3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
500~1000
100~500
<100
险情分级
受威胁人数(人)
≥1000
500~1000
100~500
<100
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0
5000~10000
500~5000
<500
大 型
中 型
小 型
规 模 分 级
滑坡(104m3)
≥1000
100~1000
10~100
<10
崩塌(104m3)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0c87182af90242a895e53d.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
表6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
表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
灾情。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392b485fbfc77da369b162.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4d113e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f.png)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而引起的、对人类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分级。
下面是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一、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发生在地壳中的一种地震现象,可分为轻微震动、中度震动、严重震动和毁灭性震动四个等级。
轻微震动指震感轻微,无造成重大损失;中度震动指震感较明显,造成一定损失;严重震动指震感强烈,造成重大损失;毁灭性震动指地面严重破坏,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
二、滑坡灾害滑坡灾害是指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所引起的土体滑动而形成的灾害,可分为轻微滑动、中度滑动、严重滑动和毁灭性滑动四个等级。
轻微滑动指土体表面出现裂缝,土石松动;中度滑动指土块和石块滑行20米以内;严重滑动指土块和石块滑行20-100米;毁灭性滑动指土块和石块滑行100米以上。
三、地面塌陷灾害地面塌陷灾害是指地下岩土层发生变形或变质,导致地表下沉或坍塌而形成的灾害,可分为轻微沉降、中度沉降、严重沉降和坍塌四个等级。
轻微沉降指地表下沉5-20厘米;中度沉降指地表下沉20-50厘米;严重沉降指地表下沉50-100厘米;坍塌指地表下沉大于100厘米。
四、地面侵蚀灾害地面侵蚀灾害是指河流、海岸、风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岩石、土壤等地表材料发生风化、溶解、流失等现象,导致地表削蚀或冲刷而形成的灾害,可分为轻微侵蚀、中度侵蚀、严重侵蚀和毁灭性侵蚀四个等级。
轻微侵蚀指地表材料流失少于10厘米;中度侵蚀指地表材料流失10-50厘米;严重侵蚀指地表材料流失50-100厘米;毁灭性侵蚀指地表材料流失大于100厘米。
五、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是指在高山地区,由于暴雨、滑坡等原因,形成的泥石流,可分为轻微泥石流、中度泥石流、严重泥石流和毁灭性泥石流四个等级。
轻微泥石流指泥石流高度小于1米,宽度小于5米;中度泥石流指泥石流高度1-5米,宽度5-10米;严重泥石流指泥石流高度5-10米,宽度10-20米;毁灭性泥石流指泥石流高度大于10米,宽度大于20米。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71d77279563c1ec4da7147.png)
地质灾害险情按照受威胁的人数,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1. 特大型: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不含10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不含1亿元)的;
2. 大型: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不含500人)1000人以下(含10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不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含1亿元)的;
3. 中型: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不含100人)500人以下(含5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不含500万元)5000万元以下(含5000万元)的;
4. 小型: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含1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c7022563a8956bec0875e318.png)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 一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送审稿)2000一发布 2001一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为了对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和灾情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对是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基础标准,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分级、分区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立项、设计的依据:亦是灾情统计、抗灾防灾的依据。
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标准采用的有关定义,给出了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所必要的定义。
使标准中始终使用同一术语表达某一特定概念,避免一词多义,统一技术语言,以保证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第二部分是总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原则。
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把地质灾害按照灾类、灾型、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
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将一次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级。
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规效力。
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给出附加信息,不具有法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从生效之日起,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的立项、设计、成果编写以及上报灾情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一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梁孙培善柳源张明燕穆春芳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 ................................................. l 3术语 ....................................................... l 4总则 . (3)5 地质灾害分类 (3)6地质灾害分级 (4)附录A(标准的附录)常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 (6)附录B(提示的附录)地质灾害与地震、洪水等成灾等级划分对比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geological disaster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基础术语的定义,分类分级的原则,类别和级别。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43f6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f.png)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篇一: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一、地质灾害等级地质灾害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
具体标准如下:1、一般级: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不大者;2、较大级:因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者;3、重大级:因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者;4、特大级:因灾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者;二、地质灾害应急处理1、接到汛期灾情电话、电传电报,要认真做好记录,并立即向中心所领导汇报。
并根据中心所领导指示,提出具体处置意见和建议。
2、发现有严重险情时,请示中心所领导后,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
尽快核实具体数据,组织调查和应急处理。
三、灾情速报时限1、一般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应在24小时内上报县局。
2、较大级、重大级、特大级地质灾害应在1小时内上报当地政府、县局。
3、对一般级、较大级地质灾害的处理,应在灾情稳定后7天之内形成文字材料,并制作相应图表,上报县局。
四、灾情速报内容(一)速报时应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对一时难以完全搞清楚的紧急情况,可先报送初步情况,随着对情况的全面了解和事件的处理,再不断地补充报告,绝不能压而不报;对一次报不详尽的,可分几次续报;对发生的紧急信息报送把握不准的,可边处理边沟通,把好报送关。
(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1、发生具体位置;2、发生时间、伤亡人数;3、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经济损失;4、地质灾害类型;5、地质灾害规模;6、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7、发展趋势;8、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9、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8d9f97bccbff121dd3683db.png)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a6a59d4b73f242326c5f95.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825b4783d049649a665850.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 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 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注 3 :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
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db949c5901020207409cd2.png)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
标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浙江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作如下界定。
1、灾情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2、险情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含)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6486a1c77da26925c5b0c7.png)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标准
分级灾情险情
特大型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n≥30人,
或直接经济损失m≥1000万元
受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n≥
1000人,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m≥10000万元
大型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10≤n<
3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500≤m
<1000万元
受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500≤n
<1000人,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
失5000≤m<10000万元
中型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3≤n<10
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m<
500万元
受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100≤n
<500人,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
失500≤m<5000万元
小型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n<3人,
或直接经济损失m<100万元
受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n<100
人,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m<
500万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701d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74.png)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较重要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洪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洪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
评估分级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洪口码头、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杂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4ffeb4551810a6f52486a5.png)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
级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浙江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作如下界定。
1、灾情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2、险情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含)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a350961eb91a37f0115cde.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67f3ec3c1ec5da51e2702d.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一一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一一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 0 0 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 0 0万元以上10 0 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 0 0 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U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 0 0人以上、1 0 0 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 0人以上、5 0 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 0万元以上、5 0 0 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def3872866fb84ae55c8d05.png)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表6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7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表8地面塌陷分级标准表1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注:①灾情分级一一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险情分级一一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表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 0 0 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 0 0万元以上10 0 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 0 0 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犁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U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 0 0人以上、1 0 0 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 000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 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 0人以上、5 0 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 0万元以上、5 0 0 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 一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送审稿)2000一发布 2001一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为了对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和灾情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对是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基础标准,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分级、分区管理的依据和地质灾害治理前期勘查立项、设计的依据:亦是灾情统计、抗灾防灾的依据。
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标准采用的有关定义,给出了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术语所必要的定义。
使标准中始终使用同一术语表达某一特定概念,避免一词多义,统一技术语言,以保证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第二部分是总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原则。
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把地质灾害按照灾类、灾型、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
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分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将一次灾害事件划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4级。
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规效力。
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给出附加信息,不具有法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从生效之日起,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报、防治的立项、设计、成果编写以及上报灾情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一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梁孙培善柳源张明燕穆春芳一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 ................................................. l 3术语 ....................................................... l 4总则 . (3)5 地质灾害分类 (3)6地质灾害分级 (4)附录A(标准的附录)常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 (6)附录B(提示的附录)地质灾害与地震、洪水等成灾等级划分对比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DZ/×××—2000地质灾害分类分级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forgeological disaster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基础术语的定义,分类分级的原则,类别和级别。
1.2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进行分级、分区管理以及项目管理使用。
也适用于地质灾害勘查、防治部门进行地质灾害勘查立项设计、监测预警等方面使用。
民政及其它抗灾部门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T14498—93 工程地质术语GB/T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GB12329—90 岩溶地质术语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disasters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的地质事件。
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1地面沉降;其次包括煤层自燃,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围岩岩爆及大变形)、瓦斯突出、矿井热害、海水入侵、特殊岩土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沼泽化、土地盐渍化、水质恶化等。
3.2 地质灾害分类 divided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或特征划分不同的地质灾害3.3 地质灾害分级 dividing cla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以等级的方式划分一次地质灾害事件的活动程度或破坏损失程度。
根据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速度等指标反映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称为灾变等级;根据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反映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称为灾度等级。
3.4火山灾害volcanic disasters火山活动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活、生产活动以及资源、环境的危害。
3.5 地震灾害earthquake catastrophes由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建筑物倒塌和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露、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灾害。
3.6 崩塌灾害avalanche disaster: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
3.7 滑坡灾害landslide disaster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顺坡下滑,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资源环境造成的灾害。
3.8 泥石流灾害debris flow disaster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江湖、水库溃决后的急速地表径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并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3.9 地面沉降灾害land subsidence harm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下降的地质活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3.10地面塌陷灾害disaster of surface collapse因自然动力或人为动力造成地表浅层岩土体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灾害。
3.11地裂缝灾害earth fissures or ground fissures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对人类产生危害,称为地裂缝灾害。
3.12矿井突水灾害water inrushing in mines在矿井采掘过程中,暴雨、山洪、江河湖水、地下水、老窿水经井口或岩石裂隙、断层、岩溶洞穴等大量涌入矿井,远远超过正常排水能力,甚致淹没井巷、危害矿工生命,破坏资源环境,影响矿井生产的灾害。
3.13冲击地压灾害 bump disaster指矿体或岩体在高压作用下,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产生大面积崩落,破坏井巷及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灾害。
3.14瓦斯突出灾害gas bursting disaster指蕴藏于煤层或顶底板中的瓦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巷道掘进工作面或回采工作面突然冲出,破坏巷道及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有时导致瓦斯爆炸和火灾灾害。
3.15围岩岩爆及大变形硐室围岩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围岩变形破裂,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的灾害。
3.16煤自燃灾害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煤炭在天然条件下或开采中因氧化发热等原因引起的燃烧现象,它不但损坏了大量煤炭资源,而且在矿井中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器材损坏,同时造成植物损坏和大气污染的灾害。
3.17 矿井热害 heat disaster in mines由于井下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超过井下适宜作业温度,从而威胁矿工健康,妨碍生产,有时引起瓦斯爆炸的灾害。
3.18河岸坍塌灾害 disaster of riverbank avalanche江河岸壁发生崩塌、坍落,威胁内河航运安全阻塞河道,造成断航和洪水的灾害。
3.19管涌灾害disaster of piping在高水位情况下,堤、坝、闸等挡水建筑物地基的土壤发生流土和潜蚀,使坝基、堤基岩土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甚至形成空洞、沉陷,进而导致堤防、大坝变形、塌陷或溃决的灾害。
3.20 堤坝渍决灾害ban break disaster江河堤防或水坝决口,河水从渍口大量泄流导致城镇、村庄、农田被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3.21河、湖、港口淤积灾害disaster of rever or port deposit泥砂在内陆江河、湖泊和沿海港口沉积,导致河床、湖底不断升高、港口变浅,河床淤积阻碍河流通航、降低泄洪能力:港口淤积使一些设施被淤埋,造成港口功能衰退,甚至报废的灾害。
3.22海啸灾害disaster of tsunami由海底火凶、海底地震以及巨大海底滑坡、塌陷所激发的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目良,摧毁堤防、吞没沿海城镇、村庄、耕地,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3.23风暴潮灾害disaster of storm tide由强烈大气拢动(如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导致海水急剧上升或下降,使沿海一定范围内出现显著增水或减水,使海上船只沉没、破坏海上设施,冲毁海堤涌上陆地,摧毁城镇、村庄、耕地及各种工程设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3.24海面异常升降灾害劝abnormal rising-falling of sea level由于潮汐作用、气候变化、海水热容量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等原因,海面高度超常规的大幅度、突然的上升或下降,改变沿海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
3.25海水入侵灾害disaster of sea water intrusion 咸水入侵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地方向扩侵,使地下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3.26海岸侵蚀灾害 disaster of coastal erosion由于海浪的拍打、冲击和淘浊作用或人为采砂矿、挖塘等,使海岸遭受破坏发生后退,导致沿海土地、房屋、道路等工程设施遭受破坏的危害。
3.27海岸淤进灾害 disaster f coast deposit and spread滨海地带因泥砂淤积导致海岸逐渐向海洋方向推进,影响养殖业、渔业、危害港口、码头正常使用的灾害。
3.28黄土湿陷灾害 disaster of collapsibility of loess黄土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受水侵湿后发生突然下沉,给工程建筑施工和使用造成的危害。
3.29软土触变灾害 disaster of soft soil淤泥和泥质软土在地震、爆破、机械振动等动荷载作用下发生液化、结构破坏强度降低,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或滑动变形造成地基或边坡失稳的危害。
3.30膨胀土胀缩灾害 disaster of swelling soil膨胀土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变化对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
3.31冻土冻融灾害 disaster of frozen soil在冻土发育区,因冻胀融沉等作用对房屋、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产生的危害。
3.32砂土液化灾害 disaster of sand liquefaction饱和的砂土受振动后结构和性状发生严重变化,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以及消失,使砂土丧失强度而呈现液体性状,以致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严重下降,使地基失稳,造成房屋、桥梁等工程沉降、倾斜、开裂、倒塌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