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二)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二)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70分钟试卷题量:32题一、单选题(共2题,共4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 A.全班上课• B.班内分组教学• C.多媒体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正确答案:C2.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3.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正确答案:ABC4.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正确答案:ABCD5.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正确答案: ABCD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正确答案:ACD7.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正确答案:ACD8.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正确答案:BCD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正确答案:BDE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1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正确答案:错误1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正确答案:错误1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必修)》2011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
A.课程的适应性
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2.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3.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4.(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
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混合型 D.蛋糕型
5.(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____,开展教学活动、相覃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7.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____的特点。
8.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一和一-------一原则。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手势、---- 、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2011年《课程与教学论》精选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自考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技巧B.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C.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D.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答案:B2. 在自考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C. 课程的监督者D. 学生的管理者答案:B3. 自考课程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A. 讲授式教学B. 互动式教学C. 翻转课堂D. 完全自主学习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自考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A. 学生的自学能力B. 学生的学习动机C. 课程的难度和深度D. 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答案:D5. 自考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哪些类型的学习任务?A. 阅读材料和完成作业B. 参加在线讨论和小组合作C. 观看视频讲座和进行自我测试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自考课程与普通全日制课程的主要区别。
答案:自考课程与普通全日制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时间安排。
自考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来安排学习,而普通全日制课程则通常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班级安排。
此外,自考课程更多地采用在线教学和远程辅导,而普通全日制课程则侧重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
2. 如何提高自考课程的教学效果?答案:提高自考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内容,确保课程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其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讨论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再次,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的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后,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论述题1. 论述在自考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在自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现有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岀“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升发万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 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 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 主体取向的评价B. 客体取向的评价C. 目标取向的评价D. 过程取向的评价9. 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 A. 上课 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 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 A. 课程专家 B. 教材专家 C. 课程集体 D. 教师11. 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游离性评价B ・卢梭 D.裴斯泰洛齐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岀版C.卢梭《爱弥儿》的岀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2011年全国自考教育学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教育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把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的依据是()A. 测验内容B. 测验目的C. 规范程度D. 结果解释参照标准答案:B2. 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在一起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3.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论是()A. 教育无目的论B.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答案:B4. 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这种做法是()A. 暗示教学法B.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C. 发现法D. 范例教学法答案:C5.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沛·西能B. 孟禄C. 勒图尔诺D. 巴甫洛夫答案:B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的评价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是()A. 无私奉献精神B. 热爱学生C. 为人师表D. 团结协作答案:A7. 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表达、深入共感和身体放松都属于()A. 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 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 着重锻炼意志的方法D. 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答案:A8. 义务教育始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9. 把测验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的依据是()A. 测验内容B. 测验目的C. 规范程度D. 结果解释参照标准答案:C10.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A. 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B. 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答案:B11. 直接影响区分度的因素是()A. 信度B. 难度C. 实用性D. 效度答案:B12. 因材施教原则中的“材”主要是指()A. 天才B. 特殊才能C. 学生的禀赋、个性、知识水平D. 专门技能答案:C13. 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是()A. 柏拉图和霍尔B. 柏拉图和华生C. 霍尔和洛克D. 洛克和华生答案:D14. 集体教育主要是指下列哪种教育形式()A. 正式群体教育B. 非正式群体教育C. 正规教育D. 非正规教育答案:A15. ()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学生的实际情况C.教学大纲D.教材2.听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辨析力和(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理解力3.小学生阶段,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 )A.直观动作思维 B.多元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抽象复杂思维4.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 A.语言体系 B.语言交际C.语言生活D.语言文化5.长期以来学生听话能力的落后,除了应试教育的原因,还在方法论上陷入了听话训练与学生的_______相脱节的误区。
( )A.兴趣 B.理解能力C.生活实际D.年龄特征6.“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_______相结合。
(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B.思想教育和美育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D.思想教育和文化7.小学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表达、思维和( )A.记忆 B.理解C.想像D.注意8.辩证唯物主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A.基本原则 B.主要特征C.指导思想D.性质9.把“需”写成“须”、“以”写成“已”,这种错别字类型属于( )A.增减笔画 B.形近相混C.结构错乱D.同音相混10.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是( )A.认真阅读范文,从读学写 B.背诵作文理论指导C.拥有作文宝典D.奇思妙想11.阅读教学的关键是( )A.明确教学目标 B.优化教学结构C.培养阅读习惯D.加强课外阅读指导12.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于( )A.1985年 B.1986年C.1992年D.1990年13.建国之初,我国将“国语”改为( )A.国文 B.语文C.语言D.国学14.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 )A.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阶段性C.基础性D.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15.规定了在初小和高小均设国文科的文件是( )A.《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B.《奏定学堂章程》C.《钦定学堂章程》D.《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 )A.目标的精确性、全面性、具体性B.目标的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C.目标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全员性D.目标的精确性、可操作性、全面性正确答案:B解析:“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故选项B正确。
2.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是( )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提示型教学方法C.案例探究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它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
故选项A正确。
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高尚的人B.培养善的意志C.培养自然人D.培养个体独立性正确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早在2 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他的“精神助产术”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
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
故选项A正确。
4.在浪漫自然主义经验理论中,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 ) A.有意义教学B.机械教学C.发现教学D.合科教学正确答案:C解析:卢梭所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为:(1)“经验课程”之“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2)“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使人健康、快乐、自由地生活,使人成为“自然人”;(3)“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自然、知识、社会;(4)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发现教学”;(5)“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启蒙哲学”。
故选项C正确。
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B.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C.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正确答案:D解析: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2013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A. 奥苏伯尔B. 斯宾塞C. 杜威D. 洛克答案:B2.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 “精神助产术”B. “教学对话”C. “共同讨论”D. “注入式教学法”答案:A3.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A. 杰克逊B. 卢梭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答案:D4. 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A. 行为表征B. 图像表征C. 符号表征D. 语言表征答案:A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A. 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B. 仍强调科学课程C. 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D. 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答案:A6.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A. 学校B. 校长C. 教师D. 学生答案:A7. 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B. 康德C. 赫尔巴特D. 裴斯泰洛齐答案:D8. 系统确立“过程模式”的是()A. 博比特B. 查特斯C. 泰勒D. 斯滕豪斯答案:D9.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A. 好奇心B. 能力动机C. 自居作用D.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10. 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A. 斯克里文B. 泰勒C. 布卢姆D. 艾斯纳答案:A11. 提出外貌模式的是()A. 泰勒B. 普罗沃斯C. 斯太克D. 古巴和林肯答案:C12. 主体取向的评价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A. 古典的考试型时期B. 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C. 后现代时期D. 现代时期答案:C13. 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A. 量的研究B. 质的研究C.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D. 既不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答案:C14.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A. 施瓦布B. 斯腾豪斯C. 泰勒D. 利维答案: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答案: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4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洛克D.赫尔巴特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4.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5.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环境决定论D.辐和论6.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 )A.教师聘任制度B.教师资格制度C.教师培训制度D.教师职务制度7.卢梭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8.在中国古代,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
这里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超越性功能9.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问题课程D.经验课程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教学评价1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复式教学D.小班教学12.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这种测验是(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13.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A.鼓励表达B.深入共感C.模仿学习D.身体放松14.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是( )A.少先队B.共青团C.班委会D.班集体15.我国学生申诉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学校仪式17.课程标准18.讲授法19.信度20.教师申诉制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1.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中,属于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的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正确答案:D解析: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故选项D正确。
2.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类型中的(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正确答案:C解析: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一项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既无上位的也无下位的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但有某些可以类比的观念用来理解新观念,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的理解。
故选项C正确。
3.“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
”这一著名的学习定义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加涅C.杜威D.赞科夫正确答案:B解析:加涅有一个著名的学习定义,就是“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
故选项B正确。
4.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体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正确答案:A解析: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每套题目的答案在每篇的后面,请仔细核对,也可ctrl+F搜索)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是( )(A)“普遍性目标”取(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2.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目标领域的是( )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价值领域(D)动作领域3.“生成性目标”取向的本质追求是( )(A)实践理性(B)知识理性(C)科技理性(D)解放理性4.提出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 )(A)艾斯纳(B)斯宾塞(C)泰勒(D)杜威5.下列不属于“行为目标”取向基本特点的是( ) (A)目标预设性(B)目标的精确性(C)目标的具体性(D)目标可操作性6.行为目标取向体现的是( )(A)实践理性价值观(B)唯科学主义价值观(C)解放理性价值观(D)普遍主义价值观7.提出“表现性目标”取向的是( )(A)杜威(B)布卢姆(C)艾斯纳(D)泰勒8.“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 )(A)技能习得(B)知识掌握(C)情感体验(D)创造性思维9.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基本取向的是( )(A)学科知识(B)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学科专家的建议(D)学习者的经验10.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 )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1.充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追求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探究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12.“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黑格尔(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13.在自主型教学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教师的指导(B)学生的互助(C)学生的自我活动(D)课题的探究14.被称为充满“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是( ) (A)教师讲授(B)学生自学(C)案例探究(D)课堂讨论15.“美德即知识”著名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斯腾豪斯16.下列不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形式的是( ) (A)示范(B)呈示(C)展示(D)讨论17.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 ) (A)探究能力的发展(B)认知能力的发展(C)实践能力的发展(D)操作能力的发展18.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可以获得种种积极效果,不包括( )(A)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B)提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C)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19.物理学中的“力”、化学中的“元素”、生物学中的“细胞”等,属于课程要素中的( )(A)概念(B)原理(C)技能(D)方法20.下列不属于课程组织基本标准的是( )(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创造性21.迄今为止,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2.“泛智课程”说的创立者是( )(A)博比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卢梭23.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基本特点的是( )(A)学术性(B)逻辑性(C)结构性(D)专门性24.“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 )(A)培养“善的意志”(B)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C)持续生长(D)个体的独立自由25.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德国的“乡土教育论”与“合科教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哪一类型(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26.选修制度最初确立在( )(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27.“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A)《爱的教育》(B)《班级生活》(C)《老师,再见!》(D)《隐性课程论》28.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所倡导的“节约时间和精力”、“大量生产”的教学方式是( )(A)班级教学组织(B)个别化教学组织(C)能力分组(D)成绩分组29.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自由原则”和( ) (A)“发展原则”(B)“独立原则”(C)“合作原则”(D)“个性原则”30.20世纪60年代末确立的个别化教学组织中,被称为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范例的是( )(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设计教学(D)凯勒计划二、简答题3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卷面总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题量:38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被认为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的原理》• C.《怎样编制课程》• D.《儿童与课程》正确答案:A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泰罗正确答案:C3.“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 A.观察• B.审议• C.实践• D.规定正确答案:B4.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解放兴趣• C.实践兴趣• D.价值兴趣正确答案:A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拉特克正确答案:D6.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学记》正确答案:A7.提出“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罗杰斯正确答案:C8.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儿童,通过学习“菱形”这一概念,知道了“菱形是四边形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是奥斯伯尔所提出的()• A.尚未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结学习正确答案:B9.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随着后天经验的增长,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A.成功驱力• B.自我提高驱力• C.附属驱力• D.认知驱力正确答案:D10.下列属于行为控制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A.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B.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D.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正确答案:C11.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条件反应”和()•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实物强化”• D.“奖励强化”正确答案:A12.“学生将通过陈述而证明已掌握了五个逗号规则的知识,并能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2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2.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3.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B.艾斯纳C.斯腾豪斯D.施瓦布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D.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A.促进者B.监控者C.旁观者D.主导者6.《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布卢姆C.艾斯纳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范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 )A.如何选择范例B.如何运用范例C.如何确定教学内容D.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正确答案:A解析: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因此,范例的选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范例。
故选项A正确。
2.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
上述内容体现了第几代评价的特点(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第二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故选项B正确。
3.在教材中所介绍的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 )A.目标达成模式B.差别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正确答案:D解析: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
故选项D正确。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B.“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正确答案:A解析: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比如,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中,“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 )A.下位概念B.上位概念C.并列平行概念D.同质概念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故选项A正确。
2.如果追溯“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 )A.“为完美生活作准备”的命题B.“美德即知识”的命题C.“教育即生长”的命题D.“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正确答案:C解析: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故选项C 正确。
3.在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中,属于关键环节的是( ) A.确定教育目的B.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C.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D.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正确答案:B解析:在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的过程中,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课程开发的向度观,这是确立合理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
故选项B正确。
4.与”隐性课程”相对应的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虚无课程D.正式课程正确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
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故选项D正确。
5.第一个为采用班级授课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正确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组织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历史前提下逐步确立起来的。
在教育史上,最先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A. 奥苏伯尔
B. 斯宾塞
C. 杜威
D. 洛克
答案:B
2.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 “精神助产术”
B. “教学对话”
C. “共同讨论”
D. “注入式教学法”
答案:A
3.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
A. 杰克逊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答案:D
4. 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
A. 行为表征
B. 图像表征
C. 符号表征
D. 语言表征
答案:A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
A. 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B. 仍强调科学课程
C. 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
D. 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
答案:A
6.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
A. 学校
B. 校长
C. 教师
D. 学生
答案:A
7. 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D
8. 系统确立“过程模式”的是()
A. 博比特
B. 查特斯
C. 泰勒
D. 斯滕豪斯
答案:D
9.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A. 好奇心
B. 能力动机
C. 自居作用
D.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10. 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布卢姆
D. 艾斯纳
答案:A
11. 提出外貌模式的是()
A. 泰勒
B. 普罗沃斯
C. 斯太克
D. 古巴和林肯
答案:C
12. 主体取向的评价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
A. 古典的考试型时期
B. 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C. 后现代时期
D. 现代时期
答案:C
13. 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
D. 既不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
答案:C
14.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利维
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答案: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
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
进一步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还需明确以下几点:(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
(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也有一定的区别。
(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
2.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答案: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3. 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4. 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它包括如下七个步骤:
(1)建立目的和目标;
(2)对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
(3)以行为名词表达目标,这一步还包括界定和修订使用的行为名词;
(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
(5)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
(6)搜集学生表现的有关资料;
(7)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答案: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
(2)注重直觉思维。
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并不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
(3)注重内部动机。
布鲁纳认为,推动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动力,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
据此,他提出了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四种内部动机。
(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对于学习中的发现行为有何意义,布鲁纳论述了它的价值,这包括:
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
②它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
③发现行为还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④发现行为还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从而从传统教学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动态过程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学中不是处处都能应用发现教学法的,而是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合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1. 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
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
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
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
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
……
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答案: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
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教育价值:
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