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 一
熟 出 表 现 在 部 分 学 生 的作 业 不 突 能 独 立 思 考 。解 题 格 式 不 规 范 . 步 骤混 乱等不 良现象 。为此 . 必须强 化 以下 两 点 :一 足 耍 以身 作 则 . 即 教 师 耍 在 解 题 规 范 上 为 学 生 做 好 样 子 : 足 耍 严 格 要 求 . 学 生 从 二 让 思 想 上 认 识 规 范 作 业 的重 要 性 . 对 那些不规 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 . 养 成 自觉 汀 的好 习惯 一 二 、 学 方 法 的 衔接 教 按 照 巾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的 变 化 特 点 . 接 教 学 耍遵 循 学 生 思 维 发 衔 展 规 律 . 导 学 生 尽 快 转 变 思 维 ‘ 引 式 . 取掌 握 新 知 识 的教 学 ‘ 荻 法 1 面具 ” 学 法 虽 然 学 生 在 . “ 教 小 学 学 过 算 术 . 算 术 和 代 数 并 不 但 致 . 生 不能简单地依靠l 学 司化 ‘ 式 在 原 _ 算 术 认 知 结 构 的 基 础 上 行 学 代 数 , 耍 改 造 算 术 认 知 结 构 . 过 字母代 表数 的学 爿 . 渐 通 逐 顺应代数学 习 为使学生易于直 观 接 受 . 入 了 面 具 教 学 法 众 多 的 引 人 戴 上 同一 张 面具 . 变 成 了 同一 就 张 脸 型 : 同 一 个 人 戴 上 不 的 面 具 , 有了众多的形象 , 一个安 就 、用 母 代表一类数字 . 母就像足它所 字 代表的数字 的面具 如用字母 n 表 示 自然 数 . 个 字 母 n就 成 了所 有 这 自然数 的面 具 就好 比一 张 孙悟 空 . 面 具 ,若 干 个 不 的 人 戴 上 它 . 、 就 仃 _ 了同 一 副 面孑 一 样 , 们 不仅 n L 我 用 n来 表示 自然数 , n用 k m、 亦 『 、 P 等 任 意 一 个 字 母 表 示 1然 数 , 、 3 k m、 P等字母 就成 了 自然数 的面具 从 学生最熟悉 的面具引入 . 讲述 代 数 的 真实 内 涵 . 不 町捉 摸 的 概念 变 把 成具体 真实的实物 .形象生动 . 学 生 印象很深 . 易接受 . 容 易于 珲 解 , 这 就 顺 利 完 成 了学 生 接 受 新 知 识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中学习,很多学生都感到很不适应,面对许多学习障碍和挑战,感到迷惑,不知所措,尤其是数学表现得尤为突出.一般情况下,一学期下来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说不是迫于中考的要求和教师的及时引导,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的人将会更多,对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我们都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查分析,把这种现象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找出一些根本性的原因,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才能够尽可能激发出每个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与提高运算能力;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苛求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逻辑性、多样性.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数学知识受到一定的局限.如,他们只知道零表示没有物体,他们虽然知道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可以与分数互化,但总以为两者形式不同,而不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有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少年,自制力差、贪玩、无目标是他们的特点,他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我们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好开学第一堂课很重要.我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玩好游戏?如果游戏总过不了关是什么原因?你会怎么办?会立刻放弃吗?会坚持到成功吗?数学其实也是一种游戏,是数、运算、图形、思维的游戏,只是这个游戏很复杂,有好多的规则,要想“玩”好它可比电脑游戏难多了.除了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外,也有策略、战术,其中重要的一项得有永不服输的精神,遇到困难时要拿出玩电脑游戏的劲头来克服它、战胜它.学生当时真的是热情高涨,当然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强化.二、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生活上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造成思想上的波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听学生的讲述,不要只关注表面现象,否则,教师与学生极容易因误会而横眉相对,再加上不调查就严厉批评更会使学生疏远教师,使学生陷入被动听课的境地,这样教室中学生的纪律虽然很好,但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教学效果收效甚微.我们首先要上好心理衔接课,用爱心去关心他们、温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加上我们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会很快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这时,良好的班风已经形成,而良好的班风,将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三、培养学生运算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小学做习题,只是满足于进行计算.从知识能力上来看,小学学得太“浮”,对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学习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维,但是从初中开始,对数学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就开始加强了.如,“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引入负数、数轴和字母后,分类讨论的思想就随之而来,很多时候答案不再唯一,这与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另外,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基本功――计算能力很欠缺,进入初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学习后,计算能力跟不上,作业和考试经常计算出错,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信心大大受损,接下来的“字母表示数”对探究能力要求又高,学习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这两单元学下来,信心彻底被摧垮,后面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既要注意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又要注意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过渡;既要弥补旧知识的缺漏,又要认真巩固新知识;既要面向大多数,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后进生赶上队伍.这些都是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在注意以上几个问题的同时,继续实践和总结,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就一定能搞好,就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224564)]。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一、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现状分析1、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初小衔接的“过渡期”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
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慢慢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逐渐增长。
他们喜欢参与活动,但对老师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对教师的信任度比较大。
然而很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方面的差异,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初中之后成绩却不好了。
2、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
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5倍小7的数是8,求这个数。
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8+7)÷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
3、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时间“消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衔接实效性的对策1、针对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应在新生入学的前段时期要抱着包容的态度,让学生充分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例如学校去开展一些有关的讲座,消除新生对新的学习挑战的恐惧。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
象、 由特殊 到一般 的飞跃 , 学 生 在 理 解 上
中时 , 由于环 境和教学 的对 象变 了 , 特别 是 对他 的老师持 有一种 既畏 惧又信任 的 心理状态 ,往往 对老师采取琢磨 的态度 , 因此 , 教师要 以火一般 的热情去温暖学生 的心 田, 消除学生 的心理 障碍 。二是利 用 课 内和课外有 利时机 , 对不 同层次学生开 展一些形式 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 , 诸如 抢答竞 赛等 , 活跃 学生 的身心 ,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学生的思维特 点是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 他们 是在听 到、 看到 、 感 受到 的同时进 行 思维的 , 小 学教 师一般采 用的是 与之相 适 应的教 学方法 , 而中学数 学 , 则 需要逐 步
必须着 力解决 的。 对策 : ( 1 ) 在小学算术数 生从 小学升入初 中, 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 思 , 由听到的和 观察到的去联想、 猜想 、 归 生课堂笔记。 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
法则的教学 ,对那 些容 易混淆的概念 , 容 在的时期。鉴于这些特点 , 记笔 记服从 听讲 , 要掌握记录 时机 ; 必须注意两个 学生 : 易错误 的计算 , 反 复加 强巩 固练 习 , 使 学 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 刚入初 记要点、 记疑 问、 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 记小 生尽 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结、 记课后思考题。 3 .课后复 习巩 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 导。刚上初中的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 成书面作业 , 忽视必要的巩 固、 记忆 、 复习 ,
以致 出现 照例 题 模 仿 、 套公 式 解 题 的 现象 ,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
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
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
一、我们要了解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区别1.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
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
2.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的差异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决定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
升入初一后,学生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
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
对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推理归纳都比小学有了较高的要求,已不再是只要聪明就可以学会,只要勤奋就可以掌握,而是追求勤奋和思维、聪明和方法的结合。
而小学阶段比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信息量不多,课堂教学小学生活动以游戏为主,注重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探究。
3.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差异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完全放心的研究、探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中学受升学率的影响,加上学生由小学到中学是人的两个阶段身心发育的一个转折期,对学生学习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陡然提高。
小学是理解、包容、期待,中学是规则、自律、严格。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精华版)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我常听中学老师说,很多同学学校时成果很好,到中学成果明显下降,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据我的体会所知:搞好中学校数学教学的连接,使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同学的数学学问和才能都街接自如,这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当把学校与中学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搞好新旧学问的架桥铺路工作,把握新旧学问的连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同学顺当过度,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熟悉:一,要熟悉中学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校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其内容主要; 基本的图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形熟悉及简洁的周长,; 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面积与体积运算; 以及简洁的代数学问等;中学数学就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才能,包括运算才能,自学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才能,抽象规律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学问,系统学习代数学问,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 仍有简洁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学校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学问,即正有理数;而升入中学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接踵而至的就是肯定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运算关系也由原先的四就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在一年级“0 的熟悉”中我补充了0 的意义:表示无;表示起点;表示分界点;由此引入了负数,以及简洁的运算;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对他爸说:“爸,11 减14 等于几?”,老公笑笑说:“不知道!”“我知道等于-3 ;”- ’老公对我说:“你弄得太复杂了吧!”儿子满意的说:“我知道,用大数减小数,再添个‘号;”我笑了;②,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学问,以拓宽同学的学问面;运算7 ×(12-3 )+15=中,强调,去括号要看是否变号;移项要变号;2,从“数”到“式”其实,中学学习的内容多是学校内容的扩展,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这同学在熟悉上由详细到抽象;如何使同学适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留意引导同学把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同学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 认为表示的数肯定不相同,因而仍要对同学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详细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留意挖掘中,学校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同学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从而搞好学问间的过渡;3 ,从“算术法”到“方程” 学校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自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见到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把例如:是原先的“算术法”忘得干干净净;这是由于,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比较便利;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形,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 3 倍多5 的数是29,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29-5 )÷3,而后者就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让同学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让同学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便利的,熟悉到方程是更便利,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使同学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面积公式的扩展应用有很多面积公式,在中学,甚至高中都有应用;只要老师适当的扩展引导,同学就可以轻松的跨上一个台阶;比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就让同学体验了一次次胜利的惊喜,同时获得了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的好评;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中,我引入了小高斯的故事,讲了高斯的算法,(1+100)×100÷2=5050 引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 首数+尾数) ×项数÷2; 通过对比梯形的面积公式S=(a+b) ×h÷2,同学不难发觉:其实完全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去求等差数列的和;另外,我仍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勾股定理,并应用到解一些复杂的题型中;这样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培育了同学的探究创新精神;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铺垫了宽阔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上的连接学校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中学,相对来说老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形看,学校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同学进入初一后,老师必需结合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同学的熟悉结构和熟悉规律动身,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连接;(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留意新旧学问的连接“代数初步学问”是以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始终到简易方程,在学校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中学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动身的,不是学校学问的简洁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学问的连接.(2)从详细到抽象,特别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同学进入中学后,需逐步进展抽象思维才能.但初一新生在学校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假如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纳一些实物教具,让同学看得清晰,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终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连接(1)连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学校升上初一,学校里的很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当连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积极,声音洪亮,积极举手发言等.(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同学基于学校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育同学自学才能,指导同学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育爱好,开阔视野.最终,由于学校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需留意中学校数学的连接,指导同学顺当由学校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由以上四点看来,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达在学问范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中学数学,肯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规律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B
D
C
求 圆面积必须知道半径 A B或 A D的 长度 , 哪个数 的平方是 1 0 7 这时 , 学生如果 有“ 半形式化运算” 的经验 , 就可 以作 一个 整体代换 ,用正方形 的面积 1 0代换 圆面 积公式 中的 r 。这 正是具体运算与形式化 运 算 之 问的 衔 接 点 。加 强这 一 方 面 的学 习 体验 , 对 学生 后 继 的学 习是 非 常 有 利 的 。
度。 而在初 中教学时 , 主要论证 : ①一个三
角形 , 无论形状如何 , 无论大小怎样 , 它 的 内角和无 一例外都是 1 8 0度 , 这是为什么 呢? ② 有 什 么 办 法 让 我 们 能 确认 所有 的三 角形 ( 包括我们没有去检验 的三 角形 ) 的 内角和都是 1 8 0度 呢? 通过对这两个 问题 的思 考 , 体 会 论 证 的 必要 性 。 3 . 统计和概率领域的衔接。
一
无 论是从 教师 、 学 生 的角度 , 还 是 从 教 材 内 容 的 角度 , 中小 学 教 育教 学 存 在 着 客观差异 。 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毕业 生 进 入 初 中后 , 不 能 很 快 地 适 应 初 中 数 学 学习, 因此 , 如 何 搞 好 中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的 衔接, 帮 助学生无 缝对接 , 是 需 要 中 小 学 数 学 教 师攻 克 的一 个 非 常 现 实 的难 题 。 下 面本人 就小学数 学与初 中数 学的衔 接 问 题谈几点肤浅 的认识 :
2 . 空 间 与 图 形 领域 的衔 接 。
目前 , 新 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 “ 螺 旋 上 展 ” 的模 式 展 开 。因 此 , 习 惯 了 小 学 老 师 的 升、 逐层 深入 ” , 所 以在 中 小 学 教 材 中 , 有 教 学 方 法 的 “ 准 初 中生 ” , 突 然 面 对 初 中 数 很 多 知 识 点 是 分 年 段 逐 层 递进 教 学 的 , 有 学课 堂的抽 象性与快节奏 , 势必有诸 多的 些 甚 至 是 交 叉 出现 的 。 因此 , 我 们 每 位 教 不 适 应 。 面对针对这种状况 , 我觉得 : 小 学 师 必 须 注意 各 个 阶段 的 教 学 目标 , 小 学 不 毕 业 班 教 师 适 时 、适 度 地 往 前 走 一 点 , 更 能 随意拔 高要求 , 避 免与初 中重复 ; 初 中 多 地 关 注 一 下 课 堂 的 信 息 量 与效 率 , 使 数 的起 点 不 能 太 低 , 避 免 与 小 学 重 复 。 如 有 学 课 堂 更 富 有 挑 战 性 ; 而 初 中教 师 则 更 需 关于统计 图表 ,小学 主要 指导学生看懂 、 要 有意地往后退半步 , 特别是初一起 始阶 会识别 ;初 中就要求学生 根据信息选择 、 段 ,老 师 应 充 当 半 个 小 学 教 师 的 角 色 , 适 制作 图表 , 还要理解这些 图表对 展示信息 当放慢教学的节奏与进度 , 适 当增加 些小 有什么作用 。 学数学课 堂的气息 。 4 . 数 学 思 想方 法 的衔 接 。 从 学生的学来看 , 小 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数 学 学 习应 该 是 “ 双基 ” 与“ 基 本 数 学 能 力 不 强 , 一 些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扶 思想方法 、 基本活动经验” 的统一体 。 在小 得 过 多 , 放得过 少 , 即 使 安 排 了 自主 探 究 学 阶段 , 主要 以渗透 为主 ; 而 中学 阶段则 与合作学习的环节 , 更 多的也是在教 师的 会 有 明确 的要求 : 函数 的思 想 、 样本 估计 预设下按部就班地进行 , 甚至会有做 到哪 客 总体 的思想等 。 如探究 “ 梯形 的面积计算 ” 本 作 业 本 上 等 很 细 致 、很 具 体 的 要 求 , 时, 我 们 通 常 是 把 两 个 完 全 一 样 的 梯 形 拼 观 上 影 响 了 学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提 高 。而 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 即将梯形 面积计 算转 初 中 数 学 的 教 学 内容 多 ,教 学 时 间 紧 , 加 化 为平 行 四 边形 面 积 。 这 样 , 让 学 生 在 寻 之 在 课 堂 上 对 学 生 又 扶 得 过 少 ,放 得 过 求转化 途径 的过程中 , 有意识地 渗透 了转 多 , 需 要 学 生 有 一 定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和 学 化 思 想 的运 用 。 习 的 自觉 性 、 主动性 , 一 些 知 识 需 要 通 过 学生的课前预 习、 课后复习等环 节加以掌 二、 重 视 教 与 学 方 式 的衔 接 , 是 做 好 握 与 巩 同 。 衔 接 工 作 的 关 键 三、 关 注 学 习 习惯 、 学 习方 法 的衔 接 , 从 教师的教来看 ,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非 常 是 做 好 衔 接 工 作 的 支 撑 重 视学生 的生 活经验 ,常常设 计生 动有 趣、 直观形 象的数学 教学 活动 ; 而 初 中数 I . 学 习 习惯 方 面 学 教 师 则更 注 重 抽 象 的 数 学 模 型 的建 立 , 著名 教育 家叶圣 陶先生说 : “ 什 么 是 往往按“ 问 题 情 境 一 建 立 模 型一 应 用 与拓 教育 , 简单一 句话 , 就 是要培 养 良好 的 习 惯” , 由此 可 见 学 习 习 惯 的 重要 性 。 一 些 小 学 毕 业 生 进 入 初 中学 习 , 感 到 闲 难 的 往 往
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
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抓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已成为教育界亟须解决的问题。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不了解现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特点,不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过度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衔接;心理;方法;教研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学习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不同,在学习心理、接受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均不适应,常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很多进人初中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严重的脱节现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心理的辅导1.作好新生开学前的心理准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曾对所任班级中刚进入初中时的学生做过一份调查,发现75%左右的学生没有做好进初中的心理准备。
因此作好学生升入初中前的心理准备很有必要。
2.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初中新生刚跨进初中学习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阶段,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学生的教育策略,不要直接或间接地给初中新生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给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
二、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1、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关系,有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与中学生的差别很大,他们比较擅长于模仿、记忆,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等特点,而在小学的不同的年龄的表现的程度差别也很大。
2、注意学生入学更加低龄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接受知识渠道更多,每一届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都要我们老师去进行认真的研究。
例如对于有理数的学习,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对于初进中学的孩子们来讲,却非常抽象。
要建立起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个别同学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原有的学习经验在这儿已经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我们的课堂组织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然就会表现出他们最习惯的方式进行学习。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第一部分:背景分析与问题阐述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学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问题阐述1. 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重复和脱节在现行教材中,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重复出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同时,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在过渡阶段没有得到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与学习习惯的适应性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难以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分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水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教师对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影响了教学4. 家庭教育与学习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部分家长对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5. 学生个体差异与心理因素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影响了学习效果。
本论文旨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供有益参考。
接下来的部分将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与策略制定一、优化教学内容,消除重复和脱节1. 对现行教材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学。
2. 强化数学核心概念的渗透,确保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
3. 开展跨学段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摘要】在我从教的这些年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很好,但到了初中后由于不适应而导致成绩下滑,九而久之,失去擘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笔者认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得不够奸,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衔接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都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是90分以上,甚至经常打满分,而升入初中后,数学考试想得90分以上或满分,常常是力不从心。
不少家长也是一头雾水: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优异,到了初中竟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怎么就不行了呢?中学数学教师也时有埋怨:小学数学就那么一点内容,揉来揉去的,题型都背得滚瓜烂熟,根本不用思考,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宁愿教农村数学成绩70、80分的学生,也不愿意教城市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这样的城市学生到了初中一点也不适应,叫我们怎么教?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是否有效地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下面,笔者从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体现了知识的逻辑次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但教材中并没有注明什么内容将和中学数学的什么内容衔接,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到有的放矢。
1从“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小学的算术数包括正数和0,是指一个具体的数字,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中学后。
引进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数的运算也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乘方、开方运算。
要过渡好这些内容,一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如讲负数的概念时,先通过讲数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负数的引入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再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事物,最后再去归纳负数的概念。
二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出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我从事多年的数学教育教学,从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新课,到课后为学生批改作业,试卷及备课,期间再加上和其他老师的研讨,我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就此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从我所教过的初一年级来看,由于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很快出现两级分化。
因此,解决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且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经分析,我认为初一部分学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小学生在记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在思维上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一般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讲解多次,详尽细致,到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抽象,课堂知识容量增大,教学进度较快,大部分学生不适应。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课程少,内容少,中学生课程多,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能处处依赖教师。
3.学生对教师管理方法不适应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教师采用的是“蹲班管理法”,进入初中后,教师管理上变“蹲”为“带”,对学生来说失去依靠,无所适从。
4.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障碍初一学生对数学虽有热情,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加上初一学生大多12岁左右,由儿童期进入少年期,心理和生理发生骤变,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很难统一,易出现非智力因素障碍。
综上所述,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极其重要的,而且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连贯密切,在起始年级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初一数学教学必须特别注意解决好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让知识的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使学生逐步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但如何来搞?它的具体途径是什么呢?首先,应该系统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况。
了解小学数学课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熟悉小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熟悉小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有针对地复习有关的知识点。
其次,帮助他们摆脱依赖性,培养独立性。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时光如梭,从事教学工作已有9年时光,主要担任了中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老师及家长都有一个困惑的问题,那就是有的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非常优异,可一上初中就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了。
究其是什么原因呢?从教育教学来看我觉得有以下两点:从教学要求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与形象,而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
在这种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实验操作、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随处可见.而初中数学则更需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更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活动常常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
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抽象性与快节奏,势必使学生有诸多的不适应。
针对这种状况,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写都重视了直观到抽象的衔接问题.以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为例,运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之间均安排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例,同时,均借助了小学生所熟悉的线段图来直观地描述实际问题。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不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多,讲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形式常见于小学数学课堂,但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相对简单、教学各环节的安排目标指向明确,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讲授法为主。
试想一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仅仅经过几十天的暑假生活,虽然名义上已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但实质上真与小学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因此,对于习惯了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对的是以讲授为主的教法,难免会难以接受,难免会听不懂,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那么如何在教学上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知识要求方面的衔接:(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有理数”,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引进负数的概念,二是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引进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浅谈中小学数学习的衔接数学教育专业_学位论文
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专业 ____________ 数学教育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2012年5月27日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摘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关键词:心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基础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我们之所以将教育分为小学与中学,也是按着这个道理进行设计的.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时借着小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的.但是即便是基础的加深,这之间的程度变化就让好多学生难以适应了,小学进入初中后,许多学生就开始成绩下降,就算是小学读得成绩不错的同学也不例外.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是苦思冥想,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来的,学生毕业前都是学好了扎实的基本功的,中学教师却一直认为小学教师没能将知识巩固扎实,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各方面能力偏差,比如计算能力,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轻者容易出错,重者是计算错误,这让中学教学如何继续进行,, 这样的相互抱怨是很经常见到的,其实这归根到底就是中小学学习衔接不上,与其纠结这些问题,倒不如来看看中小学数学知识链接不上的原因.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很系统的,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绝大多数小学生有达到课程标准的,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几何知识等小学基础知识,这对于学好初中知识并不是难事,教师不应自相埋怨,应检讨自己教学方面的欠缺,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状况等因素等来做好衔接,这才是关键.1中小学生心里存在的变化教师应采取的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初中也正是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而且进入初中,学校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各种因素促成学生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追求、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学习情感,, 把握好他们的这些好奇感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衔接过程中若能运用好这些,教学工作会事半功倍.1.1 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进入初中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于是学生便觉得自己在成长,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小大人了,他们对老师的不再是投以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是更希望与老师作为朋友般与自己交流沟通,他们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应主动积极的跟他们融合,对他们的积极性加以肯定,让他们觉得亲切易于交流.而且这段期间,学生大都不喜欢受到太多的束缚,他们希望学校以及家长能放任他们自由,我们知道过多的放任即是放纵,但是适当的放任是有必要的,抓得太紧反而是适得其反.1.2 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教科书下,就算是懵懵懂懂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好奇:初中到底要学什么?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刚进入初一,知识其实还未深入,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法,板书,言语,方式等新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尽量不让学生再感受小学的机械学习,这样避免刚入初中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乏味,以至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1.3 注意应对不良情绪以及消极情感都知道初中生是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学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从众心理最为强烈,喜欢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是分不清是非也是学生的天性,更多的时候学生不懂真假是非,听风就是雨,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又由于基础不扎实或者是难度的提升不适应使之在学习方面产生了消极的情感,这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引导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目的.2中小学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学习都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系统•这是义务教育课程编排的主要原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所需的数学知识及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成有机的整体.教育阶段设置了三个学段目标,根据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熟悉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知识之间铺设好桥梁是很关键的.2.1数与代数上的“数” “式”转变随着教学的深入,数的范围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我们不能只依赖于算术运算,这样过于机械,从一般发现特殊从而得到规律,这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1.1数的扩大学生最早接触的是自然数即非负整数,接下来慢慢扩大到非负有理数再到负数最后到有理数,这些环节是循规蹈矩的,知识点的层层深入是关键,任何一环节的遗漏将可能打乱了这个庞大的数字系统,我了搞好知识的过渡,最主要的衔接环节是认识负数,负数的认识是相当关键,学好这一章节的内容学生才能理清有理数,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它.学习负数最重要的是讲清相反意义的量,讲清相反意义的量不仅对学习负数乃至整个有理数系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比如零上20度记为20,那么零下就记为-20,他们的相同点在于20,不同点在于负数多了负号.接下来先在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就算完整了.例1 将负数与正数联系比较:(-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2^1-4 = - 2 4 = -6最后,教师将有理数的分类再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掌握好他们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个有理数的系统.2.1.2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的转变我们认识了数同时也理解了数的繁杂,将数用字母表示可能一时间学生很迷惑,其实早在解方程中我们就将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只是小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字母表示数是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的衔接环节.即从数的运算到用字母表示数再到式的运算,代数式这个概念很是关键,学生必须明确“式”是“数”的抽象,也具备数的一些性质.先利用小学的解方程来解释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将X称为未知数,未知数也是数,同理可知,数可用其他字母表示,如: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便易于接受.同时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让数更具一般性,揭示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小学在六年基金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中一接触到的是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的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字母表示一个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拓展,这在“数”与“式”的变化中尤为显著.例如整数和整式,两者之间的差别,说白了,也就是后者比前者多了几个字母当做分子;和分式也一样,只不过是字母多在分母上;等式和方程、方程与函数式也基本如此一一这说明,其实算术运算跟代数运算之间的衔接点还是挺多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例2 2*3 = 5中我们用A表示2,用B表示3那么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是算术运算,后者是代数运算.教会学生理解这之中的差别,他们自然就容易接受代数思想.22数量关系与正、反比例小学阶段的正反比例用的都是算术解法,它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数量关系,一般用于解决工期问题,例如修路问题:两天修十千米,照样子计算,三十五千米几天修完?的问题最为普遍,这就是正比例的运用,这种问题,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两种并存,小学我们大都采用算术解法,小学生认为书写麻烦,而且思维定势促使他们不喜欢方程•而事实上现在我们都更偏向于方程解法,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将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找出关系,这样思考起来不久更为直接,自然,且有理可循•因此,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方程的优越性,这样他们才会主动的将思维从算术运算过渡到方程运算上来.例3工程队挖凿72米的隧道,已知5天挖40米,照样子计算,几天能挖完?解一7 2- 4 0 5 二9解二设x天能挖完.72 40解法二运用比例关系,显然比解法一来得更为直观明了,易于理解•我们通过训练学生比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后续教学. 2.3从直观、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几何是数学的一大块知识,小学主要学习的都是简单几何图形,表现都较为直观,小学学习几何的方式也大都用实验,让学生动手测量,作画,拼贴等方式去感受是小学生学习几何的主要方式,因为小学没有理论系统•而到了中学,几何就不是那么的有趣了,取而代之的是验证,即用一整套的理论知识来证明,确切的说是实验与验证相结合,中学教师先让学生实验得到结论,然后给出证明过程,要让学生感受严谨的数学逻辑,从已知条件出发,挖掘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区,感受解题步骤的乐趣•尽量让他们一种有指出嫌疑犯再去破案的乐趣•这一论证过程必须注意依据理论严格证明,教学中注意讲清概念,特别对于中小学概念上存在的不同更要讲清楚.例4如何刻画平移?小学生:平移就是物体平行的移动,例如:汽车在公路上向前行驶.中学生:平移是等距离的移动•例题: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动到点D (如图所示),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 -对小学生来说,平移就是简单的移动,对中学生来说平移是严格的按等距离来移动的操作•甚至中学生必须懂得通过平移图形具备的性质才可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2.4统计与概率知识逐步扩展和提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小学部分只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收集整理过程,最后简单分析数据,进行表达交流,而初中就要思考如何调查更为庞大一点的数据,是采用何种调查更为合适,同样的,再进一步学习数据收集等,统计这一方面的内容相对于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来说扩展程度较小,更易于接受.3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应采取的培养方式一般来说小学教师只需简单的归纳,直观形象的引导,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知识,因为小学知识本身也较为简单,直观,而初中知识就较为理性化,学生应具备较高的逻辑抽象思维,自己观察发现,假设归纳是等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知识点的飞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若能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他们一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3.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说起预习,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预习的重要性•如何有效预习这才是关键所在,小学生一般是不懂预习的,让他们回去预习课文,不自觉的人翻一下,自觉的人无非也就看一看书,根本不懂预习究竟要做什么.所以老师若能在布置预习时多加几句话比如,看书本上的例子找出你看不懂的或者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做上记号等,久而久之,学生就明白预习就是找重点难点,这个习惯应从小学开始做起,小学知识少,重点突出,相比初中知识来说难度小,若从小学开始养成习惯,到了初中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时进行预习才不会无从下手•当然中学教师也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主动提出疑问,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5预习《负数的认识》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学生只会粗略看一遍,学生感觉生活中温度零上零下听习惯了,不会注意到正负数甚至还可能觉得-10是减去10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师指点:注意课本中提到如何区分零上跟零下温度;注意课本中提示符号所代表的是什么意义”学生自然就会将预习重点放在这些教学难点上.3.2重视课堂学习班级授课制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也收到了不菲的成效,这就更加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容易被课堂外的事物吸引,心理学上把这个称谓无意注意,与之相对应的是有意注意,即之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要经过意志的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意志力将注意力转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若能够将有意注意转换成无意注意,这样会制造更多更好的课堂气氛.情景教学法是转变有意向无意注意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小学,小学的内容具体形象,如圆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举好多的事物来加以说明,我们的太阳,月亮,车轮” 一旦说到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于是,他们放下手中的其他事争先恐后的回答:钟面啊,硬币啊等他们所想到的,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学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下去.而初中数学、概括性较高,光使用情景进行教学远远不够,相比之下转变有意向无意注意只是课堂的一下部分,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考虑的是如何让初中生接受知识内容,初中知识的抽象性思维从小学就要开始渗透,小学教学知识相比初中来说具体,过于具体的教学让学生思维定势,无法从具体转到抽象上来,如果小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实际,在简单的教学情境下加以渗透抽象思维,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道路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多注重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不断引导学生思维抽象、概括、严密、复杂化发展,学生过渡自然,知识自然也容易接受.例7在教学第六册《年、月、日》教师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儿子今年12,而且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学生好奇心得驱使下,跃跃欲试,产生了急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产生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当然,创设情境时,问题一是要紧贴近课本教学内容,问题要创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把问题作为"药引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3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知道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就是我们的预习模块,理解即上课教师传授知识,至于掌握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复习模块了,要想灵活运用就必须先掌握,这是不变的道理.复习同样也是有学问可循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作业,试卷中技巧性以及容易出错的题目整理起来,以便复习方便.再者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对当天学习内容进行再现回忆,定时对本单元整理复习,这样只是才能牢记于心,达到灵活运用的目标.例6复习《圆锥的体积》教师授课结束后,对圆锥的体积进行总结及作业布置时,教师不见要重视本节内容重点的强调,更要将知识点与之前所学过的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才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对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复习就显得关键多了。
中小学数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中小学数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摘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也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本文就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总体上,大批七年级新生在计算能力,读题能力和对基本公式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薄弱。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中学教师深切的体会到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阅读能力差,往往用小学里的方法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计算能力差,计算不够熟练,不够准确,中学教师希望不加思索或稍加思索就能完成计算,这样便于将注意力投向数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至于计算方法,只要确保准确,有利于提高速度即可。
5.识记方法单调,机械识记成分多,理解记忆成分少。
对数学公式、概念法则、定理等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
6.表达能力差,格式混论,表达不清。
尤其是几何证明题,对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不会融会贯通,相互转化,作图失准,条理不清,缺乏应用的严谨性、逻辑性、条理性。
初探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论文)
初探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摘要】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大家谈得很多,但在不同时期,其特征各有差异。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也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本文就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谈一点肤浅的想法和认识。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正文】当小学生跨入中学的大门时,往往从各个方面都感觉到不一样。
校园变大了,宽广了,却是陌生的。
老师多了,学科多了,却是复杂的。
老师不再有那柔和而又亲切的声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却是使命和压力。
这一切的变化需要学生去适应甚至去改变。
但是对于刚刚十二、三的学生来说,似乎困难比较大,这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一旦开始初中的学习就出现各种各样学习的问题,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尤其是数学学科的问题就尤为明显了。
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可能一味的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的做,却忽略了自身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
总体上,大批七年级新生在计算能力,读题能力和对基本公式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薄弱。
虽然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
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谈谈我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教学内容衔接上的障碍及对策1、数的概念的扩张学生在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而初一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
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
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对策: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专业数学教育指导教师学生学号题目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2012年5月27日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摘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关键词:心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基础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我们之所以将教育分为小学与中学,也是按着这个道理进行设计的.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时借着小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的.但是即便是基础的加深,这之间的程度变化就让好多学生难以适应了,小学进入初中后,许多学生就开始成绩下降,就算是小学读得成绩不错的同学也不例外.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是苦思冥想,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来的,学生毕业前都是学好了扎实的基本功的,中学教师却一直认为小学教师没能将知识巩固扎实,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各方面能力偏差,比如计算能力,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轻者容易出错,重者是计算错误,这让中学教学如何继续进行……这样的相互抱怨是很经常见到的,其实这归根到底就是中小学学习衔接不上,与其纠结这些问题,倒不如来看看中小学数学知识链接不上的原因.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很系统的,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绝大多数小学生有达到课程标准的,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几何知识等小学基础知识,这对于学好初中知识并不是难事,教师不应自相埋怨,应检讨自己教学方面的欠缺,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状况等因素等来做好衔接,这才是关键.1中小学生心里存在的变化教师应采取的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初中也正是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而且进入初中,学校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各种因素促成学生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追求、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学习情感……把握好他们的这些好奇感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衔接过程中若能运用好这些,教学工作会事半功倍.1.1 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进入初中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于是学生便觉得自己在成长,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小大人了,他们对老师的不再是投以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是更希望与老师作为朋友般与自己交流沟通,他们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应主动积极的跟他们融合,对他们的积极性加以肯定,让他们觉得亲切易于交流.而且这段期间,学生大都不喜欢受到太多的束缚,他们希望学校以及家长能放任他们自由,我们知道过多的放任即是放纵,但是适当的放任是有必要的,抓得太紧反而是适得其反.1.2 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教科书下,就算是懵懵懂懂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好奇:初中到底要学什么?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刚进入初一,知识其实还未深入,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法,板书,言语,方式等新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尽量不让学生再感受小学的机械学习,这样避免刚入初中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乏味,以至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1.3 注意应对不良情绪以及消极情感都知道初中生是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学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从众心理最为强烈,喜欢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是分不清是非也是学生的天性,更多的时候学生不懂真假是非,听风就是雨,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又由于基础不扎实或者是难度的提升不适应使之在学习方面产生了消极的情感,这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引导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目的.2 中小学学习内容的不同 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学习都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系统.这是义务教育课程编排的主要原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所需的数学知识及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成有机的整体.教育阶段设置了三个学段目标,根据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熟悉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知识之间铺设好桥梁是很关键的.2.1 数与代数上的“数”“式”转变随着教学的深入,数的范围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我们不能只依赖于算术运算,这样过于机械,从一般发现特殊从而得到规律,这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1.1 数的扩大学生最早接触的是自然数即非负整数,接下来慢慢扩大到非负有理数再到负数最后到有理数,这些环节是循规蹈矩的,知识点的层层深入是关键,任何一环节的遗漏将可能打乱了这个庞大的数字系统,我了搞好知识的过渡,最主要的衔接环节是认识负数,负数的认识是相当关键,学好这一章节的内容学生才能理清有理数,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它.学习负数最重要的是讲清相反意义的量,讲清相反意义的量不仅对学习负数乃至整个有理数系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比如零上20度记为20,那么零下就记为-20,他们的相同点在于20,不同点在于负数多了负号.接下来先在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就算完整了.例 1 将负数与正数联系比较:()()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24246-+-=-+=-最后,教师将有理数的分类再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掌握好他们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个有理数的系统.2.1.2 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的转变我们认识了数同时也理解了数的繁杂,将数用字母表示可能一时间学生很迷惑,其实早在解方程中我们就将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只是小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字母表示数是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的衔接环节.即从数的运算到用字母表示数再到式的运算,代数式这个概念很是关键,学生必须明确“式”是“数”的抽象,也具备数的一些性质.先利用小学的解方程来解释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将X 称为未知数,未知数也是数,同理可知,数可用其他字母表示,如:A 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便易于接受.同时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让数更具一般性,揭示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小学在六年基金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中一接触到的是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的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字母表示一个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拓展,这在“数”与“式”的变化中尤为显著.例如整数和整式,两者之间的差别,说白了,也就是后者比前者多了几个字母当做分子;和分式也一样,只不过是字母多在分母上;等式和方程、方程与函数式也基本如此——这说明,其实算术运算跟代数运算之间的衔接点还是挺多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例 2 235+= 中我们用A 表示2,用B 表示3那么5A B +=.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是算术运算,后者是代数运算.教会学生理解这之中的差别,他们自然就容易接受代数思想.2.2 数量关系与正、反比例小学阶段的正反比例用的都是算术解法,它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数量关系,一般用于解决工期问题,例如修路问题:两天修十千米,照样子计算,三十五千米几天修完?的问题最为普遍,这就是正比例的运用,这种问题,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两种并存,小学我们大都采用算术解法,小学生认为书写麻烦,而且思维定势促使他们不喜欢方程.而事实上现在我们都更偏向于方程解法,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将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找出关系,这样思考起来不久更为直接,自然,且有理可循.因此,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方程的优越性,这样他们才会主动的将思维从算术运算过渡到方程运算上来.例3 工程队挖凿72米的隧道,已知5天挖40米,照样子计算,几天能挖完?解一 ()724059÷÷=解二 设x 天能挖完.72405x = 9x =解法二运用比例关系,显然比解法一来得更为直观明了,易于理解.我们通过训练学生比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后续教学.2.3 从直观、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几何是数学的一大块知识,小学主要学习的都是简单几何图形,表现都较为直观,小学学习几何的方式也大都用实验,让学生动手测量,作画,拼贴等方式去感受是小学生学习几何的主要方式,因为小学没有理论系统.而到了中学,几何就不是那么的有趣了,取而代之的是验证,即用一整套的理论知识来证明,确切的说是实验与验证相结合,中学教师先让学生实验得到结论,然后给出证明过程,要让学生感受严谨的数学逻辑,从已知条件出发,挖掘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区,感受解题步骤的乐趣.尽量让他们一种有指出嫌疑犯再去破案的乐趣.这一论证过程必须注意依据理论严格证明,教学中注意讲清概念,特别对于中小学概念上存在的不同更要讲清楚.例4 如何刻画平移?小学生:平移就是物体平行的移动,例如:汽车在公路上向前行驶.中学生:平移是等距离的移动.例题:经过平移,ABC ∆的顶点A移动到点D (如图所示),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对小学生来说,平移就是简单的移动,对中学生来说平移是严格的按等距离来移动的操作.甚至中学生必须懂得通过平移图形具备的性质才可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2.4 统计与概率知识逐步扩展和提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小学部分只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收集整理过程,最后简单分析数据,进行表达交流,而初中就要思考如何调查更为庞大一点的数据,是采用何种调查更为合适,同样的,再进一步学习数据收集等,统计这一方面的内容相对于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来说扩展程度较小,更易于接受.3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应采取的培养方式一般来说小学教师只需简单的归纳,直观形象的引导,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知识,因为小学知识本身也较为简单,直观,而初中知识就较为理性化,学生应具备较高的逻辑抽象思维,自己观察发现,假设归纳是等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知识点的飞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若能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他们一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3.1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说起预习,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预习的重要性.如何有效预习这才是关键所在,小学生一般是不懂预习的,让他们回去预习课文,不自觉的人翻一下,自觉的人无非也就看一看书,根本不懂预习究竟要做什么.所以老师若能在布置预习时多加几句话比如,看书本上的例子找出你看不懂的或者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做上记号等,久而久之,学生就明白预习就是找重点难点,这个习惯应从小学开始做起,小学知识少,重点突出,相比初中知识来说难度小,若从小学开始养成习惯,到了初中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时进行预习才不会无从下手.当然中学教师也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主动提出疑问,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5 预习《负数的认识》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学生只会粗略看一遍,学生感觉生活中温度零上零下听习惯了,不会注意到正负数甚至还可能觉得-10︒是减去10︒.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师指点:注意课本中提到如何区分零上跟零下温度;注意课本中提示符号所代表的是什么意义……学生自然就会将预习重点放在这些教学难点上.3.2 重视课堂学习班级授课制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也收到了不菲的成效,这就更加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容易被课堂外的事物吸引,心理学上把这个称谓无意注意,与之相对应的是有意注意,即之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要经过意志的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意志力将注意力转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若能够将有意注意转换成无意注意,这样会制造更多更好的课堂气氛.情景教学法是转变有意向无意注意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小学,小学的内容具体形象,如圆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举好多的事物来加以说明,我们的太阳,月亮,车轮……一旦说到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于是,他们放下手中的其他事争先恐后的回答:钟面啊,硬币啊等他们所想到的,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学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下去.而初中数学、概括性较高,光使用情景进行教学远远不够,相比之下转变有意向无意注意只是课堂的一下部分,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考虑的是如何让初中生接受知识内容,初中知识的抽象性思维从小学就要开始渗透,小学教学知识相比初中来说具体,过于具体的教学让学生思维定势,无法从具体转到抽象上来,如果小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实际,在简单的教学情境下加以渗透抽象思维,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道路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多注重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不断引导学生思维抽象、概括、严密、复杂化发展,学生过渡自然,知识自然也容易接受.例7 在教学第六册《年、月、日》教师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儿子今年12,而且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学生好奇心得驱使下,跃跃欲试,产生了急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产生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当然,创设情境时,问题一是要紧贴近课本教学内容,问题要创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把问题作为"药引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3 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知道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了解就是我们的预习模块,理解即上课教师传授知识,至于掌握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复习模块了,要想灵活运用就必须先掌握,这是不变的道理.复习同样也是有学问可循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作业,试卷中技巧性以及容易出错的题目整理起来,以便复习方便.再者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对当天学习内容进行再现回忆,定时对本单元整理复习,这样只是才能牢记于心,达到灵活运用的目标.例6 复习《圆锥的体积》教师授课结束后,对圆锥的体积进行总结及作业布置时,教师不见要重视本节内容重点的强调,更要将知识点与之前所学过的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才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对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复习就显得关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