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5•【字号】鄂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发〔2013〕9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现将《推进富强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文明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统一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五个湖北”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湖北行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湖北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导湖北未来五到十年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部署。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意见》上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贯彻好、落实好。
大力推进“五个湖北”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5.12•【字号】辽科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高〔2019〕280号),加快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省科学技术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共同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运用科技手段为文化产业赋能,全面提升辽宁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换文化发展动力机制,协同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将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成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面向我省文化建设重大需求,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前沿,立足省情重点突破,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价值引领。
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增强辽宁文化软实力。
需求导向。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技术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助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服务模式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问题导向。
瞄准文化科技缺少融合的问题,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文化产业发展策划书3篇
文化产业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文化产业发展策划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本策划书旨在探讨如何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二、市场分析(一)行业现状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二)目标市场1. 本地居民:满足本地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2. 游客: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3. 企业:为企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三)竞争分析1. 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这些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对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2. 传统行业:如旅游业、制造业等,这些行业也在不断拓展文化业务,与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关系。
3. 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在文化产业领域也有一定的涉足,对传统文化产业构成挑战。
三、发展目标(一)短期目标(1-2 年)1. 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2.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3. 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二)中期目标(3-5 年)1. 文化产业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 GDP 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2.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某某市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某某市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效发展,最近笔者赴某市、某县、某县、某县、某区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旅局、市文旅集团等单位,围绕某文旅融合开展调研。
一、加快推动文旅融合的做法及成效某市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以项目支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某文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先后获“20XX年中国旅游大奖•优选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等荣誉。
山上带动山下,开辟精品旅游新线路。
聚焦“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深化某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工作思路,建立了环某周边县(市、区)旅游发展协调机制,串联山上山下景区景点,推动山上山下旅游一体发展,积极打造以某、某西海为核心的“山盟海誓某游”,重点推出了“山盟海誓”“诗书济阳”“信步江湖”等一批精品线路。
依托陶渊明、狄仁杰、岳飞、雷发达、袁隆平等名人文化开发了一批研学旅游项目,持续推进“跟着课本游某”“跟着诗词游某”活动。
鼓励各县(市、区)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推出“采摘游”“花海游”“观鸟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精品旅游路线的开辟,引来大批游客。
今年「8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次某万,同比增长某%;旅游总收入某亿元,同比增长某%;某风景名胜区累计客流量某万人次,位列全省第一。
科技赋能文创,打造精美旅游新产品。
文化有活力,旅游才有魅力。
某市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创意等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推进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虚拟化、可视化、互动化,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
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打造一批“全天候、无时差”的文化输出载体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型文化企业、数字文化业态,建设了一批区域文化产业带、特色文化产业园。
探索“城市文创”,鼓励研发具有开埠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战争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意见⽂号:国发[2014]10号颁布⽇期:2014-02-26执⾏⽇期:2014-02-2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
⽂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知识性、⾼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
推进⽂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化软实⼒和产业竞争⼒的重⼤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多样化消费需求、提⾼⼈民⽣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推进⽂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
以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和全⾯建成⼩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以知识产权保护利⽤和创新型⼈⼒资源开发为核⼼,牢固树⽴绿⾊节能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创新动⼒,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我国⽂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平和核⼼竞争⼒,⼤⼒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扩⼤国内需求、满⾜⼈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服务。
(⼆)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重点突破。
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推进⽂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告服务等⽂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实际、不同产业特点,⿎励先⾏先试,发挥特⾊优势,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的举措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的举措摘要:一、引言二、新型文化业态的定义和意义三、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具体举措1.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2.培育文化创意人才3.加强文化科技融合4.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四、文化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五、推广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方法1.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意识2.丰富文化消费内容和形式3.创新文化消费渠道和平台六、新型文化业态与文化消费模式的关系七、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的繁荣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的定义和意义】新型文化业态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多种产业元素,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具体举措】1.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品质,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2.培育文化创意人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产业。
3.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4.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文化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文化消费模式正逐步从传统的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日益明显。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获取和分享文化产品,消费模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推广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方法】1.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认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文化消费。
文创产业及制造业融合发展
文创产业及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客观必然的趋势,有着内在的动力和一定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逐步深化,我国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也给予了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跨界融合正在成为趋势4月13日,广州市副市长蔡朝林在“中国(广州)国际时尚周”系列活动之“2017全球原创设计(广州)圆桌会议”上表示,广州市政府将出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进一步促进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在上海,为进一步发挥创意与设计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设,今年2月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特别指出,上海要加快文化创意设计向相关产业渗透融合发展,并预计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达到13%,其中创意与设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5%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上海要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活动,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
在制造方面,《规划》特别指出,上海要加强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的外观、材料、结构、功能和系统设计,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型制造、服务型制造”高端方向发展国家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也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
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创意设计业作为文化系统“十二五”期间要发展的十一个重点行业门类之一;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出明确要求在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并且,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融合发展态势明显,“混业经营”“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特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势必将大力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突破“低端锁定”向价值链高度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文创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驱动力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存在高污染、高能耗、技�g水平低、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吉林省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吉林省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软实力传承红色基因。
将我省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抗美援朝等宝贵资源,建设东北抗联纪念馆、吉林革命军事馆、吉林省党史馆、杨靖宇干部学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宣传我省各民族共同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光荣历史,抢救性挖掘革命战争老兵英雄事迹,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引导激励退役军人继续发扬军队光荣传统,建功新时代。
大力推进红色主题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使红色基因根植于人民群众沃土之中,转化为振兴发展强大动力。
红色文化重点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体现吉林地域特色、讴歌新时代新气象主题的原创精品力作。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建党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等组织创作一批重点文艺作品。
推动长影集团突出电影创作主业,提高原创能力。
建设“北方文学高地”,继续实施“吉林省长篇小说创作扶持计划”,不断推出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文学作品。
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艺术家。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倾斜,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高水平建设省文化活动中心、省美术馆、省近现代历史展览馆,加快建设市县两级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全省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小广场。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进万家、书香吉林阅读季等文化惠民工程。
励丰文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催生文旅产业新业态
要素,助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文 化主题化、主题场景化,以运营前 置的闭环设计思维,用空间创意和 业态创新,打通文态、业态、形态 到生态的整个服务链条。
在贵州茅台镇的《天酿》景区 项目,励丰文化发挥自身项目策创 和制作运营的核心优势,与当地政 府采用类公私合作(PPP)的模式 合作,基础设施和土建由政府投资 建设,励丰文化承担内容策划总制 作与运营,采用渐次五级空间的行 进式表演,以演绎茅台千年酱香文 化为主题,采用声、光、电、全息 投影等现代高科技,演绎以酒为媒 的传奇故事,通过视觉、嗅觉、听 觉等360度沉浸式体验酱香酒古法 酿造过程。
模式创新三大创新格局。
验馆建设标准》《文化体验体系建 艺术娱乐产品,基于励丰文化核心
技 术 创 新 方 面, 励 丰 文 化 在 设设备标准》《沉浸式教室建设标 知识产权(IP)打造的主题行进式
数字创意技术领域承担了“西部文 准》等一系列标准研编制定工作中, 探秘夜游项目等,服务于各类街区、
化创新展演的集成研发及应用示 为我国文化大数据体验体系建设提 景区、园区等公共空间及商业空间
此,励丰文化基于视听科技的优势, 境民俗,感受德天在地独特的跨境 市场投建、专业运营的方式,积极
通过高科技手段加上精细的安排, 风情与文化源流;同时,以在地文 参与各地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挖掘和 化为基础,将神话人物二次创作为 −制作−运营”全链条服务,实现
转化成IP,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 动漫IP 形象,并由此衍生出数字 政府收益、企业效益和公众利益的
29
专题
俒⻊♸猰䪮輑ざ ⸔䲀俒⻊❡⚌넞餘ꆀ〄㾝
示范基地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6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总量在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培育50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构建10个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先导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将我省打造成中部地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一)增强工业设计能力,促进制造业创新升级。
做好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增加对工业设计研究开发的投入,培育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推动汽车、船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创新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依托东风汽车公司,提升汽车设计能力,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特种专用汽车、乘用车、商务车等整车设计生产;推进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集聚研发资源,使其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模块化供货。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高附加值和高融合性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更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将首先概述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四大融合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政策环境推动和文化资源整合,最后对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其理论基础源于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理论、创意经济理论、文化产业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产业融合理论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市场结构。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这种融合现象尤为明显,如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传媒产业等产生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
创意经济理论强调创意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该理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富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意含量和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理论则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价值的实现。
该理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挖掘和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2015年04月10日 13:23 《广东经济》我有话说收藏本文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广东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信息化等基础优势,加快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成为广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新业态作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高知识含量、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特性,正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广东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不仅有效提高了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为广东加强文化强省建设创造了新机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抓手。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文化产业新业态内涵广泛,通常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自我扩张或融合其他产业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业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新技术创造的全新文化(42.000, 0.00, 0.00%)产业,如网络游戏、电脑动画等;二是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等;三是文化元素融入相关产业后产生的新盈利模式,如创意设计对制造业研发、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改造。
前两类是文化新业态的主力。
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以科技为支撑,现代科技有力推动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新和消费形态多元化;二是以创意为灵魂,创意赋予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高端的文化品质;三是不断融合发展,各业态跨产业和领域融合互动、衍生出新兴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凭借其深入融合创意与创新资源的优势,有效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
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加速,广东文化新业态发展迅猛(一)初步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
广东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出台《关于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范,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涵盖数字内容、虚拟娱乐、创意设计、新媒体等主体领域,囊括数字出版、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网络音乐、数字影视、智慧旅游、手机电视、手机游戏以及电子游艺游戏设备生产等10多个主要行业门类。
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
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坚持把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
完善落实重点工作“四个体系”建设,学习先进服务理念、服务思路、服务举措和服务细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大幅提高效率,打造龙江服务“快节奏”。
一、创新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速新兴技术与文化娱乐产业渗透、融合,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龙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
推动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发展。
牢牢把握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要求,深度挖掘龙江“四大精神”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演艺、文创融合发展,宣讲好红色精神谱系丰富内涵,让红色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精神文化产品。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繁荣版画、刺绣、剪纸、皮影戏、鱼皮画等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特色边疆文化产业。
发挥冰雪、音乐、异域风情等文化特色,提升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品质,建设龙江冰秀基地,打造哈尔滨国际音乐之都和冰雪文化之都。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运用数字技术开发转化文化文物资源,做强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行业,建设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推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数字动漫等产业形态发展。
做强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基地、牡丹江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融创四季冰雪基地等园区和基地,建设有声读物基地、VR/AR小镇等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
推动演艺产业创新发展。
推进5G+4K/8K超高清在演艺产业应用,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
积极发展夜经济,支持大型演艺机构组建集演艺演出、场馆经营、体育赛事、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经营综合体,鼓励歌舞娱乐场所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丰富多屏连麦合唱、线上互动游戏、线上虚拟包厢等线上内容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美好生活新需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成 为 上 海 文化 产 业 发展 的 强 大 引 擎 。
明才智和现代技术的结 晶,是促 进精神文化产品提高质量 的关键 。
上 海 张 江 国 家 自主 创 新 示 范 区 作 为 我 国三 个 国 家 级 自主 创
新 示范 区之一 .目前已逐步形成 了 “ 一区多园 的发展格局。近 世 界 电影 产业发展面 临 电视 和互联 网发展 带来 的冲击 ,不 仅 没有没 落 .反而 不断得到 发展 ,特 别是在金融 危机严重 冲击
加 快 推 动 文 化 产 业 技 术 升 级 提 高 文 化产 业 科技 含 量
特别是要 着力攻克一批 重大关键 性技术 加强对 文化产业相关 搭建并 用好金融 服务 、成果 转化 技术服 务、人才 引进培
育 、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五 大 平 台 .形 成 全 要 素 文 化 与 科 技 融 合 发 展 生 态 体 系 。 深 圳 依 托 发 达 的 多 层 次 资 本 市 场 建 立 深 圳 文 化 产 权 交 易所 参 与 设 立 中 国 文 化 产 业 投 资 基 金 ;举 办 深圳 文 博 会 、 技 术 和 装 备 的 自主 研 发 和 集 成 应 用 ,解 决 文 化 产 业 重 要 领 域 对 技 术 进 1的依 赖 3
速攀升的重要 因素; 三是增强电影作品的表现 力。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技方法创
新 电影 的表 现 形 式 , 现 出 《 山大 地 震》等 一 大 批 吸 引力 、感 染 涌 唐 力 很 强 的优 秀 影 片; 四是 提升 电 影产 品的传 播 力 。 星 、 字 、 卫 数 网络 、
移动等各类先进技术 ,强有力地改变和扩大了电影的发行、放映。 深圳大 力培育市场主体 ,发挥 ” 文化 +科技 骨干企业的示 范带动作用和基地园区的 “ 化器” 孵 “ 加速器”作用,推动文化 当今 ,如何通过文 化科技创新更 好地促进文化产业 发展 ,
文化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文化工作中心,积极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年度文化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1. 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文化工作有序推进。
2. 制定和完善了文化工作制度,明确了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3.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确保文化工作与上级要求保持一致。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1. 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3.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三)丰富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比赛、摄影展览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3. 深入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 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我国文化魅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2.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四地同胞的文化认同。
3. 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秩序1.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文化违法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2. 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评价机制。
3. 加强文化市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文化市场问题。
三、工作成效(一)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本年度,我单位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实践中看,科技创新能力低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软肋。
基于这一情况,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市应结合党的十八大强调内容进行合理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与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强调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全面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文化持久发展和繁荣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现代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不仅改造着传统文化产业,还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
现代科技推动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重要性1.文化产业及其特点文化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起步较晚,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渐明晰。
根据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可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成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同时,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地划分和确认,主要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等四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2015年04月10日 13:23 《广东经济》我有话说收藏本文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广东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信息化等基础优势,加快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成为广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新业态作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高知识含量、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特性,正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广东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不仅有效提高了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为广东加强文化强省建设创造了新机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抓手。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文化产业新业态内涵广泛,通常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自我扩张或融合其他产业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业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新技术创造的全新文化(42.000, 0.00, 0.00%)产业,如网络游戏、电脑动画等;二是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等;三是文化元素融入相关产业后产生的新盈利模式,如创意设计对制造业研发、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改造。
前两类是文化新业态的主力。
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以科技为支撑,现代科技有力推动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新和消费形态多元化;二是以创意为灵魂,创意赋予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高端的文化品质;三是不断融合发展,各业态跨产业和领域融合互动、衍生出新兴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凭借其深入融合创意与创新资源的优势,有效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
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加速,广东文化新业态发展迅猛(一)初步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
广东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出台《关于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范,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涵盖数字内容、虚拟娱乐、创意设计、新媒体等主体领域,囊括数字出版、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网络音乐、数字影视、智慧旅游、手机电视、手机游戏以及电子游艺游戏设备生产等10多个主要行业门类。
同时,广东依托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龙头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辐射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互为上下游的立体多元新业态产业格局,积极推动文化新业态产业布局优化和集聚发展。
(二)重点业态领域优势突出。
广东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创意驱动作用,一方面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科技水平,自主研发的语义智能搜索、电子纸(电泳显示)、多媒体复合关联技术编码(MPR码)等技术引领全国,与国际同步;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形成数字出版、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网络游戏、网络音乐、游艺游戏设备生产等优势产业集群。
2012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占全国1/5,动漫产业产值占全国1/4,网络游戏产值占全国1/2,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和演艺设备生产占全国2/3以上。
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创意设计产业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深圳是国内首个被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
(三)不断开拓新颖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
广东充分借助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渗透功能,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研发创作、生产制造与传播消费等各环节,为旅游、商贸、体育等相关产业开辟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华侨城、华强等发展的新业态模式都很具代表性。
深圳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的科技创新驱动模式,通过实施“文化+智慧+旅游”战略,创新打造“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开发运用智慧旅游终端(主题APP)提供票务、导游、管理支持等便捷服务,精心打造360度全景天地剧场等高科技自主品牌产品,构建集合游戏、社交及电子商务功能的“中国智慧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年产值近10亿元,2014年获评为“亚洲智慧旅游企业示范单位”,有力推动着智慧城市建设。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文化创意引领模式,是以文化为核心、科技为依托,整合形成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链,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源头引领功能,另一方面借助自动控制、数字影视等高科技手段包装本土与传统文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方特”主题公园、《熊出没》等拳头品牌,产品成功打入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际市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成为广东文化新业态中的亮丽品牌。
(四)涌现出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业态企业。
广东通过强化市场在文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建设文化新业态良好营商环境,催生出腾讯、网易、奥飞动漫(33.86, 3.08, 10.01%)、中凯、华侨城等一批重点文化新业态企业和知名品牌。
同时,广东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为文化新业态的生力军,目前,民营企业占文化产业规模总量一半,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约占80%,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文化用品制造、影视娱乐、出版物分销等行业占较大比重,民营重点文化企业不断涌现,如互联网文化的腾讯、网易,动漫产业的原创动力、奥飞动漫,影视音乐的中凯、孔雀廊,文化旅游业的华侨城、长隆,演艺设备业的励丰、锐丰等,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
其中,腾讯、网易2013年共实现网络游戏收入403亿元,占全国份额74%;奥飞动漫是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其原创动画电影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最大的动漫卡通品牌之一;广州动景公司研发的UC手机浏览器全球下载量突破15亿人次,月使用量(PV)超100亿,拥有逾4亿用户,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浏览器。
广东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的主要制约因素广东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文化新业态,需要破解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相关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激励保障力度不够,监管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二是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文化创意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未受到充分重视,影响了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的凝聚与壮大。
三是促进文化新业态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的力度不够,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链打造等有待提升,文化新业态的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四是文化科技人才队伍需要加强,高层次文化创意与科技人才尤其缺乏。
五是文化新业态的市场环境仍未成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亟须加强,中小型企业融资依然较为困难。
几点建议广东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信息化等基础优势,加快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成为广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一)改进管理服务,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政策体系一是健全文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完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督查推进制度,规范文化新业态内涵、分类等基础问题,适时出台宏观发展规划。
二是落实财税优惠、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着重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强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倾斜,鼓励各级政府加大配套资金投入。
三是推动文化新业态公共载体改造升级,重点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大力提升深圳文博会、产权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工程引领作用。
四是完善文化科技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相关政策,密切与港澳地区在重点文化领域的合作,扶持外向型文化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国际领先文化科技型企业来粤发展。
(二)强化创意创新,提升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一是提升文化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培育和认定文化新业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支持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自给率。
二是支持文化科技领域产学研协作体系建设,打造专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专业平台,加强与文化新业态密切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对文化新业态的引领功能。
三是加强文化创意开发与转化,鼓励企业构建文化创意研发中心,推动文化元素植入科技产品,建立完善创意与研发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互动作用。
(三)加快资源整合,放大文化新业态集群效应一是优化文化新业态区域布局,重点加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突出高新技术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的互动互补功能,有序推动粤东西北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发挥各类园区与基地的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相关文化新业态集群式发展。
二是加强文化新业态关联产业协同规划,破除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壁垒,鼓励企业整合创意、研发、生产及营销等上下游环节,打造和延伸文化新业态产业链。
三是支持文化新业态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和规模经营能力,引导企业组建发展战略联盟,实现创意创新资源的综合开发、互通互享,联合打造文化新业态区域品牌。
(四)贯彻人本理念,强化文化新业态人才支撑一是建立多层次文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广东文化产业学院等职业教育基地与市场对接,结合文化新业态发展需要设置专业与课程,鼓励大型企业面向本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育、推广先进标准与理念,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文化新业态高端人才。
二是完善文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组建文化科技人才库,支持文化新业态企业实施创意创新骨干人才持股、参股、配股等政策,探索建立文化新业态人才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机制。
三是注重引进高层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研究制订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及税收等政策配套,全面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五)健全市场秩序,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环境一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文化新业态知识产权登记管理与评估,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与服务,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加大对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
二是健全文化科技市场化融资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进入文化新业态领域,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鼓励文化产权交易、投资担保等机构搭建文化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综合实力强的文化新业态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加快培育服务型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标准建设与权利救济,发展面向文化新业态的评估、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
课题组组长:李惠武;成员:叶彤、李哲、郁宏辉;执笔人:郁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