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县委组织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新机制,规范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建立科学合理干部格局,干部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抓好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评先评优工作。

全县共表彰优秀领导班子31个,优秀领导干部256名。

二是调优配强了科级领导班子。

今年共调整干部1批次155人次,其中提拔重用48人,领导班子的年龄、学历等结构均得到了优化。

三是加强了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

认真指导各单位制定年度年轻干部培养使用规划,加大对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抓好高学历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

共储备科级后备干部139名。

其中女干部43名,非党干部28名,本科以上学历的44名。

四是加大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力度。

及时将选调生安排到适当岗位进行锻炼,促进其及早成才。

先后选派了2名选调生到市委组织部学习锻炼,选派了1名选调生到省委党校学习,有2名选调生担任乡镇党政正职。

2、规范干部教育管理体制,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共派送3人到市委党校参加处级干部进修班,4人参加科长进修班,2人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人参加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人参加省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班。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印
发了《干部调训计划》,全年计划举办主体班6期,部门班2期,共计划培训人员500多人。

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培训制度和干部教育学分制管理制度,规定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原则上都要经过党校1个半月以上的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提拔后短期内必须补训。

5年内未参加党校1个半月以上培训的,原则上都要列入年度党校主体班培训范围。

3、完善干部监督网络体系,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工作方针,健全监督网络,构筑预警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监督。

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函询、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四卡一谈”等制度。

上半年共开展干部谈心谈话230余人次,发放“四卡”14份;科级领导干部向组织部报告有关事项30人次,处级领导干部向市委组织部报告有关事项50人次。

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实效。

全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单位23个,目前已进审16个单位,结审8个,有力地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二是深入推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

根据湘组发8号、郴组发7号文件精神和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

结合科干班、中青班和其他形式的培训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进行干部监督工作法规培训。

严格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做好了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工作,在评议中得到了全委会的一致好评。

三是不断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努力推进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建设。

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监督工作机制,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

坚持和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和任前公示制。

坚持原则,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耐心做好老干部的上访接待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12人次。

认真审核把关,做好了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部分退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的审批、上报工作。

全县共上报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95人。

4、实施科技兴汝发展战略,人才水平进一步优化。

评选出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26人,涵盖教育、卫生、经济、农林水等多个行业,共11个单位23个专业;在成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巩固和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果,全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81名,其中,县派12名;精心组织人
才参加各类公选优秀人才参加省财政厅公选,省直机关公选和全市县处级干部以及战略后备干部公选,其中土桥镇党委书记欧小茂同志在省直机关公选中,成绩优秀,列入了省委组织部考察对象;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面向农村招收了264名学生,使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达到364人;配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累计办班356期,培训农民工5000多人次。

二、统筹谋划,强力运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坚持“打基础为本、强机制为上、创特色为重、争一流为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化拓展“三级联创”活动,着力构建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格局,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1、创新开展基层党建“五联”工作。

探索开展以“城乡联建、村企联建、村村联建、村社联建、党群联建”为主题的“
全县已有15家中小企业与70多个行政村结成联建对子,共建产业项目27个,基础设施项目14个,兴办公益项目30个,企业为结对村安排就业人数1587人,帮助培训劳动力并组织劳务输出3120余人。

2、扎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为确保全县1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扶建项目及早启动、稳步推进、如期完成,我县坚持从为民办实事的角度出发,精心筹备,周密部署,严格责任,凝聚合力,狠抓落实。

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目前,各项目工程正紧张有序地施工建设,9月30日前将完成工程主体,10月31日前完成室内外装修和相关基础设施完善,11月底前投入使用。

以来,全县已实施或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扶建项目81个,较好地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环境和条件。

3、大力推进新经济领域党的建设。

坚持以园区党建为重点,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县乡领导联系办点制度、党组织考评制度和党员发展考评制度的“双联双考”制度,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党建联系员,大力加强“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促进了非公有制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持续扩大了党建工作领域和党的影响力。

全县建立民营企业党支部40个,新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23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支部。

在全县4个社区党支部坚持深入开展“五零社区”(服务零接触、干群零距离、收入零突破、发案零指标、家庭零暴力)创建活动和党员义工服务队活动,拓展丰富广场文化、兰花展览、休闲歌舞等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内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社区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组织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4、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

在去年村级换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优配强村级班子,一大批农村经济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级组织更加团结有力,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更有活力,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595名“两委”委员中,35岁以下的27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6人,女性553人,农村经济能人579人。

1161村主干中,45岁以下的579人,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76人,女性313,农村经济能人282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21人,村主干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的1115人。

积极争取县委加强对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进一步完善离职村主干生活补贴办法,村主干的误工补助、生活补助和村级办公经费得到全面落实。

健全管理服务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座谈会,落实好他们的生活、工作、经济待遇保障。

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业绩突出,得到农村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有2名大学生被所在村支部发展加入党组织。

5、着力培植“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强村级工作“村为主”工作,涌现了一大批“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县“五好”村党支部现有78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有31个(其中市级3个,县级28个)。

今年七月一日,全县共评选表彰6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基层党委12个)、59名优秀共产党员和60名优秀党务工作织。

为促进组织工作创新创特,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课题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成果评比等活动,其中县村企联建工作的的实践获全市创新成果奖。

6、全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开展以“学习政治理论、增强自身修养;学习科学技术、增强致富能力;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增双带”主题活动,实施党员“四个培养”工程,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经济能人党员达到1672人,98%的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坚持审查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上半年共发展党员216名。

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县外出党员668名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入我县的19名党员均纳入管理台帐,建立外来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在广东韶关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

结合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加强了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0名。

关心关爱基层党员干部,重点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全县去年以来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共637万元,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达9800
余人。

7、认真落实远程教育建管学用工作。

将文化共享工程建站情况、撤并教学点等实际,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建站计划,配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纳入为民办实事建站任务212个,同时规划好边远贫困村站点建设,使终端接收站点100%覆盖全县农村所有行政村庄,并升级终端站点33个。

组织卫生、涉农等部门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组成教学辅导队伍,开展“专家助百村,远教进农门”活动,帮助农民解答生产难题110多个;按照群众不同需求,实行群众“点菜”、远程“下厨”的“订单式”服务,站点全天开放,满足了群众个性化学习。

远教站点管理日趋规范,并依托远教站点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在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活动中,印发资料13000余份,开展了远教“科技培训月活动”,积极发挥红星网站的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红星视频组织群众集中学习科技技术,发展生产,组织远程教育培训312场次。

各基层站点在学用上突出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运用的实效性,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好评。

8.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

县委共安排37名县级领导挂点,84个县直(条管)单位包村,抽派了54名工作队员组建27支县委驻村工作队,同1支省委工作队、6支市委工作队一道,分别进驻34个贫困村实施第三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

上半年,各驻点村共筹措资金371.7万元,实施项目169个,37名挂点的县领导共深入挂点村指导工作63人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35场次,为挂点村解决具体问题82个,各包村单位共向驻点村投入帮扶资金52万元,救济慰问贫困户510户,发放救济慰问款物计8.5万余元,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系统“三度”进一步提升1、“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组工干部”活动严谨有序。

一是落实例学制度。

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当月工作进行回顾总结,议定下月重点工作,每年开设4次以上的专题讲座,进行一次理论考试。

二是落实促学制度。

鼓励干部业余自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公开选拔考试。

抓好干部学习书籍的发放工作,今年以来已免费为每位干部职工发放各类学习书籍4套。

三是落实考学制度。

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采取业务考试和技能竞赛等形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紧迫感。

同时,把学习情况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与个人评先评优和组室“创先争优”挂钩,严格考核兑现。

2、组织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富有成效。

严格按照省市组织部“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织工作者”
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比学习,看谁的理论素养最高;比观念,看谁的办法点子最新;比电脑,看谁的操作技能最熟;比业务,看谁的品牌特色最多;比作风,看谁的工作指导最勤,为民办好事实事最多;比招商,看谁的贡献作用最大;比调研,看谁的上稿质量最优;比形象,看谁的社会口碑最好等为主要内容的“八比八看”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组工干部学习蔚然成风,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深化拓展。

着眼于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化和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并努力建立起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强化落实的责任机制。

在建立健全以“每周一学、每月一述、每季一评、每年一考”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强化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采取部领导联片、组室干部包党委的督导包干责任制,对组工干部的评优与联片党委组织工作的评先直接挂钩,同奖同罚,使广大组工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牵头各包村单位科学制定扶贫规划,抓好项目促发展。

投入资金16.2万元,启动通村公路建设项目。

发展订单农业300亩(杂交玉米100亩,锥栗200),可为农户人均增收288.7元。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积极开展森林防火、企业“双联”、
招商引资等工作。

多次到昌盛公司调查情况,与财政、经济、郴电国际汝分公司等部门沟通衔接,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组织好中心工作实践,分期分批抽派干部参加全县森林防火等工作,组织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和企业“双联”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

二是认真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月”活动。

活动中,部领导积极带头,带领所负责的组室同志分片到所在乡镇与基层干部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到所在联系点开展走访谈心、结对帮扶、情况调研和办实事等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本部全体组工干部到全县23个乡镇与所有乡镇干部均开展了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并深入基层调研30多次,主动到群众家中“出诊”排查矛盾纠纷10多件次,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件次,为组织工作建言献策26条,收集调研课题11个。

三是建立全员参与的信访机制。

要求全体组工干部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排查员和调解员,立足抓早、抓小、抓源头。

上半年共收到信访件9件,接待党员、群众来访50多人次,化解矛盾10多个,较好地发挥了组织部门“三个之家”的作用。

下半年,县委组织部将根据年初的工作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开动脑筋,力争在选人用人公信度、组织工作满意
度和组工干部形象认可度上有质的提升。

一、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1.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激发创业激情。

继续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抓一谋二”,在抓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

进一步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议事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认真组织开展优秀领导班子评选活动和年度考核工作,充分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热情,在全县上下掀起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建设“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的热潮。

2.认真贯彻落实委〔〕8号文件,激发干部活力。

认真抓好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选任机制的暂行规定》的学习贯彻。

按照文件规定和要求,选拔一批干部,调下一批干部,在全县构建提优调庸、选贤任能的崭新用人格局,努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举、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适时组织公选一批领导干部,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能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

3.继续完善干部监督网络,整治不正之风。

继续深化干部监督四卡一谈制度,完善干部监督网络,对近年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纠
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组织开展好“一报告两评议”活动。

二、积极打造工作亮点,着力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1.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

抓好郴发〔〕1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五联五促工作方案》。

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积极推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以统一责权利为重点,着力完善基层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落实基层组织运转保障经费。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

创办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示范点。

抓好郴资桂党建示范长廊建设我县三个示范点的建设。

采取分工联系负责制,督促指导各示范点抓紧时间、加大力度、争创特色,切实做好创建工作,着力建设一批党建工作的样板工程。

充分发挥好示范点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2.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积极创新党务公开形式,扩大党务公开范围,在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度。

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和《湖南省执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落实党代表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党代表的联系和服务。

在发挥党代表作用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以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大胆创新,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举方式,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3.扩大新社会组织党建覆盖面。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在总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和设置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齐心协力抓好在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争在新行业党的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积极探索,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好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4.突出抓好人才工作。

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

全面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工作活力,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从农村基层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
组织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

认真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文化共享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服务和创业。

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组工干部形象认可度 1.统筹开展两项活动。

发挥职能作用,为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确保两项活动成效明显,特色鲜明。

组织开展一次“开门评部风”活动,邀请各个方面的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树立组工干部可靠、可信、可亲、可敬“四可”形象。

继续抓好“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结对帮扶、为民办事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集中开展清理信访积案活动。

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

2.着力健全完善部机关各项制度。

扎实推进部机关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集中学习、部务公开、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等制度。

建立健全部内工作衔接与督办制度,充分发挥部办公室中枢指挥
作用,主动服务,积极沟通,及时掌握各组室(中心)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安排;建立顺畅的内部工作机制,促使谋大事抓大事,有效推进组织部重点工作进度,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严格执行“十严禁”等纪律规定,制定“十严禁”纪律要求实施细则。

大力加强部机关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增强部机关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3.切实做好调研信息宣传工作。

继续围绕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组织工作自身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部务会决策提供参谋服务。

以建党89周年为契机,开展一次征文活动,评选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切实扩大组织工作的影响力。

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做好网评工作,加强舆论引导。

继续办好《组通讯》和《红星网》。

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到困难企业、建设扶贫点及困难群众家中调研、走访,宣传组织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从而让群众了解组织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